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第六章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交换型以太网与全双工以太网组网技术

【精品课件】交换型以太网与全双工以太网组网技术

各层特性
层次化结构的优点
1. 各层功能分工明确,便于设计、 实现和调试
2. 充分发挥不同规格交换器的功能 3. 层次结构使内部网的信息流与业
务流的流向、流量基本一致
以交换机为中心组网的拓扑结构
通过交换机与不同网络的连接
6.6 全双工以太网
6.6.1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重要性
增加带宽、扩展网段长度
6.6.3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选择以太网交换器的要点:
1. 交换技术 存储转发、直通、自适应……
2. 吞吐量和背板速度 吞吐量指所有端口同时收发数据速 率的总和
3. 端口传输速率
4. 延迟时间 接收到数据直至目的端口开始发送
5. 端口MAC地址个数 MAC地址个数越多,每个端口可以
连接的主机就越多 6. 全双工能力 7. 虚拟网(VLAN)能力 8. 网络管理能力
发送与接收可同时进行,不会发 生冲突碰撞。所以不受CSMA/CD的约 束,扩展了网段长度。
6.6.2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特点
•由一对线连接,发送与接收同时进行 •点对点的通信
不可以用HUB •速率提高一倍 •扩展距离
实际上仅对100BASE FX有意义。 其余标准下因受电光信号本身的传输 损耗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加长 距离。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计算机组网原理》
原理篇 第六章 交换型以太网与全双工以太网
组网技术
本章重点
以太网交换机是企业内部组网的中心设备
为什么要使用以太网交换机 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结构 几种不同的交换方式 交换机分类 基于交换机的组网方式 采用交换机构建全双工以太网 选择以太网交换机的要点

网络设备组网技术教程

网络设备组网技术教程

网络设备组网技术教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设备组网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网络设备组网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网络设备组网的技巧和方法。

一、网络设备组网的概述1.1 网络设备的作用在网络中,各种网络设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路由器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交换机用于建立和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链路,而防火墙则用于保护网络的安全。

这些网络设备的协同工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1.2 组网的目标网络设备的组网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质量;(2)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3)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性。

二、网络设备组网的常用技术2.1 局域网组网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用于连接同一地区或同一建筑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常用的局域网组网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LAN)和虚拟局域网(VLAN)等。

(1)以太网以太网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局域网组网技术。

它通过使用网线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以太网采用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机制,能够在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避免冲突。

(2)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的局域网组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将无线信号转化为有线信号,以实现无线设备和有线网络的连接。

无线局域网具有便携性和灵活性的优势,适用于需要移动办公或移动设备连接的场景。

(3)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局域网是通过逻辑上的划分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

虚拟局域网可以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中实现不同的安全策略和管理要求,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2.2 广域网组网技术广域网组网技术用于连接不同地区或不同建筑之间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常用的广域网组网技术包括传统的数据通信线路、电缆、光纤和无线电等,以及现代的IP专线、虚拟专网(VPN)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等。

第6章 组网技术基础

第6章  组网技术基础

2020/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科学研究所
6.1 概 述
系统工程设计
对于一个移动通信系统应该如何进行工程设计、 要考虑哪些设计要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 能。因此系统工程的设计是讨论移动通信系统组
9
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20/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科学研究所
6.2.1 邻道干扰
展开运算得

S(t) Jn cos 0 n t n
J0 cos0t J1 cos0 t J1 cos0 t J2 cos0 2 t J2 cos0 2 t J3 cos0 3 t J3 cos0 3 t
总的来说,能构成同频道干扰的频率范
24
围为
f0

BI 2
,f0为载波频率,BI为接收机
的中频带宽。
2020/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科学研究所
6.2.2 同道干扰
根据调频的捕获效应,为了避免同频干 扰,必须保证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同频
干扰比大于或等于射频(RF)防护比
6
说,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的基本组成问题。
2020/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科学研究所
6.1 概 述
信令系统
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间,移动网络和固定网 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移动性 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网络
7
有序的运行,是移动通信网中的信令系统需要解 决的问题。

