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歌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民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民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音乐——《多彩的民歌》2. 授课年级:高一3. 授课班级:1班4. 授课时间:2课时5.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 认识几种常见的民歌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鉴赏民歌的能力。

- 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 常见民歌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2. 教学难点:- 民歌的鉴赏与欣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民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有什么特点?2. 讲授新课:- 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 常见民歌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 山歌:如《小放牛》、《茉莉花》等。

- 小调:如《摇篮曲》、《四季歌》等。

- 舞蹈音乐:如《采茶舞曲》、《欢庆舞》等。

3.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歌类型,进行介绍和演唱。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民歌有哪些特点?2. 讲授新课:- 民歌的鉴赏与欣赏:- 如何鉴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

- 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鉴赏和分享。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鉴赏民歌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演唱、鉴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第一章:民歌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掌握我国民歌的发展历程;3. 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2. 民歌的特点;3. 我国民歌的发展历程;4. 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举例法:播放典型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民歌的演唱形式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演唱形式;2. 掌握各种民歌演唱形式的特点;3. 培养对不同民歌演唱形式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的演唱形式概述;2.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特点;3. 各地民歌演唱形式的特色;4. 民歌演唱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演唱形式的特点;2. 举例法:播放各种民歌演唱形式的典型作品;3. 对比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民歌演唱形式的差异;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唱不同民歌演唱形式。

第三章:民歌的旋律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旋律的特点;2. 掌握民歌旋律的基本构成元素;3. 培养对民歌旋律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旋律的特点概述;2. 民歌旋律的构成元素;3. 民歌旋律的演变趋势;4. 各地民歌旋律的特色。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旋律的特点和构成元素;2. 举例法:播放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旋律;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歌旋律的构成和演变;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歌旋律。

第四章:民歌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点;2. 掌握民歌节奏与韵律的基本形式;3. 培养对民歌节奏与韵律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点概述;2. 民歌节奏与韵律的基本形式;3. 各地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色;4. 民歌节奏与韵律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节奏与韵律的特点和基本形式;2. 举例法:播放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节奏与韵律;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歌节奏与韵律的形成和应用;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民歌节奏与韵律。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了解相关的民歌知识。

如:民歌的分类;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及民歌的特点等。

3、初步懂得民歌与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有紧密关系,也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1、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南方民歌。

2、音乐知识:民歌的体裁、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各地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各地民歌的特点,与地形、地貌、生活条件等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民歌的体裁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二)体会不同地域的腔调情韵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在课本P21页的中国地图上找出西北、中原、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域)下面我们来欣赏三个不同地域的民歌,同学们感受一下不同地域的民歌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西北民歌: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课本19页)1、《上去高山望平川》这是一首“花儿”,旋律高亢,开阔起伏,舒展自由,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脚夫调》这是一首“信天游”,信天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旋律框架是:2—5—1—6—5旋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奔放高亢的气势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

3、小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沉郁顿挫。

中原民歌:1、《沂蒙山小调》采用方言演唱,旋律以小跳为主,音乐风格质朴,嘹亮,粗犷豪放。

多彩的民歌初中教案

多彩的民歌初中教案

多彩的民歌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和分布,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民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分布。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民歌。

教学难点:1. 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歌资料,包括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课堂讨论,深入了解民歌的内涵和价值。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民族的民歌,如藏族的《康定情歌》、蒙古族的《敖包相会》、苗族的《千里送鹅毛》等,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通过听、看、讨论,了解各民族民歌的独特魅力。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歌的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现状和发展。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对民歌保护和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三、欣赏与评价(2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小河淌水》、《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民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评价标准。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地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评价西北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文化。

3. 欣赏西北民歌:播放代表性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西北民歌,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西北民歌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审美评价:通过学生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初中多彩民歌音乐教案设计

初中多彩民歌音乐教案设计

初中多彩民歌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民歌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听力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2. 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黄河大合唱》等。

3. 民歌的音乐特点: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多样性。

(2)介绍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3)分析民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实践环节:(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民歌进行学习。

(2)学唱民歌:引导学生跟唱、模仿,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

(3)创编表演:鼓励学生对所学民歌进行创编,如改变旋律、节奏等,并进行表演展示。

4. 课堂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民歌欣赏任务,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民歌,拓宽音乐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程度、演唱技巧及创编能力。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民歌的喜爱程度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民歌教材,如《初中音乐鉴赏》等。

2. 音响设备:CD、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民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多彩的民歌——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两篇)

《多彩的民歌——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两篇)

