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线的绞合系数计算pdf
绞线的绞合系数计算
·15·
XL PE 绝缘电力电缆在交流电压下 叠加冲击电压时的绝缘特性
[ 日 ] Y·M u ra ta 等
摘要 本文讨论 XL PE 绝缘电缆在交流电压下遭受叠加冲击电压时, 树枝起始和击穿电 压的特性。树枝起始的试验是在装有针形电极模的实验室样品上进行的; 而击穿试验则在电缆 实体上进行的。 结果表明: 产生冲击树枝的场强取决于已施加交流电压场强的数值、冲击电压 的极性以及叠加瞬间的交流电压峰值。虽然冲击电压的极性会影响树枝的起始, 但是在通常情 况下, 树枝起始场强是随着已施加交流电压场强的增加而降低。引用空间电荷的作用和所施加 冲击电压的影响, 对此现象加以论述。已证实只要已施加交流电压场强不超过 500 kV 电缆绝 缘的工作场强, 电缆实体绝缘的冲击强度就不会受已施加交流电压场强的影响。但是与未施加 交流电压场强的绝缘相比, 在施加冲击电压之前电缆绝缘上已有较高的交流电压场强, 则其击 穿强度将降低。
+ 6) + (10 + 6) , 6 根钢线层节径比 K 2 = 16. 4, 10 根铝线层 K 3 = 13. 6, 16 根铝线层 K 4= 10. 9。
解: 按表 1 中 m = 1. 286 一栏的计算式, 得:
解: 按表 1 中 m = 1. 500 时的计算式,
钢线部分绞合重量系数为
的工作场强。因此, 为了使电缆性能达到较高 的可靠性, 研究绝缘的高场强现象, 特别是 “树枝”起始机理是很重要的。 地下电缆不仅 承受交流电压还要承受雷电和操作冲击所产 生的冲击电压, 而这些冲击电压通常又是叠 加在运行的交流电压上。 在运行的交流电压 下, 这些暂态电压是连续地作用在绝缘上, 并 导致绝缘劣化。
股数为 (1+ 6+ 12) 钢+ (12+ 18+ 24) 铝。
绞线计算
绞线的结构参数这里没有列出,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根据IEC 317-11)。
其中 D 绞线的标称外径
p 包装系数
n 单线的数量
d 单线的标称外径
参考表
其中q 标称截面积(导体材料)
d nom.裸线的标称直径
n 单线的数量
d 单线的标称外径
在绞线电阻的计算中,单线的电阻值由IEC 60317-0-1查得。
标称电阻单线标称电阻
= x k1
单线数量
最小电阻
最小单线电阻=
单线数量
最大电阻
a) 单线数量小于等于25
最大电阻
最大单线电阻
= x k1
单线数量
b) 单线数量大于25
最大电阻
最大单线电阻
= x k1 x k2
单线数量
系数k1 为1.02,采用该系数是为了体现绞制过程中长度减小的影响。
k1 1束时为1,02
2束时为 1,04
3束时为1,06
系数k2 为1.03,采用该系数是因为考虑到有可能发生末端断裂。
包装系数。
线材绞合计算公式
4..414 4.414 4.7 4.7
5 5 5 5.154 5.3 5.7 6 6 6.154 6.154 6.154 6.414 6.414 6.414 6.7 6.7 6.7 7 7 7 7 7.3 8 8 8 8 8 8.154 8.154
2.553 2.025 2.578 2.071 2.641 2.137 2.137 1.944 2.257 4.442 3.598 2.975 3.285 3.285 2.801 3.282 2.806 2.806 3.319 3.319 2.864 3.398 3.398 2.927 2.927 3.458 4.705 4.254 4.254 4.254 4.254 4.042 2.867
2.8
护套内径mm 密度kg/mm3
1.8
1.2
耗量kg/km 4.335397857
对绞线等效外径
复对绞线等效外径
D=1.65d软质用或1.71d硬质用,有时 D=1.86d D=2.6d
D N * 1.9 * d
绞合截面积mm2
0.166190251 HP密度≤8.2 C/T8密度≤8.9
单耗kg/km 1.5086751
耗量kg/km 360.8508084
不同导体直径导电率对照表
导体直径(mm) 裸软铜丝
镀锡铜丝
0.05~0.29
0.98
0.93
0.291~0.45
0.993
0.94
0.45~2.40
1
0.96
绞入率
60根以下 2%
60根以上 3%
标称直径dmm
单丝允许偏 单丝平均允许偏
13
4+9
14
4+10
浅谈电线电缆芯线绞合系数
浅谈电线电缆芯线绞合系数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
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
成缆系数即芯线绞合系数。
理论上成缆系数与绞合节距是没有关系的,绞合节距是一个给定的数值,成缆线径=成缆系数*单芯外径,实际上有一定关系,如果绞合节距很大,那么线芯之间的间距就大,就不能紧紧靠在一起,实际的成缆系数要比理论的成缆系数大,于是造成成缆外径就比规定值大一些。
书本上的成缆系数是理论的计算那是线芯紧紧绞合的情况,实际中我们的实际测得的外径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误差。
芯线绞合的绞入系数为1+(圆周率X绞合外径/绞合节距)的二次方。
D----绞合外径.
