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2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8511d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e.png)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一、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住宅、塔楼等类型。
这些建筑形式各有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重功能和不同用途。
二、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常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唐风、宋风、明清风格等。
三、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符合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也逐渐发展变化,如宋代的砖瓦技术为明清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精湛,主要体现在木结构技术、砖瓦技术、建筑雕刻等方面。
其中,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精巧的构造方式,实现了建筑的稳固和美观。
同时,砖瓦技术和建筑雕刻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底蕴。
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上。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常常寓意吉祥、祈福等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d6fb005f111f18582d05a0d.png)
天安门
午门
太和门
太和殿
金銮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堆秀山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上古穴居而野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 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 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 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 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隋:统一后的城市建设
• 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 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 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 座城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 •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 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 1,宫殿的布局 严格的中轴对称 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 2,陈设 华表
石狮
吉祥缸
嘉量
日晷
铜龟,铜鹤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 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 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 (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 始称故宫。
中国古代建筑史02第二章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建筑史02第二章城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9034c6552ea551810a6878d.png)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丽江古城
它的最大特点: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城内无中规中 矩的道路网,而是依山就水,路随地势,不求方正。丽 江古城内的玉龙河和狮子山将城市清晰地一分为二。
城墙全长6km,高约10m, 底宽8-12m,顶部宽2.56m。城墙的各个城门都建有重门瓮城,设内、外门。 环城有护城河,宽和深均为3m,城门上设吊桥,以作 通行和防御用。城门内外地面皆由条石铺成,内墙还筑 有马道斜坡,将官们可以骑马直接登达城墙顶上。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平遥古城
2003/7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内至今保存有近4000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 这些古民居具有典型的中国汉民族北方地区的特点,也是 三晋地区民居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 ⑵ 有狭长的平面布局和封闭的但极为丰富的院落空间; ⑶ 屋顶多为单坡和平顶相结合; ⑷ 民居院落整体形态为外雄内秀; ⑸ 民居中体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风水和其它民俗内容。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北京天安门及前面华表
2003/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皇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城内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都是
皇 帝祭祀的场所,祀天地日月,而中国是农业立国,加 上先农坛。
(2)水系,南海,中海,北海,一直通到玉泉山(颐和 园一带),连通京杭大运河,把水路连起来直接可以运 到皇城)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3aeb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a.png)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0733abd1f34693daef3eef.png)
一、中国古建筑概述⒈中国古建筑发展过程中国古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形成、发展、成熟、演变的过程,使之成为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科学,它是世界上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从原始社会晚期(约五万年前)开始,原始氏族公社不断繁荣和发展,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逐步发展为地面上房屋,并为适应氏族公社生活的需要,出现了相当大的氏族聚居地。
这为中国建筑奠定了木构架建筑的发展雏型。
至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其后期建造了宫室、宗庙、陵墓及规模相当大的灌溉工程和防御工程,并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建筑,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院落群体组合。
西周出现了瓦。
至春秋营建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建在夯土台上。
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主要结构方式。
同时等级制明显出现。
战国时代进入封建社会,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建造多层木构架房屋,砖、彩画出现,建筑制度开始确立。
战国后期的秦朝,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宫殿(阿房宫),陵墓(秦始皇陵)、万里长城、全国性公路(驰道)及水利工程。
秦亡汉兴,西汉及东汉先后建设了规模宏伟的首都长安和洛阳。
四百多年后为魏、蜀、吴三国所代替,汉末曹操营建了规制整齐的邺(yè)城。
考古说明,汉代已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木构楼阁逐步代替了高台建筑。
同时砖石建筑亦发展起来,砖券结构出现,并采用各种瓦、下水管及墓葬中使用大块空心砖。
至此,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基本形成了。
晋朝建立和东晋南迁到南北朝结束,在局势较稳定的长江流域,都城规划布局原则在汉末邺城传统上进一步发展,作为都城中心之皇宫,位置北移,并设规制整齐的东西市。
佛教建筑繁荣发展,出现了大量宏伟华丽的寺、塔、石窟和精美雕塑。
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首都大兴城规模宏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超越前代。
到了唐朝,建筑等级更为详密。
陵墓、木构殿堂、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无论布局、造型均气魄雄伟,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
中国古建筑文化介绍
![中国古建筑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0aa30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f.png)
中国古建筑文化介绍中国古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与池塘、山石、花木等自然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
由于中国地处地震多发区,木结构的建筑可以更好地抵御地震的冲击,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同时,木材还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湿性能,使建筑内部保持干燥舒适。
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木材的特性,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木结构建筑,如传统的宫殿、庙宇和民居。
中国古建筑工艺精湛,注重细节与装饰。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雕刻、彩绘、瓦当等装饰手法被广泛应用。
