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三言”“二拍”反映( C.吴方言)口语色彩“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
”句中“度”的意思是(B.递交 )“但自家不务农桑,不忻砍伐”,其中的“但”字属于(C.句首语气词多谢伊来问当俺,纵来后何济!”句中所含有的词缀是C.当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 C.尔)演化来的《金瓶梅》“没甚肴馔,亵渎大人,且吃个头脑儿罢。
”其中的头脑是指D.山西传统补品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这个引子叫做(D.得胜头回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平、仄两类。
其中“仄”是指(D.上声、去声和入声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
如《醒世姻缘传》反映的是(D.山东方言色彩音韵学中所说的“五音”是指的( D.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五类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
”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B.主谓式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B.后汉书下列作品中,文白夹杂半文半白的著作是(D.三国演义唐宋时代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当时的学人把这四声分成舒声、促声两类。
其中“促声”是指(C.入声以下句子中属于祈使句的是( C.五娘,救小人则个“若更有疑,任相公所问”,其中的“所”字属于(C.词头“我是高太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这个句子属于( B.判断句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 C.唐代)时期才有所使用。
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最早写成“弭”和“伟”,这个时间大致是(A.唐朝明代出现的《金瓶梅》属于(D.长篇小说“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颠八倒”这种词语现象叫做(A.模式词语“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
其中含有(A.偏义词语近代汉语历史范围的主干部分是(A.南宋至清代前半期下列作品中,基本上是用文言写作,仅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是(B.北梦琐言下列各句中属于祈使句的是(C.左右,与我唤将周德威来者。
近代汉语研究的名词解释
近代汉语研究的名词解释近代汉语研究是一门研究近现代汉语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其目的是揭示近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有几个关键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一、语言变迁近代汉语研究中的语言变迁是指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汉语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
例如,从清朝后期到民国时期,社会的思想观念、技术发展以及政治变革等因素都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塑造。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语言变迁可以从词汇、语法、发音、语义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对语言变迁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汉语表达方式以及词汇的演变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近代汉语的发展轨迹。
二、新词语近代汉语研究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在近现代社会中新出现的词汇。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涌现出大量的新事物和新概念,这些事物和概念需要用新的词汇来表达。
近代汉语研究中,对新词语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变迁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分析新词语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例如,近代汉语中出现了许多以“革命”、“民主”为关键词的新词语,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运动和改革的发展。
三、方言差异近代汉语研究中的方言差异指的是各地方言在近代汉语中的表现和影响。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近代汉语中有时会体现出来。
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方言差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方言差异,可以分析不同地域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方言差异的研究对于语言教育和语言规范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语言规范近代汉语研究中的语言规范是指对汉语使用的规范和规则。
随着近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汉语的使用也要求更加准确和规范。
语言规范的研究在近代汉语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语言规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用词准确性以及语义的规范等方面。
《汉语近代语言研究》自考详细复习资料
部分,是为了论述其历史范畴的需要。
(6)"历史范围"(对)4、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是语言新质与旧质交替演变较显著的时期,语言现象特别丰富,也特别复杂。
(6)(对)5、纯粹的复数标记“们”产生于近代汉语阶段,一直沿用到现代。
(10)(错)6、近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差异较大,与现代汉语差异也较大。
(10)“较小”(对)7、文化的发展促使近代汉语产生出大量的新词。
(14)(错)8、近代汉语词语的总量不可能超过古代汉语。
(对)9、近代汉语中的排除式、包括式的区别,是在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16)(错)10、抽样调查可以证明有某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说明没有某种语言现象。
(34)“一般地说,…而难以说明没有某种语言现象。
”(对)11、近代汉语文献比之古代汉语,更具有明显的方言差异。
(38)(错)12、在近代汉语文献里,对语音的表达9、浊上变去(61)《广韵》音系中浊声母的上声字,在南宋以后的北方话中变为去声,这就是所谓浊上变去。
10、入派三声(61)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字《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叫作入派三声。
