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接触动力学1

合集下载

现代接触动力学

现代接触动力学

现 代 接 触 动 力 学其中i I 为刚体的惯性张量,i l 代表所有作用在刚体i 上的力之和,包括主动力矩之和ei l 和理想约束力矩之和ri l 。

动量力矩方程是相对一个确定的参考点而建立的。

通常这个参考点取为刚体的质心。

如果参考点变动,式(2.4)中所有的量必须相应地改变。

虽然理想约束力和力矩由于运动方向正交而不影响物体的运动,但是他们却出现在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中。

虚功原理则指出理想约束力和力矩的虚功为零。

即1()0pr r r i i i i i W fr l s δδδ==+=∑ (2.25)在静平衡状态下主动力的虚功也为零,0==eW W δδ,这个关系式能被用于确定静平衡的条件。

拉格朗日形式的达朗伯原理相应于动力学问题的虚功原理,利用式(2.23)和(2.24)求解r i f 和ri l ,并将它们带入式(2.25)中得1(()())0pe e ii i i i i i i i i i i rm a f s I a I l δδωω=-++-=∑ (2.26)用广义坐标上式可转化为111(,)(,,)(,,)(()()())0pppT T T T T T e T eTii Ti Rii Ri Tii i Rii i Rii i i Ti i Ri i i i i M t y k t y y q t y y y J m J J I J y J m a J I a J I J f J l δωω===++++-+=∑∑∑ (2.27)由y δ的任意性可导出完整约束多刚体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M t y y k t y y q t y y ≠+= (2.28) 其中ff RM ⨯∈为对称正定的质量矩阵,fR k ∈代表广义的陀螺力、离心力和科氏力,f R q ∈代表主动作用力。

利用广义坐标,动量和动量矩守恒定律也可用分块矩阵形式加以描述为e r M J y k q q +=+ (2.29) 其中P P P P R I I E m E m diag M 6611},,,,{⨯∈= ——质量和转动惯量分块对角矩阵;f P TT RP T R T TP T T R J J J J J ⨯∈=611],,,,,[ ——全局雅克比矩阵; P T T RP T R T TP T T R l k k k k 611],,,,,[∈= ——陀螺力,离心力,科氏力;现 代 接 触 动 力 学P eTP eT eT P eT e R l l f f q 611],,,,,[∈= ——主动作用力和力矩; P rT P rT rT P rT r R l l f f q 611],,,,,[∈= ——约束作用力和力矩。

冲击力仿真计算与实验研究

冲击力仿真计算与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蒋东霖(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系统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

冲击力仿真计算与实验研究摘要:本文应用接触力学理论,应用虚拟平台,对冲击试验机冲击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计算,得出了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具体曲线,并和实际的冲击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两者的差别。

关键字:接触力学;冲击力;仿真The simulation and test study of the impact forceAbstract: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mechanics theory,application virtual platform,the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which the impact process of material impact testing machine has been done,the specific curve of the impact force changing with time is drawing.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data and the actual impact test dataKeyword: contact mechanics theory;impact force; computer simulation1引言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是材料的重要属性之一,而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要依靠冲击试验测得,冲击试验应用的设备是材料冲击试验机,通过摆锤冲击试样后得出的冲击吸收功和冲击力来衡量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冲击过程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应用虚拟平台,对材料冲击试验机冲击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计算,得出了冲击力的具体曲线,并和实际的冲击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两者的差别,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最新整理)abaqus接触动力学分析

(最新整理)abaqus接触动力学分析

abaqus接触动力学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abaqus接触动力学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abaqus接触动力学分析的全部内容。

部件模态综合法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复杂结构被采用,这使得建模和求解都比较困难。

一方面,一个复杂结构势必引入较多的自由度,形成高维的动力学方程,使一般的计算机在内存和求解速度方面都难以胜任,更何况一般的工程问题主要关心的是较低阶的模态。

仅为了获取少数的几个模态,必须为求解高维方程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是不合适的。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结构的庞大和复杂,一个完整的结构往往不是在同一地区生产完成的,可能一个结构的各个主要零部件不得不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厂家生产.而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部件的模态实验,而无法对整体结构进行模态实验. 针对这些主要的问题,为了获得大型、复杂结构的整体模态参数,于是发展了部件模态综合法。

