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设计大赛二等奖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机构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a0c5ea2beefdc8d376ee32fb.png)
附件1: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组成名单(一)组织委员会名誉主任:王涛(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主任委员:李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曾玉康(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理事长)周吉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成员,)王志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高级副总裁)杨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罗林(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副主任委员:张来斌(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李怀奇(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方朝亮(中国石油学会秘书长)山红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王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罗维东(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赵金洲(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刘扬(东北石油大学校长)张昌民(长江大学校长)屈展(西安石油大学校长)倪师军(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宏民(燕山大学校长)浦玉忠(常州大学校长)崔智林(延安大学校长)孙小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严欣平(重庆科技学院校长)曹克广(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夏文武(哈丁歇尔顿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赵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孙爱萍(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秘书长)吴小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雷玉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委员:(排名不分先后)曹红波(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综合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张东晓(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孙宝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工学院院长)李玉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建学院院长)樊太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院长)解习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院长)郭建春(西南石油大学石工学院院长)刘义坤(东北石油大学石工学院院长)楼一珊(长江大学石工学院院长)陈军斌(西安石油大学石工学院院长)陈洪德(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安子军(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党委书记)王树立(常州大学石工学院院长)张琰图(延安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马贵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储运与建筑学院副院长)戚志林(重庆科技学院石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赖少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陈维(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董双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工程系主任)熊浩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管室主任)陈崇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政办公室主任)韩尚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小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汪志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邓金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处处长)孙旭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周玉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团委书记)王英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工作处处长)岳长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彩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财务处处长)陈桂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勤管理处处长)张乃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保卫处处长)张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办企业总公司总经理)陈义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工学院院长)宁正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工学院党委书记)宫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学院党委书记)程林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工学院副院长)刘慧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工学院副院长)组委会秘书处:秘书长:雷玉江吴小林副秘书长:梁永图成员:王茹肖坤邸飞王伟王宇航宝月曹立虎方百会邓嵩冮鹏张明闫博辛一男刘炜超李小江(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副主任委员: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开发专家)罗平亚(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化学专家)李鹤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管材工程专家)沈忠厚(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专家)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钻井专家)袁士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开发专家)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石油开发专家)孙龙德(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专家)委员:(排名不分先后)沈平平(中石油勘探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开发专家)王渝明(中石油大庆油田教授级高工油气开发专家)关文龙(中石油勘探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开发专家)石林(中石油钻井院教授级高工油气钻井专家)韩景宽(中石油规划总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储运专家)李杰训(中石油大庆油田教授级高工油气储运专家)吴浩(中石油规划总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储运专家)裴红(寰球工程公司教授级高工油气储运专家)赵文智(中石油勘探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开发专家)路保平(中石化工程院教授级高工油气钻井专家)刘汝山(中石化工程院教授级高工油气钻井