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机电系统的建模
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分析)
(一)动态系统的经典数学模型及其分析
物理的动力学系统,动态过程;能量、信号的转换作用。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1)分析法(解析法),得到解析模型(机理模型); 2)系统辨识。 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的处理
用解析法建立系统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一般步骤(经典模型)
➢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系统中变量的关系,确定系统的输入量与输 出量 ➢选择合适的中间变量,根据基本的物理定律,列写出系统中每一 个元件的输入与输出的微分方程式 ➢消去其余的中间变量,求得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微分方程式 ➢对非线性项加以线性化 ➢或做拉普拉斯变换,变代数方程消元或用方框图等效、梅逊公式 等方法形成传递函数。
电气网络
(a)R-C电路1
(b)R-C电路2 R、C换位
(c)R-L-C电路
(d)R-C滤波网络
以(d)为例说明
I1sUr sR1Uc1s,I2sUc1sR2Ucs Uc1sI1sC1SI2s ,UcsC12SI2s
负载效应
机械网络 (机械振动基础)
单自由度系统
c
md2 dyt2 (t)cdyd(tt)ky(t)F(t)
状态变量的个数一般等于系统所包含的独立储能元件 的数目。一个n阶系统有n个独立的状态变量,为状态的最 大线性无关组,或称最小变量组。选择不唯一,一般取系统 中易于测量观测的量作状态变量。
前述的M-C-K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为: R-L-C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为: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模型!同时也是动力学系 统研究的一种重要模型。 现代控制理论与经典控制理论特性的比较:
三自由度系统及其固有模态振型
连续体振动系统 均匀简支梁:
简支梁的前三阶主振型可形如下图所示:
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中的建模
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的过程及其建模方法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任意拓扑网络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计算非迭代方法以及RL等效网络法。
在这种方法中,电机模型(包括同步发电机和感应电动机)和静态RL负荷都要写成电流和角速度形式的柯西公式。
在从网络方程中除去有关电流的项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组代数方程用来计算节点电压。
模型的生成过程建议采用自动生成系统模型的方法。
最后,新方法的验证采用的是在含有15个节点的电力系统中暂态过程仿真。
关键词:机电暂态过程的非迭代计算法自动生成系统模型的方法1 引言电力系统机电暂态包括稳定性与质量调节研究两个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是被调查系统是非线性的,而且是动态变化且规模不定的。
虽然我们所采用的计算技术越来越进步,但是在计算上的速度与内存量的限制仍然会阻碍技术的发展,这是当代所有自动化系统中都存在的问题。
而自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这个问题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是主要的制约量。
评价一个数学模型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这个模型的规模,计算所用时间和内存的大小。
在编写暂态稳定计算程序的过程中,忽略电机和电力线联网系统组件的定子线圈电磁暂态过程[1,2,3]。
一般来说,当引入电力系统元件的微分方程时可以选择一定的步长来计算以取得一个近似值。
但是这样进行简化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系统的响应有一定的误差。
常见的程序是EMTP [4]模型,它可以用来研究多节点网络的电磁暂态。
在将网络中的微分方程转化成有关电压,电流以及其他已知量的代数方程时可以采用梯形法。
将所得的代数式联立形成节点方程组,然后用三角分解法来求解暂态过程。
在文献[5,6]中提到了EMTP模型中采用二端网络,补偿以及预测的方法来实现旋转机械的其他仿真功能。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电机失步的现象(这用来确定时间步长的大小,但是在计算中存在各种的时间常数以及需要根据速度的变化来反复迭代得到的常数,这就要求在每一个时刻都要进行矩阵的计算得到震荡的数值)。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各章作业答案
第二部分各章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涵义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的英文名词如何拼合?(P1) 【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佳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哪几个方面?(P2)【参考答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可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4-3-2)(1)性能上,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功能上,向小型化、轻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3)层次上,向系统化、复合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3、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其核心部分是什么?(P4-P5) 【参考答案】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检测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器和接口。
其核心部分是控制器。
★4、什么是接口?接口的功能有哪些?(P5)【参考答案】为实现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而进行的连接就是接口。
接口的基本功能有交换、放大、传递。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有哪些?(P2-P4)【参考答案】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1、熟练掌握以数控机床进给传动为例说明机械传动系统建模的步骤、方法。
重点在传动惯量折算的推导过程。
(P13-P15)★【举例说明】在图1所示的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电动机通过两级减速齿轮Z1、Z2、Z3、Z4及丝杠螺母副驱动工作台作直线运动。
设J l为轴I部件和电动机转子构成的转动惯量;J 2、J 3为轴Ⅱ、Ⅲ部件构成的转动惯量;K1、K2、K3分别为轴I、Ⅱ、Ⅲ的扭转刚度系数;K为丝杠螺母副及螺母底座部分的轴向刚度系数;m为工作台质量;C为工作台导轨粘性阻尼系数:T1、T2、T3分别为轴I、Ⅱ、Ⅲ的输入转矩。
机电一体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
27
6.2.2 动力学模型
2. 机械转动系统
(1)转动负载基本类型 如图6-6所示,Ti 为输入力矩;i、o 为输入、输出转角;J为转动惯量;C为 粘性阻尼系数;K为弹簧扭转刚度。
C
K
J
i
Ti
i Ti
o
