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内军械所“内”字的解释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大学教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洋务运动(大学教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军需项下拨款,产品由清政府调拨各军使用;企业经营旨在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是为了利润;经营管理腐败,封建衙门 习气严重,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的现象成风;技术、设备和 原料方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外国。这表明洋务派举办的近 代军事工业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办工业。官办军事工
业仰赖于外国,而外国侵略者又决不允许中国制造精良的武
的洋务活动,大体上可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0年 代初到70年代初,第二阶段是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大体说来,60、70 年代,以“求强”为主,即适 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
军事工业上。70、80 年代,在继续“求强”活动的同
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把“求强”和“求富”作为洋务事业的总体目标。
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了各式舰艇多艘,形成了虚有其表
的3支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海军衙门,命醇亲王奕譞为总
理,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并由李鸿章“专司其事”。 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有大小舰艇27艘,丁汝 昌任海军提督。
洋务派创建的新式海军
(19世纪70到80年代中期)
三支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
两个海军基地---旅顺口和威海卫
一个衙门---海军衙门
鸦片战争中的中国水师

一级战舰
铁甲舰

作为海军的主力舰种,在那个时代,铁甲 舰象征着国家的实力,是衡量一支海军乃 至一个海洋国家力量强弱的标准。在她的 直系后代——战列舰出现之前,铁甲舰一 直扮演着四海霸主的角色。
人马格里。1875后,该局由中国人监办。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大炮
(2)金陵制造局 1865年,李鸿章将1863年设立于苏州的洋炮局搬 到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生产枪、炮、子弹、火药,

安庆内军械所名称的由来·

安庆内军械所名称的由来·

安庆内军械所名称的由来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湘军攻占安庆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即在此着手筹建机器局,并派人访募技术人员。

江苏巡抚薛焕访求得常州金匮人徐寿、华衡芳送至安庆,委以幕客身份,筹建机器局。

同时由督筹洋炸泡,蔡国祥督造轮船.这个机器局即安庆内军械所,设在安庆城外,为何有个内字?据学者推测有两种说法,第一层就是完全聘用中国人自己用手工方式制造洋枪洋炮,第二层就是供湘军内部使用之意,这就是“内”字的含义,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 也是现代意义的一个兵工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它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图为安庆军械所旧址碑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除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外,还有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共计24个;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从19世纪70年代中斯,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义。

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八年级上册历史发展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发展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发展史一、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1. 背景。

- 国际: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 国内: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闭关锁国。

2. 经过。

- 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沿海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

- 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等壮烈牺牲。

- 1842年,英军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3. 结果。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2100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 影响。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1. 背景。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 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地瘠民穷,矛盾更为突出。

2. 经过。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 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安 庆 内军械 所 几 个 问题 的再 探讨
徐 伟 民
( 安庆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学 院, 安徽 安庆 2 4 6 1 3 3 )

要 :1 8 6 2年 , 曾国藩创建 的安庆 内军械所 , 又称 为“ 皖局”, 其标 志性产品是“ 火 轮船之 机” 即蒸汽机和一艘小火
轮船 , 但该小火轮船在安庆并未命名 , 曾国藩亦未乘坐该船多次远航南 京; “ 黄鹄 ” 号轮 船的是军械所迁至南 京后 依照安 庆小火轮船 复制 、 放大与改进后的轮船 。 关键词 :曾国藩;安庆 内军械所 ;“ 黄鹊 ” 号 中图分类号 :K 2 5 6 . 1 文献标识码 :A D OI : 1 0 . 1 3 7 5 7 / j . c n k i . c n 3 4—1 0 4 5 / c . 2 0 1 4 . 0 5 . 0 2 3 文章 编号:1 0 0 3— 4 7 3 0( 2 0 1 4 ) 0 5— 0 l l 0— 0 3
曾 国藩 创建 安庆 内军 械所 , 既 有兼 顾 眼前 又有 着
眼长远 之用 咨遣 前 来 。 ” ¨ 曾
国藩 上奏 于 1 8 6 1年 末 , 朝廷 收 到应 需 时 日; 咸 丰 帝颁 下谕 旨及谕 旨到 达 江苏 需 要 时 间 ; 巡 抚 薛 焕
着人访 求华 、 徐亦 需时 间 。特 别不 容忽视 的是 华 、
安 庆 战役期 间 , 战况虽惨 烈 , 但 城 内 民房 毁损 并 不 十分严 重 , 这 无疑 给 曾 国藩 及 其 湘军 安 营 扎 寨 和后 续工作 提供 了极 大 的便 利 。进 驻安 庆 后 , 曾国藩 即着 手 谋划 内军 械 所 的创 建 事 宜 。其 时 , 惨 烈的 安庆会 战 方 告结 束 , 湘 军 惯 常使 用 的冷 兵 器如 大 刀 、 长矛 、 鸟枪 、 火 铳等 大量损 坏 , 亟 须就 地 修理 。所 以 , 创 建 内军 械所 是 为 了平 定 内乱 之 急 需, 此 其一 。内军 械 所 的创 建 还 有长 远 的 战 略考 量, 如 曾 国藩 所 常 言 “ 可 以剿 发 逆 , 可 以 勤 远 略” ¨ J l 哪 。通 过创 建 内 军 械 所 , 曾 国藩 对 兴 办 军

