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最后的姿势
6 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
课件PPT
资料宝袋
巴金(1904-2005) , 原名李尧棠,笔名巴 金,四川成都人,现 代文学家、翻译家、 出版家。主要作品: 《家》《春》《秋》 《雾》《雨》《电》 等。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指名朗读《最后的姿势》。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课件PPT
字词乐园
谭 漱 凹 感
课件PPT
拓展提升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的诗歌 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爱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成为永恒 弧线
课件PPT
心灵感悟
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他那 张开的双臂为四名学生搭起一座通往生 还彼岸的桥梁。让我们牢记那永恒的瞬 间,牢记他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课件PPT
随堂练习
永生难忘--- 终生难忘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反义词: 摇晃--- 静止 刺耳--- 悦耳 迅速---缓慢 腾空---降落
大公无私--- 假公济私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厉害 坍塌 废墟 震撼 生死攸关 诠释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 分,汶川地动山摇。那场突如其来的灾 难曾经撕心裂肺的痛苦揪着每个中国人 的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发生在这场灾 难中的感人故事—最后的姿势。
课件PPT
二、课文理解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主题,突出主题。
课文详解
课件PPT
二、课文理解 8、本文写的是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舍己救人的事,文章开头为什么写他 与女儿的一个镜头? 这样的开头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渲染气氛,给谭老师的牺牲平添了无限 的感伤。
《最后的姿势》教案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课前互动:同学们:在(金钱、亲人、生命)中,如果让你舍去一样,你会选什么?为什么这样选?让学生谈谈感想。(课前在学生心中埋下正确取舍的价值观)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它还表达着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的姿势,是一个___的姿势,是一个___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将___。”
面对废墟中惨不忍睹的血肉之躯;面对那钢铁压不弯的脊梁;面对那羽翼下鲜活的生命。谭老师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内涵,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共同瞻仰那座不朽的丰碑!
拉、撑、护,就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引读:“但是……?”生接“谭老师立即……”;
拉、撑、护,就是一位普通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与责任,引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生接“谭老师立即……”
过渡: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在灾难来临的瞬间,一双大手拉回了四个孩子,一个身躯撑起了一片天空,一个生命呵护了四个生命。(4)如果没有谭老师这样保护,这四个学生会怎样?再次体会谭老师用无私的大爱撑起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世界。理解后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课件出示:(谭老师护住学生的情景图)这是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学生的姿势。
(2)、请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再读一读。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备课思路:《最后的姿势》是一篇饱含深情的通讯,记述了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文章通过多种方法刻画谭老师的感人形象:有正面描写,在那万分危急的关头谭老师的行动和语言;有侧面描写,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回忆的语言;另外,多处环境描写包括天气、地震时的可怕情景等,也烘托了人物的形象。
文章结尾更是直接抒发感情,热情赞颂谭老师关爱学生、舍己为人、恪尽职守的崇高师德。
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为:背景导入,带入情境;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再分组学习生字词,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理清课文脉络,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对女儿的爱和工作的尽责。
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为:学习第二段,通过圈画、品读课文描写谭千秋地震中言行的语句,以及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充分感受人物的形象,并用分组朗读(环境变化和人物表现);学习第三段通过自读,写批注的学习方法,准确、全面地评价人物的品质,再用分角色朗读检阅理解的深度。
最后一段,通过感情朗读、拓展阅读和练笔抒情,来升华学生心中的敬佩与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谭、漱、吱、墟、撼、凹、感、诠、释”9个生字,认识“坍、攸”,能通过查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认识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吗?2.看书上的两幅照片,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
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最后的姿势易错字音:短暂zàn着zhuó想坍tn塌震撼hàn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
千秋!”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
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
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
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第六课
•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 到了我们的身上。”
哪个字眼牢牢抓住了你的眼球?