i
Ti
o
(a)惯性负载
CI 为刚体相对于原点通过质心C并与刚体固连的刚体坐标系的惯性张 量。
26
6.2.2 动力学模型
(4)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是拉格朗日力学的主要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
运动,它是动力学普遍方程在广义坐标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拉格朗日方
程表示为
d L L dt q j q j Fj
(6-17)
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
5
6.1.1 建模基本步骤
(4)模型求解 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进行计算或近似计算。
对于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直接求解,对复杂实际问题而言,有可能采用 解析法求解,但更多的是采用数值法求解。 (5)模型分析
对所要建立模型的思路进行阐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通过分析对模型的求解结果精确性、可行性、可实施性进行了解。
24
6.2.2 动力学模型
(2)动力学普遍方程
Fi FNi miai 0 i 1,2, ,n
n
Fi FNi miai ri 0
i1
n
Fi miai ri 0
i1 n
Fix mi xi" xi Fiy mi yi" yi Fiz mi zi" zi 0
况完全一致的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对机电一体系统的结构参 数进行简化,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等,这样使数学模型变得简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机理模型 由于实际的对象通常都比较复杂,难以用数学方法予以精
确地描述,因此在确定机理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时,首先需提出 一系列合理的假定,这些假定应不致于造成模型与实际对象的 严重误差,且有利于简化所得到的模型。然后,基于所提出的 假设条件,通过分析,列出被控对象运动规律方程式。最后, 建立方程的边界条件,将边界条件与方程结合起来,构成被控 对象的基本模型。
仿真系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建,也可以 购买商业仿真工作包。
利用商业工具包中的标准库模型可以很快地进行简单群体 系统的仿真。本小节就以SIMULINK仿真软件为例。
(1) 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SIMULINK是MATLAB里的工具箱之一,主要功能是实现动 态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SIMULINK提供了一种图形化的 交互环境,只需用鼠标拖动的方法,便能迅速地建立起系统框 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改进设计。 创建模型及进行仿真运行。
为便于用户使用,SIMULINK可提供9类基本模块库和 许多专业模块子集。考虑到一般机电一体化主要分析连续控制 系统,这里仅介绍其中的连续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系 统输入模块库(Sourses)和系统输出模块库(Sinks)。
①连续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 连续系统模块库(Continuous)以及其中各模块的功能如图74及表7-1所示。
另一种方法是实验法,即采用某些检测仪器,在现场对控 制系统加入某种特定信号,对输出响应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到 实验数据,列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离散关系,采用适当的 数值分析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此方法常用于解决复杂的 控制系统。
分析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又被称为机理模型。机理模型 可反映被控对像的本质,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所以在建立数 学模型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机电一体化系统是近年来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有机结合,实现了产品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建模与仿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的重要性1. 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通过建模与仿真,可以在产品实际制造之前发现问题和缺陷,减少开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和时间。
同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2. 提高系统可靠性:通过建模与仿真,可以深入分析系统的运行过程,预测出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3. 优化系统性能:建模与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和评估,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通过对系统进行仿真和测试,可以预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并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更好的工作效果。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1. 建模方法(1)物理模型: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元件和工作原理进行建模,可以快速构建一个具有物理实际意义的模型。
采用物理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但是建模过程相对较复杂。
(2)数据驱动模型: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数据驱动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数据自动调整和更新,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2. 仿真方法(1)数学仿真: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值计算,对系统进行仿真模拟。
数学仿真可以基于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模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预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2)软件仿真:通过专门的软件工具,如MATLAB、Simulink等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和仿真环境,可以方便地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与物理实验相结合,进行混合仿真,提高仿真的准确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仿真考核试卷
B.积分控制器
C.微分控制器
D. PID控制器
12.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系统的复杂性