H----绞合节距.
在绞线过程中,对于多芯并芯线分层的情况,虽然为束绞,各层芯线绞入系数并不相同,为了保守起见,增大安全系数,并且减化计算,所以在上述绞入系数的计算中D采用芯线绞合的绞合外径(理论上,各层的绞合系数应为节圆直径代入上式计算)。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设计应用公式一:导体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二:绝缘1.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 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注:重迭率1/4Lap=1.25)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缠绕: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多股绞合线外径计算公式
多股绞合线外径计算公式
多股绞合线外径计算公式:
1、多股绞合线外径的计算公式:
多股绞合线外径(mm)=∑[(型名定系数K*k*N/MM*绞合线密度/M0)^1/6/1000]+(0.5mm*绞股数)
其中:
型名定系数K:
表示绞合线的物理性能,当温度不变时它的变化范围在0.8-1.4之间,K=1.00代表特性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K:
表示绞合线材料的特性的系数,其大小不同,当绞合线是用碳钢、非合金钢的绞合线时,k=1;当绞合线是用不锈钢等特种材料时,K
大于1。
N/MM:
表示绞合线的强度,一般的绞合线强度为1770N/mm2,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选用更高的强度绞合线。
绞合线密度:
表示绞合线的质量单位长度,一般情况下,当绞合线是用普通装订钢绞合线时,绞合线密度约为722kg/km;当绞合线是用不锈钢等特种材料时,绞合线密度增加,即绞合线的质量比普通装订钢绞合线增加很多。
绞股数:
表示绞合线的股数,一般情况下,普通装订钢绞合线是用六股绞合线,但也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选用其他股数的绞合线。
电线绞距计算公式教学
电线绞距计算公式教学电线绞距是指电线或电缆中绞合在一起的导体之间的距离,通常用来描述电线或电缆的绞合程度。
在电线或电缆的生产和设计过程中,正确地计算电线绞距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电线或电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电线绞距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 电线绞距的定义。
电线绞距是指绞合在一起的导体之间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在电线或电缆的生产过程中,导体的绞合程度对电线或电缆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当的绞距可以减小电磁干扰,提高电线或电缆的柔韧性和抗拉强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2. 电线绞距的计算公式。
电线绞距的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导体的数量和绞合方式来确定的。
以下是常见的电线绞距计算公式:a. 单层圆周绕组的电线绞距计算公式:D = d × n。
其中,D表示电线绞距,d表示单根导体的直径,n表示导体的绞合层数。
b. 多层圆周绕组的电线绞距计算公式:D = d × n × k。
其中,D表示电线绞距,d表示单根导体的直径,n表示导体的绞合层数,k表示绞合系数。
c. 其他绞合方式的电线绞距计算公式:对于其他不同的绞合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电线绞距。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复杂的绞合方式可能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计算。
3. 电线绞距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电线绞距的计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导体和绞合方式来确定。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电线绞距的计算方法:假设有一束由6根直径为1mm的导体组成的电线,采用单层圆周绕组的绞合方式,要求计算其电线绞距。
首先,根据单层圆周绕组的电线绞距计算公式,可以得到:D = d × n。
= 1mm × 6。
= 6mm。
因此,这束电线的绞距为6mm。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遇到复杂的绞合方式或者大量的导体需要进行绞合,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电缆绞丝计算公式