组网工程知识点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总结

组网工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础知识1.1 网络基础概念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组网工程是指将各种终端设备通过各种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1.2 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范围和规模,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覆盖范围小,一般在一个建筑或者一组建筑内部;城域网覆盖范围大,一般在一个城市内;广域网覆盖范围更大,一般在跨越城市或者国家的范围内。

1.3 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等。

1.4 OSI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开放的通信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该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网络设备2.1 交换机交换机是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不同的工作层,交换机可以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

2.2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的设备。

路由器可以根据目的地址对数据进行转发,从而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3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从而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和传输。

2.4 网络交换设备网络交换设备包括虚拟专用网(VPN)、负载均衡器、内容分发网络(CDN)等,用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第三章:网络协议3.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

3.2 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中设备的唯一标识,包括IPv4地址和IPv6地址。

3.3 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划分成多个逻辑网段的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性。

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教案

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教案

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局域网基础知识1.1 局域网的定义与分类1.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3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1.4 局域网的通信协议第二章:局域网硬件设备2.1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配置2.2 路由器的基本原理与配置2.3 网卡的作用与选购2.4 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与安装第三章:局域网软件系统3.1 局域网操作系统概述3.2 Windows Server 2024的安装与配置3.3 Linux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4 网络服务与资源共享第四章:局域网安全与管理4.1 局域网安全概述4.2 防火墙的配置与应用4.3 病毒防护与网络安全策略4.4 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第五章:局域网故障排除与维护5.1 局域网常见故障分析5.2 故障排除方法与步骤5.3 网络设备维护与升级5.4 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第六章:局域网设计与规划6.1 局域网设计原则与步骤6.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6.3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6.4 网络布线设计与施工第七章:无线局域网技术7.1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协议7.2 无线接入点与无线网卡的选择7.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7.4 无线局域网的部署与优化第八章: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8.1 互联网接入技术概述8.2 宽带路由器的配置与应用8.3 虚拟专用网络(VPN)的配置与使用8.4 网络地址转换(NAT)与端口映射第九章:网络存储技术9.1 网络存储概述9.2 直接连接存储(DAS)9.3 网络连接存储(NAS)9.4 存储区域网络(SAN)第十章:局域网组网案例分析10.1 企业局域网组网案例10.2 校园局域网组网案例10.3 分支机构局域网组网案例10.4 局域网组网案例分析与总结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局域网组网技术课程的十个章节内容,涵盖了局域网基础知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安全与管理、故障排除与维护、局域网设计与规划、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与互联网的连接、网络存储技术以及局域网组网案例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组网技术)实训大纲+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组网技术)实训大纲+实训内容

计算机⽹络实训教程(组⽹技术)实训⼤纲+实训内容《计算机⽹络实训教程(组⽹技术)》课程实验⼤纲编制说明计算机⽹络技术课程是按照⽹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本科)培养⽅案要求开设的专业主⼲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络概述、计算机⽹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物理层基础与应⽤、数据链路层基础与应⽤、⽹络层基础与应⽤、传输层基础与应⽤、应⽤层基础与应⽤、⽹络设备应⽤技术、建⽴⽹络基础服务系统、公安计算机⽹络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要求学⽣了解⽹络相关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络协议、⽹络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以太⽹标准、传输层协议的作⽤;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局域⽹的⼯作原理、TCP/IP⽹络的核⼼技术、TCP/IP ⽹络的应⽤、⽹络的主要设备的应⽤、⽹络常见的基础服务⼦系统的实现技术等。

本实训课程是结合课本中所讲知识,让学⽣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课本中讲到的知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算机⽹络实训教程(组⽹技术)三、课程类型:专业教育模块课程四、适⽤对象:⽹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本科)五、课程学时:60六、教学内容:实训项⽬⼀⽹络常⽤软件介绍⽬的:掌握CuteFTP、Serv-U、Wireshartk的基本使⽤⽅法。

内容:1、利⽤CuteFTP访问FTP站点。

2、利⽤Serv-U配置FTP站点。

3、利⽤Wireshark对⽹络包进⾏分析。

条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实训场所组织:1、教师讲解;2、学员根据⽼师讲解,按照试验报告完成试验,教师点评。

