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乡村医生培训)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间歇性发热,皮肤剧烈瘙痒是本病3大表现,皮损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 节斑块、溃疡见于晚期患者,非特异性皮损多见:红斑苔癣性变,麻疹样、结节红斑、荨麻 疹样、鳞屑病样损害,红皮病性皮肤体细胞淋巴瘤也往往有发热,全身发红,脱屑,血中有 sezarg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大多见于成年人,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进行性衰竭,貧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肝脾 淋巴结肿大,特殊皮损: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肿块、溃疡、红皮病。皮损局限某一部位 或全身分布,若患者发热,顽固不退伴皮疹,血细胞下降,淋巴结肿大,及时骨穿、组织活 检。
幼儿急 人疱疹病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
疹
毒6型 耳后、枕后淋巴结亦可肿大 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猩红热 乙型溶血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 性链球菌 扁桃体炎,杨梅舌,环口苍白 圈,帕氏线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 丘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 身大片脱皮
肠道病 埃可病毒、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
毒感染 柯萨奇病 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
毒
肿大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 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 癜样或水泡样皮疹
药物疹
原发病症状
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与用药有关,斑丘疹,疱疹,猩 红热样皮疹、寻麻疹
发热与皮疹关系 发热3-4天,出疹 期热更高(发热高 峰) 发热后半天至1天 出疹
药物性皮炎
药疹,为药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药疹形态多种多样,其中荨麻疹样型, 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表皮松解型,泛发性脓疱型,药疹分布广泛,可有发热, 头痛等全身症状,临床应与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相鉴别。特点:明确用药史,有一定潜伏期, 初次用药7-10天后发病,再次用药数小时或1-2天发病,皮疹突发,除固定性药疹外,多呈 全身对称性分布,色鲜红,剧痒,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诊断需根据病史,特别 是用药史与皮疹关系综合分析,判断,若感染性病用药后病情未能控制,又发生了药疹,治 疗非常棘手,需权衡利弊,谨慎用药。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
01
麻疹是由麻疹 病毒引起的一 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02
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咳嗽、 流涕、结膜炎、 口腔黏膜斑等。
03
麻疹的传染性 极强,主要通 过飞沫传播。
04
预防麻疹的主 要方法是接种
麻疹疫苗。
风疹
病因:风疹病 毒感染
症状:发热、 皮疹、淋巴结 肿大
传播途径:呼 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接 种风疹疫苗,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避免 接触感染源
水痘
01
02
03
病因: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发热、皮疹、 瘙痒、水疱、结痂
传染性:高,可通 过飞沫、接触传播
04
05
06
治疗:抗病毒药物、 止痒药、预防感染
预防:接种水痘疫 苗,避免接触患者
并发症: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染、 肺炎、脑炎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提高 免疫力,预防感
染。
加强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抗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 病
演讲人
目录
01. 发疹性疾病概述 02.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03. 发疹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发疹性疾病的定义
发疹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 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发疹性疾病的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斑、丘 疹、水疱、脓疱等。
发疹性疾病的病因包括感染、过敏、药物反 应等。
发疹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抗细菌、 抗真菌等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疫苗接种
01
疫苗接种是预防发疹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02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多种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等。
03
疫苗接种可以减少发疹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小儿发疹性疾病及鉴别教学讲义
风疹
风疹的治疗原则与麻疹相似,主要是 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对于高热、头 痛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解热镇痛药 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1
继发感染
小儿发疹性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继 发感染。为预防继发感染,应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一旦发生继发感 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心肌炎
部分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心肌炎。对于疑似心肌炎的患儿, 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指标, 及时给予心肌营养和保护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不同疾病的皮疹特点和 出疹顺序有所不同,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风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如麻疹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 清学检测确诊,风疹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或血清学检测确诊。
学员应学会运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 段,对小儿发疹性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学员应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临床应 对能力。
02
小儿发疹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发疹性疾病是指儿童期常见 的以皮肤发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传染 性。
3
脑炎
少数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脑炎。对于疑似脑炎的患儿,应立 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 及时给予抗病毒和降颅压等治疗措施。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建议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疾病类型
不同类型的发疹性疾病预后差异 较大,如麻疹、风疹等一般预后 良好,而重症手足口病等则可能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 如何区分应对
6种发热出疹性疾病盘点如何区分应对一些发烧出疹中的常见病(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风疹、麻疹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识别皮疹形态特征及相应治疗措施。
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见,传染性不强。
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以上,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经2~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护理须知治疗: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体温较高,如宝宝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出疹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应以母乳、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手足口病有20多种(型)的肠道病毒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口),同时手掌或脚掌或臀部(甚至肘、膝)其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米粒大小疱疹等皮疹。
可有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
也可以只有皮疹而不发热。