电缆绞丝计算公式
1.电缆绞丝计算公式一:绞距计算
绞距是指电缆中正向扭转1周所需的长度,用来衡量电缆的绞合程度。
绞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绞距(mm)= π × 外径(mm)/ 绞合碑型数
其中,π是圆周率,外径是电缆的外直径,绞合碑型数是代表电缆
绞合的特征参数。
绞合碑型数的具体数值需要根据电缆的材料和规格来确定。
2.电缆绞丝计算公式二:绞丝长度计算
绞丝长度是指电缆的每个绞丝中,绞合钢丝的总长度。
绞丝长度的计
算公式如下:
绞丝长度(mm)= 绞距(mm)× 绞合钢丝数
其中,绞距是前述计算得到的绞距值,绞合钢丝数指的是电缆中每个
绞合中的钢丝数量。
3.电缆绞丝计算公式三:绞合节距计算
绞合节距是指电缆中连续两个绞合之间的距离。
绞合节距(mm)= 绞合长度(mm)+ 搭接长度(mm)
其中,绞合长度是指两个绞合之间的距离,搭接长度是指连续两个钢
丝绞合中的部分重叠的长度。
绞合长度一般根据电缆的规格和绞合碑型数来确定,搭接长度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绞合方式和要求来确定。
综上所述,电缆绞丝计算公式包括绞距计算、绞丝长度计算和绞合节距计算,这些公式可以根据电缆的规格、绞合方式和要求来计算,以确保电缆的绞合质量和性能。
电缆绞丝计算公式
电缆绞丝计算公式
电缆绞丝计算公式是指用来计算电缆中绞丝数量和绞距的公式。
电缆是用来传输电能或信号的线材,由多根绞合在一起的导线组成。
绞丝是指将一根导线绕成螺旋状后与其他导线绞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电线的柔性和耐磨性。
绞距是指相邻两个绞丝之间的距离,通常用毫米或英寸来表示。
电缆绞丝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电缆时确定绞丝数量和绞距,以满足电缆的性能要求。
常用的电缆绞丝计算公式包括:
1. 绞丝数量计算公式:
n = (A/S) x p
其中,n为绞丝数量,A为电缆的横截面积,S为单根导线的横截面积,p为绞距。
2. 绞距计算公式:
p = (360 x d) / (π x n)
其中,p为绞距,d为导线直径,n为绞丝数量。
3. 密度计算公式:
ρ = n x S / A
其中,ρ为电缆的线密度,n为绞丝数量,S为单根导线的横截面积,A为电缆的横截面积。
以上是电缆绞丝计算公式的介绍,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电缆的绞丝数量、绞距和线密度等参数,为电缆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支持。
绞线绞入率等
绞线工艺A、绞合节距定义:单线沿绞线轴向方向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
节距比:节距与直径的比值。
由示意图可得出,绞线节距计算公式如下:h=Lsina=pD¢tgaL2=(pD¢)2 h2h—绞线节距长度;L—一个节距内的单线展开长度;D¢—节圆外径,D¢=D-d;D—绞线外径;d—单线外径;a—螺旋升角;d1=d/sina绞线节距的测量:划印法或压印法绞线节距比:m=h/Dm¢=h/D¢=h/(D-d)m—实际节距比m¢—理论节距比说明:节距比是绞线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大小同绞线的质量和绞线过程有很重要的关系。
a) 节距比小,绞线就比较柔软,绞合紧密,生产效率低。
同时由于绞入率增加,材料消耗增大,绞线单位重量也增大。
同时也降低了导线的导电率。
b) 当节距比倍数过大时,制造和使用时容易松股,使绞合不紧密,但是避免了节距过小造成的缺点。
B、绞入系数:是指绞线在一个绞合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
K=L/h=1 )2K—绞入系数;L—绞线中每一节距长度的单线展开校直后的长度;h—绞线节距长度;m¢—理论节距比。
绞入率是指在一个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和绞线节距长度的差值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
l=(L-h)/h´100%l=绞入率L—单线展开长度h—绞线长度a) 绞线中单线长度计算l=K m×Ll—单线长度K m—平均绞入系数L—绞线长度b) 绞线重量的计算G=S×L×K m×ρG—绞线重量(kg)S—绞线截面积(mm2)L—绞线长度(km)K m—平均绞入系数;ρ—所用金属材料密度(铝2.703g/cm3、钢7.80 g/cm3、铜8.89 g/cm3)。
c) 绞线直流电阻的计算R20=r20K m L/SR20—温度为20°C时,绞线的直流电阻r20—20°C时单线的电阻系数(W·mm2/m)K m—平均绞入系数L—绞线长度(km)S—导体的总截面积(mm2)C、绞合方向同心绞合的相邻层的绞合方向相反多层线都绞合成圆形,当绞线受力时各层产生的转动力矩相互抵消,防止各层单线向一个方向转动而松股,同时也能使绞线产生转动力矩的分力,避免绞线在未拉紧时打卷。
【知识点】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知识点】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
