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学习他的自信心、大局意识和过人胆识。
【教学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游说艺术及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与学生一道探讨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教师板书主要内容)板书内容:背景知识,文学知识,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课文朗诵及文意理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及对烛之武的评价。
二、听录音范读(两遍),然后自读一遍1、第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勾画文中的通假字。
3、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整体感知文意。
三、指导识记文学知识《左传》(见课下注解):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指导学生关注介绍中的关键信息,可适当展开,如“编年体”与“国别体”“纪传体”之比较) 评价:“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四、通假字的掌握1、请学生逐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共(供),说(悦),知(智),厌(餍)。
2、将其总列在教材上方或笔记本上。
五、讲读课文一、二段,强调对关键词语、句式的理解和掌握1、讲读第一段:强调“以”“于”“军”等词语及状语后置句。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揭示背景。
(归纳:大敌当前)2、讲读第二段:⑴学生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⑵结合文句,强调“于”“使”“之”“是”等词及省略句式。
明确:此段文字主要写烛之武奉命出使秦军。
(归纳:临危受命)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一、二段,小结主要内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二、讲读课文三、四两段1、讲读第三段:⑴指导理解文段中的难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对先秦史散文《左传》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2)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文言句式等一系列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联系平时练习的《文言文助读》中的文言知识,使之融会贯通。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独立归纳整理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文言知识。
(2)结合平时所学所练,对已掌握的文言知识,归纳总结,举一反三3.欣赏目标:(1)在解决字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现代的观念加以审视,欣赏。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传散文的兴趣,使之自觉求索二.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出现的一系列文言知识2.分析解剖本文的叙事线索,外交辞令的艺术。
三.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异于白话文的一些文言词的用法。
2.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将学生自我归纳整理,平时积累回忆以及传统的文言文教育方法有机结合2.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密度及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简介1.第一课时讲解了关于《左传》及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常识,力求激发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为学习本文作好情感铺垫。
2.疏通文章1至2节的文言字词,理清线索,清楚地认识郑国面临的局势,为学习烛之武外交辞令作好情节上的铺垫。
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承上启下1.回忆:秦晋联军,国君亲临,以责难为名,行瓜分称霸之实,来势汹汹,志在必得。
两国联军已对弱小的郑国实行合围“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此时郑国面临兵临城下,千钧一发的局面。
国中佚之狐站出来,推荐了不曾闻达于诸侯的烛之武,作为谈判使节。
还扬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出场恃才而对郑伯颇有微词,郑伯主动认错并恩威并加,写出了人性化,戏剧化的一幕。
于是,烛之武准备出使。
2.请同学朗读本文的第三节。
(评:作为第二课时的开场白,以回忆第一课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地进入到本文的情境之中,并请同学朗读,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本课时所讲的段落,达到思维热身的目的。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导语;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细心的给大家整理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大意。
2、翻译1-2段,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助合作,完成1-2段文言文的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知识链接(3分钟)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见全优设计“走近文本”预习检测:(10分钟)(一)朗读展示: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概述本文的故事。
2、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用简洁的短语概括)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学法指导:(2分钟)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力求直译,字字落实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①人名、地名、国名、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②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③补出省略的成分,④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添加标题
内容:故事中,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君退兵,充分表现了他的智勇之略和口才。此故 事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口才的典范。
添加标题
内容:此外,烛之武退秦师还涉及了很多历史大事和人物,如晋文公、秦穆公等等,这些历史人 物在故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为我们供给了更宽阔的历史视野。
爱国情怀: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导 入 新 课 03 深 入 研 读 05 课 堂 小 结
02 整 体 感 知 04 拓 展 延 长
导入新课
秦晋围郑,兵临城 下
秦晋历史恩怨
秦晋联军攻打郑国 的缘由和背景
了解《左传》及古代叙事散文的 根本特点。
体会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和技 巧。
感受烛之武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 格。
结合时代背景,生疏烛之武退秦 师的历史价值。
整体感知
烛之武临危受命,出访秦师。
秦晋冲突重重,勾心斗角。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
晋师撤退,秦国转而攻打郑 国。
烛之武:有勇有谋,大义凛然 秦穆公:贪欲狡诈,目光短浅 晋文公:明辨是非,从善如流 郑文公:擅长听取,知错能改
秦晋围郑,危在 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 出城退秦师
思考探究:通过思 考和探究来深入理 解所学内容,提高 自己的思维力气和 解决问题的力气。
烛之武是如何成功说服秦伯 退军的?
秦晋为何攻打郑国?
秦晋联盟为何会瓦解?
郑国是如何利用秦晋之间的 冲突解除危机的?