四、简答题1、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词)语汇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6)答:⑴近代汉语这个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
这些新的词语一部分表达原有的概念,另一部分则表达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概念。
⑵同时,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
⑶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如“不僧不俗”、(不A不B)“七断八续”(七A八B),等等。
⑷此外,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2、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7页)答:①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常见的有“阿”,“老”,“子”等。
②在句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如:“难道……不成?、连……也……”等。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本文旨在介绍《近代汉语研究概要》的背景和目的,并概括性说明本文将讨论的内容。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本文旨在介绍《近代汉语研究概要》的背景和目的,并概括性说明本文将讨论的内容。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近代汉语的演变近代汉语的演变描述:在近代时期,汉语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在语法、词汇和语音方面。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近代汉语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描述:在近代时期,汉语经历了许多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在语法、词汇和语音方面。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近代汉语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内容:内容:语法的演变近代汉语的语法在词序、句法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古代的语法规则逐渐淡化,而一些新的语法现象逐渐出现。
例子:动词位置的变动、语态和时态的变化等。
词汇的变动近代汉语的词汇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和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新的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
同时,一些古代词汇的用法也发生了改变。
例子:外来词的引入、旧词新义的出现等。
语音的变化近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也有所变化。
一些音节的发音发生了调整,声调的变化也有所影响。
例子:儿化音的普及、轻声的变化等。
以上是《近代汉语研究概要》的概述部分,将为读者提供近代汉语演变的基本了解。
详细的研究将探讨各个方面的变动和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以上是《近代汉语研究概要》的概述部分,将为读者提供近代汉语演变的基本了解。
详细的研究将探讨各个方面的变动和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本文主要分析导致近代汉语变化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内部因素,以及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
内部因素近代汉语的演变受到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的变革导致了语言使用环境和需求的改变。
例如,近代中国面临着革命、战争、现代化进程等社会转型,这些变革引起了人们对新概念、新词汇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汉语的变化与发展。
二十年来近代汉字研究综述_景盛轩
二十年來近代漢字研究綜述景盛軒 内容提要 近代漢字是聯繫上古漢字和現代漢字的橋梁。
近二十年來近代漢字在研究理論、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突破。
今後除了繼續進行近代漢字考釋工作外,還需要在常用字考源、古今字替换和文字系統構建等方面加大研究。
關鍵詞 近代漢字 研究綜述 常用字作爲漢字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科,近代漢字研究越來越受漢字學者的關注。
2007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佈的“文字學名詞”中就有“近代漢字”(modern Chinesecharacter)一項,明確指出近代漢字是“秦漢以後至20世紀初葉使用的以隸書和楷書爲主體的漢字書寫符號系統”。
①“近代漢字”這門學科自上世紀由唐蘭先生提出來以後,②經朱德熙、蔣禮鴻等先生的大力宣導,近年來由王寧、張涌泉等先生富有實效的具體推動,到現在已經取得了蔚爲壯觀的成就。
本文打算就近二十年來的近代漢字研究作一個簡要綜述。
一 理論研究近二十年來,漢字學界對近代漢字的名稱、分期、研究意義和研究内容等作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這方面有四篇重要的文章。
1.許長安《近代漢字學芻議》(載《語文建設》1990年第5期)。
這篇文章在董理前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把漢字劃分爲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有利於對漢字的研究。
儘管對近代階段的漢字各家有不同的名稱,作者採用了“近代漢字”這個名稱,宣導建立近代漢字學。
作者認爲,近代漢字可以分爲漢代隸書、魏晉南北朝楷書、隋唐五代漢字、宋元漢字、明清漢字、現代漢字六個時期。
近代漢字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字源、字量、字形、字音、字義、字序、斷代研究以及漢字教學法等八個方面。
(32—34頁)這是近二十年來第一篇專門討論近代漢字的文章,强調了建立近代漢字學的重要性,並就該學科的構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些意見今天看來仍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然,對文中提出的近代漢字的内部分期以及相應名稱還值得進一步討論。
此外,作者所列近代漢字的研究内容過於龐雜,音義的研究已經超出了對漢字本體研究的範圍。
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
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汉语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探讨其独特之处。
首先,复合趋向动词由动词和趋向词构成,其中动词是核心成分,趋向词起到限定或修饰作用。
复合趋向动词的句法结构多为"动词+趋向词"的形式,例如"走进"、"跑出"。
这种结构使得复合趋向动词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动作描述能力,能够表达出动作的方向、目的和结果等信息。
其次,复合趋向动词的语义功能主要体现在动作的趋向性和结果性上。
趋向词起到了指示动作的方向或目的的作用,例如"进"表示动作向内部移动,"出"表示动作向外部移动。