全面解析洋务运动教材

全面解析洋务运动教材
2、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 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 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2020/4/15
3、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 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 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4、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 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5、缺乏领导核心,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官员中饱私囊。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 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
2020/4左/15宗棠
恭亲王奕訢
李鸿章
(二)、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 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 工业。
二、洋务运动的背景
(一)、内忧外患:
1、内忧:太平天国起义
2、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外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二)、清政府清朝统治者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1、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 芬的《校邠庐抗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 以诸国富强之术”以“中体西用”为理论基础,减少改革 阻力。
2、第二次英法联军结束后不久,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
2020/4/15
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 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 谓“中外和好”的“和局”。
3、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 “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 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自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用工业。

(7)内容: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2)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3)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19世纪八九十年代):(1)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宣布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福建(中法战争中全军覆没)三支水师;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北京大学的前身)(8)洋务运动企业性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9)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看,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看,洋务派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023中考一轮复习:八年级历史过关提问

2023中考一轮复习:八年级历史过关提问

2023中考一轮复习:八年级历史过关提问中 国 近 代 史(八年级上册)过关一、第一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谈谈鸦片战争的影响?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你认为那种影响是主要的?双重影响:①破坏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进步性: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近代先进科技与文化的传入,使中国认识到世界的变化,逐渐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灾难是主要的。

3、雨果写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哪个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割占中国东北领土的是哪些条约?哪一条约割地最多?沙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5、简述《马关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分别指出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提出过哪些方案?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民族资产阶级:民生主义,平均地权7、分别指出以下三个不平等条约中最能反映列强侵略本质的条款。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过关二、第二讲 近代化的探索1、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两例。

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2、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洋务运动最终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上册册 第五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上册册 第五单元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西方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说道:“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

结果在中国,不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

”这一评价()A.掩盖了战争的本质B.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C.揭示了战争的根源D.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2.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糜”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因而是“万年和约”。

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A.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B.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3.1858年,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的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糜,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

这说明当时()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希腊“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A.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5.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于太平军尚怀反感。

”这段材料()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反映了太平天国颁布的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太平天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6.《太平天国之秋》中指出,英美两国通过转口倒卖中国茶叶获得暴利,太平天国运动波及东南半壁,导致英美茶叶利益严重受损,迫使两国下决心干涉中国内战,最终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安庆内军械所

安庆内军械所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

“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

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

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它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赶上19世纪后期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

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

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

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

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

简称“招商局”。

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

1873年1月成立。

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

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

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

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

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

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

战后迁回上海。

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

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

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

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洋务运动在培养新式人材,创办新式工业,推动中国全面近代化,开启民智等多方面的成绩也不是一场战争的失利就可以否定得了的。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学界一般认为,曾国藩于1861年创建安庆内军械所,如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张南等著《简明安徽通史》均持此论。

