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

在2024年高考地理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考点,考生需要理解相关概念、原因和解决措施。

首先,要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基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它不仅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经济增长中不会破坏环境分为基础;还要求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过程中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要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会对区域的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了区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然后,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措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推行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社会发展方面,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最后,要熟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进行研究,例如中国的西南地区,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和挑战。

总而言之,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生需要理解其概念、原因和解决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019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19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即土地退化。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失衡。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1)荒漠化产生的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影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荒漠化极易产生扬尘,从而使附近地区沙尘暴天气猛增。

(2)荒漠化产生的综合治理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

保护好现有的草林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与类型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即为湿地。

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水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功能。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功能、效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2)保护措施: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考点三|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1)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是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5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湘教版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5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湘教版

A.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解析:选 C。矿产资源的形成主要由地质作用完成,湿地不产 生矿产资源。湿地不能提供大量木材。
2.鄱阳湖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维持该区域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②可容纳大量污染物,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③大力围垦,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综合治理。
1.(2019·浙江省绿色评估联盟高三考试)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 江三江平原丧失了大量天然沼泽,保护该区域湿地的有效措施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35 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b
(2)湿地的重要价值
b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d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退潮时水深 6 米以内的浅 海区。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陆__地___与_水__体___之间 的过渡地带。 (4)我国主要湿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我国_东__部___地区 (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关)。
(2019·宁波十校联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我国 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 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 的水位以每年 20~30 cm 的速度下降,湖水 pH 值由 7.4~7.8 上升到 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如图为红碱 淖区域图。据此回答 5~6 题。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必修3)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必修3)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解析 第1题,题图为一人工湿地系统,湿地能净化水质、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第2题,若无植物,则该系统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等作用将减弱,出水口的含沙量会增加,土壤有机质
和矿物质含量均会减少。
答案 1.C 2.C
[题组训练]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 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 1~2题。
旅游观光 调蓄洪水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 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 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 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 提供农副产品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 第1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
环境脆弱。第2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 1.A 2.C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 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 3~4题。
c 保护
等分析湿地开发
中的问题及保护
措施
考点一 湿地的含义及生态功能(必考)
[知识梳理] 1.湿地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_沼__泽__、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 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 渡带。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答案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即土地退化。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失衡。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1)荒漠化产生的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影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荒漠化极易产生扬尘,从而使附近地区沙尘暴天气猛增。

(2)荒漠化产生的综合治理措施: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

保护好现有的草林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与类型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即为湿地。

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水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功能。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功能、效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2)保护措施: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考点三|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1)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是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滚动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滚动卷十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东部季风区地貌单元是( )A.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解析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它不属于东部季风区,其他选项都属于东部季风区。

答案C(2021·台州三市高二联考)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mm)统计资料,完成2~3题。

2.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主要因素是( )A.海拔C.气温3.关于a河段表达,错误是( )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B.农业用水较少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D.下游纬度高,有凌汛现象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由于自东向西距海渐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第3题,a河段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沿河地区城镇人口较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答复4~5题。

4.图示湿地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C.调蓄洪水5.保护该类湿地有效措施是( )A.建立保护区C.排水开垦解析第4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内陆森林起防风固沙作用;河流沿岸湿地起调蓄洪水作用;沿海湿地也没有增加海洋渔业资源。

选B正确。

第5题,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排水开垦,只会破坏湿地;开展滩涂养殖,会污染沿海水质,破坏湿地。

选A正确。

读“美国局部山脉、水系图(字母代表山脉、数字代表河流)〞,答复6~7题。

6.上图中四个数字所代表河流中,表示田纳西河是( )A.①B.②C.③D.④7.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表达,正确是( )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支流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地区为平原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与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至次年4月中旬解析第6题,图中A山脉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发源于该山脉西坡③河流为田纳西河。

第7题,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支流;田纳西河流域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平原;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与早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专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地理二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

专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地理二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1.获取农作物分布—RS;农机在田间位置—GPS。 2.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资利用率,在大力 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 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取得了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方便米饭是指由工业化 大规模生产的,在食用 前只须做简单烹调或者 直接可食用,风味、口 感、外形与普通米饭一 致的主食食品。方便米 饭食用方便、携带方便, 有天然大米饭香味。 方 便米饭主要有脱水干燥 型、半干型、冷冻型、 罐头型四种。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专 题10 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届高考地理二 轮基础 知识复 习课件 (共45 张PPT)
定位用 户数量
GPS
数据渲染, GIS 绘制成图
热力图是观察一地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 情况。通过某区域的人口流动量。来评估区域商业 价值;将地震前后的热力图进行对比,可以快速找 到哪些地方受地震破坏严重的程度,为地震应急救 援提供最及时的分析和决策依据;能够检测交通流 量,助力交通部门决策;但是景区的承载量主要是 由环境来决定的,不能通过热力图来核定。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与“3S”技术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与“3S”技术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4-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 【典题示例】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 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 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 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 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2)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 ①实施湿地保护 ②草原鼠虫害防治 ③沙漠化土地治理 关闭 第(④1)生题,态近保年护来,林气建候设变暖、⑤人退类牧活还动草频繁⑥、生环态湖区移草民场等退工化程等(造成青) 海 湖生A.态①破②坏③,湿④地B减.② 少。③但④围⑤湖⑥造田和引水灌溉并不是本地区人类活动的 主要C.方①式③。⑤第⑥(2)题D.,①针②对青③海④湖⑤生⑥态恶化的原因,可以判断这些措施都可 关闭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
大河上游(如我 主要目的是保持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涵养水 国三江源湿地) 源
东北三江 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持生 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 洲湿地
主要目的是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 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环境
-18-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措施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开发利用保护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具体如 下:
湿地类型 开发保护 退耕还牧、还草;通过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建 设增加农牧民收入;培养农牧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参与
三江源 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将三江源地区建设成集生态环境保 护、科学考察研究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 自然保护区,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沼;禁止滥捕滥伐,保护野

