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值、ADC值在脑梗塞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评价-文档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评价-文档

62例患者DTI、GCS评分比较
脑外伤患者弥散各向异性改变与GCS评分的关系
内囊和胼胝体压部区域FA值与GCS评分显著 相关。研 究还表明无论在急性期还是亚急性 期,FA值的改变均比ADC值与临床评分相关 性好,FA值测定和白质纤维束示踪图较ADC 值更能体现TB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情况。
本研究62例(40例预后良好,22例预后不良) 患者均行纤维束成像,DTI显示白质的病理改 变在两组中显著差异,其中预后不良组纤维 束破坏广泛或严重,预后良好组多为移位、 稀疏或部分破坏。
侧与对侧比较,p<O.01 • ▽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5 • ▼表示梗塞对侧超急性期与急性期、亚急性期比较p<O.05
图A为测梗塞侧及对侧ADC值 图B测双额部挫伤ADC值
A
B
各个病期梗塞灶ADC 值变化
在超早期,梗塞区脑组织细胞毒性脑水肿, 组织内水含量尚未有明显变化,组织内水 分子弥散强度下降,ADC值降低,在DWI 图像上呈高信号。进一步发展,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间隙水 分聚积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水分子弥散 能力进一步下降,ADC值进一步降低 ,并 维持一定时间至亚急性期升高。
• 预后良好组ADC值在额部、内囊、大脑皮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05));桥脑、丘脑、胼胝体无差异(p >0.05);预后不良组各感兴趣区 • ADC值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有差异(p<0.01)。 • 注:*表示p < 0.01;#表示p < 0.05
对照组、预后不同两组各感兴趣区ADC值
ADC值
各期梗塞侧与对侧的 ADC关系
0.8
0.7
0.6
0.5

磁共振功能成像DTI(2)

磁共振功能成像DTI(2)

磁共振功能成像DTI(2)介绍又一个磁共振功能成像,DTI,是当前唯一能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已成熟应用。

作者:薛伟来源:1影1世界编辑:stari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临床应用)11、大脑发育中的应用我们知道,出生后大脑仍继续发育、髓鞘化,2岁左右基本完成,遵循从下到上,从后到前,从中央到周围的规律进行髓鞘化。

利用DTI技术,可以定量分析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程度,显示大脑的发育过程。

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大脑白质ADC值比成人大而空间各向异性比成人小,随着大脑发育成熟,由于整体水份的减少和髓鞘化的进程,许多区域的ADC值降低、而FA值增加,并且一些区域的改变要明显早于传统MRI的T1WI和T2WI的信号改变,被认为是前髓鞘化的表现。

DTI显示不同年龄儿童胼胝体的纤维束发育情况许多发育迟缓的儿童,尽管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但在DTI图像上存在多处白质纤维通路FA值下降而平均ADC增加的区域,为这一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1脑肿瘤应用DTI可以定量分析肿瘤组织特点以鉴别肿瘤的级别,鉴别正常的白质纤维、水肿及肿瘤区域;显示神经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使临床外科医生可以在术前、术中更清楚掌握肿瘤和白质纤维的情况,使手术方案更加可靠安全,并评估预后,这是DTI技术最有临床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有学者利用FA图和彩色张量图将肿瘤和白质纤维的关系分为4种模式。

模式I:患侧纤维的FA值相对于对侧正常或轻微降低(降低<25%)同时纤维的位置或/和方向发生改变。

模式I,为肿瘤挤压周围纤维移位,提示肿瘤为良性或侵袭性不强的恶性肿瘤模式II:患侧纤维FA值相对于对侧明显降低(>25%),同时纤维位置和方向正常。

模式II提示瘤周发生水肿,但不排除有肿瘤侵入。

模式III:患侧纤维FA值相对于对侧明显减低,同时纤维的走向发生改变。

模式III提示瘤周纤维被肿瘤侵入模式IV:患侧纤维显示各向同性或近似同性,无法看出走行方向。

DTI中的FA值

DTI中的FA值

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之二:弥散张量成像DTI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欧阳兵时间:2010-03-30 编辑:韩雪媚阅读:2146摘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技术是近年来在MR-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它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探测组织的微观结构,达到研究人体功能的目的。

目前,DTI是唯一可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方法。

一、原理简介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技术是近年来在MR-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它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探测组织的微观结构,达到研究人体功能的目的。