但梳理史料,考辨细节,此说不无可商榷之处,值得再探讨。

一、内军械所于1862年创建,曾国藩称其为“皖局”1861年,曾国荃率湘军攻克安徽省城安庆,随后曾国藩统大本营一干人马进驻安庆。

翌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既有兼顾眼前又有着眼长远之用心。

安庆战役期间,战况虽惨烈,但城内民房毁损并不十分严重,这无疑给曾国藩及其湘军安营扎寨和后续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进驻安庆后,曾国藩即着手谋划内军械所的创建事宜。

其时,惨烈的安庆会战方告结束,湘军惯常使用的冷兵器如大刀、长矛、鸟枪、火铣等大量损坏,亚须就地修理。

所以,创建内军械所是为了平定内乱之急需,此其一。

内军械所的创建还有长远的战略考量,如曾国藩所常言“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通过创建内军械所,曾国藩对兴办军工的意义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建初具规模之际,他的视野更为开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二年冬间,派令候补同知容闲出洋购买机器,渐有扩充之意。

此其二。

所以,曾国藩创建内军械所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智行为,是他为了解决湘军当务之急,更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谋划未来的明智之举。

创建内军械所,最关键的是专业技术人才。

曾国藩幕府内人才济济,但专业技术人才却少之又少。

为此,曾国藩在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保奏周腾虎等片》中提出:“蓝翎六品衔监生华芳、议叙从九徐寿,研精器数,博涉多通。

……应请伤下各省府臣访求,咨遣前来。

曾国藩上奏于1861年末,朝廷收到应需时日;咸丰帝颁下谕旨及谕旨到达江苏需要时间;巡抚薛焕着人访求华、徐亦需时间。

特别不容忽视的是华、徐两人受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自江苏出发到达安庆曾国藩幕府,千里之遥,自然不是一两天的事,且需经过太平天国的统治区域,沿途的诸多困难可想而知。

安庆内军械所名词解释

安庆内军械所名词解释

安庆内军械所名词解释
安庆内军械所是指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的一家军事单位,主
要负责军械装备的研制、生产、维修和管理等工作。

下面是对安庆
内军械所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军械,军械是指军事装备中的武器、弹药、爆炸物、导弹、
雷达、通信设备等军事器材和技术装备的总称。

2. 所,所是指机构、单位的一种称谓,表示特定的组织或机关。

因此,安庆内军械所是指位于安庆市的一个机构或单位,专门
从事军事装备的研制、生产、维修和管理等任务。

作为军械所,其
主要职责是确保军队装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以满足军队的作战需求。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安庆内军械所的创立背景
初创阶段
安庆内军械所最初由曾国藩创立,主要生产枪支、弹药和其他军用装备。
发展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庆内军械所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始涉及其他军事领域的研究和生产。
转型阶段
清朝末年,随着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庆内军械所开始转型为综合性军事工业基地,生产各种新型武器和军事装备。
安庆内军械所的发展历程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内容和结构
本研究将对安庆内军械所的历史沿革、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进行辨析和解答。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引言部分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和结构。正文部分将对安庆内军械所的历史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历史沿革、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经营状况等方面。结论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安庆内军械所的历史遗产和技术成果提醒我们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
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安庆内军械所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其价值和意义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不足之处
安庆内军械所的科技研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系统性的技术引进和吸收、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安庆内军械所的科技研发水平,也影响了其对于清军战斗力的提升。
科技研发的局限和不足
05
安庆内军械所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
安庆内军械所早期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由总办、监督、文案等职位构成。
2023

安庆内军械所为何加一“内”字?

安庆内军械所为何加一“内”字?

安庆内军械所为何加一“内”字?
褚莉萍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从6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是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简称“内军械所”。

但这座标志性的军工企业的名称,
【总页数】2页(P96-96,91)
【作者】褚莉萍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
【相关文献】
1.论曾国藩建立安庆内军械所的原因 [J], 许艳
2.安庆内军械所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J], 徐伟民
3.安庆地区工业遗产研究——以安庆内军械所为例 [J], 陈冬冬
4.安庆内军械所秘事 [J], 李艳(综合整理);
5.安庆内军械所的产品及与安庆子弹、火药、枪炮三局的关系 [J], 郑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庆内军械所秘事

