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 教材

中国美术史 教材

中国美术史教材
以下是一些中国美术史的教材推荐:
1.《中国美术史》- 王明初:该教材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经典
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

2.《中国美术史导读》- 李伯重:这本教材以清晰的思路和详
细的解读,介绍了中国美术发展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3.《中国绘画史》- 郝明义:该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
展历程和重要人物,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形式,配有丰富的图片和解析。

4.《中国雕塑史》- 姚庆仁: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雕塑
的发展历程、艺术样式和重要作品,包括佛教造像、皇家陵墓中的雕塑等。

5.《中国工艺美术史》- 杨志平:这本教材重点介绍了中国传
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和艺术形式,包括瓷器、漆器、织锦等多个方面的传统工艺品。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权威专家编写的,并且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解析,适合作为教学参考和学习资料使用。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关于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轨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古代至现代,从绘画到雕塑,从宫廷艺术到民间艺术,无一不展现出中国美术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书中,我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古代绘画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通过阅读《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和喜爱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以佛像、石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雕刻和塑造,展现了中国人对宗教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古代雕塑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展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阅读《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喜爱和赞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在书中,我还对中国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宫廷艺术以宫廷绘画、宫廷雕塑等为主要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室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情趣;而中国民间艺术则以民间绘画、民间雕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通过阅读《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和喜爱中国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

综上所述,《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关于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术理论研究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知识面。

5.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6.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3.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4.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5.赵力,贺西林.《中国美术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木雕艺术同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木材 的柔韧性和易加工的特点,制作出各 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明清时期,木雕艺术达到了巅峰。这 一时期,木雕作品不仅在工艺上追求 精益求精,而且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呈 现出多样化。木雕作品多用于建筑、 家具和祭祀用品等领域,如故宫的木 雕装饰、江南地区的窗棂雕刻等,都 展现了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美术史概述 • 绘画艺术 • 雕塑艺术 • 建筑艺术 • 工艺美术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历 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美术史在国内外学术界 受到广泛关注。
03
研究中国美术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宋元明清的石雕艺术
唐宋元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佛教石刻的发 展,如敦煌石刻、龙门石窟等。同时,民间石雕也逐渐兴起,如福建的客家土楼、安徽的 徽派建筑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木雕艺术的起源
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
现代木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的传入,推动了石窟 艺术的兴起,如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版画等艺术形式逐渐 兴起,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中国美术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标准,强调意境、气韵生动、笔墨情趣 等。
VS
影响
中国美术史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被广泛传 播和借鉴。同时,中国美术史也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从古至今所创造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的图腾雕刻到现代的数码艺术,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二、深入分析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绘画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卷轴画,再到后来的壁画和版画,每一次艺术形式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雕塑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再到后来的石窟雕刻和寺庙雕塑,可以看出人类审美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方面,从最早的原始巢居到后来的木结构建筑,再到后来的砖石结构建筑和园林建筑,可以看出人类在空间规划和审美观念上的不断进步。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从卷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于艺术形式的独特理解;从壁画和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四、结论与建议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美的力量。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我很高兴能有机会阅读《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热爱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

本书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中国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美术特点、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使读者对中国美术史有了清晰的认识。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

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

2、唐代美术史籍(1)。

包括《贞观公私画录》、《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

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

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画继》、《画史》等。

7、元代美术史籍。

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

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

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

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

书画着录。

《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

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1、纪传体如:《史记》2、编年体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

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壮丽
秦汉时期,石雕和陶塑进一步 发展,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唐宋元明清的繁荣
唐代开始,佛教雕塑兴盛,如 龙门石窟等;宋代以至明清, 雕塑逐渐世俗化,如卢沟桥的
狮子等。
中国雕塑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宗教雕塑
多以佛教、道教等宗教题材为主题,如敦 煌石窟、乐山大佛等。
陵墓雕塑
多用于纪念历史人物或贵族,如明十三陵 等。
古代
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主要 受到木材和砖瓦等天然材 料的影响,以木结构为主 ,注重流线型的设计和精
细的雕刻。
近代
近代中国的建筑开始受到 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出 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
现代
现代中国的建筑则更加多 元化和创新化,各种新型 材料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
如何学习和研究中国美术史
01 学习基本史实
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史实和 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和地 域的美术风格和特点。
02 深入阅读和研究
阅读相关学术著作、论文和艺 术品评论,深入了解中国美术 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03 实地考察和调研
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和遗址等 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体验古 代美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山水画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注重表现 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气韵。
壁画
以墙壁为载体,绘制大型场景 或主题,注重表现宏伟、壮观 的场面。
人物画
以人物形象为主题,注重表现 人物性格、情感和神态。
花鸟画
以花卉、鸟类等动植物为主题 ,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美 感。
漆画
以漆为颜料,绘制在漆器或木 器上,注重表现华贵、细腻的 质感。
美术史的分类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1.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①《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院美术史系,高等教育出版社②《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陕西美术出版社③《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薛永年、邵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④《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⑤《中国美术史》,张光福,知识出版社⑥《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⑦《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洪再辛主编,上海美术出版社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⑩《辞海》(艺术分册)2、中国美术史复习方法及重点:中国美术史试题常用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