B.建模过程中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
C.建模过程需要与实际系统完全一致
D.建模过程需要根据实际系统进行适当简化
13.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仿真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与仿真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A.仿真结果一定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
B.仿真只能用于预测系统动态行为
C.仿真可以验证系统设计是否合理
D.仿真不能应用于产品开发阶段
5.以下哪种方法不常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数学建模?()
A.状态空间法
B.传递函数法
C. PID控制法
D.系统辨识法
6.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以下哪种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
A.温度传感器
A.系统具有强非线性特性
B.系统在较大工作范围内变化
C.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
D.线性模型无法满足精度要求
11.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实时仿真?()
A.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B.分布式计算技术
C.虚拟现实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1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哪些环节可以通过建模与仿真来优化?()
A.控制策略
8. ABCD
9. ABC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PPT课件精品文档
<一>从功率键合图推导状态方程 1、确定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
功率键合图中,C元、I元有导数或积分关系,故取C 元的流变量f,I元的力变量e作为状态变量。
C作用元:
f
1 c
vdt
p
1 c
qdt
u
1 c
idt
1 X 位移 c
1 V 体积
c
1
Q c
电荷
I作用元:
v
1 I
Fdt
q
1 I
1.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1-1
● 机电系统三大问题:
①已知输入(激励)和系统特性(动态特 性或数学模型)求响应预测问题→仿真;
②已知输入和输出,求系统特性,此为系 统识别问题;
③已知输出和系统特性,求输入,此为载 荷识别问题;
建模与仿真专题讲座 功率键合图
一、作用
二、构成与符号
三、建模与仿真
第一步: 画出功率键合图 功率键合图
第二步:写出功率键合图中储能元件上原来的因 变量之间的关系
V12
1 I阀
P12
F11
1 C弹
x12
P2
1 C管
v2
第三步:应用键合图的规则及其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将 各状态变量的一阶导数(相当于原来的自变量) 推导成储能元功率键上的因变量及输入变量的代 数或函数关系。
p1
p3
q1
△p=p2
p2 q2
p1 1 p3
q1
q3
p1=p2+p3
用1结点表示带有液阻的管路
q1=q2=q3=q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将机械、电气和电子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协同运作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化的工程系统。
在建模与优化设计方面,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对各个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明确,可以为建模提供指导。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建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例如有限元分析、多体动力学等,以对系统的行为进行准确的描述和预测。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任务。
在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约束条件,以找到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性能指标进行权衡和优化。
例如,在能效方面,可以通过设计高效的电机和传动装置来提高系统的能效;在可靠性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备件和优化控制策略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其次,需要考虑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并进行综合优化。
例如,在机器人领域,需要考虑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行走速度、稳定性和能耗等指标,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最后,还需要考虑优化设计的经济性和可制造性。
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材料和加工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和优化设计,需要运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共同协作,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同时,还需要与新兴技术和方法进行结合。
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为精确和高效的建模和优化手段。
此外,还需要关注工程实践中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合作和实验验证,可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全面理解和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进行描述和预测。
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机电系统建模和优化设计
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机电系统建模和优化设计机电系统是由机械元件和电气元件构成的复杂系统,其稳定性和性能的改善一直是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
自适应滑模控制是一种用于解决机电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控制方法。
本文将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机电系统进行建模和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对机电系统进行建模。
建模是设计控制器的基础,可以将系统的动态行为转化为数学方程。
对于机电系统,我们可以利用力学和电气原理进行建模。
可以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或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机械部分的运动方程,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或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描述电气部分的电路方程。