安庆内军械所秘事

安庆内军械所秘事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18年第7期晚清中兴重臣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先驱,他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军事工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轫之始。

筹办初期的机器局为何正式命名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又为何在名字中加了个“内”字呢?这其中可是大有玄机。

在湖南省双峰荷叶镇天坪村曾国藩的故居“白玉堂”里,有一架小小的机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的复制品。

它就诞生于曾国藩一手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家军械工厂——安庆内军械所。

军械所“内”有玄机安庆内军械所,1861 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怀宁安庆大观亭,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

安庆内军械所创设之初命名为安庆军械所,“内”字为曾国藩后来添加,这其中可是大有玄机。

1861 年,曾国藩率湘军顺江而下,在鄱阳湖口与太平军大战,几经对峙、反复拉锯后终于攻破安庆城。

湘军入皖,曾国藩却没有庆功的心情,在安庆指挥部里,他拟定了四大计划,即续办团练、造机器船、造枪炮、造火药。

为此要筹建机器局,他命令两江下属遍访机巧能人,目标是建成一个生产火药、炸炮、劈山炮、子弹、小火轮的近代军工厂。

1862 年1 月,曾国藩正式命名筹办的机器局为“安庆内军械所”。

军械所的行政办公地点就在今安庆市东门沿江路航道段往北15米处。

所内筹建机器局、火药局、善后局、谷米局、百货厘局等。

曾国藩在“安庆内军械所”名字上的斟酌,一方面可以归之为他的政治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那些以他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军人物“振我国邦”的勃勃雄心。

政治方面,曾国藩的湘军是由地方乡勇组建而成,不直接隶属于清廷,而后又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新兴的中坚力量。

曾国藩虽然为清剿太平军立下巨大功劳,但是清廷在重用他的同时,对他也相当猜忌。

因此如果大张旗鼓兴建自己的兵工厂,难免会引起朝中大员的非议。

为了消除朝廷的疑心,谨慎行事的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

这样一来,安庆“内”军械所代表的含义就是,这只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并没有图谋不轨和“放眼天下”的野心,加一个“内”字是为了让清政府放心。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持续时间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产生过程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

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页)。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

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奕䜣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鼎立世界自强不息的清末洋务运动系列之——安庆内军械所

鼎立世界自强不息的清末洋务运动系列之——安庆内军械所

⿍⽴世界⾃强不息的清末洋务运动系列之——安庆内军械所安庆内军械所⼜称“安庆军械所”,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怀宁黄⽯矶、安庆⼤观亭,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早官办的新式兵⼯⼚、清政府创办最早的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作坊。

制造⼦弹、⽕药、枪炮。

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艘轮船“安庆”号。

1864年迁天京(江苏南京),改建为⾦陵内军械所。

军械所曾被安庆官员造假成“太平天国英王府”,现今英王府收藏有安庆内军械所测绘⽼图和多张⼯⼚⽼照⽚。

公元1861年秋末,湘军攻陷安庆后,曾国藩设⽴安庆军械所。

当时军械所规模较⼩,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

所内“全⽤汉⼈,未雇洋匠”,集合了⼀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如华蘅芳、徐寿、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还有上百名⼯⼈。

1862年,华衡芳、徐寿等⼈⽤3个⽉成功研制出第⼀台完全由中国⼈制造的蒸汽机。

“安庆”号蒸汽轮船是中国⾃主设计建造的第⼀艘蒸汽机轮船、第⼀艘蒸汽暗轮船,“安庆”⼀号蒸汽轮船是中国⾃主设计建造的第⼆艘蒸汽机轮船、第⼀艘蒸汽明轮船,于1862年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

同年底,试制成⼀艘⼩⽕轮,成为后来“黄鹄”号的雏形。

1863年初开始⽣产各种劈⼭炮和开花炮弹。

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江苏南京),迁往天京,改建为⾦陵内军械所。

在当时,洋务派还创办了⼀系列的近代⼯业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汉阳兵⼯⼚等等,惟独安庆内军械所加了⼀个“内”字,在⼀个⼯业企业的名字之中加⼀个“内”字,实属罕见,安庆内军械所为何要加⼀个“内”字呢?这和清朝末期的武装⼒量配置有关。