作业:学⽣提交实训⼩结思考和总结在你的主机上运⾏Wireshark,然后登陆你的邮箱,查看你的⽤户ID和密码是如何传送到邮件服务器的。

实训项⽬⼆双绞线的制作⽅法1、了解标准568A和568B⽹线的线序。

2、掌握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法。

3、掌握剥线/压线钳和普通⽹线测试仪的使⽤⽅法。

4、掌握双绞线连通性的测试⽅法。

内容:1、熟悉⽹络机房环境。

2、⼀般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法。

常见的组网技术

常见的组网技术

图4-9 蓝牙标志
常见的组网技术
图4-10 蓝牙耳机
常见的组网技术
2.蓝牙技术的系统参数和技术指标 蓝牙技术的系统参数和技术指标见P87表4-3。
3.蓝牙协议分析 蓝牙协议体系中的协议按特性兴趣小组的关注程度分为四层:核心
协议,串口仿真协议 ,电话控制协议 ,选用协议 。 除上述协议层外,规范还定义了主机控制接口。
五、PLC技术
1.PLC概述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技术是指利用
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常见的组网技术
图4-12 典型的PLC系统应用示意图
常见的组网技术
2.PLC的关键技术
国际上高速PLC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扩展频谱技术和正交频复用(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 3.PLC的特点
物联网
常见的组网技术
一、现场总线技术
1.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FC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工业控制技
术。FCS的出现引起了传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集散控制 系统(DCS)基本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现场总线是连接现场电器、现场仪表及现场设备与控制室主机系统 之间的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而现场总线 标准规定某个控制系统中一定数量的现场设备之间如何交换数据。数 据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电线电缆、光缆、电话线、无线电波等。
应用:手机、PDA、耳机、数字相机、数字摄像机、汽车套件等上 。另外,蓝牙系统还可以嵌入微波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等传 统家用电器。随着蓝牙技术的成熟,它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四、GPS技术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一对导体组成,它们是按“同轴”的形式构成 线对,最里面是内导体,外包一层绝缘材料,外面再套一 个空心的圆柱形外导体,最外面则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 皮。内导体和外导体构成一组线对,外导体也可由编织线 来实现。
光缆
光缆由包裹在一起的一根或多根光纤构成。光纤是一根很 细的可传导光线的纤维媒体,其半径仅几微米至一二百微 米。制造光纤的材料可以是超纯硅、合成玻璃或塑料。
主机号,也叫做主机地址,用于标识同一个网络上的各个计算 机。
IP地址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格式。十进制格式是由二 进制翻译过来的,用十进制表示为了便于使用和记忆。 二进制的IP地址共有32位,如:11001010 01100011 01100000 01000100,若将每个字节用一个十进制数表 示,并用“.”分隔,上例就变为 202.99.96.68。
收点(目的)之间构成一条实际连接的专用物理线路,最 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就是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2)报文交换网络 报文交换又称为存储转发技术,该方式不需要建立一条专 用的物理线路。信息先被分解成报文,然后一站一站地从 源头送达目的地,这有点类似通常的邮政寄信方式。 (3)分组交换网络 分组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报文交换相同,它也不需要建 立专用的物理线路,但信息传送的方式不是报文而是分组, 分组的最大长度比报文短得多。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组成计算机网络的计算 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的物理布局,即 计算机网络是怎样构成的一种图示。
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主要有四种:总线型、 星型、环型、网状型。实际网络的拓扑结 构可以是这些基本结构的扩展或混合使用。
总线型
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条通信线路连接所有计算 机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所有计算机共用同 一条通信线路

