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曲线模型的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拱效应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拱效应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64·2023年第1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4-0064-03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拱效应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江思卿,刘晓红,王宇鑫,刘昱辰,龚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利用自主研发的装置系统,对桩间黏性土的土拱效应进行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距对土拱效应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间距的增大,土拱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最后完全消失,当桩间距在4~8倍桩径时,桩间土拱效应明显。

利用OPTUM G22021软件,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不同桩间距土拱效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土拱效应;模型试验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3.14.018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建筑结构的日益复杂,刚性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工作中,桩间距的取值非常重要,而研究桩间土拱效应能为桩间距的取值优化提供依据。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土拱效应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936年,TERZAGHI [1]通过活动门试验验证了土力学领域中土拱效应的存在。

蒋良潍等[2]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受压破裂角方位,将黏性土土拱计算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综合简化为拱脚轴向压应力表达,为土拱效应的估算提供了简便清晰的计算方法。

周剑波等[3]分析了土拱拱脚处的受力特征,建立了拱脚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拱极限跨度表达式。

李怀鑫[4]基于FLAC3D 数值计算软件,模拟热力耦合作用对桩体以及桩间土拱效应的影响,建立出土拱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两种模型,提出了两种力学模型下的抗滑桩桩间距公式。

陈洋等[5]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桩间距和桩帽宽度对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的影响,实测了路堤荷载下不同桩间距和桩帽宽度下桩帽及桩间土表面的竖向土压力,据此获得土拱高度与桩帽净距的关系。

《矿冶工程》2006年分类总索引(第26卷1~6期)

《矿冶工程》2006年分类总索引(第26卷1~6期)
摩擦型长桩承载力计 算的探讨 ……… ……………………………………………… 曾定帮 何 忠 明 唐 佳 (— 1) 3 5
矿产资源与开采条件风险评 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 ……… ………………………… 马 东霞 郭 立 杨 殿 (—1 4 ) 节理裂隙边坡锚注加 固抗剪切效应研究 …… ……… ………………………………… 许 万忠 彭振斌
带帽刚性桩 复合地基试桩力 学性状三维有 限元分析 ………… ……… ……… … 雷金 波
曹慧 兰 熊 杰 等 (—2 ) 2 5
连续小波变换在基桩完整性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 李青锋
徐金海
吴 宇(—3 ) 2 O
黄 家桢 ( —1 3 )
大洋锰结核深海开采 扬矿技术 ………………………… ……… ……… ……… ………………… 邹 伟 生
周 科 平 苏家红 等 (— 1) 4 5
大冶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爆破对露 天边坡 影响的研究 ………………………………… ……… 何 姣 云 张世 雄 ( — 1 5 )
巨厚松散层的钻进工艺技术 …………………………………………………………… 卢敦华 何忠明 李奋 强(_6 5_ )
世界铁 矿石 资源—— 开发和利用的趋势 … ……………………………………………… ………… O l O tnsn 6 1 l s so (- ) e e
预埋式 多点位移计现场确定 围岩松 动圈的方法研究 ………………………… ……… ………… 柳厚 祥
方风 华 (— 1 1 )
复合桩基处理溶洞顶板较薄地层的应用研究 …………………………………… 彭文祥
水 电站深部洞室群应 力恶化效应初探 ……………… ………………………………………… 王成 虎 何 满潮 ( _2 ) 6 8