建模的目的是获得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或传递函数,以便进行控制设计。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对机电系统进行控制设计。
自适应滑模控制是一种结合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方法,通过滑模面的设计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自适应增益技术和自适应滑模面设计方法。
自适应增益技术可以根据系统的状态和参数变化来调整控制器的增益,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和鲁棒性;自适应滑模面设计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和不确定性来设计滑模面,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在进行优化设计时,我们可以应用先进的优化算法来获得满足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参数。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寻找最优的控制参数,以减小系统的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并满足设计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机电系统的实时性和可实现性。
因此,需要对控制器进行硬件的实现和相关的实时控制算法开发。
在选择硬件平台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计算能力、接口类型和实时性能等因素。
总结起来,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机电系统建模和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通过合适的建模方法和控制设计技术,可以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控制方案。
在优化设计中,通过应用先进的优化算法和实时控制策略,可以获得最优的控制参数,并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可实现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组成的智能系统,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高度的智能化、机动化和自动化特点,使现代机械设备不断地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质量和高效能的方向发展,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是现代化机械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验证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软件等多个领域,需要采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方法主要有物理建模、系统建模和行为建模三种。
物理建模主要是通过解析方法或模型法来描述、建立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将系统模型化为组成其系统的基本部件,通过连接及约束关系组成完整的系统模型。
系统建模是将机械系统分解为各个部件,建立系统的框图,并通过框图来描述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和信号传递。
行为建模是通过对系统的运动规律、逻辑关系和控制策略等进行描述来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方法主要有数学仿真、逻辑仿真和动态仿真三种。
数学仿真是运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法,用算法对模型进行数学求解,从而得出系统的运行情况。
逻辑仿真是根据系统的逻辑关系和控制策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通过模拟系统的控制过程来验证系统的控制能力。
动态仿真是将机械系统的动态运动、工作过程进行全过程的仿真模拟,通过动态仿真来验证系统的性能。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中,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机械设计工程师需要在设计机械系统时掌握机械、材料、力学等相关知识,通过物理建模建立机械系统的物理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仿真和动态仿真。
电子工程师需要掌握电子、电路、信号等知识,通过逻辑建模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并通过逻辑仿真验证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能力。
控制工程师需要掌握控制算法、控制方法等知识,通过行为建模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型,并通过数学仿真和动态仿真验证系统的运行效果。
机械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28
§2-2 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
四、拉氏反变换
1、只含不同单极点的
X
(s)
b0sm b1sm1 bm1s bm (s p1)(s p2 )(s pn )
A1 A2 Ak An
(s p1) (s p2 )
(s pk )
(s pn )
式中: Ak Re s[ X (s), s pk ]
L1
K1s K2 s2 bs c
L1
s
a1s 2
2
s
a2
2
2
a1et c ost a2et sin t
31
§2-2 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
四、拉氏反变换
2、含共轭复数极点的情况:
[例]
X
(s)
s3
s
1 s2
s
s2
s s 1
1 s
s
(s 1)2 (
1 3)2 s
2
2
(s 1)
2
33
32
1
(s 1)2 ( 3 )2 (s 1)2 ( 3 )2 s
2
2
2
2
1t
x(t) [e 2 (
3 sin
3 t cos
3 t) 1]1(t)
3
2
2
32
§2-2 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
四、拉氏反变换
3、含重极点的情况:
X s
K11
s p1 r
K12 s p1 r 1
[例]:在零初始条件下求输出的拉氏变换。
a
d
2 xo (t) dt 2
b
dxo (t) dt
cxo
(t)
m
dxi (t) dt
机电一体化技术-4.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
2 、建模三要素
目的、方法和验证
目的要明确 同一个系统,不同的研究目的,所建立的模型也不同。
方法要得当
归纳
逻
辑
推演
方
类比
法
移植
机理建模 建
实验建模
模 方
综合建模 法
结果要验证
验证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系统
仿真实验
研究目的
NO
OK
系 先验知识
统
建
模
过
机
实
综
理
验
合
程
建
建
建
模
模
模
(1) 由已知数据绘制该系统开环频率响应bode图
(2) 用±20dB/dec及其倍数的 折线逼近幅频特性,得到两 个转折频率
1 1rad / s,2 2.85rad / s
相应的惯性环节时间常数为
1
1
T1 1 1s T2 2 0.35s
(3) 由低频幅频特性可知
L() 0 0, K 1
麦克斯韦(1831-1879) 通过对前人成果的继承、 归纳与推演而建立的 “Maxwell方程组”,把 电磁学提升到“数学抽 象/数学模型”的理论高 度。后来产生的电话、 电报、无线电通讯等成 果都是它结出的“硕 果”。
法拉第:实验、归纳 “电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归纳、推演 “Maxwell方程组” 推演 ﹡电磁波的存在!