目前,DTI是唯一可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质子的弥散很少受到限制,如蓝墨水滴在纯水中的弥散。

这时的弥散速度在各个方向上是相等的,称为各向同性。

然而,生物体中由于某些屏障的阻碍,如存在的半透性和可通透的细胞膜等,质子的随机运动受到限制,这样就形成了对弥散的限制。

人体组织中的长纤维的存在亦使得质子的弥散在各个方向上不完全相同,一般说来,沿着长纤维走行弥散的质子要明显快于垂直其方向弥散的质子。

这就是所谓的各向异性,从而引出弥散张量成像。

DTI是在DWI基础上,在6-55个线性方向上施加射频脉冲,多采用单次SE-EPI序列,每个方向上均使用相同的较大b值,计算各个方向上的弥散张量而成像。

用DTI示踪白质纤维的走行,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主本征值,寻找一个与其接近的体素,将这些体素联系起来,达到显示白质纤维的目的。

二、DT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1.正常脑白质纤维的显示多数学者认为DTI能非常准确地显示主要的白质纤维束,与神经解剖学图谱的对照研究也显示了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Mamata等研究证实DTI 可获得一系列完整的正常脑白质纤维图像。

可显示的纤维束包括:弓状束、上下纵行束、钩回束、视听辐射、前连合、胼胝体、锥体束、薄形束、楔形束、内侧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中盖束、三叉神经丘脑背侧束、上中下大脑脚、动眼和三叉神经根部纤维等。

磁共振的adc值概念

磁共振的adc值概念

磁共振的adc值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在MRI成像过程中,磁场、梯度场和RF脉冲等因素都起到重要作用,而ADC值则是MRI影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组织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

ADC值是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的缩写,即表观扩散系数。

在MRI影像中,不同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而ADC值可以反映出这种差异。

通常情况下,组织中的水分子在受到约束运动时,其ADC值较小;而在自由扩散时,ADC值较大。

ADC值的概念在MRI影像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组织中水分子的ADC值,医生可以判断组织的性质和病变情况。

在癌细胞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通常较快,因此其ADC值较大;而在炎症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较慢,ADC值较小。

通过比较ADC值,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

在MRI成像中,获取ADC值的过程是通过执行不同的脉冲序列和回波序列得到的。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选择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序列来获取ADC值。

DWI序列通过对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敏感性来定量反映ADC值,从而获取组织的性质信息。

除了在诊断上的应用,ADC值在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分析ADC值来研究不同物质在组织中扩散的差异,从而为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ADC值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评估治疗的效果等方面。

ADC值是MRI影像学中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组织中水分子扩散速度的差异,为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在未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ADC值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医学影像诊断和疾病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这篇文章已经达到了2000字的要求,如需继续了解ADC值概念,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21常规 MRI 现 . 表 星 形 细 胞 瘤 :平 扫 及 M R 增 强 扫 描 : 肿 瘤 合 并 I
水肿 ,实性部分有 强化 ,其 中8 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f O分级I . 表现 为花环状 强化和 不规则斑片状 WH lI i V) 强 化 ,3 低 级 别 星 形 细 胞 瘤 ( HO 级 I I) 现 例 W 分 —I表
慨灭振厩像 2 2 弟3 弟2 01 q一 岱 删
ChnJMa nReo gn , 01, l . i g snI ma ig 2 2 Vo No2 3
同 级 别 脑 星 形 细 胞 肿 瘤 周 围 区 域 脑 白质 纤 维 束 的 情 前 惟 一 可 在 活 体 显 示 脑 白质 纤 维 束 的 无 创 性 成 像 方 况 。 对 肿 瘤 区 域 内F A图脑 白质 纤 维 束 破 坏 中 断及 边
弥散张 量成像(i uintno gn , I是 df s sri ig DT ) f o e ma 种用 于描 述水 分子 扩散 方 向特 征 的MR 技术 ,较 I 常规MR 可 以更清 晰地显 示脑 白质 纤维 的走行 ,并 I 能通 过对相 关值 的分析 了解肿瘤特 性 2 T 是 目 , 。D I 1
级 3 , I I 8 ) 例 I V级 N ,少 突 胶 质 瘤 (I 1 ) 脑 膜 A 值 不 满 足 方 差 齐 性 6 2 ,P 00 1,各 组之 I I级 例 ; DC . 5 = .0 ) 9 瘤 1 N ( 后 病 理 分 型 均 为 良性 ) 淋 巴瘤 8 ,其 中 间 F o 术 ; 例 A值 亦 不 满 足 方 差 齐 性 f = . 4 = .0 ) F 47 ,P 00 7 。在 4