桩帽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影响

桩帽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的影响
无 桩 帽 时 , 图 l 由于 桩 、 的沉 降 量 不 同 , 顶 刺 入 垫 如 , 土 桩
在计算 总沉 降时, 对于下 卧层沉 降 , 桩帽 的存 在增 大 了桩
顶 承 担 荷 载 , 过 桩 身 荷 载 传 递 , 得 下 卧 层 顶 面 附 沉 降
复 合 地 基 的 沉 降 是 工 程 中非 常 关 心 的 问题 , 么 桩 帽 的 存 那 在 对 沉 降 有 哪些 影 响呢 ? 无桩 帽 时 , 图 1 示 , 上 部 荷 载 作 用 下 , 间 土 发 生 压 如 所 在 桩 缩 变 形 , 表 层 附近 地 基 土 因 附加 应 力 较 大 , 缩 量 较 大 , 往 且 压 越 深 处 , 缩 量 越 小 。而 桩体 弹性 模 量 相 对 较 大 , 上 部 荷载 作用 压 在 下 , 顶 沉 降较 小 。 因此 , 桩 帽 时 , 顶 处 桩 、 桩 无 桩 土沉 降 差 较 大 , 桩顶 剌 入 砂 粒 垫 层 中 。
从通 过对 比分析带帽和不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桩 、 的差异沉 土
降 及 总 沉 降 , 身 摩 阻力 、 力 分 布 , 、 承 载 力 发 挥 先 后 及 桩 轴 桩 土 承 载 力 储 备 , 期 沉 降 与 工 后 沉 降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入 地 分 析 前 深 了桩 帽对 复 合 地基 沉 降 、 身 轴 力 分布 以及 桩 和 桩 间 土 承 载 力 桩 发挥 顺 序 等 方 面 的 影 响 , 刚 性 桩 复合 地 基 沉 降 控 制 和 稳 定 性 为 分析 提 供 参 考 。 土 体 的 差异 变 形 减 小 , 影 响 不 大 。而 且 , 帽越 大 , 间土 之 间 故 桩 桩 的 沉 降差 越 小 , 帽越 小 , 间土 之 间 的沉 降 差越 大 。 桩 桩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郭小刚;杨尚【摘要】刚性桩复合地基能很好地改善软弱地基,其中的褥垫层、承台、刚性桩、土和注浆体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本文基于正交设计法,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进行了褥垫层厚度、褥垫层模量、承台厚度、承台模量、桩的长度、桩径、桩的模量、上层土模量、下层土模量和注浆体模量、桩距11个参数对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和承台差异沉降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注浆体模量、上层土模量、桩径、桩距基数对复合地基最大沉降的敏感性显著,桩距、桩径、褥垫层模量、上层土模量基数对承台差异沉降影响相对较大,桩距、桩径、上层土模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结果的影响显著.【期刊名称】《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15(037)003【总页数】6页(P15-20)【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正交设计法;敏感性分析;ANSYS【作者】郭小刚;杨尚【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41.4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而言,主要由高承载素混凝土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是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特性与刚性桩、褥垫层、土质等因素有关,不同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1].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刚性桩复合地基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直观地确认各因素的敏感性大小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传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往往通过改变单一参数准则来直观判断其对基准指标值的影响[2~4].由于世间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中,所以这种忽略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假设往往不符合实际.为此,本文基于正交分析法,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工况下不同因素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基准指标值的敏感性大小.采用三维八节点等参结构实体单元SOLID45对结构进行离散,且考虑桩土接触问题.ANSYS中,接触问题是一个高度非线性问题,如不进行恰当考虑,将会难以收敛.在ANSYS中支持3种接触方式:点-点接触、点-面接触和面-面接触,每种接触方式需选用不同的接触对.桩土接触就是面-面接触,桩体与土体表面设置为TARGE170,土体与桩接触的面设置为CONTA173,单元属性设为绑定,以不考虑土体与桩的相互移动.2.1 正交分析原理正交设计方法是一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理统计方法,它能在有限的情况中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正交设计表是根据正交性原理布置的表格,具有“均衡分散性”和“整齐可比性”的构造原则[6].表1所示为L12(211)因素为2水平的11因素正交表.其中L为正交表的代号,12为安排的工况数,11为考虑在内的刚性桩复合地基11种影响因素,2为因素的水平数.2.2 正交设计结果分析方法按照正交表设计的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利用极差分析法对各工况下的指标值进行极差值计算,确定各因素敏感性大小.极差分析法中计算统计参数为[7]:式中:Kij为因素j在i水平下各次试验结果平均值;n为因素j在i水平下的试验次数;Yk为第k个试验指标值;为所有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极差值Rj计算公式为:极差值Rj越大,表明因素的敏感性越大;反之亦然.3.1 工程概况模型参数均来源于南京市区的一处高层住宅小区 [8].具体如下:刚性桩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L=13.5 m,d=500 mm,s=1.5 m,γ=0.2);模型范围内有两层土,上层土为重粉质粘土,深8.5 m(E=69.9 MPa,γ=0.35,c=94.913 kPa,φ=22°);下层土为粉质粘土(E=65 MPa,γ=0.35,c=73.172 kPa,φ=23°);褥垫层厚度为200 mm(E=60 MPa,γ=0.25,c=0,φ=40°);承台宽度为3 500 mm(E=2.4×104 MPa,γ=0.2);注浆体的变形模量为100 MPa;施加均布荷载800 kPa.其中L、d、s、γ、E、c、φ分别为桩长、桩径、桩距、泊松比、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3.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得到的模型图、位移场云图如图1所示.3.3 刚性桩复合地基相关影响参数敏感度分析(1) 选取试验指标.