汇报人:
士气和才智:烛之武通过自己的才智和士气,成功地解决了国家危机,呈现了聪明才智和应对危 机的力气。
责任和担当: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责任感。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篇6教学过程:1、导入: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文言文?《陈涉世家》——我们认识了有着鸿鹄之志的陈胜《唐雎不辱使命》——我们认识了有着凛然正气的唐雎《出师表》——我们认识了忠心耿耿老臣诸葛亮今天我们接着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他就是烛之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2、早读要求同学们对照注释熟读课文,大家读好没有?下面来检查一下。
3、检查:你能说说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吗?温馨提示: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秦晋撤退)还不行的,以给上面四个方面补词的形式完成。
谁围郑了?什么情况下受命?鼓励学生读懂这么多不错4、是怎样说退秦师的?看书用自己的话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还不熟悉,不要紧,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弄清文章大意,初步感知课文浅析烛之武劝说的艺术和形象5、出示学习目标:弄清文章大意,初步感知课文浅析烛之武劝说的艺术6、结合注释自由读课文。
齐读课文。
7、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口头翻译课文。
要求:不会翻译的字词请圈起来并举手,老师会走到你身边告诉你。
等会儿看谁翻译得更流利。
教师巡视8、落实字词句翻译。
词的翻译,课件展示文段中加点的,口头翻译,词不离句;句的翻译在导学案上,笔做。
9、同学们都很积极。
我想,能解决别人的问题,那叫能读书;如果读书中还能自我思考,提出问题,那叫会读书。
同学们在阅读本文中,有没有迸出的一两个疑惑呢?请写出来,也可以直接在课文旁边批注。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孔子学贵有疑。
——朱熹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学生不能提,教师抛出自己的问题——如为何要打郑,烛之武是怎样出山的,怎样劝说的?为什么劝说秦王而不直接劝说晋王?对这些问题不解决,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寻求帮助,有意留下空缺,也为节约时间。
10、本节课我们不解决,相信大家会带着问题查资料,问别人,如果是那样,你真的是个做学问的人了。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烛之武退秦师》中包含大量的文言文词汇和特殊句式,如“夜缒而出”、“辞曰”等,这些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举例:讲解“缒”字的含义和用法,联系现代汉语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2)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中烛之武、晋文公、秦穆公等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古代人物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亮点。例如,学生们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较为到位,能够准确把握烛之武、晋文公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这说明学生们在文学鉴赏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发挥学生的这一优势,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
一、教学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记叙散文》。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文本解读:《烛之武退秦师》原文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知识点讲解:重点词汇、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如“退”、“师”、“夜缒而出”等词语的含义,以及“之”、“其”、“以”等虚词的用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生活中的智慧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不够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学生的观点较为零散,缺乏深度。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堂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课堂实录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处理了文字和相关文言知识。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目标大家大声齐读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赏析论辩艺术。
2、感受人格魅力。
(PPT1)三、课前检查首先我们来例行课前检查,看看大家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翻译句子。
其他同学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解释红体字:(PPT2)1、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以乱易整,不武。
10、吾其还也。
(翻译句子每句满分三分,师生一起作出评价、赋分并加以改正和强调。
解释词语由两位同学回答,及时评价和指正。
)师总结:大家掌握的很不错,不过还是要勤加复习。
四、赏析论辩艺术我们回到课文中来,(手指向黑板上的课文题目问学生)大家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如果让大家在“退”字前面加一个字修饰,大家觉得是怎样退秦师呢(学生一般会回答劝退,说退,这时进一步追问)他是怎么劝的呢他是依靠什么劝退秦伯的(学生会想到:智慧)。
对,“智退”是不是比“劝退”更贴切?大家继续思考,烛之武是利用自己的智慧从哪几方面(用四字语概括)说服秦伯的(PPT3)我们应该从文中哪部分入手分析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那九句话。
预习时已经让大家标上序号了。
下面大家先自读该部分再小组讨论,给大家5分钟时间。
(学生讨论并展示)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都很透彻,很全面,老师这也分了三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亡郑利晋—舍郑利秦—阙秦利晋。
你觉得这九句话中哪句话最能打动秦伯?具体说明。
学生回答时指导诵读(请你模仿烛之武当时对秦伯说的语气语调读一下,明确:铿锵有力)。
示弱-利益-离间。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方法1、朗读法。
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题导读法。
