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1》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全世界的影响。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从种植、养殖的发展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学会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历程。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远古人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 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2. 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 揭题,板书导入学习内容。

二、活动实践活动一:食物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开始1、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地球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的迹象。

人类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而在远古时代,人类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那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我们现在就来共同交流。

3、出示交流提示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远古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1)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他们如何使用工具?(2)远古人类在饮食习惯上有现在人有什么不同?(3)远古人类如何发现和使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4、小组交流,整理各成位收集来的资料。

5、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交流成果。

活动二:食物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出示书中的农谚2、学生出示查找到的农谚资料,共同交流。

3、小组长指派两名同二至三名同学汇报交流。

4、诵读二十四节气歌。

5、分享有关节气的资料。

6、我们现在处在什么节气?这个节气前,节气后有什么变化吗?活动三:食物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1、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

吃穿住话古今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教案教案标题:吃穿住话古今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和现代人民在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图片展示设备2. 文章或视频资料,介绍古代和现代人民在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3. 学生笔记本和纸张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些古代和现代人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的穿着、住所和食物等方面的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人民在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探究:1. 分组让学生自主研究古代和现代人民在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使用提供的文章或视频资料进行研究。

2. 学生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讨论: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人民在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有何影响。

总结:1. 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观点,总结古代和现代人民在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历史和文化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深入研究该时期或文化背景下的吃、穿、住方面的特点,并进行展示或写作。

2. 让学生与家人或长辈交流,了解他们在吃、穿、住方面的经历和观点,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拓展活动成果,包括展示或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教案扩展:1. 可以结合地理课程,讨论不同地区的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2. 可以结合语言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使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可以结合艺术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古代和现代人民的吃、穿、住方面的差异和变化。

吃穿住话古今(一)第一课时

吃穿住话古今(一)第一课时
古猿演变成人经历了多长时间呢?
走进远古时代
☛远古时代指的是约据今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 世界 。目前,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的 人类化石,距今有万年,因而非洲被认为是人 类起源地。
☛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 距今也有200万年。此外,还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 如年代稍晚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和「山顶洞人」等等,数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广。 因此,中国的考古学家提出:东亚地区也是人类起 源地。
☛人类在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 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 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艰苦条件,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 住在哪里?
☛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 难和危险?
北京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 1000多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 米,女性约144厘米。前额低平,眉骨粗 大,颧骨高突,鼻子宽扁,嘴巴突出, 头部微微前倾
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茹:吃。“饮血茹毛”用来描绘原始
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 活。
☛火的使用,使人们有了御寒,驱逐野兽的能力,同
时将肉烤熟,减低了疾病的可能性.
☛种植和养殖技术使人们的食物更充足,更容易 获得。人们不再过游猎生活,居无定所....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 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这是中华民族

《吃穿住话古今(一)》上课稿

《吃穿住话古今(一)》上课稿

《吃穿住话古今》上课稿甲: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本第27页橙色部分的资料。

乙:刚才我们稍微了解了北京人,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北京人的图片吧!甲:你们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把自己的历史、生活记录下来的?乙:人们现在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甲:火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还可以驱逐猛兽。

火的制造,是人类历史的开始。

乙:的确也是这样,如果人类没有掌握使用火,那么人类还是活在黑暗社会的动物,有了火才有了现代的熟食。

甲:现在,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本第28页的熟食的故事。

乙: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乙:他就是神农,也就是炎帝。

甲: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乙:你们知道我国有什么农作物吗?每答一个加两分。

(大豆、水稻、白菜、香菇、荔枝、龙眼、茶叶、枣、桑……)甲: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

乙:再请两位同学来读课本第30页的歌谣。

甲:让我们来看一些古人总结出来的谚语吧!乙:芒种芒种,忙忙种。

甲:立夏一过,栽秧割麦。

乙: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甲:板田点蚕豆,松田种绿豆。

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甲: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乙:热极生风,冷极生雨。

甲:雨夹雪,半个月。

乙:冬至晴,年必雨。

甲: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乙:饭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

甲:“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乙:在中华的饮食文化中也有许多故事和传说,让我们翻开课本第32页,默读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甲: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乙:让我们来看看饺子的来历吧!甲: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案标题: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代和现代的饮食、服饰和住房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如阅读、写作、思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和现代的饮食、服饰和住房样式,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有什么不同?探究: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主题(饮食、服饰或住房)。

4.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古代和现代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报告或展示形式。