增 强 后轻 度 强化 至 明显 强 化 。记 录 部 分 各 向异 性 ( at n l nst p , A 和 表 观 弥 散 系 数 (p ae t f co a ai r y F ) r i oo a p rn

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其分级中的应用分析

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其分级中的应用分析

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其分级中的应用分析王恩力【摘要】Multi modal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a new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ecause of its high accuracy, high resolution image, check the invasion of advantages, also can provide brain tissue anatomy, brain metabolism and cell function etc. information, multi modal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ing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brain lesion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 modalit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gliomas and its classification.%多模态磁共振是将不同功能的磁共振技术融合到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检查的一种新兴颅脑成像技术。

由于具有精确度高,图像分辨率高,检查侵入性低等优势,同时还可以提供颅脑组织解剖、脑部代谢、细胞功能等信息,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脑梗死的演变影像表现

脑梗死的演变影像表现

亚急性期脑梗死MRI表现
• 亚急性期脑梗死的强化可描述为“2-2-2”规则,即强化从2天后 开始,在2周内达高峰,在2个月后开始消失。
• DWI图像由于T2穿透效应可保持高亮信号,但ADC图将恢复正常 或者显示弥散增高。
慢性期梗死
• 在脑梗死的慢性期,细胞碎片和坏死的脑组织被巨噬细胞吞噬清 除,并被囊性脑软化灶及胶质增生替代。
• MRI显示梗死核心区域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FLAIR上显示最佳。 FLAIR的异常往往只局限于灰质。DWI上显示弥散持续受限。
MRI表现
• 可能出现动脉强化,这是由于侧支循环增加所致。 • 脑灌注成像最常显示梗死核心范围的增大而致半暗带范围缩小。
亚急性早期梗死(1.5~5天)
• 在亚急性早期,受损脑组织通过软脑膜侧支及向梗死区内生长的 新生血管重新建立起血流。
慢性期梗死影像表现
•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组织学特征是脑缺血后富脂质巨噬细胞的沉积, 在影像学上表现为T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 脑灌注成像上显示梗死核心范围继续扩大缺血半暗带进一步缩小。
亚急性晚期梗死(5天至2周)
• 亚急性期的特点是血管源性水肿缓解和占位效应的减少。 • 其中一个关键的影像学表现是脑回样强化,这可偶尔与肿瘤混淆。
亚急性晚期梗死(5天至2周)
• 但是与肿瘤不同,亚急性梗死通常不会同时出现占位效应和强化。 强化见于初发脑梗死后的6天到6周内。
• 灌注成像显示梗死核心的脑血容量降低,伴或不伴周围区域的脑 血流量降低,后者即指缺血半暗带。
急性梗死(6~72小时)
• 急性期脑梗死的特点是血管源性脑水肿和占位效应的增加。 •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引起细胞外液渗漏和出血风险增加。
MRI表现

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关系研究

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关系研究

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关系研究作者:崔钟鸣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24期【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的关系。

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波谱变化情况,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26例患者经过CT检查后,并未出现明显异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现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显示低信号影;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RMS)检查结果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低于正常区域,乳酸(Lac)有所升高且呈现倒置双峰;治疗前,超急性期患者NAA峰位置为(1.33±0.15)ppm、Lac峰位置为(1.81±0.50)ppm,急性期患者NAA峰位置为(1.11±0.35)ppm、Lac峰位置为(2.71±0.52)ppm;治疗后,超急性期患者NAA峰位置为(2.45±0.39)ppm、Lac峰位置为(0.03±0.06)ppm,急性期患者NAA峰位置为(2.79±0.48)ppm、Lac峰位置为(0.21±0.32)ppm;超急性期和急性期患者治疗后的NAA峰位置均高于治疗前, Lac峰位置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

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在疾病治疗效果和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波谱分析;关系研究DOI:10.14163/ki.11-5547/r.2019.24.009脑梗死是一种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疾病,占比大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50%,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瘫痪和言语不清,有的患者还表现为视物不清、吞咽困难、口唇麻木、走路摇晃和头晕等[1, 2]。