因为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对复合地基影响较大,因此,选择刚性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变形和承台差异变形作为参数敏感性分析的主要试验指标. (2) 确定试验因素和因素水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是经过处理的地基,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很多因素不好处理,且处理后对地基影响也不明显.因此,选择模型中容易处理又对复合地基受力模式有相当影响的参数作为试验因素.我们选择模型中的软垫层厚度、褥垫层模量、筏板厚度、承台模量、桩长、桩径、桩模量、上层土模量、下层模量、桩端后注浆体模量、桩距总共11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在实例参数的基础上按减小20%规律的量作为2个试验水平.参数敏感性分析的试验因素和各因素水平如表2所示.(3) 选择正交表设计分析模型.选择L12(211)正交表进行有限元模型计算,将模型因素随机分配到正交表11列中,将表2中的2水平11因素按表1的规则填入表3中,表中每一行对应一个分析工况.设计正交模型分析方案如表3所示.3.4 计算结果分析按各工况建立模型分析并将计算的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和承台差异沉降填入表3中,再采用极差分析法计算极差值.对指标值最大沉降的极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该指标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注浆体模量、上层土模量、桩径、桩距、桩长、桩模量、承台模量、承台厚度、褥垫层模量、褥垫层厚度、下层土模量.对指标值承台差异的极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指标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桩距、桩径、褥垫层模量、上层土模量、承台模量、承台厚度、桩长、下层土模量、桩模量、注浆体模量、褥垫层厚度.对表4、表5中两个指标值的极差值大小进行整理,如图2所示.极差值越大的因素对模型指标值的敏感性越大.由图2可知:复合地基模型参数注浆体模量、上层土模量、桩径、桩距对复合地基最大沉降的影响大,其中注浆模量敏感性最大;参数取值对复合地基差异沉降影响较小,其中桩距的敏感性最大,其他参数的敏感性相对都较小.基于正交分析法,进行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中各相关影响参数对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和承台差异沉降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模型参数中置换率、上层土模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结果的影响显著,而其他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因此,对复合地基进行变形控制时可对敏感性高的参数进行优先设置.【相关文献】[1] 徐日庆,朱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2] 倪恒,刘佑荣,龙治国. 正交试验设计在滑坡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989-992.[3] 侯化国,王玉民. 正交试验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4] 徐红,龚时宏,刘兴安,等. 双喷嘴摇臂式喷头喷洒水滴运动模拟与验证[J].水利学报,2012,43(4):480-486.[5] 吴贵生.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6] 张石磊 .基于正分析模型修正的桥梁安全评定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7] 裘泳铭 .正交设计法在运输船舶主尺度优选中的应用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0(4):67-69.[8] 陶景晖,梁书亭,樊有维,等.高承载素混凝土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4):693-700.。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算法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算法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算法赵春风;李永刚;钱涛【摘要】An advanced unit model was put forward to analyze the pile-soil stress ratio of cement-soil pile foundation under embankment load. Based on the assumed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embankment fill and the assumed deformation formula of geogrid, the vertical stress of embankment fill and the tensile stress of geogrid on the top of pile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balance of vertical loading on the top of pile, the vertical stress of the top of pile was established. The vertical stress of surrounding soil was derived by assuming that surrounding soil conformed to Winkler model,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pile-soil stress ratio was established.The rationality of formula is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it has reference value to the desig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embankment.%为了分析路堤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问题,提出改进的单元体位移模型.通过假设路堤填土的竖向位移模式和土工格栅的变形方程,分别推导路堤填土的竖向应力以及土工格栅作用于桩顶的拉应力;根据桩顶处竖向受力平衡,求得桩顶应力;通过假定地基土满足Winkler地基模型,求得桩间土应力,从而得到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通过与实测工程结果比较,证实了该公式的合理性,这对路堤下复合地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3)006【总页数】6页(P2390-2395)【关键词】路堤荷载;土工格栅;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作者】赵春风;李永刚;钱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3桩土应力比是桩顶应力和桩间土平均应力之比,是复合地基稳定性验算和地基承载力计算的重要指标。

