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5节-体温的控制

合集下载

体温的控制(讲义)

体温的控制(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体温的调节【知识点分析】1.人体温恒定:体温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恒定,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来实现的。

2.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都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

这类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3.通常,可在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处测量人的体温。

不同部位测得的温度值有所不同。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 产热情况: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 散热:将热量散发出去的过程,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1)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

(2)蒸发散热: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在炎热的季节,应注意做好防暑工作。

三.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在气温35℃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A.无风干燥的沙漠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C.有风湿润的麦田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解析】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八年级科学上:第3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综合复习(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第3章第5节 体温的控制综合复习(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目标提示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要点指津动物的体温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体温的恒定受激素和神经调节,而动物的行为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体温的控制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实现的,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个重要的实例。

1.恒定的体温。

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它们可以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是指它们变温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正常人的体温也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X围。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体死亡,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3.体温受脑控制。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同时,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1] 下列关于人的体温调节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人在任何条件下,保持体温恒定D.一个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分析和解] 人的体温调节是通过人的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做到产热和放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但调节体温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长时间处于高温闷热的环境里,会使放热受到障碍。

答案:B[例2] 新生儿需要特别注意保暖的主要原因是( )。

[分析和解] 保持正常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死亡。

人类具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但是,由于一个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注意保暖。

3.5 体温的控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共17张PPT)

3.5 体温的控制—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共17张PPT)

阅读思考
1、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2、人体多少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3、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哪两种?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 去的。
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和 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皮肤结构示意图
皮肤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 间的温度差。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 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 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 热方式。

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动态 平 衡
作图
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Βιβλιοθήκη 156818
90
10
1
你能根据上表的数据,参照左图,用图表示人体 运动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吗?
安静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 活动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
此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测量结果 正常范围
36.70C 37.20C
36.0——37.4 °C 36.7——37.7 °C
37.40C 36.9——37.9 °C
结论:这三个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都可以 代表小明的体温。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思考:人类何以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原来是人体 的产热和散热 散 两个生理过程 热




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
低温
正常温度
高温
血管收缩,皮 肤血流量减少,
皮肤温度下降, 散热量减少
血管舒张,皮 肤血流量增加,
皮肤温度上升, 增加散热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5节 体温的控制

人体不同部位温值范围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0 ℃ - 36.7 ℃- 37.4 ℃ 37.7 ℃
36.9 ℃-
37.9 ℃
祝老师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
(安静时口腔内温度)
时间 上午6点 上午10点 中午12点 Nhomakorabea下午3点 傍晚6点 晚上9点
体温 36.5 ℃ 36.7 ℃ 36.8 ℃ 36.8 ℃ 36.7 ℃ 36.5 ℃
散热的第一种方式:汗液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的条件:任何环境温度下都进行
如果,当外界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小于人体温度), 人体的散热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呢?
皮肤直接散热 (辐射散热)
人体是怎样来控制散热多少的?
低温
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量 减少,皮肤 温度下降, 皮肤与环境 之间的温差 减少,散热 量减少
有 汗液蒸发散热
和 皮肤直接散热
两种。当环境温度等于人体温度时,人体散
热主要依靠 汗液蒸发散热 。
3.下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张 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A、B两图,可知图A中的情况发生时外界 气温 较高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 管 舒张 ,血流量 增多 ,皮肤的温度 会 升高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增加 。

传出神经
三 、
血管收缩 减少散热
体 温


血温升高


回到正常体温
高温环境下
皮肤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三 、
体表出汗
血管扩张