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不可逆性疾病,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防止患者脑梗死进展和复发就显得尤为重要[3, 4]。

磁共振adc值计算公式

磁共振adc值计算公式

磁共振adc值计算公式
磁共振ADC值的计算公式为:ADC= ln(SI低/SI高)/(b高-b低)。

式中,SI低表示低b值DWI上组织的信号强度(b值可以是零),SI高表示高b值DWI上组织的信号强度,b高表示高b值,b低表示低b值,ln 表示自然对数。

这个公式是基于简单的模型中DWI的ADC值计算公式S=S0EXP(-bADC)推导出来的。

其中,S0表示未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的信号强度,S表示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后的信号强度,b表示弥散敏感因子,ADC表示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与细胞密度、核浆比、肿瘤的结构、微环境的变化、组织的成分改变如水肿、坏死、纤维化等密切相关。

ADC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脑部病变的程度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状态。

如需更多医学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脑梗塞的病程演变与预后判断指标

脑梗塞的病程演变与预后判断指标

脑梗塞的病程演变与预后判断指标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程演变与预后的判断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脑梗塞的起因、病程演变、预后判断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脑梗塞的起因脑梗塞主要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

常见的起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栓形成等。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脑梗塞的风险。

二、脑梗塞的病程演变1. 缺血期当脑血管发生阻塞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能量代谢紊乱。

这个时期内,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肢体无力等症状。

及时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 梗死期在缺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脑组织会逐渐发生坏死,形成梗死灶。

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会影响预后的判断,早期的血管再通治疗可以促进梗死灶的恢复。

3. 恢复期在梗死期后,生存下来的脑组织会尝试恢复功能。

通过神经系统的重塑和再学习,患者可能会恢复一些受损的功能。

康复训练对于促进恢复期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三、脑梗塞的预后判断指标1. 体征与症状患者的体征与症状是判断脑梗塞预后的重要依据。

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受损,包括言语能力、感觉、肢体运动等方面。

2. 影像学检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脑梗塞的范围和程度。

梗死灶的大小和位置对于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炎症指标炎症反应在脑梗塞的病程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等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4. 循环系统指标脑梗塞常伴随心脑血管系统的紊乱,血压、心率、血液粘稠度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循环系统功能状况。

5.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等可以评估患者全身的代谢状态。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脑梗塞的病程演变和预后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病程演变与预后的判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各种指标的综合评估。

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塞的长期病理变化

脑梗塞的长期病理变化

脑梗塞的长期病理变化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脑血管阻塞有关,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脑梗塞的病理变化包括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的长期病理变化。

1. 急性期脑梗塞发生后的最初几天被称为急性期。

此时,梗死区周围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首先,在梗死区域形成缺血性坏死,脑细胞逐渐死亡。

伴随着细胞死亡的是炎症反应的发生,炎症细胞聚集于梗死区,并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进一步的细胞损伤。

此外,急性期还伴随着出血倾向。

由于脑组织的破坏和血管脆性的增加,血管壁容易破裂,导致出血。

这些出血灶可能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加重患者的症状。

2. 慢性期急性期后,脑梗塞进入慢性期。

在慢性期,梗死区的病理变化逐渐稳定,但仍存在持续的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

此外,脑梗塞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再灌注损伤,包括细胞凋亡、氧自由基生成和脑水肿等。

最重要的是,慢性期的脑梗塞会引起脑组织的萎缩。

梗死区域的脑细胞死亡后,会形成空洞和疤痕组织,导致脑组织的体积减少。

这种萎缩现象会使患者在长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

此外,慢性期的脑梗塞还可能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困扰。

脑梗塞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和记忆力减退,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了巨大影响。

3. 预防和治疗对于脑梗塞的患者,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脑梗塞的重要措施,如合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

此外,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体重和定期锻炼等,对预防脑梗塞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治疗方面,早期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急性期的脑梗塞需要紧急介入,包括溶栓和血管成形术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关键,如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降压治疗等。

对于慢性期的脑梗塞,基于恢复功能和减轻症状的角度进行治疗。

这包括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等。

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方面,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如抗抑郁药物、抗痉挛药物和认知改善药物等。

脑梗塞的病程和预后评估

脑梗塞的病程和预后评估

脑梗塞的病程和预后评估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由于脑内动脉发生血栓形成或者动脉壁发生斑块破裂而导致脑血供中断。

