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课时十二十三章教案.doc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课时十二十三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课时十二十三章教案

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13 ----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武威第十九中学
科目物理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
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一册第 13 单元(章)
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一册第 16 单元(章)
武威第十九中学
2013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 滑下时摩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热传递 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热传递 和 做功2.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 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增加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4)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4)第二节质量 (6)¤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第三节密度 (10)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2)¤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4)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6)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 (18)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时安排 (21)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21)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23)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5)第四节力 (27)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29)第六节二力平衡 (31)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34)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时安排 (38)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38)第二节重力 (39)第三节摩擦力 (41)第四节杠杆 (43)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46)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9)第一节压强 (49)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51)第三节大气压强 (54)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6)第五节浮力 (57)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59)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62)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65)第一节功 (65)第二节机械效率 (67)第三节功率 (69)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71)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7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75)第十六章热和能 (78)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78)第二节内能(1) (80)第二节内能(2) (83)第三节比热容(1) (85)第三节比热容(2) (87)第四节热机 (89)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91)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3)第一节能源家族 (93)第二节核能 (95)第三节太阳能 (97)第四节能源革命 (99)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105)知识复习建议: (109)【模拟试题】 (120)【试题答案】 (131)6.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电路连接正确且电流表测L1电流的图是() (149)A B C D (149)0.6 (153)0.2 (153)N (158)A (187)A (189)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5m (197)B、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J (197)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197)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197)A (198)B (198)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案 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案 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方式一【问题导入】有一句关于新疆的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为什么新疆的昼夜温差会这么大呢?这与什么有关呢?导入语:要科学地解释这一问题,那就开始我们今天“比热容”的学习吧。

方式二【情景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这种生活体验——夏天的中午,在河边玩耍时,脚踩在沙石或泥土路面上与泡在河水里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导入语: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学习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自己来解答了。

方式三【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图13-3-1三峡水库的修建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域面积,这对当地的气候有无一定的影响?小华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段资料:“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 2 ℃左右,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 2 ℃左右。

”导入语: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预测?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便能揭开谜底。

1.帮助学生建立比热容概念(1)在概念上:可将比热容解释为表示物质吸热本领(能力)的物理量,可利用打比方的方法解释:质,这完全可以将其与密度相类比(例如:一杯水和半杯水的密度是相同的,比热容也是相同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比热容同样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典型实例与相关解释(1)问: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为了保护秧苗不受冻,傍晚向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夜间秧田里的水的温度变化小,秧田的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就不致冻坏。

(2)问:为什么说水最适合做冷却剂?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冷却效果较好,所以水最适合做冷却剂。

例如:机动车上设有水箱,用水来给机器散热降温。

(3)问:暖气片和暖气管道中为什么用水做传热、散热的物质?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在锅炉里吸收的热量多,在室内放出的热量也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13章第3节第1课时 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13章第3节第1课时 比热容

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知识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的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提出问题:大家都做过饭,考虑一下,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的快?如何进一步的探究验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归纳总结:(1)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实验中砂子需要不停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实验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的11页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2)单位:J/(kg·℃)(3)水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设计的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的教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比热容概念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比热容的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加热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温度和热量的关注,进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进行比较。

5.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使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在实验观察环节,我选择了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加热器等实验器材。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教案《第13章 内能》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教案《第13章 内能》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复习重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知识回顾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2.扩散现象(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范围:扩散现象可在_____、______和__ __中发生,但扩散快慢不同。

(3)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 ________还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

(4)分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__________运动叫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扩散现象越_________.3.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力和______力.(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3)简述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围观特性。

4.分子动理论:(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2)一切物质内部的所有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间有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内能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为0.2.单位:。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第十三章教学计划5篇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第十三章教学计划5篇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第十三章教学计划5篇第一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3第十三章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5)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8)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9)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10)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11)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1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1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14)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4)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5)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6)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7)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8)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9)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10)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难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自制弹簧测力计;(2)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本章共分五节,建议9课时。