这些装饰不仅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水平。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雕刻技术来装饰门窗、梁柱等部位,雕刻内容多样,包括动植物图案、人物故事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智慧。
中国古建筑还注重空间布局和建筑比例的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布局形式,以体现统一和谐的美感。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也非常注重建筑比例的准确性,追求宏伟壮观的效果。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常常采用横轴对称和纵深透视的布局方式,使人们在欣赏建筑时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和舒适。
中国古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载体。
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常常与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89fcdfeb0717fd5360cdcc4.png)
目录
CONTENTS
壹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贰
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叁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肆
古代建筑的等级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至汉代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晚 期,我们的祖先从构木为巢、建造半地穴式建筑开始,逐步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村落。商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其 代表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建筑的 高潮中,逐步形成了中轴对称的基本模式,奠定了我国古代城市 建筑的基础。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
04
03
悬山顶有两面斜坡,两侧伸 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 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山墙由柱子承重。
悬山顶
VS
硬山顶
悬山顶
VS
硬山顶
VS
05 攒尖顶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其特 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
台基又称基座,为一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是建筑的基础部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无论是简 朴的民居,还是巍峨的殿堂,都将其框架立于台基之上。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 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普通台基: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 夯筑而成,高约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须弥座:须弥座是一种带有雕刻花纹和 线脚的基座。一般用在高级建筑 (宫殿、 坛庙的主殿及塔)的基座。
主要标志是: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 结构渐趋成熟、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 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及都江堰、灵渠、郑国渠三大著名水 利工程。
中国古建筑概念
![中国古建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bd7d4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d.png)
中国古建筑概念
中国古建筑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所建造的建筑物,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些概念:
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以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为主要特点,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2. 石构建筑:石构建筑主要使用石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如石块、砖石等,常见于城墙、寺庙等建筑。
3.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以山水、假山、湖泊、花草等元素为主要构成,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4.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场所,通常采用严谨的布局和华丽的装饰,如紫禁城、颐和园等。
5. 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用于宗教信仰和修行的场所,常见的有佛教寺庙、道教庙宇等,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
6.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有天井,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7. 建筑风水: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风水的布局,认为建筑的位置、朝向、形状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会影响居住者的运势和福祉。
8. 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常使用彩绘、雕刻、瓦当等装饰手法,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9. 建筑格局: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格局的对称和谐,常采用轴线对称和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形成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10. 建筑材料:中国古建筑使用的材料多样,如木材、石材、砖瓦、琉璃等,不同材料的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地域特色。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c80dc3f61fb7360b4c6540.png)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知识点: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中圈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
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官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许多以官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持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升,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升;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做法已经相当准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中华古代建筑介绍资料
![中华古代建筑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4b3ed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a.png)
中华古代建筑介绍资料
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中华古代建筑的介绍资料:
1.建筑类型:中华古代建筑有多种类型,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楼阁、塔
刹等。
这些建筑类型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2.建筑风格:中华古代建筑的风格因时代、地域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气势磅礴,唐代则显得富丽堂皇,而明清时期则注重细节和装饰。
3.建筑元素:中华古代建筑的元素非常丰富,包括屋顶、斗拱、门窗、柱子、
台基等。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富有美学价值,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4.建筑文化: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哲学、宗教、艺
术等文化形态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中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建筑价值:中华古代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科学和艺术价
值。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古代工匠们的技艺和智慧。
总之,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2.1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概论
![2.1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1933db3f121dd36a32d82c1.png)
3.斗拱广泛使用 1.建立模数制;
隋、唐、宋 2.建筑设计规范化; 3.建筑单体成熟 成熟
辽、元
1.传统木构架简化; 2.规划加强; 3.园林兴起 1.园林建筑极盛; 2.建筑高度程式化; 3.结构与装饰分离
发展
明、清
烂熟式微