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6章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存在 有不足之处,但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 发展,局域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太网技 术是局域网技术的典型代表。本章主要介绍局域网 的组网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2.3 共享式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总线型网络和以集线 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集线器将很多以太网设备 集中到一台中心设备上,这些设备都连接到集线器中的同一物理总线结构中。
6.2.4 交换式以太网
1.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结构 2.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
ATM介绍 6.1.2 ATM介绍
ATM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 ATM是一项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2 以太网技术
6.2.1 以太网的工作机制
CSMA/CD的工作过程: 1 (1)载波侦听 (2)多路访问 (3)碰撞检测 (4)回退算法和回退区间
1.网络级防火墙 2.应用级防火墙
6.3.4 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1.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 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3.5 代理服务器技术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个人网络和Internet服务商之间的中间代理 机构,它负责转发合法的网络信息,对转发进行控制和登记。代理服务器作 为连接Internet与Intra net的桥梁,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 可用于多个目的,最基本的功能是连接,此外还包括安全性,缓存,内容过 滤,访问控制管理等功能。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组网技术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网络的构建和维护中,组网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组网技术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组网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网络来支持各种业务和应用。

而组网技术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生的。

二、基础知识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部分,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基础概念: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拓扑、协议、IP地址等。

2. 网络设备: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 网络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三、组网技术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组网技术部分,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设计与规划:介绍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网络拓扑设计、子网划分等。

2. 网络配置与管理:介绍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端口配置、路由器路由配置等。

3.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步骤,以及网络维护的基本原则。

4. 网络优化与性能提升:介绍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如负载均衡、带宽管理等,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实践环节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实践环节部分,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实际操作和实验,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网络拓扑,要求学生进行配置和管理,以及排除故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网技术。

五、评估方式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评估方式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考核方式,以评估学生对组网技术的掌握程度。

例如,可以设置笔试、实验报告、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WDM在电信市场上的应用从点到点的WDM系统开始, 逐渐发展到可上下固定波长的OADM链路系统、可上 下任意波长的OADM链路系统、WDM环形网络。
OMT
OMT
(a) 点到点WDM系统
OMT
OADM
OMT
XPM的 SOA型全光波长变换器的基本原 理是光强度对折射率形成调制。
由于入射信号光在有源区感应受激辐射、 消耗载流子、引起载流于浓度发生变化, 而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又起折射率变化,进 而使输入的连续光的相位得到调制。
M-Z干涉仪两臂上的相位调制信号在第二 个耦合器上进行相干叠加,将相位信息转 换为强度信息.达到波长变换的目的。
合激光器要求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⑤最小边模抑制比 SMSR=10LgP1/P2>30dB ;P1/P2=1000
P1为主纵模的平均功率
P2最显著的边模的平均功率
⑥最大-20 dB宽度(相当于
LD光谱宽度)最大-20dB
P1
带宽为:λ1-λ2
P2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⑥激光器波长稳定与控制
第6章 DWDM/WDM 光传输网络
内容提要
概述 密集型波分复用系统 DWDM传输媒质 DWDM指标参数 DWDM的几种网络单元类型设备(以华
为设备为例)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一、概述
增加传输容量的方法:
1)空分复用----- 铺设多芯新光缆 2)时分复用-----使用更高比特率的时分多路复
第六章DWDMWDM光传输网络
基于FWM的AOWC,当多束光在非线性介质中传输 时,场对介质参量的改变,将会导致产生新的波长, 新波长的相位和频率是几个输入光波的线性组合, 因此,四波混频产生的光波可以保留信号光的振幅 和相位信息,实现真正的与调制格式无关的透明波 长转换技术。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章节测试6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章节测试6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章节测试6答案解析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0分,共60分)试题 1满分30.00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下列配置中,R1的OSPF路由器ID是()。

R1(config)#interface s0/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252R1(config)#int loopback 0R1(config-if)#ip add 10.1.1.1 255.255.255.255R1(config)#router ospf 1R1(config-if)#network 192.168.2.0 0.0.3.255 area 0选择一项:A.10.1.1.1B.192.168.2.0C.255.255.255.255D.192.168.2.1反馈正确答案:10.1.1.1试题 2满分30.00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以太网上默认的OSPF Hello信息间隔时间是()s。

选择一项:A.30B.20C.10D.40反馈正确答案是:10试题信息标记试题信息文本二、填空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试题 3满分20.00标记试题试题正文有效的网络编址方案有、、、和。