第一节重力1课时第二节弹力1课时第三节摩擦力1课时第四节杠杆1课时第五节物体的惯性1课时复习和总结4课时克拉玛依准东中学物理组第二篇: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 第十一章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填表: 很小 有 有 无有 很小 无 无
8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完整版 )
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
流动性; 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 分子之间作用
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学生加深理解
(四)、分 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5、小结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原子 构 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着 引力和斥力 。
学生观看视频, 体 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 产生扩散现象。
[ 师生总结 ] :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 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 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 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影响扩散
[ 提出问题 ] :
[ 动手实验 ] : 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
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
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学生体验:压活塞 的过程中,感觉用很大 的力也很难将水的体 积压缩变小。
讨论、总结:说明 分子间存在在一种相 互排斥的力。
讨论、猜想:距离 增加时表现为引力, 距 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距离不变时没有作用 力。
第 1 节 热机
第 1 节 家庭电路
第 2 节 热机的效率
第 2 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 3 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 3 节 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 1 节 两种电荷
第 1 节 磁现象 磁场
第 2 节 电流和电路
第 2 节 电生磁
第 3 节 串联和并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

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

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13章(4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13章(4课时)
一、物质的构成二、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结构
教学反思
链接资源
《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动画和视频
学习内容
§13.2《内能》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月日
教师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重点)
3.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探究三:热量的计算公式
1.学生阅读教材14页“想想议议”,推算后,讨论如何从特殊到一般?如何计算物体放出的热量?
2.师生共同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学生利用归纳出来的公式完成教材15页4、5题并展示
探究四: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解释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教材15页第3题并展示,其它学生想想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1.全体学生完成《实践与探究》达标训练部分内容。
2.教师公布答案,学生用红笔纠错并自我评价。
3.课后根据学生情况完成《实践与探究》拓展探究和直击中考部分内容。
五、建构体系、帮扶跟踪(分钟)
师生语言精简,重点突出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达标
学生拓展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完成,教师也可分层布置
板书
设计
比热容
一、比热容的单位、特点二、比热容的应用三、热量的计算
核对教师给出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班内大展示:
1.小组间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3.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四、激励评价、点拨追问(分钟)
学生主要看分析解答,学会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掌握情况
反馈
五、达标检测:
总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

初中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微课教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初中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微课教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微课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内能的概念相对抽象,但如何改变内能,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如何可以实现内能的改变。

有了学生的亲身参与,则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具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小实验,通过体验实验的设计过程,从实验中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实验:半杯热水、半杯冷水,另备一较大烧杯,两者混合,可得一杯温水。

(二)新授部分教师:你能说出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和冷水的内能变化吗?学生:热水的内能减少,冷水的内能增加。

教师:对,在混合的过程中,热水将一部分内能传递给了冷水。

像这种,内能由一个物体传递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教师:热传递发生是有条件的,内能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

教师: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形式是没有改变的。

因而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教师: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介绍符号、单位)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热传递的现象?学生:用热水袋取暖、烤火、炒菜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同桌两同学互相握手,比比谁的手更热?握住一段时间后,两个人手有什么感觉(温度)?并说出是谁将内能传给了谁?两只手的内能改变了吗?学生:后来两个人的手会几乎一样热。

学生:两只手的内能都改变了,一只手的内能增加了,另一只手的内能减少了。

教师:对,以上现象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热传递的过程中一般伴随着温度的变化,但也有发生了热传递温度不变的情况。

具体情况我们后面再讨论。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物理量和运动课时1 物理量和运动课时内容1. 引入物理量和运动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 探讨物理量的分类及其度量标准——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和导出量3. 研究物理量的量纲式与量纲分析方法4. 认识差量和矢量,理解速度的矢量性5. 通过实验求解物理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量和运动的概念及其应用2. 掌握国际单位制基本量和导出量的度量标准3. 了解物理量的量纲式和量纲分析方法4. 加深差量和矢量的理解,掌握速度矢量性5. 通过实验、计算和分析,掌握物理量的求法第二章速度、加速度和匀加速直线运动课时2 速度和加速度课时内容1. 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特点3. 探究劈成和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标1. 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特点3. 掌握小球竖直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第三章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课时3 变速直线运动课时内容1. 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教学目标1. 掌握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总结通过本册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物理量和运动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单位制基本量和导出量的度量标准,理解差量和矢量,掌握速度的矢量性,掌握物理量的求法,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特点,掌握小球竖直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教案一、教学目标推进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掌握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各种光的反射实验的展示和讲解- 理解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本原理2. 第二章: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的基本原理- 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讲解光的折射的相关概念和公式3. 第三章:光的色散与光的合成- 展示实验验证光的色散现象- 理解和应用颜色的三原色理论4. 第四章:凸透镜与凹透镜- 通过实验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研究如何计算透镜成像的相关公式5. 第五章:单摆- 通过实验观察和讲解单摆的运动规律- 理解单摆的周期和频率的概念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进行各种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讲解和讨论法:通过讲解物理原理和相关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3.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学生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1. 笔试: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测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并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1.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安排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争取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和实验。