同时,复合趋向动词还能表达出动作的结果或状态,例如"走进"表示进入某个地方,"跑出"表示从某个地方跑出来。
这种语义功能的丰富性使得复合趋向动词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动作的过程和结果。
此外,复合趋向动词还具有一定的词汇化特点。
由于复合趋向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一些常见的复合趋向动词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搭配,具有了独立的词义。
例如"进来"、"出去"等,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动词和趋向词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了一定的固定语义。
总而言之,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在句法和语义上展示出了一定的特点。
其独特的句法结构和丰富的语义功能使得复合趋向动词成为汉语中重要的句法和语义现象。
通过对复合趋向动词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机制,为汉语教学和语言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一汉语的历史分期(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1.(瑞典)高本汉:(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2.钱玄同: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1.分期:(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2.影响: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一)几种见解王、吕、潘的意见见上1.胡明扬:上限不晚于隋末唐初,下限不晚于《红楼梦》以前(他认为《红》对话部分反映的口语应该是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汉语语法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其历史和演变是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近代汉语语法史进行综述。
1.句法
汉语句法指的是汉语句子的各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则。
早期的汉语句子缺乏明确的主、谓、宾等成分,较为自由。
但随着句子结构的日益明晰,主谓宾结构成为常规。
又如,中文中修饰语的排列方式、并列语法的运用等,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词性
近代汉语在词性方面也有不少的变化。
从古代到现代,由单音节向多音节,由不确定词性到确定词性,词性分类也不断完善。
例如,近代汉语阶层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外来词,如保龄球、电视机等,而一些汉字的用法和词性也发生了改变。
3.语音
随着近代汉语语法的变革,汉语语音也日趋规范。
例如“南北音”、“普通话标准音”等不同的汉语语音,都有明显的规范化趋势。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一些外来语的发音也逐渐规范起来。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对于汉语语法的准确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的汉语缺乏明确的标点符号,读写难度较大。
但随着标点符号的日益规范化,汉语的表达也越加准确。
总体来看,近代汉语语法的变化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密不可分的。
在今天的汉语教育中,深入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演变,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近代史语言
中国近代史语言中国近代史语言一、介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近代史,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开始了一场新的文化运动。
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了世界,这个时期,中国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史语言。
二、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晚清末期到中国现代汉语建立之间的大约一百年间所用的汉语。
这个时期,汉语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
各地方言逐渐统一为标准汉语,文字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改革,使得文字更易于书写和理解。
同时,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也带来了许多新词汇和新理念,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三、近代文学在中国近代史中,文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了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的表达方式。
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家,用自己的笔杆为革命事业和人民大众发声。
同时,许多思想理论流派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大量反映在诗歌、小说和杂文等作品中。
《红楼梦》、《围城》等中国近代文学经典都在此时期涌现。
四、现代汉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汉语已经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也就是现代汉语。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汉语不仅为中国人所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
于是,汉语必须符合国际通用规范,不断整合西方语言的方式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加强了汉语与地方语言和民族语言的对接。
一些新的汉字衍生出来,一些外来词汇借入,如“信息技术”、“互联网”、“微博”等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语。
五、结论中国的语言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一起非常吸引人的故事。
在近代汉语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团结合作铸造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 汉语已成为与日俱增的重要角色,如今,中国继续拓展其国际范围,其语言和文化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迎来新的发展。
近代汉语(郭浩瑜)近代汉语4