关于_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_省略_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_的讨论_孔纲强

关于_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_省略_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_的讨论_孔纲强

第29卷 第1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11 2007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7关于“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的讨论孔纲强1,杨 庆1,2,栾茂田1,2(1.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7)11–1748–01作者简介:孔纲强(1982–),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桩基负摩阻力方面的研究。

E-mail: gqkongl@。

Discussion on “Improved hyperbolic model of load-transfer for pile-soil interfa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udy of negative friction of single piles considering time effect”KONG Gang-qiang1, YANG Qing1,2, LUAN Mao-tian1,2(1.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笔者近日有幸拜读了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第6期的“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1]一文。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_何顺姗

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_何顺姗

等量的剪切位移, 这种位移可视为刚性位移( 或叫刺入 桩土相对位移很小( 桩端无位移) 而无法发挥出来, 但桩
变形) 。由刚性位移产生的摩阻力如图 4 中曲线 b 所示。 端由于土的刚度极大, 仍可分担较大比例的荷载, 属端
⑶对于中间状态的桩( 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同时 承桩。
存在) , 则可认为是上述两种作用的综合, 桩周摩阻力的
⑴对于支承于硬质岩层上的端承桩, 可视桩尖处为 Eb/ Es=0 时, 荷载全部由桩侧摩阻力所承担, 属纯摩擦
固定支承点( 即假定桩尖下土没有沉降) , 桩主要由于桩 桩。在均匀土层中的纯摩擦桩, 摩阻力接近于均匀分布。
身的弹性压缩而相对周围土体发生剪切位移。由弹性位 当 Eb/ Es =1 时, 属均匀土层中的摩擦桩, 其荷载传递曲
呈锥顶柱形分布。若桩端下土质比较坚硬, 不容许发生 的影响。当 l / d≥100 时, 桩端土的性质对荷载传递不再
较大的沉降时, 则曲线仍保持原来 c 的形状。
有任何的影响, 可见长径比很大的桩都属于摩擦桩或纯
为了实用计算的便利, 可不考虑上部一小段摩阻力 摩擦桩。[15]●
较小的情况, 而平均地假定桩周摩阻力为均匀分布。对 【参考文献】
4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
随桩顶荷载 Q的逐级增加, 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 和桩的横截面位移不断变化。桩侧摩阻力自上而下逐步
- 13 -
研究与探讨
广东建材 2006 年第 9 期
发挥, 其发挥值与桩土相对位移量有关。当增加到一定 于成层地基, 则可以认为同一土层中的摩阻力是均匀分
数值时, 桩端产生位移, 桩端阻力的作用才开始明显表 布的。这样, 计算就大为简化了。[15]
物而言已失去利用价值, 因此常以某一极限位移 s u( 一 般取 s u= 40~60mm) 控制确定其极限承载力。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及应用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及应用
Ab t a t a e n t e p n i l fsr s o v r e c n t s i u e,t e r lt n b t e n t e d me so s wa n lz d The sr c :B s d o h r cp e o t s c n eg n e a d s e s df s i e r h eai e w e h i n in s a a y e o
K y w r s c mp s efu d t n o r d p ew t cp s esc n egn e s esdf s ; e i ; p l ai e o d : o oi n a o f g i i a ; t s o v re c ; t s i ue d s n a pi t n t o i i i l h r r f g c o
取 保 护垫 层 整体效 应 , 在桩 顶配 置桩 帽 , 桩 帽之 间用 桩 基规 范可 取单 桩 处 理 面 积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桩 体 各
碎石 回填 , 置 一 定 厚 度 的 褥 垫 层 , 成 带 帽 P C 设 形 T
中心 间距 为 计 算 宽度 , 体 、 帽 、 层 布 置模 式 质 量 、 理 深 度 、 理 效 确 定 的一般 方 法 。结 合 工 程 实践 , 讨 了带 帽刚 性 T 处 处 探
果 、 制沉 降等 方面 均 比其 它 桩型 具有 优势 , 控 能够 满 桩 复合 地基 优化 设计 的思 路 与方法 。
足高 速公 路 、 高速 铁 路 、 利 工程 、 场 场 道等 软 基 水 机 工程 工后 沉降量 的控制 标 准 , 此 P C型 控沉 疏 桩 因 T
垫层厚 度 , 目前 还 没有 比较 完善 的设计 方法 , 但 大多 及 桩体 中心 间 距 B 。上 覆 荷 载 q通 过 桩 帽 的应 力

预测抗拔桩承载力的双曲线模型

预测抗拔桩承载力的双曲线模型

图 6
曲线 模 型 模 型 模 型

15 .

25

35

45


1 2
l 6
2 0
上拔位移 s / mm
上 拔 位 移 smm /
图 3 3桩 Q— 曲线
图 4 Q— 4 桩 s曲线
跏瑚㈣湖枷姗瑚 0


囊 鬟
1 0 15 2O
3 调 整 双 曲线 模 型
假 设 Q—s 曲线 符合 以下方 程 ] :
适用 , 在工 程 中多 有应 用 , 但对 于抗 拔 桩是 否适 用及
使 用 时相关 规 律 , 尚有 待 探 讨 。本 文结 合 广 州 市两 工 程灌 注桩 的试桩 资料 , 双 曲线 模 型及 其 改进 型 对
等条 件 限制 , 许多 桩未 能 加载 至破 坏 , 不能 直 接得 到 极 限承载 力等 重 要参 数 。此 时 , 利用 最 小 二乘 法
2 简 约 双 曲线 模 型
单 桩受 荷后 , 载较 小 时 , 土体 系 尚处 于弹性 荷 桩
阶段 , Q—s 曲线 表现 为 直线 型 , 属 于 双 曲线 范 围。 不
Q = = () 2

『 1… ] 令 矩阵X ll X =X I L l 2… X ly [ , , 1 , = Y Y l2
X21 : …


Y ] Z=[ B, ] 则 由最小 二 乘法 原理 有 : , A, C ,
Z = ( X Y X X) () 7
位移 曲线 , 预测极 限抗拔 承载力 , 对各模型进行对 比分析 , 出适于抗拔桩 预测 的双 曲线 模型 ,考 。