《醇厚的中原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变异性特征。

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

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

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1、《沂蒙山小调》(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多彩的民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风格及演唱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技巧。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各地民歌的特点、风格及演唱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分组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其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演唱其他地区的民歌。

7.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彩的民歌》2. 主要内容:各地民歌特点民歌风格及演唱技巧民族音乐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简要阐述其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更多民族音乐,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内容的详尽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确保覆盖教材中关于多彩民歌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民歌的历史背景、地理分布、音乐特征、歌词内容、演唱风格等。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第一章:民歌概述1.1 民歌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民歌的定义:民间口头传承的音乐文化,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和集体性等特点。

分析民歌的特点:旋律简洁、节奏自由、歌词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

1.2 民歌的分类与分布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介绍民歌分布的特点: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歌类型,如江南水乡的船歌、西北高原的信天游等。

第二章:民歌的区域特点2.1 北方民歌介绍北方民歌的特点:旋律高亢、节奏自由、歌词豪放。

举例讲解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小放牛》等。

2.2 南方民歌介绍南方民歌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细腻。

举例讲解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

第三章:民歌的演唱形式3.1 独唱讲解独唱的特点:表现力强、情感丰富。

举例讲解独唱的民歌:如《小河淌水》、《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3.2 对唱讲解对唱的特点:互动性强、和谐度要求高。

举例讲解对唱的民歌:如《两只蝴蝶》、《高山流水》等。

3.3 群唱讲解群唱的特点:气氛热烈、团结协作。

举例讲解群唱的民歌:如《茉莉花》、《赛马》等。

第四章:民歌的文化价值4.1 民歌的历史价值讲解民歌在历史中的作用:传承历史故事、反映时代背景。

举例讲解历史价值较高的民歌:如《孟姜女》、《梁祝》等。

4.2 民歌的社会价值讲解民歌在社会中的作用:表达民众情感、促进社会和谐。

举例讲解社会价值较高的民歌:如《康定情歌》、《凤阳花鼓》等。

4.3 民歌的艺术价值讲解民歌在艺术中的作用:丰富音乐文化、培养音乐人才。

举例讲解艺术价值较高的民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青藏高原》等。

第五章:民歌的传承与保护5.1 民歌传承的重要性强调民歌传承的重要性: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民族精神。

5.2 民歌保护的措施介绍民歌保护的措施:录音、出版、教育等。

5.3 民歌的未来发展探讨民歌的未来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与传承的平衡。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去高山望平川》《茉莉花》《打夯号子》教学目标:1.聆听、演唱民歌、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起源、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3.熟悉一些民歌体裁,大致能分辨出是哪种民歌体裁。

尝试创编与学生互动。

教学重点: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2、了解不同体裁的民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和实践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歌!一、导入:演唱成武民歌《包楞调》入手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演唱方法属于美声、民族、通俗?同学回答:民族老师提问:知道这首歌名吗?介绍《包楞调》二、感受体验与认识:(一)、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老师:聆听歌曲时,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它的地域,歌词,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老师:同学们讨论找同学回答,介绍民歌体裁,问同学们《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体裁。

(二)、聆听《茉莉花》老师:把同学们分组,思考不同问题(地域歌词旋律节奏)老师: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老师:老师总结《茉莉花》,介绍小调的音乐特点(三)、学唱歌曲《茉莉花》老师范唱、分句教唱、跟琴一起唱(四)、播放视频《打夯号子》,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音乐特点,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劳动号子,介绍劳动好的种类,特点。

三、学唱琴歌老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不同风格《茉莉花》。

(1)老师范唱:a.手打稳定拍,随琴慢速跟唱,演唱时注意唱歌的姿态。

b.解决调音节奏:顿开演唱。

c.老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曲《茉莉花》d.老师给与评价鼓励四、师生互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表演《打夯号子》,体验一把号子的音乐特点,一领众和声音粗狂有力具有律动性,增加了老师和同学感情。

五、拓展练习:1、学唱《茉莉花》2、播放舞台上的劳动号子3、听辨音乐三段音乐片段回答属于哪一类体裁六、结束语: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想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教案一:探究多彩的民歌
目标:通过学习多样的民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了解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播放一段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民歌进行研究。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可以选择较少人熟悉的地区。

3. 调查研究:每个小组针对选择的地区民歌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以及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方式等。

4. 分享发现: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该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并介绍背后的文化内涵。

5. 听歌学唱: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多彩民歌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培养对民歌的审美能力。

并邀请学生尝试模仿,学唱其中的一段。

6. 制作展板: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民歌制作成展板,包括歌曲简介、歌词和相关图片等,以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7.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对多彩民歌的理解和对民歌的兴趣程度。