(1) 元魏天平中,定州募士孙敬德防于北 陲,……后为劫贼横行,禁于京狱,不胜拷掠, 遂妄承罪,并断死刑。明旦行决,其夜礼拜忏悔, 泪下如雨。启曰:“今身被枉,当是过去枉他。 愿偿债毕,誓不重作。”又发大愿云云。(《古 小说钩沉·旌异记》) (2) 管辂至平原,见颜超貌主夭亡。颜父乃求辂 lu4延命。辂曰……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棋。 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 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 颜唯拜之。南边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宁 无情乎?”……(《搜神记》卷三)
• 由此可见: • “度”不是“丢”的意思,而是“递、 交”的意思。 • 语言具有社会性的,同一时期同一词 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
• • • •
穷尽式调查的捷径: a.利用文献索引、引得或通检: B.利用计算机查询。 /
• 注意:定稿时还要将电子材料与好的纸版 文献进行核对。不能一味依赖电子材料。 同时要注意版本问题。
• 语言调查时要注意: • 1.记录清楚资料来源:书名、版本、作者、 回目、页码等。以便于定稿时进行核查。 • 2.材料的真实性影响结论的可靠性,必须认 真核对查实,尤其是电子版上的例句,一 定要加以核对。
二、假设求证法
假设求证法:在对语言作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先大胆地做出一种假设性的解释,然后再 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论证。
其他: (1)故霍王小女,字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 郎格调相称。某具说十郎。他亦知有李十郎名 字,非常欢惬。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 宅是也。已与他作欺约。(《霍小玉传》) (2)皆言怕惧维摩,不敢过他方丈。(《维摩 诘经菩萨品变文》) (3)虽则日夜思忆,无力救他。(《目连变 文》) (4)明妃既策立,元来不称本情……单于见他 不乐。(《王昭君变文》) (5)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敦煌曲子词·雀踏枝》第一首)
近代汉语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第一章近代汉语及其研究第一节近代汉语的上限和下限一、汉语史的分期要了解近代汉语及其研究,首要的任务是,知道哪一段时期为近代汉语的时期,这样才能够正确地选择研究的对象、重点,在自己的研究中利用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
(一)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主张汉语史的四分法,他对汉语史的分期是:1、公元三世纪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二十世纪为现代汉语。
(二)吕叔湘先生主张二分法,即把汉语史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两段,近代汉语包括现代汉语。
(三)蒋绍愚先生主张三分法。
他的观点是:首先,汉语史的分期不取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而取决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变化。
从汉语发展历史来看,汉语可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而“白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同时,宋元话本、明代小说等的“白话”,和现代汉语的“白话”又有相当的不同,所以,是“古白话”。
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考察,构成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体系的各个要素,从唐宋以后逐渐出现,但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出现以后都经历了一个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然后逐步定型、成熟,变成现代汉语的要素。
所以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汉族人使用的语言逐渐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趋近,但又和现代汉语有相当的不同,如果把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汉语称为“近代汉语”,那么,近代汉语就是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鼎足而三的一个发展时期。
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二、近代汉语的上限和下限那么,近代汉语从什么时期开始,到什么时期结束呢?这方面学术界的看法也存在分歧。
在讨论近代汉语的上下限时,一定要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密切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也就是说,古代、近代、现代汉语之间,本来是相互衔接、很难断然划开的。
划分它们之间的界线,要根据语言要素的变化。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一章绪论汉语语法研究从《马氏文通》开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开始得更晚,在20世纪的20年代,黎锦熙提出了“近代语研究”的问题,但当时还偏重于词汇研究。
直到20世纪40年代,吕叔湘写了几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被称作“近代汉语研究的黎明”。
一、“近代汉语”的界定什么是近代汉语?先来讨论:古代汉语第三章当代时体理论本专题首先介绍汉语时体助词的虚化过程,因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有关时体方面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汉语时体助词介绍当代时体理论也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Smith(1997)认为体系统包括两种不同类型,即“情状体”(situational aspect)和“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
情状体指的是谓词和其论元所构成的情状的本身特征,也就是Aktionsart(manner of action),Vendler(1957) 的情状分类中运用了以下三个参数,分别是有界(telic)或无界(atelic)、瞬时(instantaneous)或延时(durative)、动态(dynamic)或静态(stative)。
可以概括为五种情状类型:状态(-动态、-瞬时、-有界)活动(+动态、-瞬时、-有界)完成(+动态、+瞬时、+有界)结果(+动态、+瞬时、+有界)瞬时(+动态、+瞬时、-有界)汉语体系统的研究文献主要有:马庆株(1981)、郭锐(1993),杨素英(2000),陈前瑞(2003)等。
我们将在这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实际,合理吸收各家长处。
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将主要采用马庆株(1981)和杨素英(2000)的时体系统,同时借鉴郭锐(1993)的研究。
杨素英(2000)的汉语动词分类系统:状态动词:(-动态、-时限)。
如:爱、相信、住。
活动动词:(+动态、-时限)。
如:跑、推、按。
有时限活动词:(+动态、+∕-时限)。
如:敲、闪、眨眼。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一、近代汉语的定义1、近代汉语:是指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用于口头交际的汉语。