专家)曾义金(中石化工程院教授级高工油气钻井专家)王世清(中石化勘探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储运专家)陈伟(中海油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油气开发专家)李丕龙(中化集团教授级高工油气开发专家)罗林(安东石油集团教授级高工油气钻采专家)刘慧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开发专家)姜汉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开发专家)李相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开发专家)张遂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开发专家)高德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钻井专家)张劲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储运专家)姚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油气开发专家)管志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油气钻井专家)何利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油气储运专家)李治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油气开发专家)关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油气开发专家)杜志敏(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孟英峰(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郭建春(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刘义坤(东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闫铁(东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钻井专家)张荣军(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李天太(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油气钻井专家)楼一珊(长江大学教授油气钻井专家)廖锐全(长江大学教授油气储运专家)伊向艺(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龚斌(北京大学教授油气开发专家)李子丰(燕山大学教授油气钻井专家)张琰图(延安大学教授油气化学专家)吴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油气储运专家)王树立(常州大学教授油气储运专家)戚志林(重庆科技学院教授油气开发专家)Mike Burnaman(哈丁歇尔顿集团公司油气开发专家)。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ee233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5.png)
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R油⽥输油管道及沿线站场设计⽇期2016年7 ⽉20 ⽇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组委会制⽅案简介本作品根据《第⼀届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赛题及基础数据》和相关标准,秉承经济、⾼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R 油⽥输油管道⼯程进⾏了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A-B、B-C段管道⼯艺及运⾏管理,河流穿越⽅案,沿线站场及阀室⼯艺,⽕车装车⽅案,辅助⽣产及配套⼯程技术⽅案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输油管道设计⽅⾯:采⽤加热输送⼯艺,从技术经济⾓度优选管径,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及布站情况,通过考虑油⽔乳化状态提⾼了⽔⼒计算的准确性。
使⽤商业软件对其进⾏了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河流穿越⽅案⽅⾯:分析了穿越区岩⼟层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平定向钻(HDD)管道穿越河流施⼯⽅案,并进⾏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风险评价。
沿线站场及阀室⽅⾯:设计了原油脱⽔及污⽔深度处理⼯艺,确定了沿线各站场及阀室的分布,并对其进⾏了设计。
⽕车装车⽅案⽅⾯:对装车站进⾏了详细设计,从可靠性的⾓度采⽤了“双管、双泵、双⽤单鹤管”的装车⼯艺;针对来油量衰减较快特点,从经济的⾓度对装车操作的运⾏与管理进⾏了优化,制定了⾼效益、低成本的⽕车装车⽅案。
此外,本⽂还对整体输油管道⼯程的防腐、⾃控、消防、HSE管理、辅助⽣产及公⽤⼯程等进⾏了设计。
设计中使⽤了OLGA,PIPESIM等商业软件对各种⼯况下的管道进⾏了模拟,并且基于VB平台编制了相应软件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案的可⾏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管道及站场⼯艺的优化,提⾼了⽅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原油输送及装车的成熟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艺流程及运⾏⽅案,选⽤了⾼效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维护费⽤,具有⼀定的⼯程应⽤价值。
⽬录第1章总论 (1)1.1 ⼯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1.3 编制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第2章R油⽥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6)2.1 ⼯程概况 (6)2.2 设计基础资料 (6)2.2.1 基础数据 (6)2.2.2 原油物性 (7)2.2.3 设计环境 (8)2.2.3.1 ⼟壤条件 (8)2.2.3.2 铁路依托条件 (8)2.2.3.3 ⽓象条件 (8)第3章输油管道⼯艺设计 (9)3.1 输送⼯艺 (9)3.2 设计参数 (10)3.2.1 管道设计参数 (10)3.2.1.1 设计输量 (10)3.2.1.2 设计压⼒ (10)3.2.1.3 管径优选 (11)3.2.1.4 钢管类型选择 (11)3.2.1.5 管道纵断⾯图 (11)3.2.1.6 管道埋深参数 (12)3.2.1.7 管道防腐层 (12)3.2.2 原油物性 (13)3.2.2.1 油品密度 (13)3.2.2.2 油品粘度 (13)3.2.2.3 原油乳化 (15)3.2.1热⼒设计参数 (16)3.3.1.1 加热站出站油温 (16)3.3.1.2 加热站进站油温 (16)3.3.1.3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T0 (16)3.3.1.4 管道保温层设计 (16)3.3 A-B段⼯艺设计 (17)3.3.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案 (17)3.3.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案 (19)3.3.3 设计压⼒及管道壁厚 (21)3.3.4 经济性分析 (24)3.3.5 适应性分析 (26)3.4 B-C段⼯艺设计 (28)3.4.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案 (28)3.4.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案 (32)3.4.3 设计压⼒及管道壁厚 (34)3.4.4 经济性分析 (37)3.4.5 适应性分析 (44)3.4.5.1 冬季运⾏⽅案 (44)3.4.5.2 夏季运⾏⽅案 (44)3.5 设备选型 (46)3.5.1 泵机组选型 (46)3.5.2 原动机选型 (48)3.5.3 加热炉选型 (48)3.6 管道强度校核 (49)3.6.1 进出站压⼒校核 (49)3.6.3 静⽔压⼒校核 (49)3.6.4 动⽔压⼒校核 (49)3.8 设计成果 (49)第4章穿越河流设计⽅案 (51)4.1 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51)4.1.1 法律法规 (51)4.1.2 标准规范 (51)4.2 穿越河流⽅式⽐选 (51)4.3 ⽔平定向钻穿越设计 (52)4.3.1 HDD可钻性评价 (52)4.3.1.1 穿越场地地层岩性结构 (52)4.3.1.2 穿越场地⼟的物理⼒学性质指标 (53) 4.3.1.3 穿越区域岩⼟层可钻性评价 (55) 4.3.1.4 施⼯条件评价 (55)4.3.1.5 地下障碍物评价 (55)4.3.2 HDD穿越曲线设计 (56)4.3.3 HDD设备选型 (58)4.3.3.1 钻机选型 (58)4.3.3.2 钻具选型 (59)4.3.4 场地布置 (61)4.3.5 穿越段管道设计 (62)4.3.5.1 穿越段管道壁厚设计 (62) 4.3.5.2 穿越段管道防腐与防护 (63) 4.3.5.3 穿越段管道热⼒校核 (63) 4.3.6 穿越管道应⼒校核 (63)4.3.6.1 管道回拖⼯况应⼒校核 (63) 4.3.6.2 管道试压⼯况应⼒校核 (66) 4.3.6.3 管道运⾏⼯况应⼒校核 (66) 4.3.6.4 管道径向屈曲失稳校核 (67) 4.3.7 套管结构设计 (68)4.3.7.1 套管最⼤夯⼊长度计算 (68) 4.3.7.2 套管壁厚选取 (69)4.3.7.3 套管强度验算 (69)4.3.7.4 套管稳定性验算 (71)4.4 穿越施⼯⽅案 (72)4.4.1 施⼯⼯艺流程 (72)4.4.2 施⼯技术措施 (72)4.4.2.1 施⼯准备 (72)4.4.2.2 泥浆配制 (74)4.4.2.3 钻导向孔 (75)4.4.2.4 预扩孔⼯艺 (76)4.4.2.5 管道回拖 (77)4.4.2.6 管道焊接检验和试压 (77) 4.5 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78) 4.5.1 对地貌的影响 (78)4.5.2 对河床结构的影响 (78)4.5.3 对⽣物的影响 (78)4.5.4 施⼯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8) 4.6 消防、安全 (79)4.6.