(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浙江专用)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选择题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2.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蚀变弱,A 项错。

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B项错。

风速降低,携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C项错。

风速降低,并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沉降,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4.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第3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第4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 3.B 4.B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6.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7.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第5题,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精)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精)
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 生存环境。 地区 具体措施 退田还湖 、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__________ 洞庭湖
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 疏浚河道 __________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 产力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 统, 人们形象地把它比喻为地球之肾。结合材料填空。 1.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的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等。 2.现代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已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产业,其中模
涵养水源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 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2.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节为冬季,A点在林外,C点在林内,A点的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A、C之间气流运动方向总是A→C,其性质为寒冷干燥;A、E在
林外,气温低,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C、E之间气流运动方 向应该是E→C,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答案 3.A 4.C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考+选考)
考试内容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 考 试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学考点睛 1.明确湿地的概念、 类型、价值

①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②湿地的重要价值 ③湿地在开发利用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 a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 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的变 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森和河 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 牧数量与植被疏密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3.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1.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
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 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 “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 (2)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 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内陆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干旱时节尤其春季,气温回升 快,蒸发旺盛;土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地势低平,低洼地积水,排水 不畅,地下水位高,水容易从土壤空隙中蒸发,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聚;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使盐类物质留于地表,造成土壤盐 碱化。 ②华北平原与西北内陆土壤盐碱化的异同
变式训练 1-1 [2016浙江4月选考模拟,28(1)(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分析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 解决措施。
答案 (1)深居内陆,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 差大;地形以山地为主,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少,水量小,季节 变化大,有结冰期。(2)问题:土地荒漠化。 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合理载畜;科学用水,合理 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应用滴灌、喷灌技术。 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和图例信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是解题 关键。(1)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需要从图示信息切入进行描述,该 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水量小。(2)图示 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孔雀河下游发展农业生产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解决 措施主要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牧,合理载畜;科学用水,合理灌溉;发 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应用滴灌、喷灌技术;等等。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高考地理(B版浙江选考专用)复习课件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而充足的水源;②对工业来说,接近河流,有水源和良好的运输条件;③对 城市布局而言,河流的供水、航运和早期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得河口、 两河交汇处、水运的起点和终点、过河点位置成为城市布局的理想区 位;④河流造就的瀑布、峡谷等景观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典例分析 下图是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的西江,该段又称 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红水河至柳江口附近多 年平均流量约为1 500 m3/s。图中标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平均海拔,单 位为米。读图回答问题。
2012年怒江州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
(1)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 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
(2)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
答案 (1)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 建设的土地资源。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地 农田。(任答一点即可)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 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2)分析水能资源的开发
(3)分析水资源的利用 主要用于供水与农业灌溉。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水库蓄水,解 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我国的跨流 域调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 等,澳大利亚有著名的东水西调工程。 (4)分析产业发展和城市布局 ①对农业来说,利用河流沿岸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可获得稳定
地理(浙江选考专用)
第三节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考点清单
考点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
1.田纳西Leabharlann 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推荐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选考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推荐
[浙江考试标准]
节次
考试内容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荒漠化
(1)荒漠化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考试要求
必考
加试
b 分析某地荒漠化 c
的危害与治理 b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资源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的开发与 (2)湿地的重要价值
保护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保护措施
流域综 合治理 与开发
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2)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 (3)流域开发综合治理的措施
a 分析某地湿地资 b
源的开发与保护 c
b
分析某流域综
c 合治理与开发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 D(2016·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A.宁夏B.青海C.陕西D.新疆3.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开采矿产②生态移民③合理载畜④抽取地下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新疆,占比超过40%。

第3题,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合理载畜等;开采矿产,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水位下降,也会加速草地退化,促进荒漠化。

答案 2.D 3.B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4~5题。

4.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5.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林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

第5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1998~2010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答案 4.A 5.C(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

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示农牧界线演变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低纬向高纬②从内陆向沿海③从东南向西北④从荒漠到草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图示农牧界线演变的社会经济原因包括( )A.东部荒漠化严重B.人口压力增大C.西部大开发战略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6题,据图判断,我国农牧界线从汉代到现代大致由南向北(低纬向高纬),从东向西(沿海向内陆),从东南向西北,从草原向荒漠演变,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A 项正确。