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
因为芯线在绞合过程中有弯曲变形,有些较粗绝缘芯线在绞合过程采用退扭。
以下分几个方面叙述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1、对绞对绞线的等效外径:D=1.65d或1.71d【(软质用1.65d,硬质用1.71d),sometimes D=1.86d】复对绞线等效外径﹕D=2.6d多对数绞线等效外径﹕
2、多芯绞合绞合外径当芯线根数不多时,按正规绞合计算.见下表
当芯线根数较多并线径较小的情况下,可按束绞近似计算(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绞合节距一般绞合节距取绞合外径的15~20倍,有时
为了改善线材性能,可选择合适的节距.如为了改善线材的弯曲性能降低绞合节距。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设计应用公式导体1 .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 .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 e/10(d=线径N =导体条数C=芯数 1.03= 绞入率e= 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 1.03 」二:绝缘1.外径=绝缘厚度X 2 +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 2xλ)x0.7854xGxCx1.03 e/10[ 注:单支导体λ =1;绞合导体λ =0.85】(D=绝缘外径d= 导体外径G= 比重C= 芯数 1.03= 绞入率e= 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 用量计算:总原则: 截面积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 2-d 2Xc) x 0.7854 x G/10(D=完成外径d= 芯线外径G=比重C= 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 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d= 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 包纸包带取0.90 )3.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 2)x0.7854xG/10(D=完成外径d= 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G= 比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 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D=√N x 1.155 x d; [d 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 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 重迭率x比重/10(注:重迭率1/4Lap=1.25 )公司简化公式: AL 宽度*X4.68 KG/100M4. 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 ;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 缠绕:1.重量(kg/100m)= d 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 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 2条。
成缆绞入系数
成缆绞入系数成缆绞入系数是指在成缆绞合过程中,导线或电缆之间的相互绞合程度。
成缆绞入系数的大小与成缆过程中绞合的精度和成缆机械设备的性能密切相关。
在电力输电线路和通信线缆制作过程中,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成缆绞合是一种通过将多根导线或电缆进行绞合来形成成缆单位的方法。
成缆绞合的目的是提高导线或电缆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并使其具有柔韧性和耐久性。
在成缆绞合的过程中,绞合方式的选择以及绞合的精度都会直接影响到成缆绞入系数的大小。
成缆绞入系数的大小对电缆的电气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缆绞入系数越大,导线之间的绞合越紧密,电缆的电气阻抗也就越大。
这对于电力输电线路来说,可以有效减小线路的电阻、电感以及电容等参数,提高线路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成缆绞入系数的大小还对电缆的机械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缆绞入系数越大,导线或电缆之间的绞合越紧密,电缆的耐拉强度也就越高。
