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图表部分 (1)
1、前言 (3)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
b.《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3)
e.《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
f.《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
表1 (4)
几点说明: (4)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4)
2.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4)
2.2地层岩性 (5)
2.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6)
表2 (8)
续表2 (9)
续表2 (10)
续表2 (11)
表3 (12)
2.4地下水 (13)
2.5地震效应 (14)
3、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4)
3.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14)
3.2环境工程评价 (14)
3.3地层岩土性能评价 (15)
3.4基础选型分析 (15)
3.5基坑工程评价 (16)
3.6地下室抗浮评价 (16)
3.7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17)
4、结论与建议 (18)
表4 (19)
表5 (20)
图表部分
1、前言
XX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临床科研大楼为地上层数22层、地下层数3层的高层建筑物,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面标高为73.69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61.69m。
受XX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委托,按XX省建筑工程集团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我院于20XX年6~7月对中医临床科研大楼拟建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勘察技术要求详见附件1。
本次勘察执行下列规程规范: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b.《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e.《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f.《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及地基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表3.0.1的规定,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甲级。
本次勘察对第四系地层采用冲击钻进、套管护壁;对基岩采用迴转钻进、泥浆护壁;对第四系粘性土原状土的采取使用迴转取土器获得,其质量等级达到I级。
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共完成如下工作量:
表1
几点说明:
1、本次勘察采用长沙市直角坐标系、黄海高程;
2、本次勘察钻孔数量和位置均由设计单位在任务书附图中确定;钻孔深度由
建设单位现场确认;
3、由于场地西侧紧邻韶山路,北侧紧邻门诊大楼,不存在钻探施工空间,因
此本工程的基坑工程勘察仅对东侧、南侧进行了钻探,对西侧和北侧未能进行。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砂子塘XX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南侧,原始地貌属湘江冲积阶地,现场地较平整,各钻孔标高变化于73.53m~75.60m间。
2.2地层岩性
据野外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埋藏的地层由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晚更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组成,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
2.2.1人工填土(Q ml)①:褐黄、褐灰等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5~30%碎石及砖头,局部全部由建筑垃圾组成,未完成自重固结,呈松散状态。见于钻孔1~9、11、12、15~18、21~24、26~29号,层厚0.60~5.80m,平均厚度1.57m。
2.2.2第四系晚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2.2.2.1粉质粘土②:褐红、褐黄、灰白等色,具网纹结构,含隐裂隙,稍湿、坚硬。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各钻孔均遇见,层厚2.50~7.70m,平均厚度5.36m。
2.2.2粉质粘土③:褐黄色,略具网纹结构,局部含薄层粉土,稍湿、硬塑。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见于钻孔1~7、10~22号,层厚0.90~4.10 m,平均厚度2.38m。
2.2.2.3中砂④:灰白、浅黄等色,石英质,含粉细砂10~20%,中上部含圆砾10~30%,下部含圆砾5~10%,不均匀含薄层粉质粘土,上部干燥,下部呈很湿~饱和状态,稍密~中密。各钻孔均遇见,层厚1.50~8.00m,平均厚度5.15m。
2.2.2.4:粗砾砂⑤:褐黄色,石英质,不均匀含圆砾10~20%,饱和、中密。见于钻孔1~6、8~12、14、16~20、22~29号,层厚1.70~7.90m,平均厚度4.43m。。
2.2.2.5卵石⑥:褐黄色,石英质,一般粒径2~5cm,大者达12cm,含粗砾砂5~20%,混少量粘性土,饱和、密实。见于钻孔6、7、12~15、
21号,层厚1.80~6.80m,平均厚度4.29m。
2.2.3第四系残积(Q el)粉质粘土⑦:褐红色,由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辨,稍湿、硬塑。稍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各钻孔均遇见,揭露厚度0.80~4.00m,平均厚度2.36m。
2.2.4白垩系(K)泥质粉砂岩:褐红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硅质胶结,为场地内下伏稳定基岩。本次在勘探深度内主要揭露到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岩层,分别描述如下:
2.2.4.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褐红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倾角30~60度,遇水易软化、曝晒失水易干裂,岩块用手易折断,冲击钻进困难,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各钻孔均遇见,层厚0.80~4.80m,平均厚度2.48m。
2.2.4.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⑨:褐红色,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倾角30~60度,曝晒失水易干裂,岩块手折不断,合金钻进较难,岩芯多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碎块状。属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各钻孔均遇见,揭露厚度6.20~19.10m。
2.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在场地内主要地层中共采取土试料51件、岩石试料12组进行了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还在有关地层中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钻孔注水试验,相关的测试结果详见各附图表。现将有关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如表2,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