误差约为0.0017
最小二乘法的特点: a.原理易于理解(不需要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 b.应用广泛(动态/静态系统,线性/非线性系统的辨识); c.所得的“估计值”具有条件最优的统计特性。
3 综合建模法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系统建模方法
基于BIM的机电设备系统建模方法崔欢欢;周方晓;李智杰;崔晓静【摘要】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机电设备系统建模方法,借助图论构造机电设备连接拓扑图(EECTG),通过Revit API开发实现机电设备拓扑关系自动提取插件,结合Revit API提取机电设备连接关系和定位信息,使施工方在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可及时查看设备对应的参数信息、定位信息和空间连接关系,指导机电设备和管道的安装施工.试验结果表明,基于BIM的机电设备系统建模方法可有效提高复杂BIM机电设备系统的建模效率和机电机房的施工效率.【期刊名称】《现代建筑电气》【年(卷),期】2017(008)002【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机电设备;图论;拓扑关系【作者】崔欢欢;周方晓;李智杰;崔晓静【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55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直接应用,其中以Revit为代表的主流BIM设计软件不仅结合了传统的AutoCAD 二维设计,同时展现了三维参数化建筑信息模型[1]。
随着Revit的应用日益广泛,设计方和施工方对Revit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复杂机房的机电设计和机电施工方面,希望Revit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复杂机电机房施工效率和机电设备系统建模效率。
设计方提供给施工方的BIM模型展现了传统CAD二维图纸所不能给予的视觉效果[2],但无法将庞大的BIM模型展现在移动终端供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及时查看,特别是对于空间狭小、系统复杂、施工难度高的机电机房[3],施工方迫切需要有效的机电设备建模方法来实现与设计方实时无缝对接,及时查看Revit机房机电模型来指导现场施工。
最新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知识分享
挖掘机系统建模与仿真摘要:阐述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根据液压元件、工作装置的布置结构和尺寸,在AMESim软件平台上对该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和工作装置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设置,实现了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运动仿真。
重点就其中压力脉动与工作装置跟随效果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液压系统、建模、AMESim一、建模与仿真为实现对机电系统平稳、快速、准确的控制,对机电系统正确建模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的机电系统建模就是对物理对象(即物理实体)的建模,也就是将物理对象的输入、输出变化规律抽象为一种数学描述。
通过它不仅可实现对机电系统状态的准确分析和预测,而且还可以实现机电系统的正确控制。
目前,机电系统建模的方法大致有两类:机理分析法(又称理论建模)和实验测试法(又称试验建模)。
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系统的运动规律,在一些合理假设下,运用一些己知的定理、定律和原则建立起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传统理论建模、通用建模法、专业建模软件;而实验测试法则是通过合理的实验方法,利用输入输出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建立系统模型,其中包括频域参数估计法、系统扫频分析法。
二、液压挖掘机中的建模在液压挖掘机中,发动机通过液压系统来驱动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效率的高低对挖掘机的经济性有很大影响,其液压系统的效率仅为40%左右,这是液压挖掘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液压系统进行改进和研究,对提高液压挖掘机的效率,改善液压挖掘机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挖掘机液压系统是由多种液压元件组成的非线性系统,各个元件间靠压力油传递能量,依靠控制信号实现压力、流量的控制。
AMESim软件是基于图形化的仿真软件,带有多种工程软件包,其中液压仿真软件包包含了大量的常用液压元件、液压源和液压管路等,控制软件包包括多种信号源和运算法则,非常适合工程系统尤其是液压及其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动态分析。