•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 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 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 生。”
• 这位老师的话里说明了什么?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 他是一名平凡的山乡教师,当灾难降临时,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这 一幕必将长久印在人们心中: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救援者挖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 学楼,看到一名已经气绝的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宛如一 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活了下来,而雄鹰的“双翼”已然僵硬。我们只知道这 么多:“雄鹰”名叫张米亚,29岁,是映秀镇小学二年级的教师;妻子邓霞和唯一的 3岁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其他亲人都不在本地。 中年人告诉我们,小学还有几 个幸存的老师和学生留在镇上。我们在一顶简陋的帐篷里找到了8岁的杨茜睿, 她恰好是张米亚班上的学生。“我们怕极了!都想往教室外面跑。”讲起地震时的 情形,小茜睿仍惊魂未定,“可是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 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 学想往外跑,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 了……” 通过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张米亚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 的几位同事说:“他那么做我并不吃惊。以他的个性,他肯定先把所有孩子都送出 去,自己最后再走,腰上还要夹上两个孩子。因为他平时就很爱孩子。” 映秀小 学校长谭国强说:“张米亚是个男老师,照顾学生却比女老师还心细。有的学生走 读,下雨鞋子湿了,他就想法找来鞋给孩子换上。” 在震区采访,我们见到了一 群平凡而勇敢的人。映秀小学总共47名老师,生还者只有22人。尽管当地政府努 力劝大家尽快转移,还是有几位老师坚持留了下来,忍住失去亲人的悲伤,协助 救援队伍搜寻幸存者。有时,他们会突然哭起来,但是低头擦擦泪水,又继续在 废墟中跋涉。 在他们身上,分明也有张米亚的影子。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直奔重点1. 《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交流(共三处)3. 这个姿势概括一下就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二、紧扣重点,品味文本1.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一处: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指名读。
2. 语言文字要去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会抓住哪些词品味呢?你又品到了什么呢?3. 学生交流,教师要求学生把品味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请用~~画出第一段中描写环境及地震场面的句子。
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危急)(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危急了)(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暗示着谭老师牺牲了)5. 生死攸关的一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像谭老师那样抉择。
(补充“范跑跑”事件)你可以不高尚,但不可以无耻。
6. 谭老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再读第一段,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平常、早早地、人生的价值……)小结:这里的描写似乎与课文重点无关,实际上为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7.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二处描写:“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 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 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 秋!”
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谭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存在我们心中, 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流传千古!
品读句子: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 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 爱 _的 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____ 责任 的姿势,是一个____ 英勇 姿势,是一个____ 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 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个姿势将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谭老师舍生忘 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精读课文
从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老师的话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用四字词 语来表达一下。
热爱学生 忠于职守 舍生忘死 舍己为人
恪尽职守 无私大爱
大爱无疆 大公无私
想一想:
舍生忘死 无私大爱
通过以上课文,说一说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文中哪句话对全文作了概括?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 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 什么也不要拿 ! 快 …… ” 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 往操场跑 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 去。 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1、加一加标点符号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2、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五个 !符号(填标点符号) 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 3、连用五个感叹号,表示: 操场跑去。
精读课文
读一读
感悟谭老师舍生忘死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 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 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 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 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 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 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
(2)学习环境及场景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做出选择的艰难,感受他的大爱与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在灾难中勇敢救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险面前,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师在生死瞬间的选择,去感受他那令人震撼的“最后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废墟、坍塌、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介绍了谭千秋老师的身份和他的日常表现。
(3)从“平常”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2、学习第 2 7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7 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发生时的语句。
(2)交流描写地震的句子,感受地震的可怕。
(3)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谭千秋老师是怎么做的?(4)重点研读谭千秋老师的动作和语言:“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练习题答案
《最后的姿势》答案:二、2.平时普通三、1.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容不下所有的学生跑出去。
反问句的意思更加强烈。
2.从(感觉)、(听觉)、(视觉)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
衬托的作用3.拉撑护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谭老师用生命保卫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体现了他伟大无私的爱四、1.绘声绘色,意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