清政府的正规军是“⼋旗兵”与“绿营兵”,是常备武装,但是,由于腐败,战⽃⼒不尽如⼈意。

太平军兴后,朝廷才下令让各地⽅⼠绅创办⾃⼰的武装来对抗太平军,其中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新兴的中坚⼒量。

曾国藩的湘军不直接⾪属于清廷,⽽是由地⽅乡勇组建⽽成的,⾃成⼀军。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 统治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 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 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 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 起,我们常称之为“近代工业”,这里 “近代”的含义是 A.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 B.受外商企业刺激 C.产生于近代 D.是半资本主义性质
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 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新 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 臣沈葆祯,受命开始筹办 南洋海防。南洋水师的军 舰主要来自江南制造局生 产的军舰,和借调的福建 船政军舰,后来又外购了 几艘军舰,1884年,由时 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清 廷,委任长江水师提督李 成谋统领南洋军舰,南洋 水师初具规模。至甲午战 争爆发时,其实力仅次于 北洋水师。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地位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 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 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是中国 近代化过程中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个集中表现。 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表面上,并没有 深入到制度层面。
⑤经营管理腐败
1.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 心 B.创办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 关系 D.西方列强破坏
2.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 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 务运动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安庆内军械所的产品和地点再析

安庆内军械所的产品和地点再析

作者: 袁首乐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13-16页
主题词: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地点;蒸汽机;行政管理人员;兵工业;李善兰;黎庶昌;火药;火轮船
摘要: <正> 前不久拜读了《安徽史学》1992年第四期刊登的《安庆内军械所——近代兵工业的起点》一文,很受启发,但对该文所说的“内军械所”的产品和地点问题,有些不同看法。

“内军械所”产品再析 该文认为,“安庆内军械所”只试制蒸汽机和小轮船,并不试制洋军火和枪炮等,其文中十分肯定地说: “生产军火的三局一所的分工是明确的;火药局生产炸炮、火药,子弹局生产炮弹、群子,内军械所制造轮船,枪炮局制造劈山。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洋务运动漫画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

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

奕欣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李鸿章府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

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

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 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少含有以下几层含义:
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
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
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

设在安庆城外,为何有个内字?据学者推测有两种说法,第一层就是完全
聘用中国人自己用手工方式制造洋枪洋炮,第二层就是供湘军内部使用之意,这就是“内”字的含义,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 也是现代意义的一个兵工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它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照常理来说,安庆军械所是一种非常合乎情理的说法!但为何偏偏又有这个“内”呢?由于,在曾国藩的奏稿、文章中找不到关于这个企业直接的称呼,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其特点间接分析!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从天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手中攻下安庆,在容闳的建议下,于年底创办了洋务派的第一个军事企业。

这个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企业,有着明显的时代“内向特征”!
首先,创办“内军械所”的资金来源于湘军军费开支,其生产的子弹、火药、炸炮劈山炮、火轮船等武器全部用来供给湘军及其支部楚军、淮军,也就是说从资金来源和产品分配看,“安庆内军械所”完全是向“内”的。

其次,工匠全部用华人。

虽然,这是制造西式武器的初试,技术上一穷二白,曾国藩还是坚持全用中国人。

“内军械所”由湘军悍将杨国栋负责;工人一小部分是从湘军中选拔,另一部分是蔡国祥准备接收阿斯本舰队未成留下的200名士兵[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第49页];科技人员有近代著名数学家徐寿、华衡芳等,占领安庆后,曾国藩就派人四处寻访,1861年11月江苏巡抚薛焕将徐、华二人送至安庆曾国藩帐下。

徐、华二人是当时曾国藩视野内了解西方较多的中国科学家,二人精通光学、数学等近代自然科学,但二人共同的缺陷是都缺乏实际工艺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内军械所能制造出近代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第一艘木壳轮船,实属不易!
最后,我们还有必要分析安庆内军械所创办的具体背景和曾国藩的个人意志在其中的作用。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深切地体会到“实赖洋炮之力”,成为较早主张引进外洋武器的清朝大臣,早在1860年12月,曾国藩就上奏清廷说“将来师夷智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国藩:《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折》,《曾文正公全集》第二册,第370页,世界书局]曾国藩的想法是“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从外国购买机器,由中国人仿造。