教学过程中,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
力求以问带讲,以答带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三、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领会和学习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联系初中所学《曹刿论战》,学生介绍《左传》,教师补充材料,《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整体把握(1)解题:理解题意,你会想到那些信息?(2)介绍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主要是记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3.课堂教学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选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再选一名学生评论优缺点,概括你所听懂的故事。
齐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清节奏,读清句读。
对照注释,结合上下文疏通文意,圈画词句疑难点。
提出疑难字词。
第二步,内容研读(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串连全文,并适时的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诵读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完美版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刚刚开始上文言文,第一课要了解一下学生在初中的文言文基础。
教法上还是要沿袭初中的为妙。
一、朗读正音,整体感知课文。
①生字:函(hán)氾(fàn)佚(yì)缒(zhuì)阙(jué) 贰er(贰er这个字学生很容易写错)顺便让学生写出“12345678910”的大写字,检查结果,能完整写出的很少。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人名逢孙)阙,jue 动词。
名词读que(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二、指导朗读。
检查朗读情况,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关于停顿。
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
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又要稍长些。
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
关于重音。
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
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关于语气、语调。
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1、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
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
2、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要读出伤感的基调。
而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
3、第三自然段:本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
(领读,齐读第三段)4、第四自然段诵读指导:“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顿,因“微”是连词,表假设,为“假如没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词,为“那”。
“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顿。
三、分析点评题目:烛之武退秦师。
“师”作何解释?凭一人之力能退秦师?难道烛之武武功盖世?或者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生答:略师曰:凭三寸不烂之舌。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教学实录
烛之武是郑国的大夫,由于郑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未能支持晋国, 导致晋国对郑国产生不满。此时,秦穆公派兵驻扎在函陵,对郑 国构成威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左传》的文学风格和历史价值,掌 握《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烛之武的言辞,培养其逻辑思考 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其合作学习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展示
教师使用PPT展示文章背景、人 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
立直观印象。
视频资料
教师播放与《烛之武退秦师》相 关的历史纪录片或影视片段,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
景和社会环境。
音频资料
教师提供《左传》中其他篇章的 音频资料,让学生通过听读方式 加深对古代汉语语言特点的理解
。
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
讲解方式
逐句讲解
教师对文章进行逐句讲解,重点 解释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内容。
对比讲解
教师将《左传》中其他相关篇章与 《烛之武退秦师》进行对比讲解, 加深学生对该时期历史背景和文学 风格的理解。
互动讲解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针对问 题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参与感和理 解能力。
多媒体应用
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良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 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良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 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良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 考和解决问题。
改进建议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式,帮助学生理解 文章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
学生参与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4篇)