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79)4.6.2 施⼯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79)4.7 施⼯风险及应对措施 (80)4.7.1 穿越风险分析 (80)4.7.2 施⼯应急处置预案 (81)4.7.2.1 导向施⼯应急预案 (81)4.7.2.2 扩孔过程中发⽣卡钻、抱钻、断钻的应急预案 (81) 4.7.2.3 管线回拖中卡死的应急预案 (82)4.7.2.4 冒浆应急预案 (82)4.7.2.5 塌孔的处理预案 (82)4.8 主要⼯程量及投资估算 (83)第5章输油管道的流动保障 (84)5.1 管道运⾏管理 (84)5.1.1 热⼒冬季运⾏⽅案 (84)5.1.2 热⼒夏季运⾏⽅案 (85)5.1.3 ⽔⼒运⾏⽅案 (85)5.2 清管 (86)5.2.1 清管的作⽤ (86)5.2.2 清管器选择 (86)5.3 停输再启动 (86)5.3.1 停输后的管内温降 (87)5.3.2 管内原油温度场 (87)5.3.3 停输再启动过程 (88)第6章沿线站场 (89)6.1 站场设置 (89)6.2 站场⼯艺 (89)6.3 A联合站 (89)6.3.1 联合站⼯艺 (90)6.3.2 联合站主要⼯程量 (90)6.4 B外输⾸站 (90)6.4.1 进站计量 (91)6.4.2 加热⼯艺 (91)6.4.3 脱⽔⼯艺 (91)6.4.4 污⽔处理 (93)6.4.4 储油⼯艺 (95)6.4.5 外输⼯艺 (95)6.4.6 B外输⾸站⼯艺流程 (96)6.4.7 主要⼯艺设计参数 (98)6.4.8 平⾯布置说明 (98)6.4.9 ⾸站主要⼯程量 (100)6.5 中间输油站 (100)6.6 线路阀室 (101)6.7 C装车站 (102)6.8 沿线站场及阀室分布总结 (102)第7章装车站设计 (103)7.1 装车站总体设计 (103)7.1.1 装车站功能 (103)7.1.2 装车站⼯艺流程设计 (103) 7.1.3 装车站分区 (103)7.1.4 装车站总平⾯布置 (104)7.1.4.1 总平⾯布置原则 (104)7.1.4.2 总平⾯布置 (104)7.1.4.3 站内道路 (105)7.1.4.4 围墙 (105)7.1.1.5 绿化 (106)7.2 储油区设计 (106)7.2.1 储油区容量确定 (106)7.2.1.1 周转系数法 (106)7.2.1.2 储存天数法 (107)7.2.1.3 库容确定⽅法对⽐优选 (108) 7.2.2 储油罐数量确定 (108)7.2.3 储油容量等级 (108)7.2.4 油罐类型选择 (109)7.2.5 储罐强度设计 (110)7.2.5.1 罐壁厚度计算 (110)7.2.5.2 浮顶计算 (111)7.2.6 油罐加热与保温 (113)7.2.6.1 原油储存温度 (113)7.2.6.2 油罐加热⽅式 (114)7.2.6.3 油罐加热器选⽤ (114)7.2.6.4 油罐保温 (116)7.2.7 油罐防腐 (116)7.2.7.1 防腐部位 (116)7.2.7.2 防腐涂层结构及材料 (117) 7.2.7.3 阴极保护 (117)7.3 铁路装车设计 (117)7.3.1 铁路装车⼯艺 (118)7.3.2 铁路油罐车设计 (118)7.3.3 铁路专⽤线设计 (120)7.3.3.1 铁路装卸线布置形式 (120) 7.3.3.2 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120) 7.3.4 铁路装油设施设计 (121) 7.3.4.1 铁路装油鹤管选⽤ (121) 7.3.4.2 鹤管数量确定 (122)7.3.4.3 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122) 7.3.4.4 集油管与鹤管的连接 (123) 7.3.4.5 栈桥设计 (124)7.4 装车⽅案设计 (124)7.4.1 ⽅案设计出发点 (125)7.4.2 不同⽅案所需装油设施 (125) 7.4.3 不同⽅案每年装车次数 (126) 7.4.4 ⽅案对⽐优选 (126)7.5 站内管道设计 (127)7.5.1 管道作⽤ (127)7.5.2 管道分类 (128)7.5.3 常⽤的管道⼯艺流程 (128) 7.5.4 管道⼯艺流程对⽐优选 (129) 7.5.5 管道保温层设计 (129)7.5.6 管道强度设计 (130)7.5.6.1 站内管道管径计算 (130) 7.5.6.2 站内管道壁厚计算 (131) 7.5.6.3 站内管道强度校核 (131) 7.5.7 管路⽔⼒计算 (133)7.5.8 管道敷设与防腐 (135)7.6 发油泵站设计 (135)7.6.1 泵站形式 (135)7.6.2 泵站⼯艺流程 (136)7.6.3 泵的选⽤ (137)7.6.3.1 油泵选型 (137)7.6.3.2 油泵数量 (138)7.6.3.3 原动机选择 (138)7.6.3.4 电动机功率计算 (139)7.6.3.5 油泵基本参数 (139)7.6.3.6 油泵规格参数 (141)7.6.4 油泵站布置 (141)7.7 站内污⽔处理 (142)7.7.1 污⽔来源 (142)7.7.2 含油污⽔处理 (142)7.7.3 ⽣活污⽔处理 (142)7.8 油品计量 (143)7.8.1 液⾯⾼度的⼈⼯测量 (143) 7.8.2 液⾯⾼度的⾃动测量 (143) 7.8.2.1 常⽤测量液位计 (143)7.8.2.2 液位计的选⽤ (145)第8章辅助⽣产系统及配套⼯程 (146) 8.1 通信 (146)8.2 供配电 (146)8.3 建筑结构 (147)8.4 供热与暖通 (148)8.5 ⾃动化控制 (148)8.5.1 ⾃动化控制系统 (148)8.5.2 储油区⼯业⾃动化系统 (149) 8.6 防⽕防爆 (152)8.6.1 ⽕灾和爆炸原因 (153)8.6.2 防⽕防爆措施 (153)8.7 站场消防 (154)8.7.1 灭⽕原理与⽅法 (154)8.7.2 灭⽕⽅法及设备 (155)8.7.3 消防给⽔ (157)8.8 防雷 (158)8.9 防静电 (158)8.10 防杂散电流 (162)8.11 穿越施⼯安全 (163)8.11.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163) 8.11.2 施⼯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163)8.12 管道⽔⼯保护 (163)8.12.1 冲刷防护 (164)8.12.2 坡⾯防护 (164)8.12.3 ⽀挡防护 (164)8.13 管道标志 (165)第9章HSE风险管理 (166)9.1 长输管道HSE管理 (166)9.1.1 长输管道危害性因素分析 (166)9.1.2 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166)9.2 站场HSE管理 (168)9.2.1 站场危害性因素分析 (168)9.2.2 站场安全防护对策 (168)9.3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 (170)9.3.1 HSE体系建设 (170)9.3.2 HSE体系实施 (170)9.4 应急保障体系 (171)9.4.1 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171)9.4.2 应急⼯作原则 (172)第10章投资成本估算 (173)10.1 长输管道⼯程投资 (173)10.2 站场投资 (173)10.3 ⽅案⼯程总投资 (174)参考⽂献 (175)附录 (177)附录A 管道⽔⼒摩阻计算 (177)附录B 不同管道钢级投资表 (178)附录C 河流穿越施⼯图 (179)附图1 (179)附图2 (180)附录D ⾃编程序Visual Basic 程序代码 (181)附录E 穿越轨迹设计程序代码 (189)第1章总论1.1 ⼯程概况R油⽥开发是将井场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汇集⾄位于区块南部的A联合站,通过外输管道170km外输管道将原油输送⾄装车站。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PPT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0b45695acfa1c7aa00cc5e.png)
图2.2 沿线里程高程分布图
图 2.1 管道走向图
▪9
第2部分:工程背景
本项目将新建R油田AB段油水混输管道和BC段原油输送管道。R 油田的混合液通过AB段输送到B站点,AB段之间设计穿越方案,B外 输首站已建脱水站、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站各 1座,满足接收A联合站 输送含水油的需求。然后从B进行外输,最终在C站进行铁路发油。
(1035.60, 569.75)
图3.3 方案2穿越处入土端管道布置图
图3.4 方案2穿越处出土端管道布置图
▪15
第3部分:河流穿越设计
穿越位置选取
取点 (63.93,567.77) (1063.8,562.15) 计算角度 (° ) 10 (入) 8 (出)
表3.3 穿越位置选取方案3
