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应结合中国特色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住房政策的影响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住房政策的影响姓名:董一德学号:06A13230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新中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计划化、商品化与市场化三个几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居住水平。
目前,我国住房政策主要设计是:对中高收入家庭提供商品房,实行市场价;对中到底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对最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实行政府定价。
在住房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在政府的宏观调整中,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
就此我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水平对此进行一个探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住房政策前言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课程,老师在第一二节课中就提到:论文的论题一定要小。
而我对于这一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方面更加感兴趣。
第一是因为它的建立距离我们的生活更近;第二是因为它的内容更加丰富;第三是因为它的指导意义更加具体,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来寻找我的论文题目。
后来,和同学有过交流,很多人针对反腐、经济建设、依法治国等一些最近很热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所以我想,我可以从一个经常被人们提起,但是很少有人能联系到理论体系的方面展开我的问题。
于是,我选择了住房政策这一主题。
关于这一主题,我发现,网络上没有相关的论文,大部分是专门探讨住房政策这一块,很少有人将这些政策背后的理论支撑拿出来研究一下。
所以更加坚定了我选择这个问题的信心。
当然,介于本人非此专业出身,也只是通过课堂和业余时间查资料来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
所以论文水平有限,内容也难免有失妥当、失专业的地方。
有失偏颇的地方,也希望老师能够批评指正。
一、新中国成立之后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事高度计划的福利房分配政策,单位制的成员有单位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房供给从逐步的从商品化全面、快速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到我国的住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出现过热的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体现
– 16 – 2012年第11卷第1期影响下,评价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只是提供一种思路,为低渗透油藏评价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
②低渗透油藏开发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是分为地质资源评价、开发评价、工程评价和经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的,而不是其中之一的“经济评价”。
③在低渗透油藏开发经济评价中,应使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努力克服传统经济评价中存在的缺陷,使经济评价更加准确。
④低渗透油藏储量评价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有待我们在以后的理论方法研究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袁旭军,等.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J].钻采工[1] 艺,2006.李道品.低渗透油田开发概论[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2] 发,1997.张志强,郑军卫.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进展[J].地球[3] 科学进展,2009.李志学.储量价值评估与储量经济评价[J].西南石油学院学[4] 报社科版,2000.陈月明.油藏经营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5] 2007.刘清志.石油技术经济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6] 73-91.李玉蓉,陈光海,胡兴中.国际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指[7] 标体系与综合评价[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27(5):383-387.建筑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受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界中,“传统文化”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却又含义模糊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具有积淀和承传机制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综合体。
传统文化具有积淀承传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历史文化才得以延续、飞跃,社会的内在精神特征才得以保存和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事物等诸多关系,其流传了数千年的“和谐”的生态观和“整体”思维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独到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设计规范》一、通用规定1、为保证住宅群落的安全、功能高效、节约能源,提高居住人居环境品质,依据《住宅建筑规范》,制定住宅设计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各种住宅建筑设计。
3、设计单位(个体)必须遵守本规范,依据本规范,根据本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化建筑设计方案,维护居住人的安全和群落和谐发展。
二、建筑外观要求1、建筑外观要寓意和谐、舒适、安逸的美感,形制按照当地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其中有特色、有秩序、有节制。
2、建筑及其围护结构的形体设计应尽量减少山体的开挖,不增加山体形体的改变。
3、建筑外墙应采用抗震设计,并选用耐候、耐腐蚀高端新材料,外墙要受排水性能良好,保护墙面。
三、建筑布局要求1、住宅建筑布局要紧凑,交通布置合理,群落几何形式应协调统一,融合自然环境。
2、室外布置要有通风光照的畅通,有充足的景观及娱乐设施,道路等要设置标识灯,方便居民活动。
3、住宅建筑周围应设置绿化带或公共空间,实现群落的有机结构,提升住户的居住质量。
四、室内设计要求1、设计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合理布置室内空间结构,保证室内空间通风采光足够。
2、住宅室内装修要注意节约能源,选用节能环保材料,保障室内空气洁净,避免污染,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范,确保人的安全。
3、住宅室内噪音控制要有效,如室内应当采用厚实的吸音隔墙,减少外界噪音的侵入,保护住户的健康。
五、配套设施要求1、社区绿地设施应完善,设有儿童游乐场、水景公园、植物景观等设施,丰富居民活动。
2、社区停车场应设计合理,车辆交通顺畅,停车设施要完善,配有停车灯、活动台、锚索等设备,保证社区安全。
3、住宅配套设施应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健身设备、生活服务等,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服务。
六、安全设计要求1、建筑应按有关国家建设标准的设计和施工要求,采取合理的抗震技术,确保建筑的安全可靠。
2、群落内部和外部要设有合理的防盗、消防和紧急救护等设施,保证住户及其财物的安全。
新中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
新中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元素被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中式特色的设计日益受到了群众的青睐,新中式风格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新中式居住区”作为一个新鲜名词,开始广泛出现于房地产行业、景观设计行业和居住区设计的研究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新中式风格是一种既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又结合现代景观设计要求的新的设计风格,是把中国的传统元素加入到现代时尚风格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传统造园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元素,打造出了富有传统韵味的有意境的景观,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而新中式风格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景观设计中国化,打造了中国式的景观设计,间接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能够实现我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和文化领域同步发展,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稳定发展有间接的积极影响。