其中填空、选择、判断约占总分的40%,名词解释20%,问答题40%,总分100分。

中国美术史命题范围广泛,涉及内容全面、考察详细具体,时代从史前到近现代乃至当代,领域从绘画、雕塑、建筑到工艺,真题均有涉猎。

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除个别涉及1949年后的中国美术题目外,均可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获得正确答案。

名词解释侧重对画家/作品、流派/社团、理论/技术专门术语进行命题,这类题目中有些可直接通过整合《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相关内容进行有效问答,有些则需要考生从其它书籍中补充(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等),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在《简史》的基础上扩充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

只有做好这一点,考生才能更有效地去面对问答题。

从真题来看,问答题命题较多集中于唐至清的绘画,侧重于从形式分析、文化研究的角度考虑考生对具体绘画作品的了解程度和比较分析能力。

在02——04年的6道问答题中,有5道属于这种类型。

04年问答题命题范围突破古代,出现涉及近现代美术题目。

在02——04年问答题中,不曾见雕塑、工艺、建筑方面的考题。

简评:曹庆晖(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副主任)世界美术史复习重点:1、世界美术史参考书目:①《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高等教育出版社②《剑桥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③《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美术出版社④《世界美术史》,弗莱明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⑤《外国美术史教程》,李春,陕西美术出版社⑥《东方美术史教程》,邓惠伯,高等教育出版社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⑧《辞海》(艺术分册)⑨1979—1995年《世界美术》杂志1、世界美术史复习方法及重点:世界美术史试题常用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
3.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十五、教学持续改进
1.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3.收集学生、同行及社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春秋战国美术:分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演变,了解诸侯争霸时期美术的发展。
4.秦汉美术:重点介绍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等作品,展现大一统时期的美术风貌。
5.魏晋南北朝美术:讲解佛教艺术、士人绘画等,探讨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美术发展。
6.隋唐美术:分析壁画、山水画等艺术成就,了解繁荣时期的美术特点。
7.五代两宋美术:着重介绍文人画、民间画等,探讨世俗美术的兴起。
2.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提供学术咨询,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路径,明确学习目标。
4.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二十二、教学成果展示与推广
1.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学生优秀作品推荐至校内外美术刊物发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元明清美术:讲解宫廷绘画、民间绘画等,分析封建社会晚期美术的发展趋势。
9.近现代美术:介绍西方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探讨民族美术的转型与创新。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时期或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3.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国内外知名美术馆、博物馆官方网站,获取更多美术作品信息。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中国美术史简编答案

中国美术史简编答案

中国美术史简编答案【篇一: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完成日期:文摘要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有史以来记录着人类在艺术中思想意识的不断延伸,不断探寻着人类精神的可能性,创作了丰富.而广博的视觉意识形式.中国历代艺术家们不仅以绘画再现自然的视觉真实,还以绘画表现人的心理,情感,潜意识等.抽象是一个西方艺术概念,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没有把抽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加以研究.中国人似乎对纯粹的抽象艺术有所偏见,而对于那种简单的正式的模仿也不尽认同,他们总是在美与逼真之间寻求一种难以捉摸的平衡点.中国文化不是模仿的文化,是有着很强形式的抽象体系.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绘画就缺乏对现实场景的客观描绘,也没有史诗般的恢宏壮丽,往往追求情绪的表现和对世界的感知.所营造的意境远胜于对逼真场景的追求.中国传统的抽象艺术无疑为当代创作打下形式语言基础.abstractpainting as a visual art, the history of recorded human ideology in the arts continue to exte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human spirit, created a rich. the form of a broad range of visual awareness. generations of chinese artists have not only the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paintings the visual reality, but also to painting to express the human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subconscious and so on. abstract concept of a western art,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as not the abstract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to study the language.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prejudiced purely abstract art, but for the simple imitation are not the formal recognition they areal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lusive search for arealistic balance between the points. not an imitation ofchinese culture culture is a very strong form of the abstract system. from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painting to the lack of an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scene depicted, there is no grandepic spectacular, often the pursuit of emotional expressionand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far better than the mood createdby the pursuit of realistic scenes.目录参考文献 (7)附录 ....................................................................................................... (8)致谢 ....................................................................................................... (9)中国美术史第一章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一)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抽象是宇宙的空间概念,永恒是宇宙的时间概念.抽象与永恒,共同构成宇宙时空的本质.抽象是宇宙的原生态,诞生于人类之前.宇宙是由构成(星际关系)、色彩(宇宙本色)、点(星球)线(星球轨迹、流星和光)、面(宇宙空间)、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组成的抽象世界.天空、云层、电闪、水浪、岩缝、草茎、泥沼、叶脉、斑马纹、虎纹、蝶纹,大自然的很多画面和细节都是抽象的.人的生命中的血象、细胞、基因,瞳孔、肤色、指纹也是抽象的.物质世界里的粒子、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觉宇宙.欣赏抽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方式.【篇二:中国美术史大纲】xt>(适用于美术学专业)课程编码:180101302x总学时:60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核方式:笔试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纸、笔考试持续时间:110分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试验成绩:0%、期末考试成绩:70%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中国美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学科,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1章原始社会时期美术1.《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