入土点坐标 (32.57, 573.32) 出土点坐标 (1125.60, 570.83) 入土段长度 (m) 121.43 中间段长度 (m) 902.15 出土段长度 (m) 123.27 穿越砾砂层长度 (m) 8.22
适用条件
从松软黏土层到泥砂 浅、透水性差、地 砾和岩石均可 质构造简单、完整 性好河床 基本不受限制 较长 高 基本不受限制 长 较低
穿越长度 工期 投资
受限 较短 较低
施工、运行 及维护
质量易于控制,管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理维修方便,不影 高,施工劳动强度低, 响通航,一隧多用; 安全性高;检修方便, 施工条件稍差,风 不影响通航,可一隧 险性较高,防治水 多用;施工机械复杂, 难度大,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费用高 和运行费用高 不大 较大
无需大型施工设 备、施工速度快; 安全性较好;维 施工质量难以控 护工作量大,施 制,安全性差, 工较困难 检修困难,影响 通航 很大 较大 ▪12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74858a483d049649b66587f.png)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某工业园区天然气供气工程赛题类型赛题二团队编号完成日期 2017年 4 月 21 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作品简介本作品为某工业园区天然气管道供气工程方案设计,输气管道全长160km,设计输量21×108m3/a,沿线地貌主要为黄土峁梁,部分地段穿越公路及河流阶地,存在1处冲沟跨越,管道沿线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
本设计秉承着“安全、经济、高效”的设计理念,同时着重注意保护黄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完成了整个方案的设计。
作品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工程设计、穿跨越工程设计、站场及输气工艺设计、配套辅助工程设计、HSE管理和经济预算等。
在线路工程设计中,考虑到黄土地区恶劣的施工环境,线路设计应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点和不良工程地质段,同时时刻注意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等可能增加的工程措施。
该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从允许流速、可选钢级、运行工况三个方面设计用管方案组合,以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为原则,对方案进行了优选;②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针对黄土微地貌特征及湿陷性、黄土边坡、黄土边坡制定了一系列水工保护措施,以指导安全施工及生产;③考虑黄土地区特点,对线路施工方案、技术和工序进行了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设计;④对线路附属工程进行了设计,计算了线路工程主要工程量。
在穿跨越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穿跨越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比较各种穿跨越方案,对全线4处穿跨越地段进行了设计。
该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根据公路宽度、地区等级、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分析比选,制定了省道顶管穿越设计与施工方案;②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河流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制定了截流法开挖管沟穿越河流的设计与施工方案;③针对黄土冲沟特点,对冲沟坡顶和冲沟坡面两处起跨位置进行比选,从适用性和经济性角度出发制定了悬索冲沟跨越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09b05d4bbd64783e09122b71.png)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时间20x...随着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时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参赛对象20xx年xx月xx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均可参赛。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参赛方式1、参赛团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超过4人,可聘请指导教师1名(作品提交后不再更换)。
2、参赛单位: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所高校限报8件作品,申报作品时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以作评审参考。
3、赛题发布:大赛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发布赛题,各参赛队伍自行下载数据包,并按要求完成相关设计。
4、作品提交:参赛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并按要求准时上交参赛作品(《方案设计》和《作品申报书》),未按时上交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5、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评出获奖名单。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安排1、大赛报名:请各参赛单位于20xx年xx月xx日前将《高校报名表》电子版发送到大赛组委会邮箱,邮箱地址为:xxxxx@。
2、赛题发布:大赛组委会将于20xx年xx月xx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赛题。
3、作品申报:(1)电子版。
请各参赛高校将大赛作品申报书于20xx年xx月xx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过时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在网上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
大赛组委会将为每所参赛高校分配一个账号,用于注册和上传作品。
届时由各高校网上提交本校参赛学生作品,为避免集中上传作品造成网络堵塞,请尽早在网上提交大赛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3c9281ca08a1284ac8504357.png)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6e467b9c6529647d27285266.png)
评价内容
具体要求
分值
1、完成赛题所有给定任务,主要应完成的内容有:根据基础数据以及R油田
开发上产需要,进行原油外输管道及火车装车方案设计。主要任务包括:输
油管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管道管径选取和强度稳定性校核、热泵站方案设
设计格式 计、正反输方案设计、河流穿越方案设计、截断阀室设置等)、末站火车装
设计格式 发指标确定143口井集输方案,进行集输管网优化、集油增压方案设计、已
(25分) 有站/线/设备的利用和校核、 供电系统、自控系统、通信系统、消防、公
用工程等部分的方案设计以及相关站场优化布局及主要工艺流程设计等; C(15-10) 2、报告格式规范,论述充分、详细、严谨,术语专业,图纸清晰,符合国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目前赛况
参赛高校 26所高校提交了参赛作品。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目前赛况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目前赛况 校赛情况
26所高校产生有 效 作 品 204 件 , 参赛人数达到 810 人 。 参 赛 学 生涵盖了博士、 硕士、本科、专 科各类学生。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3、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集输处理方案科学合理,方案论述充分、详 尽、有理有据。
A(35-25) B(25-15) C(15-10)
1、依据设计书中关于问题的呈述,判断设计者对设计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发 现能力;
A(30-25)
分析解决问题 2、依据设计书中呈现的问题分析,判断设计者对重大问题的把握能力和分
组织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大 赛委员会聘请。设主 任委员一名,副主任 委员若干名,委员若 干名
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赛区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赛区](https://img.taocdn.com/s3/m/ddce1daa58f5f61fb7366697.png)
孙健飞,韩东 吴守志,李国豪
