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全册导学案推荐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节: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交点坐标、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的一般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引入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

2.介绍直线的方程。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转换。

3.介绍平面的方程。

学习平面的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讲解如何根据平面上的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方程。

4.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的知识。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阅读:了解不同方程的应用领域,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及答案全文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为了确保文章的质量,我认为在回答你的提问之前,有必要对导学案和答案的特点进行一下了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准备的一份辅助教材。

它通常包含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整理、学习方法指导和相关习题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作为导学案的一部分,答案的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答案的核对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学习。

根据题目要求,我将按照导学案的格式布局,提供必修2全册的导学案及答案。

这样你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对答案的核对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函数与导数1.1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学习目标:1. 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用集合、映射等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

学习内容:1. 函数的定义;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函数的性质。

学习方法指导:1. 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函数的定义;2. 注意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3. 多做一些例题,加深对函数表示方法的理解。

习题:1. 设函数f(x) = 2x + 3,求f(1)的值;2. 函数y = x^2的图象为抛物线,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答案:1. 将x = 1带入函数f(x),得到f(1) = 2(1) + 3 = 5。

2. 函数y = x^2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集R,值域为非负实数集[0,+∞)。

......根据上述导学案的格式,我将为你提供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的导学案及答案。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无法将全册的导学案及答案一一列出。