反馈正确答案:有效的网络编址方案有可拓展性、可靠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可用性。

试题 4满分20.00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网络中已经选好了DR和BDR,当加入了一个有更高的Router-ID路由器时,DR或BDR(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反馈正确答案:不会。

第6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第6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外形类型,组网方法也基本一样, 但功能却不同,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层),组建的是交换式以太网。 Switch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1时6分46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6.1 以太网(IEEE802.3)标准
2. 以太网物理层
以太网在物理层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 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 等多种传输介质,并且在IEEE802.3标准中,为 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1时6分46秒
第6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基本要求:
理解以太网组网技术、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以及万兆位以太网技术;掌握组 建以太局域网所需的设备和集线器的级联。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1时6分46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6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太网组网技术;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100BASE 3/4/5类UTP -T4 5类UTP/RJ-45接 100BASE 头1类STP/DB-9接 -TX 头
2对
100M
4B/5B
全双工
全双工 长距离
62.5m单模 100BASE /125m多模光纤, 1对 -FX ST或SC光纤连接器
2000M
4B/5B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1时6分46秒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1时6分46秒
计算机网络技术
6.1 以太网(IEEE802.3)标准
1. 万兆以太网的技术特色 万兆以太网是一种采用全双工与光纤的技术。
万兆以太网技术基本承袭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及 千兆以太网技术,因此在用户普及率、使用方便性、 网络互操作性及简易性上皆占有极大的引进优势。 万兆标准意味着以太网将具有更高的带宽(10Gbps) 和更远的传输距离(最长传输距离可达40km)。

无线组网技术

无线组网技术

环节2:右击桌面上旳“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 旳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 连接”窗口,如图8-14所示。
环节3:配置无线网卡旳IP地址为192.168.0.1,子网掩码 为255.255.255.0。
环节4:在图8-15所示对话框中,选择“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 并选中“用Windows配置我旳无线网络设置”复选框,如图8-17 所示。再单击“高级”按钮,在打开旳“高级”对话框中,选 中“仅计算机到计算机(特定)”单项选择按钮,如图8-18所示。 然后单击“关闭”按钮,返回“无线网络连接属性”对话框。
无线网卡安装成功后,在桌面任务栏上会出现无线网 络连接图标 。
(2) 配置PC1计算机旳无线网络
可用无线网卡旳客户端程序,也可用Windows XP来配置无线网 络。假如用Windows XP来自动配置,需开启“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无线零配置)组件服务。下面用Windows XP来 配置无线网络。
环节1: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组件服务”图标,打开 “组件服务”窗口。选择左窗格中旳“服务(本地)”选项,在 右窗格中向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找到并右击“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选项,在弹出旳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打开“Wireless Zero Configuration旳属性(本地计算机)”对 话框。在“常规”选项卡中,选择开启类型为“自动”,如图 8-13所示,单击“开启”按钮,再单击“拟定”按钮。
使用更为普遍旳还是基于Infrastructure(基础构造) 模式旳无线局域网,其信号覆盖范围较大,功能更多、 性能愈加稳定可靠。
项目实训
任务1:组建Ad-Hoc模式无线对等网