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
妙语连珠,解释为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2.指的是:谭老师为了护住四名学生,他张开双臂,尽量将学生覆盖住。
舍己为人、恪尽职守的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3.这句话既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爱护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又巧妙地把谭老师的名字“千秋”两个字融入其中,表达了他的精神千秋万世流传的意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4.谭千秋千秋不朽(原创.诗歌)四川德阳东汽中学的教师谭千秋本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5.12的地震让他成为了英雄地震来临的时候他用自己的身躯抵挡着断垣残楼攥紧三尺讲台的双手以匍匐的姿势把4个成长的生命护守鲜活的生命之花依然娇羞而他却这样匆匆地悄然地远走一句话都不留谭老师你真舍得这样走不说他年迈的父母不说他年轻美貌的妻子不说他花样年华的大女儿不说他讶讶学语的小女伢可还有他的同事他疼爱的学生他心爱的教育他奋斗的德阳养育过他的湖南衡阳他就这样坚定地远走永不回首他走一路好走他走精神却浩然长存他有力的双手守护的是生命的河流他匍匐的脊梁撑起的是生命之舟用他血肉之躯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用他生命轨迹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千秋千秋而不朽2008。
5。
25。
六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6最后的姿势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6最后的姿势苏教版谭千秋(1957—2008),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
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57年8月,谭千秋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
谭千秋父母共有5个子女,谭千秋排行老大,家境贫寒。
1978年3月,谭千秋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
1982年1月,谭千秋毕业分配到了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东方汽轮机厂的职工大学和东汽中学任教。
后来担任了教导主任,据说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为救四位学生逝世,其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
安葬在德阳市龙井公墓里,上书“慈父爱夫谭千秋”。
救人事件2008年5月14日当晚,有新华网四川频道刊发了《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报道,文章描述了谭千秋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保护的四个学生都活了。
最早报道此事的新华社记者孙闻回忆说:“刘虹利被救出拉走后,我们看见了他的舅舅,是他的舅舅跟我们说刘虹利是被她的老师救下来的,同时被救的还有3个孩子,已经被送到医院了。
我们最初就是从刘虹利的舅舅那里得到这个消息的。
第二天一早,负责登记遇难者身份的东汽集团工会的工作人员指着操场南边第三具遗体告诉我们,那就是那个救了4个学生的老师谭千秋。
”新华网在2008年5月20日刊发的《谭千秋——大爱无声铸师魂》记载谭千秋救人: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
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后3)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1、这样一位用生命诠释师德灵魂的人,张开双臂这一最后的姿势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展现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的无比景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
请同学样拿出笔默读课文四——七节,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句子,并作批注。
2、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四——七小节,画出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并认真做批注。
3、在学生交流时,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4、过渡:谭老师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大家小声读课文第三段。
5、组织学生交流,进行这样的句式训练:你就是那位救援人员,你想对谭老师说6、二三两段都描写了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但描写方法不同,同学们发现了吗?将第三段删掉可以吗?小结:第二段直接描写谭老师的英雄行为我们说这叫正面描写。
第三段是通过别人的话语来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我们说这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习作也可以学着运用。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WTT帮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xx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姿势)(二)感受人物品质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2.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
”(2)他意识到……快……(3)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3.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
(优秀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大家快跑立即撑护住)4.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谭老师的内心世界师: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文章对他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刻画第反映谭老师的平凡而又伟大,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请大家再看课文,文章除了在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塌陷了……。
这句话是当时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呢?5.学生自读品位,集体交流(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反映谭老师的镇定)师:可见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6最后的姿势
6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一些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正确、流利读书和理解词语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自学、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借助有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揭题。
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过去已1年多了,在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他们的事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谭千秋老师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他的事迹被写进了课文,改编成了电影。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以谭老师的事迹编写的课文《最后的姿势》。
(板书课题:6、最后的姿势)2、简介谭千秋。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⑵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教案:《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主题;2.通过阅读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4.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3.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4.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并进行文学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向学生简要解释本文的主题和意图。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
阅读过程中,学生注意观察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表达方式。