”第2章、三章夏商周的美术1.商代青铜器要例:人面铜方鼎:大禾鼎(内壁有“大禾”二字)司母戊大方鼎:最大毛公鼎:铭文最多2.甲骨文:现存最早的成系统汉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最早的代表;商代甲骨文多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3.漆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4.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可见的中国最早的独幅画第四章秦汉时期美术1.秦汉时期大型纪念性雕刻的杰出代表:始皇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2.秦始皇陵兵马俑:佣是一种殉葬品;(材质:木、铜、泥)特点: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兵马俑差不多与真人真马等大,阵容强大佣头和身躯分开制作,然后套和雕塑手法:模制+手塑塑成后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写实风格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始皇陵兵马俑3.汉代纪念性雕刻,以霍去病墓前石刻群为代表。

其中主题最为鲜明的《马踏匈奴》象征性地歌颂霍去病的战功及其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风格写意4.东汉甘肃武威出土的青铜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铜奔马”,即“马踏飞燕”它表现一匹飞奔的马,后蹄踩住了一只展翼的飞鸟,一起翱翔在半空马的体形完美匀称,整个重心都落在踩飞鸟的那只足上。

无论是造型的高度完美,还是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堪称杰作现成中国旅游标志5.铜灯——汉代灯具把实用和欣赏巧妙结合起来。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汉河北满城“长信宫灯”“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一宫女跪坐之势,神情端庄,体态优美,不失为人物雕塑的精品。

宫女左臂下垂执灯座,右臂举起,衣袖与灯盖相通,点燃后烟尘通过衣袖而集中于人体之内;灯座可盛水,能将吸入体内的烟炱溶于水中,这就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洁,另外在其灯座上还有活动的环壁形灯罩,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照射方向,控制灯光的强弱。

灯座、灯罩、头部还可以拆卸,便于擦拭清除烟尘,真可谓巧夺天工。

6.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内容分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

中国美术史有关的书籍

中国美术史有关的书籍

中国美术史有关的书籍
中国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学科,涵盖了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几本经典的中国美术史相关书籍:
1.《中国美术史》(上下卷):作者李学勤,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史的著作。

全书概括了从先秦时期到现代中国的美术发展历程,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中国古代艺术史》:作者施琅,自清代开始编写,是一本系
统地介绍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权威著作。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众多领域,详细地阐述了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中国绘画史》:作者陈世骧,是一本介绍中国绘画史的学术
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流派和代表作品。

全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是一本较为全面的绘画史。

4.《中国书法史》:作者刘履忠,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中国书法发
展历史的著作。

全书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流派、书法作品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是一本权威性较高的学术著作。

5.《中国建筑史》:作者李方桥,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
发展历史的著作。

全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参考书籍。

总之,以上几本书籍都是研究中国美术史必备的经典之作,对于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十一、教学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史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开展中国美术史课程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临摹、创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十二、教学效果与成果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美术鉴赏方法。
二十四、课程总结
《中国美术史》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系统认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作出贡献。
十二、教学效果与成果
(接上文)
4.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形成自己的研究观点,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5.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十三、教学支持与保障
1.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如提供教学研究经费、优化教学环境等,保障教学质量。
十四、课程调整与优化
1.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朝代?A. 商朝B. 唐朝C. 春秋战国时期D. 清朝答案:C2.以下哪位艺术家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A. 郎世宁B. 张大千C. 赵无极D. 李可染答案:B3.下列哪个时期出现了石刻艺术的高峰?A. 元代B. 唐代C. 清代D. 五代十国答案:D4.中国传统画法中,下列哪种画法注重于表现物象之外的精神境界?A. 工笔画B. 破墨画C. 写意画D. 山水画答案:C5.被誉为“东方觉醒”的书画运动是在哪个时期兴起的?A. 明代末期B. 清末民初C. 宋朝D. 唐朝答案:B二、简答题1.谈谈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岩画和陶器艺术。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国美术经历了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变迁。