8.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歌,拓宽视野,丰富音乐素材。

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器和相关多彩民歌音乐资源。

2. 课堂展板和制作工具。

3. 学生小组调查研究的材料和资料。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多彩的民歌”,主要围绕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民歌的概述”,第二节“民歌的体裁与分类”,以及第三节“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歌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概念、体裁与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辨识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辨识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各地民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民歌的概述,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地位。

(2)介绍民歌的体裁与分类,如山歌、小调、号子等。

3. 实践环节:(1)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辨识其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演唱各地民歌,提高对民歌的辨识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民歌2. 内容:(1)民歌概述(2)民歌体裁与分类(3)各地民歌风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歌曲:《茉莉花》分析: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以优美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少女采摘茉莉花的情景。

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其他地区的民歌,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多彩的民歌 教案

多彩的民歌 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教案标题:多彩的民歌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歌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内容:1. 引入:-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概念和特点,例如:反映民间生活、情感真挚、旋律简单易学等。

2. 欣赏:- 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民歌,如中国的山歌、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蓝调等,并播放相关音乐片段。

-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不同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合作创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自创的。

- 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歌曲编排,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设计。

- 鼓励学生在歌曲中融入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4. 表演与分享:- 每个小组准备好自己的歌曲后,进行内部表演和互相欣赏。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分享,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 安排一个校内的音乐会,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加,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聆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等。

2. 评估学生在合作创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理分工等。

3. 评估学生在表演与分享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舞台表现等。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歌文化,并进行比较研究。

2.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音乐节,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民歌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欣赏、合作创作和表演分享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民歌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与分类,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在民间的作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歌的定义与分类,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民歌的演唱形式。

难点:著名民歌的解析,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播放器、乐谱;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组我国各地民歌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2. 课堂讲解:a. 讲解民歌的定义与分类;b. 分析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c. 介绍民歌的演唱形式;d. 解析著名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3. 欣赏与实践: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民歌,并进行随堂练习,如学唱《小河淌水》;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民歌的认识,以及自己对民歌的看法;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演唱形式以及著名民歌解析。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了解其背景、演唱形式等,下节课分享;2. 分析一首自己熟悉的民歌,从旋律、歌词、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民歌的特点;3. 练习演唱一首民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播放视频、讲解、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仍较浅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观摩民歌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歌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这是理解民歌概念的基础,学生需要明确什么是民歌,以及民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 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这是了解民歌多样性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和特色。

3. 民歌的演唱形式:这是理解民歌表演方式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民歌的演唱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多彩的民歌:教案1

多彩的民歌:教案1

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多彩的民歌教案的目的和意义 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目的:通过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特点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示范演唱,展示民歌的韵味和特点 方法: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录音,学生跟唱或模仿 注意事项:示范演唱要准确、生动,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注意事项:教师在实施互动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和氛围,避免出 现混乱或无序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执或冲突。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歌的魅 力
体验感受: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域、 不同风格的民歌,让他们从听觉、 视觉等方面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
特点:形式自由,节奏鲜明,语言生动,感情饱 满
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Hale Waihona Puke 民歌的起源和特点 教案中选取的民歌种类和数量 教案中民歌的歌词和旋律特点 教案中民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等理论知识 示范:通过现场演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展示民歌的韵味和技巧 结合:将讲解与示范相互穿插,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民歌的魅力 互动:鼓励学生参与示范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反 思
02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
掌握多彩的民歌的基本特 点
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特色 和风格
学会分析民歌的旋律、节 奏和歌词
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方 法
能够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能够运用音乐元素和技巧来表现 民歌的韵味

《多彩民歌》教学设计

《多彩民歌》教学设计

《多彩民歌》教学设计《多彩民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彩民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②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

③过程与方法: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的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

教学重点:从旋律、节奏等方面对三首民歌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民族服装走秀视频,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

2、学生分三组讨论交流对这三个民族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了解。

(二)新课教学1、初步感知:①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引导学生发现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方面的特点。

②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学生探讨交流对藏族歌曲的'了解并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藏族歌曲。

③欣赏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汗》后,老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引导学生发现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特点和切分节奏特点。

2、探究学习:对比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三、巩固提高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蒙古族小组的同学进行蒙古族民歌接力赛,藏族小组的同学一起边唱《宗巴朗松》边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维吾尔族小组的同学跟随维吾尔族民歌一起打切分节奏。

四、课堂小结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总结这三首民歌在艺术特征方面的特点,并谈一谈学习这些民歌之后的体会。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