阅读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3.个人感想发表(15分钟)每位学生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发表给全班。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个人体验和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4.文学欣赏(15分钟)为学生播放《最后的姿势》改编的音乐或短片,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5.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展开延伸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个人感想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最后的姿势》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估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是一部深情而思索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能够使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并且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针对今后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文学欣赏去思考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文知识点1、课文主要描写了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的事,歌颂了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恪尽职守、爱生如子的崇高精神。
2、“凹”的笔顺是:竖横折折竖横折横凸的笔顺是:竖横竖横折折折横3、“天空阴沉沉的”的作用是:预示着灾情的发生,渲染悲壮的气氛。
4、第3节的上课内容既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为下文他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
5、第5、7节的场景描写渲染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恐怖,表现了谭千秋老师的临危不惧、舍身忘我。
6、“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表现了谭千秋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将世代相传。
7、书后习题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千秋老师逝世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是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千秋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因此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姝姿势已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8、为谭老师拟写碑文或颁奖辞:谭老师,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您以恪尽职守、爱生如子书写无私大爱,您以舍己救人、以身殉职诠释师德灵魂。
当地震来临时,您机智果断地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您浑然不怕。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在您双臂张开的瞬间,我们的心里就刻下“谭千秋”这个伟大的名字!4、描写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大公无私视死如归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宽宏大度5、表示时间短的词:霎时间须臾间转眼间刹那间一瞬间顷刻间眨眼间倏忽间6、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十万火急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一触即发危如累卵。
6 最后的姿势
6 最后的姿势(主备人:张春芳)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
预习课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课件准备课时安排坍塌震撼2.读准生字,指读,齐读。
3.出示:洗漱深凹诠释这里的漱凹释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漱(右边不是反文旁,师范写,生跟写)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师范写,生跟写)凹(注意笔顺、书写要点:左低右高有动感,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3篇。
)二、结合词义读重点句子。
(一)出示坍塌1. 理解词义2.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坍塌的情景?请你快速浏览4-7小节并勾画下来。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3.这些都是地震时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一个整体,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环境描写)(二)震撼(结合着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朗读这些句子,初步体会谭老师的人格)1.人们被什么震撼了?你能在文章第8小节找到描述的画面吗?2.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3.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放开声音读读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最后的姿势
一、拼写展示。
1.用“——”画出黑体字正确的读音。
坍(dān tān)塌着(zháo zhuó)想散(sǎn sàn)步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 shù(),突然宿舍楼随着地势āo xiàn()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âi xū()。
二、形近字组词。
感()谭()释()虚()
撼()潭()译()墟()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公无()地动山()生死()关血肉()糊
我会用这个成语写句子:
4、写出相应的词语。
(1)支起来的东西倒下或陷下。
()
(2)城市、村庄遭受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
(3)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
(4)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5)有意味或者动听的言语。
()
三、精彩赏析。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
他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很有幽默感。
然而,同学们()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 [诠释注释] 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们 [赞颂赞扬] 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划去“[ ]”內不合适的词语。
3.根据理解填空。
(1)“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幽默”写出了谭老师的。
(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四.美文欣赏屋。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身虽断,爱未绝
她,也是个教师,工作于什邡市龙居小学,教孩子们英语。
她,爱说爱笑,体态略胖,烫着卷发,是学校最年轻的党员
教师。
爱唱英文歌,为了保护嗓子,平时不敢吃辣椒,学生们都
称呼她“小向姐姐”。
一个多么阳光的女孩,只有21岁!
她,本来可以不死,短跑冠军的她只需要跨出教室门,再跑
两步,冲到走廊,就能躲开轰然坍塌的楼板,从楼道逃生!她的
领导流着泪说:“向老师当时离逃生口最近……”
可是,她没有走,因为教室里还有她的孩子们,她不能舍弃
他们。
她一面催促孩子们快跑,一面抱起三个跑得最慢的孩子往
外冲……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房子轰然倒塌……遗体被发现
时,她已被压断为3截。
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
紧紧搂着三个也已死去的学生。
救援人员怎么也无法扳开她的双
手,现场的武警官兵为之落泪,纷纷行起军礼。
阳光的女孩,她离阳光更近了。
在危急的时刻,她竟然能抱起三个孩子!在生死面前,她用
身体呵护生命,用爱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空间。
然而,她失败了,
粉身碎骨。
但是她不曾后悔,身虽断,爱未绝。
她的父亲如是说:“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
该这样!”80后女孩,你是如此坚强!用爱支撑希望!用灵魂昭
示阳光!虽然你失败了,但是,你依然是英雄!或许,你并没有
失败,你的爱将随阳光永恒!
向倩,你的名字永远在我们心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舍弃( )催促( )支撑( ) 昭示( )
(2)照样子,写句子。
80后女孩,你是如此坚强!用爱支撑希望!用灵魂昭示阳光!
80后女孩,你是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用
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向老师本来可以不死,但她没有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文中为什么说“虽然你失败了,但是,你依然是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从文题“身虽断,爱未绝”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