1工作装置建模1.1挖掘机的挖掘循环制定合理的工作循环,是为了在仿真过程中使挖掘机的动作流畅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盘旋转速度在1800rpm到7200rpm,相当于磁头在磁盘上方 不到100nm的地方“飞行”,位置精度指标初步定为1μm,要求做 到使磁头由一个磁道移到另一个磁道所花的时间小于10ms。 至此,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图所示的初步的系统结构,该闭环系 统利用电机驱动磁头臂到达预期的位置。
由上图可以确定系统的执行机构、传感器和控制器,然后建立 控制对象和传感器等元件的模型。 磁盘驱动器读取系统采用永磁直流电机驱动读取手臂的摆动。 磁头安装在一个与手臂相连的簧片上,它读取磁盘上各点处不同的 磁通量并将信号提供给放大器,簧片(弹性金属制成)保证磁头以 100nm的间隙悬浮于磁盘上方。
第7章
机电系统的数学建模
机电系统主要是由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的。通常 数学建模可分为电气和机械两部分进行。在数学建模中要 分别考虑各自系统的特点及其建模方法,再综合建立系统 模型。 本节的知识将通过实例讨论建模问题。
例7.1
建立如图所示的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运动模型。
Ra
La
解 (1)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该系统由一个电动机和一套由 转动惯量I 及旋转阻尼 C 组成。 ei (t ) 电动机电枢电阻和电感不可忽 略,考虑串联在电回路中。机 械系统中转动惯量与阻尼具有 相同的运动速度,按并联处理。
em
I
C
(2)系统输入变量为
ei (t ,输出变量为 )
。设中间变量
ia 通过电枢绕组的电流;em 电动机感应电动势; T 电机转矩; 电动机与机械轴耦合: K T ia T em K e
J Jm J L / i2 负载(折算至电机轴上 的总转动惯量 J 和总粘性摩擦系数 f,忽略负载力矩) f f m f L / i 2
i Z1 / Z 2
对上述各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消去中间变量,可得到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为 K s K aCm C ( s ) i G( s ) r ( s ) s[(La s Ra )(Js f ) C m K b ]
例7.4 打印机皮带驱动器
常用低价位打印机通常配有皮带驱动器,用于打印头沿打印页 面横向移动,下图给出一个装有直流电机的皮带驱动式打印机的实 例。在该系统中,光传感器用来测定打印头的位置,皮带张力变化 用于调节皮带的实际弹性状态。本例的目的是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数 学模型。
打印机皮带驱动器系统
下图给出了皮带轮驱动系统的基本模型。模型中皮带弹性系数 为k,滑轮半径为r,电机轴转动角为θp,打印头质量为m,位移为 y(t)。光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y,其输出电压为v1,且v1 =k1y。控制 器输出电压为v2,它是v1的函数。假设v2与v1具有线性关系: dv1 v 2 k2 k3v1 dt
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数学模型的物理认识
a.在稳态情况下,加在电枢上的电压主要被什么平衡? b.在过渡过程中,电枢电流如何变化呢? c.在稳态过程中电枢电流与负载电流是什么关系? d.在过渡过程中哪部分电流产生了加速度?
e.电动机转速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IL
Ud
+ -
1 R jwL
Id +
-
Cm Ce J S
接下来推导描述电机旋转运动的微分方程。当L=0时,电机绕 组电流 i v2 / R ,而电机转矩为 Tm K m i ,于是有: Km Tm v2 R 电机输出转矩包括驱动皮带所需的有效转矩T 和克服扰动或无 负载所需的转矩Td,因此又有: 有效转矩T 驱动电机轴带动滑轮运动,因此应有: d 2 d T J 2 b r (T1 T2 ) dt dt dx 3 d 2 再注意到: 2 dt dt dx 3 Tm Td b 2kr 故有: x3 x1 dt J J J Km dy 其中Tm v 2 , v 2 k1k 2 k1k 2 x2。于是最后可得到: R dt dx3 K m k1k 2 Td b 2kr (7.5.3) x2 x3 x1 dt JR J J J
.
(3)根据各部分工作原理列出运动方程 dia 电气回路: ei ia Ra La em dt 耦合关系: T K T ia
(1) (2) (3)
em K e 机械系统: T I C
.. . 1 (2 )带入()得: ia 4 ( I C ) KT .. .
由于系统只有速度反馈 ,则k3 0。
打印机皮带驱动器模型
电机和滑轮的转动惯量之和为J =J 电机+J 滑轮,电机的绕组磁场 电感忽略不计L≈0,绕组电阻为R,电机系数为Km。 下面我们来推导系统的运动方程。注意到 y = rθp,可知皮带张 力T1、T2分别为:
T1 k (r rp ) k (r y ) T2 k ( y r )
图7.6.2中的偏差信号是在磁头读取磁盘上预先录制的索引磁道 时产生的。 建立图7.6.3所示框图模型。我们假定磁头足够精确,传感器环 节的传递函数为H(s)=1;同时,作为足够精确的近似,我们用例7.3 给出的直流电机驱动模型来对激励电机和臂建模(式7.6.1);图中 也给出了线性放大器的模型。
和齿轮2的角速度分别是ω1和ω2 。 齿轮2的转动惯量和粘性组尼系数 分别用J1、C1和J2、C2表示。 通过牛顿定律,得以下方程
输入轴(1)
齿轮1( Z1 )
输入 扭矩Tm
1
输出轴( 2)
J 1 1 C11 T1 Tm
J 2 2 C 2 2 TL T2
式中:T1是由齿轮传动引起的齿轮1 上的负载转矩, T2是传递到齿轮2的 转矩。
.