但你可以根据此示例并借鉴此格式,自行拟定其他章节的导学案及答案。

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顺利!。

高中数学必修二 10 1 4 概率的基本性质 导学案新

高中数学必修二  10 1 4 概率的基本性质 导学案新

【新教材】10.1.4概率的基本性质(人教A版)1.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2.能够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求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1.数学抽象:概率的基本性质.2.数学运算:求一些复杂事件的概率.重点:掌握并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难点:掌握并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一、预习导入阅读课本239-242页,填写。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般地,概率有如下性质:性质1: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P(A)≥0.性质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 (Ω)=1,P (∅)=0.性质3: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那么P (A ∪B )=______________.性质4: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______________,P(A)=______________.性质5:如果A ⊆B ,那么P(A)≤P(B).性质6:设A ,B 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我们有P(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若A ,B 为互斥事件,则( )A .P (A )+P (B )<1 B .P (A )+P (B )>1C .P (A )+P (B )=1D .P (A )+P (B )≤12.甲、乙两人下棋,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是12,甲获胜的概率是13,则甲不输的概率为( ) A.56 B.25C.16D.133.在抛掷一枚骰子的试验中,出现各点的概率都是16.事件A 表示“小于5的偶数点出现”,事件B 表示“小于5的点数出现”,则一次试验中,事件A ∪C (C 是事件B 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A.13B.12C.23D.564.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为37,乙夺得冠军的概率为14,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________.题型一 概率的基本性质例1 从不包含大小王牌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设事件A =“抽到红心”,事件B =“抽到方片”,()()14P A P B ==,那么 (1)C =“抽到红花色”,求()P C ;(2)D =“抽到黑花色”,求()P D .跟踪训练一1.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已知得到红球的概率是13,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512,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512,试求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题型二 概率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例2 为了推广一种新饮料,某饮料生产企业开展了有奖促销活动:将6罐这种饮料装一箱,每箱中都放置2罐能够中奖的饮料.若从一箱中随机抽出2罐,能中奖的概率为多少?跟踪训练二1.经统计,在某储蓄所一个营业窗口等候的人数及相应的概率如下:求:(1)至多2人排队等候的概率是多少?(2)至少3人排队等候的概率是多少?1.下列四个命题:(1)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2)A ,B 为两个事件,则P (A ∪B )=P (A )+P (B );(3)若A ,B ,C 三事件两两互斥,则P (A )+P (B )+P (C )=1;(4)事件A ,B 满足P (A )+P (B )=1,则A ,B 是对立事件.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2.已知P (A )=0.1,P (B )=0.2,则P (A ∪B )等于( )A .0.3B .0.2C .0.1D .不确定3.围棋盒子中有多粒黑子和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为17,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的概率是1235.则从中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 ) A.17 B.1235C.1735D .1 4.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1点、2点、3点、4点、5点、6点的概率都是16,记事件A 为“出现奇数”,事件B 为“向上的点数不超过3”,则P (A ∪B )=________.5.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命中9环的概率是0.28,命中8环的概率是0.19,不够8环的概率是0.29,计算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命中9环或10环的概率.答案小试牛刀1. D2.A.3.C.4.1928 自主探究例1 【答案】(1)12(2)12【解析】(1)因为C A B =,且A 与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A 与B 是互斥事件,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111442P C P A P B =+=+= (2)因为C 与D 互斥,又因为C D ⋃是必然事件,所以C 与D 互为对立事件,因此()()111122P D P C =-=-= 跟踪训练一1.【答案】14,16,14. 【解析】 设得到黑球、黄球的概率分别为x ,y ,由题意得 ⎩⎨⎧ x +y =512,y +⎝⎛⎭⎫1-13-x -y =512.解得x =14,y =16,所以得到绿球的概率为1-13-14-16=14. 所以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分别是14,16,14. 例2 【答案】35【解析】设事件A =“中奖”,事件1A =“第一罐中奖”,事件2A =“第二罐中奖”,那么事件12A A =“两罐都中奖”,12A A =“第一罐中奖,第二罐不中奖”,12A A =“第一罐不中奖,第二罐中奖”,且121212A A A A A A A =,因为121212,,A A A A A A 两两互斥,所以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可得()()()()121212P A P A A P A A P A A =++,我们借助树状图来求相应事件的样本点数,可以得到,样本空间包含的样本点个数为()6530n Ω=⨯=, 且每个样本点都是等可能的,因为()()()1212122,8,8n A A n A A n A A ===, 所以()288183303030305P A =++==, 故中奖的概率的为35 跟踪训练二1.【答案】(1) 0.56.(2)0.44.【解析】记“无人排队等候”为事件A,“1人排队等候”为事件B,“2人排队等候”为事件C,“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D,“4人排队等候”为事件E,“5人及5人以上排队等候”为事件F,则事件A、B、C、D、E、F互斥.(1)记“至多2人排队等候”为事件G,则G=A∪B∪C,所以P(G)=P(A∪B∪C)=P(A)+P(B)+P(C)=0.1+0.16+0.3=0.56.(2)解法一:记“至少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H,则H=D∪E∪F,所以P(H)=P(D∪E∪F)=P(D)+P(E)+P(F)=0.3+0.1+0.04=0.44.解法二:记“至少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H,则其对立事件为事件G,所以P(H)=1-P(G)=0.44.当堂检测1-3.DDC4.2 35.【答案】0.52.【解析】记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命中10环或9环为事件A,命中10环、9环、8环、不够8环分别为事件A1,A2,A3,A4,由题意知,A2,A3,A4彼此互斥,所以P(A2∪A3∪A4)=P(A2)+P(A3)+P(A4)=0.28+0.19+0.29=0.76.又因为A1与A2∪A3∪A4互为对立事件,所以P(A1)=1-P(A2∪A3∪A4)=1-0.76=0.24.因为A1与A2互斥,且A=A1∪A2,所以P(A)=P(A1∪A2)=P(A1)+P(A2)=0.24+0.28=0.52.。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套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高考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套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平面向量的概念【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P2-P4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向量是如何定义的?向量与数量有什么区别? 2.怎样表示向量?向量的相关概念有哪些?3.两个向量(向量的模)能否比较大小?4.如何判断相等向量或共线向量?向量AB →与向量BA →是相等向量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 向量的相关概念例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DC →,则A ,B ,C ,D 四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②在▱ABCD 中,一定有AB →=DC →;③若a =b ,b =c ,则a =c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AB→=DC →,A ,B ,C ,D 四点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①不正确;在▱ABCD 中,|AB →|=|DC→|,AB →与DC →平行且方向相同,故AB →=DC →,故②正确;a =b ,则|a |=|b |,且a 与b 的方向相同;b =c ,则|b |=|c |,且b 与c 的方向相同,则a 与c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c ,故③正确.答案:②③ 探究点2: 向量的表示例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列向量:(1)OA→,使|OA →|=42,点A 在点O 北偏东45°方向上; (2)AB→,使|AB →|=4,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上; (3)BC→,使|BC →|=6,点C 在点B 北偏东30°方向上. 解:(1)由于点A 在点O 北偏东45°方向上,所以在坐标纸上点A 距点O 的横向小方格数与纵向小方格数相等.又|OA→|=42,小方格的边长为1,所以点A 距点O 的横向小方格数与纵向小方格数都为4,于是点A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OA→,如图所示.(2)由于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上,且|AB →|=4,所以在坐标纸上点B 距点A 的横向小方格数为4,纵向小方格数为0,于是点B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AB→,如图所示.(3)由于点C 在点B 北偏东30°方向上,且|BC →|=6,依据勾股定理可得,在坐标纸上点C 距点B 的横向小方格数为3,纵向小方格数为33≈5.2,于是点C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BC→,如图所示.探究点3: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例3:如图所示,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且OA →=a ,OB →=b ,在每两点所确定的向量中.(1)与a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哪些? (2)与a 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1)与a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OD→,BC →,AO →,FE →.(2)与a 共线的向量有EF →,BC →,OD →,FE →,CB →,DO →,AO →,DA →,AD →. 互动探究1.变条件、变问法:本例中若OC →=c ,其他条件不变,试分别写出与a ,b ,c 相等的向量.解:与a 相等的向量有EF →,DO →,CB →;与b 相等的向量有DC →,EO →,F A →;与c 相等的向量有FO→,ED →,AB →. 2.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与AD→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与AD →共线的向量有EF →,BC →,OD →,FE →,CB →,DO →,AO →,DA →,OA →.三、学习小结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1)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有向线段①定义:具有方向的线段. ②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③表示: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④长度: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3)向量的表示■名师点拨(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2)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要注意AB →的方向是由点A 指向点B ,点A 是向量的起点,点B 是向量的终点.2.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的模(长度):向量AB →的大小,称为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 (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3.两个向量间的关系(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若a ,b 是平行向量,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若a ,b 是相等向量,记作a =b . ■名师点拨(1)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2)共线向量所在直线可以平行,与平面几何中的共线不同. (3)平行向量可以共线,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平行不同. 四、精炼反馈1.如图,在▱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图中与AE →平行的向量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C.图中与AE→平行的向量为BE →,FD →,FC →共3个.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a ∥b 且|a |=|b |,则a =b ; ②若a =b ,则a ∥b 且|a |=|b |;③若a 与b 方向相同且|a |=|b |,则a =b ; ④若a ≠b ,则a 与b 方向相反且|a |≠|b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D .②④解析:选B .两个向量相等需同向等长,反之也成立,故①错误,a ,b 可能反向;②③正确;④两向量不相等,可能是不同向或者长度不相等或者不同向且长度不相等.3.已知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在以O ,A ,B ,C ,D 这5点中任意一点为起点,另一点为终点的所有向量中,写出:(1)与BC→相等的向量;(2)与OB→长度相等的向量;(3)与DA→共线的向量.解:画出图形,如图所示.(1)易知BC ∥AD ,BC =AD ,所以与BC→相等的向量为AD →.(2)由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知OB =OD =OA =OC ,所以与OB→长度相等的向量为BO →,OC →,CO →,OA →,AO →,OD →,DO →.(3)与DA→共线的向量为AD →,BC →,CB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一学时】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垂直、长度、夹角等问题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中的速度、力学问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利用向量可以解决哪些常见的几何问题?2.如何用向量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角度一:平面几何中的垂直问题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证:AF ⊥DE .证明:法一:设AD→=a ,AB →=b ,则|a |=|b |,a·b =0, 又DE→=DA →+AE →=-a +12b ,AF →=AB →+BF →=b +12a , 所以AF →·DE →=⎝ ⎛⎭⎪⎫b +12a ·⎝ ⎛⎭⎪⎫-a +12b =-12a 2-34a ·b +12b 2=-12|a |2+12|b |2=0.故AF→⊥DE →,即AF ⊥DE . 法二: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A (0,0),D (0,2),E (1,0),F (2,1),AF →=(2,1),DE →=(1,-2).因为AF→·DE →=(2,1)·(1,-2)=2-2=0, 所以AF→⊥DE →,即AF ⊥DE . 角度二:平面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如图,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在边CD ,AB 上,且CE ED =AFFB=12.求证:点E ,O ,F 在同一直线上.证明:设AB→=m ,AD →=n ,由CE ED =AF FB =12,知E ,F 分别是CD ,AB 的三等分点, 所以FO →=F A →+AO→=13BA →+12AC → =-13m +12(m +n )=16m +12n , OE→=OC →+CE →=12AC →+13CD → =12(m +n )-13m =16m +12n .所以FO→=OE →. 又O 为FO→和OE →的公共点,故点E ,O ,F 在同一直线上.角度三:平面几何中的长度问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1,AB =2,对角线BD =2,求对角线AC的长.解:设AD→=a ,AB →=b ,则BD →=a -b ,AC →=a +b ,而|BD→|=|a -b |=a 2-2a ·b +b 2=1+4-2a ·b =5-2a ·b =2, 所以5-2a ·b =4,所以a ·b =12,又|AC →|2=|a +b |2=a 2+2a ·b +b 2=1+4+2a ·b =6,所以|AC →|=6,即AC =6.探究点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1)在长江南岸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 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为25km/h .