同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护理须知传染方式:此病传染性强,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如接触患者口鼻腔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被传染,也可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或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都会引起感染。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但当成人抵抗力下降时,免疫功能低下时也能受感染。
好发月份: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预防:在手足口病高峰发病期,保证孩子的自身卫生前提下,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如游乐场、超市、公园等);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认真给孩子洗手。
出疹性疾病PPT课件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 免接触患者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
隔离治疗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其传染他 人的风险。
公共卫生管理与监测
监测系统
建立完善的出疹性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公共卫生宣传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出疹性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疫苗接种与注意事项
• 在接种疫苗后,应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疫苗接种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前应确保身体状况良好,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接种疫苗后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沾水。
04
出疹性疾病的护理与照顾
家庭护理要点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经常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 的清洁剂,保持皮肤干燥,有助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等进行鉴别。
02
常见出疹性疾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 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 接触传播。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 通风换气。
物传播。
预防幼儿急疹的最有效方法是接 种人类疱疹病毒6型疫苗,同时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
室内通风换气。
03
出疹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
确定出疹性疾病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和 促进康复。
缓解症状
对于出疹性疾病引起的瘙痒、疼痛等症状,采取适当的措施 进行缓解,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面解析: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全面解析: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发疹性传染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我们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发疹性传染病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麻疹、风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都会在患者身上引起皮疹。
虽然这些疾病的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相对轻微,但它们仍然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儿童中。
这些疾病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和脑炎,甚至可能致命。
疫苗接种是预防发疹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在感染病毒时能够抵抗疾病的发展。
目前,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包括麻疹、风疹、水痘和手足口病的疫苗。
在我国,疫苗接种已经成为儿童入学和入园的必要条件之一。
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外,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隔离也是控制发疹性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由于这些疾病的症状在早期往往与普通感冒相似,因此,提高医生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是关键。
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被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发疹性传染病,我们需要加强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这包括加强对这些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接受度,以及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应对能力。
发疹性传染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通过提高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发疹性传染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我们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ppt课件
编辑版ppt
16
麻疹(Measles)
出疹期:发热加重,按顺序出疹。 颜色:红润——加深——暗红 顺序:耳后发际——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
底、鼻准部 皮疹:斑丘疹,抚之碍手,均匀分布,疹间有正常皮肤。
编辑版ppt
17
麻疹(Measles)
“热三天”、“出三天”、“退三天” 恢复期:发热和全身症状迅速减轻,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版ppt
1
现状
发疹性传染病仍然十分常见;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已发生变化; 感染引起皮疹机制复杂(感染性、中毒性和免疫性); 感染与皮肤病关系十分密切; 发疹性传染病与变应性皮肤病鉴别存在一定的困难; 感染状态下有时可以诱发或加重药物性皮炎; 重视发疹性传染病鉴别诊断的必要性。
编辑版ppt
33
猩红热样红斑鉴别诊断
编辑版ppt
34
猩红热(scarlet fever)
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皮损特点:猩红热样皮疹、环口苍白圈、帕氏 线、草梅舌(早期)、杨梅舌(晚期);
全身症状:可轻可重,发热第二天发疹;
实验室检查:WBC↑,N%↑,咽部分泌物检查;
编辑版ppt
26
麻疹的临床变迁
皮疹不典型病例增加,可以呈多形性; 口腔粘膜斑少见,发生时间后移; 成人麻疹增多,普遍发病年龄偏高; 轻型麻疹增多,容易误诊;
编辑版ppt
27
风疹(Rubella)
感染风疹病毒的急性出疹性疾病。 传染源:风疹患者(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多感染幼龄儿童,1-5岁小儿多见,散见于成人。 季节:四季均可,冬春多见 免疫:自限经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出疹性疾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
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
出疹性传染病
病毒或细菌感染后,以发热及皮疹为主要 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水痘、风疹、单纯 疱疹、带状疱疹、幼儿急疹。 细菌感染性疾病:猩红热、斑疹伤寒、 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常见皮疹种类
斑疹 丘疹/斑丘疹 疱疹 风团 红斑 脓疱
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病原菌直接侵犯临近器 官,常见有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鼻窦 炎,肺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发生在早期,系由毒素 引起的非化脓性病变,如关节炎,心肌炎等, 病变为一过性,预后好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病;急性肾小 球肾炎;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数增高,多在10-20X109/L,中性粒 细胞占8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细菌学检查:咽拭子,其他病灶脓液培养可获 A组链球菌。 尿常规:若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尿蛋白增加, 并可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临床表现分型
典型病例的三大特征:急起发热,咽峡炎,皮疹。
1.普通型:多见。发热轫。咽峡炎轻,皮疹輻(范围 尋),疹后脱屑轻,病程短。 2.中毒型:少见。中毒现象很明☾,高热,头痛,剧 烈呕吐︌咽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病死率高。 3.脓毒型:罕见。咽部严重化脓,坏歹,溃疡︌渗出 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常波及临近组织,也可侵入血 循环引起败血症。 4.外科型(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厣侵入而致病。无 咽峡炎,皮喹始于伤口再蔓延全身。
猩红热的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6天。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中毒型可加大剂量。 耐药者可选用头胞类抗生素。 并发症治疗: 化脓性: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大治疗剂量。 抗风湿:阿司匹林。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医学PPT
