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汇总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8(1)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
(2)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
(3)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9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希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美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福建)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6答案.(6分)(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广东)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1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1诗歌鉴赏0819 1947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汇编1【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系列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核心考点再回顾——查缺补漏考点考查方向诗歌鉴赏这一考点主要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都是主观题,题目一般都是两道,分值在10分左右,每个省市都必考。
考题大致有概括诗意、分析意境、分析情感、概括形象、赏析手法、赏析语言、分析结构等类型。
热点关注意象是诗歌的载体,情感是诗歌的中心,艺术手法是联系诗歌意象的情感的桥梁,一些相关知识要了然于胸。
(一)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境的种类主要有雄壮阳刚类:雄奇阔大、旷达开朗、苍凉悲壮、深邃沉郁,内敛阴柔类:浓艳瑰丽、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
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爱恨情长之分。
(二)语言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和写景的技巧。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咏怀、咏史怀古几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用典、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对比等。
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明暗对比、以动衬静、以小见大、比兴手法的运用、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一、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提示】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答案】答: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2015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5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形象意境类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
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
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例3、《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
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
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2015届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中的意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一)景物形象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表现手法、角度+画面+特征、情感1、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角度。
2、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写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
3、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情感。
(二)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提问变体: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答题步骤:形象+列例证+意义(情感)1、概括人物形象: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为什么)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描画面+点氛围+析情感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定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切记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明手法+列例证+析情感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015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
2015高考诗歌鉴赏专题整合考纲阐释: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试题中这三种形象的鉴赏都出现过。
1.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式】(1)找出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总体概括出刻画的形象的基本含义;(2)结合诗句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3)结合诗歌主旨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思想感情。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泛指失意者留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词作予以简析。
答:2.鉴赏景物形象。
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诗人通过这种客观景物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可由一个意象来表现,但更多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来表现的。
【答题模式】:1、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2、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概括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寥落萧条、荒凉孤寂、冷寂幽静、幽美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静谧安娴、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生机勃勃、繁丽、热烈、高亢、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旷远、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等。
琅琊溪①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
(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二、(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201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诗歌的形象破解
高考古代诗歌破解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破解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
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
这首诗表现了庵主胡逸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表现了胡逸老品格清高,为人不慕荣利,有仁爱之心、山水之趣的性格特点。
首联赞美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
颔联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
颈联正面写致虚庵,让读者体会庵主高雅的人格、宽广的胸襟;诗人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诗通过“欲语低头笑”等神态描写勾画出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
张诗通过“并著莲舟”“不畏风”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一群互助、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兰,新目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 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专题05 诗歌鉴赏(含解析)☞核心考点再回顾——查缺补漏考点考查方向诗歌鉴赏这一考点主要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都是主观题,题目一般都是两道,分值在10分左右,每个省市都必考。
考题大致有概括诗意、分析意境、分析情感、概括形象、赏析手法、赏析语言、分析结构等类型。
热点关注意象是诗歌的载体,情感是诗歌的中心,艺术手法是联系诗歌意象的情感的桥梁,一些相关知识要了然于胸。
(一)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境的种类主要有雄壮阳刚类:雄奇阔大、旷达开朗、苍凉悲壮、深邃沉郁,内敛阴柔类:浓艳瑰丽、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
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爱恨情长之分。
(二)语言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和写景的技巧。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咏怀、咏史怀古几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用典、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对比等。
修辞在诗歌中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明暗对比、以动衬静、以小见大、比兴手法的运用、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2015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内容盘点
板块一:鉴赏人物形象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清正廉洁、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答题角度:第一步要明确人物身份和人物所处的环境,第二步注意看描写了人物哪些外貌、行为、神态、心理等内容,把握人物特征。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模式:什么形象+形象特征+思想情感板块二:鉴赏景物形象意象常见的作用:1.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意境、暗示背景或社会环境。
2.奠定情感基调。
3.借景抒情。