精品课件-光网络实用组网技术(乐孜纯)-第6章

精品课件-光网络实用组网技术(乐孜纯)-第6章

发射机的数目,逻辑输入度是节点的接收机的数目。
λsd表示源节点s到目的节点d之间的平均业务流量。
λ=[λsd]N×N表示网络的流量矩阵(业务量矩阵),在本章中, 规定业务流量矩阵在逻辑拓扑设计时已经确定,因此涉及到的
是一个流量静态问题。 息在节点i与j
sd ij
s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信
第6章 光网络逻辑拓扑优化设计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 LTD中的基本概念;采用MILP求解 LTD的方法及示例;LTD中的启发式算法;LTD中的理论边界; LTD
第6章 光网络逻辑拓扑优化设计
6.2 基 本 概 念
6.2.1
1.
物理拓扑是网络节点之间的点到点光纤链路,通过光交
叉互联器( OXC)等交换器和路由设备互联起来所构成的拓扑
首先给出MILP方程中用到的一些符号的含义:
1, 如果从节点l到节点m存在一条物理链路
Plm 0, 否则
第6章 光网络逻辑拓扑优化设计
P(ij) lm
1,如果节点对(i, 0,否则
j)之间的光能道经过节点对(l, m)之间的一条物理链路
1,如果从节点i到节点j存在一条光通道 bij 0,否则
c(k) ij
dij表示节点对i和j之间的光通道的时延, dmax表示各个 节点对之间时延的最大值,αdmax表示时延的最大容限,其中 α
H=[hij]表示各个光通道的物理跳转次数的上限,其中hij 表示从节点i到节点j
第6章 光网络逻辑拓扑优化设计
在以上符号表示的基础上,给出逻辑拓扑设计的MILP数学 模型。其优化目标选择为最小化网络的拥塞下限。该MILP方程 组的输入是流量矩阵λ、跳转次数矩阵H、最大波长 数目W、输入/输出逻辑度Δ和物理拓扑结构。MILP的输出是与 逻辑拓扑结构、波长分配和路由选择等有关的优化变量值, 由光通道标志符bij来描述逻辑拓扑结构;由光通道波长标志符

无线组网技术

无线组网技术

无线组网(一)――点对点网络的应用环境点对点无线网络又叫Ad-Hoc网络,主要适用于有临时需求的双机互连。

Ad-Hoc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网络中不存在无线AP,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

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只要有两台或者两台以上配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只需简单设置,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无线局域网连接。

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这种点对点网络,从设置上来说较简单。

以我司TL-WN821N无线网卡和笔记本自带的Intel 4965AGN无线网卡组网为例,介绍双机互联的设置步骤,具体设置请看以下步骤。

一、TL-WN821N无线网卡的设置步骤1: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

安装无线网卡驱动程序时,推荐在驱动文件中直接双击“setup”文件进行安装。

步骤2:运行TL-WN821N客户端应用程序,选择“配置文件管理”。

此时您可以新建一个配置文件或者修改原有的配置文件。

步骤3:进入配置文件管理界面后,选择“高级”选项卡。

“网络类型”选择“Ad Hoc”模式即可。

步骤4:点击确定后,在“常规”选项卡中会要求输入一个网络名称,如:本例中输入了“123”这个网络名称。

步骤5:点击确定后,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中配置一个IP地址。

至此,TL-WN821N无线网卡配置完成。

二、Intel 4965AGN无线网卡的设置步骤1:在笔记本上双击无线连接图标,弹出无线网络连接属性框。

然后切换到“无线网络配置”选项卡,勾选“用Windows配置我的无线网络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

步骤2:单击右下角“高级”按钮,将会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在其中点选“仅计算机到计算机”选项,然后去掉“自动连接到非首选的网络”复选框,最后单击“关闭”按钮。

步骤3:返回步骤1所示窗口后再单击“添加”按钮。

接着会弹出如下图所示设置框,在“网络名(SSID)”中输入与TL-WN821N网卡设置一样的SSID号“123”。

由于TL-WN821N无线网卡没有设置加密,因此在Intel 4965AGN无线网卡上也不进行加密设置。

组网技术课程总结

组网技术课程总结

组网技术课程总结篇一:网络技术课程总结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另一篇是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实验内容。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了第一篇关于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前七章由老师讲解,第八章网络安全由学生组团讲解。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先是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相关内容,后介绍internet的相关应用以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网络安全。

第一章先从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介绍,进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及硬件系统,并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作用范围,通信介质,通信传播方式,数据传输速率,计算机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使用范围,网络控制方式,网络环境将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

第二章是有关网络协议的,个人觉得网络协议就像是人类社会一些做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规定一旦确定的话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本章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尤(:组网技术课程总结)其是TcP/iP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先讲解了oSi参考模型,后对TcP/iP进行的讲解。