继汉唐宋等朝代的繁荣之后,中国美术在元明清时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现代时期,中国美术经历了艰苦的历程,艺术家们积极创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形式。

2.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表现物象之外的精神境界,强调意境的表达。

传统绘画常常运用写意的手法,通过简短的笔触和抽象的形式来表现形象。

中国传统绘画的画家注重墨的运用,擅长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丰富的形象和情感。

同时,传统绘画也非常注重画面的布局和构图,追求画面的和谐与平衡。

三、论述题中国美术史上的山水画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中国美术史上的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表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这种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其次,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艺术的内涵和意义,这种追求在后世的艺术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现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表现内心世界,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这与山水画中追求意境的精神是相通的。

中国美术史判断题

中国美术史判断题

中国美术史判断题
1. 中国美术史起源于周朝,发展于汉朝,成熟于唐朝。

()
2. 中国古代绘画主要采用油性颜料。

()
3. 中国画主要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三大类。

()
4. 中国书法以楷书、草书、隶书和篆书四种为主。

()
5.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艺术造型。

()
6. 中国瓷器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三种为主。

()
7. 中国玉器以翡翠、和田玉和独山玉三种为主。

()
8. 中国古代雕塑以石雕、木雕和陶塑三种为主。

()
9. 中国剪纸艺术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用于装饰窗户和墙壁。

()
10. 中国民间绘画以表现民俗风情和日常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学习用书: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王逊著:《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4、《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1985~1993年版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演变发展过程,认识中国历朝各代的美术现象,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关于中国美术的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提高具有民族性质特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为以后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事各类艺术活动的打下基础。

题型举例:大约包括四种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简答题与论述题。

举例如下:1、填空:古人称的绘画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2、单项选择:1.中国第一个皇家绘画机构成立于(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3、简答:简述秦兵马佣的艺术特征。

4、论述:论述中国文人绘画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了解美术史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学习要点:美术史和文化史的关系。

一方面美术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而且美术作品更直接的反映了其所产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史为认识美术史或作品提供了各种可靠的资料。

第二章史前美术学习目标:主要从人类起源的角度,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认识中国石器时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般了解:南北建筑;早期岩画。

重点掌握: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玉器之美。

新石器时期陶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陶器的起源和地域分布;彩陶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其工艺特点和造型、纹饰特征。

新石器时期玉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玉器的起源、地域分布;玉器的材料特点;良渚玉器的型制和造型、纹饰特征;玉器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1、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国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发现的早期的文化遗址为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和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陕西襄汾的丁村人、高阳的许家窑人和陕西大荔的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晚期遗址的主要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和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3-2.7万年)。

2、打制石器的造型和类型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遗存至今的唯一的造型物品,它是当时人们利用天然砾石(鹅卵石)稍加打制而成的生产工具。

从石料上打下来的叫石片,剩下的内核叫石核,对它们在进行加工便分别形成石片石器和石核石器。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今人将工具因用途而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状器等等。

早期主要使用单向打击法,偶尔也使用交互打击法,所打制而成的石器只有初步的类型分化。

北京猿人制作的石器种类已经比较多了,有各种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以及尖状器等。

到了中期交互打击法虽仍未广泛采用,但器形开始对称,原有的器形也逐渐趋向稳定。

这一时期的代表器物是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其尖刃部分对称,加工也很精细。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间接打击法开始被采用,多种技术的交互使用,使石器的造型更为对称,类型也较以前更为丰富。

3、打制石器的特点首先是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喜好。

早期砾石的使用稍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将眼光投向了其他更坚硬的材料。

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

选材的变化是以适于使用为首要目的的,但是同样无疑的是这些石材本身的色泽和质料感也是对原始人颇有吸引力的,显然这些坚韧工具的美丽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意义。

其次是我国的打制石器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次之。

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石核石器以石球为主,最早的石球发现于蓝田人遗址,以后的发现日益增多,其中著名的是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遗址的发现。