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模型试验

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模型试验
L YU We i h u a, S HAO Gu a n g h u i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n g 2 1 0 0 3 7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t i s d i ic f u l t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l o a d s h a i r n g r a t i o b e t we e n r i g i d p i l e a n d s o i l w h e n a c o mp o s i t e f o u n d a t i o n n n — d e r l a i n a n e mb a n k me n t . I n t h i s s t u d y,a s ma l l s c a l e p h y s i c a l t a n k wa s d e s i g n e d t o s i mu l a t e w o r k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a s i n g l e r i g i d p i l e ,i n wh i c h s a n d wa s s e t a s t h e s u b l a y e r a n d c l a y a s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s o i l .T h e l o a d t r a n s f e r l a w w a s a d e q u a t e l y a n a l y z e d b y mo n i t o r e d e a r t h p r e s s u r e s a n d p i l e a x i a l s t r e s s e s . T h e n a s s u mi n g o n l y v e r t i c a l s h e a r i n g s t r e s s a t t h e i f l l e d b a s e me n t ,a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p h y s i c a l mo d e l wh i c h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n e g a t i v e a n d p o s i t i v e f r i c t i o n f o r c e w a s p r e s — e n t e d . F u th r e r ,t h i s mo d e l c o u l d t a k e i n t o a c c o u n t t h e p i l e u p w a r d a n d d o w n s t i c k i n t o t h e s o i l l a y e r s a s we l l a s t h e i n t e r - a c t i o n a mo n g e mb a n k me n t ,p i l e a n d s o i l . R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r i g i d — p i l e c o mp o s i t e f o u n d a t i o n c o u l d e ic f i e n t l y r e d u c e t h e t o t a l e mb a n k me n t s e t t l e me n t . T h e ma xi mu m a x i a l f o r c e l o c a t e d a t a d e p t h o f o n e o r t wo t i me s o f t h e p i l e d i a me t e r .

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进展与分析

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进展与分析
第 33 卷 第 4 期 2019 年 12 月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33 No. 4 Dec. 2019
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进展与分析
邹永强, 雷金波, 杨岩松, 陈章富, 李壮状
[收稿日期]2019−09−10 [修回日期]2019−1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8048,5176804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1BAB206059);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GJJ170601);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C2018066) [通讯作者]雷金波(1973—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Research Progress and Analysis on the Working Properties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ZOU Yong-qiang, LEI Jin-bo, YANG Yan-song, CHEN Zhang-fu, LI Zhuang-zhuang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 China)
Abstract: Rigid pile as a kind of bond strength enhancement,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hence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been widely used in projects, it’s still many problems haven’t researched ye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recent years, about working character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igid piles composite foundation are analyzed, and on this basis, 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working properties of the rigid piles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n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working property; research progress

刚性桩带帽设计研究

刚性桩带帽设计研究
第3 6卷 第 2期 20 10 车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 XI ARCHI TECTURE
Vo 3 l 6 NO.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n 2 1 a . 00
・1 45 ・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0 —150 10 —8 5 2 1 )20 4 —2

n “
别为单桩 承 载力 、 间 土 承载 力发 挥 系数 , 有 : 1 , = 桩 并 = ,

P , 分 别 为 复 合 地 基 达 到 承 载 力 时 桩 受 到 的 集 中 力 和 桩 间 p
材 料 : 1 0nn钢 筋 钢 筋 间距 10nn O 11

土 受 到 的应 力 。
由式 ( ) 知 , 合 地 基 承 载 力 由桩 承 载 力 和 桩 问 土 承 载 力 1可 复 组成 。它 的大 小 取 决 于 桩 和 桩 间 土 承 载 力 的 发 挥 。 在 荷 载 作 用 下 , 合 地 基 达 到 承 载 力 时 , 、 问 土 同 时 达 到各 自的 承 载 力 是 复 桩 桩
2 带 帽桩选 用 的条件
图 l 带帽 桩 示意 图
足够刚 度 基础 下 的桩 复 合 地基 , 当 =cnt, , o , o A =cnt
带 帽桩 的影 响做 一些 分 析 和 讨论 。
无 由 于带 帽 桩 的承 载 能 力 受 褥 垫 层 影 响 较 大 , 文 就 褥 垫 层 对 时 , 需 在 桩 顶设 桩 帽 。 因 为 设 置 桩 帽不 能 提 高 地 基 承 载 力 。下 本 面 分 别 对 带 帽桩 和 无 帽桩 地 基 承载 力 公 式 做 一 推 导 。

双曲线模型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双曲线模型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双曲线模型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周清;徐小丽;黄岚;陈云峰
【期刊名称】《江苏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通过对2种不同桩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研究,采用双曲线模型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拟合预测分析。

研究表明:(1)利用双曲线模型拟合荷载-沉降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8627,拟合程度良好,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吻合程度较高。