《烛之武退秦师》课堂实录(4篇)【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与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曹孟德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二、《左传》介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三、介绍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流程篇一生朗读预习→师范读→生朗读梳理→师引导生朗读赏析→生朗读巩固→师引导生朗读背诵《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1、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题为《说话艺术大家谈》。
[教学设计]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二、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ī)而出亡郑以陪(beì)邻共(gōng)其乏困阙(jué)秦秦伯说(yuè)逢(páng)孙然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自读、领读等)读三遍。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课文简析:《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大局观)和过人的辩才(语言的艺术),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
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基于这种理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读探究,疏通词句,质疑问难,合作研讨;然后再重点突破,发现创新。
同时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编制语文知识卡片,积累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5.赏析烛之武的说辞,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赏析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学习本文,主要采用诵读法(辅之以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答法。
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探究拓展法。
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
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要点]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课文,正音。
整体感知、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敬慕感。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烛之武,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只身赴敌营,面对大国之君,不卑不亢,从容辞令,强大的秦晋联盟在其如簧巧舌下,瓦解无存。
烛氏凭伶牙俐齿,委婉入情,句句刺入秦伯的心窝,颇令同学们为之心折。
趁兴致正浓,我将事先印好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的节选部分,发给大家。
为激活气氛,我还模仿说书人口吻,朗声读道: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
手绰蛇矛,立马桥上。
……。
飞乃厉声大喝日:“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
回顾左右日:“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慨,颇有退心。
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
喝目:“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操便回马而走。
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奔。
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一时弃枪落盔者。
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后人有诗赞日: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读过听过之后,学生中有人跃跃欲试:“我们也写幅联,写首诗。
”一听学生有了反应,我趁热打铁:“杜甫曾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烛氏退敌,的确令人折服。
作为后人,我们有些同学亦按捺不住诗兴,想有联颂曰,有诗赞日。
可咱们会撰联写诗吗?其实,这有何难,学就是了。
”于是我趁机将对联的基本常识介绍给了学生。
由于积极性高涨,再加之我借助的是关于解缙的“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常有”的妙趣故事来讲析,大家听得异常认真。
最后我说:“张翼德退曹军与烛之武退秦师,同是退敌,却各有巧妙不同。
比较二者特点,请撰写个对比联。
烛氏退敌,妙在三寸不烂之舌强过百万之师,咱也模仿《三国演义》赞张飞的模式,来个‘后人有诗赞曰’的形式。
高中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高中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明天我和大家一同来学习«左传»中的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一提起«左传»来,你会想后来中学过的哪篇文章?生:〔齐〕«曹刿论争»师:那篇文章外面有一句话十分著名,〝夫战……〞生:〔齐接背诵〕〝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师:背诵得很流利那谁能给大家来引见一下«左传»?生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叙事为主的编年体著作,记叙了春秋时期240年间的史实,包括政治、外交等方面作者是春秋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师:〝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好,请坐!师:请同窗们记下这些重要的文学知识«左传»当中记载了很多战争事情和外交事情和往常期出色的外交可以促进国度与国度之间的谐和相处,而和往常期出色的外交辞令可以到达不战而屈人之兵奇效明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师:我们先来一同看标题烛之武是谁呀?生〔齐〕:郑国的大夫师:看来同窗们是留意到了注解中对人物身份的引见我们再来看〝秦师〞中的〝师〞是什么意思?生〔齐〕:军队师:好!谁来给大家解一下标题?生2: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离师:解释得很准确那么一团体怎样能使弱小的军队撤离呢?我们如今就来读课文二、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师:同窗们在学习白话文时有什么好方法呀?生〔少数先生〕:多读师:多读,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今我们放声地来读课文在读书时,拿起笔来,把你以为读得不准的或许需求特别留意的字圈出来,把要留意断句的句子划上去生:〔自在朗诵〕师:哪位同窗给大家说一说要特别留意哪些字的读音?