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恶心等,随后出现 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扩散到头部和面部,最后 到四肢。水痘的皮疹特点是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且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麻疹
总结词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详细描述
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和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随后,皮疹出现在面部和颈部,然后扩 散到全身。麻疹的皮疹特点是红色斑丘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
THANKS
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有助于控制疫情
对于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来说, 疫苗接种尤为重要,可以保护这些易感人 群免受发疹性传染病的侵害。
在疫情暴发时,疫苗接种可以迅速提高人 群的免疫水平,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和扩 散。
04
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的发疹情况,包括疹子的颜色、形状、分布等,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病的信心。
05
发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案例分析
水痘疫情的控制策略
总结词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其控制策 略主要包括预防接种、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隔离治疗。
详细描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 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飞 沫传播。为了有效控制水痘疫情,需要采取 综合措施,包括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公 众对水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疫情监测 和报告制度,以及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这 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发疹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
意识。
社区参与
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发疹性 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社区层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药物治疗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药物治疗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发疹性传染病。
发疹性传染病是指一类通过皮肤和粘膜出现皮疹、斑丘疹、水疱疹等发疹性皮疹的传染病。
这类疾病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等。
1.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球蛋白。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来缓解病情。
免疫球蛋白则可以中和病毒,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害。
2. 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包括抗组胺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等,以缓解皮疹、发热等症状。
3. 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一种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抗感染药物。
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Adenosine arbutate)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等,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
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继发细菌感染。
4.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治疗水痘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Acyclovir)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治疗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泛昔洛韦(Famciclovir)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针对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药物治疗,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减少传染风险,是预防发疹性传染病的关键。
我要强调的是,发疹性传染病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等。
儿童发疹性皮肤病
疹子的发布部位也是辨识的关键,如手足口病主 要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疹子。
伴随症状
发疹时可能伴随发热、瘙痒、疼痛等症状,这些 症状也有助于辨识疹子的性质。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破损,降低细菌入侵引发感染的风 险。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儿童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脓疱、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汇报目的
总结词:提高认识,促进防治
通过本次汇报,我们希望提高大家对儿童发疹性皮肤病的认 识,了解其发病症状、危害及防治方法。同时,呼吁家长和 社会各界关注儿童皮肤健康,加强预防和治疗工作,为孩子 们创造一个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02
儿童发疹性皮肤病的种类
麻疹
传染性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 疾病,通过飞沫传播。
促进行为改变
教育家长和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去人群 密集场所等,降低感染风险。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积极参与儿童发疹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 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THANKS
感谢观看
妥善处理并发症
如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医生会根据病情处方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家庭护理与应对策略
01
02
03
0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 刺激性洗护用品,减轻皮肤刺
激。
止痒措施
可使用医生推荐的止痒药物或 冷敷等方式缓解瘙痒。
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多摄取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皮
肤修复。
心理关爱
传染性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 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
接接触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
性流感杆菌等。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 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 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 者20%以上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 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 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潜
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
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
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
儿科系统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之初常 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 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 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 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 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 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 荨麻疹、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生在患病后1~5天。
(4)其他:可发生周围神经炎、肾炎、肝炎、心肌炎、 关节炎、面神经瘫痪、Reye综合征等。