张燕,张佩颖 孙星华,徐宁 沈瑞灏,李政兵 王逍,刘莹莹 雷依婷,孟嘉岩 侯澄宇,马亚欣 丁夷非,刘轩章 孙昊,池立勋 郑坚钦,郑泰承 周建伟,吕家兴
陈志硕
队员 方舟,李玉珍 李岩松,梁立斌 杨国栋,刘询 张亚洲,钱安娜
刘珊珊 赵子豪,石小磊 李焯超,闫亚敏
卢运虎 王海柱 蒋宏伟 蔚宝华 宋先知
李军 金衍 周舟
指导教师 韩国庆 马新仿 赵瑞东 张士诚 傅友君 李奔
指导教师 邓道明 王玮 梁永图 侯磊 宫敬 李鸿英 梁永图 梁永图 张帆
张劲军 张劲军 梁永图
温凯 梁天博
指导教师 侯吉瑞 梁永图 杨进 纪荣艺 汪志明 高德利 梁永图
奖项 校内一等奖 校内二等奖 校内二等奖 校内三等奖 校内三等奖
聚能驱 似水流年 214聚合物 今年能得奖吗
砥砺 化学与热力采油 来自星星的你
队名 钻井001 来京油 今日之星 石油故事 805小分队 有点儿内容 飞行模式 三点一四
湍流 钻井小霸王 李二村儿的钻井队儿 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
大队长 翻滚的巴旦木
追梦 不一样的岩色6789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赛区奖项统计
队名 Boom 步履不停 DF no problem 油理油据 流沙 噬元兽 Liquid LandM 当代石油人 deadline 万物皆流2019 我孰与郑少帅 自强队 继续创造太阳
队名 第二杯半价
SATers 听懂掌声 鸽子咕咕咕 中油争锋 湖人总冠军 赏心悦目
19203111 19203076 19203020 19203041 19203227 19203003 19203013 19203135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c1bcdb941ea76e58fa045e.png)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R油田输油管道及沿线站场设计日期2016年7 月20 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方案简介本作品根据《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赛题及基础数据》和相关标准,秉承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R 油田输油管道工程进行了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A-B、B-C段管道工艺及运行管理,河流穿越方案,沿线站场及阀室工艺,火车装车方案,辅助生产及配套工程技术方案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输油管道设计方面: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从技术经济角度优选管径,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力及布站情况,通过考虑油水乳化状态提高了水力计算的准确性。
使用商业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河流穿越方案方面:分析了穿越区岩土层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水平定向钻(HDD)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方案,并进行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工风险评价。
沿线站场及阀室方面:设计了原油脱水及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确定了沿线各站场及阀室的分布,并对其进行了设计。
火车装车方案方面:对装车站进行了详细设计,从可靠性的角度采用了“双管、双泵、双用单鹤管”的装车工艺;针对来油量衰减较快特点,从经济的角度对装车操作的运行与管理进行了优化,制定了高效益、低成本的火车装车方案。
此外,本文还对整体输油管道工程的防腐、自控、消防、HSE管理、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中使用了OLGA,PIPESIM等商业软件对各种工况下的管道进行了模拟,并且基于VB平台编制了相应软件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管道及站场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原油输送及装车的成熟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案,选用了高效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录第1章总论 (1)1.1 工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1.3 编制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第2章R油田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6)2.1 工程概况 (6)2.2 设计基础资料 (6)2.2.1 基础数据 (6)2.2.2 原油物性 (7)2.2.3 设计环境 (8)2.2.3.1 土壤条件 (8)2.2.3.2 铁路依托条件 (8)2.2.3.3 气象条件 (8)第3章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9)3.1 输送工艺 (9)3.2 设计参数 (10)3.2.1 管道设计参数 (10)3.2.1.1 设计输量 (10)3.2.1.2 设计压力 (10)3.2.1.3 管径优选 (11)3.2.1.4 钢管类型选择 (11)3.2.1.5 管道纵断面图 (11)3.2.1.6 管道埋深参数 (12)3.2.1.7 管道防腐层 (12)3.2.2 原油物性 (13)3.2.2.1 油品密度 (13)3.2.2.2 油品粘度 (13)3.2.2.3 原油乳化 (15)3.2.1热力设计参数 (16)3.3.1.1 加热站出站油温 (16)3.3.1.2 加热站进站油温 (16)3.3.1.3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T0 (16)3.3.1.4 管道保温层设计 (16)3.3 A-B段工艺设计 (17)3.3.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7)3.3.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9)3.3.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21)3.3.4 经济性分析 (24)3.3.5 适应性分析 (26)3.4 B-C段工艺设计 (28)3.4.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28)3.4.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32)3.4.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34)3.4.4 经济性分析 (37)3.4.5 适应性分析 (44)3.4.5.1 冬季运行方案 (44)3.4.5.2 夏季运行方案 (44)3.5 设备选型 (46)3.5.1 泵机组选型 (46)3.5.2 原动机选型 (48)3.5.3 加热炉选型 (48)3.6 管道强度校核 (49)3.6.1 进出站压力校核 (49)3.6.3 静水压力校核 (49)3.6.4 动水压力校核 (49)3.8 设计成果 (49)第4章穿越河流设计方案 (51)4.1 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51)4.1.1 法律法规 (51)4.1.2 标准规范 (51)4.2 穿越河流方式比选 (51)4.3 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 (52)4.3.1 HDD可钻性评价 (52)4.3.1.1 穿越场地地层岩性结构 (52)4.3.1.2 穿越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4.3.1.3 穿越区域岩土层可钻性评价 (55)4.3.1.4 施工条件评价 (55)4.3.1.5 地下障碍物评价 (55)4.3.2 HDD穿越曲线设计 (56)4.3.3 HDD设备选型 (58)4.3.3.1 钻机选型 (58)4.3.3.2 钻具选型 (59)4.3.4 场地布置 (61)4.3.5 穿越段管道设计 (62)4.3.5.1 穿越段管道壁厚设计 (62)4.3.5.2 穿越段管道防腐与防护 (63)4.3.5.3 穿越段管道热力校核 (63)4.3.6 穿越管道应力校核 (63)4.3.6.1 管道回拖工况应力校核 (63)4.3.6.2 管道试压工况应力校核 (66)4.3.6.3 管道运行工况应力校核 (66)4.3.6.4 管道径向屈曲失稳校核 (67)4.3.7 套管结构设计 (68)4.3.7.1 套管最大夯入长度计算 (68)4.3.7.2 套管壁厚选取 (69)4.3.7.3 套管强度验算 (69)4.3.7.4 套管稳定性验算 (71)4.4 穿越施工方案 (72)4.4.1 施工工艺流程 (72)4.4.2 施工技术措施 (72)4.4.2.1 施工准备 (72)4.4.2.2 泥浆配制 (74)4.4.2.3 钻导向孔 (75)4.4.2.4 预扩孔工艺 (76)4.4.2.5 管道回拖 (77)4.4.2.6 管道焊接检验和试压 (77)4.5 对水文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78)4.5.1 对地貌的影响 (78)4.5.2 对河床结构的影响 (78)4.5.3 对生物的影响 (78)4.5.4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8)4.6 消防、安全 (79)4.6.