2、记录口语是近代汉语的最主要特征。
二、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分期)◆汉语史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上下线的划分是否看法一致?▪——答案是否定的。
各家关于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
◆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其原因就在于对于什么是口语和记录了多少口语才算是近代汉语意见不一致。
◆袁宾巧妙地解决了分歧。
首先,总结了汉语史学术界关于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一)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二)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三)南宋、元代、明代、清代前半期是大家都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其次,根据语言的两大特点(1.语言是一种既连续但又在渐变的社会现象。
2.语言的变化是很缓慢的),提出了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
(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包括这两条原则划分的依据)(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语言的渐变规律决定了汉语的发展是由非主干部分逐渐发展变化而进入主干部分。
当进入主干时期以后,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已经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最成熟,以这个时期作为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就是最恰当的了。
对于近代汉语来说,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则是大家都接受的近代汉语主干时期。
(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重叠的部分也即非主干时期,非主干时期是从前一主干时期向后一主干时期过渡的时期,它既是前一阶段的晚期,也是后一阶段的早期。
是前后两个语言时期的共管地带。
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问题:是否能认为语言的主干时期最重要,非主干时期就不重要?▪把汉语分为主干时期和非主干时期是从解决汉语史分期角度着眼的,从汉语研究的角度说,其实并无主次之分,两个阶段同样重要。
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
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
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是语言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有标假设复句,是指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复句结构,从句中的标记词起到引导从句的作用。
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近代汉语句法和语义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揭示了近代汉语中复句结构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对大量文献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标假设复句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这种复句结构在语言交际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整个语篇更加连贯、完整。
其次,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标记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
标记词在从句中起到引导从句的作用,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
通过对标记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推测其语义含义。
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近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表达。
此外,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还涉及到从句的语序和词汇选择等问题。
近代汉语中的从句在语序和词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有标假设复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从句的结构和词汇的选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中复句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有标假设复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汉语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并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汉语语言学的发展。
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
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因果关系是人们思考和表达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语言中的因果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近代汉语因果句的使用特点和语法结构,并分析其在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使用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果句通常由一个原因部分和一个结果部分组成,原因部分表达导致结果发生的原因,结果部分则表达由此产生的结果。
其次,由于近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因果句的语序可以灵活调整,通常原因部分放在前面,结果部分放在后面,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因果句还可以通过使用因果连词或者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因果关系,如“因为……所以……”、“由于……以致……”等。
近代汉语因果句在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因果句可以用来解释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因果句可以用来说明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人们进行推理和分析。