而在实际操作中,曾国藩没等“购成之后”,就开始着手“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的工作;没等“演习”,就开始“试造”。

曾国藩以接受了容闳“觅制器之器”(购买制造枪炮的机器)的建议,并委托容闳到英国购买制器之器,但他还是没等容闳购回机器,就开始着手创建手工生产的内军械所了。

曾国藩相信只要“智者尽心,劳者尽力,无不能制之器,无不能演之技”。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曾文正公全集》第二册,第418页,世界书局版]曾国藩认识到“洋炮之力”确实要强于中国的大刀长矛,但他也坚信凭中国人的智、力,完全可以造出不逊于洋人的“器物”。

曾国藩在和洋人交道的过程中也是不甘尽受外人之气。

徐珂在《清裨类钞》中说“文正尝愤西人专揽制机之力,谋所以抵制之,遂邀雪村创建机器局于安庆。

”[转引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第47页 ]而内军械所创建之时,正是“阿斯本舰队”筹建之时(清廷准
备从英国购买军舰,筹建舰队,被英国百般刁难,要求由英国海军军官阿斯本担任舰队指挥),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明显的有相对于阿斯本舰队而存在的意义!当曾国藩看到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出的第一台蒸汽机后,在日记中欣喜的写下:“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比不能做我以其所不知矣”。

[转引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第48页 ]当决定“借师助剿”时,曾国藩发出了“愧耻难当”的悲叹,视为中国之“大耻”[曾国藩:《筹议借洋兵剿贼折》,《曾国藩通鉴•5》,第206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版]。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曾国藩对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中国人的智力有着天然的自信,即使面临天平天国造成的严重内乱之际,曾国藩仍发出了“中华之难,中华当之”[曾国藩:《议复调印度兵主教折》,《曾国藩通鉴•5》,第215页]的衰世强音。

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巨变”,洋务派的基本主张是“中体西用”,曾国藩们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认为洋人的东西就比中国的好。

所以安庆内军械所的“内”含有一层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争一口民族之气的意义!“内”相对于外(外洋)而言的。

由此可见,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少含有以下几层含义
1、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
2、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
3、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4、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

安庆内军械所为何加一“内”字?
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从6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是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简称“内军械所”。

但这座标志性的军工企业的名称,却很令人费解:为什么要在其中加一个“内”字呢?后来的军事工业,如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并没有这种现象。

对于安庆内军械所的“内”字的解释,众说纷纭,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四层含义:①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②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③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④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

笔者深以为然,但工厂用名本应惜字如金,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强调这个“内”字,以至于非要把它加到企业名称中去呢?换句话说,曾国藩加这个“内”字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当时军事斗争的需要,是曾国藩高超的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首先,这是军事斗争的需要,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一种心理战术。

在与太平军的长期交战中,曾国藩深知洋枪洋炮的厉害。

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在攻陷安庆后的1861年秋冬之交创办的。

安庆的战略地位(长江下游的天然门户),不仅要固守,防止得而复失,更要以其为据点,进攻南京。

“内”字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安庆内军械所生产的全部武器弹药,都是归内部,也就是湘军使用的。

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安庆守军的信心和士气,另一方面也会给太平军造成极大地心理压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其次,这也是曾国藩高超的政治智慧的体现,或者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曾国藩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非满洲贵族),下场会怎样?清政府对他其实是又爱又怕。

一方面,不得不倚重他镇压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又怕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要钱要饷,狮子大开口,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形成类似于吴三桂的割据力量,成尾大不掉之势;更怕他与外国势力勾结,图谋不轨,取而代之。

因此,这一个“内”字,至少可以表面曾国藩的如下心迹:①安庆内军械所资金、物资全靠湘军内部供应,不会给清政府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②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作消除内患之用,不会用于扩张个人势力;③技术力量完全来自国内,这就与外国势力划清了界限,消除了清政府对其勾结外国势力的担心。

太平天国被镇压,内患已消,所以名称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