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79)4.6.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79)4.7 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 (80)4.7.1 穿越风险分析 (80)4.7.2 施工应急处置预案 (81)4.7.2.1 导向施工应急预案 (81)4.7.2.2 扩孔过程中发生卡钻、抱钻、断钻的应急预案 (81)4.7.2.3 管线回拖中卡死的应急预案 (82)4.7.2.4 冒浆应急预案 (82)4.7.2.5 塌孔的处理预案 (82)4.8 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83)第5章输油管道的流动保障 (84)5.1 管道运行管理 (84)5.1.1 热力冬季运行方案 (84)5.1.2 热力夏季运行方案 (85)5.1.3 水力运行方案 (85)5.2 清管 (86)5.2.1 清管的作用 (86)5.2.2 清管器选择 (86)5.3 停输再启动 (86)5.3.1 停输后的管内温降 (87)5.3.2 管内原油温度场 (87)5.3.3 停输再启动过程 (88)第6章沿线站场 (89)6.1 站场设置 (89)6.2 站场工艺 (89)6.3 A联合站 (89)6.3.1 联合站工艺 (90)6.3.2 联合站主要工程量 (90)6.4 B外输首站 (90)6.4.1 进站计量 (91)6.4.2 加热工艺 (91)6.4.3 脱水工艺 (91)6.4.4 污水处理 (93)6.4.4 储油工艺 (95)6.4.5 外输工艺 (95)6.4.6 B外输首站工艺流程 (96)6.4.7 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98)6.4.8 平面布置说明 (98)6.4.9 首站主要工程量 (100)6.5 中间输油站 (100)6.6 线路阀室 (101)6.7 C装车站 (102)6.8 沿线站场及阀室分布总结 (102)第7章装车站设计 (103)7.1 装车站总体设计 (103)7.1.1 装车站功能 (103)7.1.2 装车站工艺流程设计 (103)7.1.3 装车站分区 (103)7.1.4 装车站总平面布置 (104)7.1.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04)7.1.4.2 总平面布置 (104)7.1.4.3 站内道路 (105)7.1.4.4 围墙 (105)7.1.1.5 绿化 (106)7.2 储油区设计 (106)7.2.1 储油区容量确定 (106)7.2.1.1 周转系数法 (106)7.2.1.2 储存天数法 (107)7.2.1.3 库容确定方法对比优选 (108)7.2.2 储油罐数量确定 (108)7.2.3 储油容量等级 (108)7.2.4 油罐类型选择 (109)7.2.5 储罐强度设计 (110)7.2.5.1 罐壁厚度计算 (110)7.2.5.2 浮顶计算 (111)7.2.6 油罐加热与保温 (113)7.2.6.1 原油储存温度 (113)7.2.6.2 油罐加热方式 (114)7.2.6.3 油罐加热器选用 (114)7.2.6.4 油罐保温 (116)7.2.7 油罐防腐 (116)7.2.7.1 防腐部位 (116)7.2.7.2 防腐涂层结构及材料 (117)7.2.7.3 阴极保护 (117)7.3 铁路装车设计 (117)7.3.1 铁路装车工艺 (118)7.3.2 铁路油罐车设计 (118)7.3.3 铁路专用线设计 (120)7.3.3.1 铁路装卸线布置形式 (120)7.3.3.2 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120)7.3.4 铁路装油设施设计 (121)7.3.4.1 铁路装油鹤管选用 (121)7.3.4.2 鹤管数量确定 (122)7.3.4.3 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122)7.3.4.4 集油管与鹤管的连接 (123)7.3.4.5 栈桥设计 (124)7.4 装车方案设计 (124)7.4.1 方案设计出发点 (125)7.4.2 不同方案所需装油设施 (125)7.4.3 不同方案每年装车次数 (126)7.4.4 方案对比优选 (126)7.5 站内管道设计 (127)7.5.1 管道作用 (127)7.5.2 管道分类 (128)7.5.3 常用的管道工艺流程 (128)7.5.4 管道工艺流程对比优选 (129)7.5.5 管道保温层设计 (129)7.5.6 管道强度设计 (130)7.5.6.1 站内管道管径计算 (130)7.5.6.2 站内管道壁厚计算 (131)7.5.6.3 站内管道强度校核 (131)7.5.7 管路水力计算 (133)7.5.8 管道敷设与防腐 (135)7.6 发油泵站设计 (135)7.6.1 泵站形式 (135)7.6.2 泵站工艺流程 (136)7.6.3 泵的选用 (137)7.6.3.1 油泵选型 (137)7.6.3.2 油泵数量 (138)7.6.3.3 原动机选择 (138)7.6.3.4 电动机功率计算 (139)7.6.3.5 油泵基本参数 (139)7.6.3.6油泵规格参数 (141)7.6.4 油泵站布置 (141)7.7 站内污水处理 (142)7.7.1 污水来源 (142)7.7.2 含油污水处理 (142)7.7.3 生活污水处理 (142)7.8 油品计量 (143)7.8.1 液面高度的人工测量 (143)7.8.2 液面高度的自动测量 (143)7.8.2.1 常用测量液位计 (143)7.8.2.2 液位计的选用 (145)第8章辅助生产系统及配套工程 (146)8.1 通信 (146)8.2 供配电 (146)8.3 建筑结构 (147)8.4 供热与暖通 (148)8.5 自动化控制 (148)8.5.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8)8.5.2 储油区工业自动化系统 (149)8.6 防火防爆 (152)8.6.1 火灾和爆炸原因 (153)8.6.2 防火防爆措施 (153)8.7 站场消防 (154)8.7.1 灭火原理与方法 (154)8.7.2 灭火方法及设备 (155)8.7.3 消防给水 (157)8.8 防雷 (158)8.9 防静电 (158)8.10 防杂散电流 (162)8.11 穿越施工安全 (163)8.11.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163)8.11.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163)8.12 管道水工保护 (163)8.12.1 冲刷防护 (164)8.12.2 坡面防护 (164)8.12.3 支挡防护 (164)8.13 管道标志 (165)第9章HSE风险管理 (166)9.1 长输管道HSE管理 (166)9.1.1 长输管道危害性因素分析 (166)9.1.2 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166)9.2 站场HSE管理 (168)9.2.1 站场危害性因素分析 (168)9.2.2 站场安全防护对策 (168)9.3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 (170)9.3.1 HSE体系建设 (170)9.3.2 HSE体系实施 (170)9.4 应急保障体系 (171)9.4.1 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171)9.4.2 应急工作原则 (172)第10章投资成本估算 (173)10.1 长输管道工程投资 (173)10.2 站场投资 (173)10.3 方案工程总投资 (174)参考文献 (175)附录 (177)附录A 管道水力摩阻计算 (177)附录B 不同管道钢级投资表 (178)附录C 河流穿越施工图 (179)附图1 (179)附图2 (180)附录D 自编程序Visual Basic 程序代码 (181)附录E 穿越轨迹设计程序代码 (189)第1章总论1.1 工程概况R油田开发是将井场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汇集至位于区块南部的A联合站,通过外输管道170km外输管道将原油输送至装车站。
大赛方案设计书-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大赛方案设计书-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a1feba060912a216147929d7.png)
附件3: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赛题类型团队编号完成日期年月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说明1.内容规范参赛作品应包括封面、作品简介、目录和作品正文等内容。
其中正文内容由参赛小组参照有关油气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规定的要来完成,包括必要的工艺计算、图纸等内容,对环境保护、经济评价内容不做要求。
此外,作品当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团队成员姓名、学校、学历、专业年级等相关信息,否则作品被视作无效处理。
2.格式要求以工程项目报告的形式编写作品,详细的计算过程以附录形式在作品最后给出,详见后文。
文件命名方式:项目编号-赛题[一/二]-负责人姓名页面布局:纸张采用A4,页眉采用报告中出现的各章节的名称,黑体,五号,居中;页脚采用页码,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
封面:格式详见上文,项目编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
目录:标题“目录”,字体:黑体,字号:小三。