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2)已知两恒力F 1=(3,4),F 2=(6,-5)作用于同一质点,使之由点A (20,15)移动到点B (7,0),求F 1,F 2分别对质点所做的功.解:(1)如图,设AB →表示水流的速度,AD →表示渡船的速度,AC →表示渡船实际垂直过江的速度.因为AB→+AD →=AC →,所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在Rt △ACD 中,∠ACD =90°,|DC→|=|AB →|=12.5.|AD→|=25,所以∠CAD =30°,即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为北偏西30°. (2)设物体在力F 作用下的位移为s ,则所做的功为W =F ·s .因为AB →=(7,0)-(20,15)=(-13,-15). 所以W 1=F 1·AB→=(3,4)·(-13,-15) =3×(-13)+4×(-15)=-99(焦),W 2=F 2·AB→=(6,-5)·(-13,-15)=6×(-13)+(-5)×(-15)=-3(焦). 三、学习小结1.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个步骤”2.向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由于物理学中的力、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它们的分解与合成与向量的减法和加法相似,可以用向量的知识来解决.(2)物理学中的功是一个标量,即为力F 与位移s 的数量积,即W =F·s =|F ||s |cos θ(θ为F 与s 的夹角). 四、精炼反馈1.河水的流速为2 m/s ,一艘小船以垂直于河岸方向10 m/s 的速度驶向对岸,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 .10 m/sB .226 m/sC .4 6 m/sD .12 m/s解析:选B .由题意知|v 水|=2 m/s ,|v 船|=10 m/s ,作出示意图如图. 所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 |v |=102+22=226(m/s ).2.已知三个力f 1=(-2,-1),f 2=(-3,2),f 3=(4,-3)同时作用于某物体上一点,为使物体保持平衡,再加上一个力f 4,则f 4=( )A .(-1,-2)B .(1,-2)C .(-1,2)D .(1,2)解析:选D .由物理知识知f 1+f 2+f 3+f 4=0,故f 4=-(f 1+f 2+f 3)=(1,2). 3.设P ,Q 分别是梯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的中点,AB ∥DC ,试用向量证明:PQ ∥AB .证明:设DC →=λAB →(λ>0且λ≠1),因为PQ →=AQ →-AP →=AB →+BQ →-AP →=AB →+12(BD→-AC →) =AB→+12[(AD →-AB →)-(AD →+DC →)] =AB→+12(CD →-AB →) =12(CD →+AB →)=12(-λ+1)AB→, 所以PQ →∥AB →,又P ,Q ,A ,B 四点不共线,所以PQ ∥AB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余弦定理有哪些推论?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1)(2018·高考全国卷Ⅱ)在△ABC 中,cos C 2=55,BC =1,AC =5,则AB =( ) A .42 B .30 C .29D .25(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5,c =2,cos A =23,则b =( )A .2B .3C .2D .3 解析:(1)因为cos C =2cos 2 C 2-1=2×15-1=-35,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C =25+1-2×5×1×⎝ ⎛⎭⎪⎫-35=32,所以AB =42,故选A .(2)由余弦定理得5=22+b 2-2×2b cos A ,因为cos A =23,所以3b 2-8b -3=0,所以b =3⎝ ⎛⎭⎪⎫b =-13舍去.故选D .答案:(1)A (2)D 互动探究:变条件:将本例(2)中的条件“a =5,c =2,cos A =23”改为“a =2,c =23,cos A =32”,求b 为何值?解:由余弦定理得: a 2=b 2+c 2-2bc cos A ,所以22=b 2+(23)2-2×b ×23×32, 即b 2-6b +8=0,解得b =2或b =4. 探究点2:已知三边(三边关系)解三角形(1)在△ABC 中,已知a =3,b =5,c =19,则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 ) A .90°B .120°C .135°D .150°(2)在△ABC 中,若(a +c )(a -c )=b (b -c ),则A 等于( ) A .90° B .60° C .120°D .150°解析:(1)在△ABC 中,因为a =3,b =5,c =19,所以最大角为B ,最小角为A ,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9+25-192×3×5=12,所以C =60°,所以A +B =120°,所以△ABC 中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120°.故选B .(2)因为(a +c )(a -c )=b (b -c ),所以b 2+c 2-a 2=b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12.因为A ∈(0°,180°),所以A =60°.答案:(1)B (2)B 探究点3: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ABC 中,若b 2sin 2C +c 2sin 2B =2bc cos B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将已知等式变形为b 2(1-cos 2C )+c 2(1-cos 2B )=2bc cos B cos C . 由余弦定理并整理,得b 2+c 2-b 2⎝⎛⎭⎪⎫a 2+b 2-c 22ab 2-c 2⎝ ⎛⎭⎪⎫a 2+c 2-b 22ac 2 =2bc ×a 2+c 2-b 22ac ×a 2+b 2-c22ab ,所以b 2+c 2=[(a 2+b 2-c 2)+(a 2+c 2-b 2)]24a 2=4a 44a 2=a 2.所以A =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三、学习小结2.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b2+c2-a22bc;cos B=a2+c2-b22ac;cos C=a2+b2-c22ab.3.三角形的元素与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元素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2)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四、精炼反馈1.在△ABC中,已知a=5,b=7,c=8,则A+C=()A.90°B.120°C.135°D.150°解析:选B.cos B=a2+c2-b22ac=25+64-492×5×8=12.所以B=60°,所以A+C=120°.2.在△ABC中,已知(a+b+c)(b+c-a)=3bc,则角A等于()A.30°B.60°C.120°D.150°解析:选B.因为(b+c)2-a2=b2+c2+2bc-a2=3bc,所以b2+c2-a2=bc,所以cos A=b2+c2-a22bc=12,所以A=60°.3.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a+b)2-c2=4,且C=60°,则ab =________.解析:因为C=60°,所以c2=a2+b2-2ab cos 60°,即c2=a2+b2-ab.①又因为(a +b )2-c 2=4, 所以c 2=a 2+b 2+2ab -4.②由①②知-ab =2ab -4,所以ab =43. 答案:434.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c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由余弦定理知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cos C =a 2+b 2-c 22ab ,代入已知条件得a ·b 2+c 2-a 22bc +b ·c 2+a 2-b 22ca+c ·c 2-a 2-b 22ab =0,通分得a 2(b 2+c 2-a 2)+b 2(a 2+c 2-b 2)+c 2(c 2-a 2-b 2)=0, 展开整理得(a 2-b 2)2=c 4.所以a 2-b 2=±c 2,即a 2=b 2+c 2或b 2=a 2+c 2. 根据勾股定理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在△ABC中,已知c=10,A=45°,C=30°,解这个三角形.解:因为A=45°,C=30°,所以B=180°-(A+C)=105°.由asin A=csin C得a=c sin Asin C=10×sin 45°sin 30°=102.因为sin 75°=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所以b=c sin Bsin C=10×sin(A+C)sin 30°=20×2+64=52+56.探究点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已知△ABC中的下列条件,解三角形:(1)a=10,b=20,A=60°;(2)a=2,c=6,C=π3.解:(1)因为bsin B=asin A,所以sin B=b sin Aa=20sin 60°10=3>1,所以三角形无解.(2)因为asin A=csin C,所以sin A=a sin Cc=22.因为c>a,所以C>A.所以A=π4.所以B=5π12,b=c sin Bsin C=6·sin5π12sinπ3=3+1.互动探究:变条件:若本例(2)中C=π3改为A=π4,其他条件不变,求C,B,b.解:因为asin A=csin C,所以sin C=c sin Aa=32.所以C=π3或2π3.当C=π3时,B=5π12,b=a sin Bsin A=3+1.当C=2π3时,B=π12,b=a sin Bsin A=3-1.探究点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已知在△ABC中,角A,B所对的边分别是a和b,若a cos B=b cos A,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 cos B=b cos A⇒sin A cos B=sin B cos A⇒sin(A-B)=0,由于-π<A-B<π,故必有A-B=0,A=B,即△ABC为等腰三角形.答案:A变条件:若把本例条件变为“b sin B=c sin 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由b sin B=c sin C可得sin2B=sin2C,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sin B=sin C.所以B=C.故△ABC为等腰三角形.三、学习小结1.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的变形若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则(1)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2)sin A=a2R,sin B=b2R,sin C=c2R;(3)sin A∶sin B∶sin C=a∶b∶c;(4)a+b+csin A+sin B+sin C=2R.四、精炼反馈1.(2019·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在△ABC中,AB=2,AC=3,B=60°,则cos C=()A.33B.63C.32D.62解析:选B.由正弦定理,得ABsin C=ACsin B,即2sin C=3sin 60°,解得sin C=33.因为AB<AC,所以C<B,所以cos C=1-sin2C=6 3.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1∶2∶3,则a∶b∶c =()A.1∶2∶3B.3∶2∶1C.2∶3∶1D.1∶3∶2解析:选D.在△ABC中,因为A∶B∶C=1∶2∶3,所以B=2A,C=3A,又A+B+C =180°,所以A=30°,B=60°,C=90°,所以a∶b∶c=sin A∶sin B∶sin C=sin 30°∶sin 60°∶sin 90°=1∶3∶2.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c-a cos B=(2a-b)cos A,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已知c-a cos B=(2a-b)cos A,由正弦定理得sin C-sin A cos B=2sin A cos A-sin B cos A,所以sin(A+B)-sin A cos B=2sin A cos A-sin B cos A,化简得cos A(sin B-sin A)=0,所以cos A=0或sin B-sin A=0,则A=90°或A=B,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基线?2.基线的长度与测量的精确度有什么关系?3.利用正、余弦定理可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测量距离问题海上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岛与C岛间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如图,在△ABC中,∠C=180°-(∠B+∠A)=45°,由正弦定理,可得BCsin 60°=ABsin 45°,所以BC=32×10=56(海里).答案:56海里互动探究:变条件:在本例中,若“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改为“A,C两岛相距20海里”,其他条件不变,又如何求B岛与C岛间的距离呢?解:由已知在△ABC中,AB=10,AC=20,∠BAC=60°,即已知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BC2=AB2+AC2-2AB·AC·cos 60°=102+202-2×10×20×12=300.故BC=103.即B,C间的距离为103海里.探究点2测量高度问题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解析: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 45°=BCsin 30°,解得BC=300 2 m.在Rt△BCD中,CD=BC·tan 30°=3002×33=1006(m).答案:1006互动探究:变问法:在本例条件下,汽车在沿直线AB方向行驶的过程中,若测得观察山顶D点的最大仰角为α,求tan α的值.解:如图,过点C,作CE⊥AB,垂足为E,则∠DEC=α,由例题可知,∠CBE=75°,BC=3002,所以CE=BC·sin∠CBE=3002sin 75°=3002×2+6 4=150+1503.所以tan α=DCCE=1006150+1503=32-63.探究点3:测量角度问题岛A观察站发现在其东南方向有一艘可疑船只,正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如图所示),观察站即刻通知在岛A正南方向B处巡航的海监船前往检查.接到通知后,海监船测得可疑船只在其北偏东75°方向且相距10海里的C处,随即以每小时103海里的速度前往拦截.(1)问:海监船接到通知时,在距离岛A多少海里处?(2)假设海监船在D处恰好追上可疑船只,求它的航行方向及其航行的时间.解:(1)根据题意得∠BAC=45°,∠ABC=75°,BC=10,所以∠ACB=180°-75°-45°=60°,在△ABC中,由ABsin∠ACB=BCsin∠BAC,得AB=BC sin∠ACBsin∠BAC=10sin 60°sin 45°=10×3222=56.所以海监船接到通知时,在距离岛A 5 6 海里处.(2)设海监船航行时间为t小时,则BD=103t,CD=10t,又因为∠BCD=180°-∠ACB=180°-60°=120°,所以BD2=BC2+CD2-2BC·CD cos 120°,所以300t 2=100+100t 2-2×10×10t ·⎝ ⎛⎭⎪⎫-12,所以2t 2-t -1=0,解得t =1或t =-12(舍去). 所以CD =10,所以BC =CD ,所以∠CBD =12(180°-120°)=30°, 所以∠ABD =75°+30°=105°.所以海监船沿方位角105°航行,航行时间为1个小时. (或海监船沿南偏东75°方向航行,航行时间为1个小时) 三、学习小结1.基线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把根据测量的需要而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 2.基线与测量精确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图示南偏西60°(指以正南方向为始边,转向目标方向线形成的角)四、精炼反馈1.若P 在Q 的北偏东44°50′方向上,则Q 在P 的( ) A .东偏北45°10′方向上 B .东偏北45°50′方向上 C .南偏西44°50′方向上D .西偏南45°50′方向上解析:选C.如图所示.2.如图,D,C,B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从地面上C,D两点望山顶A,测得它们的仰角分别为45°和30°,已知CD=200米,点C位于BD上,则山高AB等于()A.1002米B.50(3+1)米C.100(3+1)米D.200米解析:选C.设AB=x米,在Rt△ACB中,∠ACB=45°,所以BC=AB=x.在Rt△ABD中,∠D=30°,则BD=3AB=3x.因为BD-BC=CD,所以3x-x=200,解得x=100(3+1).故选C.3.已知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东偏北α(α为锐角)度的150公里处,以v公里/小时沿正西方向快速移动,2.5小时后到达距城市A西偏北β(β为锐角)度的200公里处,若cos α=34cos β,则v=()A.60B.80C.100D.125解析:选C.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得(2.5v)2=2002+1502+2×200×150cos(α+β)①,由正弦定理得150sin β=200sin α,所以sin α=43sin β.又cos α=34cos β,sin2α+cos2α=1,解得sin β=35,故cos β=45,sin α=45,cos α=35,故cos(α+β)=1225-1225=0,代入①解得v=100.4.某巡逻艇在A处发现在北偏东45°距A处8海里处有一走私船,正沿南偏东75°的方向以12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我岸行驶,巡逻艇立即以123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追击,问巡逻艇最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到走私船,并指出巡逻艇的航行方向.解:设经过t 小时在点C 处刚好追上走私船,依题意:AC =123t ,BC =12t ,∠ABC =12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123tsin 120°=12tsin ∠BAC,所以sin ∠BAC =12,所以∠BAC =30°,所以AB =BC =8=12t ,解得t =23,航行的方向为北偏东75°.即巡逻艇最少经过23小时可追到走私船,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平面向量的运算【第一课时】向量的加法运算【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平面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加法的概念以及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平行四边形法则 和三角形法则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会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平面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它们进行计算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在求两向量和的运算时,通常使用哪两个法则?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有哪两个?二、新知探究探究点1:平面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例1:如图,已知向量a ,b ,c ,求作和向量a +b +c .解:法一:可先作a +c ,再作(a +c )+b ,即a +b +c .如图,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向量OA→=a ,接着作向量AB →=c ,则得向量OB→=a +c ,然后作向量BC →=b ,则向量OC→=a +b +c 为所求.