部件模态综合法又叫子结构耦合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按工程观点或结构的几何轮廓,并遵循某些原则要求,把完整的结构进行人为抽象肢解成若干个子结构(或部件);首先对子结构(或部件)进行模态分析,然后经由各种方案,把它们的主要模态信息(常为低阶主模态信息)予以保留,并借以综合完整结构的主要模态特征。

它的主要有点是,可以通过求解若干小尺寸结构的特征问题来代替直接求解大型特征值问题。

同时对各个子结构可分别使用各种适宜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也可以借助试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主要模态信息。

对于自由振动方程在数学上讲就是固有(特征)值方程。

接触力学1-1&2&3

接触力学1-1&2&3
这种情况恰如一车辆的车轮没有被驱动也没有刹住, 而且忽略滚动阻力和摩擦时的情况;这种情况和启动 轮子或刹住轮子时,车辆车轮与路或轨道接触处传递 一定大小的切向力形成对照。
图 1.2 作用在接触区域S的力和力矩
请见下课内容
What must the magnitude of a tangential force be less than or, in the limit, equal to? 切向力的大小必须小于等于什么?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normal force and a tangential force ? 法向力与切向力的关系是什么? How do we define rolling moments ? 如何定义滚动力矩? How do we define spin moment ? 如何定义旋转力矩? What do we define free rolling ? 自由滚动如何定义?
1 Motion and forces at a point of contact
1 接触点上的运动和力
1.1 Frame of reference
What is this book concerned with ?
1.1 坐标系
这本书所关心的是什么? What can contacts be distinguish between ? 接触能被分成什么(接触)? What are conforming contacts ? Give examples. 什么是协调接触? 举例说明。 What are non-conforming contacts ? Give examples. 什么是非协调接触? 举例说明。 Which contact shall we be mainly concerned in this book ? 这本书将主要研究哪类接触?

RecurDyn培训1-6 接触的定义

RecurDyn培训1-6 接触的定义

可以发现:接触力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于两个件之间的相 互切入而产生的弹性力,另一个是由相对速度产生的阻尼力。
圆对曲线(Circle To Curve )
Training Manual
INTRODUCTION TO RecurDyn V7 R1
球对球(Sphere To Sphere)
Training Manual
Training Manual
INTRODUCTION TO RecurDyn V7 R1
定义接触: Sphere In Torus
• Create Sphere In Torus Contact Force
Create Sphere In Torus 1. Click Sphere In Torus icon in the Contact module 2. Change creation method as Multitorus,Multispheres 3. Select three Torus 4. Click Done1 5. Select Ball2 Body 6. Click Done2 Ball2 Torus Geometry Done Button
Training Manual
• Define an Initial Velocity of the Ball1 Body
INTRODUCTION TO RecurDyn V7 R1
模型约束: Revolute Joint
• Create a Revolute Joint
Training Manual
Training Manual
INTRODUCTION TO R源自curDyn V7 R1定义接触: Sphere To Sphere

《接触分析多点接触》课件

《接触分析多点接触》课件
详细描述
齿轮的接触分析主要关注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通过分析这些应力,可 以评估齿轮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为齿轮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同时,接触 分析还可以用于研究齿轮的啮合特性,优化齿轮的几何参数和材料选择。
实例三:曲轴的接触分析
总结词
曲轴是发动机中的重要元件,其接触分析对于了解曲轴的工作状态和疲劳寿命至关重要。
识别和判断物体间的接触状态,包括接触 点的位置和方向。
研究接触点上的应力、应变和能量分布, 以及摩擦和磨损行为。
02
多点接触模型
多点接触模型的定义
定义
多点接触模型是一种描述两个或多个 物体在接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法, 它考虑了多个接触点的影响,以更准 确地模拟物体的接触行为。
对比
与传统的单点接触模型相比,多点接 触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接触情况 ,更准确地模拟物体的接触响应。
收敛判定
设定合适的收敛准则,确 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分析
后处理
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如绘制 应力、应变分布图等。
结果评估
根据实际需求,对计算结果进行评 估,判断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优化建议
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以 改进接触性能或提高系统稳定性。
04
接触分析的实例
实例一:轴承的接触分析
适用性强
可用于各种复杂接触情况,如曲面接 触、多体接触等。
接触分析的优缺点
• 可视化效果好: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图形和动画,方便 用户理解和分析接触过程。
接触分析的优缺点
计算量大
由于多点接触分析需要考虑多个 接触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量 较大,需要高性能计算机支持。
建模复杂
需要建立详细的几何模型和接触 约束,建模过程较为复杂。