生3:〝秦军氾南〞的〝氾〞,还有〝佚之狐〞的〝佚〞,〝夜缒而出〞的〝缒〞,还有〝越国以鄙远〞的〝鄙〞,〝焉用亡郑以陪邻〞的〝陪〞,〝君之薄也〞的〝薄〞,〝假定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舍〞,〝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朝〞,〝杞子、逄孙〞的〝逄〞,〝微夫人之力〞的〝夫〞,〝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生4〔补充〕:还有第2段中的〝秦伯说〞中的〝说〞师:你为什么读〝悦〞呢?生4:这句话来看,是〝秦伯很快乐〞的意思,这个〝说〞应该是〝喜悦〞的〝悦〞,是快乐的意思师:请同窗们为这个词加个注解,〝说〞通〝悦〞,快乐的意思师:刚才同窗提到一个字,〝微夫人之力〞,这个中央读二声,同窗们看到这篇文章当中还有一句话〝夫晋,何厌之有〞,这里的〝夫〞也应读二声〝夫〞读二声的时分是句首发语词,刚才背诵的〝夫战,勇气也〞和它是一样的那么〝夫人之力〞的〝夫〞是什么意思?〔停顿〕代词,那,那个〔生记载笔记〕师:请一位同窗来给大家朗诵一下这篇课文〔生5朗诵全文〕师:读得很迟滞,但是有一个字还是读得不准哪一个字?生6:〝夫晋,何厌之有〞的〝夫〞是二声师:我们一同来读这句话〔生齐读〝夫晋,何厌之有〕师:下面我们一同来读这篇课文,要特别留意刚才同窗们强调过的字音,还有断句,刚才那个同窗把〝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这句断得很好我们一同来读,〝晋侯秦伯围郑——〞末尾!〔生齐读课文〕三、再读文本,了解文意师:同窗们在读的进程当中有哪个字、词或是句子读不懂的,找出来,我们共同来处置这些些效果生7:能不能解释〝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厚〞和〝薄〞师:要想读懂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那个句子是怎样说的请你给大家读读下面那句话生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师:〝焉用亡郑以陪邻?〞是什么意思?你来给大家说说看生7:为什么要越过郑国而增强邻国的实力?师:你说得也很对,添加邻国的土地,那么这外面他们议论的是一个什么话题呢?生7:领土师:领土的效果,关于国力的效果那么下面这个〝厚和薄〞跟这个话题有没有关系呢?生7:应该有师:那么〝厚和薄〞应该指什么?你来给大家说说看生7:〝厚〞是指土地宽广,〝薄〞是指土地被……被削弱师:那你再给大家来翻译一下这句话生7:邻国的土地添加了,您的国度的土地就被增加了师:大家说他这种翻译行不行啊?生〔齐声〕:行!师:这位同窗是自已处置了这个效果,而且还提示我们假设在翻译哪句话不懂的时分,可以想很好的方法,是什么方法?生8:联络上下文师:这是很好的方法!还有哪个同窗有不懂的中央?生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封〞和〝西封〞里的〝封〞意思一样吗?师:你的观念呢?生9:应该不一样吧师:怎样不一样生9:〝东封〞的〝封〞应该是动词〝西封〞的〝封〞是名词,西边的边界师:她这样了解,其他同窗赞同吗?来,这位同窗说说生10:东封郑,应该是把〝封〞看作动词,郑国将东面封为自己的土地前面那个〝西封〞就是〝西边的边界〞,〝封〞是一个名词师:你觉着这两个〝封〞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生10:对师:大家同不赞同?生〔齐〕:赞同师:看来有的同窗对〝东封〞与〝西封〞还不太了解我们可以看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国界地图〔大屏幕展现春秋时期地图〕怎样叫〝东封郑〞〔手指郑国〕向东,以郑国的边界作为东边的领土;西封,秦在晋的西侧看一看这个图,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好,刚才这个同窗抓住了一句话当中一样的词出现了两次,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留意,在读白话文当中关注这种现象还有哪位同窗有效果?生11:第一自然段的〝夜缒而出〞师:〝夜缒而出〞这一句,你个中央不懂?生11:〝缒〞的意思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它的意思是将烛之武送出城外,还是别的什么吗?师:你的了解呢?生11:用绳子将烛之武送出城外师:她了解的对不对呀?生〔齐声〕:对师:要坚决自己的想法,这位同窗在了解句子时把省略的成份——烛之武补出来了,这样就比拟容易了解了生12:60页第一行的〝假定舍郑以为东道主〞不明白师:这一句你在了解时难点在哪里?生12:〝舍郑〞的〝舍〞师:哪位同窗给他解释一下?生13:坚持,舍弃师:那你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生13:假设坚持了郑国,把郑国作为西方路途的主人师:翻译得十分准确这句外面的〝以之为〞那个〝之〞应该指谁?生〔齐〕:郑国师:这位同窗在翻译的时分把省略的成份给补出来了我们在翻译的时分,要留意把省略的那些内容结合上下文把它补出来师:我们在读白话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了解上的效果,一方面要在素日积聚白话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试着用结合上下语境、补充省略的成份等方法来协助我们了解句子的意思,这样同窗们就可以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去,去处置更多的效果如今没有同窗提问了,看来我们曾经基本了解了文章的意思了哪位同窗能用比拟繁复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要求原因、经过、结果好,谁来试试?生14: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一同包围郑国,就由于郑国以前的时分没有以礼看待晋国的国君后来郑国国君在佚之狐的提议下央求于烛之武,希望烛之武去压服秦穆公不攻击郑国于是,烛之武去见秦伯,对秦伯晓之以理,先通知他消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没有益处,然后说假设不消亡郑国,以郑国为西方路途上的主人,可以给秦国带来一系列益处同时对秦穆公说起以前晋国的失诺,结果秦穆公坚持了攻击郑国师:嗯,她讲得怎样样?生15:挺好,讲得比拟完整四、三读文本,剖析鉴赏师:这个故事最中心的人物是谁?生:〔齐声〕烛之武!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读,就不能仅仅满足读顺了字音,读懂了句子,要读出白话文的气韵怎样能读出气韵呢?我们得知道说话人是什么样的心思,然后再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读出这种心思关于烛之武有两段话,我们来看第一段话——烛之武和郑伯的对话师:如今两团体一组,分角色来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出人物的气韵?〔生自在朗诵〕师:请一组同窗来给大家读一读〔生16与生17分角色读〕师:好,我们先请〝郑伯〞先坐下请问〝烛之武〞,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读呢?生16:由于我烛之武年轻的时分不被重用,如今到老了你们才来求我,太没有诚心了所以用了委婉地托辞的语气师:〝郑伯〞呢?生17:由于如今是郑国央求烛之武,所以他就用比拟委婉的语气来央求烛之武,协助郑国来处置如今的事情师:然后你的语气怎样读的呀?生17:应该委婉点儿,有央求的滋味师:同窗们赞同这两位同窗的意见吗?比如说郑伯的话,外面有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呀?似乎有两个意思,要不要有语气的变化呀?生18:郑伯后来能够有一些要挟烛之武的意思由于他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他这里清楚是在暗示烛之武〝假设郑国消亡了,对你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师:我们会想起一句话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吧?