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5.江上渔者 优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朗读节奏把握得还不错,但在理解诗中情感和生字词组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可能是因为古诗的表达方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导致他们在情感体验上有所欠缺。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来描绘渔者的生活场景,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古诗的朗读之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品味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诗人的情感表达及创作背景;3.强化文化认同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增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5.培养同理心,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江上渔者》这首古诗展开,教学内容包括:1.熟读并背诵古诗《江上渔者》;2.了解诗人范仲淹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诗中描绘的渔者形象,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4.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组及其含义,如“渔者”、“风波”、“往来”等;5.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美,感受古诗的音乐性;6.领悟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2.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导入: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歌颂劳动者的诗,你都知道哪些与劳动有关的古诗呢?预设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其一》预设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其二》预设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过渡:那么诗人范仲淹笔下的劳动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江上渔者》。
(板书:江上渔者)二、夯实基础1.情境听读播放《江上渔者》的情境课文(朗读版),学生可先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鲈(lú)”。
3.作者简介先请学生介绍范仲淹,老师再进行明确: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板书:[宋]范仲淹)三、问题探究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走进劳动人民的捕鱼生活吧!(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
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
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江上渔者》(教案)
总第课时5.江上渔者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简单说出每句古诗的意思。
2. 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谁来解诗题?“江上渔者”是什么意思?2.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三、理解诗意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出示词语:鲈鱼。
介绍:鲈鱼是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脊青腹白,肉多刺少,味道鲜美的鱼。
你吃过鲈鱼吗?(出示鲈鱼的菜品)(2)古诗前两句,作者先写了吃鱼的人。
(板书:吃鱼的人——但爱鲈鱼美)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你读懂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波涛汹涌的江面,一只树叶一样单薄的、简陋的小船在风浪里来回晃动,严重的后果会是什么?出示课件渔船(2)理解诗意:你看那一叶小舟,在海浪里一会看见,一会看不见。
你感觉怎样?(3)那渔民为什么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鱼呢?四、展开想象想象:浩瀚无边的江面不可能一直风平浪静,当巨浪来袭,这树叶一样简陋单薄的小船会怎样呢?上面的渔民呢?(船翻人亡,生命不保。
)五、巩固延伸1. 你认为这时候的范仲淹还能吃下味道鲜美的鲈鱼吗?为什么?2. 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受到什么启发?板书设计:江上渔者吃鱼的人——但爱鲈鱼美珍惜打鱼的人——出没风波里艰辛教学反思:5.江上渔者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méi mò出没.( )没.有( )淹没.( )hǎo hào爱好.( )正好.( )好.学( )二、解释下列词语。
往来:但:美:出没:风波:三、默写填空。
1.江上往来人, 。
2.君看一叶舟, 。
3.《江上渔者》的作者是代诗人,体现了。
四、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5.江上渔者(六下语文-部编版-教案)
谁来当一回江上往来的客人,称赞一下鲜美的鲈鱼?
指名朗读前两句诗。
认识新字:“但”,请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
讲述:“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仅仅”。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看图,了解:
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舟,想像: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在品尝着鲜美的鱼,高声笑谈着。
课前准备
CAI课件,舒缓音乐。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5.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二、熟读古诗1.复研究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良多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在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
(出没:一目了然,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5.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粗心,知道捕鱼人和吃鱼人截然分歧的生活状态。
1)研究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2)研究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片)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
想象:这条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一片漂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XXX卷走的小木片……)6.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积累并背诵古诗。
2.借助抓取“往来”“但爱”“出没”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鱼者”的艰辛不易。
3.通过资料补充,古诗拓展,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作用。
【板块一:勾连旧知,释题导入】1. 导入诗题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景物,说明道理,还可以用来揭露一种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齐读),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2.解释诗题我们曾经在很多古文里见过“者”,它一般表示“……的人”,比如在《守株待兔》中学到过“宋人有耕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耕地的人。
我们还在《学弈》中学到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那么渔者就是——捕鱼的人,诗题的意思就是——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同学们能联系旧知理解意思,乃善学者。
3.认识诗人(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关爱百姓,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等,世称范文正公。
其代表作有词《渔家傲·秋思》、散文《岳阳楼记》、绝句《江上渔者》等。
(3)小结:一个普普通通的捕鱼人,为什么会引起大诗人的注意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解释诗题,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建立互文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板块二:朗读古诗,疏通大意】1.读正确、流利随机指导“没(mò)”的读音。
2.读出节奏根据“前二后三”的基本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过渡:这首诗言语朴实,形象生动,范仲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3.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合作任务和要求: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方式理解“往来人”“出没”“风波”“但”“君”等字词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大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教案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古诗词。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0课时第五课时江上渔者【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激发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2.师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3.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者”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4.齐读课题。
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5.简介范仲淹。
《岳阳楼记》里流传至今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二、读诗解意。
1.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
3.学生朗读,评价。
4.学生齐读。
5.解词连句知大意。
(1)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了解诗句意思。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滔滔风浪中若隐若现,多么惊险啊!6.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引导学生想象场景)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停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他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1. 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 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一. 教学目的1. 深入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 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简介作者(二)理解全诗1. 揭示诗题初识诗意2. 细读诗句,理解诗意(1)忆上首古诗学习方法(2)用上面学法导学前两句,想想“往来人”多指什么人?(3)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风波里”的人,多指什么人3. 熟读全诗,体会感情(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景象?(2)感情朗读这首诗,认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练习背诵(三)巩固练习1. 听写本课生字词2. 补充下面诗句,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江上()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_______________()风波里_______________〖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称赞范仲淹南来北往艰辛危险波涛汹涌酒楼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
(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2
5 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3.情感与价值懂得渔民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准备】1.搜集诗人范仲淹的相关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启发谈话,解释诗题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悯农》(其二)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同学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读得可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
(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们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全班齐读。
4.了解诗人。