4.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5.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二)意境意境鉴赏规范语:恬静优美清新自然闲适恬淡明净绚丽和谐静谧萧瑟苍凉幽僻冷寂清冷幽静苍凉悲壮雄浑壮丽浩渺苍茫迷茫朦胧空灵秀美答题角度:意境类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描图景(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点氛围。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析作用、情感。
板块三:鉴赏事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类诗歌的答题思路:1.抓物的外形特征;2.体会物的神韵、品格;3.分析作者的理想情操。
注意咏物诗:象征义+手法(托物言志)+人格化形象+情感语言炼字:含义(手法)+句意+意境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或手法。
高2015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 3、考点方面,以主观题-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仍以思想感
情、表达技巧为考查热点,同时涉及语言和形象考点。
鉴赏之难
• 1、读不懂诗 • 2、看不透题 • 3、答不对点 • 4、知识储备不足
考点突破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 懂
会 鉴 赏 精 表 达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题 目 作者 注 释 意 象 特殊词句
读作者——作者定诗风2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 • • • • • • • •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 杜牧——清丽俊逸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积累文学常识
读懂诗
• 第一步:读标题——借景抒情 • 第二步:读注释——赤壁情愫,感慨古人,凭吊英 雄,勉励自己,感时伤怀。 • 第三步:读意象——西山暗示幽深。隐字突出赤壁 的幽深。大险之地则显大志大勇之士。沙天均为江 边开阔之境。渔竿客指垂钓的贤士,前着指为功名 打拼,后者流露隐退之情 • 第四步:读词语——“明阔”暗示此诗有明朗开阔 的意境。故感情基调则应为壮怀激昂。但是拳退二 字暗含英雄人物的隐退。 • 第五步:读典故——三分联系火烧赤壁,鉴证诸葛 之精明,周瑜之有为。 • 结论:看淡功名利禄。羡慕垂钓江边的闲适生活。
风景依稀似去年。
规范答题意识——“做对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全国卷Ⅰ】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bin)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 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 一腿蜷缩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015年高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魏利蔷济宁一中【高考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1、最常考题型——手法分析和主题(情感)的理解和分析2、语言(炼字、语言风格)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主人公形象如:《望江南》(温庭筠)中的思妇形象《氓》中的勤劳善良而有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2、诗人形象(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漂泊在外、羁旅思乡的形象3、意象意象(也叫“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所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
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都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4、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1)比兴手法(2)细节刻画(3)烘托渲染(4)对比衬托【练习】1、(2014山东)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绣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2、(2012安徽)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是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儿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3、(2012湖北)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畿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2011四川)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细绿向东。
刻子光阴书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炼字(1)传神显旨的词。
(动静、虚实、乐哀等)(2)叠词。
《声声慢》《迢迢牵牛星》(3)颜色渲染的词。
(4)拟声词。
《琵琶行》题型一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用散文化语言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即{含义+句意+意境(情感)}题型二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练习】1、(2014四川)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3分)2(2013 福建)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鹤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
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语言风格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含蓄委婉、蕴藉隽永、沉郁顿挫、被撞慷慨、雄奇奔放、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意境高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脍炙人口、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耐人寻味、富有音乐美、节奏美等。
提问类型: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和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概括+分析+情感)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描写方式: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工笔(细描)、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即景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等。
(二)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意象组合(列锦)、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白描勾勒、浓墨重彩、卒章显志等(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比等(四)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等。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的这种手法③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分析+情感)【练习】1、(2014浙江)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分)(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写法的差异。
(5分)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型:(1)对内容主题的评价(2)对思想感情的评价(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一)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1)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王维、孟浩然等内容: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或以农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农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感情:热爱山水,钟情自然;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厌恶官场,渴望归隐;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2、边塞征战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辛弃疾等内容:描写边塞军旅生活、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感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销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情、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赞叹边塞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等。
3、咏物抒怀诗内容: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寄寓了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感情:如:梅——孤高不群、矢志不渝;菊——高洁淡雅4、咏史怀古诗内容: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反映对现实的关注、怀古伤今。
感情:描绘昔盛今衰之景,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手法:借古讽今、对比等5、赠友送别诗感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思念、劝勉、祝福;表达分别时的离愁别绪、依依不舍,想象分别后的孤寂、惆怅落寞等6、羁旅思乡诗内容: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
感情:表达羁旅之苦、宦游之艰;抒发绵绵乡愁、对亲人的思念感念;抒发仕途不平、客居他乡、怀才不遇、郁郁而不得志的忧愤之情。
7、即事抒怀诗内容:诗人因某件事的发生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感情:忧国忧民、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鹤山。
(二)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疾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伟大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3、思想怀人(羁旅之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离愁别绪(不舍、勉励)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悠闲;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昔盛今衰的感慨等)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本诗的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答题模式:点明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练习:(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其他题型: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综合训练】1.(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2.(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3.(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