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古诗选择题(DOC)(精品资料).doc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考题及答案汇集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考题及答案汇集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考题及答案汇集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每空1分)(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10.翻译句子。

(4分,每题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5分))文言文阅读9.(每题1分,共4分)(1)坠落(2)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页共11页。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三峡》对比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

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甲文)答谢中书书(13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7、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3分)19、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写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4分)答案:16、(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17、(1)潜游在水底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8、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栢影也。

19、山川之美月色/月夜之美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以《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下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以《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下
3. 作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妙用词语、动静结合 、变换角度、 巧用修辞,表现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古今山间知音比肩的 得意。作者娱情山水的隐居思想也代表着当时不少文人面对黑暗 社会的态度。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实结合,比喻 传神,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写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 淡雅,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 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 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 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 春冬时的水: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 对比鲜明; “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蔚为 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凝练生动。
3.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肃杀 特点。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 长”,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 体会到渔者生活的艰苦。
1. 本文是一篇尺牍、是摹山范水的佳作、是景物相映成趣、语言 骈散结合、娱情山水的写景抒情散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仰视俯视、对偶手法、山高水清;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远眺,描绘山岩色彩;“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平面视角,道明时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细节描写,一早一晚一动一静、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的 立体流动画面 。
小试
《记承天寺夜游》
牛刀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章以“月”为主线,按“所想—所为—所见—所感”来写,一气呵成,如
√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2.文章以设问结尾,寥寥数语,耐人寻味。两个问句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全,都)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鱼)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D.五色交辉.(辉映)四时.俱备(四季)12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实是欲界之/仙都125.将下面两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126.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____________。

【答案】123.C 124.D 125.①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126.描写议论(抒情)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解析】123.C.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

相与:一同,共同。

故选C。

124.D.“实是欲界之仙都”中“实是”是谓语,“欲界之仙都”是宾语,根据句子成分停顿原则可停顿为:实是/欲界之仙都。

故选D。

12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翻译:①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②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

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五.比较阅读(一)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中运用正侧面相结合,写出月色皎洁的语句是“”。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二)甲文《三峡》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最新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及答案

最新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及答案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设题意图是使学生能够当堂记住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

背诵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它对于牢固掌握古文内容和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

默写是为了检查背诵的效果,也要在课堂上完成。

二、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感情基调,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就应该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这一点,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传达的情感是悲还是喜。

对文章作细致研读后,还要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是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品味,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能够使认识更加深入。

〖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记住词的基本意义。

〖参考答案〗1、歇,消散。

2、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注]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4)四时俱备()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答:。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一句相对应。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三峡郦道元1.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写山高的句子是:。

2.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

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3.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4.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何写作特点?6.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的作用是什么?7.今年我国尚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课文《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8.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参考答案: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从想象角度侧面虚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

6、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7、①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

②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

8、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段意第一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第二段:“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详细叙述了山川之美的具体内容。

第三段:“实是欲界之仙都。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考点检测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考点检测

& 三峡文学常识《三峡》选自《》。

三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朝代)地理学家。

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空缺。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 ] ②素湍绿潭[ ] ③回清倒影[ ]【常见短语】[略无]毫无。

略,。

[自非] 。

自,。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荣] 。

[峻] 。

[属(zhǔ)引] 。

【其他词语】[嶂(zhàng)] 。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 上。

[沿] 。

[溯(sù)] 。

[或] 。

[宣]传达。

[虽] 。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

[回]回旋。

[巘(yǎn)] 。

[漱(shù)] 。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 。

理解探究问题探究l、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2)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

4、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5、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

写法:。

想到李白的《》。

7、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来写的。

表现了春冬三峡的。

8、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9、“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10、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11、“渔者歌”有什么作用?答谢中书书* 文言词语【共】一起。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甲文)答谢中书书(13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7、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3分)19、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写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4分)答案:16、(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17、(1)潜游在水底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8、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栢影也。

19、山川之美月色/月夜之美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小测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小测

10、三峡一、词语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溯阻绝(分别翻译出来)4、虽乘奔御风7、绝/多生怪柏8.良多趣味9、哀转久绝。

10、属/引凄异(分别翻译出来+合在一起的意思)二、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答谢中书书一、注释1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句子翻译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一、词语解释。

3、庭下如积水空明4、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

3.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自富阳6.水皆缥碧7.负势竞上 8.互相轩/邈9.泉水激石 10.蝉则千转不穷11.鸢飞戾天者 12.经纶世务者13.窥谷忘反二、翻译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修改版]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修改版]