刚体接触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刚体接触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刚体接触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长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刚体接触力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刚体接触力学是研究刚体在接触过程中受到的力学作用的学科。

在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物体之间的接触现象,比如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压力和力传递等,这些现象都是刚体接触力学的研究范畴。

刚体接触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两种。

实验研究是通过设计和搭建相应的实验装置来模拟和测量刚体接触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并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和优化理论模型。

而理论分析则是通过建立刚体接触力学的数学模型,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来对刚体接触过程中的力学现象进行预测和分析。

总结起来,刚体接触力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刚体接触力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接触行为,优化设计,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

同时,刚体接触力学的应用也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

因此,深入研究和应用刚体接触力学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详细介绍刚体接触力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探讨刚体接触力学的研究方法,并对其意义和应用进行展望。

最后,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希望通过这篇长文的撰写,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刚体接触力学知识框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一定的启发和促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刚体接触力学的相关内容:1. 刚体力学基础:首先,在探讨刚体接触力学之前,我们将简要回顾刚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部分包括刚体的定义、平动和转动的基本原理、牛顿力学定律和动量守恒等基础知识。

2. 刚体接触力学的概念:在本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刚体接触力学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包括刚体接触问题的定义与特点,接触力和接触区域的概念,以及刚体接触力学中常见的类型和形式的分析。

现代接触动力学

现代接触动力学

其中i I 为刚体的惯性张量,i l 代表所有作用在刚体i 上的力之和,包括主动力矩之和ei l 和理想约束力矩之和ri l 。

动量力矩方程是相对一个确定的参考点而建立的。

通常这个参考点取为刚体的质心。

如果参考点变动,式(2.4)中所有的量必须相应地改变。

虽然理想约束力和力矩由于运动方向正交而不影响物体的运动,但是他们却出现在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中。

虚功原理则指出理想约束力和力矩的虚功为零。

即1()0pr r r i i i i i W fr l s δδδ==+=∑ (2.25)在静平衡状态下主动力的虚功也为零,0==eW W δδ,这个关系式能被用于确定静平衡的条件。

拉格朗日形式的达朗伯原理相应于动力学问题的虚功原理,利用式(2.23)和(2.24)求解r i f 和ri l ,并将它们带入式(2.25)中得1(()())0pe e ii i i i i i i i i i i rm a f s I a I l δδωω=-++-=∑ (2.26)用广义坐标上式可转化为111(,)(,,)(,,)(()()())0pppT T T T T T e T eTii Ti Rii Ri Tii i Rii i Rii i i Ti i Ri i i i i M t y k t y y q t y y y J m J J I J y J m a J I a J I J f J l δωω===++++-+=∑∑∑ (2.27)由y δ的任意性可导出完整约束多刚体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M t y y k t y y q t y y ≠+= (2.28) 其中ff RM ⨯∈为对称正定的质量矩阵,fR k ∈代表广义的陀螺力、离心力和科氏力,f R q ∈代表主动作用力。

利用广义坐标,动量和动量矩守恒定律也可用分块矩阵形式加以描述为e r M J y k q q +=+ (2.29) 其中P P P P R I I E m E m diag M 6611},,,,{⨯∈= ——质量和转动惯量分块对角矩阵;f P TT RP T R T TP T T R J J J J J ⨯∈=611],,,,,[ ——全局雅克比矩阵; P T T RP T R T TP T T R l k k k k 611],,,,,[∈= ——陀螺力,离心力,科氏力; P eT P eT eT P eT e R l l f f q 611],,,,,[∈= ——主动作用力和力矩;P rTP rT rT P rT r R l l f f q 611],,,,,[∈= ——约束作用力和力矩。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近年来,接触式连接体模型在工程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模型能够描述物体之间的接触和连接关系,对于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应用接触式连接体模型进行动力学计算时,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展开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1. 接触力的动力学计算接触式连接体模型中,接触力是一个关键的动力学参数。