佛光寺东大殿
佛 光 寺 东 大 殿 立 面 图
佛光寺东大殿内景
6、宋(960年—1279年)——古建筑体系转变时期 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 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 台、楼、阁。 特点:制定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 建筑典籍——《营造法式》
终结了帝王宫殿、坛庙、陵寝、苑囿的建筑史。
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发展高峰期,清代建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 所发展: (1)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3)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 高度程式化; (4)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 至由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这个阶段中国建筑进入一个“烂熟式微”的阶段。
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长50.8米,宽9.6米,跨径37.37米,拱矢7.23 米。从整体来看,它是 一座单孔弧形桥,但却由28道拱纵向并列构成。特别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 两个小拱,即敞肩拱。造型优美,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唐(618年—907年) 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其中唐中叶开元、 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 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 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 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 神的完美体现。 代表作:我国保存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大殿
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建筑简单介绍
![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建筑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443c3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c.png)
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建筑简单介绍
1.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木结构、斗拱、屋檐、彩绘等。
著名的古代建筑有故宫、天坛、大雁塔等。
2. 近代建筑: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中国近代建筑开始出现。
近代建筑的风格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一些传统元素。
例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就是典型的近代建筑,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风格。
3. 现代建筑: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建筑逐渐发展起来。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和形式的统一,追求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
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等。
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建筑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0bcd9e0242a8956bece48b.png)
乾清宫
2.须弥座 又称金刚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用砖或石 砌成。常用于宫殿和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明末清初 汉白玉浮雕花鸟纹 须弥座
(二)开间 “间”为四柱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 元。建筑的迎面间数称“开间”,或称“面阔”。各 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 “进深”。
斗拱[dǒu gǒng]
4.宋朝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的发展: 第一,出现了建筑类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形成了新的艺 术风格。建筑规模比唐朝小,但宋朝大量使用彩画 和琉璃瓦,在建筑风格上比唐朝更为秀丽。 第三,园林兴盛。
西周青铜 器上的门
(三)封建社会时期 1.战国、秦汉、三国时期 铁工具和砖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木结构的发展, 秦汉时期木构架建筑日渐完善,两种主要的结构 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这一时期 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坛庙、陵墓、万里长城 和水利工程。至此,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基本形成。 *请仔细观察以下两张图片,试着说一说两者的区 别。
经过漫长的发展后,中国古代建筑日趋成熟,并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 建筑体系。
(一)原始社会时期 早期:穴居、巢居;
晚期: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木 骨泥墙房屋,南方长江流域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 筑。
(二)奴隶社会时期 商朝:夯土技术成熟,并使用大量青铜工具,建 造了大规模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与春秋时期:营造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瓦 的出现,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4.硬山顶 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 侧面垒砌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
尔雅通识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答案完整版
![尔雅通识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9fc4c276a20029bd642d2b.png)
中国古建筑欣赏绪论(一)1一个建筑物背后承载了很多思想文化内涵,以下哪项文化要素无法在建筑物中呈现出来?()A、哲学B、政治C、民俗D、饮食习惯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建筑是用实物来保持人类历史的方式B、建筑就好像是写在石头上的文字,有没有都不会影响后人对历史的解读C、建筑的历史是人眼睛能够真真切切看见的历史D、建筑以其生动的形象记录了人类历史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以下哪栋古建筑至今尚未被拆除?()A、梁思成林徽因在北京的故居B、蒋介石在重庆的行营C、岳麓书院D、北京古城墙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以下哪个中国历史上的古都至今还保留完好?()A、北京B、长安C、开封D、南京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5中国的古建筑能够体现出“门当户对”一说。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中国古建筑欣赏绪论(二)1如今看到的天心阁城墙建于以下哪个朝代?()A、唐代B、明代C、元代D、清代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以下哪一点不是长沙古城墙宝贵的原因?()A、几个朝代的叠加B、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建筑特点C、地处闹市繁华区,寸土寸金D、城墙上面的刻字体现了长沙城的历史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以下哪栋具有历史意义但已经被拆除的古建筑不属于长沙?()A、国民党省政府大礼堂——中山纪念堂B、梁思成林徽因故居C、中山路百货大楼D、西长街教堂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4长沙历史上有三次著名的城市包围战。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长沙是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中国古建筑欣赏绪论(三)1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日本著名建筑学家伊东忠太?()A、《日本建筑研究》B、《东洋建筑研究》C、《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D、《见学记行》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哪个朝代?()A、唐朝B、汉代C、元朝D、明代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一个城市最宝贵的特色应当是()。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讲)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f9642060caaedd3383c4d3e0.png)
福建永定土楼
第一部分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民族风格
承启楼
历时48年(1709) 才建成,整个土 楼是按八卦形状 建造的,“高四 层,楼四圈、上 上下下四百间, 圆中圆,圈中圈, 历经沧桑三百 年”。它占地 5376平方米,直 径73米,外墙高 22.9米,
小结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 发展演变;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那些基本特征?