生18:对师:你很有见地!你能给大家读一读郑伯的话吗?试试吧!〔生18读〕师:你读得不错,读出了语气的变化师:刚才同窗们剖析了烛之武是委婉的托辞,他为什么又容许了呢?生19:〝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师:也就是说郑伯抓住了烛之武的一种心思仅仅如此吗?从烛之武的话中你还能读到什么呢?生20:我以为烛之武是一个郑国人,面临晋国来攻击自己的国度,他也是爱国的,所以他要去师:国度兴亡,匹夫有责!师:我们再来试着读一读,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自在大声读,体会〕师:看来呀,郑伯是抓住了烛之武的心思来压服对方的,也就是抓住说理的关键我们来看最精彩的一段——烛之武见秦伯看烛之武抓住了什么关键来压服秦伯的同窗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分,讲到了晋国为什么攻击郑国,可说了秦国为什么攻击郑国了吗?生〔大少数〕:没有师:好,我们来自己出声地读一读这段,看你能不能发现秦国攻击郑国的缘由〔生自在朗诵〕生21:他想灭掉郑国,把郑国作为自己领土的一局部师:那么秦晋的联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生22:利益师:是冲着一个〝利〞字而来〔板书〕那么这样的联盟能不能耐久呢?所谓〝天下以利合者必以利分〞既然烛之武看到了这一点,他肯定要在〝利〞上大做文章,来压服秦伯好,我们再来读,看一看烛之武抓住了〝利〞从哪些角度来做文章?拿出笔来,自己勾勒一下有了自己的观念以后,前后几个同窗可以交流一下〔生读,勾勒,交流〕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这个效果生23:他是先是说假设灭掉郑国的话,晋国的利益会比秦国的利益大,然后说明对秦国不利然后又说不灭掉郑国的话,对秦国会利大于弊师:好,这位同窗找到了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其他同窗呢?生24:第二个观念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抓住的是晋军的无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经过边界太远,很难管理,来压服秦伯师:压服〔强调〝说〞的读音〕,很好呀,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生25:应该是主要从两方面来游说的第一个方面是郑国对秦国的利益,〝假定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第二个方面从晋国对秦国的坏处说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主要说明了晋国的无信还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定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晋国的贪心以及对领土有限止地要求师:我们把这几个同窗的发言放在一同,理一理,它主要就是从秦国和郑国的利害关系说明,假设是亡郑的话,结果是什么——〝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是坚持攻击郑国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好,刚才同窗们说到了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晋国是无信,怎样无信?〔与生一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而且〝夫晋,何厌之有〞,也就是说晋国有这种野心勃勃,他比拟贪心,他想不时地扩张自己的领土,这肯定会损伤到秦国的利益结果是什么呢?——生〔齐说〕:〝阙秦以利晋〞!师:同窗们刚才剖析得十分好那么我有一个效果,既然是抓住说理的关键——〝利〞字,为什么烛之武一见到秦伯之后就小气激昂地说出这番话呢?他先说〝夫晋,何厌之有〞,这样说行吗?先说〝假定舍郑以为东道主〞,〝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行吗?为什么一见秦伯就说〝郑既知亡矣〞?生26:他这样说是为了紧张一下,就说明秦国假设想取郑国的话,是轻而易举的;然后,有点讨好秦君的意思;接着,又说了不利于秦的理由,这样不会惹起抵触师:还有哪个同窗来说说你的理由?生27:先把郑国的利益放轻,让他觉得郑国的利益是可有可无,假设是有的话,可以当作一块肉,然后这块肉可以有毒,也可以没有毒,然后可以害晋,然后可以拿这块肉当作诱饵,钓晋这条鱼,可以把这条鱼毒死,两团体联盟,然后就是〝共其乏困〞师:这位同窗的话有点深邃,有没有道理?生〔局部〕:有点师:有点?道理在哪里?你能再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27:其实就是外表上先把郑国的利益看轻,这个砝码比拟轻的时分,让他觉得郑国可有可无,坚持攻击的理念,然后是〝越国以鄙远〞,也是说了这层意思;然后才干接着说前面这个〝假定舍郑以为东道主〞,双方结盟之后,可以把它放在晋国的旁边,结合郑国对秦国愈加有利师:好,请坐!大家听明白了吧?什么意思?他就是说我先把自己的位置放轻一点,就让秦国抓紧了警觉然后再像这位同窗说的,层层地深化,然后说得秦国是毛骨悚然,由于结果太可怕了烛之武这个说理是考究层层深化、层层递进的假设我们来读的话,怎样读出那种气韵呢?试一试,我们拿一句话来尝试一下,体味一下,〝夫晋,何厌之有〞几句,应该怎样读?生28:这里应该用气愤的语气师:怎样读出气愤的语气?你来试一试〔生28读〕师:这位同窗读得还是有点温顺了哪位同窗再来读读?〔生29读〕师:嗯,确实是愤怒的声响,声调比拟高我换一种语气,我这样读行不行?〔语调消沉地读〕我跟刚才几位同窗读的不一样,语调比拟低这位老者说话,同窗们了解是可以是义正辞言地说;而我是比拟阴险地、冷嗖嗖地说出这句话来,是不是也可以呀?我们想用这个例子来给大家说什么呢?鲍国安和姜文都演曹操,但他们演得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只需掌握得合情合理,就可以用你的了解来读烛之武的话,试一试〔生自在朗诵〕师:谁来把烛之武说秦伯整个一段话来给大家读一读?好,这位女同窗来读〔生30读〕师:嗯,好,请坐!不错!那我们再来读的进程中揣摩一下,烛之武除了他说理说得好,抓住了一个〝利〞,我们还能看到,他说理的时分是站在谁的角度去说理?〔手指板书〕生(齐):秦!师:语气怎样样?生31:特别得诚实师:这些都表达了他高明的智慧!假设我们在退前面加一个字的话,你觉得加什么字好?生:〔齐大声〕智!师:〔用红笔在标题中间板书〝智〞〕烛之武〔智〕退秦师让我们带着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再来大声地读课文!让这些充溢智慧的言语,永世地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一同试着背诵这篇文章〔师生齐背〕师:好!下课!。
人教版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在其中点拨、总结,最后以一定练习巩固【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相关背景2、认识《左传》3、整体感知,研读故事的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春秋五霸”谈到大小诸侯间的“春秋无义战”。
晋文公、秦穆公结成军事同盟,联合攻打郑国,大军压境,郑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不能束手就擒,在这个紧要关头,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讨论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君,免去一场战祸。
(结合秦晋围郑的相关背景)三、《左传》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所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以记事为纲,时间为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评:文字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以前学过的有散文《曹刿论战》。