1.新中式风格特征按照建筑风格来划分,中式建筑分为现代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
现代中式风格是指将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基础上,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运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艺术内涵或对传统的元素进行提炼和创新并运用到设计中。
新中式风格,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建筑外貌的模仿阶段,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来诠释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则遵循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空间意韵和精髓[1]。
1.1新中式景观基本特征新中式风格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和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
传统文化凝练包括色彩的运用、图案符号的运用以及植物的运用等。
这些要素在传统造景手法灵活组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景观空间[2]。
1.2新中式景观色彩特征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的颜色为主色调,再结合景观材料,来表现景观的寓意和表达出景观的意境,常常使用到的颜色有木原色及水墨黑,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营造崇高、喜庆、祥和空间氛围以及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内蒙古牧民住宅与呼和浩特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内蒙古牧民住宅与呼和浩特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融合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地区,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充满特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蒙古牧民住宅以及呼和浩特市的建筑风格。
一、内蒙古牧民住宅内蒙古是一个草原丰饶的地区,牧民是这片土地上最典型的居民。
牧民住宅以包牙为代表,被称为“蒙古包”。
蒙古包是用天然草原材料建成的,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结构。
蒙古包是圆顶结构,由木架和毛毡或帆布外皮构成。
木架由若干根木棍组成,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框架,然后在框架上铺上毛毡或帆布,并用绳索固定。
蒙古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搭建和拆除,非常适应牧民的游牧生活方式。
在内部布置上,蒙古包通常分为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居住空间,后半部分是储藏和牲畜居住的区域。
居住空间通常以火炉为中心,周围摆放着家具和生活用品。
牧民住宅的布局简洁而实用,适应了牧民的生活需求。
二、呼和浩特建筑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牧民住宅有着明显的差异。
现代呼和浩特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建筑,也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其中,内蒙古大剧院是呼和浩特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元素丰富的蒙古族传统民居风格,外立面装饰着精美的彩画和雕塑,体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
此外,呼和浩特的民居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传统的蒙古族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外墙铺有白色的涂料,给人以明亮和干净的感觉。
房屋的屋顶多为瓦片覆盖,形成独特的斜坡。
随着城市的发展,呼和浩特的现代建筑也逐渐兴起。
现代化的公寓楼和商业建筑在城市中崭露头角。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大多是玻璃幕墙,给人以现代化和开放的印象。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内蒙古牧民住宅和呼和浩特市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牧民住宅的蒙古包具有简洁实用的结构和布局,适应了牧民的游牧生活方式。
呼和浩特的建筑则展现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
这些建筑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中式住宅建筑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建筑风格。
新中式住宅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和现代生活的需求,成为了如今中国城市中一种备受追捧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对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现状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中式住宅建筑是一种将传统中国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它将传统的斗拱、雕梁画栋等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相结合,使得建筑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这种融合使得新中式住宅建筑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备受追捧。
2. 文化认同的表达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兴起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新中式住宅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让人们在生活的空间中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认识和意识,也为后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3. 近年来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中式住宅建筑风格逐渐成为了主流。
在各大城市,新中式住宅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备受购房者的青睐。
许多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推出新中式住宅楼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4. 改善人居环境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兴起也为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式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室内外相互融合,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新中式住宅建筑在设计中也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二、未来发展展望1. 文化创新与传承未来,新中式住宅建筑将会更加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在建筑风格上,将更加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建筑结构、装饰等。
并且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使得新中式住宅建筑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
2.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未来的新中式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江南民居建筑特色
江南民居建筑特色江南民居往往与园林合二而一,凡宅必有园,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生活模式和居住模式。
江南民居建筑特点是黑瓦、白墙、砖石木构,干栏式建筑。
江南水乡民居多傍河道而筑,故有旱街和水街。
水街上的桥是连通两岸旱街的纽带,各式桥型亦是水街特有的景观。
骑楼是江南传统民居常见的一种模式。
它临河沿街,在河沿的廊柱间设有栏干可依的长条凳,形成一条给住户及路人遮风避雨、歇脚荫凉、人际沟通的水榭式街廊。
过街楼在江南乡镇常见,借空间不碍交通,连通街两边楼房成一体。
江南水乡居民背水临街,一般楼下临街处为前,面水处为后,前面楼下为店铺,楼上为住房。
居民左右邻接以风火墙相隔断,留出适当距离作通道河渠交通用。
临水居民宅院式房屋居多,宅院的高墙大门后有天井、楼房,宅院一般有两组、三组不等,内有厅堂、厢房、穿堂、天井、后院等。
建筑装饰丰富,材料以木、砖、石为主。
有花窗、隔扇、雕梁及砖雕等。
门楼以砖雕为主,隔扇以木构为主,花窗有木构,也有砖瓦、砖雕结构等等。
总体概括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建筑结构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
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
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
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
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及文化意蕴对现代住宅及启示