良好的接触力计算是确保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在进行接触力的动力学计算时,需要考虑接触面的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特性等因素,并结合弹性力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接触力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非线性和动态效应,这为计算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提高接触力动力学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动力学模拟中的接触状态识别在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模拟中,接触状态的识别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不同的接触状态会导致不同的动力学响应,因此准确地识别接触状态对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接触状态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力学原理的方法、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研发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的接触状态识别方法,以提高动力学模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优化在实际工程中,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优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接触材料、形状、参数等进行优化,可以实现模型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动力学优化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动力学、优化理论等。

开展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优化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综合利用各种计算工具。

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实现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回顾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的课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弹性力学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接触式连接体模型在机械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用于解决机构连接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重点关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挑战。

一、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基本概念接触式连接体模型是指在机械系统中,由物体表面间的接触或连接所形成的一种约束关系。

它通常用于描述机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受力情况,是解决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接触模型、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等内容。

1. 接触模型: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接触模型是描述机构之间接触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接触点位置、接触面积、接触法向力和摩擦力等信息,能够准确描述接触状态和变形情况。

2. 力学模型:力学模型是用于描述接触式连接体模型受力和变形情况的数学模型。

它包括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接触力的计算与分析等内容,能够提供力学分析和仿真计算所需的基本理论支持。

3. 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是研究接触式连接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响应情况的数学模型。

它包括机构的动力学方程、振动分析、动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等内容,能够为机构设计和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二、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为了解决接触式连接体模型的动力学计算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接触力模型、刚柔耦合技术和动力学仿真等内容,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1. 接触力模型:接触力模型是解决接触式连接体模型动力学计算问题的重要手段。

它通常包括基于弹簧-阻尼模型的接触力模型、基于摩擦力学的接触力模型和基于接触力优化的接触力模型等内容,能够准确描述接触力的大小、方向和变化规律。

2. 刚柔耦合技术:刚柔耦合技术是用于解决接触式连接体模型动力学计算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包括刚体与刚体的接触分析、柔性体与刚体的接触分析和柔性体与柔性体的接触分析等内容,能够有效处理接触面上的非线性和接触状态的多样性。

接触起电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接触起电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接触起电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接触起电动力学是电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接触的过程中由于摩擦或触碰而产生的电荷分布和电势差的现象。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时,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并产生静电现象。

这些电荷分布和电势差的变化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复杂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接触起电动力学的研究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了解物质之间的接触起电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抗静电能力。

这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和静电防护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接触起电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研究静电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相关的环境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物质之间的接触起电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静电的生成和传播机制,从而减少静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此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接触起电动力学的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人体和生物材料的接触起电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组织的特性和运动机制,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器械的设计提供指导。

因此,接触起电动力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科学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到其在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探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概述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着,会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

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小节,分别是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相关实验以及应用领域。

在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部分,我们将会介绍接触起电动力学的定义、原理和相关的重要概念。

接触力学 matlab

接触力学 matlab

接触力学 matlab
《接触力学matlab》是一本介绍接触力学原理与应用的书籍,同时结合 matlab 程序实现该领域的相关计算和仿真。

本书主要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接触力学基础知识
介绍接触力学的基本概念、接触区域及接触应力分布等知识;
第二部分:matlab 编程基础
介绍 matlab 程序编写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调用其他函数的方法等;
第三部分:接触力学 matlab 实现
介绍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接触力学计算和仿真的方法和技巧,如求解接触区域形状的算法、接触力的计算等;
第四部分:应用实例
介绍接触力学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并通过matlab 程序进行仿真分析。

本书面向机械、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参考。

- 1 -。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界面催化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界面催化

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界面催化界面催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现象。

它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反应催化剂在接触面上发生反应,从而加速了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界面催化涉及到化学、物理、表面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界面催化的基本原理是当反应物在液固或气固等两种相互作用的界面上与催化剂接触时,界面上的化学反应会被催化剂所促进,使得反应速率增加。

界面催化的反应速率常常比同一反应在均相状态下要快几个甚至数百个倍,这是因为界面催化能够增加反应物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物的扩散和反应速率。