(2)对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的桩,用折减系数法来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研究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折减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47和0.821,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总页数】4页(P85-88)
【作者】周清;徐小丽;黄岚;陈云峰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1
【相关文献】
1.双曲线函数模型预测螺杆桩极限承载力 [J], 刘剑雄;高妍妍;陈亚东
2.多参数双曲线模型预测桩基极限承载力 [J], 何湘宁;肖勇刚;徐飞鸿;郭爱斌
3.双曲线模型预测百日咳发病的探讨 [J], 李雪娥;李冰
4.双曲线模型预测百日咳发病的探讨 [J], 李雪娥;李冰
5.灰色模型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J], 唐杰军;何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郭兵;肖新华
【期刊名称】《施工技术》
【年(卷),期】2008(037)009
【摘要】结合连霍高速公路某段道路扩宽工程,设计了柔性基础条件下的四桩复合地基进行现场静荷载试验.试验证明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低于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且沉降变形较大,二者破坏模式完全不同.桩土应力比在加荷初期较大,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设计应按变形控制.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郭兵;肖新华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3.1
【相关文献】
1.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 [J], 高琼;赵桂娥
2.考虑桩体损伤的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受力及破坏特征分析 [J], 俞建霖;王传伟;谢逸敏;张甲林;龚晓南
3.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研究 [J], 王跃伟;刘红岩
4.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试验研究 [J], 曲长武; 胥新伟
5.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 [J], 仇亮;朱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双曲线法预估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

利用双曲线法预估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

利用双曲线法预估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
黄少雄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04(024)002
【摘要】根据不完整试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的一般Q-y曲线特征,通过假定的双曲线模型来对曲线进行延长,采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获得了可直接预估水平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经实例分析计算比较,证明该法具有简洁直观,精度可靠的优点.可为桩基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总页数】2页(P78,81)
【作者】黄少雄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学院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
【相关文献】
1.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双曲线法预测模型探讨 [J], 张锋;张显飞;石勇;宁建锋
2.双曲线法及尖点突变理论联合求解摩擦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J], 聂珊利
3.调整双曲线法在支盘桩极限承载力预估中的应用 [J], 陈卫兵;王鉴;许小健
4.应用双曲线法确定大直径挖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 [J], 张海东
5.双曲线法及尖点突变理论联合求解摩擦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J], 聂珊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豆丁-精品】-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

【豆丁-精品】-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40,No.5,2010工业建筑2010年第40卷第5期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简化计算雷金波1,2(1.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南昌330063;2.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430071)摘要:在文献[1]推导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隐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从分析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征着手,不考虑复合桩体自身压缩变形量,对复合桩土应力比隐式公式进行简化,推导出带帽端承型桩和带帽摩擦型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显式公式,并得出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按桩帽间土体模式的沉降计算公式,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文献[1]进行对比,验证该简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复合桩周土体;简化计算SIMPLIFICATION CALCULATION OF COMPOSITE PILE-SOIL STRESS RATIO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Lei Jinbo 1,2(1.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China ;2.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ocumentation [1],the implicity calculation formula of composite pile-soil stress ratio was simplified by analyzing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and taking no account of th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composite pile ,the explicit calculation formula also was deduced for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end bearing pile with cap and friction pile with cap ,the settlement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soil besides pile cap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At last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those form documentation [1],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ce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Keywords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composite pile-soil stress ratio ;soil besides composite pile ;simplification calculation作者:雷金波,男,1973年出生,博士,副教授。

柔性荷载下带帽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_黄生根

柔性荷载下带帽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_黄生根
第 35 卷 增刊 2 2013 年 .10 月
岩土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Vol.35 Supp.2 Oct. 2013
柔性荷载下带帽 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
黄生根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湖北 武汉 430074)
3 柔性荷载下 CFG 桩复合地基的承载 性状分析
3.1 复合地基中桩的承载特性
566
岩土工程学报
2013 年
(1)自由带帽单桩与复合地基中的带帽单桩的对 比
复合地基中的带帽单桩与自由带帽单桩受力情况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复合地基中的带帽单桩 受边载效应影响,桩帽外围的均布荷载在桩身一定范 围内产生法向应力增量,使桩侧摩阻力增大;②桩帽 外围地基土的变形略大于桩帽的变形,桩身上段一定 范围内桩土的相对变形减小,摩阻力有减小的趋势。 上述两种作用的大小受土层条件、桩长、垫层厚度、 桩帽尺寸及桩体置换率的影响。根据本次试验结果, 见图 1,自由带帽单桩与复合地基中带帽单桩的 Q–s 曲线基本相近,两者承载力基本无差别,说明上述两 种作用基本抵消。
2.0 150 1.6 200 8 0.4 2.0 150
桩帽/m
0.8×0.8×0.25 1.0×1.0×0.3 0.8×0.8×0.25 1.0×1.0×0.3
2 各参数对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
试验区域选在土层分布相对较均匀的 K117+191 —K117+221 路段,现场主要试验内容为:①单桩静载 试验;带帽单桩静载试验;②复合地基静载试验;③ 桩身轴力测试;土中应力测试。 2.1 单桩静载试验
.settlemen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力学行为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力学行为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力学行为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桩基是常用的地基加固方式之一。

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单桩的承
载力和变形限制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人们提出了复合地基的概念,即
在桩周加入一个带有刚性帽的混凝土承台,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刚度。

复合地基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帽与桩之间的刚度、桩的间距、帽的尺寸、混凝土强度等。