法二:三个向量不共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作.如图,(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2)作平行四边形AOBC ,则OC→=a +b ;(3)再作向量OD→=c ;(4)作平行四边形CODE , 则OE→=OC →+c =a +b +c .OE →即为所求.探究点2: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 例2:化简:(1)BC→+AB →; (2)DB→+CD →+BC →; (3)AB →+DF →+CD →+BC →+F A →.解:(1)BC→+AB →=AB →+BC →=AC →.(2)DB→+CD →+BC → =BC→+CD →+DB → =(BC→+CD →)+DB → =BD→+DB →=0. (3)AB →+DF →+CD →+BC →+F A → =AB →+BC →+CD →+DF →+F A → =AC →+CD →+DF →+F A → =AD →+DF →+F A →=AF →+F A →=0. 探究点3: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例3: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43千米/小时,他在水流速度为4千米/小时的河中游泳.若他垂直游向河对岸,则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解:如图,设此人游泳的速度为OB→,水流的速度为OA →,以OA →,OB →为邻边作▱OACB ,则此人的实际速度为OA→+OB →=OC →.由勾股定理知|OC→|=8,且在Rt △ACO 中,∠COA =60°,故此人沿与河岸成60°的夹角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8千米/小时. 三、学习小结即a +b =AB+BC =AC对角线OC就是a 与b 的和2.|a +b |,|a |,|b |之间的关系一般地,|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方向相同时等号成立. 四、精炼反馈1.化简OP→+PQ →+PS →+SP →的结果等于( )A .QP →B .OQ →C .SP →D .SQ→ 解析:选B .OP→+PQ →+PS →+SP →=OQ →+0=OQ →.2.在四边形ABCD 中,AC →=AB →+AD →,则一定有( )A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四边形ABCD 是菱形C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 .由AC→=AB →+AD →得AD →=BC →,即AD =BC ,且AD ∥BC ,所以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故为平行四边形.3.已知非零向量a ,b ,|a |=8,|b |=5,则|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 解析:|a +b |≤|a |+|b |,所以|a +b |的最大值为13. 答案:134.已知▱ABCD ,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E 是CD 的一个三等分点(靠近D 点),求作:(1)AO→+AC →; (2)DE→+BA →.解:(1)延长AC ,在延长线上截取CF =AO ,则向量AF→为所求.(2)在AB 上取点G ,使AG =13AB , 则向量BG→为所求.【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a 的相反向量是什么?2.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探究点1: 向量的减法运算例1:化简下列各式:(1)(AB →+MB →)+(-OB →-MO →); (2)AB →-AD →-DC →.解:(1)法一:原式=AB →+MB →+BO →+OM →=(AB →+BO →)+(OM →+MB →)=AO →+OB →=AB→. 法二:原式=AB →+MB →+BO →+OM →=AB →+(MB →+BO →)+OM →=AB →+MO →+OM →=AB →+0 =AB→. (2)法一:原式=DB→-DC →=CB →.法二:原式=AB →-(AD →+DC →)=AB →-AC →=CB →. 探究点2:向量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例2:如图,已知向量a ,b ,c 不共线,求作向量a +b -c .解:法一:如图①,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OC →=c ,连接BC ,则CB→=b -c . 过点A 作AD 綊BC ,连接OD , 则AD→=b -c , 所以OD→=OA →+AD →=a +b -c . 法二:如图②,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a ,AB →=b ,连接OB ,则OB →=a +b ,再作OC →=c ,连接CB ,则CB →=a +b -c .法三:如图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 作OA→=a ,AB →=b ,连接OB , 则OB→=a +b ,再作CB →=c ,连接OC , 则OC→=a +b -c .探究点3: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例3:如图所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点B 是该平行四边形外一点,且AB →=a ,AC→=b ,AE →=c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CD →,BC →,BD →.解:因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D→=AE →=c ,BC →=AC →-AB →=b -a , 故BD →=BC →+CD →=b -a +c . 三、学习小结1.相反向量(1)定义: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差,记作-a ,并且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结论①-(-a )=a ,a +(-a )=(-a )+a =0;②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那么a =-b ,b =-a ,a +b =0. 2.向量的减法(1)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即a -b =a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a ,OB →=b ,则向量BA →=a -b ,如图所示.(3)几何意义: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四、精炼反馈1.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则AD→-AC →等于( )A .CB → B .BC → C .CD→ D .DC→ 解析:选C .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则由两个向量的减法的几何意义可得AD →-AC→=CD →. 2.化简:AB→-AC →+BD →-CD →+AD →=________.解析:原式=CB →+BD →+DC →+AD →=CD →+DC →+AD →=0+AD →=AD →.答案:AD→3.已知错误!=10,|错误!|=7,则|错误!|的取值范围为______.解析:因为CB →=AB →-AC →,所以|CB→|=|AB →-AC →|. 又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3≤|AB→-AC →|≤17, 所以3≤|CB →|≤17.答案:[3,17]4.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OC →|=|OB →-OA →+OC →-OA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因为OB→-OA →+OC →-OA →=AB →+AC →,OB →-OC →=CB →=AB →-AC →.又|OB→-OC →|=|OB →-OA →+OC →-OA →|, 所以|AB→+AC →|=|AB →-AC →|,所以以AB ,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所以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所以AB ⊥AC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课时】【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向量数乘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2.向量数乘运算满足哪三条运算律?3.向量共线定理是怎样表述的?4.向量的线性运算是指的哪三种运算? 二、新知探究探究1: 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1:(1)计算:①4(a +b )-3(a -b )-8a ;②(5a -4b +c )-2(3a -2b +c );③23⎣⎢⎡⎦⎥⎤(4a -3b )+13b -14(6a -7b ). (2)设向量a =3i +2j ,b =2i -j ,求⎝ ⎛⎭⎪⎫13a -b -⎝ ⎛⎭⎪⎫a -23b +(2b -a ).解:(1)①原式=4a +4b -3a +3b -8a =-7a +7b .②原式=5a -4b +c -6a +4b -2c =-a -c .③原式=23⎝ ⎛⎭⎪⎫4a -3b +13b -32a +74b=23⎝ ⎛⎭⎪⎫52a -1112b =53a -1118b .(2)原式=13a -b -a +23b +2b -a =⎝ ⎛⎭⎪⎫13-1-1a +⎝ ⎛⎭⎪⎫-1+23+2b =-53a +53b =-53(3i +2j )+53(2i -j )=⎝ ⎛⎭⎪⎫-5+103i +⎝ ⎛⎭⎪⎫-103-53j =-53i -5j . 探究点2:向量共线定理及其应用例2:已知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1)如果AB →=e 1+e 2,BC →=2e 1+8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欲使k e 1+e 2和e 1+k e 2共线,试确定实数k 的值.解:(1)证明:因为AB →=e 1+e 2,BD →=BC →+CD →=2e 1+8e 2+3e 1-3e 2=5(e 1+e 2)=5AB→. 所以AB→,BD →共线,且有公共点B , 所以A 、B 、D 三点共线. (2)因为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 所以存在实数λ,使k e 1+e 2=λ(e 1+k e 2), 则(k -λ)e 1=(λk -1)e 2,由于e 1与e 2不共线,只能有⎩⎨⎧k -λ=0,λk -1=0,所以k =±1. 探究点3: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例3:如图,ABCD 是一个梯形,AB →∥CD →且|AB →|=2|CD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已知AB→=e 1,AD →=e 2,试用e 1,e 2表示下列向量.(1)AC→=________; (2)MN→=________.解析:因为AB→∥CD →,|AB →|=2|CD →|,所以AB→=2DC →,DC →=12AB →. (1)AC →=AD →+DC →=e 2+12e 1. (2)MN→=MD →+DA →+AN → =-12DC →-AD →+12AB →=-14e 1-e 2+12e 1=14e 1-e 2.答案:(1)e 2+12e 1(2)14e 1-e 2 互动探究变条件:在本例中,若条件改为BC →=e 1,AD →=e 2,试用e 1,e 2表示向量MN →.解:因为MN→=MD →+DA →+AN →,MN→=MC →+CB →+BN →, 所以2MN →=(MD →+MC →)+DA →+CB →+(AN →+BN →). 又因为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所以MD→+MC →=0,AN →+BN →=0. 所以2MN→=DA →+CB →, 所以MN →=12(-AD →-BC →)=-12e 2-12e 1. 三、学习小结1.向量的数乘的定义一般地,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λa |=|λ||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λ(μa )=(λμ)a .(2)(λ+μ)a =λa +μa . (3)λ(a +b )=λa +λb . 3.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共线定理(1)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 ,b ,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 ±μ2b )=λμ1a ±λμ2b .(2)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λa . 四、精炼反馈 1.13⎣⎢⎡⎦⎥⎤12(2a +8b )-(4a -2b )等于( )A .2a -bB .2b -aC .b -aD .a -b解析:选B .原式=16(2a +8b )-13(4a -2b )=13a +43b -43a +23b =-a +2b . 2.若点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中心,AB →=2e 1,BC →=3e 2,则32e 2-e 1=( ) A .BO→ B .AO→ C .CO→ D .DO→ 解析:选A .BD →=AD →-AB →=BC →-AB →=3e 2-2e 1,BO →=12BD →=32e 2-e 1.3.已知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AB →=2e 1-8e 2,CB →=e 1+3e 2,CD →=2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证明:因为CB →=e 1+3e 2,CD →=2e 1-e 2,所以BD→=CD →-CB →=e 1-4e 2. 又AB →=2e 1-8e 2=2(e 1-4e 2),所以AB →=2BD →,所以AB →与BD →共线. 因为AB 与BD 有交点B ,所以A ,B ,D 三点共线.【第四课时】【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向量的夹角? 2.数量积的定义是什么? 3.投影向量的定义是什么? 4.向量数量积有哪些性质? 5.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有哪些运算律? 二、新知探究探究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例1:(1)已知|a |=6,|b |=4,a 与b 的夹角为60°,求(a +2b )·(a +3b ).(2)如图,在▱ABCD 中,|AB →|=4,|AD →|=3,∠DAB =60°,求:①AD →·BC →;②AB →·DA →.解:(1)(a +2b )·(a +3b ) =a·a +5a·b +6b·b =|a |2+5a·b +6|b |2 =|a |2+5|a ||b |cos 60°+6|b |2=62+5×6×4×cos 60°+6×42=192.(2)①因为AD→∥BC →,且方向相同,所以AD→与BC →的夹角是0°, 所以AD→·BC →=|AD →||BC →|·cos 0°=3×3×1=9. ②因为AB→与AD →的夹角为60°,所以AB→与DA →的夹角为120°, 所以AB→·DA →=|AB →||DA →|·cos 120°=4×3×⎝ ⎛⎭⎪⎫-12=-6.互动探究:变问法:若本例(2)的条件不变,求AC→·BD →.解:因为AC→=AB →+AD →,BD →=AD →-AB →,所以AC →·BD →=(AB →+AD →)·(AD →-AB →) =AD →2-AB →2=9-16=-7. 探究点2: 向量模的有关计算例2:(1)已知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a |=2,|b |=1,则|a +2b |=( ) A .3 B .23C .4D .12(2)向量a ,b 满足|a |=1,|a -b |=32,a 与b 的夹角为60°,则|b |=( )A .13B .12C .15D .14 解析:(1)|a +2b |=(a +2b )2=a 2+4a·b +4b 2 =|a |2+4|a ||b |cos 60°+4|b |2= 4+4×2×1×12+4=23.(2)由题意得|a -b |2=|a |2+|b |2-2|a ||b |·cos 60°=34,即1+|b |2-|b |=34,解得|b |=12. 答案:(1)B (2)B 探究点3: 向量的夹角与垂直命题角度一:求两向量的夹角例3:(1)已知|a |=6,|b |=4,(a +2b )·(a -3b )=-72,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2)(2019·高考全国卷Ⅰ改编)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解析:(1)设a 与b 的夹角为θ,(a +2b )·(a -3b )=a ·a -3a ·b +2b ·a -6b ·b =|a |2-a ·b -6|b |2=|a |2-|a ||b |cos θ-6|b |2=62-6×4×cos θ-6×42=-72, 所以24cos θ=36+72-96=12,所以cos θ=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2)设a 与b 的夹角为θ,由(a -b )⊥b ,得(a -b )·b =0,所以a ·b =b 2,所以cos θ=b 2|a ||b |.又因为|a |=2|b |,所以cos θ=|b |22|b |2=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答案:(1)π3(2)π3命题角度二:证明两向量垂直例4:已知a ,b 是非零向量,当a +t b (t ∈R )的模取最小值时,求证:b ⊥(a +t b ).证明:因为|a +t b |=(a +t b )2=a 2+t 2b 2+2t a ·b =|b |2t 2+2a ·b t +|a |2,所以当t =-2a ·b 2|b |2=-a·b|b |2时,|a +t b |有最小值.此时b ·(a +t b )=b·a +t b 2=a·b +⎝ ⎛⎭⎪⎫-a·b |b |2·|b |2=a·b -a·b =0.所以b ⊥(a +t b ). 命题角度三:利用夹角和垂直求参数例5:(1)已知a ⊥b ,|a |=2,|b |=3且向量3a +2b 与k a -b 互相垂直,则k 的值为( )A .-32 B .32 C .±32D .1(2)已知a ,b ,c 为单位向量,且满足3a +λb +7c =0,a 与b 的夹角为π3,则实数λ=________.解析:(1)因为3a +2b 与k a -b 互相垂直, 所以(3a +2b )·(k a -b )=0, 所以3k a 2+(2k -3)a·b -2b 2=0. 因为a ⊥b ,所以a ·b =0, 又|a |=2,|b |=3, 所以12k -18=0,k =32.(2)由3a +λb +7c =0,可得7c =-(3a +λb ), 即49c 2=9a 2+λ2b 2+6λa ·b , 而a ,b ,c 为单位向量, 则a 2=b 2=c 2=1, 则49=9+λ2+6λcos π3,即λ2+3λ-40=0,解得λ=-8或λ=5. 答案:(1)B (2)-8或5 三、学习小结1.两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O 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作OA →=a ,OB →=b ,则∠AOB =θ(0≤θ≤π)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2)特例:①当θ=0时,向量a 与b 同向;②当θ=π2时,向量a 与b 垂直,记作a ⊥b ; ③当θ=π时,向量a 与b 反向. 2.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把数量|a ||b |cos__θ叫做向量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__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3.投影向量如图(1),设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AB→=a ,CD →=b ,我们考虑如下变换:过AB →的起点A 和终点B ,分别作CD →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得到A 1B 1→,我们称上述变换为。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版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