加速散热

血温降低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PPT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PPT课件
A
[解析] 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液流动变慢,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量减少等,以此来调节自身的温度。
例题点拨就像冬天人们穿上厚衣服保暖一样,寒冷环境中血管收缩,血管壁变厚,减少散热量。
题型1 识别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
典例4 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白天进城觅食,夜间栖息于温度约 的滇池水面,但体温仍能维持在 左右,这表明红嘴鸥属于( )A.恒温动物 B.变温动物 C.两栖类动物 D.无脊椎动物
2.产热(含教材第115页思考与讨论(上)、活动答案)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的产热情况,如图所示。
3.散热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 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还有一小部分热量随着呼吸、排尿和排便等过程散失 。
(1)皮肤直接散热①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如图所示。
皮肤血管口径的调节与散热
②散热规律环境温度低→散热速度加快→体温下降→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缩小→减少散热。环境温度高(低于体表温度)→散热速度减慢→体温上升→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增大→增加散热。
3.维持体温恒定的意义(含教材第114页思考与讨论答案)
(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如体温过高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效率),严重时会导致动物体死亡。
典例1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宜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条件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D.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体温的控制
人体在安静时各个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人体在运动时各个
器官的产热情况 比一比:几种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
1)体温低于28℃时,
器官的产热情况
四、人体如何散热?
1)散热主要器官是皮肤 2)还有些热量通过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活动散失。 3)皮肤散热的方式: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
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 如何改变皮肤的温度? 高温时 —汗液蒸发为主 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低温时 —直接散热为主 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拓展4
冷冻技术
科学家预测,人体冷冻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 十分广泛。可以把患了绝症的病人冷冻起来,几 百年后当相关的技术出现后,再使其复活,经治 疗而获得健康;再有,可以把字航员冷冻起来暂 停人体老化的程序,数光年之后,他们抵达某个 星系后解冻,他们的年龄就和离开地球时完全一 样,没有任何衰老。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 行有了实现的可能。
思考:你能从产热与散热的角度分析该事件吗?
五、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若人长时间 停留在寒冷 环境中
散热>产热
体 温 降 低
1)体温低于28℃时, 人会丧失意识
2)体温低于22℃时,
可能会死亡
若人长时间

停留在炎热 散热﹤产热 温
环境中


中暑
拓展3
发热
许多发热是因为病毒入侵人体所引起。一般分为超高热 (体温在41℃以上),高热(38℃以上)与低热(体温 37.3-38℃左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 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脏的解毒功能 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
你能用图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吗? 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从而使
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使人的体温
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则
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例题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 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种情况是由骨骼肌颤抖造成的。骨骼 肌的颤抖能使人的产热成倍增加,对人在寒冷 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我们一起讨论后,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 围,一般不超过1℃。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 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 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4.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 夜变化也不同。
体温还会随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 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幅度内变动。你能举 一些例子吗?
16
18 10
参照左图,用图表示人
%
%%
体运动时各器官的产热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 情况吗?
他(安静时)




56%


16%
18% 10%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人体在安静时各个器官的产 热情况
90%
1%
8% 1%
脑 骨骼肌 内脏 其他
人体在运动时各个器官的 产热情况
安静时:主要是内脏产热; 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
三、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反馈练习
1、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D )
A.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 围内波动 C.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 度保持不变 D.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也是在 很小范围内波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ppt课件《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ppt课件《体温的控制》

体温的控制
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又 是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体温的控制
低温环境下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汗毛孔缩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体温的控制
高温环境下
皮肤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汗液分泌
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体温的控制
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 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
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 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体温的控制
低温
正常体温
高温
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 减少,皮肤温度下降, 散热量减少。
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 增加,皮肤温度上升, 散热量增加。
体温的控制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 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体温的控制
几种器官在安静或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的百分比。
体温的控制
安静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
运动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
体温的控制
安静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
活动时各器官的产热情况
1、产热
安静时: 以内脏产热为主 运动时: 以肌肉和皮肤的产热为主
体温的控制
散热的主要器官又是什么? 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 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 散热两种。
第3章 ·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图片欣赏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件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件浙教版