治疗 (1)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每次10~30mg/kg, 每次最大不超过800mg,每天3~4次,口服、静滴均可。水痘 肺炎可用阿糖腺苷,每日15mg/kg静滴,每日量在12小时内输 入;也可用阿昔洛韦静滴。 (2)对症治疗:如剪短病儿指甲,戴手套以防抓伤,勤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 也可出现类似皮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 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 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部分病例无发热,仅表现为手、足、臀部 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的出疹部位和皮疹特点:手足口病出疹主要位于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球蛋白0.25ml/kg,可
预防麻疹;若5天后注射者,仅能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 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按我国
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初种年龄为8个月。1.5~2岁儿童应再次接种麻疹疫苗。
(5)加强麻疹的监测。
(1)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天。孕妇(尤其早孕)避免与风疹患
者接触。
(2)保护易感者:①风疹疫苗接种:95%产生抗体。适用年龄 为15个月至青春发育期。②高效免疫球蛋白:用于体弱、妊娠早期接 触风疹者,可起预防作用。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病原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临床特征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本病 多见于6~18个月小儿,3岁以后少见。 2.临床表现 (1)潜伏期:7~15天,平均10天。 (2)发热期:突起高热,体温39~40℃,持续3~5天,可伴有惊厥。
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皮疹主要位于手、足的掌侧面,不
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四不特征”);各个出疹部位 与各种形态皮疹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都出现。预后良好,多
在一周内痊愈。
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婴幼儿,病情进展迅速,在 发病1~5天左右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严重 表现。由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大。①有手足口病 的典型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脑膜炎、脑脊髓炎、脑炎、脑干脑 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 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②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和地区发
(1)在患病期间,注意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2)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进食前、后 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 宜。 (3)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呕吐、腹泻等进行相应处理。 (4)可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肠道病毒 (EV71)属RNA病毒,更昔洛韦治疗无效。
皮疹广泛呈离心分布,四肢多,易融合成大疱型或呈出血性,偶有血
小板减少而出血,常可致死。
并发症 (1)继发细菌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最为常见,严重时 可播散为全身败血症。 (2)水痘脑炎:可发生在出疹前,多发生在出疹后3~8 天。临床症状与一般脑炎相似。 (3)水痘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和新生儿患水痘时,发
续3~4天后,枕后、耳后、两侧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 (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若母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 胎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活产儿可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永久 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
治疗 预防
无特殊治疗。主要是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恶化,可发展为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 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的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
(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烦躁可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剧咳时 用祛痰镇咳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麻疹患儿应给予维生素A, 有干眼症者,1~4周后应重复给予维生素A制剂。 (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病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但有发热,同时
伴有上述重症表现时,临床诊断困难,应高度警惕,需结合病 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
源性肺水肿。
治疗治疗原则主要为支持对症治疗。应严密观察,密切监护,及 早发现重症病例,以利于积极抢救重症病例。目前是无特效抗病毒药 物和特异性治疗手段。
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
肤有糠麸样脱屑并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 般7~10天后痊愈。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 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保护者。此型发热低,上呼吸 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素沉 着或脱屑,无并发症。病程约1周。常需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和麻疹病毒血清 学检查确诊。 2)重型麻疹:多见于患者身体虚弱、原有严重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 此型中毒症状严重,发热高达40℃以上,惊厥、昏迷。皮疹呈紫蓝色,皮疹 密集或融合成片,有时疹出不透或突然隐退。可伴有消化道出血、鼻出血、 血尿、血小板减少,亦可伴有休克、心功能不全。此型病死率高。 3)异型麻疹:多见于接种过灭活麻疹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后而再次感染 麻疹野病毒株者。表现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 皮疹顺序先为四肢远端,而后向躯干、面部发展。皮疹为多形性,有斑 丘疹、荨麻疹、水疱和紫癜等。常并发手足水肿、肺炎、肝炎、胸腔积液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急性发
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婴幼儿为主,以
发热和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 常见的病原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以及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传染源为现症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消化道、
换内衣,可用消毒水洗浴、局部涂以2%甲紫溶液,也可以涂
以阿昔洛韦乳剂。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可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皮
质激素有导致病毒播散的可能,不宜使用。
预防 (1)隔离患者: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对接触的易感 者检疫3周。
(2)保护易感者:可注射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 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以上,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 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
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 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 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此期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 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
并发症 (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如继发 细菌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表现为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 及三凹征。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中毒症状重, 死亡率高,占麻疹死因的90%以上。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随出 疹及体温下降后好转。多见于出疹期。如继发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