同时,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之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效。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4单元)(2019.10.15)(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4单元)(2019.10.15)(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行新课】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例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答案:C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实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的清水中,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实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的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的实验。

引导思考:为什么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的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的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行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讨论,并进行实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新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行);(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行);(3)堆放煤的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行). 总结: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行.(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则运动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实验.(教材P4《演示》)思考、讨论.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

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全章 分课时 含反思)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活动一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人教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教案(最终版)

人教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教案(最终版)

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将蓝色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中,
.扩散现象的总结
.分子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又称分子热运动。

)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
固态液态气态
)分子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力很强,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如教室里的同学)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说明:固体物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

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原因。

分子的势能
思考:如图所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
温度反应了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平均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

另外,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分子平均速度越大,分子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也越大(即热胀冷缩),物体体
)找来一根铁丝,尽量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

)用钢笔帽在桌布上来回摩擦,感觉笔帽温度的变化。

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一部分以水为探究对象,另一部分以沙子为探究对象。

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记录水和沙子的末温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13 ----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武威第十九中学科目物理年级九年级教师科目上课日期周次1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物理教学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班级8月26日每周3 总授课节数节数48 考试次数4时间预定进度备注起讫8月 26日8月 31日分子热运动内能9月 2日9月 6日比热容复习9月 9日9月 13日热机热机的效率9月 16日9月 20日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复习9月 23日9月 27日两种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9月 30日10 月 4 日国庆放假10 月 7 日10 月11日电流的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路的规律10 月14日10 月 18 日电压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0 月21日10 月 25 日电阻变阻器本章复习10 月28日11 月 1 日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1 月 4 日11 月 8 日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11 月 11日11 月 15 日电阻的测量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电路的应用本章复习测试11 月 18日11 月 22 日电能电功电功率11 月 25日11 月 29 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律12 月 2 日12 月 6 日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2 月 9 日12 月 13 日安全用电本章复习测试12 月16日12 月 20 日磁现象磁场电生磁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2 月23日12 月 27 日电动机磁生电12 月30日1月 3日期终复习1月 6日1月 10日期终考试质量分析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年度教学目的教育教养本学年旨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提高学生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培养,拓展学生思维,并能用物理的、科重要的。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的方法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物理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现象。

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度过每一个课堂四十五分钟,培养学生学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流”等等。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教育和品德教育。

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2.每一位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法。

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观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比如:雨、雪、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雾、露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沿海地区比“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内陆地区的温度变化小等,让学生能运用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

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让学生了解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用。

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4.学生思维开阔,能对多各种类型的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计算题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用。

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志力。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 课件进行教学。

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育教养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

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

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3、重视辅导教学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4、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1、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2、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3、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

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单元(章)教材分析单元概述热和能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的研究拓展到了内能,从宏观运动形式的能量进入到了微观形式的能量。

先介绍分子动力论,并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接着讲述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使全章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例,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物质吸放热多少的因素,进而建立起比热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物质属性(本章特指比热容)的研究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感受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分子动理论;2、比热容;教学难点:1、内能的改变方式;2、比热容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本章共分三节,建议 4 课时。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 课时第二节内能 1 课时第三节比热容 1 课时复习和总结 1 课时武威第十九中学2013 ~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一册第 13单元(章)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会闻到菜的香味呢?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扩散现象由于分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

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

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

将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

现在我抽掉隔板,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2)演示实验:。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

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

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黑。

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大量事实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对于同一个实验,与哪些有关呢?学生思考,教师演示实验:同时将两滴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让学生观察墨水扩散的速度。

得出结论:影响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2.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扩散现象表明:(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快,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