界面催化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化学工业中常用的固定床催化反应器和流动床催化反应器就是通过在固液或气液界面上加入催化剂以促进反应,从而达到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的目的。

此外,界面催化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能源化学等领域,如催化汽车尾气处理、催化水分解制氢、生物催化等。

在界面催化中,催化界面的设计和制备对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十分重要。

针对不同催化反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界面材料,以及合适的催化剂的载体、形态和微观结构等,对于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纳米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和高比表面积,可以增强催化反应的效率。

非晶态材料则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用于高温或高压催化反应。

界面催化还涉及到表面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前沿研究领域。

近年来,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等技术研究催化反应在界面上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在人工智能、高通量筛选、新型纳米材料设计等方面,界面催化的应用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界面催化是一种基础科学领域和应用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设计和制备高效催化界面材料,以及开展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等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待界面催化在未来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接触力学》课件 王战江讲授

《接触力学》课件 王战江讲授
变形协调方程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平面应力
王战江 授课 25
1. 应力和应变
平衡方程 (3组)
王战江 授课 26
11
u1 1 u u u , 12 1 2 , 22 2 x1 2 x2 x1 x2
ji , j Fi 0

L L

L
dx x

L
dy y

L
dz z
L L (1 ) 1 L L
体积模量: K —Bulk modulus
K V
P—压力 V—体积

L L
一阶近似
dP dV
1. 应力和应变
王战江 授课 21
1. 应力和应变
σ tr (ε )I 2 ε

xy F / A Fl xy x / l Ax
材料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的负比值
d x
dx x
dy d y y
L L
dz d z z
L L
拉梅参数(常数) : λ , µ —Lamé parameters
λ—拉梅第一参数 µ(G)—拉梅第二参数(剪切模量)
kk
3
ij
13 M 23 0 33 0
0
kk kk 11 22 33
k 1
11 12 s13 21 22 s23 s33 31 32
“应力”实际“应力张量” (stress tensor)的二阶张量 应力描述了连续介质内部之间通过力(而且是通过近距离接触作用力)进行相互作 用的强度。 把连续介质用一张假想的光滑曲面把它一分为二,那么被分开的这两部分就会透过 这张曲面相互施加作用力。这种力随着假想曲面的不同而不同。 必须用一个不依赖于假想曲面的物理量来描述连续介质内部的相互作用的状态。对 于连续介质来说,担当此任的就是应力张量,简称为应力。

第十一章 接触

第十一章  接触

第十一章接触许多工程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部件间的接触。

在这类问题中,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时,物体间存在沿接触面法向的相互作用力。

如果接触面间存在摩擦,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也会产剪力以抵抗物体间切向运动(滑动)。

接触模拟通常的目标是确定接触面积及计算所产生的接触压力。

在有限元中,接触条件是一类特殊的不连续的约束,它允许力从模型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因为只有当两个表面接触时才用到接触条件,所以这种约束是不连续的。

当两个接触的面分开时,就不再存在约束作用了。

因此,分析方法必须能够判断什么时候两个表面是接触的并且采用相应的接触约束。

同样,分析方法也必须能判断什么时候两个表面分开并解除接触约束。

在ABAQUS接触分析过程中,必须在模型的各个部件上创建可能接触的面。

一对彼此可能接触的面,称为接触对,必须被标识。

最后各接触面服从的本构模型必须定义。

这些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的定义包括诸如摩擦等行为。

11.1 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接触面的法向作用,另一部分是接触面的切向作用。

切向部分包括接触面间的相对运动(滑动)和可能的摩擦剪应力。

11.1.1 接触面法向性质两个面之间分开的距离称为间隙。

当两个面之间的间隙变为零,接触约束就起作用了。

在接触问题的公式中,对接触面之间相互传递接触压力的大小未作任何限制。

当接触压力变为零或负值时,接触面分离,约束就被撤出。

这个行为称为“硬”接触。

图11.1中的接触压力-间隙关系中描述了这种行为。

图11.1 硬接触的接触压力与间隙的关系当接触条件从“开”(正的间隙)到“闭”(间隙为零)时,接触压力发生剧烈的变化,有时使得接触计算很难完成。

在后面的章节中将讨论克服接触计算困难的若干技术。

另外一些信息可参见ABAQUS/Standard 用户手册22.1.1节。

和ABAQUS/Standard讲义的接触部分。

11.1.2 表面的滑动除了要确定在某一点是否发生接触外,分析中还必须计算两个表面间的相互滑动关系。

接触力学报告

接触力学报告

摘要:通过接触力学基本知识的分类,理解和掌握;总结了关于Hertz接触理论处理两个球体的接触,球体及刚性圆柱体和弹性半空间的接触等一系列经典问题的方法;并对Hertz接触-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讨论了Hertz理论的局限性。