北方:墙较厚屋面较 重,用料比例相应粗 壮,建筑外形也就显 得浑厚稳重。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民族风格
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 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 建筑一“干阑式”建筑; 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 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 毡的毡包式居室; 甘肃、新疆维吾尔族 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 土墙平顶或土墙拱顶的 房屋; 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 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 称之为窑洞;
一、建筑外形上的特 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 外形上具有独特的风 貌,它有屋顶、屋身 和台阶三个部分。其 中屋顶的造型最有代 表性。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①庑殿顶:俗称“四面坡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等特别重要的建筑,属于最高级别。 ②歇山顶:俗称“九脊殿”。 用于宫殿、庙宇中稍次要一些的建筑。为第二等级的屋顶。 ③悬山顶:用于一般的官吏府宅屋顶,为第三等级的屋顶。 ④硬山顶:用于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属于比较低级的屋顶。 ⑤攒尖顶:常用于楼、亭、阁等点缀性建筑。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中国古建筑名词
![中国古建筑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36f982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b.png)
中国古建筑名词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涵盖了丰富的建筑类型、结构和装饰风格。
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建筑相关的常见名词:
门楼:位于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群的门前,是中国古建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亭台楼阁:传统的园林建筑,常见于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中,有观赏和休息功能。
斗拱: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有的木构件,用于支撑屋檐和加强建筑结构。
廊桥:连接建筑物的长廊式桥梁,常见于古代宫殿、园林和湖泊周围。
观: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一种景观建筑,常用于观赏风景或休憩。
古城墙:古代城市防御工程,代表作品有南京明城墙、西安城墙等。
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建筑,如颐和园、拙政园等。
井亭: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小型建筑,用于覆盖井口或供人休息。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名词,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https://img.taocdn.com/s3/m/7aadc98db52acfc789ebc9fd.png)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一、古城二、古镇古村三、古长城建筑一、古城1.城池的含义城池指的是城和池两部分。
城,即城墙。
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
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墙台、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池,即护城河,是城垣外的壕沟。
护城河是都邑的又一道防御屏障。
所以,我国古代城市有城郭、城池之称。
2.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城市出现后,就产生了城防问题,古代上自都城,下至郡、州、府、县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
有城墙、城门、城楼、角楼、敌楼、垛口、瓮城、箭楼、千斤闸、吊桥、护城河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设施。
3.我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城市建筑(1)南京城墙建于明代,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城垣内侧周长33公里,不仅是全国第一,而且为世界第一。
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平遥县,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国现存完好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4)丽江古城位于云南西北部,是融合纳西族民族传统建筑与外来建筑特色的城镇。
始建于南宋末年。
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城墙。
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被分成众多的支流,形成水网,入墙绕户。
二、古镇古村古镇古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好人原始空间形态。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20 年开始评选。
现有500多个,包括太湖流域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落群、晋中南古村落群、粤中古村落群等。