第三章主要讲的是网络编址技术,介绍了什么是硬件地址。

TcP/iP体系,介绍了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表示方法,iP地址常用的有a类,b类,c类地址,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iP地址。

还介绍了地址解析协议的过程,子网的划分,子网掩码。

无分类域间路由cidR。

个人觉得TcP/iP体系就像是人类社会一些做事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规定一旦确定的话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时代发展,32位的IP地址不够用,于是出现了适用于未来发展的iPV6。

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可以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本书第四章重点介绍了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局域网。

先是大致介绍局域网,继而介绍了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应用及标准,并对决定局域网特征的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列举了它们的特点。

后半部分根据以太网的发展介绍了传统以太网,高速以太网,也大致介绍了虚拟局域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GBASE-SR和10GBASE-SW 主要支持短波(850nm)多模光纤(MMF),光纤距离为2m到 300m。10GBASE-SR主要支持“暗光纤”(dark fiber),暗光 纤是指没有光传播并且不与任何设备连接的光纤。10GBASE-SW 主要用于连接SONET设备,它应用于远程数据通信。 (2)10GBASE-LR和10GBASE-LW 主要支持长波(1310nm)单模光纤(SMF),光纤距离为2m到 10km。10GBASE-LW主要用来连接SONET设备时,10GBASE-LR则 用来支持“暗光纤”(dark fiber)。
6.1.1
局域网的相关标准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于1980年2月成立了局域网委员会(简称 IEEE 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工作,并制定了IEEE 802标准。IEEE 802标准包括局域网参考模型与各层协议。IEEE 802标准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关系如图6-1所示:
பைடு நூலகம்
表6-1 常见的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
传 输 介 质
传 输 距 离
62.5μ m波长为850nm(1nm=10)的短波多模光 260m 1000Base-SX 纤 ( 波 长 770nm ~ 860nm ) 50μ m波长为850nm(1nm=10)的短波多模光纤 525m 62.5μ m或50μ m波长为1300nm(1nm=10)的长 1000Base-LX 波多模光纤 ( 波 长 1270nm ~ 10μ m 波长为 1300nm(1nm=10) 的长波单模光 1355nm) 纤 1000Base-CX STP 5 类 ( 或更高 )UTP ,与 10Mb/s 和 100Mb/s 以太 1000Base-T 网兼容 多模550m 单模3km 25m 100m
•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 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 物理层规范; •IEEE 802.7标准,定义了宽带技术; •IEEE 802.8标准,定义了光纤技术; •IEEE 802.9标准,定义了语音与数据综合局域网技术; •IEEE 802.10标准,定义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规范; IEEE 802.11标准,定义了无线局域网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独立的子系统所组成,采用星形 结构,如图6-3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6-3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是由终端设备连 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 座盒(或面板)、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的功能是将干线子系 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系统是布置在同一 楼层上的,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层配 间的跳线架上。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 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某些要求宽 带传输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当水平区 面积相当大时,在这个区间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卫 星接线间,水平线除了要端接到设备间之外,还要 通过卫星接线间,把终端接到信息出口处。
IEEE 802.1~IEEE 802.6已经成为ISO的国际标准, IEEE 802.1~IEEE 802.6、IEEE 802.7与IEEE 802.8分 别讨论和定义关于利用宽带同轴电缆与光纤作为传输介 质的通信标准,供IEEE 802.3、IEEE 802.4、IEEE 802.5等标准的物理层选用。 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6-2所示。
3.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主流的高速以太网技术,它采用了 与快速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 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千兆以太网技术有 两个标准:IEEE802.3z和IEEE802.3ab。IEEE802.3z制定了 光纤和短程铜线连接方案的标准。IEEE802.3ab制定了五类 双绞线上较长距离连接方案的标准。表6-1列出了常见的千 兆以太网技术。
(4)以PC机为主体,包括终端及各种外设,网中一 般不设中央主机系统。 (5)一般包含OSI参考模型中的低三层功能,即涉及 通信子网的内容。 (6)协议简单、结构灵活、建网成本低、周期短、 便于管理和扩充。
2.局域网的功能
(1)设备共享。这将提高整个系统的性价比。 (2)信息共享。这将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3)可进行高速数据通信,也可进行多种媒体信息的通信。 (4)分布式处理。网络内各计算机分别完成一项大任务中的 子项,不仅使系统效能大大加强,也使网络可靠性加强。
(3)100BASE-T4 是一种可使用3、4、5类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 快速以太网技术。100Base-T4使用4对双绞线,其中的三 对用于在33MHz的频率上传输数据,每一对均工作于半双 工模式。第四对用于CSMA/CD冲突检测。在传输中使用8B /6T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25MHz,符合EIA586结构化布 线标准。它使用RJ-45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