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高中数学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学法指导】1、先浏览教材,再逐字逐句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不会的先绕过,做好记号。

2、牢记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形式,注意适用条件。

3、要求小班、重点班学生全部完成,平行班学生完成A 、B 类问题。

【知识链接】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 (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它们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 【学习过程】A 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应知道哪些条件?yxOP P 0B 问题2、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

设点),(y x P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请建立y x ,与00,,y x k 之间的关系。

A 问题3、(1)过点),(000y x P ,斜率是k 的直线l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1)(2)坐标满足方程(1)的点都在经过),(000y x P ,斜率为k 的直线l 上吗?B 问题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B 问题5、(1)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yP 0(2)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3)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l l l α︒A 例1直线经过点P(-3,2),且倾斜角为=45,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直线A 问题7、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求直线l 的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2优质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2优质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2优质导学案导学目的: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全面理解高中数学必修2各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应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做到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一、无理方程的解与判定1. 定义无理方程无理方程就是方程中包含有无理数的变量,如根式、π等。

例如:$\sqrt{3x+1}-2=5$。

2. 解无理方程的方法解无理方程的关键在于将无理数项逐步化简,最终得到可解的方程。

通过反复化简过程,得出方程解的过程。

3. 题目训练(1)求解方程$\sqrt{2x+3}-\sqrt{x-1}=1$。

(2)判定方程$\dfrac{\sqrt{x}}{x-1}=1$的解的有无。

二、二次函数及其性质1. 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形如$f(x)=ax^2+bx+c$的函数,其中$a$、$b$、$c$是常数且$a\neq0$。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或者向下的抛物线,开口的方向由二次项系数$a$的正负来确定。

3. 二次函数的性质(1)顶点坐标:顶点坐标为$(-\dfrac{b}{2a},\dfrac{4ac-b^2}{4a})$。

(2)判别式$\Delta=b^2-4ac$的作用:$\Delta>0$时,二次函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Delta=0$时,二次函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elta<0$时,二次函数无实数根。

4. 题目训练(1)已知二次函数$f(x)=2x^2-4x+1$,求其顶点坐标。

(2)讨论二次函数$g(x)=3x^2+5x+2$的实数解的情况。

三、圆的性质及相关定理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2. 圆周角与圆心角(1)圆周角:圆周角是指顶点在圆的周长上的角,它的度数等于该角对应的弧度。