脑梗塞的病程与预后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脑梗塞的病程发展以及对预后的评估。

一、脑梗塞的病程脑梗塞的病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恢复期和稳定期。

1. 急性期在脑梗塞的急性期,患者通常会出现脑血管病变的早期症状,如突发性的头痛、眩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此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

大多数患者在急性期经过适当的治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脑梗塞后遗症。

2. 恢复期脑梗塞的恢复期通常是指发病后数周至数月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但这种恢复过程相对较缓慢。

很多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3. 稳定期稳定期是指脑梗塞后的长期状态,患者在这个时期内的神经功能通常趋于稳定。

然而,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评估,以确保病情控制和预防复发。

二、预后评估脑梗塞的预后评估对于指导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1. NIHSS评分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工具。

它包括11个项目,用于测量患者的意识、眼运动、面肌、肢体运动、共济运动和语言功能等方面的缺损情况。

NIHSS评分高的患者通常意味着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严重,预后相对较差。

2. mRS评分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工具。

它将患者的功能划分为0-6个等级,其中0表示没有症状,6表示患者死亡。

mRS评分为0-2的患者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而评分为3-6的患者则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

3. ASPECTS评分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头颅CT影像的工具。

脑梗死病理演变过程的DWI 表现

脑梗死病理演变过程的DWI 表现

脑梗死病理演变过程的DWI 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在扩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及ADC图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过程。

方法:回顾性及同期分析脑梗死MR-DWI 检查的病人数例,自发病当天开始将发病分为1 天至15 天的时间段,并分别观察脑梗死病灶在DWI 及ADC 图上的信号变化特点并记录。

结果:脑梗死病人在DWI 系列上的高信号约第10 天时转为低信号,而在ADC 图上的信号有低到稍高。

结论:了解DWI 在脑梗死发病中信号降低的具体时间并通过ADC 图加以具体分析,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演变过程进行分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09-02脑梗死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疾病,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和发病年龄已趋于年轻化,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而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情况;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作为MR 功能成像的一种方法,可检测出组织中分子的弥散运动情况,弥散是指水分子的随机运动,在温度恒定的体内弥散成像主要反映的是组织内水分子活动的自由度,从而反映组织的结构特点,DWI 及ADC 指能从微观水平反映组织的结构特点。

DWI 成像时间短,敏感性高,无创、无辐、无需对比剂、能比常规MR 更早发现脑梗死病变,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成像方法,在脑梗死病理演变过程中日益受到关注。

DWI 在脑梗死特别是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应用广泛,在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区表现为细胞毒性水肿,DWI 呈明显高信号改变,A D C 图呈明显低信号,随着时间延长,病灶区细胞坏死破裂,此时DWI 高信号改变消失。

脑梗死病灶在DWI上由急性期的高信号转为亚急性期的低信号时间因人而异,且目前各研究者所观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Burdette 等[1] 报道发病后14 天的脑梗死在DWI 上不再显示高信号;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发病脑梗死在DWI 和A D C 图上的改变,总结病灶DWI 由高信号转为低信号的时间并确定信号转变的确切天数,以便揭示脑梗死病理变化过程,并根据DWI 信号变化对脑梗死分期进行对照研究。

FA及ADC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FA及ADC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FA及ADC值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规律锁建军【摘要】目的分析讨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梗死进展期不同时段的数值变化规律.方法 5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24 h、72 h及2周时,测量梗死灶区域及健侧相应区域FA、ADC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梗死灶与正常组织比较,3个时段FA值均呈降低状态(P<0.05),ADC值先降低再缓慢回升(P<0.05),至2周后趋于正常或增大(P>0.05).结论 FA值、ADC值在脑梗死病程中具有一定规律,可协助脑梗死病例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并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再灌注时间窗,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9【总页数】2页(P46-47)【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表观弥散系数;部分各向异性分数【作者】锁建军【作者单位】472100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ADC值和FA值均由弥散张量成像(DTI)获得,其中ADC值可表达组织内水分子弥散特性,其数值越高,表示组织内所含自由水分子数量越多;FA值表达组织内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1],二者可反映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微观结构变化和病变进程。

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2例,年龄45~76岁,男32例,女20例,入院时间为发病24 h内;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并伴失语、感觉减退等症状。

经检查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且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患病。