四、老师范读,学生自主解决字音、断句。
函(hán)泛(fàn)佚(yì)缒(zhuì)阙(quē)朝(zhāo)逢(páng)杞(q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五、请一学生读(字音、断句)六、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七、第一自然段1、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泛南(齐读)2、用原话回答秦晋围郑的原因明确: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明确: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找一学生读)八、第二自然段1、诵读提示:“国危矣”读出心情沉重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丹徒高级中学张爱侠生:起立!敬礼!师:请坐!师:请看投影,齐读!【投影: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师:这段文字对《左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哪句可以看出来?生:史之极也。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传》中的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
师:先来齐读一下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2、梳理烛之武的说辞,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3、通过比较,体味《左传》的叙事艺术。
】师:请打开导学案,交流字词积累情况。
【投影:活动一解字词,完成积累 1、检查字词积累情况;2、讨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生1积累了“贰、军、鄙、远、焉、说、知、其、东”等词用法师:还有同学补充吗?生2补充了“行李、共、阙、盟、之、东道主、因”等词的用法。
注: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如“害”,有学生把它当成了活用词,“所害”是个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
所以翻译为“坏处”,但“害”本身不是名词,不属词类活用。
师:刚才两位同学积累工作做得很好,学习文言文一定要重视积累,它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文中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吗?生齐答:没有!师:好!那我来考考你们!师出示两个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夫晋,何厌之有生1: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境,您知道它的困难,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生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注:师归纳“两定法”:首先定词语,其次定句式。
师:打开课本,请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学案上第4个问题。
【投影:活动二读课文,梳理结构】师指名一生朗读朗读第一自然段,一生对照朗读要求进行点评。
【投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
】师:朗读有问题吗?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的“军”前要停顿一下。
师:为什么?生:因为这里的“军”是动词“驻扎”的意思,作为这句话的谓语,所以要停顿一下。
师:有道理!大家把这句话再来齐读一下!师:第二小节主要是人物对话,这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个,分别是佚之狐、烛之武、郑伯。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谁愿意来试试?注:有4个同学主动站了起来,师把角色分配了一下。
在朗读的过程中一个同学由于紧张,把别人的台词都读了,同学们都笑了。
师:刚才某某同学性急了点,把别人的台词都抢了去,另外一个同学不要着急,等会再给你机会来读。
谁来点评生:语气不到位!师:说说看!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没有读出烛之武的牢骚之气。
师:那你来读读看。
生读。
师:好,请坐!这里要注意几个虚词。
“臣之壮也”的“也”要轻读,“无能为也已”的“已”要重读。
生:郑伯的语言要诚恳。
师:为什么?生:他要取得烛之武的原谅。
师:好!生:“国危矣”要读得沉重些,表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师:说得太好了,所以“矣”要重读。
接下来再请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刚才被人抢了台词的同学重给你一个机会。
注:生按照要求开始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很有感情,比刚才好多了!师:接下来看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重点看三个反问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生:用升调,因为是反问句。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小节。
师:好!请同学们抬头看黑板,下面两个句子该怎么读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因人之力而敝之。
注:生举手。
生:在“微”后面停顿一下。
因为“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第二个句子在“而”前面停顿一下,这里的“而”表转折关系。
师:很好,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两个句子。
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师:齐读第四小节,注意这两个句子。
师: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段的段意。
生:第一段可以概括为“秦晋围郑”。
师:依照原文,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师:这说明这次出兵主要是由哪个国家挑起的?生:晋国。
师:那应该把哪个国家放在前面更好生:晋国,晋秦围郑。
师:第二段呢生:国家发生危难,烛之武接受了任务。
师:浓缩为四个字。
生:临危受命。
师:接下来怎么概括生:可概括为“说退秦师”和“晋师撤兵”。
【投影:活动三品文意,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师:文章的题目叫《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添加一个字作为状语来修饰“退”,你们认为填什么字比较合适?生:我认为填“智”比较好,因为烛之武是凭借他的智慧劝退秦师的。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文章的第三小节,看烛之武是如何凭借他的智慧劝退秦师的?齐读第三小节。