因此,将复合地基的力学行为进行深入
的研究,对于复合地基的设计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计划通过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带帽刚性桩
复合地基的力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帽和桩之间的接触条件及其对复合地基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2. 在不同间距条件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变形规律及
其与单桩相比的差异研究。

3. 对随不同帽尺寸和混凝土强度而变化的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
载力、变形规律及应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 探索并建立了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模型,得出复合地基的
承载力及变形规律,并与单桩相比较,得出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优势
和适用范围。

2. 通过实验验证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帽和桩之间的接触条件对
复合地基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

3. 对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变形规律及应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深化复合地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论的实际应用可以为复合地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复合地基的使用效率,同时指导复合地基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改进及其数值实现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改进及其数值实现

模型 ,应用最广的有以下几种模型 。
1. 1 双曲线模型
W ong和 Teh等 [ 10 ]假定桩土界面上的剪应力
τ与桩土相对位移 Δ呈双曲线关系 ,如图 1 ( a)所
示 ,其表达式为 :
τ
=
1 ksi
Δ Δ
+τ u lt
(1)
式中 ,τ,Δ分别为桩土界面上的剪应力和桩土相
对位移 ;
ksi和
τ u
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界限位移 (m ) ; su2为塑性 阶段和滑移阶段的界限位移 (m ) ;β为强度系数 。
上述模型中 ,λ2 > 0,λ3 ≥0且 β > 1时表示侧
阻硬化
(如图
1
(
b)
所示
)
;
λ 2
<
0,
λ 3
= 0且
0

< 1时表示侧阻软化
(如图
1
(
c)所示
)
;当
λ 1
> 0,
λ 2
=λ3
互作用是通过剪切和法向的耦合弹簧实现的 。这
些耦合弹簧是非线性结点 ,它使得桩单元结点与
土体之间进行了力和运动的传递 ,法向耦合弹簧
用来模拟桩土界面法向上的相互作用 ,如桩周土
对桩的挤压效果等 ,且能考虑桩土之间的分离状
况 ;切向耦合弹簧用来模拟桩土接触面的切向上
的相互作用 ,这些非线性弹簧的应力 - 应变关系 即表示桩侧摩阻力 τ(或桩端抗力 σ)与剪切位移
摘 要 :目前 ,在数值模拟中 ,桩土界面的刚度缺乏简便可靠的确定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桩土界面 改进双曲线模型 ,该模型中初始刚度由极限剪应力和极限相对位移的比值来确定 ,可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和土体 深度效应的影响 ,并以有限差分软件 FLAC3D为平台 ,利用其内嵌的 F ISH 汇编语言编程 ,将改进双曲线模型应 用到 FLAC3D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中 。最后 ,通过实例验证 ,将本文方法的计算值 、FLAC3D内嵌理想弹塑性模 型的计算值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改进双曲线模型及数值实现是合理的 ,能够 更为合理地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 关键词 :桩土界面 ; 荷载传递 ; 双曲线模型 ;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 : TU47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27037 (2010) 0120084205

压缩过程中软土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

压缩过程中软土固结系数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

Abstract : The hyperbolic function is used to fit the e-p data of consolidation tests,with which,the hyperbolic model of the void ratio and effective consolidation stress is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the void rati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onsolidation stress of soft clay under compression is derived through the e-p hyperbolic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indoor experimental of seepage pressure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reasonable. In this paper,the calculation model reflects we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onsolidation stress,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design. Keywords : e-p curve;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effective consolidation stres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Δτ s2 i ( zi ) = 0
(7)
⑥桩端平面处桩底压力强度、桩帽下土底及桩
w(z)
帽间土底的土抗力强度均采用 Winkle 模型:
图 1 双曲线模型 Fig.1 Hyperbolic model
σ b = kb spb ;σ sb1 = kb ss1b ;σ s2 = kb ss2b
(8)
第 31 卷第 11 期 2010 年 11 月
文章编号:1000-7598 (2010) 11-3385-07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1 No. 11 Nov. 2010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带帽刚性桩复合 地基荷载传递机制研究
雷金波 1, 2,陈从新 2
j s2i(zi)
c4i e − λ2 i zi + c5i zi + c6i
Δwsj1i ( zi ) = c7 i eλ3i zi + c8i e − λ3i zi + c9i eλ4 i zi +
(15)
d zi
Δτ js1i(zi) Δτ jpi(zi) dzi
Δτ js1i(zi)
Δτ js2i(zi)
桩土相互作用一直是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制研 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研 究。目前研究主要还是针对无帽桩复合地基的情 形
[1-8]
,而对于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制
研究还很少见。文献[9]假定桩土荷载传递函数为线 性模型, 研究了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 事实上众多试验表明,桩土荷载传递并非呈简单的 线性关系,大多数呈现曲线特征,因此为深入研究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制,本文拟假定荷
Research on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based on hyperbolic model
LEI Jin-bo1, 2,CHEN Cong-xin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 China; 2.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4.1 桩体控制微分方程 从第 i 段桩体上取微段 dzi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 图 3(a)所示。由微段轴向拉压胡克定律及竖向静力 平衡条件,并利用式(3),可得第 i 段桩体控制微分 方程:
帽间土体控制微分方程:
j Δσ s2 i ( zi ) = − Es2 i j d Δws2 i ( zi ) dzi
(a) 计算模型简图
(b) 平面示意
Fig.2
图 2 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模型 Calculation model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第 11 期
雷金波等:基于双曲线模型的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3387
4 微分方程建立与求解
j Δτ pji ( zi ) = kpji [Δwpji ( z ) − Δws1 i ( zi )]
(3) (4)
碎石 桩帽 桩帽下土体 桩帽间土体
桩体
Δτ ( zi ) = k [Δw ( zi ) − Δw ( zi )]
j s1i j s1i j s1i j s2 i
j j j 式中: Δwpji ( zi ) 、 Δws1 i ( zi ) 、 Δws2 i ( zi ) 分别为 Δq 作
j −1 j =1
j −1 s1i j −1 (0) − ws2 i (0)) ⎤ ⎦ 2
(6)
式中:τ ( z ) 为桩土界面上的侧摩阻力(kPa);w( z ) 为 桩土界面上的两侧相对位移(m); a 为 τ ( z )-w( z ) 曲 线初始斜率的倒数,又称初始切向压缩模量的倒数 (m/kPa); b 为侧摩阻力 τ ( z ) 极限值的倒数(1/kPa)。 曲线模型如图 1 所示。
(1. 南昌航空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南昌 330063;2.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