学生小组讨论所调查的诗人资料,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师补充总结。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自己读古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读诗。
4.指名读诗,师生共同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5.学生练习读古诗。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6.学生齐读。
7.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4.结合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古诗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悯农(其二)》一诗,引出新课。
导语:同学们,大家对《悯农(其二)》这首古诗还有印象吗?谁能背一背?(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原诗。
)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
)的确,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
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表现劳动人民的艰辛的古诗。
(教师板书诗题:江上渔者。
)二、理解诗题,初步感知1.读诗题,理解诗题。
明确:“江上”点明了地点,“渔者”即打鱼的人,合起来就是“在江上打鱼的人”的意思。
2.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南城人。
宋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喜好弹琴、读书,擅长创作诗词、散文。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4.教师范读,提示易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5.指名朗读诗歌。
预设: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帮忙指正。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1.解词连句知大意。
(1)教师出示补充注释。
(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诗歌的主要意思。
译文示例:江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家都只爱鲈鱼鲜美的味道,可渔民们的一叶小舟,就要为了捕鱼而在风浪中出没。
2.引导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对渔民的感受。
交流示例:生1:渔民完全是为生活所迫,才冒着船毁人亡的危险在江中打鱼的。
生2: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鲈鱼捕捉不易,渔民的生活很艰辛。
3.教师小结。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歌中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也带有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教案部编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精品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来背诵一遍。
(学生背诵)教师结合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内容,说一说,诗中讲了些什么?(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背古诗,教师抓重点词语进行绘画,进步说出自己对农民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深切感受。
2.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他人劳动的辛苦,出示下面这段话,听老师讲故事。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二、读诗解意。
1.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2.介绍作者:范仲淹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识读词语“鲈鱼”一种头大嘴大,背部青色,腹部白色,鱼鳞上带有黑色斑点。
它生性凶猛,爱吃小鱼、小虾.生活在渤海湾、黄海、长江流域。
4.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最新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江上渔者》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江上渔者》精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五课时江上渔者一、激情导入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第一位。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生齐读)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上渔者》。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进入今天的古诗学习,为学习下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划分节奏,读出感情,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为明健。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诵千古。
有《范文正公集》。
2.解诗题“渔者”,捕鱼的人。
范仲淹关心民众古诗词诵读的生活疾苦,他在松江边上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3.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①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句解:第一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江上”与后文的“风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岸上,一个江里,生活和工作环境差异明显。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诗意: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②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句解:第三句写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
“一叶舟”与前面的“往来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吃鱼的人多,打鱼的人少。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江上渔者》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的第五首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入短韵长。
(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尤其是“但”字古今意义不同。
3、通过吟咏,从四个入声字和婉转的上声韵的韵字里感受范仲淹对民生的关切与看到劳动人民命悬一线的痛苦。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入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叫范仲淹。
2、出示范仲淹生平事迹,指名读。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1015n年进士,为官敢于直言,三次被贬,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后又带领军队在西北边关抵御西夏。
范仲淹是一位胸怀大志、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善作散文和诗词,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范仲淹,他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二、解诗题1、出示题目:请孩子们读一读诗歌题目。
2、我们来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出示:“长江”“捕鱼的人”两个注释,请一位孩子对照注释讲讲题目的意思。
师补充:在古诗文中,用“江”而不具体说明江名的,一般指长江。
三、读诵诗歌1、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诗歌,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特别注意“鲈”字的边声母,多音字“没”在这首诗里读“m ò”。
3)读出“一、叶、出、没”四个入声字的短促。
4)读出上声韵的婉转并拖长。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齐诵诗歌。
四、理解文意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诗歌字面意思。
特别注意“但”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2、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带着对文意的理解再次读诵诗歌。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用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江上渔翁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 诗歌结构: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手法,使诗歌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3.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江上渔翁捕鱼劳作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渔翁艰辛生活的感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上渔者》;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江上渔者》,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平仄和韵律;学生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美感。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5. 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六年级下册部编语文5.江上渔者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5《江上渔者》(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5《江上渔者》(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江上渔者》的字词句,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环节,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探究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诗歌鉴赏: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情感。
- 难点:对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和诗歌鉴赏的能力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意境的图片或视频。
-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江上渔者的画面,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诗歌鉴赏: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诗歌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思考。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诗意解析的关键点。
- 诗歌鉴赏的主要方面。
作业设计- 必做题:总结诗歌的主要意象和表达技巧。
- 选做题:创作一首以“江上渔者”为主题的短诗。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为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本教案旨在通过《江上渔者》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重点细节: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详细补充和说明诗歌的意象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景象,传达出的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的教学设计旨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三、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
这些江上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的?是怎么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舟。
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出示句子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
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教师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
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面对艰辛的渔民,这不由让老师想到了艰辛的农民(出示《悯农》,随之吟诵),还想起了艰辛的养蚕人(出示《蚕妇》,随之吟诵)。
我们可以学着发挥想象,根据这首诗编写小故事,还原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本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人,南北往
但爱鲈鱼美。
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涌
出没风波里。
谋生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了解写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之不易,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积淀一定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