注:小组讨论烛之武说辞层次,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师:烛之武说辞可分为几个层次?生: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交代秦晋围郑的事实;第二层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到“邻之厚,君之薄也”,交代亡郑的后果;第三层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到“君亦无所害”,交代放弃攻打郑国的好处;第四层从“且君尝为晋军赐焉”到“唯君图之”,说出了晋国的野心。
师:有道理!好,我们先来看看烛之武拜见秦伯时说的第一句话:“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而在文章开头作者却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吗?生:文章开头把晋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此次战争是由晋国引起的,与秦没有关系。
师:这样写的好处是——生:为烛之武出使秦营成功劝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师:既然如此,烛之武又为什么要把秦放在前面呢?生:把秦放在前面,表明对秦尊重。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说明秦国强大,郑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这样一说必能博得秦伯好感。
师:很好!那么秦伯知不知道烛之武此行的目的?生:知道!师:所以见面所说的第一句话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拒,使谈话难以继续下去。
而烛之武见面的第一句话一方面恭维了秦伯,使秦伯飘飘然;另一方面,向秦示弱,使秦伯消除戒备之心,谈话得以继续下去。
实际上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师板书:郑既知亡——以退为进。
师:紧接着烛之武说的第二句话是——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师:烛之武为什么要这么说?生:把自己置于郑国之外,一心替秦国着想,这样能激起秦伯的好奇心。
师:亡郑真的有益于君吗?生: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师:什么意思?生:首先从地理位置来讲,秦国离郑国太远,所以把郑国作为边境不太现实;而晋国离郑国较近,所以秦晋围郑,只对晋国有利。
其次,晋国的实力增加了,秦国的实力也就相对薄弱了。
师:换句话说,亡郑对秦只有——生:弊。
师:对晋则有——生:利。
师板书:亡郑利晋——晓之以弊。
师:这是不是秦伯想要的结果?生:当然不是。
师:秦伯和晋侯一起出兵的目的是什么?生:逐利,以期称霸天下。
师:说到这里,估计秦伯已经开始动摇了。
烛之武真的是太厉害了,他把秦伯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
只见他话锋一转,说——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师:秦国如果留着郑作为“东道主人”,那么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郑国可以给予帮助。
这是说舍郑——生:有益!师板书:舍郑益秦——诱之以利师:两相对比,是舍郑还是攻郑,作为一国之君的秦伯此时早已有了决定。
可以说烛之武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他并未就此打住,为扩大劝说成果,便引用历史教训,进一步论证“亡郑”意味着“亡秦”的道理。
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提起这段历史,有何目的?生:说明晋国是言而无信的国家,与背信弃义、不讲信用的人合作不值得。
生:借此激起秦穆公对晋国的怨恨,以动摇秦晋联盟的基础。
师:历史上的晋国是如此,眼前的晋国又将怎样?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师:听到这句话后秦伯还能坐得住吗?生:肯定坐不住了,因为灭掉了郑国之后,秦国也必将被灭掉。
师:所以他迅速地作出了决定——生:与郑人结盟,并派三员大将保护郑国,自己则带兵回去了。
师:烛之武挑拨离间的本领真是高超!短短几句话就把“亡郑”即“亡秦”的道理分析得十分透彻,使得原本结为秦晋之好的盟国顷刻间成为敌人。
这一点是烛之武论说最到位的地方,也是他的致命招式。
师板书:亡郑阙秦——挑拨离间师:烛之武在说理时紧紧抓住秦伯图霸心理,时时为秦说话,处处为秦利益着想。
最终成功地说退了秦师。
师板书:明则为秦,实则为郑师:秦伯的最终改变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生:敌人!师:也没有永远的——生:朋友!师:只有永远的——生:利益!师:好!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请看投影!【投影:烛之武的说话艺术:①善于揣摩心理;②善于分析利弊;③善于利用矛盾;④讲究语言艺术。
】师:这段辞令写得非常精彩,请看古人的评点。
【投影:出示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点】生齐读评点: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
——魏禧《左传经世钞》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齐读一下第三小节,体会烛之武的说话艺术。
生齐读。
【投影:活动四通过比较,体味《左传》的叙事艺术】师:秦晋围郑,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解决了郑国的危机,那么《春秋》中对这场战场是如何描写的呢?请看投影,找出这句话来。
【投影: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恒及公子瑕。
卫侯郑归于卫。
晋人、秦人围郑。
介人侵萧。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春秋》】师:找到了吗?生:晋人、秦人围郑。
师:与《烛之武退秦师》比较一下,看看《春秋》和《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什么不同?生1:《春秋》记载的太简单,就一句话。
生2:《烛之武退秦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读起来很有意思!生3:《烛之武退秦师》里有很多语言描写,而《春秋》则没有。
生4:我觉得《烛之武退秦师》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勇敢、能言善辩的烛之武,敢于承认错误的郑伯,善于隐忍的晋侯等,而《春秋》里则没有这样的人物形象。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春秋》与《左传》在叙事方面存在以下差异,请看投影。
【投影:《春秋》客观记录历史事件,只作大事记式的记录,语言精炼;《左传》中出现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侧重于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事件的始末,注重对话和行动描写,叙事详细,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赏析了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了解了《左传》的叙事艺术,课后请大家写一篇周记,具体要求见投影。
【投影:现在有很多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伤害了身体。
请对这样的同学说一段话,力求让他们有所转变。
把它写在周记本上。
要求:注意说话艺术,不少于300字。
】师:下课!生:起立!敬礼!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