显然仅从工具使用性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我们可以认定在许家窑人花费如此的精力去琢磨石器这一行为的背后有一种精神性的力量在起作用。

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中确有一个以实用器物为载体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

另一特点是以石锤的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为主,种类以削器和尖状器为普遍,其中丁村人的大三棱尖状器是中国北方旧石器的特有品种。

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早期有裴李岗文化。

长江流域早期的是河姆渡文化与马家窑文化,中期有大溪文化,晚期有良渚文化和去家岭文化。

长城以北比较重要的是红山文化,其时间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各区域内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传承关系,比如现在能肯定的是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在青海、甘肃地区的发展类型;而龙山文化承接大纹口文化晚期发展而来;良渚文化是马家滨文化崧泽类型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定居生活的出现使在同一个较大区域内生活的人具有了相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乃至相近的日常用具和装饰纹样等等。

2、磨制石器与玉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其用途往往较为专一,所以我们可以给予明确的命名如石斧、石刀等而不再用砍砸器、刮削器之类予以统称。

石器的选材有石英黑耀石、碧玉甚至玛瑙,其材质坚硬,但由于磨制和占孔技术都很高,所以造型规整光滑,色泽美丽,有的还有精美的花纹,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山东泰安大纹口文化(公元前4300——前2500年)遗址中就出土有玉兽面纹奔和玉铲。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的杰出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玉龙的形象。

浙江北部、上海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比红文化稍晚(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是该文化大型墓葬中的常见器物,表面多雕刻简化的变形兽面纹。

3、磨制石器与玉器的用途及社会功能磨制石器无疑主要用于生产活动,但从现存许多磨制石器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以及刻有纹饰的情况看,应该和当时的巫术活动有关。

尤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往往用玉质材料制成的非实用性的石器,很可能是与原始宗教有关并且象征权利的器物。

如良渚文化表面刻有简化变形兽面纹的玉琮,可以肯定已经完全作为礼器使用。

第二节南北建筑建筑是农业文明和定居生活的产物。

由于各地地理和气候环境的不同,我国建筑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先后流行穴居、半穴居和地面建筑。

半穴居的在这时的使用时间最长,样式也较多。

一般的半穴居建筑平面呈方形或圆形;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表,有2-4根内柱,靠近门口处有火塘;墙体为木骨夹泥,屋顶也已经有多种样式了。

从各地的文化聚落遗址看,仰韶文化的村落都有中心广场和供氏族集会的大房子,村落外围有壕沟;到了龙山文化中心广场已不复见,但是单体建筑的技术却有大提高,这是已开始用白灰涂抹地面和墙围,也已出现了夯土台基。

在辽宁喀左东山嘴和建平与凌源交界的牛河梁还发现有用石块堆砌的方坛和圆坛。

南方由于气候潮湿,所以流行离地较高的干栏式建筑。

这种建筑多用四列平行的木桩柱作基础,在离地约1米的高度铺地板。

从河姆渡的发现来看当时已经有了完善的隼卯结构。

第三节陶器艺术一、陶器的发明的意义、地域分布和总体类型陶器和磨制石器一样,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低温烧制而成。

所以,它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质地、器型和工艺看,有明显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淮河、珠江流域不同的地域特征;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可以分为彩陶、黑陶、素陶、印纹陶等类型。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中,最具的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二、彩陶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

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1、仰韶文化的彩陶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

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彩陶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线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等。

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棱形纹、波折纹等。

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彩陶船形壶、彩绘五鱼纹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等。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类型的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不止一件。

人面鱼纹彩陶盆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

半坡类型彩陶的纹饰通常绘制在器物的内壁。

花瓣纹彩陶盆石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的代表。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的最大特点是曲腹形较多,绘制的部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不外壁。

除了鸟纹、蛙纹等动物纹以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以及由之演化而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都是这是的流行的花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

2、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甘肃、青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马家窑,按照不同地域和时间可以划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石岭下类型彩陶的绘彩部位多在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以几何图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

几何纹中一类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一类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还有一类是叶状纹样,另外三角、锯齿、流苏也很常见。

动物纹中以蛙纹和鸟纹为主。

这些几何纹饰有的是从具有图腾性质的自然物形象演变而来,有的从物质生产的编织纹演变而来,总之是从实际的母题中来,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纹盆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平涂的手法,描绘5人一组共3组手拉手的舞蹈者,头部正侧,两腿交叉,加上头饰和尾饰的摆向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动感和韵律。

三、黑陶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炭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

与彩陶相比黑陶在制作工艺上是大大进步了: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而黑陶则是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因此质地精纯,有的器壁薄如蛋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