5.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分析: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差异的原因,如科技、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7.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出吃穿住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应用:8.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未来吃穿住方式的想象和设想。

9.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未来吃穿住方式进行展示,包括设计图纸、模型或口头描述等形式。

10.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展示,讨论未来吃穿住方式的可行性和影响。

总结:1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代和现代吃穿住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12. 学生撰写个人反思,回答问题:你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到了什么?你对历史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延伸活动:13.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古代或现代的饮食、服饰或住房方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设计一个展板展示。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或展示的质量和内容。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个人反思的思考深度和表达清晰度。

教案扩展:教师可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行业从业者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或分享,深入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吃穿住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亲身感受古代吃穿住方式的实际情况。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吃穿住话古今 (一)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吃什 穿什么?住在哪里? 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 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 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 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 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 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 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 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 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 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 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 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 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 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 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 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 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 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今天,我 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 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作 业:

吃穿住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

(fú服)
又称“蔽 膝”。一种 祭服。形似 围裙,系在 腰间,商、 周时期最早 的服饰。
服饰
学习要求:
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 事物的方法。 3、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服饰的起源
服饰的演变 服饰的发展 服饰文化
服饰
骨针 骨针的发明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初级的揉皮技术,并 使用肠衣或纤维做缝线,缝制兽皮衣服
审美需求
商 朝
周 朝
上衣下裳的服装

在周朝时期,人们把黄、白、黑、赤、青视为正色,象征高贵,把 浅红淡青紫色等视为卑微的间色,间色只能做内衣或妇女和平民穿 的衣服。
衣襟右衽表示推崇 “以右至上”的礼 法
它涵盖了各个时代不同的文明 体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现代衣料品种
图案 山 ——稳重 龙 ——变化 华虫——文采
火 ——热量
粉米——滋养 藻 ——纯净

纹样 牡 丹 ——
——决断
花型饱满 ——富贵


——出淤泥而不染——纯结
——藤蔓不断生长——子孙繁衍长盛不衰 ——福从天来 ——连年有鱼
葫芦、葡萄 蝙 蝠
抵御寒冷,保护身体。
祭祀 装饰性
山、龙、华虫、火、粉米、藻、斧等 为了表现自已,夸张自己。
黄道婆——又名黄婆。我国 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 今上海人。出身贫苦,小时 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 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 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 学得纺织技术。
改革纺织生产工 具,创造了轧yà 花车、弹花弓、 纺车,改革了棉 纺织机械xiè和纺 织技术,提高了 生产效率。对当 时植棉和纺织业 起了推动作用。 至今她的家乡仍 建有黄母祠cí。 北京的国家博物 馆里还陈列着她 的塑sù像和松江 布。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吃穿住话古今(一)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吃穿住话古今(一)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吃穿住话古今(一)人教新课标《中华食文化》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个主题《吃穿住话古今》中的一个话题。

本课通过讲述“食”,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一、创设情境,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

《中华食文化》是个比较大的话题。

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品尝美味,吃中还有人的智慧,吃中还有故事,如何上升到“食文化”的高度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我采用小切口,大深入的方式,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

学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生活中进行历史教育的“活教材”。

只有让学生从对身边事、身边物的历史追溯与关心了解中,学生才能尊重历史,尊重地方的文化与传统,萌发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对民族及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

所以,教学时,我就从现实生活出发,了解了现代社会的“食”之后,再追根寻源,引发学生对于人类在几千年前的生活的思考。

这样一来,就拉近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不会显得很脱节。

二、活动多样,发现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这一新课程的特点,在品社教学中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确保学生通过活动这个中介和载体,体验和分享,帮助学生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

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

本课教学时设计了四个活动:08奥运菜单推荐、猜菜名、食背后的故事、追溯古代饮食文化,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宣传、介绍中华食文化;同时我也有目的地插入一些相关的素材(例如:录像、图片),穿针引线,使得课堂始终处于师生平等、共同探究学习的和谐氛围中。

三、探究历史,体验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总是以一种过去时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讲述的是离学生生活久远的时代发生的事件。

话古今

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一)一.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从服饰和建筑的角度,了解我国服饰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他们的特点。

由此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4.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服饰建筑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回答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饮水思源”。

每个人都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

本课就从吃穿住三方面来研究社会的发展。

新授:1.吃(1)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开始使用火。

在此之前,人类不用火甚至害怕火。

人类就开始生吃动物的肉骨髓野果鸟蛋等。

但这些东西腥臊恶臭,不能除,伤肠胃,多有疾病。

(2)燧氏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吃上了熟食物,从此告别了饮血茹毛的时代。

人类的身体得到了好转。

(思考: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3)随着人口的增多,动物熟食已远远赶不上人口需求。