4.万兆以太网 万兆以太网是当前最新的以太网技术,它由IEEE 802.3ae 定义,支持10Gb/s的传输速率,最长传输距离可达40km。 万兆以太网采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帧 格式和帧长度,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应用上都保持了高度的 兼容性,给用户升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万兆以太网以全 双工模式工作,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和通信带宽,满足 了主干网络的应用需要。万兆以太网不仅再度扩展了以太 网的带宽和传输距离,更重要的是其得以太网从局域网领 域向城域网领域渗透。
5.10万兆以太网 2006年7月,IEEE 802.3成立了高速链路研究组(Higher Speed Study Group,HSSG)来定义标准的目标。2007年 12月,HSSG正式转变为IEEE 802.3ba任务组,其任务是 制订在光纤和铜缆上实现100 Gbps和40 Gbps数据速率的 标准。2010年6月22日,IEEE 宣布批准了IEEE802.3ba 40Gb/s 100Gb/s协议。IEEE802.3ba只支持全双工通信, 仍维持802.3 /以太网MAC层的帧格式,保持目前802.3标 准中的最低和最高帧长度,支持更好的不大于10-12的误 码率,提供对光传输网络的适当支持,同时支持40Gb/s 和100Gb/s的MAC数据传输速率。
6.2
综合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是指采用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 规划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系统的通信线 路,它包括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监控 系统、电源和照明控制系统等。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通 用的信息传输系统。 目前局域网的规划中,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 扩展,采用综合布线技术构建的局域网,兼容性好,具 备强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靠性高,技术先进。
2.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定义为100Mbit/s,它基于CSMA/CD技 术,快速以太网支持双绞线和光纤,它分为100BASE-TX 、 100BASE-FX、100BASE-T4三个子类。 (1)100BASE-TX 是一种使用5类数据级无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快速以太 网技术。它使用两对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一对用于接收 数据。在传输中使用4B/5B编码方式,信号频率为125MHz。 符合EIA586的5类布线标准和IBM的SPT 1类布线标准。使用同 10BASE-T相同的RJ-45连接器。它的最大网段长度为100米。 它支持全双工的数据传输。
1.标准以太网 标准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 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 法。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 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并且 在IEEE 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 理层标准。目前标准以太网基本上已经淘汰。
(3)10GBASE-ER和10GBASE-EW 主要支持超长波(1550nm)单模光纤(SMF),光纤距 离为2m到40km。10GBASE-EW主要用来连接SONET设备, 10GBASE-ER 则用来支持“暗光纤”(dark fiber)。 (4)10GBASE-LX4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单对光缆上以四倍光波长发送 信号。系统运行在1310nm的多模或单模暗光纤方式下。 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针对于2m到300m的多模光纤模式或 2m到10km的单模光纤模式。
干线子系统(Backbone)通常它是由主设备间(如 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它采用大 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光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 间的跳线架上。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 续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 比较理想的设置是把计算机房、交换机房等设备间设 计在同一楼层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投资。当 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设计多个设备间。
图6-2
IEEE 802 标准体系之间的关系
6.1.2
以太网相关技术
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最早由 Xerox(施乐)公司创建,它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 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 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图6-1 IEEE 802模型与OSI模型对应关系
IEEE 802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 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与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IEEE 802委员会为局 域网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称作IEEE 802标准。这些标准主 要是: •IEEE 802.1标准,它包括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 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量; •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层功能与服务;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 法与物理层规范; •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 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