1.2 检查及图像数据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头颅MRI 检查,进行常规T2WI、T1FLAIR、T2FLAIR、DWI 及 DTI序列。

采用Advantage Windows 4.4 工作站Functool 软件进行DTI 图像处理,重建FA图,手动画梗死灶感兴趣区(ROI),在24 h、72 h及2周时根据梗死区大小得到相应对照区域的 FA值及 ADC 值,每个ROI内的平均 FA、ADC 值,同时测量健侧相应区域 FA 、ADC 值。

脑梗死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分布规律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分布规律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

脑梗死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分布规律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张发平;陈其春;王龙胜;郑穗生;谢康临;汪翀效【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不同时期脑梗死的分布规律及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收治的359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依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 h)17例,急性期(6 h≤发病时间<72 h)142例,亚急性期(72 h≤发病时间<10 d)127例,慢性期(发病时间≥10 d)73例.在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不同分期患者病变侧核心区、边缘区及灶周区的ADC值,并以健侧镜像区ADC值为对照,分别比较同一分期患者病变侧核心区、边缘区及灶周区与健侧ADC均值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所有病例ADC及rADC值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病变侧与健侧的4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侧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最低,从核心区至灶周呈逐渐升高趋势,呈梯度征改变,而慢性期的4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及rADC值与发病时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时间推移ADC及rADC值逐步升高.核心区rADC值与发病时间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 2)为0.891、0.794,回归方程为Y=39.314X-14.155.结论 ADC及rADC值可以提供脑梗死扩散指标分布及演变规律,通过ADC及rADC值可以较好的预测发病时间.【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8(039)008【总页数】5页(P910-914)【关键词】脑梗死;表观扩散系数;回归分析【作者】张发平;陈其春;王龙胜;郑穗生;谢康临;汪翀效【作者单位】241000 芜湖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241000 芜湖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241000 芜湖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高度致残及致命的疾病[1]。

[深度学习]脑梗死不同时期DWI特征(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脑梗死不同时期DWI特征(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脑梗死不同时期DWI特征(建议收藏)~~~脑梗死不同时期DWI特征病理与临床特点脑梗死DWI信号改变的基础是脑血流中断后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毒性水肿,主要原因是ATP耗竭,Na+/K+泵及细胞内与能量消耗有关的代谢受阻,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减少(AQP4是细胞膜上调节水向细胞内外转运的蛋白质),细胞内外水分交换障碍,细胞内水钠潴留。

脑梗死区域扩散受限的病理基础包括细胞坏死、细胞外间隙缩小与扭曲、细胞肿胀。

CT与MRI特点①按照时间顺序可将脑梗死分为超急性期(<6小时)、急性期(6小时~3天)、亚急性期(3天~3周)与慢性期(3周~3月)。

各时期MR信号不同;②超急性期:脑缺血后数分钟即可出现细胞肿胀,出现DWI高信号及ADC图低信号。

DTI对超急性期病变更为敏感。

但需注意的是,该期DWI阴性不能排除脑梗死,2%~7%的脑梗死DWI阴性,原因是极小的腔隙性梗死、脑干梗死、栓子溶解后血管再通,血流量下降或低灌注不明显,不足以引起水分子运动受限;③急性期:DWI信号进一步增高及ADC信号进一步降低;④亚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仍为DWI高信号与ADC低信号,但随后即可出现假性正常化,其原因是:细胞毒性水肿持续存在,血脑屏障破坏及细胞膜破坏导致血管源性水肿及细胞外水增多。

DWI高信号一般在1~2周逐渐降低,ADC信号可在10天左右出现假性正常化,其原因可能是T2透射效应;⑤慢性期:DWI信号降低,甚至低于正常脑实质,而ADC信号逐渐增高,最终可近似脑脊液,其原因是缺血脑组织部分或完全坏死、脑软化。

此时T2WI也呈明显高信号;⑥上述为脑梗死DWI信号变化一般规律,但灰白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白质ADC信号下降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且白质相对ADC 值增加较慢,其原因可能是白质坏死不如灰质完全,另外,白质内的髓鞘、轴索、胶质细胞较多,其细胞毒性水肿与灰质不同。