最后对撞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并给出撞击问题的实例,从简单到复杂,即从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做了,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并给出了主要分析步骤和计算方法。

关键词:接触力学,Hertz理论,撞击1.基本概念的介绍 (3)1.1. 按接触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3)1.2. 按空间分类 (3)1.3. 按接触面的光洁度分类 (3)1.4. 按理论力学的方法分类 (4)1.5. 按接触物体的几何形状分类 (4)2. 接触力学分析方法 (4)2.1. 经典的接触力学接触问题 (4)2.2. 非经典的接触力学分析方法 (5)3.Hertz接触理论 (5)3.1. Hertz接触的一般假定: (5)3.2. 经典弹性接触问题 (5)3.3. Hertz接触-有限元分析 (10)4.撞击 (11)4.1. 碰撞 (11)4.2. 碰撞的分类 (11)4.3. 实例分析(接触力-变形模型) (12)5.收获与体会 (14)6.参考文献 (14)1.基本概念的介绍1.1. 按接触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1.1.1 弹性物体的接触这是最广泛的一类接触问题,是弹性理论的一大类专门性问题,已研究得相当成熟研究对象是弹性物体与弹性物体相接触,刚性物体与弹性物体相接触。

1.1.2 粘弹性物体的接触多研究线性粘弹性物体的接触应力和应变是线性关系但这种关系和时间、速率相关,所以是粘弹性物体它包括弹性物体和粘弹性物体的接触,刚性物体和粘弹性物体的接触。

1.1.3 塑性物体的接触主要研究材料屈服后的接触,当然是非线性的应变同应力的本构关系比较复杂包括刚性物体同塑性物体的接触、弹塑性同时存在、纯塑性等问题。

1.1.4可变形固体同液体的接触这类问题往往以流体力学为主,液体载荷影响可变形物体的应力分布有关线性弹性接触的文献最丰富,解决的问题也最多尽管如此,这类问题与弹性理论的其他专门可题有共同特性,对于它们的研究还在继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i I 为刚体的惯性张量,i l 代表所有作用在刚体i 上的力之与,包括主动力矩之与ei l 与理想约束力矩之与ri l 。

动量力矩方程就是相对一个确定的参考点而建立的。

通常这个参考点取为刚体的质心。

如果参考点变动,式(2、4)中所有的量必须相应地改变。

虽然理想约束力与力矩由于运动方向正交而不影响物体的运动,但就是她们却出现在动量与动量守恒方程中。

虚功原理则指出理想约束力与力矩的虚功为零。

即1()0prr r i i i i i W f r l s δδδ==+=∑(2、25)在静平衡状态下主动力的虚功也为零,0==eW W δδ,这个关系式能被用于确定静平衡的条件。

拉格朗日形式的达朗伯原理相应于动力学问题的虚功原理,利用式(2、23)与(2.24)求解r i f 与ri l ,并将它们带入式(2、25)中得1(()())0pe e ii i i i i i i i i i i rm a f s I a I l δδωω=-++-=∑ (2.26)用广义坐标上式可转化为111(,)(,,)(,,)(()()())0pppT T T T T T e T eTii Ti Rii Ri Tii i Rii i Rii i i Ti i Ri i i i i M t y k t y y q t y y y J m J J I J y J m a J I a J I J f J l δωω===++++-+=∑∑∑ (2.27)由y δ的任意性可导出完整约束多刚体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M t y y k t y y q t y y ≠+=(2.28) 其中ff RM ⨯∈为对称正定的质量矩阵,fR k ∈代表广义的陀螺力、离心力与科氏力,fR q ∈代表主动作用力。