(2)圆心角:圆心角是指角的顶点是圆心的角,它的度数是圆心与角顶点两条射线的夹角。

3. 圆的相关定理(1)圆心角定理:同一个圆的圆心角相等。

(2)圆周角定理:顶点在同一个圆周上的圆周角相等。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1-2.2.2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第二章  2.2.1-2.2.2同步课堂导学案【含详细解析】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含义.2.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知道其地位和作用.3.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关系的简单问题.[知识链接]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预习导引]a ∥β,b ∥β要点一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例1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1)EH ∥平面BCD ;(2)BD ∥平面EFGH .证明(1)∵EH为△ABD的中位线,∴EH∥BD.∵EH⊄平面BCD,BD⊂平面BCD,∴EH∥平面BCD.(2)∵BD∥EH,BD⊄平面EFGH,EH⊂平面EFGH,∴BD∥平面EFGH.规律方法 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关键是寻找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2.证线线平行的方法常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公理等.跟踪演练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M.∵M为SC的中点,O为AC的中点,∴OM∥SA.∵OM⊂平面MDB,SA⊄平面MDB,∴SA∥平面MDB.要点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E分别是BC与B1C1的中点.求证:平面A1EB∥平面ADC1.证明由棱柱性质知,B1C1∥BC,B1C1=BC,又D,E分别为BC,B1C1的中点,所以C1E綊DB,则四边形C1DBE为平行四边形,因此EB∥C1D,又C1D⊂平面ADC1,EB⊄平面ADC1,所以EB∥平面ADC1.连接DE,同理,EB1綊BD,所以四边形EDBB1为平行四边形,则ED綊B1B.因为B1B∥A1A,B1B=A1A(棱柱的性质),所以ED綊A1A,则四边形EDAA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E∥AD,又A1E⊄平面ADC1,AD⊂平面ADC1,所以A1E∥平面ADC1.由A1E∥平面ADC1,EB∥平面ADC1,A1E⊂平面A1EB,EB⊂平面A1EB,且A1E∩EB=E,所以平面A1EB∥平面ADC1.规律方法 1.要证明两平面平行,只需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与判定线面平行一样,应遵循先找后作的原则,即先在一个面内找到两条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相交直线,若找不到再作辅助线.跟踪演练2如图,三棱锥PABC中,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证明平面GFE∥平面PCB.证明因为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所以EF∥BC,GF∥CP.因为EF,GF⊄平面PCB,BC,CP⊂平面PCB.所以EF∥平面PCB,GF∥平面PCB.又EF∩GF=F,所以平面GFE∥平面PCB.要点三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已知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点E在PD上,且PE∶ED=2∶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并说出点F的位置.解如图,连接BD交AC于O点,连接OE,过B点作OE的平行线交PD于点G,过点G 作GF∥CE,交PC于点F,连接BF.∵BG∥OE,BG⊄平面AEC,OE⊂平面AEC,∴BG∥平面AEC.同理,GF∥平面AEC.又BG∩GF=G,∴平面BGF∥平面AEC,∴平面BGF与平面AEC无公共点,∴BF与平面AEC无公共点.∴BF∥平面AEC.∵BG∥OE,O是BD的中点,∴E是GD的中点.又∵PE∶ED=2∶1,∴G是PE的中点.而GF∥CE,∴F 为PC 的中点.因此,当点F 是PC 的中点时,BF ∥平面AEC .规律方法要证明面面平行,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需在某一平面内寻找两条相交且与另一平面平行的直线.要证明线面平行,又需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平面内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跟踪演练3如图,S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AM SM =DN NB .求证:MN ∥平面SBC .解连接AN 并延长交BC 于P ,连接SP ,因为AD ∥BC ,所以DN NB =ANNP,又因为AM SM =DN NB ,所以AM SM =ANNP ,所以MN ∥SP .又MN ⊄平面SBC ,SP ⊂平面SBC ,所以MN ∥平面SBC .1.过直线l 外两点,作与l 平行的平面,则这样的平面()A .不可能作出B .只能作出一个C .能作出无数个D .上述三种情况都存在答案D解析设直线外两点为A 、B ,若直线AB ∥l ,则过A 、B 可作无数个平面与l 平行;若直线AB 与l 异面,则只能作一个平面与l 平行;若直线AB 与l 相交,则过A 、B 没有平面与l 平行.2.能保证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的条件是()A.b⊂α,a∥bB.b⊂α,c∥α,a∥b,a∥cC.b⊂α,A、B∈a,C、D∈b,且AC=BDD.a⊄α,b⊂α,a∥b答案D解析A错误,若b⊂α,a∥b,则a∥α或a⊂α;B错误,若b⊂α,c∥α,a∥b,a∥c,则a∥α或a⊂α;C错误,若满足此条件,则a∥α或a⊂α或a与α相交;D正确.3.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B.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答案B解析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所以l与α相交,故选B.4.在正方体EFGHE1F1G1H1中,下列四对截面彼此平行的一对是()A.平面E1FG1与平面EGH1B.平面FHG1与平面F1H1GC.平面F1H1H与平面FHE1D.平面E1HG1与平面EH1G答案A解析如图,∵EG∥E1G1,EG⊄平面E1FG1,E1G1⊂平面E1FG1,∴EG∥平面E1FG1,又G1F∥H1E,同理可证H 1E ∥平面E 1FG 1,又H 1E ∩EG =E ,∴平面E 1FG 1∥平面EGH 1.5.梯形ABCD 中,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则直线CD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CD ∥α解析因为AB ∥CD ,AB ⊂平面α,CD ⊄平面α,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CD ∥α.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已知平面内找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要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先证直线和直线平行,即由立体向平面转化,由高维向低维转化.2.证明面面平行的一般思路: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3.准确把握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两个判定定理,是对线面关系及面面关系作出正确推断的关键.一、基础达标1.已知三个平面α,β,γ,一条直线l ,要得到α∥β,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 .l ∥α,l ∥β,且l ∥γB .l ⊂γ,且l ∥α,l ∥βC .α∥γ,且β∥γD .l 与α,β所成的角相等答案C解析α∥γ⇒α与γβ∥γ⇒β与γα与β无公共点⇒α∥β.2.下列图形中能正确表示语句“平面α∩β=l ,a ⊂α,b ⊂β,a ∥β”的是()答案D解析A中不能正确表达b⊂β;B中不能正确表达a∥β;C中也不能正确表达a∥β;D正确.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棱CD上的动点,则直线MC1与平面AA1B1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相交或平行答案B解析如图,MC1⊂平面DD1C1C,而平面AA1B1B∥平面DD1C1C,故MC1∥平面AA1B1B.4.平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且不为零,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 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可能重合答案C解析若三点分布于平面β的同侧,则α与β平行,若三点分布于平面β的两侧,则α与β相交.5.点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则空间四面体的六条棱中与平面EFGH平行的条数是()A.0B.1C.2D.3答案C解析如图,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BD∥平面EFGH,AC∥平面EFGH.6.若夹在两个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平行或相交解析三条平行线段共面时,两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当三条平行线段不共面时,两平面一定平行.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 是任意三角形,AE ∥CD ,且AE =AB =2a ,CD =a ,F 为BE 的中点,求证:DF ∥平面ABC .证明如图所示,取AB 的中点G ,连接FG ,CG ,∵F ,G 分别是BE ,AB 的中点,∴FG ∥AE ,FG =12AE .又∵AE =2a ,CD =a ,∴CD =12AE .又AE ∥CD ,∴CD ∥FG ,CD =FG ,∴四边形CDFG 为平行四边形,∴DF ∥CG .又CG ⊂平面ABC ,DF ⊄平面ABC ,∴DF ∥平面ABC .二、能力提升8.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l ∥β,l ⊂α⇒α∥βB .l ∥β,m ∥β,l ⊂α,m ⊂α⇒α∥βC .l ∥m ,l ⊂α,m ⊂β⇒α∥βD .l ∥β,m ∥β,l ⊂α,m ⊂α,l ∩m =M ⇒α∥β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CD ,则AB∥平面DC1,AB⊂平面AC,但是平面AC与平面DC1不平行,所以A错误;取BB1的中点E,CC1的中点F,则可证EF∥平面AC,B1C1∥平面AC.EF⊂平面BC1,B1C1⊂平面BC1,但是平面AC与平面BC1不平行,所以B 错误;可证AD∥B1C1,AD⊂平面AC,B1C1⊂平面BC1,又平面AC与平面BC1不平行,所以C错误;很明显D是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所以D正确.9.三棱锥SABC中,G为△ABC的重心,E在棱SA上,且AE=2ES,则EG与平面SBC的关系为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如图,延长AG交BC于F,则由G为△ABC的重心知AG∶GF=2,又AE∶ES=2,∴EG∥SF,又SF⊂平面SBC,EG⊄平面SBC,∴EG∥平面SBC.10.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平面DE;②CN∥平面AF;③平面BDM∥平面AFN;④平面BDE∥平面NCF.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③④解析以ABCD为下底面还原正方体,如图:则易判定四个命题都是正确的.11.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BC的中点,连接AD,DC1,A1B,AC1,求证:A1B∥平面ADC1.证明连接A1C,设A1C∩AC1=O,再连接OD.由题意知,A1ACC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 是A1C的中点,又D是CB的中点,因此OD是△A1CB的中位线,即OD∥A1B.又A1B⊄平面ADC1,OD⊂平面ADC1,所以A1B∥平面ADC1.三、探究与创新1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N分别为棱AB,CC1,AA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CEM∥平面BFN.证明因为E,F,M,N分别为其所在各棱的中点,如图连接CD1,A1B,易知FN∥CD1.同理,ME∥A1B.易证四边形A1BC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E∥NF.连接MD1,同理可得MD1∥BF.又BF,NF为平面BFN中两相交直线,ME,MD1为平面CEM中两相交直线,故平面CEM∥平面BFN.13.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B=90°,EF∥AB,FG∥BC,EG∥AC,AB=2EF,M是线段AD的中点,求证:GM∥平面ABFE.证明因为EF ∥AB ,FG ∥BC ,EG ∥AC ,∠ACB =90°,所以△ABC ∽△EFG ,∠EGF =90°,由于AB =2EF ,因此BC =2FG .如图,连接AF ,由于FG ∥BC ,FG =12BC ,在▱ABCD 中,M 是线段AD 的中点,则AM ∥BC ,且AM =12BC ,因此FG ∥AM 且FG =AM ,所以四边形AFGM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GM ∥FA .又FA ⊂平面ABFE ,GM ⊄平面ABFE ,所以GM ∥平面ABFE .。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精品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精品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精品导学案全集第一章第一节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2. 了解多面体的有关概念;3. 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认识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4.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1.空间几何体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问题2. 什么是多面体、多面体的面、棱、顶点?什么是旋转体、旋转体的轴?问题3. (1)图(1)中的几何体叫做? AA1、BB1等叫它的? A、B、C1等叫它的?(2)图(2)中的几何体叫做? PA、PB叫它的? 平面PBC、PCD叫做它的? 平面ABCD叫它的?(3)图(3)中的几何体叫做? 它是由棱锥________被平行于底面ABCD的平面________截得的.AA′,BB′叫它的? 平面BCC′B′、平面DAA′D′叫它的?【学做思2】1.如图,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形的一角,所得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变式: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一定是棱柱吗?2.判断下列几何体是不是棱台,并说明为什么.*3. 观察下列图片,你知道这图片在几何中分别叫什么名称吗?它们还有其它特征吗?达标检测1.图1是由图2中的哪个平面图旋转而得到的()2.如图,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ABCD-A1B1C1D1容器中灌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置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程度的不同,以下命题:①水的形状成棱柱形;②水面EFGH 的面积不变;③水的EFGH始终为矩形.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3.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图(1)中截去的是什么几何体?图(2)中截去一部分,其中HG∥AD∥EF,剩下的几何体是什么?第一章第一节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定义,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2. 会用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描述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3. 了解柱、锥、台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1. (1)图①中的几何体叫做________,O叫它的________,OA叫它的________,AB叫它的________.(2)图②中的几何体叫________,AB、CD都是它的________,⊙O和⊙O′及其内部是它的________.(3)图③中的几何体叫做________,SB为叫它的________.(4)图④中的几何体叫做________,AA′叫它的________,⊙O′及其内部叫它的________,⊙O及其内部叫它的________,它还可以看作直角梯形OAA′O′绕它的________________旋转一周后,其他各边所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5).什么是简单组合体?简单几何体有哪几种基本形式?指出下图中的组合形式.【学做思2】1.如图,AB为圆弧»BC所在圆的直径,45BAC∠=o.将这个平面图形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组合体,试说明这个组合体的结构特征.2.已知圆台的两底半径分别为2和3,母线长为5,求展开后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3.圆锥底面半径为1cm,高为2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变式】已知球的内接正方体棱长为2,求球的半径.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的四个几何体中,是圆柱的为________;是圆锥的为________.2.说出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3.如图所示,下列几何体可看作由什么图形旋转360°得到?画出平面图形和旋转轴.4.如图,长方体ABCD—A1B l C l D1中,AD=3,AA l=4,AB=5,则从A点沿表面到C l的最短距离为______.5.一个圆台的母线长为12cm,两底面面积分别为4πcm2和25πcm2.求:(1)圆台的高;(2)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第一章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3. 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1.阅读教材第11~13页,完成下列表格:投影定义特征举例中心投影平行投影问题2. 画出几种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什么图形几何体直观图形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圆台球问题3.说出作三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方法. 【学做思2】1.如图甲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是1AA 、11D C 的中点,G 是正方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投影可能是图乙中的 .2. 作出下面几何体的三视图.3.根据右图中所给出的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画出它的形状.达标检测1. 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A.8 B.7 C.6 D.5*2.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第一章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一些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直观图;2. 通过观察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及不同形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1. 如图是美术作品中的一种绘画方法,叫透视画法.这种画法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的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位置关系,在平面上构建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在立体几何中也常用斜投影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这种画法叫叫什么?有什么特点?.*问题2. 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思考】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直观图的步骤有哪些?问题3. 用斜二测画法作长宽高分别为4、3、2的长方体的直观图.作法:【思考】用斜二测画法画立体图形直观图的步骤有哪些?斜二侧画法中如何找一般位置下的点?【学做思2】1.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下图中水平放置的四边形的直观图.*2.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一个梯形,CD∥AB,CD=AO=1,三角形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AB的中点,试求梯形ABCD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的面积.2.如上右图所示,△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则在△ABC的三边及中线AD中,最长的线段是( )A.AB B.AD C.BC D.AC第一章第三节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三维目标1.了解几何体体积的含义,以及柱体、锥体与台体的体积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 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体积的转换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导 学做思1问题 1. 如图是一个根据连通器原理制成的牲畜自动喂水器,左右两边容器近似地看成长方体,容器(1)为底面边长为11a b 、的长方形,高为1c 的长方体;容器(2)为底面边长为22a b 、的长方形,高为2c 的长方体.求两个容器所装水的体积之比.问题2.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1)浮子相当于一个开关【学做思2】1. 如图所示,三棱锥的顶点为P ,,,PA PB PC 是它的三条侧棱,且,,PA PB PC 分别是面,,PBC PAC PAB 的垂线,又2PA =,3,4PB PC ==,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CAP【变式】如图(2),在边长为4的正方体中,求三棱锥B A BC '''-的体积V 及三棱锥B A BC '''-的高h.2.一个底面直径为20cm 的装有一部分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6cm ,高为20cm 的一个圆锥形铅锤,当铅锤从中取出后,杯里的水将下降几厘米?(π=3.14)3.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2、6,且侧面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 (1)求该圆台的母线长;(2)求该圆台的体积;(3)求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体积.达标检测1.圆锥的过高的中点且与底面平行的截面把圆锥分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是( )A.1:1 B.1:6 C.1: 7 D.1:82.已知四棱锥V-ABCD,底面是边长分别为6和8的矩形,侧棱相等且长为41.V在底面ABCD的投影为ABCD对角线交点O.(1)求该四棱锥的体积V;(2)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S.3.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求此几何体的体积.第一章第三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三维目标1.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推导方法;2. 会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三导学做思1问题1. 这是长征5号火箭模型,主体高47cm,底部为直径9cm的圆.主体可以近似地看成由哪些几何体组合构成?如果主体表面(加虚线部分,圆柱高40cm,圆锥高7cm)要涂上白色颜料,估计需要涂多少平方厘米的颜料?怎样计算?问题2. 阅读教材第23~25页,思考填出下列表格:几何体图形侧面展开图表面积公式元素意义圆柱rlO'O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CBAD E 圆锥lrOS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 =— —圆台O 'Or lr '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 =——问题3. 棱柱、棱锥、棱台都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举例说明. 【学做思2】*1.已知棱长为a ,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 –ABC ,求它的表面积.*【变式】已知棱长为a ,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 -ABC ,过SA 的中点作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求所得棱台的表面积。

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推荐

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推荐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一、利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 活动与探究1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A (1,1),B (-2,-1),C (3,-3),求△ABC 三条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和AB 边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迁移与应用1.过点P 1(-2,0),P 2(1,3)的直线方程是( ) A .y =-x +1 B .y =-3x -6 C .y =x +2 D .y =-x -22.经过点A (1,2 011),B (1,2 01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经过点P (-1,2 012),Q (-100,2 01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3.梯形ABCD 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5,1),B (1,-3),C (4,1),D (1,3).求该梯形中位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可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但两点式方程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因而,在所给的两点中,若横坐标相等或纵坐标相等,可直接写出直线的方程.已知两点求直线方程时,也可用点斜式求解.二、利用截距式求直线方程 活动与探究2已知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AB 的中点为P (4,1),求直线l 的方程.迁移与应用1.直线经过点(-2,0)和(0,3),则直线的方程为( )A .x 2+y 3=1B .x -2+y3=1 C .x-2+y -3=1 D .x 2+y-3=1 2.经过点(0,-2)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和为2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2=1 B .x -2+y2=1 C .x 4+y 2=1 D .x 4-y2=1 3.直线2x -y +6=0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A .3,-6B .-3,-6C .3,6D .-3,6若已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且不为0时,可直接由截距式写出直线方程. 三、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活动与探究3已知直线l 经过点(2,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 迁移与应用求过点P (2,3)且在x 轴上的截距是在y 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求与截距有关的直线方程时,可用截距式求解,但截距式方程不表示垂直于坐标轴或过原点的直线,因而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情况.与截距有关的问题也可设出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求出截距,利用截距的关系求出斜率,再写出方程.当堂检测1.过两点(5,0),(2,-5)的直线的方程是( ) A .5x +3y -25=0 B .5x -3y -25=0 C .3x -5y -25=0 D .5x -3y +25=02.直线x a 2-y b2=1(ab ≠0)在y 轴上的截距是( )A .a 2B .-b 2C .|a |D .b 23.过点(-2,0)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差为3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 B .x -2+y-5=1 C .x-2+y -1=1 D .x -2+y =1或x -2+y-5=1 4.直线3x -2y +6=0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5.经过点A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2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课前预习导学 【预习导引】1.y -y 1y 2-y 1=x -x 1x 2-x 1两点式 两点式 预习交流1 提示: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不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2.y -0b -0=x -a 0-a x a +y b=1 截距式 预习交流2 提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不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 3.x 1+x 22 y 1+y 22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活动与探究1 思路分析:已知直线上两点,可用两点式写出直线方程.解:由两点式方程,得直线AB 的方程是y -1-1-1=x -1-2-1,整理,得2x -3y +1=0.直线BC 的方程是y +1-3-(-1)=x +23-(-2),整理,得2x +5y +9=0,直线AC 的方程是y -1-3-1=x -13-1,整理,得2x +y -3=0.设AB 的中点D (x ,y ),则x =1-22=-12,y =1-12=0,∴点D 的坐标为⎝ ⎛⎭⎪⎫-12,0. ∴直线CD 的方程为y -0-3-0=x +123-⎝ ⎛⎭⎪⎫-12,整理,得6x +7y +3=0. 因此△ABC 三边AB ,BC ,AC 及中线CD 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是2x -3y +1=0,2x +5y +9=0,2x +y -3=0,6x +7y +3=0.迁移与应用 1.C 2.x =1 y =2 0123.解:∵k AB =-23,k CD =-23,∴AB ∥CD .又AD 中点M (-2,2),BC 中点N ⎝ ⎛⎭⎪⎫52,-1,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梯形的中位线MN 所在直线方程为y -2-1-2=x +252+2,化简得2x +3y -2=0.活动与探究2 思路分析: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A ,B 点的坐标后,即求出了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用截距式写出直线方程.解:由题意可设A (x,0),B (0,y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0=4,20=1,2x y +⎧⎪⎪⎨+⎪⎪⎩解得82x y ⎧⎨⎩=,=,∴A (8,0),B (0,2). 由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得l 方程为x 8+y2=1,即x +4y -8=0.迁移与应用 1.B 2.D 3.D活动与探究3 思路分析:因为条件中涉及截距,所以可用截距式方程求解,但要注意截距为零的情况.也可设出点斜式方程,由截距相等,求出斜率,进而写出方程.解:方法一:设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均为a ,若a ≠0,则l 的方程可设为x a +y a=1.又∵l 过点(2,1),代入x a +y a =1,得a =3,∴直线l 的方程为x 3+y3=1,即x +y -3=0.若a =0时,l 过点(0,0)与(2,1),∴l 的斜率k =12.∴直线l 的方程为y =12x ,即x -2y =0.∴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或x -2y =0. 方法二: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过点A (2,1)的直线方程为y -1=k (x -2)(k ≠0). 令x =0,则y =1-2k ;令y =0,则x =2-1k.由已知条件,得1-2k =2-1k ,解得k =-1或k =12.∴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y -3=0或x -2y =0.迁移与应用 解:方法一:设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则在x 轴上的截距为2b .若b =0,则直线过(0,0)与(2,3)点,则其方程为3x -2y =0.若b ≠0,则设其方程为x 2b +yb=1,又∵过点(2,3),∴22b +3b =1,即b =4.∴x 8+y4=1,即x +2y -8=0. 综上,所求直线方程为3x -2y =0或x +2y -8=0. 方法二: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过点P 的直线方程为y -3=k (x -2).由x =0得y =3-2k ;由y =0得x =2-3k.由已知条件,得2-3k =2(3-2k ),解得k =-12或k =32.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 +2y -8=0或3x -2y =0. 【当堂检测】1.B 2.B 3.D 4.35.3x -2y +12=0或x +y +1=0。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套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套

