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的疫苗研制进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的疫苗研制进展(综述)
贾振宇何启盖刘军发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近10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我国发病越来越多,给我国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研制进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加热灭活和福尔马林灭活油剂苗、猪胸膜肺炎自家苗、猪胸膜肺炎荚膜疫苗、猪胸膜肺炎毒素疫苗、猪胸膜肺炎缺失活苗和猪胸膜肺炎亚单位疫苗。在介绍疫苗的同时简单描述各疫苗的制作原理及各疫苗的优缺点。
关键词猪;胸膜肺炎;疫苗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APP)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以胸膜炎和肺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1]。又称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orcine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球杆状。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染此病,但断奶仔猪多发。在急性病型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85—100%,死亡率为40-100%之间[2]。此病对于猪有特异性,通常通过空气传染。1957年英国人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波尔(Poul)等人通过DNA杂交试验,认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hus pleuropneumoniae)和1976年由Bertschinger 分离命名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haemodyticalike)与李尼尔氏放线杆菌遗传关系密切,之后本菌被命名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
根据培养时对辅酶Ⅰ(NAD)的依赖性可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其中生物Ⅰ型对猪具有致病性。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抗原与细菌脂多糖的不同,又可将生物Ⅰ型分为12个血清型,血清型又分为5a、5b亚型,各个血清型之间无很好的交叉反应。生物Ⅰ型菌株具有溶血素、内毒素、外毒素以及细胞性毒素,此外,荚膜多糖、脂多糖、通透因子等也有致病性,但具有溶血活性的毒力因子在致病性上更重要。[3、4]
朱世盛(1988)从进口种猪中检测出APP抗体阳性猪,杨旭夫等(1990)首次正式确认我国大型集约化养猪场有猪APP存在,分离出致病菌并确定了血清型。高林等(1994)调查表明,近年猪APP在国内集约化猪场的感染发病日益增高,损失重大。由于APP易产生耐药性,不同血清型之间的耐药性也不同,使得药物防治难度很大,药费消耗多但效果不尽人意[5]。因此研制有效的疫苗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胸膜肺炎的一些常见疫苗和一些国内外的最新疫苗研制进展情况作以下综述。
1.加热灭活和福尔马林灭活苗
此种疫苗是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一定的浓度,然后用加热的方法或加入一定比例的福尔马林溶液,在37℃的条件下静置24小时,使细菌灭活。在灭活的菌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油乳剂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此种疫苗的优点是疫苗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廉。但此疫苗也存在缺点,因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12个血清型具有不同的荚膜抗原,根据一种或几种血清型产生的抗体无法抵御其他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感染。世界各地猪场
流行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是不一致的。据材料介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流行的主要是血清1型,而瑞典、丹麦和日本则以血清2型为主。我国杨旭夫(1993)和高林等(1994)从我国北方猪场分离出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是血清7型,其次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8型和血清3型[6]。周以风检测我国部分地区猪群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学抗体,上海主要是血清4型、血清2型、和血清10型;重庆主要是血清3型、血清6型和血清7型。因此在制作此种疫苗时首先应进行血清学的调查,以便针对不同的血清型制做疫苗。日本的Eiji等(1997)研制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2和5型三种血清型混合油乳剂疫苗并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起效果较好。
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自家苗
自家苗的生产方法简单有效,且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其原理是针对致病因素产生与其完全对应的抗体,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疫苗的制作方法是将感染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的病变组织取下,捣碎后再按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再加入适量的甲醛溶液在37℃的条件下24小时灭活,再加入油乳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自家苗避免了抗体不能针对抗原的现象,使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自家苗生产所用的原料是猪的病变组织,所以自家苗不可能批量生产,且其制作要在猪场发病后,即要在发生一定的经济损失后才开始补救,虽然有效却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不足取。
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荚膜疫苗
荚膜疫苗的生产原理是利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基因,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克隆,但不克隆其他的部位,使其只产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空壳,然后将此荚膜经过处理后作为抗原。此种疫苗的特点是在疫苗制作过程中不需要福尔马林等灭活,因为荚膜并非细菌,荚膜本身不具有致病性。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荚膜制作的疫苗由于不需要灭活使其表面的荚膜免受福尔马林的破坏,从而使疫苗具有更好的抗原性。但生产此种疫苗的技术含量要求很高。[7、8]Andreas Hensel (vaccine 18(2000)2945—2955)等人,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9型的荚膜基因克隆处理后用5×109CFU浓度进行免疫猪。在两星期后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攻毒,发现免疫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保护力。
4.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苗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荚膜蛋白。不同血清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致病力强弱与其所产声的毒素密切相关[9]。它们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杀伤肺泡巨噬细胞,损害红细胞,从而使肺出现严重的病变[10]。其中三种溶血素APXⅠ,APXⅡ,和APXⅢ中以APX Ⅰ的毒力最强。APXⅠ分布在血清型1、5、9、10、11的菌体内。有报道利用APXⅠ灭活后作为疫苗使用的。荷兰南部动物保健服务部已研制一种包含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Ⅰ、Ⅱ、Ⅲ和外膜蛋白的亚单位菌苗。试验证明经此亚单位疫苗免疫的猪可抵抗血清2和9型的攻击。由此预言这种亚单位可望成为预防本病减少死亡率的一种新疫苗[10、11]。但在免疫接种后不能防止扁桃体中病菌的移生,这表明免疫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亚临床感染,但这种疫苗对于病死率高的猪群可减少死亡率。
5.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弱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