要:假定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传递函数为双曲线模型,对其荷载传递机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根据文献[1]的方
法,建立了桩体、桩帽下土体及桩帽间土体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界面侧摩阻力与深度之间的控制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方 程近似解法,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表达式。直接把桩顶沉降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能反映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 性状规律,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制;桩帽下土体;桩帽间土体;双曲线模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 447
1 引

载传递函数为双曲线模型 [10] ,对其进行非线性分 析。在文献[1]基础上,建立桩体、桩帽下土体、桩 帽间土体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界面侧摩阻力与 深度之间的控制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方程近似解 法,得到相应的解析表达式。直接把桩顶沉降作为 已知条件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带帽刚 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规律。
2 基本假定
假定:①桩体、土体为线弹性体,忽略桩体、 土体的径向位移;②桩顶、桩帽下土顶与桩帽间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收稿日期:2009-12-16 第一作者简介:雷金波,男,1973 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应用、地下结构、边坡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E-mail: jinbo6969@
3386




2010 年
顶竖向位移相等;③介质界面荷载传递函数采用双 曲线模型:
kpji =
j ks1 i =
a1 ⎡ ⎣ a1 + b1 ( w
j −1 pi j −1 ⎤ (0) − ws1 i (0)) ⎦
2
(5)
τ ( z) =
w( z ) a + bw( z )
(1)
a2 ⎡ ⎣ a2 + b2 ( w
“ 压力 = 刚度系数 × 相对位移 ” ,则第 j 级荷载增量
Δq j ( j = 1, 2," , m ) 作用引起第 i 段 ( i = 1, 2," , n ) 桩
桩帽间土体横截 桩帽下土体横截面积 As1 = b12 − Ap ;
2 − b12 。设每段长为 Li ,各段局部坐标 面积 As2 = b2
(14) (9) 式中: Δσ
j s2 i
( zi ) 为 Δq 作用引起第 i 段桩帽间土体
j
zi 截面处的竖向应力增量; Es2i 为第 i 段桩帽间土
(10) 体的变形模量。 4.4 方程求解 联立式(10)、(12)、(14) 三式求解可得
j Δwpi ( zi ) = c1i eλ1i zi + c2i e − λ1i zi + c3i eλ2 i zi +
'
3 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如图 2 所示。图中,桩长为 Lp;桩体 直径为 Dp ;桩帽尺寸为 b1 × b1 × d1 ;计算面积为
2 b2 × b2 ; 桩体横截面积 Ap = πDp 4; 周长 U p = πDp ;
④总荷载 q 视为 m 级荷载增量累加,将桩及相 应的桩周土分成 n 段,各段介质界面力学性能采用
Abstract: The nonlinear analysis have been done for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by assuming load-transfer function which is hyperbolic model. Based on the idea of literature[1], the controll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pile, soil under pile cap and soil between pile cap, including its vertical displacement, vertical stress, friction force and depth. The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 formulas have also been derived by using the approximate solution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Using directly the settlement of pile top as the known condit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can image basically the work behavior rul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and provide the theory bas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Key words: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rigid pile with cap;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soil under pile cap; soil between pile cap; hyperbolic model
Li
zi z2 0 z1 b2
用引起第 i 段桩体、桩帽下土体和桩帽间土体在 z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