浅析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对现代住宅的启示摘要:从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入手,简要分析我国当代住宅建筑的现状,并将我国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建筑进行对比,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中国住宅建筑的文化意蕴在现代住宅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意蕴现代住宅对比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过了三十几年的住宅建设历程。
住宅建筑从最初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到如今越来越重视建筑文化、建筑艺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只重经济利益而不顾建筑质量,加上规划部门的管理滞后,导致住宅建筑出现了破坏城市肌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外观模式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我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从中寻找现代住宅的发展方向。
1、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意蕴1.1儒家思想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倡导长幼有序、兄弟和睦、内外有别,崇尚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共同生活,对住宅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四合院(图1)是儒家思想反映在我国传统民居上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的特点是以厅堂为中心,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厢房沿南北轴线对称排列,并设游廊、花墙,前后有二门三门,主次分明、分区明确,为满足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辈分和内外区隔。
四合院因其独特的封建文化和儒家思想意蕴,成为到北京的西方人都争相游览中图1 北京四合院国特色民居的必看景点。
1.2风水文化我国传统民居选址、布局到室内设计,都讲求山水聚合、藏风得水,体现了“天人合一”风水的思想。
选址上注重背山面水,一方面阻挡了来自建筑北面西伯利亚的冷风,另一方面使居住在此地的人们有足够水源。
室内设计上,根据建筑不同形状的空间边界,设计庭院、天井、门廊等中国传统民居特有的中介,使人们与自然充分的接触,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我国传统民居还渗透着阴阳平衡的风水思想。
空间是“阴”和“阳”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传统民居中通常运用大与小、抑与扬、闭与敞、明与暗、内与外、曲与直等对比手法,并始终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成功运用了阴阳平衡的风水文化。
中国各地建筑特色
(一)、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二)、内蒙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
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蒙古包西南侧安门,帐顶有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
毛毡一般为牧民自制,上面还有棕色毛线缝的吉祥图案,有些骨架和绳尾还系着五彩丝带,意喻五色经幡。
(三)、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
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四)、陕北民居(西北窑洞)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
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摘要: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中包含的美学元素,无疑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融入可以使现代建筑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美学形式。
中国当代很多本土建筑设计师在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创作出一些经典作品。
笔者以此为例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为例开展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现代建筑;设计;应用1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有很多精巧的设计,如瓦梁上的花纹、让人赞叹不已的长城古建筑,其建筑理论与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当今的环境设计中。
传统建筑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元素体系,系统的各个部分在功能上是相互依存的,在结构上是相互联系的。
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目前在自然性和地域性方面实现了较好的整合,但在应用实践过程当中却很少使用传统的地域特色设计。
同时,我们也缺少对多种传统建筑设计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跨学科设计上存在许多不同问题。
当代建筑设计要追求实用性,将传统民族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
黑格尔说过,建筑的本质和精神就是要把外在有关“本无精神”的一切东西重新进行改造,以形成内在的能够表现现代人“精神”的东西。
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实践中尽量多地显示出我们所处空间和关系的各种感性物质与材料。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各种设计风格和其内涵都是通过建筑设计元素的组合运用来体现的。
如安徽传统民居建筑,它们都是以天然木材和砖瓦等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此体现设计者的建筑设计理念;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建筑设计则采用新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设计应结合传统住宅的表现形式以及现代设计要求,通过整合以满足传统住宅元素下的现代建筑设计。
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1斗栱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经典元素,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斗拱的制作十分精巧,结构独特,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中式住宅建筑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中式住宅建筑中,设计师们通过保留传统中式建筑的精华,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打造出了具有独特韵味和现代气息的建筑作品。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建筑的探索和创新。
对新中式住宅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促进新中式建筑风格在未来的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新中式风格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师、开发商、政府部门和市民提供指导,促进新中式住宅建筑的健康发展,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为新中式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与灵感,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新中式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新中式风格特点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一种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新中式风格的特点包括:1. 传统元素融合:新中式风格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融合传统元素,如古典的中式榫卯结构、琉璃瓦、雕梁画栋等,使建筑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 简约而不简单:新中式风格强调简约、大气、不失细节的设计风格,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材料的质感,体现出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3. 园林化设计:新中式建筑往往布局合理,注重庭院的设计和园林化的布局,给人一种闲适、静谧的感觉,符合现代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
4. 自然材料应用:新中式建筑多采用天然的材料如木、石、竹、瓷等,不仅环保健康,而且能体现出中式建筑独特的质感和风情。
5.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新中式建筑既有传统文化的温馨与历史感,又结合了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展现出融合东西方设计理念的魅力。
中国4大特色民居
陕北
窑洞
2016/9/5
2016/9/5
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
2016/9/5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客家传统文化的瑰宝