再次,因果句还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最后,因果句还可以用来进行论证和解释,帮助人们理清思路和进行思考。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研究对于语言学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因果句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语言中的因果关系,揭示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结构。
其次,因果句的研究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运用因果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此外,对于因果句的研究也有助于文学创作和修辞手法的应用,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总之,近代汉语因果句作为语言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特点和语法结构的研究对于语言学和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果句在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可忽视,对于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和分析以及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进一步研究近代汉语因果句的使用特点和语法结构,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语言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
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近代汉语中,“教”和“叫”是常用的表使役与表被动的动词。
本文旨在对这两个字句进行研究,探讨其用法和语义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教”字句。
在句子中,“教”字常用于表示使役,即使某人做某事。
例如,“他教我学习”表示他让我学习。
“教”字还可以表示一种教育、传授的行为,例如,“他教我弹钢琴”表示他教我如何弹钢琴。
此外,“教”字还可以表示了解或发现某种情况,例如,“她教我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种用法中,“教”字强调了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过程。
而“叫”字句则常用于表示被动。
在句子中,“叫”字可以表示被动的命令或要求,例如,“他叫我去做作业”表示他命令我去做作业。
“叫”字还可以表示被动地被称呼或叫做某个名称,例如,“他叫我小明”表示他称呼我为小明。
“叫”字还可以表示被动地造成某种结果或状态,例如,“这件事叫我感到惊讶”。
这两个字句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教”字句更加强调主动的教育、传授的行为,而“叫”字句更加强调被动的接受和执行。
其次,“教”字句更加注重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而“叫”字句更加注重命令、称呼或造成某种结果。
此外,这两个字句在近代汉语中还发生了一些语义变化。
在一些情况下,“教”字和“叫”字可以互换使用。
例如,“他教我去做作业”和“他叫我去做作业”在意思上是相同的。
但在一些情况下,两个字句的用法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他教我学习”更强调教育和传授的行为,而“他叫我学习”更强调命令和要求。
这种语义变化反映了汉语的语言发展和使用习惯的变化。
总之,近代汉语中的“教”字句和“叫”字句在表达使役与被动的动作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有着不同的用法和语义,还存在一定的语义变化。
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两个字句的用法和语义对于学习和使用汉语是非常有益的。
20世纪近代汉语研究概说(方一新)
20世纪近代汉语研究概说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一、近代汉语以及它的分期问题“近代汉语”是语言学界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术语,通行的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都没有收入。
“近代汉语”并不等于“近代史时期的汉语”,而是指从晚唐五代至清初的汉语,“近代汉语”是语言学上的范畴,不是历史学上的范畴。
古代白话语汇历来是汉语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从历史上看,历代训诂学家、注释学家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先秦两汉,放在高文典册的雅诂旧义上,而对于唐宋以下的俚俗语言及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作品往往不屑一顾。
训诂学兴旺发达的清代乾嘉时期是如此,清末民国初年也是这样。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曾说过:“古书的训诂,我们能够浴于清代学者的馀泽中,是很幸运的。
然至近世俗语文学之训诂,则还在赤贫如洗的状态。
”1我国学者也早已有类似的论述,如黎锦熙曾指出:“五代北宋之词,金元之北曲,明清之白话小说,均系运用当时当地之俗语言创制之新文学作品,只因向来视为文人馀事,音释阙如。
语词句法,今多不解。
近来青年读物既多取材于此,训诂不明,何从欣赏?一查字书,则绝不提及;欲加注释,则考证无从。
故宜各就专书,分别归纳,随事旁证,得其确诂,以阐奇文,以惠学子。
”2吕叔湘也说:“汉语史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该说是语汇的研究。
个别词语的考释,古代和现代学者都做了不少,但是在全部汉语语汇中所占的比例仍然是很微小的。
”近代汉语研究正是在以往学者“音释阙如”“绝不提及”的情况下开始走上它那并不平坦的研究道路的。
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看,近代汉语是20世纪崛起的新兴的研究领域,是汉语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近代汉语研究的崛起,丰富了汉语史的内涵,弥补了该领域存在的空白,是本世纪语言学界极具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
近代汉语研究已经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汉语史及近代汉语分期问题上,目前学界尚有不同意见。
就汉语史分期而言,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家: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把汉语史分为五期,即:太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老官话。
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近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
《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从各个角度对近代汉语副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近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和“近代汉语副词的结构形式”两章,勾画出了近代汉语的副词的基本面貌,也是下面深入讨论的基础。
“近代汉语副词的来源”和“近代汉语副词的发展”两章,说明了近代汉语副词是怎样从上古汉语发展来的,在近代汉语这样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从历史的角度对近代汉语进行的研究。