章标题,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各级标题间采用1.5倍行距,对齐方式:分散对齐,数字和英文字母选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正文:页边距:上3.0cm,下3.0cm,左3.0cm,右3.0cm;页眉:2.0cm;页脚:2.0cm;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段后1行,每章另起一页,插入分节符(不要使用分页符,因为每章的页眉不一样),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不要使用汉字一、二等);章中的各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为0.5。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
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
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4,5],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
油气储运公司第九届技能大赛技术方案拟定.doc
![油气储运公司第九届技能大赛技术方案拟定.doc](https://img.taocdn.com/s3/m/f845113c4afe04a1b071dedf.png)
****公司第九届职业技能竞赛(****储运赛区)竞赛技术方案(拟定)一、理论竞赛项目:占总分30%理论试题:以****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中、高级以及技师判断、选择为主,不增加题外题。
其中输**工试题集为2019年3月第一版《输**工》,综合计量工试题集为2019年4月第一版《综合计量工》,输**工试题集为2019年12月第一版《输**工》。
二、实操竞赛项目:占总分70%(一)、输**工1、机械制图1道,占实际总分10%1)由轴测图绘制三视图,采用A3或A4纸、绘图板画图;2)考试时间:60分钟,到时终止比赛。
2、综合业务能力考核(PPT作答),(WPS 2019版本)占实际总分30%1)操作规则说明A、考题由考评员现场随机抽取,选手对考题进行分析并制作PPT;B、选手逐一制作PPT后,逐一讲解答辩PPT;C、回答考评员的现场一个提问。
2)考试时间:PPT制作时间30分钟;讲解时间5分钟;答辩时间3分钟。
3、设计工艺流程图,占实际总分20%1)操作规则说明根据所给条件,按照**天然**工程制图标准图例,设计绘制工艺流程图。
2)考试时间:40分钟。
4、风险辨识与削减,(根据图片识别风险并写出削减措施),占实际总分15%。
1)操作规则说明A、根据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劳动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图片中隐患进行风险辨识,找出图片中存在的风险,并在图上进行标号;B、对识别出的每项风险点进行危害分析;C、根据识别的风险点制定削减与控制措施。
2)考试时间:30分钟。
5、实际操作两项,占实际总分25%项目一、更换小型法兰阀门,占13%。
1)操作规则说明制作垫片,切换流程,拆旧阀门,清理密封面,按照阀门安装要求正确装新阀门,重新切回正常流程试压,清理现场、收拾工具。
2)考试时间:20分钟。
项目二、长输管道发送清管器操作(计算过盈量,发送清管器,根据参数确定下站收球时间),占12%。
1)操作规则说明检查并选择合适的清管器,计算过盈量,打开盲板,放入清管器,关闭盲板,切换流程,发送清管器,发送成功后切换流程,排污放空,检查确认清管器发出,确定下站收球时间,汇报并做记录。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赛区获奖名单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赛区获奖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aa6189e3102de2bd96058861.png)
作品编号 团队名称 参赛类型 指导教师 团队人数 博士人数 硕士人数 本科人数 专科人数 学历系数 全国奖项 校级奖项 团队成员 15192088 阳光石油筑梦队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吕晓聪,马康 刘慧卿 2 0 2 0 0 1.05 晋级总决赛 一等奖 15192078 Invictus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苟启明,王奇 张红玲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02 未来之轴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刘传斌,裴艳丽 姜汉桥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16 风萧萧兮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肖聪,张路锋 张士诚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30 奔跑吧兄弟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曹崇,辛晓知 宁正福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15 我心飞扬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卢凌云,刘秉谦 张遂安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25 2D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严伟,罗玮玮 赵仁保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68 阳光石油论坛材华队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徐振华,何双材 吴胜和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54 疯狂石油人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杨宝松,朱智 顾岱鸿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24 小小石油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李翔龙,宋磊 田冷 2 0 2 0 0 1.05 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15192049 石油曙光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赵超,高启超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董平川 15192062 静心守志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秦小仑,李准 周福建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22 独领一代风骚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王敉邦,吴润桐 杨胜来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84 潜力无穷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孙亚楠,钱永娟 郭小哲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52 我为海油献石油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黄灏,刘红君 董平川 2 0 1 1 0 1.07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75 昭然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李滢,陈彦召 杨胜来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12 清洁能源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左文永,封钦亚 董平川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39 blackstone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臧加利,黄亮 石军太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64 阳光石油论坛勇敢的心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李海明,郭颖 王志章 2 0 2 0 0 1.05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118 黑油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韦世明,徐东明 薛永超 2 0 0 2 0 1.1 全国鼓励奖 二等奖 15192082 永恒石油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陈俊刚,罗忠海 薛亮 2 0 1 1 0 1.075 成功参赛奖 二等奖 15192008 命运石之门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董睿涛,王遥 董平川 2 0 0 2 0 1.1 成功参赛奖 二等奖 15192014 Destiny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赵华伟,赵天逸 宁正福 2 2 0 0 0 1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03 