围龙屋简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 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 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 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 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 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 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的来历
客家人原世居中原,后因战乱、饥荒等原因 逐渐南迁,定居于南方各省。身为为异乡客,他 们很少和外界来往,保留了很多古代汉族风俗和 语言,自成一家,所以称为客家人。迁居至南方 后,客家人居住在气候湿润山区。客家先民们结 合中原文化和当地环境,不断革新,终于形成了 今9/5
2016/9/5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 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 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 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 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 使用四合院。不过,只 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 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 院,这是为什么呢?
2016/9/5
陕西民居
2016/9/5
• 壮族典型的木制的木楼是壮族民众充满名 族特色的居住环境.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 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 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 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 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 都在火塘边进行。 •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 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 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壮 族称屋为"干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 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建筑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住房建筑特色,通过不同的建筑风格、结构和材料展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
本文将对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汉族传统住宅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住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筑风格。
在古代,汉族住宅多以庭院式建筑为主,以四合院为代表。
四合院围绕中心庭院布局,有前后左右四个翼房,整体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注重空间布局和庭院景观的形成,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二、藏族传统住宅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传统住宅被称为“藏式建筑”。
藏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适应高原气候和地理条件。
藏式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墙体采用石块等材料砌筑而成,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外观上,藏式建筑多采用白墙红柱的颜色搭配,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和彩绘,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维吾尔族传统住宅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其传统住宅被称为“乌孜别克式建筑”。
乌孜别克式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外墙多采用夯土墙,屋顶采用瓦片覆盖。
乌孜别克式建筑的特点是风格独特、造型奇特、装饰精美。
建筑物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单独的出入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四、壮族传统住宅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住宅以“木楼”为代表。
木楼多为三层或四层,采用木结构,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
木楼的外墙多用竹瓦或木瓦覆盖,窗户和门窗装饰精美。
木楼的设计注重通风和采光,同时还能抵御台风和雨水的侵袭。
壮族木楼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壮族文化和艺术的展示。
五、哈尼族传统住宅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地区,其传统住宅是著名的“土楼”。
土楼是由土坯砌筑而成的多层建筑物,外墙斜坡状,上层较大,下层较小。
土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形状独特,结构稳固。
土楼内部分为不同的房间,可供多户人家居住。
土楼是哈尼族世居千年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文献综述-现代居室设计中的中国古典元素
文献综述(现代居室设计中的中国古典元素)一、前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中式古典主义的流行,暗示“中国古典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究竟“中国古典元素”在现代居住中能产生多大意义?现代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西式简捷的风格在服装、饮食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上也已经成为了流行趋势,但中国古典元素作为我们的一种文化传统是应该被继承的。
在国内外众多的的室内外的公共环境,家居环境中,中式空间的设计,中国古典元素的运用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运用中式风格,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主体:(一)现代室内设计的分析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是衡量一个民族的标准。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深层次的东西。
作为规律,建筑要有这种文化积淀的能力才能发展。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
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随着社会发展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
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
(二)中国古建筑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注重人生(现实),强调“实用理性精神”,加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俭的民族,这种价值观,表现在建筑艺术上,则是一种很现实的实用观点,即“适形”与“便生”。
中国古建筑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这些特点体现在结构、布局、材料和装饰上。
一、结构特点1. 木质结构: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利用榫卯和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房屋结构稳固,能够抵抗地震和风灾。
2. 坡屋顶:古代中国的房屋普遍采用坡屋顶,以抵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
坡屋顶的形状多为斜面状,可以有效排水,并能够减轻屋顶的风压。
3. 可拆卸的结构件: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多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件,这使得建筑物在迁徙和改建时更加方便。
这种结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布局特点1. 东西向的格局: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以东西向为主要方向,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
2.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住宅形式,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通常有庭院或花园。
这种布局方式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使建筑物各部分得到适当的采光和通风。
3. 正中轴线: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都有一个明显的中轴线,也称为“红墙黄底”,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均衡和谐的美学理念。
三、材料特点1. 木材: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木材的使用不仅赋予建筑物自然的美感,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宜人的环境中。
2. 瓦片:瓦片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常用于屋顶的覆盖。