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全套一、导学目的本导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高中数学研究者系统地研究和掌握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相关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成绩。

二、导学内容1. 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研究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理解函数的映射性和单调性2. 第二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研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认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第三章:指数和对数函数- 研究指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第四章:三角函数- 研究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关系- 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理解三角函数在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第五章:概率与统计- 研究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计算方法- 理解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导学方法本教材使用了多种导学方法,包括课前预、课堂引导、课后练等,以帮助研究者全面提升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阅读本章导学案,了解本章研究目标和内容。

2. 预本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和教辅材料,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参与互动,解答问题。

4. 课后进行题目练,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

5. 复本章知识,进行检测,查漏补缺。

四、导学评价为了确保研究效果,我们建议研究者在导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课后练和解题过程来进行,教师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五、研究资源研究者可以使用以下资源进行研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 相关参考书和教辅材料- 互联网上的数学研究网站和视频资源六、结束语通过系统地研究和掌握本教材,相信研究者能够在数学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你在2023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研究中有所收获!。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4章《圆与方程》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4章《圆与方程》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其中圆心是C(a,b),半径长是r.特别地,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2)由于圆的方程均含有三个参变量(a,b,r或D,E,F),而确定这三个参数必须有三个独立的条件,因此,三个独立的条件可以确定一个圆.(3)求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此时要善于根据已知条件的特征来选择圆的方程.如果已知圆心或半径长,或圆心到直线的距离,通常可用圆的标准方程;如果已知圆经过某些点,通常可用圆的一般方程.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上①如果一个点的坐标满足圆的方程,那么该点在圆上.②如果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那么点在圆上.(2)点不在圆上①若点的坐标满足F(x,y)>0,则该点在圆外;若满足F(x,y)<0,则该点在圆内.②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注意:若P点是圆C外一定点,则该点与圆上的点的最大距离:d max=|PC|+r;最小距离:d min=|PC|-r.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离、相切,其判断方法有两种:代数法(通过解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根据解的个数来判断)、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长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1)当直线与圆相离时,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d+r,最小距离为d-r,其中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当直线与圆相交时,圆的半径长、弦心距、弦长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3)当直线与圆相切时,经常涉及圆的切线.①若切线所过点(x0,y0)在圆x2+y2=r2上,则切线方程为x0x+y0y=r2;若点(x0,y0)在圆(x -a)2+(y-b)2=r2上,则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②若切线所过点(x0,y0)在圆外,则切线有两条.此时解题时若用到直线的斜率,则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也可能符合题意.(4)过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0)与圆C:x2+y2+Dx+Ey+F=0(D2+E2-4F>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x2+y2+Dx+Ey+F+λ(Ax+By+C)=0,λ是待定的系数.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个不相等的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其判断方法有两种:代数法(通过解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根据解的个数来判断)、几何法(由两圆的圆心距d 与半径长r,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1)求相交两圆的弦长时,可先求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再利用相交两圆的几何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弦长.(2)过圆C1:x2+y2+D1x+E1y+F1=0与圆C2:x2+y2+D2x+E2y+F2=0的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5.空间直角坐标系(1)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要遵循右手法则,空间上的任意一点都与有序实数组(x,y,z)一一对应.(2)空间中P1(x1,y1,z1),P2(x2,y2,z2)之间的距离|P1P2|=(x1-x2)2+(y1-y2)2+(z1-z2)2.(3)可利用“关于谁对称,谁保持不变,其余坐标相反”的方法来求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对称点.题型一 求圆的方程求圆的方程主要是联想圆系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选择圆的方程的某一形式;(2)由题意得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3)解出a ,b ,r (或D ,E ,F );(4)代入圆的方程.例1 有一圆与直线l :4x -3y +6=0相切于点A (3,6),且经过点B (5,2),求此圆的方程. 解 方法一 设圆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则圆心为C (a ,b ),由|CA |=|CB |,CA ⊥l , 得⎩⎪⎨⎪⎧(a -3)2+(b -6)2=(a -5)2+(b -2)2=r 2,b -6a -3×43=-1.解得a =5,b =92,r 2=254.∴圆的方程为(x -5)2+⎝⎛⎭⎫y -922=254. 方法二 设圆的方程为x 2+y 2+Dx +Ey +F =0,圆心为C ,由CA ⊥l ,A (3,6)、B (5,2)在圆上,得⎩⎪⎨⎪⎧32+62+3D +6E +F =0,52+22+5D +2E +F =0,-E 2-6-D 2-3×43=-1,解得⎩⎪⎨⎪⎧D =-10,E =-9,F =39.∴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10x -9y +39=0.方法三 设圆心为C ,则CA ⊥l ,又设AC 与圆的另一交点为P ,则CA 方程为y -6=-34(x-3),即3x +4y -33=0. 又k AB =6-23-5=-2,∴k BP =12,∴直线BP 的方程为x -2y -1=0.解方程组⎩⎪⎨⎪⎧ 3x +4y -33=0,x -2y -1=0,得⎩⎪⎨⎪⎧x =7,y =3.∴P (7,3).∴圆心为AP 中点⎝⎛⎭⎫5,92,半径为|AC |=52.∴所求圆的方程为(x -5)2+⎝⎛⎭⎫y -922=254. 跟踪训练1 若圆C 经过坐标原点和点(4,0),且与直线y =1相切,则圆C 的方程是______. 答案 ()x -22+⎝⎛⎭⎫y +322=254解析 因为圆的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且圆经过点(0,0)和(4,0),所以设圆心为(2,m ).又因为圆与直线y =1相切,所以(4-2)2+(0-m )2=|1-m |,所以m 2+4=m 2-2m +1,解得m =-32,所以圆的方程为(x -2)2+⎝⎛⎭⎫y +322=254. 题型二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切线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几何法为主,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解题过程.(2)解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关键是抓住它的几何特征,利用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差的绝对值的大小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充分利用它的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来分析问题.例2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C 1:(x +3)2+(y -1)2=4和圆C 2:(x -4)2+(y -5)2=4.(1)若直线l 过点A (4,0),且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l 的方程; (2)设P 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 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 1和l 2,它们分别与圆C 1和圆C 2相交,且直线l 1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 2被圆C 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解 (1)由于直线x =4与圆C 1不相交,所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4),圆C 1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因为直线l 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为23,所以d =22-(3)2=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3k -1-4k |1+k 2,从而k (24k +7)=0.即k =0或k =-724,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0或7x +24y -28=0.(2)设点P (a ,b )满足条件,不妨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b =k (x -a ),k ≠0,则直线l 2的方程为y -b =-1k (x -a ).因为圆C 1和圆C 2的半径相等,且直线l 1被圆C 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 2被圆C 2截得的弦长相等,所以圆C 1的圆心到直线l 1的距离和圆C 2的圆心到直线l 2的距离相等,即|1-k (-3-a )-b |1+k 2=⎪⎪⎪⎪5+1k (4-a )-b 1+1k2,整理得|1+3k +ak -b |=|5k +4-a -bk |,从而1+3k +ak -b =5k +4-a -bk 或1+3k +ak -b = -5k -4+a +bk ,即(a +b -2)k =b -a +3或(a -b +8)k =a +b -5, 因为k 的取值范围有无穷多个,所以⎩⎪⎨⎪⎧ a +b -2=0,b -a +3=0或⎩⎪⎨⎪⎧a -b +8=0,a +b -5=0,解得⎩⎨⎧a =52,b =-12或⎩⎨⎧a =-32,b =132.这样点P 只可能是点P 1⎝⎛⎭⎫52,-12或点P 2⎝⎛⎭⎫-32,132. 经检验点P 1和P 2满足题目条件.跟踪训练2 已知圆M :(x -1)2+(y -1)2=4,直线l 过点P (2,3)且与圆M 交于A ,B 两点,且|AB |=23,求直线l 的方程.解 (1)当直线l 存在斜率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3=k (x -2),即kx -y +3-2k =0.作示意图如图,作MC ⊥AB 于C . 在Rt △MBC 中, |BC |=3,|MB |=2, 故|MC |=|MB |2-|BC |2=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k -1+3-2k |k 2+1=1, 解得k =34.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6=0.(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x =2, 且|AB |=23,所以适合题意.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3x -4y +6=0或x =2. 题型三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在解决有关直线与圆的最值和范围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函数法,把要求的最值或范围表示为某个变量的关系式,用函数或方程的知识,尤其是配方的方法求出最值或范围;除此之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重要方法,直接根据图形和题设条件,应用图形的直观位置关系得出要求的范围.例3 在△ABO 中,|OB |=3,|OA |=4,|AB |=5,P 是△ABO 的内切圆上一点,求以|P A |,|PB |,|PO |为直径的三个圆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 ,B ,O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4,0),B (0,3),O (0,0). 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点P 的坐标为(x ,y ), 则2r +|AB |=|OA |+|OB |,∴r =1.故内切圆的方程为(x -1)2+(y -1)2=1, 整理得x 2+y 2-2x -2y =-1.①由已知得|P A |2+|PB |2+|PO |2=(x -4)2+y 2+x 2+(y -3)2+x 2+y 2 =3x 2+3y 2-8x -6y +25.② 由①可知x 2+y 2-2y =2x -1,③将③代入②得|P A |2+|PB |2+|PO |2=3(2x -1)-8x +25=-2x +22. ∵0≤x ≤2,∴|P A |2+|PB |2+|PO |2的最大值为22,最小值为18.又三个圆的面积之和为π⎝⎛⎭⎫|P A |22+π⎝⎛⎭⎫|PB |22+π⎝⎛⎭⎫|PO |22=π4(|P A |2+|PB |2+|PO |2), ∴以|P A |,|PB |,|PO |为直径的三个圆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112π,最小值为92π.跟踪训练3 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3)2+(y -3)2=6,求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设x +y =t ,由题意,知直线x +y =t 与圆(x -3)2+(y -3)2=6有公共点, 所以d ≤r ,即|3+3-t |2≤ 6.所以6-23≤t ≤6+2 3.所以x +y 的最小值为6-23,最大值为6+2 3.题型四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其实质就是将整体问题化为部分问题来解决,化成部分问题后,从而增加了题设的条件.在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时要分类讨论,在求直线的斜率问题时,用斜率表示直线方程时都要分类讨论.例4 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4,-3),且被圆(x +1)2+(y +2)2=25截得的弦长为8,求直线l 的方程.解 圆(x +1)2+(y +2)2=25的圆心为(-1,-2),半径r =5.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则l 的方程为x =-4,由题意可知直线x =-4符合题意. 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 +3=k (x +4), 即kx -y +4k -3=0. 由题意可知⎝⎛⎭⎪⎫|-k +2+4k -3|1+k 22+⎝⎛⎭⎫822=52,解得k =-43,即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25=0.综上所述,满足题设的l 方程为x =-4或4x +3y +25=0.跟踪训练4 如图,已知以点A (-1,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l 1:x +2y +7=0相切.过点B (-2,0)的动直线l 与圆A 相交于M ,N 两点,Q 是MN 的中点,直线l 与l 1相交于点P . (1)求圆A 的方程;(2)当|MN |=219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A 的半径为r .由于圆A 与直线l 1:x +2y +7=0相切, ∴r =|-1+4+7|5=2 5.∴圆A 的方程为(x +1)2+(y -2)2=20.(2)①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易知x =-2符合题意;②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2),即kx -y +2k =0.连接AQ ,则AQ ⊥MN . ∵|MN |=219, ∴|AQ |=20-19=1, 则由|AQ |=|k -2|k 2+1=1,得k =34.直线方程为3x -4y +6=0.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3x -4y +6=0. 题型五 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数形结合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本章中,数形结合思想最主要体现在几何条件的转化上,尤其是针对“方法梳理”中提到的第二类问题,往往题目会给出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这就不能仅仅依靠代数来“翻译”了,必须结合图形,仔细观察分析,有时可能需要比较“绕”的转化才能将一个看似奇怪(或者不好利用)的几何条件列出一个相对简洁的式子,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量,大大降低出错的机率. 例5 已知三条直线l 1:x -2y =0,l 2:y +1=0,l 3:2x +y -1=0两两相交,先画出图形,再求过这三个交点的圆的方程. 解 画图如下:由直线方程易知l 2平行于x 轴,l 1与l 3互相垂直, ∴三个交点A ,B ,C 构成直角三角形, ∴经过A ,B ,C 三点的圆就是以AB 为直径的圆.由⎩⎪⎨⎪⎧ x -2y =0,y +1=0,解得⎩⎪⎨⎪⎧x =-2,y =-1.∴点A 的坐标为(-2,-1).由⎩⎪⎨⎪⎧ 2x +y -1=0,y +1=0,解得⎩⎪⎨⎪⎧x =1,y =-1.∴点B 的坐标为(1,-1).∴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12,-1).又∵|AB |=|1-(-2)|=3.∴圆的方程是(x +12)2+(y +1)2=94.跟踪训练5 已知点A (-1,0),B (2,0),动点M (x ,y )满足|MA ||MB |=12,设动点M 的轨迹为C .(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C 是什么图形; (2)求动点M 与定点B 连线的斜率的最小值;(3)设直线l :y =x +m 交轨迹C 于P ,Q 两点,是否存在以线段PQ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A ?若存在,求出实数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由题意,得|MA |=(x +1)2+y 2, |MB |=(x -2)2+y 2.∵|MA ||MB |=12,∴(x +1)2+y 2(x -2)2+y 2=12, 化简,得(x +2)2+y 2=4.∴轨迹C 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设过点B 的直线为y =k (x -2). 由题意,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4k |k 2+1≤2.解得-33≤k ≤33.即k min =-33. (3)假设存在,设P (x 1,y 1),Q (x 2,y 2).联立方程⎩⎪⎨⎪⎧y =x +m ,(x +2)2+y 2=4,得2x 2+2(m +2)x +m 2=0. ∴x 1+x 2=-m -2,x 1x 2=m 22. ①y 1+y 2=m -2,y 1y 2=m 2-4m2. ②设以PQ 为直径经过点A 的圆的圆心为O ,则O 的坐标为O (x 1+x 22,y 1+y 22),|OA |=|OP |, (x 1+x 22+1)2+(y 1+y 22)2 =(x 1+x 22-x 1)2+(y 2-y 12)2. 整理得(x 1+x 2+2)2+(y 1+y 2)2=(x 1+x 2)2+(y 1+y 2)2-4x 1x 2-4y 1y 2,③ 将①②代入③得m 2-3m -1=0, 解得m =3±132.故当m =3±132时,存在线段PQ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A .初中我们从平面几何的角度研究过圆的问题,本章则主要是利用圆的方程从代数角度研究了圆的性质,如果我们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圆的问题,将在处理圆的有关问题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圆是非常特殊的几何图形,它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的许多几何性质在解决圆的问题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用几何法,充分结合圆的平面几何性质.那么,我们来看经常使用圆的哪些几何性质:(1)圆的切线的性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切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于切线;切线在切点处的垂线一定经过圆心;圆心、圆外一点及该点所引切线的切点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等等.(2)直线与圆相交的弦的有关性质:相交弦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垂直于弦所在直线;弦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一定经过圆心;弦心距、半径、弦长的一半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3)与直径有关的几何性质:直径是圆的最长的弦;圆的对称轴一定经过圆心;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最新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学设计③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④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棱柱ABCDE-A’B’C’D’E’⑤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⑦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2. 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①讨论:圆柱、圆锥如何形成?②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结合图形认识:底面、轴、侧面、母线、高. →表示方法③讨论: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的共同特征?→柱体、锥体.④观察书P2若干图形,找出相应几何体;举例:生活中的柱体、锥体.3.教学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①讨论: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体和锥体,所得几何体有何特征?结合图形认识:上下底面、侧面、侧棱(母线)、顶点、高.讨论:棱台的分类及表示?圆台的表示?圆台可如何旋转而得?2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课题§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面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面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重点用斜二测面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难点用斜二测面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三视图用三个角度的正棱影图反映空间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能否将空间图形用一个平面图形来表示呢?二、探索新知1.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画法.(1)例1 用斜二测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画法:(1)如图(1),在正方边开ABCDEF中,取AD所在直线为x轴,对称轴MN所在直线为y轴,两轴相交于点O′,使∠x′O′y′ = 45°.(2)在图(2)中,以O′为中点,在x′轴上取A′D′=AD,在y′轴上取M′N ′ =12MN. 以点N ′为中点,画B′C′平行于x′轴,并且等于BC;再以M ′为中点,画E′F′平行于x′轴,并且等于EF.(3)连接A′B′,C′D′,D′E′,F′A′,并擦去辅助线x′轴和y′轴,便获得正六边形ABCDEF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B′C′D′E′F′(图(3))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学设计2)斜二测画法基本步骤.(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对应的x′轴与y′轴,两轴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它们确定的平表示水平面.(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2.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画法例2 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画法:(1)画轴. 如图,画x轴、y轴、z轴,三轴交于点O,使∠xOy = 45°,∠xOz = 90°(2)画底面. 以点O为中点,在x轴上取线段MN,使322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学设计2.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角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一定是角. (√)(2)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3)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4)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 (√)3.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①三角形的直观图是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菱形的直观图是菱形.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 )A.①②B.①C.③④D.①②③④4.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五棱锥P–ABCDE的直观图,其中底面ABCDE是正五边形,点P在底面的投影是正五边形的中心O(尺寸自定).教学小结1.平面图形斜二测画法. 2.简单几何体斜二测画法. 3.简单组合斜二测画法. 4.注意事项.课后反思教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学设计点分别为A,B,C,D,四边形ABCD就是长方体的底面ABCD.(3)画侧棱. 过A,B,C,D各点分别作z轴的平行线,并在这些平行线上分别截取2 cm长的线段A′A,B′B,C′C,D′D.(4)成图,顺次连接A,B,C,D,并加以整理(去掉辅助线,将被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就得长方体的直观图.3.简单组合体画法例 3 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说出它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它的直观图.画法:(1)画轴.如图(1),画x轴、z轴,使∠xOz=90°.(2)画圆的柱的下底面. 在x轴上取A,B两点,使AB 的长度等于俯视图中圆的直径,且OA = OB. 选择椭圆模板中适当的椭圆过A,B两点,使它为圆柱下底面的作法作出圆柱的下底面.(3)在Oz上截取点O′,使OO′等于正视图中OO′的长度,过点O′作平行于轴Ox的轴O′x′,类似圆柱下底面的作法作出圆柱的上底面.(4)画圆锥的顶点. 在Oz上截取点P,使PO′等于正视图中相应的高度.(5)成图. 连接PA′、PB′,AA′,BB′,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2))三、随堂练习1.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下列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尺寸自定):(1)任意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3)正八边形.33学设计给出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ShV31=锥(S为底面面积,h为高)⑤讨论:台体的上底面积S’,下底面积S,高h,由此如何计算切割前的锥体的高?→如何计算台体的体积?'x sx h s=+''h sxs s∴=-'11)33V S h x S x=+-台('111333Sh Sx S x=+-'11()33Sh S S x=+-'''11()33h sSh S Ss s=+--''11()33Sh s s h s=++''1()3h s ss s=++⑥给出台体的体积公式:''1()3V S S S S h=++台(S,'S分别上、下底面积,h为高)''2211()()33V S S S S h r rR R hπ=++=++圆台(r、R分别为圆台上底、下底半径)⑦比较与发现:柱、锥、台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何关系?从锥、台、柱的形状可以看出,当台体上底缩为一点时,台成为锥;当台体上底放大为与下底相同时,台成为柱。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学案 立体几何导学案含含配套练习答案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学案   立体几何导学案含含配套练习答案