这对于电力输电线路和通信线缆来说,可以提高线路的抗拉性能,减小由外界环境和运行载荷引起的损坏风险。
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是通过成缆机械设备来实现的。
成缆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绞合机和绞合模。
通过调整绞合机的参数和更换不同规格的绞合模,可以实现不同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
同时,成缆机械设备的性能也会对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产生影响。
高性能的成缆机械设备可以提高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精度,从而获得更稳定和可靠的成缆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绞合方式,包括同向绞合、反向绞合和混合绞合等。
不同的绞合方式会对成缆绞入系数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次,要确保绞合过程中的导线或电缆长度一致,这样可以减小成缆绞入系数的波动。
最后,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成缆机械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总的来说,成缆绞入系数是电缆制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通过合理控制成缆绞入系数的大小,可以改善电缆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因此,在电力输电和通信线缆制造过程中,成缆绞入系数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有 19 根钢线的钢芯铝绞线的 ctgΗ及重量绞合系数 C Z 计算①
第三层 ( 钢, 12 根) 第四层 ( 铝, 12 根) 第五层 ( 铝, 18 根)
= ctg Η
第六层 ( 铝, 24 根)
= ctg Η
= ctg Η
K2
Π
・பைடு நூலகம்
2 3
K3
Π
・
4 5
= ctg Η
K4
Π
・
5+ m Π 5+ 3m = ・ ctg Η 5+ 2m K 5 5+ 4m
绞合重量系数计算
铝绞线的重量等于一根与绞线等长的铝 单线重量乘以相应的绞合重量系数。 钢芯铝绞线的重量等于一根与绞线等长 的股线重量乘以相应的绞合重量系数, 按钢 芯和铝线两部分分别计算, 然后合加。 图 1 所示钢芯铝绞线的钢芯层为七股 ( 1
+ 6 ) , 钢线直径为 d , 铝钢股线直径比为 m ,
×该层绞线的中径; A B 为该层绞线的股线长度 ( 绕一圈螺 旋长度) 。
・1 3 ・
则该层一根股线的绞合重量系数 C ′ Z 为:
C′ Z = A B B C = sin
- 1
Η=
1 + ctg Η
2
式中: Η是该层绞线的螺旋升角 ( 见图 2) 。 显然, ctg Η值是计算绞合重量系数 C Z 的 关键。 由图 2 可知:
18。 这样造成绞线的实际重量与国标计算重 GB 1179- 74 规定 m = 1. 150 是用于维修用
的绞线上设计制造。
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点差异 ( 一般≤2 kg km ) 对于厂内计算材料消耗定额和考核 车间消耗是至关重要的。 需按实际工艺节径 比来计算其绞合系数和每千米重量, 以使材 料定额及其考核更加切合实际。 本文介绍的 计算式, 谨供同行参考。
① 共有二种结构: (1) 铝 钢 ( 根数) = 30 19, 各层股数为 (1+ 6+ 12) 钢+ (12+ 18) 铝; (2) 铝 钢 ( 根数) = 54 19, 各层 股数为 (1+ 6+ 12) 钢+ (12+ 18+ 24) 铝。
绞合电阻系数计算
绞线中钢芯的导电性差, 可忽略不计, 绞 线电阻只按铝线部分的电阻计算。 任何长度 绞线的电阻, 等于一根与绞线等长的铝单线 电阻乘以相应的绞合电阻系数。 设绞线中铝线的总股数为 N ( 根) , 铝线 部分的绞合重量系数为 C ZA , 绞线长度为 L , 则单股铝线的平均长度为 (C ZA N ) ・L , 即是 绞线长度的 C ZA N 倍, 相应电阻值也增加到
42 7 7 7
1+ (2. 587 K 4 ) 2 20×
2. 250 ctg Η
CZ
2. 094 K 2
1+ (2. 094 K 2 ) 2 7×
2. 199 K 3
1+ (2. 199 K 3 ) 2
① 钢芯铅绞线。 ② 铝绞线。
・1 4 ・
表 1 是按各层的实际节径比计算出各层 的绞合重量系数, 然后把各层绞合系数相加 ( 铝、 钢分别相加) , 便得到该品种绞线的铝、 钢绞合重量系数 ( 参见举例 1、 2 ) 。 注意第一 层中心线的绞合系数等于 1, 勿漏计。 表 1 不仅适用于如图 1 所示的七根钢线 芯的钢芯铝绞线, 在 m = 1. 000 ( 即内外各层
C ZA N 倍。 另一方面, 总股数 N 根的绞线电
得: 钢线部分绞合重量系数
C ZS = 1 + 6
1 + ( 2. 094 20. 5) 2 = 7. 032 1 + ( 2. 356 13. 5) 2 + 1 + ( 2. 618 13) 2 + 1 + ( 2. 749 12) 2 = 45. 98
铝线部分绞合重量系数