炎帝经长期实践发明了农耕。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4)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掌握了节气歌,就可以适时耕种,这样就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口需求。

(5)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a.筷子可以激发大脑,而且使用方便。

这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独具风格的重要餐具。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programs/view/X36dfEzjrzU/?fr=rec1&FR=LIAN
/programs/view/uyDvuZJvijE
吃果实,野味;穿草 叶,兽皮;住在洞穴 里
思考
•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 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
思考
•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什么影响? • 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 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的。火 的使用也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农耕 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 已经学会驾牛耕地和耙 地。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 史。……
• 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 • 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的是熟食。
种植和养殖
• 大家知道他吗? • 他就是神农(炎帝)。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 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 家禽,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 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 了栗的种植,南方也有 了稻的种植。我国是最 早种栗和稻的(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 产和生活情况。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知识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五下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下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下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第一吃穿住话古今(一)从食物话古今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第一《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材简介:本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本有四个子话题,分别为走进远古时代、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

设计理念:在堂教学设计上,我在依据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事信息资料,给学生留出了探究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

教学内容上从远古人类的茹毛饮血的生活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们的食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教学目标: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全世界的影响。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从种植、养殖的发展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学会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历程。

时安排时教学过程:引入学习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2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揭题,板书导入学习内容。

活动一:食物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开始、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地球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的迹象。

人类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而在远古时代,人类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那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我们现在就来共同交流。

21吃穿住话古今(一)[1]

21吃穿住话古今(一)[1]

• 西餐的弊
• 1.西餐进入到中国餐饮业,基本上是没有失 败的,这无疑是对中餐最大的冲击.但凡在 国内说到哪里哪里的西餐,很多人都会自然 地跟两个符号联系到一起:贵,高档次.同样 西餐餐厅和中餐餐厅,消费按每个人来说, 西餐的费用绝对是中餐的两到三倍,这么贵 的价格,人们不但不觉得贵,反而乐意前往, 因为到西餐厅吃饭,似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 征.
• 1.现在中餐也吸收了一些西餐菜式的做法,很多 中国厨师甚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西餐的调味品 及烹饪用具来做中餐了,这使得中餐的口味更多 样化,更有新鲜感了. • 2.西餐讲究的是搭配,并且尽可能的不破坏食物 的营养.所以这些对于只着重口味的大部份中国 厨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也在慢慢地吸 取一些经验.
屈原
• 屈原像 •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 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 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 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 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 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 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 “香草美人”的传统。
吃穿住话古今
• 想一想《农谚》、 《二十四气节歌》的 意思。 • 并思考“这些农谚是 谁总结出来的?”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先雷后雨不湿鞋,先雨后雷水 满街 天上鱼鳞斑,嗮谷不用翻。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猪衔草,寒潮到。
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 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 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 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 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 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 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 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 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 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 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 “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 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 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 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活动五活源自六走进远古时代1.[播放动画:远古人类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板书:走进远古时代)
2.[播放课件:获取食物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祖先们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说说吃中的故事
[播放动画:屈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听过或收集了哪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从这些美食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中西饮食的比较
[出示图片:中西饮食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西餐和我们中餐有什么不同?对于中西餐的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的?(板书: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尊重异国的食文化了解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走进远古时代中华食文化从野蛮走向文明深刻而富有魅力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第5周授课时间:2015年4月1日NO.4
课题
吃穿住话古今(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一):火的使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考古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祖先们是怎样学会使用火的?
2.[播放动画:熟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

要紧由生活中的“吃”切入、火联和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

学情分析: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爱好,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差不多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动身,看今天话改日想改日,看中国想世界,不要就史实谈史实,让学生陷在对历史史实的求索中。

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看到进展,看到人在其中的作用,学会比较与联系地看问题。

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专门是农业的进展及其对世界的奉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观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耀着的祖先的聪慧和制造。

4.尝试运用传奇,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理念: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差不多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能够让学生查找自己感爱好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展,专门是农业的进展及其对世界的奉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差不多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查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五年级下册品德及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优