利用广义坐标,动量与动量矩守恒定律也可用分块矩阵形式加以描述为e r M J y k q q +=+(2.29) 其中P P P P R I I E m E m diag M 6611},,,,{⨯∈= ——质量与转动惯量分块对角矩阵;f P TT RP T R T TP T T R J J J J J ⨯∈=611],,,,,[ ——全局雅克比矩阵;P TT RP T R T TP T T R l k k k k 611],,,,,[∈= ——陀螺力,离心力,科氏力; P eT P eT eT P eT e R l l f f q 611],,,,,[∈= ——主动作用力与力矩; P rT P rT rT P rT r R l l f f q 611],,,,,[∈= ——约束作用力与力矩。

牛顿- 欧拉方程式(2.29)中出现的约束作用力与力矩rq 可通过左乘全局雅克比矩阵rJ 而消除,因为根据达朗伯原理可导出0=•r Tq J。

左乘矩阵T J 后,牛顿-欧拉方程式(2、29)变成运动方程式(2、28)。

简洁的运动方程式以及上述的推导只适用于完整约束力多刚体系统。

对于一般的约束方程与速度有关的非完整约束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微分方程可写为),(),,(f R z y z y t v y∈=(2.30)动力学微分方程类似于(2、28),即),,,,(),,(),,(),(f g R M R q k z z y t q z y t k zy t M g g g 〈∈∈=+•⨯ (2、31)2、3 多刚体系统计算软件与求解过程多刚体系统的建模通常就是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

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一些斯图加特大学B所开发的计算机软件。

在软件包NEWMOD(参见Eberhard Nee rpasc h 1996)中,简单的基本元素诸如坐标系统,支座与刚体等能通过交互界面直观地描述,见图2.3。

系统的若干基本元素在软件包N EWMOD 中被装配在一起,然后输入到自动生成运动微分方程的符号推导软件包NEWEUL(参见E ber hard 1979)中,为便于应用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标准软件,f 个二阶微分方程组被转化为f 2个一阶微分方程组11(,)(,)()()xxf x t f x t y y y v y M q k z M q k --⎡⎤⎡⎤⎡⎤⎡⎤==⎢⎥⎢⎥⎢⎥⎢⎥--⎣⎦⎣⎦⎣⎦⎣⎦或者 (2、32)通过对时间积分可获得广义位置与速度在离散时间点上的数值,动画显示软件包如NEWANIM(参见[Kb erha rd1994])可形象地表示这些数值结果,展示系统的运动过程。

运动微分方程亦可进一步地用于分析,比如导出的带有符号的运动微分方程可运用计算机代数系统软件包MAP LE 进行线性化。

用软件系统MATL AB还可为线性化的系统配置控制器。

2.4 简单的多刚体系统示例运动方程的推导可通过示例加以说明。

一个质量为 M ,标号为1的刚体在一个倾斜角为β的光滑斜面上向下滑动,见图2、24;另一个摆长为L ,质量为m ,标号为2的单摆围绕着刚体1的质心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该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广义坐标可选为][s y =,矢径列阵为⎥⎥⎥⎦⎤⎢⎢⎢⎣⎡--+=⎥⎥⎥⎦⎤⎢⎢⎢⎣⎡-=0sin sin cos cos ,0sin cos 21t L s t L s r s s r ωβωβββ(2.33)雅克比矩阵为0,0,0sin cos 21212121======⎥⎥⎥⎦⎤⎢⎢⎢⎣⎡-==R R T T R R T T J J J J J J J J ββ(2、34)由式与可得相对速度与相对加速度⎥⎥⎥⎦⎤⎢⎢⎢⎣⎡--==⎥⎥⎥⎦⎤⎢⎢⎢⎣⎡-==0sin cos ,0,0cos sin ,022121t t L a a t t L v v ωωωωωω (2、35)主动作用力只有重力⎥⎥⎥⎦⎤⎢⎢⎢⎣⎡-=⎥⎥⎥⎦⎤⎢⎢⎢⎣⎡-=00,0021mg f Mg f e e(2.36)根据式(2.27),运动方程中式(2、28)出现的各项一次变为111222T TT T T T M J m J J m J M m =+=+(2.37))sin sin cos (cos 222βωβωωt t mL a J k T T +-=⨯=(2、38)1122()sin T e T eT T q J f J f M m g β=+=+ (2、39)运动方程为ββωβωωsin )()sin sin cos (cos )(2g m M t t mL s m M +=+-+(2、40)设初始条件0)0(,0)0(==ss ,参数 21/819,10,15,50,2,8s g s m L kg m kg M ⋅=-==⋅===-ωβ 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式(2.40),图(2.5)展示广义位移s 与广义速度s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2、6动画显示该系统的运动过程。