8.1基本立体图形第1课时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棱柱的结构特征理解棱柱的定义,知道棱柱的结构特征,并能识别直观想象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理解棱锥、棱台的定义,知道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能识别直观想象应用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能将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直观想象问题导学预习教材P97-P100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空间几何体的定义是什么?2.空间几何体分为哪几类?3.常见的多面体有哪些?4.棱柱、棱锥、棱台有哪些结构特征?1.空间几何体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如果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2)分类:常见的空间几何体有多面体与旋转体两类.2.空间几何体类别定义图示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旋转体一条平面曲线(包括直线)绕它所在平面内的这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做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3.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结构特征及分类图形及记法棱柱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底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3)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记作棱柱ABCDEF­A′B′C′D′E′F′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柱、四棱柱…续表结构特征及分类图形及记法棱锥结构特征(1)有一个面(底面)是多边形(2)其余各面(侧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记作棱锥S-ABCD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四棱锥……棱台结构特征(1)上下底面互相平行,且是相似图形(2)各侧棱延长线相交于一点(或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那部分多面体叫做棱台)记作棱台ABCD-A′B′C′D′分类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截得的棱台分别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1)棱柱、棱锥、棱台的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观点下,棱柱、棱锥、棱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以三棱柱、三棱锥、三棱台为例).(2)各种棱柱之间的关系 ①棱柱的分类棱柱⎩⎪⎨⎪⎧直棱柱⎩⎪⎨⎪⎧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一般的直棱柱斜棱柱②常见的几种四棱柱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棱台. ( ) (3)将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可交于一点.( ) 答案:(1)√ (2)× (3)√下面多面体中,是棱柱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选D.根据棱柱的定义进行判定知,这4个都满足. 下面四个几何体中,是棱台的是( )解析:选C.A 项中的几何体是棱柱.B 项中的几何体是棱锥;D 项中的几何体的棱AA ′,BB′,CC′,DD′没有交于一点,则D项中的几何体不是棱台;很明显C项中的几何体是棱台.在三棱锥A-BCD中,可以当作棱锥底面的三角形的个数为()A.1 B.2C.3 D.4解析:选D.每个面都可作为底面,有4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棱锥的侧面为三角形,且所有侧面都有一个公共点;②棱台的侧面有的是平行四边形,有的是梯形;③棱台的侧棱所在直线均相交于同一点.解析:棱锥是由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个点而得到的几何体,因而其侧面均是三角形,且所有侧面都有一个公共点,故①对.棱台是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后,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因而其侧面均是梯形,且所有的侧棱延长后均相交于一点(即原棱锥的顶点),故②错,③对.因而正确的有①③.答案:①③棱柱的结构特征下列关于棱柱的说法:①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②每一个面都不会是三角形;③两底面平行,并且各侧棱也平行;④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解析】①错误,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错误,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③正确,由棱柱的定义易知;④正确,棱柱可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成两个棱柱,所以正确说法的序号是③④.【答案】③④棱柱结构特征的辨析技巧(1)扣定义:判定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柱的关键是棱柱的定义.①看“面”,即观察这个多面体是否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②看“线”,即观察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是否平行.(2)举反例:通过举反例,如与常见几何体或实物模型、图片等不吻合,给予排除.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棱柱的底面C.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而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D.由棱柱的定义可知,选D.2.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其中E,F,G,H是三棱柱对应边上的中点,过此四点作截面EFGH,把三棱柱分成两部分,各部分形成的几何体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并用符号表示;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截面以上的几何体是三棱柱AEF-A1HG,截面以下的几何体是四棱柱BEFC-B1HGC1.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下列关于棱锥、棱台的说法:①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②棱台的侧面一定不会是平行四边形;③棱锥的侧面只能是三角形;④由四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⑤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错误,若平面不与棱锥底面平行,用这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不是棱台.②正确,棱台的侧面一定是梯形,而不是平行四边形.③正确,由棱锥的定义知棱锥的侧面只能是三角形.④正确,由四个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只能是三棱锥.⑤错误,如图所示四棱锥被平面截成的两部分都是棱锥.所以正确说法的序号为②③④.【答案】②③④判断棱锥、棱台形状的两种方法(1)举反例法结合棱锥、棱台的定义举反例直接判断关于棱锥、棱台结构特征的某些说法不正确.(2)直接法棱锥棱台定底面只有一个面是多边形,此面即为底面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为底面看侧棱相交于一点延长后相交于一点1.棱台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底面相似B.侧面都是梯形C.侧棱长都相等D.侧棱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解析:选C.由棱台的概念(棱台的产生过程)可知A,B,D都是棱台具有的性质,而侧棱长不一定相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三角形;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③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都可以作为棱锥的底面;④棱锥的各侧棱长相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B.由棱锥的定义,知棱锥的各侧面都是三角形,故①正确;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如果这些三角形没有一个公共顶点,那么这个几何体就不是棱锥,故②错;四面体就是由四个三角形所围成的封闭几何体,因此以四面体的任何一个面作底面的几何体都是三棱锥,故③正确;棱锥的侧棱长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故④错.空间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1)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图中数字写在正方体的外表面上),若图中的“2”在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A.1 B.9C.快D.乐(2)如图是三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请问各是什么几何体?【解】(1)选 B.由题意,将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1”与“乐”相对,“2”与“9”相对,“0”与“快”相对,所以下面是“9”.(2)题图①中,有5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还有两个全等的五边形,符合棱柱的特点;题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且具有共同的顶点,还有一个五边形,符合棱锥的特点;题图③中,有3个梯形,且其腰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还有两个相似的三角形,符合棱台的特点,把侧面展开图还原为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所以①为五棱柱,②为五棱锥,③为三棱台.多面体展开图问题的解题策略(1)绘制展开图:绘制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要结合多面体的几何特征,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或者是亲手制作多面体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常常给多面体的顶点标上字母,先把多面体的底面画出来,然后依次画出各侧面,便可得到其平面展开图.(2)由展开图复原几何体:若是给出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由哪一个多面体展开的,则可把上述过程逆推,同一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多面体可有多个平面展开图.1.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图所示,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平面展开图应该为()解析:选A.其展开图是沿盒子的棱剪开,无论从哪条棱剪开,剪开的相邻面在展开图中可以不相邻,但未剪开的相邻面在展开图中一定相邻.相同的图案是盒子上相对的面,展开后不能相邻.2.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画出立体图形.解:如图是以四边形ABCD为底面,P为顶点的四棱锥.其图形如图所示.1.下面的几何体中是棱柱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选C.棱柱有三个特征:(1)有两个面相互平行.(2)其余各面是四边形.(3)侧棱相互平行.本题所给几何体中⑥⑦不符合棱柱的三个特征,而①②③④⑤符合,故选C.2.下面图形中,为棱锥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解析:选C.根据棱锥的定义和结构特征可以判断,①②是棱锥,③不是棱锥,④是棱锥.故选C.3.有一个多面体,共有四个面围成,每一个面都是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为()A.四棱柱B.四棱锥C.三棱柱D.三棱锥解析:选D.根据棱锥的定义可知该几何体是三棱锥.4.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__cm.解析:因为棱柱有10个顶点,所以棱柱为五棱柱,共有五条侧棱,所以侧棱长为60 5=12(cm).答案:125.画一个三棱台,再把它分成:(1)一个三棱柱和另一个多面体.(2)三个三棱锥,并用字母表示.解:画三棱台一定要利用三棱锥.(1)如图①所示,三棱柱是棱柱A′B′C′­AB″C″,另一个多面体是B′C′C″B″BC.(2)如图②所示,三个三棱锥分别是A′­ABC,B′­A′BC,C′­A′B′C.[A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D.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能都是棱柱解析:选D.棱柱和棱锥的底面可以是任意多边形,故选项A、B均不正确;可沿棱锥的侧棱将其分割成两个棱锥,故C错误;用平行于棱柱底面的平面可将棱柱分割成两个棱柱.2.具备下列条件的多面体是棱台的是()A .两底面是相似多边形的多面体B .侧面是梯形的多面体C .两底面平行的多面体D .两底面平行,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的多面体解析:选D.由棱台的定义可知,棱台的两底面平行,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 3.如图,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 )A .A 1B 1=2,AB =3,B 1C 1=3,BC =4B .A 1B 1=1,AB =2,B 1C 1=1.5,BC =3,A 1C 1=2,AC =3 C .A 1B 1=1,AB =2,B 1C 1=1.5,BC =3,A 1C 1=2,AC =4D .AB =A 1B 1,BC =B 1C 1,CA =C 1A 1解析:选C.根据棱台是由棱锥截成的进行判断.选项A 中A 1B 1AB ≠B 1C 1BC ,故A 不正确;选项B 中B 1C 1BC ≠A 1C 1AC ,故B 不正确;选项C 中A 1B 1AB =B 1C 1BC =A 1C 1AC,故C 正确;选项D 中满足这个条件的可能是一个三棱柱,不是三棱台.故选C.4.一个棱锥的各棱长都相等,那么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 A .三棱锥 B .四棱锥 C .五棱锥D .六棱锥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每个侧面均为等边三角形,每个侧面的顶角均为60°,如果是六棱锥,因为6×60°=360°,所以顶点会在底面上,因此不是六棱锥.5.下列图形中,不能折成三棱柱的是( )解析:选C.C 中,两个底面均在上面,因此不能折成三棱柱,其余均能折成三棱柱. 6.四棱柱有________条侧棱,________个顶点.解析:四棱柱有4条侧棱,8个顶点(可以结合正方体观察求得). 答案:4 87.一个棱台至少有___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棱台有________个顶点,有________条棱. 解析:面数最少的棱台是三棱台,共有5个面,6个顶点,9条棱. 答案:5 6 98.在下面的四个平面图形中,是侧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的展开图的为__________.(填序号)解析:由于③④中的图组不成四面体,只有①②可以.答案:①②9.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2)由7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3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解:(1)这是一个上、下底面是平行四边形,4个侧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2)这是一个六棱锥.(3)这是一个三棱台.10.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解: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B能力提升]11.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A.20条B.15条C.12条D.10条解析:选D.如图,在五棱柱ABCDE A1B1C1D1E1中,从顶点A出发的对角线有两条:AC1,AD1,同理从B,C,D,E点出发的对角线均有两条,共有2×5=10(条).12.一个三棱锥,如果它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侧面()A.至多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B.至多有两个是直角三角形C.可能都是直角三角形D.必然都是非直角三角形解析:选C.注意到答案特征是研究侧面最多有几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需要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侧面的直角三角形最多.在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三棱锥A­A1C1D1的三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13.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长、宽、高分别为3,2,1,从A到C1沿长方体的表面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解析:结合长方体的三种展开图不难求得AC1的长分别是:32,25,26,显然最小值是3 2.答案:3 214.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1)这个长方体是棱柱吗?如果是,是几棱柱?为什么?(2)用平面BCEF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部分,各部分几何体的形状是什么?解:(1)是棱柱.是四棱柱.因为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是平行的,其余的每个面都是矩形(四边形),且每相邻的两个矩形的公共边都平行,符合棱柱的结构特征,所以是棱柱.(2)各部分几何体都是棱柱,分别为棱柱BB1F­CC1E和棱柱ABF A1­DCED1.[C拓展探究]15.如图,在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装有少量水,现在将容器绕着其底部的一条棱倾斜,在倾斜的过程中:(1)水面的形状不断变化,可能是矩形,也可能变成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对吗?(2)水的形状也不断变化,可以是棱柱,也可能变为棱台或棱锥,对吗?(3)如果倾斜时,不是绕着底部的一条棱,而是绕着其底部的一个顶点,试着讨论水面和水的形状.解:(1)不对,水面的形状就是用一个与棱(倾斜时固定不动的棱)平行的平面截长方体时截面的形状,因而是矩形,不可能是其他非矩形的平行四边形.(2)不对,水的形状就是用与棱(将长方体倾斜时固定不动的棱)平行的平面将长方体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几何体是棱柱,水比较少时,是三棱柱,水多时,可能是四棱柱;但不可能是棱台或棱锥.(3)用任意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其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因而水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水的形状可以是棱锥,棱柱,但不可能是棱台.第2课时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概念理解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定义,知道这四种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这些几何体直观想象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了解简单组合体的概念和基本形式直观想象旋转体中的计算问题会根据旋转体的几何体特征进行相关运算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问题导学预习教材P101-P104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常见的旋转体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2.这些旋转体有哪些结构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这些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和轴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1.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结构特征(1)圆柱的结构特征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图示及相关概念轴: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侧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平行于轴的边柱体: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名师点拨(1)圆柱有无数条母线,它们平行且相等.(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大小相同的圆,如图1所示.(3)过轴的截面(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矩形,如图2所示.(4)过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矩形,如图3所示.(2)圆锥的结构特征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图示及相关概念轴:旋转轴叫做圆锥的轴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侧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旋转而成的曲面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锥体:圆锥和棱锥统称为锥体(1)圆锥有无数条母线,它们有公共点即圆锥的顶点,且长度相等.(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如图1所示.(3)过轴的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图2所示.(4)过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所示.(3)圆台的结构特征定义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图示及相关概念轴:圆锥的轴底面:圆锥的底面和截面侧面:圆锥的侧面在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母线:圆锥的母线在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台体: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名师点拨(1)圆台有无数条母线,且长度相等,延长后相交于一点.(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如图1所示.(3)过轴的截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如图2所示.(4)过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如图3所示.(4)球的结构特征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图示及相关概念球心:半圆的圆心半径:半圆的半径直径:半圆的直径■名师点拨(1)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2)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圆的半径r有如下关系:r=R2-d2.2.简单组合体(1)概念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叫做简单组合体.(2)两种构成形式①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②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角三角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的旋转体是圆锥.()(2)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是一圆柱.()(3)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球.()(4)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答案:(1)×(2)×(3)×(4)√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解析:选D.由旋转体的概念可知,选项D不是旋转体.过圆锥的轴作截面,则截面形状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可以旋转得到如图的图形的是()解析:选A.题图所示几何体上面是圆锥,下面是圆台,故平面图形应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构成.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解:①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的;②是由一个圆柱和两个圆台组合而成的;③是由一个三棱柱和一个四棱柱组合而成的.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概念(1)给出下列说法:①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④夹在圆柱的两个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2)给出以下说法:①球的半径是球面上任意一点与球心所连线段的长;②球的直径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所连线段的长;③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得到的截面可以是一个正方形;④过圆柱轴的平面截圆柱所得截面形状是矩形.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1)①正确,圆柱的底面是圆面;②正确,如图所示,经过圆柱任意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面;③不正确,圆台的母线延长相交于一点;④不正确,圆柱夹在两个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间的几何体才是旋转体.(2)根据球的定义知,①正确;②不正确,因为球的直径必过球心;③不正确,因为球的任何截面都是圆面;④正确.【答案】(1)①②(2)①④(1)判断简单旋转体结构特征的方法①明确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而成;②明确旋转轴是哪条直线.(2)简单旋转体的轴截面及其应用①简单旋转体的轴截面中有底面半径、母线、高等体现简单旋转体结构特征的关键量;②在轴截面中解决简单旋转体问题体现了化空间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思想.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1)一直角梯形绕下底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台;(2)圆锥、圆台中过轴的截面是轴截面,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解:(1)错误.直角梯形绕下底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如图所示.(2)正确.(3)错误.应为球面.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下面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而形成的()【解析】该几何体自上而下由圆锥、圆台、圆台、圆柱组合而成,故应选A.【答案】 A[变条件、变问法]若将本例选项B中的平面图形旋转一周,试说出它形成的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①是直角三角形,旋转后形成圆锥;②是直角梯形,旋转后形成圆台;③是矩形,旋转后形成圆柱,所以旋转后形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通过观察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锥、一个圆台和一个圆柱自上而下拼接而成的.不规则平面图形旋转形成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分析策略(1)分割:首先要对原平面图形适当分割,一般分割成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圆(半圆或四分之一圆)等基本图形.(2)定形:然后结合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已知AB是直角梯形ABCD中与底边垂直的腰,如图所示.分别以AB,BC,CD,DA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试说明所得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1)以AB 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是圆台,如图①所示.(2)以BC 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是一个组合体:下部为圆柱,上部为圆锥,如图②所示.(3)以CD 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为一个组合体:上部为圆锥,下部为圆台,再挖去一个小圆锥,如图③所示.(4)以AD 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所得旋转体是一个组合体:一个圆柱上部挖去一个圆锥,如图④所示.旋转体中的计算问题如图所示,用一个平行于圆锥SO 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 cm ,求圆台O ′O 的母线长.【解】 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cm ,由截得的圆台上、下底面面积之比为1∶16,可设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r cm ,4r cm.过轴SO 作截面,如图所示,则△SO ′A ′∽△SOA ,SA ′=3 cm. 所以SA ′SA =O ′A ′OA ,所以33+l =r 4r =14.解得l =9,即圆台O ′O 的母线长为9 cm.解决旋转体中计算问题的方法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列出相关几何变量的方程(组)而解得.。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导学案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导学案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数学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导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25.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2,2),(3,2),(3,0)A B C -,求这个三角形的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二、知新例1.已知直线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试讨论:(1)1l ∥2l 的条件是什么?(2)12l l ⊥的条件是什么?变式1:判断下列各对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1)1211:3,:222l y x l y x =+=- (2)1253:,:35l y x l y x ==- 2.求经过点(1,2)且与直线23y x =-平行的直线方程.3.求经过点(-2,-2),且与直线35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例2.求与直线4350x y -+=垂直,且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为24的直线方程变式:直线l 过点(2,3)P -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P 恰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三、当堂检测1.直线的方程00()y y k x x -=-( )A.可以表示任何直线B.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C.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D.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2.方程1y ax a=+表示的直线可能是( )3.若k<0,b<0,则直线y=kx+b 一定不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已知直线12:,:,l y kx b l y bx k =+=+则可以表示它们的图像的是( )5.直线l :y-3=k(x+1)必经过定点 ;若l 的倾斜角为120°,则l 的纵截距是6.直线l 的倾斜角是直线1y x =+的倾斜角的两倍,且过定点P (3,3),则直线l 的方程为7.k 取不同实数时,方程2kx+y+1-6k=0表示不同的直线,这些直线都过一定点P ,则P 的坐标为8.已知直线l 与直线230x y +=有相同的斜率,且经过点(-1,2),求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9.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 (4,0),B (6,7),C (0,3)求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10.已知直线l 始终与直线y=2x+3垂直,且与直线y-2=k(x-1)相交,求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2导学案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2导学案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中数学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2导学案新人教A 版必修2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0,4),B (-2,6),C (-8,0),①求边AC 和AB 所在直线的方程;②求AC 边上的中线BD 所在直线的方程.③求AC 边上的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④求A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过两点()()2,,1,221m P P 的直线l 的方程(其中R m ∈).3.求过点P (2,3)且在x 轴上的截距与在y 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 .变式:求过点(2,3),且在x 轴上的截距为在y 轴上的截距的3倍的直线l 的方程※ 当堂检测1. 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A.3x -y -8=0 B .3x +y +4=0 C. 3x -y +6=0 D. 3x +y +2=02.直线l :163=-y x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 3. 直线l 1, l 2在x 轴上的截距都是m ,在y 轴上的截距都是n ,则l 1, l 2满足( )A .平行B .重合C .平行或重合D .相交或重合4.已知A(3,2),B(8,12),a) 求直线AB 的方程.b) 若C(-2,a)在直线AB 上,求实数a 的值 .5.已知直线l 过点P (-5,4),且与两坐标轴正半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5,求直线l 的方程。

6.经过点A (1,2),并且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几条?请写出这些直线的方程.7.如图,某地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y (元)与行李重量x (kg)的关系用直线AB 的方程表示,试求:(1)直线AB 的方程;(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行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