第7题,西部荒漠化严重,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故A、D项错误;人口压力增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而引起农牧界线的变化,故B项正确;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该时期农牧界线演变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

答案 6.A 7.B(2016·台州六校高二期末)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若尔盖各类湿地面积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湖泊湿地退缩最大B.沼泽湿地退缩最大C.各类湿地逐年减少D.各类湿地波动上升9.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B.排湿放牧C.围湿造田D.降水变少解析第8题,该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种湿地的面积,但沼泽湿地和河流、湖泊湿地的垂直标尺不同。

由图中三条折线情况可知,该地河流湿地变化最小,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均呈明显的退缩趋势,沼泽湿地的垂直标尺大,退缩面积最大,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第9题,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小,主要原因应为人为因素,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加剧,但不会导致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短时间内的突变,A项错误;该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宜发展牧业,排湿放牧可能是当地湿地减小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该地不宜发展种植业,C项错误;降水在该时段明显变少的可能性较小,D项错误。

答案8.B 9.B(2016·丽水高二质检)影响湖泊换水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有湖泊贮水量、入湖流量,下表为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

读表完成10~11题。

湖泊名称贮水量(亿立方米) 入湖流量(立方米/秒)洞庭湖173 10 353太湖44 195滇池(昆明) 12 29青海湖742 3910.A.太湖B.滇池C.青海湖D.洞庭湖11.关于四个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青海湖遭受污染最严重B.滇池湖水污染后不易净化C.洞庭湖流域输沙能力较弱D.太湖冬季入湖流量比重高解析第10题,洞庭湖入湖流量最大,贮水量适中,所以其水循环的速度最快,换水周期最短,所以D对。

第11题,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湖泊周边人口稀少,工农业不发达,污染最小,所以A错。

滇池由于贮水量最小,入湖水量最小,污染后不易净化,所以B对。

洞庭湖入湖流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所以C错。

太湖流域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入湖流量比重高,所以D错。

答案10.D 11.B某地打算开发水能资源,并设计了图1、图2两个方案。

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若有河流,则其干流水流流向为( )A.自南向北B.自北向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13.与图1方案相比,图2方案的明显优点可能是( )A.淹没面积小B.移民人数多C.前期投资多D.发电总量大14.图示工程建成后,对下游可能的影响表现在( )A.下游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加大B.下游年径流总量明显减少C.下游城市空气质量可能明显改善D.下游洪涝灾害明显增加解析第12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分析,河流位于等高线弯曲处的中心线上,且凸向为河流上游,所以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故D项正确。

第13题,图1方案大坝跨越等高线条数多,即大坝高,蓄水量大,水位高,淹没范围广,图2方案虽有两个大坝,但大坝小,水位低,淹没范围小,故A项正确。

第14题,大坝建成后,水库一方面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蓄作用,减少下游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可蓄水发电,改变下游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矿物能源,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故C项正确。

答案12.D 13.A 14.C15.(2015·浙江学考)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自然环境优美B.电力廉价充足C.矿产资源丰富D.航运条件便利解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通过梯级开发,电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高能耗工业。

答案 B16.(2016·9月台州市选考质量评估)读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示意图。

今年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该系统的主要影响是( )A.泥沙淤积加剧B.植被演替加快C.垦殖活动停止D.溃垸比较严重解析垸是湖南湖北等地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堤坝样防水建筑物,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时,大水会冲开堤岸,垸会受到严重破坏,所以选D。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7.(2015·温州10月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材料二图甲为长江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示意图,图乙为湖南水口山某工业区生产联系示意图,下表为2013年武汉、长沙、南昌产业结构表。

城市产业结构(一∶二∶三)武汉 3.7∶48.6∶47.7长沙 4.1∶55.1∶40.8南昌 4.7∶55.5∶39.8(1)________。

(2)根据遥感资料显示,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

(3)武汉、长沙、南昌三市中产业结构最优的是________,该市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________。

(4)该区域众多河流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其有利于梯级开发的条件有(气候)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乙,阐述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

解析第(1)题,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是从西北到东南,因此可判断为西气东输。

管道最适宜运输天然气,其特点是安全、连续性好。

第(2)题,鄱阳湖的面积不断减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

江西省南部多山地丘陵,由于植被破坏,加上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第(3)题,武汉、长沙、南昌的产业结构中,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但武汉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故产业结构最优。

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可以判断武汉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

第(4)题,水资源梯级开发的条件为水量大和水能丰富。

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第(5)题,该工业联系的地理意义可以从经济效益(增加新的产品)、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环境生态效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三大角度阐述分析。

答案(1)西气东输管道运输(2)围湖造田水土流失(3)武汉工业化阶段(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低山丘陵,落差大,水能丰富(5)增加新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任答两点)18.(加试题)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中B 地区农业发达。

(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2)甲、乙两地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分析该区域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优势。

(3)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解析第(1)题,甲区域水能丰富,水电站众多,水能开发是发展方向。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落差和水量两个因素。

第(2)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第(3)题,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都要理由充分。

答题角度考虑环境、资源、气候等条件。

答案(1)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

甲区域有多条支流,水量大;位于我国第一、二阶梯的交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该地区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廉价的水电可以提供电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