简要病史例1,男,70岁。

口角歪斜及言语不清7小时,高血压病史1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当 代 医 学 ,2009,15 (15):80. [7] 康健 .内固定 手术治疗踝 关节骨 折 临床 疗效 分析 [J]. 中
国实 用 医刊 ,2012,7 (17):111一l12. [8] Schatzker J, McBroom&Bruce D.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round the 2nd week and the fourth week respectively. After DTI data processing,FA and ADC in patients’focal zone and norma l side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then FA value and ADC value were analyzed,and value var iations in different per iods were recorded a n d the r u les of changing were explored. Results In most cases,ADC values decreased signif ica n tly in the acute phase,followed by an upward trend;FA va lues continued to decline after the onset of attack.Conclusion ADC and FA value changes in ischemic cerebral in f a retion follow certain rules.
11
1』
蒋德初 ,等 :中医药结合胫骨交锁髓 内钉 闭合穿钉治疗的效果评价
51
骨平 台骨折疗效 显著 ,膝 关节功 能改 善 明显 ,应加 以推 广 应 用 。
参 考文 献 :
郑永智 ,孙永 强.胫腓 骨骨折治 疗方 式 的选 择 (附 196例 报告 ) [J].医药论坛杂志 ,201l,32 (8):46—48. 翟睿 ,吴海燕 ,陶晨 ,等.胫腓 骨 多段骨 折不 同手 术方 法 疗效分析 [J].临床骨科杂志 ,2011,l4 (3):329—331. 张兵辰 .闭合复 位与切 开复位交 锁髓 内钉 内固定 治疗胫 腓 骨干骨折疗 效 比较 [J]. 中 国医药 导 报 ,2012,9 (12):
the torinto expcfien[J].ClinicOrthop,2009,13 (8):94—
104.
[9] 周雄清 ,宋德煌 ,李 永灵 ,等 .中医联合交 锁髓 内钉治疗 骨伤临床分析 [J].中医临床研究 ,2013,24 (12):86—
87.
[10] 董玉珍 ,宗海斌 ,刘艳霞 ,等 .中西医结合 治疗胫骨骨不 连疗效 分 析 [J]. 陕 西 中 医,2012,33 (6):1021—
值 、ADC值 的变化 。结果 绝大 多数病例 ADC值在急性期 显著下 降,随后 呈上升趋 势 ;FA值在发病 后持续 下降。结论
缺 血性 脑 梗 塞 后 ADC值 及 FA值 的 变 化 遵 循 一 定 的 规 律 。
关 键 词 :缺 血 性 脑 梗 塞 ;磁 共振 成 像 ; 弥散 张量 成 像 ;表 观 弥散 系数 ;部 分 各 向 异性 分数
1022.
张华 .中西结合交 锁髓 内钉治疗股骨 干骨折 [J]. 中医正 骨 ,2012,46 (10):55—56.
收 稿 日期 :2014—10—14
FA值 、ADC值 在 脑 梗 塞 病 程 中的 变化 规律
李 宝珍 ,翟建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影像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61 — 62.
毛学根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 的l晦床疗效 观察 [J].湖南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2013,33 (4):42—43. 戚文彬 .不 同手术 方 法治 疗 复杂胫 骨 平 台骨 折疗 效 比较 [J]. 河 北 . 丁 飞 .交 锁髓 内 钉 在 闭 合 性 胫 骨 骨 折 内 固定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摘 要 :目的 探讨 FA值、ADC值在 脑梗 塞病程 中的 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梗 塞位 置位 于基底 节 区的 11例 急性缺血性
脑梗 塞患者 ,分别在 3 d内、两周及四周左右 时行 常规 MRI扫描 及 DTI扫描 。DTI数据进行 后处理 ,分别测 量患者病侧 病
灶 区及 健侧 相 应 区域 的 FA 值 及 ADC值 ,分 析 患者 组 病 侧 和 健 侧 相 应 区 FA值 及 ADC值 及 不 同 时 期 的 差 异 ,以 及 分 析 FA
中 图 分 类 号 :R445.2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4一o424(2015)01—0051—03
Variation RIlles of FA and ADC’S Value in the Course of Ischem ic Cerebral Infarction
LI Baozhen,ZHAI Jian
(Radiology Department,Yijishan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 l College,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ule in value var iation of FA (Fractiona l Anisotr opy)and ADC (Apparent Difusion Coeff icient)in the course of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 1 patients suffer ing from acute ischemic cerebra l infarction in basal ganglia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rout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can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scan i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