在图2、6中不同的时间的运动状态重叠在一幅图中,以便于对整体的运动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

尽管这个例子与第5章中 5.6节所举例的带有接触的多体系统瞧上去十分类似,然而约束的本质却大相径庭。

这里刚体1与斜面的约束就是双面约束,不仅刚体1不可能脱离斜面,而且斜面也允许承受拉应力。

而在5、6节中所讨论的接触问题则涉及单面约束,刚体1允许脱离斜面,并且在刚体1与斜面的接触过程中,斜面不允许承受拉应力。

3 线性有限元法有限元法可瞧作为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其基本原理就是将几何形状复杂的求解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的组合体。

尽管现代有限元法起源于结构力学,但如今它已在许多计算领域内如流体力学、热传导、空气动力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接触问题源于固体力学。

计算接触问题时通常就是先引进固体力学中线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然而讨论求解这些基本方程的近似解法,最后常用加权余量法与积分弱解形式建立可解的线性方程组。

由于几何形体常离散成几种基本类型的单元的组合体,人们只需要对这几种基本的单元进行分析,建立单元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再考虑单元的应力、应变以及边界条件,然后将所有的结构单元组装在一起。

接触问题总就是非线性的,然而线性有限元的许多部分可以直接地或通过修正运用于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这一章介绍的线性有限元法将作为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础。

3、1 弹性理论基础连续体力学与弹性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对理解所研究的偏微分方程就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专著如[Chad wick 1976]与对[Gurt in 1981]此有着详细地论述。

一些有限元法书籍如[Bu rn ett 1987]、[Bat he 1990]与[Rad dy 1993]对此也有着简要地说明。

本书在符号与结构上则就是借用[Altenbac h A ltenbach 1994]与[Pa padopou los 1996b]贵弹性力学的描述。

在弹性力学中应力、应变以及本构关系至关重要。

图示意一个承受主动作用力与支座约束反力的物体以及所选择的坐标系。

主动作用力可分为集中力、面力与体力。

集中力3x x 在物体内任一点P 取法线方向为n 的微元面积A ∆,如果在面积微元A ∆上作用有内力f ∆,令A ∆趋于零,则得作用于P 点处法线为n 的面元上的柯西应力矢量,即AfA ∆∆=→∆0limσﻩ(3.1)在P 点的领域内取出一个四面体微元,其中三个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反向,斜面的外法线方向为n ,由四面体上力的平衡条件可推导出n Tσ= (3.2) 其中33⨯∈RT 为柯西应力张量。

对角元素ii T 称为法向应力,非对角元素ij T 为剪应力。

由式(3.2)可计算P 点处任一法线上的应力矢量,因此P 点的应力状态由T 唯一确定。

尽管描述应力状态的物理量T 就是唯一的,但T 的表述则与坐标系有关。

通过坐标变换,可找到唯一的一个主坐标系,在主坐标系里,所有的剪应力为零。

对静力学问题,在任意点P 的领域内取出无限小的正六面体微元,利用力的平衡方程导出333323213123232221211313212111b x T x T x T b x T x T x T b x T x T x T -=∂∂+∂∂+∂∂-=∂∂+∂∂+∂∂-=∂∂+∂∂+∂∂ (3、3)其中b 为作用在微元上的体力。

应用爱因斯坦求与约定,上式可简写为)3,2,1,(=-=∂∂j i b x T i jij(3、4)对于动力学问题,把惯性力uρ-当作体力,则可由式(3.3)导出运动微分方程i i ii j ijub dtu d b x T ρρ+-=+-=∂∂22 (3.5)其中ρ为密度,u 为位移向量。

运用动量矩方程可导出ji ij T T =(3.6)因此应力张量就是对称的,只有6个独立的元素 。

式(3.6)用矩阵形式可表达为T T T= (3.7)为描述物体的变形,观察物体在空间所占的构形就是有益的,见图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