这些名镇名村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的传统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山花 歇山屋顶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在明代以前多为透
空,仅用悬鱼、惹草等加以装饰。明代则多以砖和琉璃,清代 多以木板封闭透空部分,并施雕刻或花卉装饰于其上,谓之山 花。
9.推山
加长庑殿正脊,并向两山推出的做法,叫推山。因为 两山的坡度与前后的坡度如果相同,那么垂脊只能是一条 呆板的直线;而把正脊加长,使两山向两端外推,并使它 的坡度比前后的坡度陡一些,则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垂脊 都是曲线,推山的做法使屋顶的线条富有曲线美。推山只 适用于庑殿屋顶。
(6)退晕:彩画内同颜色逐渐由深变浅地晕出的画法,谓 之退晕。
(7)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画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由三层 或两层漩涡状几何图案组成的大花团。因最外一层花瓣呈漩 涡状,故名旋花。
(8)旋眼:旋花的中心。
(9)旋瓣:旋子花图案由三层或两层漩涡状几何图案组成 的大花团,最外一层为一路花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花瓣。
3.琉璃瓦的颜色
在五行中,黄色居中,故黄色在我国是最尊 贵的色彩。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 彩。因此,黄色级别高于绿色,绿色又高于其他 颜色。
黄色
绿色
其他颜色
(二)台基
台基是一种高出地面的台子,作为建筑物的 底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台基根据建 筑物的级别而有不同,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
第四节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在建筑物的部位关系上,斗拱共有三种不同 的位置:一种在柱之上;一种在柱间额枋之上; 另一种在屋角柱头上。
斗拱在结构上主要有四种部件。略似弓形,位置与 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拱;形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 垂直的叫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 做昂;在拱与翘的相交处,在拱的两端,介于上下两 层的拱间,有斗形立方块叫做升;在翘的两端,介于 上下两层的翘间的斗形方块叫做斗。升与斗的形状基 本相同,区别在于他们的位置不同。
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为保持建筑物正中 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在间数中,往 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面 阔 五 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
(四)柱色
金色的级别最高, 其次为红色, 再次是黑色。
天坛祈年殿内
(五)门色及门钉
清朝规定:皇宫正殿门为红色。 一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
(3)藻头:梁枋彩画的枋心与箍头之间的部分叫藻头, 俗称找头。
(4)盒子:彩画箍头内,略似方形的部分,叫盒子。其 边线,可用金线或墨线。若枋木太长,则在箍头和藻头 之间做盒子,内画龙、凤、麒麟等。盒子也有菱形和其 他形状。
(5)包袱:苏式彩画枋心的一种形式。它从梁底沿梁的两 侧向上裹起,有如包袱,故名。包袱的形状有菱形和圆弧形 两种,轮廓框线青、绿色退晕。
(10)一整二破:旋子彩画的一种基本构图形式。即由 一个整圆旋子花、两个半圆旋子花组成,所以叫“一 整二破”。
(11)“勾丝咬”: 旋子彩画的布局方法之一,当找 头部分的长度小于一整二破的旋花长度时,即只用一 路互相勾连的旋花瓣组成的图案。也称“狗死咬”。
“官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中最光辉、灿烂的瑰 宝。它是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 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一)屋顶 1.屋顶形式
重 檐 歇 山
故宫角楼
想一想:角楼是由哪几种基本屋顶形式组成的?
隆兴寺摩尼殿鸱吻
戗脊吻兽
戗(垂)脊 兽 数 目 实 例
斗拱的构造
隆兴寺摩尼殿斗拱
北海如意斗拱牌楼
北京中山堂斗拱
(七)彩画
彩画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明代规定,庶民 居舍不许饰彩画。清代官式彩画是我国建筑彩画 发展最活跃、硕果最丰富的全盛时期。
1.有关术语
(1)枋心: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叫枋心,占整个梁枋 的三分之一。
(2)箍头:梁枋彩画的左右两段的外端,叫箍头,箍 在枋的两头的意思。
4.博脊 歇山的山花板与下边山面屋面接缝处,按前后方
向平置的屋脊,叫做博脊。
5.角脊
垂脊的垂兽之前的三分之一部分,叫兽前,也叫角 脊、岔脊。此外,庑殿或歇山重檐的四角,亦称角脊, 脊饰同上檐。 6.元宝脊
卷棚顶的两坡相交处,不像通常那样做一条正脊,而 是做成弧线形曲面,叫元宝脊,也叫罗锅脊。 7.山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天坛长廊大门
(斗六拱)是斗我拱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构件,它 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我们从约3000年前的周 代青铜器图案中就可看到它的形象。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1.最高级台基 太和殿
2. 高级台基 乾清宫
3. 一 般 台 基 中山堂
(三)面阔间数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作为计数单位。在建 筑物的平面上,就是由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间”; 一间的宽度,叫面阔。而整个建筑物正面若干间加起来的 宽度,叫通面阔,一般简称面阔。如10根柱子就是面阔9间, 6根柱子就是面阔5间。建筑物侧面间的深度叫进深。若干 间合起来的深度叫通进深,简称进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