多彩的民歌教案教案标题:多彩的民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3. 学习和演唱民歌,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和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 理解民歌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民歌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3. 民歌歌词和乐谱。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民歌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民歌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探究:1.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民歌是民间创作的歌曲,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歌词内容多涉及民间生活、情感和社会问题等。

2. 分享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的歌词和乐谱,让学生跟随歌词和乐谱一起学唱。

3. 演示该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模仿并加入表演。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准备在课堂上演唱。

2. 指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素,如节奏、音高和音色等。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可以加入简单的舞蹈或乐器伴奏等元素。

总结: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民歌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3. 提醒学生继续欣赏和学唱更多的民歌,培养对民歌的兴趣和爱好。

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学唱更多的民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比赛或音乐会等活动。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文化,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和文化认知。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演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2. 可以设计简单的民歌听辨题目,测试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延伸:1. 在音乐课或音乐活动中继续学唱和演唱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创作自己的民歌歌词和旋律,并进行演唱和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民歌教案
课型:音乐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
欣赏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东北)
《好花红》(布依族民歌)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二种唱法)
并能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
2.难受不同地域《茉莉花》的风格特点,进而了解不同地域
的民风、民俗、民情。

3.欣赏童声领唱合唱《茉莉花》,理解力度记号与音乐表达的关系。

4.通过欣赏,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歌与人民生活、地
理背景的关系。

5.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民
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变体极多。

流行于河北的《茉莉花》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节拍为四四拍,音阶为五声调式,旋律
以级进为主,曲调高亢、嘹亮,加上运用方言演唱,明显地体现出当
地的民歌风采。

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
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江苏《茉莉花》也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流
传于江苏一带。

二四拍,五声音阶,调式,分节歌形式。

它那优美自
然、委婉流畅、富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音乐
风韵,犹如甘泉沁人心脾。

它的内容健康淳朴,描绘了一个村姑对茉
莉花无限热爱的感情。

《好花红》是布依族代表性民歌,主要流传于
贵州中部。

歌曲柔和优美、清新流畅,内容深邃,借花寓人,表达了
布依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句头、句尾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
民歌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歌曲学习、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接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在寒假中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上最为隆重的节日——什么节?——对,是春节。

春节过后,春天就开始了,虽然最近还有些许冷意,但春天的脚步已慢慢地走近我们。

那么,春天给大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满眼翠绿、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盛开的鲜花,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内容——百卉含英。

1.齐声回答——春节
2.认真思考,勇敢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3.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以自然季节转化特点切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共鸣
活跃课堂气氛
三、
欣赏歌曲《茉莉花》
1.教师简介《茉莉花》内容、情节及其在全国流传、变异情况。

2. 播放《茉莉花》江苏版本与河北版本,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
唱情绪和风格的不同。

3.鼓励学生发言,讲述两首《茉莉花》给人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词语
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予以鼓励、肯定。

4.结合学生感受,讲解祖国南、北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气候条件不同对人民生活
习惯、性格特点的重要影响,进而决定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的不同。

请学生欣赏东北《茉莉花》,引导他们根据掌握的知识对其作出地域判断。

1.听讲,掌握《茉莉花》简况。

2.欣赏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和风格的不同。

3.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4.认真听讲,掌握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民歌风格影响的关系。

5.欣赏东北《茉莉花》,并作出判断。

了解作品,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以更好地表达歌曲
对比感受,以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歌曲风格
四、
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1.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风格。

2.范唱、讲解布依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3.再次聆听《好花红》歌曲录音,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音乐风格的把握。

1.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及演唱风格。

2.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五、
歌曲学唱《茉莉花》(河北)
1.再次听赏河北《茉莉花》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教师范唱
4.难点重点教唱
5.教师弹琴伴奏,引导学生完整随琴
演唱歌曲。

1.认真聆听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及演唱速度。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听教师范唱,整体感受歌曲风格。

4.随伴奏串唱歌曲。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
六、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激发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七、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背唱歌曲《茉莉花》。

听讲并记下作业
背唱是积累歌曲的最好办法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对江苏《茉莉花》比较熟悉,所以开始便以江苏《茉莉花》进入新课,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学习演唱也很准确。

2.对于河北《茉莉花》,学生则较为陌生,但由于歌曲旋律较为优美,所以欣赏起来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

3.开始学习演唱河北《茉莉花》时,学生较容易与江苏《茉莉花》旋律混淆,特别是第一句。

教学时采用听辩与范唱以及听唱相结合的
方法,最后学生能够很准确地辨别、演唱两首《茉莉花》,加深了
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把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若能有宋祖英在金色大厅演唱《茉莉花》的录象给学生看看,效果会更好些,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