成员 母亲 父亲 自己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口腔(kǒuqiān
上午6h 中午12h
傍晚6h
晚上9h
请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体温调查表,从中 你得出了什么(shén me)结论呢?
第五页,共30页。
思考: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 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tóngyī) 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部位来说,你可 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4 °C 36.9°C 37.3 °C
结论:同一个人不同(bù tónɡ)部位 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bù tónɡ)的。
第六页,共30页。
1、通常测量的人体各部位正常体温范围(fànwéi) 是多少?哪个部位测量值最大?哪个部位测量值 最小?
2直、肠最接近人体(réntǐ)内部温度测量部位是 哪里?
B.身体所有部位温度(wēndù)一样,但温度(wēndù)在很小范 围内波动
C.身体各部位温度(wēndù)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度(wēndù)
保持不变 D.身体各部位温度(wēndù)并不都一样,温度
(wēndù)也是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2、人体睡觉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剧烈运动时产
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第八页,共30页。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pínghéng)
思考:
人类是怎样维持体温(tǐwēn)恒定的 呢原?来是人体(réntǐ)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 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第九页,共30页。
以下(yǐxià)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
百分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内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体温的控制
人体表面温度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
所以在发热期间更应吃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例如鸡蛋、馄饨、汤面、粥和牛奶等。
散热 低温下: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 维持恒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当外界温度大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散热方式。
回到正常的血温
1%
8% 1%
脑 肌肉皮肤 内脏 其他
当外界温度小于皮肤温度时,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 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维持恒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 增加汗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 最终,家人还是选择了放弃治疗,一条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陨落了。 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 脑 肌肉皮肤 内脏 其他 让我们来回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表现: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血管____,皮肤血流量_____,皮肤温度相对_____,散热量____。 所以在发热期间更应吃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例如鸡蛋、馄饨、汤面、粥和牛奶等。 就在前几周,福州一名6个月大的女婴因为发烧,被家人裹被捂汗致死。 维持恒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 可以用冷毛巾或是冰袋敷在头部,其间也应该时不时地测量体温。 三、体温的调节受脑控制。 用温水给擦拭身体,其中由于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血管集中,应该多擦拭几遍。 若方便的话,可以直接洗个温水澡。 最终,家人还是选择了放弃治疗,一条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陨落了。 表现: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当外界温度大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散热方式。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教师版含解析)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上册 3.5 体温的控制(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3.5体温的控制目录 (1) (3) (5) (6) (10)1.体温的恒定(1)恒温动物:除了人类,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恒温的原因: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体温(1)概念: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而不是体表的温度。

(2)测量处: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

(3)影响因素: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3.产热和散热(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骨骼肌颤抖使热量成倍增加。

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的热量。

(2)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①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以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扩张(或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②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散热方式。

3.中暑(1)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产热多而散热困难,造成中暑。

(2)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

4.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5节 体温的控制课件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5节 体温的控制课件 浙教版

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第三页,共10页。
8.(4分)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
衡的结果(jiē guǒ),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
计图。据图判断他们所处的状态( )
A
A.甲处于安静(ānjìng)状态,乙处于运动状态 B.甲、乙都处在安静(ānjìng)状态 C.甲处于运动状态,乙处于安静(ānjìng)状态 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37℃
固定(gùdìng)不变
1.人的体温保持在_
左右。恒温动物一的定体(y温īdì不ng是)范_围内 _的。恒温
是相2.对恒的温,动温物度和的人变保类化持之幅动所度态以平不能衡大够,维在持_ 稳定的体温_几,乎是与机外体界的温_ 度_无产和直热_ 接_关这散系两热。个
生理过程_
_的结果。
3.在_ 安静_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_内脏_。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
内脏(nèizàng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 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体程温保调持节动(tiáojié)中
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
_控制。
(3)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tǐ biǎo)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第四页,共10页。
9.(9分)人体体表(tǐ biǎo)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液的多少来调节。 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_ A_图。 (2)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t汗ōn液gg(uhòà)n_yè)蒸 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_ _。

八年级科学上册3.5体温的控制课件1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3.5体温的控制课件1浙教版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口腔(kǒuqiāng)
成员温度上)午6 上午10 中午12 下午2 傍晚6 晚上9
点点