方程可简化为
例7.3 建立如图所示位置随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r
1
Ks
2
Ra
La
C
m
M
fL
Z2 Z1 JL
E
us
Ka
ua i a Eb
i f 常数
解 (1)系统工作原理分析:该系统是一个由综合检测元件(自 整角机)、放大器、执行电动机、减速装置和负载等部分构成的负 反馈闭环位置随动系统; (2)输入变量为 r (1 ),输出变量为C ( 2 ) ; (3)根据各部分工作原理列出各机电元件的运动方程;
.
(4) (5)
(3 )( )带入()得: 5 1 La I ( La C Ra I ) ( Ra C K T K e ) K T ei
... .. .
传递函数为: G( s )
( s)
e( s )
KT G( s ) La Is 3 ( La C Ra I )s 2 ( Ra C K T K e )s
E
n
1 Ce
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图 设一台直流伺服电动机拖动一个转动惯量为1kgm2的 负载,设其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40A,电枢回路 的电阻为1,电枢回路电感为800mH,额定转矩为 20Nm,额定转速为1200rpm,转矩系数为0.5,反电动 势系数为0.18,摩擦力矩等常值负载转矩为1Nm,试仿真 一下在突加220V直流电压情况下该伺服电动机各参数的变 化过程。
如果忽略电枢电感 La , 又令K 1 K s K a C m / iRa , F f C m K b / Ra , K 上述开环传递函数可简化为G ( s ) , s(TM s 1) 其中,K K 1 / F , TM J / F。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是 c ( s) K Φ( s ) r ( s ) TM s 2 s K 其对应的微分方程为 d 2 c ( t ) d c ( t ) TM K c ( t ) K r ( t ) 2 dt dt
自整角机: u s K s [1 (t ) 2 (t )] K s [ r (t ) c (t )] 放大器: ua (t ) Ka u s (t ) 式中,K a为放大器增益。
dia ua ia Ra La dt Eb E K d m b b 伺服电机: dt d 2 m d m f Tm J 2 dt dt Tm Cmia 式中:La 和Ra 分别为电动机电枢绕组 的电感和电阻, Cm为转矩系数, K b为反电动势系数。
.
.
2
负载 扭矩TL 齿轮2( Z2 )
由于齿轮传动的功率不变,有 T11 T2 2 或
2 Z1 T1 T2 T2 1 Z2
. Z1 J 1 1 C11 ( J 1 1 C 2 2 TL ) Tm Z2 .
消去前面两式中的T1和T2 得下式
Z 因为 2 1 (
KT / La I G( s ) V ( s ) s((Is C )(La s Ra ) KT K e / La I )
( s)
(式7.6.1)
图7.6.3所示框图模型简化为图7.6.4所示闭环系统框图 模型,将框图模型简化为如下模型:
建立仿真 模型文件
转速过渡过程
电枢电流过渡过程
反电动势过渡过程
例7.2
建立机械传动(齿轮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如图所示系统,由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负载。忽略齿轮轴 柔性、齿轮侧隙、齿侧弹性变形。每个齿轮的齿数与齿轮半径成比 例,求关于输入轴的等效惯量和等效阻尼以及关于输出轴的等效惯 量和等效阻尼。齿轮1的齿数和齿轮2的齿数分别为Z1和Z2,齿轮1
Tm T Td
式(7.5.1)、 (7.5.2)、 (7.5.3)构成了描述系统运动的一 阶微分方程组,其矩阵形式为:
0 . 2k X m 2kr J
x1 X x2 x3
1 0 K m k1 k 2 JR
对轴2,齿轮传动的等效惯量 和等效粘性阻尼系数为 J 2eq Z2 J2 Z J1 , 1 Z2 C 2 eq C 2 Z C1 1 . 1 J 2eq 2 C 2 eq 2 TL T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