近代汉语副词本身是一个聚合系统,上述四章已经对这个聚合系统作了纵横两方面的描写,“近代汉语副词的组合功能”一章又从组合关系上对近代汉语副词进行了深入考察。
这样,《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提供给读者的是近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比较清晰的全貌。
更加重要的是,在翔实的材料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作了相当深入的分析,有不少独到见解。
对语言材料十分重视,收集了大量材料,并作了细致的分类和统计;但又不满足于这样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思考,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作出适当的理论概括。
这也是《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的一大优点。
收集材料是艰苦的工作,需要研究者具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有鉴别材料的能力。
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也是艰苦的工作,而且是更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研
究者具有广博的学识,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敏锐目光。
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应该兼具这两方面的优点,扬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在这两方面都是值得称赞的。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
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1引言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是从中古(1008~1368年间)开始的。
考古学家分析旧籍文献和折旧散传,收集古代汉语语法上的资料,在今天仍然是令人钦佩的杰出成果。
近代汉语语言研究(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紧随其后,不仅开启了今天言语学研究的大门,也在汉语发展和历史前进的道路上,作出了重要突破。
2中古阶段从中古开始,汉语语法研究已有数千年的时间,从文献中收集古代语法的工作行在一直持续至今。
从语言的发展角度看,中古汉语语法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至第五世纪,至第六世纪古汉语字被统一,形成汉语的《说文解字》,而汉语的核心词汇体系大致也可以追溯至此。
那么,汉语在中古时期的发展到底是什么?3中古汉语语法特征从中古汉语语法史上来看,古汉语在语法上有以下几大特点:(1)词汇数量较少,句式简单。
(2)句子结构简单,主要由实义动词与构成,一般由实义动词、定语和宾语三部分组成。
(3)形容词词类较少,一般以定语形式出现,也就是形容词修饰名词。
(4)及物动词的宾语一般与主语的人称和数没有明显的关联,但表示动作形式的动词在不同句子结构中有不同的变化。
(5)名词和动词之间没有时态和语态上的区别。
4近代阶段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在言语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汉语语言研究大量收集古典文献、古汉语语料,勘正历代古文,重新复原和编订古文,有效地研究了汉语语言发展的历史性特征及一些未被充分发掘的普遍规律。
5近代汉语语法特征从近代汉语语言史上看,近代汉语语法有以下几大特点:(1)词汇数量增加。
新词、外来词、合变词等都汇于近代汉语,其他几大核心字也有进一步增加。
(2)句子结构复杂化,可以分为主谓宾结构,并具有动作方向和情态波动等互涉关系。
(3)形容词词类增多,甚至出现了以形容词作主语等词组。
(4)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宾语与主语的人称和数开始有明显的关联;表示动作形式的动词也出现了词素的分裂和成立的情况。
近代汉语(整理)
近代汉语(整理)近代汉语第一章结论⒈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是什么?专家们三点相同的认识是:⑴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
⑵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
⑶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是大家基本上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⒉袁宾提出的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是什么?认识汉语史的两条原则是:⑴认识主干部分原则。
⑵前后阶段可以重叠原则。
⒊什么是主干时期?什么是非主干时期?近代汉语研究的主干时期是近代汉语诸方面的特点表现得较成熟、较典型、较充分的时期,是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非主干时期是联系前后两个主干部分的纽带,也是前后两个语言历史阶段相交替的时期。
⒋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早期著作的代表?主要抄写于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唐的王梵志诗,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北宋的二程语录等文献,是近代汉语早期的研究对象。
⒌哪几部著作可以作为近代汉语晚期著作的代表?清代中叶的《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是近代汉语晚期研究的对象。
⒍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着眼,主干部分与非主干部分并无主次之分。
⒎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有多长?加上非主干部分总共有多长时间?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⒏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⑴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语。
⑵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
⑶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
⑷还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⒐近代汉语在词法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⑴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
⑵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
⒑近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前缀和后缀?常见的前缀有:阿、兀、老、打、所、有等等;常见的后缀有:子、儿、头、地、当、自、来、生、家、行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词汇:四声别义现象普遍;
复音词大量增加;有了一定数
量的外语借词。
(3)语法:第三人称代词“他”
产生;动词时体系统出现;系
词“是”和新的判断句广泛使 用;否定句、疑问句的代词宾 语普遍移到动词之后;用“被” 表示的被动句出现;用“将”
江蓝生支持吕叔湘的观点并提 出依据: 1、语音方面轻唇音开始分化; 舌上音开始与照三合流;全浊 声母开始清化乃至消失;阴阳 入对应的严整格局开始动摇, 入声韵尾开始失落;—m韵尾 开始消失。