点点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C °C
°C
C
°C
°C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C °C
°C
°C °C
皮肤中血管的舒张情况,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较高
(1)比较舒A张、B两图,可知A
图中增多的情况发(生shū时z 外界升气高
温 (zēnɡ 细血du管ō)
h外,ān界g皮)气增肤温加较内低大多数毛 ,血减流少

,皮减少肤的温度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
热量皮会肤直接散热 , (2)B图在
情况下发生的。同时(tóngshí)汗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xiànzhì), 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 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三页,共21页。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bùwèi)测得的体温是不同的。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bù shi)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 温度范围。
第四页,共21页。
从这张表中你可以得到(dédào)些什么结论?
生命。
第十四页,共21页。
预防:
1.出行躲避烈日 2.别等口渴了才喝 水(hē shuǐ) 3.保持充足睡眠
思考 (sīk我ǎ们o知):道不管是炎热的夏天
(xiàtiān),还是寒冷的冬天,人的 体温一般都为37℃。那么,人体是 怎样维持体温的呢?
第十五页,共21页。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kòngzhì)散 热过程。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5体温的控制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5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专题3.5 体温的控制重难点归人的体温喔持相对恒定如正常人的体温是T温度陌围.这是机体的产蝌腾热课持动毒平衡的培杲人体中体温调节过程•重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一、恒温动物(鸟类)和人类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二、产热(1)安静时: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运动时: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三、散热、(1)皮肤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四、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不能及时调节体温,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发生中暑。

重难点2:体温受脑控制①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②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重难点1集训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B )A.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口休息时・运动时■由』IL件骷肌皮肤消化器官脑2.在35 ℃时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是(D )A.无风干燥的沙漠B.建筑物顶部C.有风湿润的麦田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3.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4.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共8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共8页
【解析】当基础代谢产热仍不能弥补人体散热的损失时,肌肉活动产热开始增加,人们不由 自主地将身体缩在一起。寒冷严重时,肌肉纤维自发地发生同步收缩,这就是颤抖。颤抖可 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当多的热量,一小时产热相当于基础代谢产热的5倍。颤抖是人体抵御寒 冷的本能反应。故选C。
例题精析
【例题2】将小白鼠从25度的室温中移至5度的环境中,其体温及耗氧量的 变化是( B )C.体温降低,耗氧量增加 D.体温降低,耗氧量降低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学习目标
体温控制
1.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放热。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1)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2)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等。
体 温 控 制
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耗氧量
一定温度范围内,恒温动物(如图动物甲)要维持温度恒定,寒冷环境中由于 散热多,恒温动物通过增大呼吸作用来释放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恒定,高 温则相反。变温动物(如图动物乙)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低温下耗氧 量低,动物可冬眠;高温下含氧量高。 即: 恒温动物,外界温度变化与耗氧量变化相反; 变温动物,外界温度变化与耗氧量变化相同。
例题精析
【例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会出现不自主的“颤抖”现象。在下列的 叙述中,能阐明颤抖的作用的是( C ) A.冷刺激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 B.冷刺激作用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肌群不协调的收缩 C.使身体的热量成倍地增加,以防体温的下降 D.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在寒冷环境中保持恒定
【解析】动物的呼吸是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用公式表 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的能量有两个应用:维持动物体的各项生理 活动;维持体温。小白鼠是恒温动物,把它从25度的室温移至5度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 为了维持体温,呼吸作用要加强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因此耗氧量会增加。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 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 果。
【图表分析】
产热:安静时(内脏)
运动时 (肌肉和皮肤——骨 骼肌)如寒冷时骨骼 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 倍增加
课件 课 程资 源的 准备 与开 发
教学过 程
调控 对策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 56.8 ℃,低至零下 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 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
一、恒定的体温
1、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可以在不同温度的环 境中保持相对温度的体温。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 是指它们变温 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 系。
3、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 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 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 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4、人的体温测量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实验】课前进行,课上分析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 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
课 题
第 5 节 体温的控制

2004 年

11 月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教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和过程。 学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目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标
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重 难点:体温调节控制
点 难 点 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