C ZA = 9 ×
15 × 21 ×
绞线的绞合电阻系数
C ZA 45. 98 = 0. 02271 2 = N 452
阻值为单股铝线电阻值的 1 N 倍, 所以: 绞线的绞合电阻系数=
C ZA 1 C ZA ・ = 2= N N N
绞线中铝线部分的绞合重量系数 该绞线中铝线总股数的平方 1. 举例说明 ( 1 ) 计 算 铝 45 ( 股 ) 钢 7 ( 股 ) (m = 1. 500) 绞线的绞合系数。 已知: 各层次股数为 ( 1+ 6) + ( 9+ 15+ 21 ) , 并沿 6 根钢线层的节径比 K 2 = 20. 5, 9 根铝线层 K 3 = 13. 5, 15 根铝线层 K 4 = 13, 21 根铝线层 K 5 = 12。 解: 按表 1 中 m = 1. 500 时的计算式,
ctg Η=
K4
Π
3 + 3m ( 第四层) 3 + 4m
同样, 可类似地算出其它各层的 ctg Η值: Π 2 ( 第二层) K2 3 Π 3+ m ( 第三层) K 3 3 + 2m ( 3) ctg Η= Π 3 + 3m ( 第四层) K 4 3 + 4m Π 3 + 5m ( 第五层) K 5 6 + 6m 式中 K i ( i = 2、 3、 4、 5 ) 是绞线各层实际节径 比, 不可互相替代及混淆。 根据式 ( 1) 、 式 ( 3) , 可计算得出绞线各层 次的 ctg Η及绞合重量系数 C Z , 见表 1。
2. 646 K 4
646 K 4 ) 2 22×
的 6× 1+ (2. 094 K 2 ) 2 10× 1+ (2. 417 K 3 ) 2 16× 1+ (2. 绞 合 2. 094 K 2 2. 356 K 3 2. 618 1. 500 ctg Η 系 数 C Z 为 6× 1+ (2. 094 K 2 ) 2 9× 1+ (2. 356 K 3 ) 2 15× 1+ (2. 1 2. 094 K 2 2. 285 K 3 2. 587 1. 800 ctg Η
第二层 ( 钢, 6 根) 铝 钢 第一 项目 直径比 层单 名称 钢线 m
1. 666 ctgΗ
CZ
的股线直径相等) 情况下, 也适用于有一根钢 丝芯的绞线和无钢丝芯的全铝绞线, 即表 1 适用于钢芯股线 7、 1、 0 的绞线。 ( 钢芯股数 19 1+ 6+ 12) 的钢芯铝绞线, 其绞合重量系数计算式列于表 2, 推导方法 同上。
2. 693 K 5 1+ (2. 693 K 5 ) 2
K6
Π
・
5+ 5m 5+ 6m
0 1 6×
2. 094 K 2 1+ (2. 094 K 2 ) 2 12×
2. 513 K 3 1+ (2. 513 K 3 ) 2 12×
2. 513 K 4 1+ (2. 513 K 4 ) 2 18×
2. 793 K 6 24× 1+ (2. 793 K 6 ) 2
2. 513 K 3
1+ (2. 513 K 3 ) 2 18×
1. 000 ctg Η
CZ
6×
2. 094 K 2
1+ (2. 094 K 2 ) 2 12×
2. 693 K 4
1+ (2. 693 K 4 ) 2 24×
2. 793 K 5
6 1 12 7 30 7 54 7
7 19 37 61
CZ
6× 6× 1+ (2. 094 K 2 ) 2 8× 1+ (2. 285 K 3 ) 2 14×
1+ (2. 765 K 5 ) 2 48 7
K4
618 K 4 ) 2 21×
2. 749 K 5
24 7
1+ (2. 749 K 5 ) 2 45 7
K4
2. 732 K 5
1+ (2. 732 K 5 ) 2
图 1
将图 1 绞线的某一层股线取一圈螺旋来 看并展开 ( 见图 2 所示) 。 图中: B C 为该层节距= 该层绞线节径比 K × 该层绞线的外径;
A C 为该层绞线中径圆的展开长度 = Π
即铝线直径为 m d 。
GB 1179- 83 规 定, m
值 为 1. 000,
1. 286, 1. 500, 1. 666, 1. 800 或 2. 250; 此外
ctg Η=
AC Π× 中径 = BC K × 外径
因该层共有几根股线, 故该层的绞合重量系 数 C Z 为:
CZ = n C′ Z = n
( 2)
1 + ctg Η
2
( 1)
以第四层绞线为例, 其外径 = ( 3+ 4m ) ×d , 中径= ( 3+ 3m ) ×d , 代入式 ( 2) 得
绞线的绞合系数计算
杭州八达电力实业公司 黄一平 方剑豪 朱孝瑞
摘要 国标 GB 1179- 83 《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 规定了各种绞线的绞合系数, 及每千米 的计算重量和直流电阻值, 但在实际生产中, 因节径比的选取之故, 造成实际重量与标准规定 有误差。 为使实际重量与国标规定相吻合, 本文介绍绞合系数计算公式。 主题词 钢芯铝绞线 铝绞线 绞合系数 节径比 绞合重量系数 绞合电阻系数 计算 国标 GB 1179- 83 《铝绞线和钢芯铝绞 线》 规定了各种绞线的绞合系数及每千米长 度的计算重量和直流电阻值, 并指出这些绞 合系数是在设定绞线各层节径比均取国标规 定范围的平均值条件下算得的, 即外层节径 比取 12 ( 范围 10 ~ 14) , 邻外层取 13 ( 范围 10 ~ 16) , 六根钢芯层取 20. 5 ( 范围 13 ~ 28) 等。 但在实际生产制造中, 为增加绞合成形 的紧密性, 提高产品质量, 铝线外层节径比往 往取 10. 8 ~ 12. 0, 六根钢芯层节径比取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