第一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三峡》1 基本知识* 文学常识《三峡》选自。

三峡,、和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466或472-527),字,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 ] ②素湍.绿潭[ ] ③回清.倒影[ ]【常见短语】[略无] 。

略,。

[自非] 。

自,。

[亭午] 。

[夜分] 。

[荣] 。

[峻] 。

[良多] 。

良,。

[属(zhǔ)引] 。

属,。

引,。

【其他词语】[嶂(zhàng)] 。

[曦(xī)] 。

这里指[襄(xiāng)] 。

[沿] 。

[溯(sù)] 。

[或] 。

[宣] 。

[虽] 。

[御] 。

[疾] 。

[素] 。

[回] 。

[巘(yǎn)] 。

[漱(shù)] 。

[旦] 。

[肃] 。

[哀] 。

[转(zhuǎn)] 。

[沾] 。

[三] 。

3、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后写,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选择题、文言现象、翻译、简答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选择题、文言现象、翻译、简答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C间或,有时候;参与。

D的;补足音节。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解析】A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B古今异义,考虑,想到。

C名词用作动词,睡觉。

D一起。

6、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若)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良.多趣味(确实)峻茂(水清、树荣)飞漱.其间(冲荡)C.清荣..D.林寒涧肃.(寂静)哀转久绝.(消失)2.下列语句翻译及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通“缺”。

B.良.多趣味——实在有无限趣味。

良:真,实在。

C.不以疾.也——也没有这样快。

疾:病。

D.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肃:寂静。

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自非亭/午夜分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下列写景的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两岸连山,略也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句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光线分开,就不见太阳和月亮。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重重的山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D.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7.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漫长的)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接连不断的高山,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这时的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确实是游览的好地方。

C.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所以打鱼的人唱出了:“巴东三峡(啊)巫峡最长,听到猿猴声声哀鸣,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D.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啊! 8.下列描写自然景观的句子,写夏季景色的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对下面文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视所见;“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是写仰视所见。

C.选段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湍”和“潭”、“回流”和“倒影”、“绝”和“飞瀑”即是。

D.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民谣作结,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清,又透露了封建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10.选出对文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面之狭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疾。

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了春天三峡山水的美丽。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寒秋三峡肃杀、悲寂、凄凉的气氛。

(二)1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B.其间/千二百里C.绝巘/多生/怪柏D.常有/高猿/长啸12.下面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虽乘奔御风(奔,狂跑)C.清荣峻茂(荣,茂盛)D.属引凄异(属,连续)1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文章主要是从“山”和“水”这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B.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自然的景色。

C.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辞,增强了三峡悲凉气氛,反映了渔民生活的艰辛。

D.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1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18.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略无阙处(稍有一点点) B夏水襄陵(漫上)C良多趣味(实在) D每至晴初霜旦(结霜的早晨)20.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21.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C.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能以径寸之木C.吾欲之南海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5.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6.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27.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28.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29.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30.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谢中书书》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辉:辉映)B.晓雾将歇(歇:消散)C.夕日欲颓(颓:萎靡、衰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2.下列语句节奏划分有误的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实是/欲界之仙都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C.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在有与它一样奇妙的景色了。

)4.对《答谢中书书》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用在文章开头,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这是古代作文开头从大处说来的一般格式,是常用的套话。

B.借古述今,为下文谈论山水张本。

C.概叙入笔,证实山水之美,有激趣作用。

D.对山水洋溢着赞美之情,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表达的感情主要是()A.用谢灵运作比,表现世俗追名利,现在少有人能欣赏山水之“奇”。

B.用谢灵运自比,表明自己与朋友谢中书追求和志趣不同,因此作“书”回绝他。

C.婉讽世俗大都追求名利物欲,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淡泊情怀。

D.表明因自己与谢灵运志趣相投而自豪,从而再次强调山川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一)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念.无与乐者(想到)遂至承天寺(就到)寻.张怀..民(找)B.亦未寝,相与(一同,共同)步于.中庭(到)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C.藻、荇交横(水草的总称)盖.竹柏影也(原来)念...无与.乐者(共同)D.何.夜无月(几何)但.少闲人(只是)欣然起行.(走)2.选出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选出下列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对下列各句理解正确的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解:想念没有和他一同快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理解:怀民也没有睡,相互扶持在庭院中散步。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理解: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空无的积水,水中还有藻类,荇菜纵横交错着,原来那些是竹和柏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