五年级下册品德及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优
• 西餐的弊
• 1.西餐进入到中国餐饮业,基本上是没有失败的,这无疑是对中餐最大的冲击.但凡在 国内说到哪里哪里的西餐,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跟两个符号联系到一起:贵,高档次.同样 西餐餐厅和中餐餐厅,消费按每个人来说,西餐的费用绝对是中餐的两到三倍,这么贵 的价格,人们不但不觉得贵,反而乐意前往,因为到西餐厅吃饭,似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 征.
2021/4/14 星期三
31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 西餐的利
• 1.现在中餐也吸收了一些西餐菜式的做法,很多中国厨师甚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西餐
的调味品及烹饪用具来做中餐了,这使得中餐的口味更多样化,更有新鲜感了.
• 2.西餐讲究的是搭配,并且尽可能的不破坏食物的营养.所以这些对于只着重口味 的大部份中国厨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也在慢慢地吸取一些经验.
• 饮血茹毛的含义:
• 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 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
2021/4/14 星期三
11
第十一页,共33页。
找不同
• 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 • 衣着不同:原始人没有衣服 • 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们住帐篷 • 想一想:他们有盐吗?蔬菜怎么吃?
2021/4/14 星期三
2021/4/14 星期三
14
第十四页,共33页。
• 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 • 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的是熟食。 • 然后在讨论讨论。
2021/4/14 星期三
15
第十五页,共33页。
吃的变迁与进步
• 最早使用火的年代?
• 考古发现,二三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 还处于生食时代,茹毛饮血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农耕 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之吃穿住行》教案

传统文化之吃穿住行》教案

传统文化之吃穿住行》教案教案主题:传统文化之吃穿住行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饮食、服装、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饮食、服装、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PPT2.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3.相关的文化物品展示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PPT进行展示。

二.讲解(30分钟)1.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

2.了解传统文化对人们的饮食、服装、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展示相关的文化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及其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活动(4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文化相关的方面(如传统饮食、传统服装等),并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进行调研。

2.学生可以选择制作展板、设计宣传册或写一篇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展示,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自由参观展示和交流讨论。

四.总结反思(15分钟)1.回顾学生们的展示和讨论,总结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以“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保护”为题,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的意义。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学校给学生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保护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准备:
远古时代的生活与学生相距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把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爱学、乐学,能运用查找资料,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有关古代人的生活智慧与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是: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

“一个好的老师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2)讨论(3)练习(4)汇报教学重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本课共有四个子话题,分别为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此我采取课件《女娲造人》和《人类进化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以神话故事引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一部分:走进远古时代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展示资料(出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
图片)
探讨:
1.我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2.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

(出示北京人生活的图片)
3.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呢?
【设计意图:】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借助课件影像、图片展示来走近远古时代的生活,从而更好的体会其中的漫长与艰辛。

第二部分: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这部分首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吃熟食的故事,了解从吃生食----吃熟食。

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运用怎么“火”。

以火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然后出示炎帝图,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说,人类有了种植和养殖,教材粟和稻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介绍粟和稻以及早期农具。

出示机械犁、牛拉犁、人拉犁、刀耕水种,重点介绍刀耕火种。

最后了解我国三大农作物资料。

(出示水稻、小麦、玉米图片)速读一下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了解中国种植成就)填空练习是对这部分重点知识的检验,采取学中练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从从吃生食到吃熟食,从穴居、洞居到现今;并且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讨论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

第三部分:古人的歌谣
这部分农谚和二十四节气歌两个教学内容。

农谚采取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哪些农谚进行介绍学习。

二十四节气歌首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短片:《节气歌》然后课件出示节气图,学生观察、教师指导明确节气的意思,了解不同节气名称和特殊节气“清明”,并且介绍部分节气的含义然后速记节气名称,利用课件进行猜节气的练习。

思考: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这部分以短片和猜节气、讨论为主,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第四部分:中华食文化
中华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并不是一节课就能阐述全面的,为此我采取重点介绍教材中我国的饮食特点和饮食中的故事以及中西饮食比较这三个内容。

教学中利用图片、课件,
以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部分知识。

这部分设计了和全篇内容有关的填空和判断题,以便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人们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饮血茹毛到今天的品尝美味,吃再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饮食文化。

通过中西方饮食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更加体会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总结延伸
这部分采取学生谈收获和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达到情感教育的升华。

布置预习要求:查找和穿住有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汇报更加深了本课的印象。

通过了解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最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留了“搜集古时候穿住有关资料”的实践作业,对于下节课教学有较大帮助。

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
饮血茹毛
开吃熟食
种植养殖
饮食文化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从走近远古时代到中外饮食的比较,内容很多,跨度很大。

不足的是可能出现教学时间超时。

教学中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

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