2、语法方面,动态助词系统“了、 着、过”开始出现并趋成熟; 确立了“我、你、他”三身代 词系统和“这、那”对立的指 示代词二分系统。疑问词“什 么”的前身即唐五代文献里的 “是物”“是没”“甚 摩”“什摩”等;表复数的词 尾“们”虽始见于宋代但唐代 文献中已出现“弭”和“伟”。
始貌、继续貌、短时貌先后产 生;结构助词“地”、“的” 普遍适用,新的语气词系统形 成。
4、现代期:从“五四”运动至现
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
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形成。
近代汉语的分期
一、六朝说。近代汉语的研究 对象是早期白话,„„六朝时 期翻译佛经,译经的文章里就 有不少白话成分。南朝宋刘义 庆撰写《世说新语》,记述后 汉至东晋间佚闻遗事和名士言 行,书中也用了若干口语语汇。 拿韵文来说,从六朝乐府歌辞 直到一部分唐诗,都比同时代 的散文更接近口语。(《近代 汉语读本》)
和“把”表示的处置式产生。
(4)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出现
并形成。一方面模仿上古书面
语的文言文占统治地位,另一 方面反映口语的古白话开始形 成。
3、近代期:从公元13世纪到公元
20世纪初(元、明、清)。元
代为近代前期,明清是近代中 期,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是近代后期。本期汉语的特点 为:
(1)语音:浊音声母清化;舌上音和正
古汉语、近代汉语、老官
话。(20—21页)
王力《汉语史稿》提出四 阶段说:
1、上古期:3世纪以前
2、中古期:4-12世纪 3、近代期:13—19世纪 4、现代期:20世纪(五四运 动)以后。
吕叔湘先后提出过两说: 一是以晚唐五代为界,把 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 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 (《近代汉语指代词 序》)。
“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是指晚唐五代以 至清初的汉民族使用的书面文 献(主要指以比较接近口语的 语汇写成的作品)语言,其上 限从唐五代开始,下限到清代 中期。它上承上古、中古汉语, 下启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 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齿音合并,并变为卷舌声母;后期尖
团音逐渐相混;韵部系统简化,[-m] 尾消失,并入[-n]尾;入声消失,并
入平上去三声;平声分阴、阳两类。
汉
(2)词汇:白话文作品广泛传播,
口语词汇进入文学语言;中期
以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吸 收了大量外来词,并创造了大 量新词。
(3)语法:时体助词“着”、
“了”的用法进一步固定;开
(1)语音方面:没有轻唇音(非
组),没有舌上音(知组),
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 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 调分平、入两类;没有去声。
(2)词汇方面:以单音词为主,
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
(3)语法方面:判断句一般不用 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 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 动句一般用“于”、“见”等
虚词表示。
2、中古期:从公元4世纪到12世 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 六朝为中古前期,这一时期里, 中原士族迁居江左,导致汉语 和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合。 唐代为中古前期,宋代为中古 后期。这一时期以中原语言为 基础的汉语共同语得以传播和 发展。
(1)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
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
近代汉语的分期
二、隋末唐初说。胡明扬在 《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和分期问 题》中提出从隋末唐初到明末 清初作为近代汉语阶段,并认 为近代汉语内部可分为早期 (隋末唐初到五代北宋)、中 期(宋元)、晚期(元末到清 初《红楼梦》以前)。
近代汉语的分期
分期标准为: 1、语音上阴阳入严格对应的格 局开始动摇,入声韵尾— p、—t、—k相混到消失; 全浊声母的消失;—m韵尾的 消失。
近代汉语研究
雷汉卿
錢玄同在《國音沿革六講》(1918)
中分为六期:
1、周、秦(前11世紀—前3世紀); 2、兩漢(前2—2世紀);
3、六朝(3—6世紀);
4、隋唐、五代、宋(7—13世紀); 5、元、明、清(14世紀—1911); 6、民國(1911—1918)。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 究》把汉语史分为五期: 太古汉语、上古汉语、中
二是认为“以语法和词汇而 论,秦汉以前的是古代汉语, 宋元以后的是近代汉语,这是 没有问题的。”考虑到长时期 的言文分离,又建议把汉语史 分为语音史、文言史、白话史 三个部分。(《魏晋南北朝小 说词语汇释序》)
唐作藩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分期:
1、遠古漢語:商及以前(甲骨文時代, 前11世紀以前);
四、宋代说
胡裕树指出:“从近代汉语 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宋元 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 话的基础上发生:一种表现在 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 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 方面,就是‘官话’逐渐渗入 各个方言区域”。
周祖谟把近代汉语划在南
宋至“五四”以前(1127- 1918年)。袁宾认为南宋、元 代、明代和清初是作为近代汉 语阶段的主干阶段
2、语法上“的、了、哩/呢” 出现并全面替代旧的助词系统; “这那”替代“彼此”;“将 /把”字句出现;“动+将+ 趋”出现并消失。3、语汇中 “我、你、他”(还有“们”) 出现并全面替代“吾、汝、其” 等古汉语人称代词。
三、晚唐五代说。吕叔湘《近 代汉语读本序言》提出:“用 当时口语作基础,而或多或少 地搀杂些文言成分的作品是直 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的(如 禅宗语录和敦煌俗文学作品), 因此,我们建议把近代汉语的 开始定在晚唐五代即第九世 纪。”
蒋冀骋赞同将近代汉语定在 晚唐五代—明末清初(9—17世 纪)并提出分期标准: 1、音韵上轻唇音已分化; 舌上音已与照三合流;全浊声 母,入声韵尾开始消失;—m 韵尾开始动摇。
2、词汇上,俗语大量使用; “头、子、老、打”等构词成 分出现;双音节词增多;新义 大量出现;外来词大量进入。 3、语法上,出现了新的指代词 如“儿、奴、这、那”等,新 的语气词如“了、哩、呢、 那”。
2、上古漢語:周、秦、漢(前11世紀— 2世紀); 3、中古漢語:六朝、隋唐、五代(3世 紀—10世紀); 4、近代漢語:宋、元、明、清、民國前 期(11世紀—1919); 5、現代漢語:五四運動以後(1919—)
向熹综合各家观点将汉语 史分为四期: 1、上古期: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 元3世纪(商、周、秦、汉)。 商为上古前期(甲骨卜辞), 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 后期。这一时期汉语的特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