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瓦片拼贴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美感。
四、装饰特点1. 木雕: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会在梁柱、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木雕装饰。
木雕可以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艺术风格,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
2. 彩绘:彩绘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方式,可以在墙壁、天花板等部位进行精细的绘制。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第一篇: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客家人聚族而居,以围屋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围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昆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陕北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
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
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接口窑。
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
石窑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
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
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
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
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
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地方潮湿。
民间多用竹木建居,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
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求一、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升。
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
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升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
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能够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也能够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近年已有很多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
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
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
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探究王家大院民居建筑特色与人文思想
探究王家大院民居建筑特色与人文思想摘要:民居建筑是出现最早,最基本的一种建筑类型。
民居建筑是祖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本文,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建筑艺术,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民居建筑艺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并从中感知中国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
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建筑是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
人来自于自然,有热爱自然的本性,因此无论哪种住宅形式,都是按照力因地制宜,“与自然调和”的方式建造的。
现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在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山西作为古建筑大省,现存古建筑多建于明清两代,明清建筑留存下来的以民居为主,这些建筑数量多,保存相对完整,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观赏性。
王家大院的设计具有明确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的风格背后也突显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的哲学理念。
我们在探寻室内设计在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在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该如何和谐共存的哲学理念。
一、王家大院整体建筑格局作为明清时期山西地区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太原王氏后裔,灵石四大家族之静升王家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所建,建筑由五部分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高家崖(中国民居艺术馆)、红门堡(中华王氏博物馆)两大建筑群与王氏宗祠等组成,共计大小院落有123座,房屋有1118间,建筑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从外观整体看来,整个建筑群自上而下顺物应势、形神俱立;而漫步于王家大院,则可观窑洞瓦房一间一间巧妙连缀。
整体上貌似千篇一律,细细观之实则千变万化,在恰当地保存着北方传统民居质朴浑厚的共性的同时,又彰显出了卓越的艺术个性风采。
其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却又随形生变,层楼叠院欲显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之匠心独运、典雅大方、内涵丰富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装饰艺术的应用,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同时又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与品位。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烟大文经学院文英2 孙秀201090503228 烟台264000)摘要: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居形式独特文化形式典型特征现代风格正文:1、传统文化对四合院的影响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民居格式,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是我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四合院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以北京四合院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除了历史悠久、构成独特等因素,更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让人身在其中,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研究北京四合院如同翻阅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易经在古代思想中起着统治作用。
《易经》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
这种对立两分法的宇宙运行规律的阐述,深入每个人的思想中,因此衍生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形式都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此形成的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
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两侧均建有四合院,处在胡同北的院落,宅门开在东南角;处在胡同南侧的院落,宅门开在西北角。
不论宅门开在哪个方位,宅院均以北房为正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应结合中国特色
【摘要】中国乡土民居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对比当今国内建筑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的设计粗糙、缺乏特色一直千城一面的状况,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又曾经极为合理、实用的乡土民居不仅仅是一种能给我们一般建筑实践以借鉴的珍贵的历史遗存,更是一个生机勃勃而范围广阔、正需要我们投身其中的建筑领域。
传统民居建筑融进民族的审美意识、思乡情趣、社会风俗、宗法观念等等,无不洋溢着凝重、崇高、壮美的生活气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身处其间的华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行,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民居风格似乎以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逝!