海洋之金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李四海,赵鑫 马新仿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09 奥陶之行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张蔓,郑波 姜汉桥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32 两颗勇敢的心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张欣,景亚菲 郭小哲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18 sapphire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陈斯宇,张慧先 程林松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83 Drive Stars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韦家煜,黄梅 刘月田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94 CM之家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梁俊红,郝杰 裴柏林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04 中油设计1队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黄成辉,金沙 黄世军 2 0 1 1 0 1.07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23 石油Z.C.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常阳,赵明月 李春兰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33 活出敢性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陈正,石登科 程时清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101 Tyloo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乔聪颖,夏钦禹 陈民锋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35 Caterpillar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闫子旺,刘浩旻 张红玲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15192019 yao 方案设计类(油/气藏工程单项组) 姚健欢,刘娟 董平川 2 0 2 0 0 1.05 成功参赛奖 三等奖
历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2)
![历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2)](https://img.taocdn.com/s3/m/e10b47e6856a561252d36f39.png)
常州大学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团队成员 刘一璠 关杰文 孙超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卓越杯)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2014年11月14日
何聪鸽 肖剑锋 陈子剑 李江飞 吕泽昊 周曦龙 潘子晴 张峰 代建伟 王彬 刘阳 余雨航 陶祖文 王浩儒 马旭 安云朋 赖令彬 王石 闫静 韩加庚 杨川 路千里 蒙春 刘佳丽
李苇 阮刚 郑功伟 程君 范鹏飞 陈阳 吴武超 郭亮 郭琳琳 卢绪盛 傅盛林 杜彬彬 文恒 王琦 张前 成思敏 隆例家
获奖类别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2013年 第三届大赛
年份
2014年 第四届大赛
学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余益松 王哲 卢建松 李龙 韩冠永 宋丽阳 陈璨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设计大赛(赛题一特等奖)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设计大赛(赛题一特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8c9463ea216147916112826.png)
出现气源中断,压力变化从首站开始,压力迅速依次朝向末站方向减少,沿线管道压力开始逐渐降低。
末站最低供气压力 末站最低供气压力 分输站最低供气压力 分输站最低供气压力
u 2025年4月,各分输站压力响应
u 2025年7月,各分输站压力响应
结论:以2025年4月为例,经核算,能维持沿线用户正常供气约17小时; 以2025年7月为例,经核算,能维持沿线用户正常供气约4.5小时;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Ø 高峰:
Ø 低谷: u 不同工况下工艺分析
2019年
p 2019~2021年 ü 全年利用地层压力;
2020年
p 2023年 ü 低谷利用地层压力; ü 季高峰增压输送;
2021年
2023年 p 2023~2025年及以后 ü 全年增压输送; ü 管道通过能力可满足 季节调峰的峰值需求 2025年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1 2 3 4
总论 输气工艺 线路工程 站场设计 辅助工程设计 HSE与经济评价
1
汇报提纲
REPORT OUTLINE
5 6
National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Competition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主 要 内 容
季低谷 输气工艺 计划减产 气质合格 u 综合评价法比选 气田气 u 压缩机启动方案 气质不达标 天然气净化 u 事故工况模拟 u 季节+日调峰 脱CO2 120×108m3/a 脱水
天然气处理
线路工程
输气管道工程 站场工艺
u 差压液化工艺最优化 末站 u 放空天然气回收工艺 季高峰 日低谷 u 采用降噪装置 应急保供
油气储运设计大赛二等奖
![油气储运设计大赛二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5cb5dcb227916888486d7e0.png)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某工业园区天然气供气工程.赛题类型赛题二.团队编号xxxxxxxxxx .完成日期2017年3月22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作品简介本作品根据《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基础数据》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编制要求》,秉承“节能、环保、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设计理念,对沿线某综合产业园区LNG液化工程和某工业园区供气工程展开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长输管道工艺设计优选及运行管理、沿线站场设计、管道穿跨越设计方案、辅助生产及配套工程技术方案以及HSE风险管理等内容。
长输管道设计方面:通过分析天然气物性以及工程区域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标准规范及经验,从技术经济角度优选管径、管材、管型,再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力及储气能力,最终确定最佳天然气输气管道的设计方案。
使用Pipeline studio、Matlab等商业软件进行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沿线站场设计方面:根据各站场的功能设计了对应的工作流程,并确定了分离器、计量计、调压、压缩机等配套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管道穿跨越设计方面:分析了穿跨越区岩土层的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水平定向钻穿越(HDD)的河流穿越方案、跨越的黄土冲沟穿越方案以及县道的大开挖穿越方案、铁路的顶管穿越方案,并分别进行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工风险评价。
此外,本文还对整体输气工程的防腐、自控、消防、HSE管理、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过程中使用了Pipeline studio商业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管道进行了压力校核,并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应代码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方案由小组参赛成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天然气输送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案,针对方案选用高效适用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