【关键词】:居民住宅中国传统传统民居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melt into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s homesickness fun, social customs, patriarchal concepts, etc., all filled with a dignified, noble, sublime flavor of life, expressed with the origin at the great cultural and aesthetic appeal. however, with the conduct of urba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houses style of these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ems to gradually from our sight disappeared!key words: residential;
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houses
从长期看,居民对住宅需求的多少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水平越高,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要求也越高。
就城镇总体来说,城镇住宅总需求,除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外,还应受城镇人口规模的影响,城镇人口规模越大,对住宅的需求也就越大。
因此,未来城镇住宅建设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
将城镇新建住宅量分解成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均住宅面积的增加,即改善性需求,以及住宅折旧量的贡献。
我们可进一步将城镇人口增加的贡献分解为,城镇人口自然增加的贡献和由农村迁入城镇的新城镇人口增加,即城镇化对城镇住宅需求的贡献。
因此应导入传统的居民风格在住宅建筑里面。
说起中国传统民居,人们不得不想起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
它的形态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布局讲究、环境幽静,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民居的古貌神韵。
同时,它的独特设计也符合了北京的环境特点。
由于北京冬季寒冷,而且日照角度斜,因而把院子做得宽敞,房屋的高度以不遮挡阳光为宜,这样就可以更多的接纳阳光,提高室内温度,也可以使人从精神上感到光明、温暖。
而且北京的无霜期较长,全年适合室外活动的时间长,加之日照时数长,阳光充足,门窗都开向庭院,因此庭院几乎成了家庭成员活动交流的中心。
生活在四合院中,不难让人领会到四合院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合”,将一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
大家庭之间的其乐融融的情景。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先的四合院建筑大多消失在了尘埃之中,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以及现代公寓住宅永远紧闭大门的冷漠。
所以现代住宅的设计应该重新还给人们一个交往与沟通的空间,以增加现代人们之间的或以被淡化的亲情与友情。
(1)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中国四合式居住的院落大小与纬度变化成正比,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候越来越炎热,院落的进深却越来越狭小。
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太阳的直射角有关。
北方寒冷,冬天需要日照充足,而北方日照高度角小,房屋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能获得较好的采光效果。
南方地区炎热,夏季需要遮阳,由于太阳高度角大,为了防止过多的日晒,房屋之间的距离必须减小。
据统计吉林、北京、江浙、福建四合院院落进深与房高的平均比例为15∶3、10∶3、5∶3、6∶5.[2]例如东北吉林的民居大院呈纵长方形,房房相距较远,房屋在院子中间布局散,厢房布置躲开正房,而不遮挡正房的光线,因而院子较为宽大、空旷,一般的面积在1500平方米(m[2])左右。
之所以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
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纳阳光。
相对于北京四合院而言,吉林四合院的缺点是明显的。
宅内的房屋互相都不连接,每个房屋都作为一个单体出现,布局松散,每户住宅的用地面积过大,土地利用率较低,特别是住宅的后部空余地过多,有些未能利用的人家早已使之荒废无用了。
另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厢房过长、过多,使院子形成很长的长方形,这些房屋光线不足而不适用。
而南方炎热,防暑降温是头等大事,因此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井式四合院成为当地民居的主要形式。
天井式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是用数目不等的小天井组织住宅空间,民间称之为“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种住宅的特点是基本上以楼房为主,房屋净高大,屋内比较宽敞通透,四面的房屋或高墙皆连成一体,院落进深很浅,呈扁长形,厢房也浅,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举头仰视,有如坐井观天,因此称之为天井。
天井是一宅中的采光通风口,较小的天井有利于防止夏天阳光直射,天井高深,则风产生的吸力增强,有如烟囱,将热空气向上拔,通风量大,形成住宅内部的小循环。
因此,即使在炎炎夏日,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也会有阴凉的感觉。
这种住宅的缺点是采光不好,狭窄的院落常给人以局促、压抑的感觉。
正所谓凡事不能两全,两害相权取其轻,要想凉爽,就不能晒太阳。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
其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
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貌离神合,富于变化。
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庭院中植树栽花、养鱼喂鸟,生机盎然,形成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
(2)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老北京最高级的住宅应该是磨砖对缝的青砖到顶,但这只有达官显贵、富商大贾才做得到。
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
整条砖长九寸(30cm)、宽四寸五(15cm)、厚一寸二(4cm),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
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
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
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
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
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心砌法。
这也算是北京地区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之所
以碎砖砌墙墙不塌,是因为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墙体并不承重,只起分隔与保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