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第11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首相。对议会而非对总统负责。
2、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 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一、民智渐开反独裁——二次革命
宋教仁的政治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作了哪些努力? 目的: 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 努力: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 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准备组织真正的 国民党内阁。
第一章:革故鼎新,实现共和
——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二章:颁布约法,保障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第三章:耍弄权谋,破坏共和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一、民智渐开反独裁——二次革命 二、倒行逆施当民贼——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一纸檄文维共和——护国战争
四、纷争起生灵涂炭——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封建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封
建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军阀指拥有军队、
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北洋军阀
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1916年
1928年
军阀割据
时期
一、民智渐开反独裁——二次革命 一、袁世凯专权
一、民智渐开反独裁——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的发动
(1)
背景: 宋教仁被刺杀 1913年
(2)时间:
(3)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
二次革命很快被袁 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倒行逆施当民贼——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9月,国会召开总统选举。袁世凯命令警察厅和拱 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所有入场议员,不准擅自离开。 议员们忍饥挨饿,直至把袁世凯选为大总统才准离开。 10月10日,袁世凯特意在太和殿举行就职仪式,俨然以皇帝 自居。 ------唐德刚《袁氏当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课件(23张)
臣,并将自己所建立的军队称为“北洋
常备军”,简称北洋军,并把北洋陆军
扩充为六镇,因此人们就把以袁世凯为
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从“合法斗争”到武力反袁
——
公为
真宪
第法
一流
孙 中
人 。
血 ,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 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丧权辱国。
3.改国号、年号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 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万户涕泪,一人冠 冕,其心尚有共和 二字存耶?既忘共
1913年7月12日,李烈 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 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 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 司令部,式宣布江西 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
2、 二次革命
结果
1913 年 9 月 1 日 失 败 ,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 散,二次革命很快被 袁世凯镇压下去。孙 中山、黄兴等被迫流 亡日本。
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
2.形成的社会根源
(1)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 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2)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 局面的形成。
军阀割据的影响
①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②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 中。
山
1.宋教仁遇刺 导火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共18张PPT)
同步练习
• 1、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 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 2、“二次革命”的导火索是 A(
)
•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
时约法》
•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拥溥仪复辟
同步练习
• 3、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 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 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 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 样说的主要理由是D 袁世凯( )
• 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 革命被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措施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 任,可指定继承人
袁世凯祭天
三、护国战争
•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 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小结
•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 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 ,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 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 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 ,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 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 优势,引起袁世凯的恐 慌。1913年春,准备北 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 火车站遇刺身亡。
宋教仁遇刺
• 2、“二次革命”的发动
第11课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最终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 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 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
和制度。
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爆发
时间: 1915年底 主要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地点: 云南 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 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意义: 它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护国战争
1、说一说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 控制的区域有哪些?
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分裂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
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军阀割据
观察下图: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 并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江苏、江西、湖北 皖、浙、鲁、闽
(2)时间:1913年
(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
的“二次革命”。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保卫民主共和, 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 为“二次革命”。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
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
第11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三、护国战争
1、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全国人 民的强烈不满。 2、兴起: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 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3、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 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 讨袁。 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 消帝制,6月,袁世凯死去,护国战争结 束。
四、军阀割据 1、表现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控制区域 江苏、江西、 湖北 安徽、浙江、 山东、福建 依靠国家 英、美 日 日
东北三省 云南、贵州
广东、山
英、美
英、美 日
2.影响:军阀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 乱之中。
第11课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1913年)
1、背景: ①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国 会选举中占优。 ②“宋教仁案” (1913年春) 2、爆发: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 起来反袁。 3、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 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1月1日)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材料二 “日本遂提出二十一条,对项城压迫,又买走 段祺瑞,拆散项城(即袁世凯)之班底,帝制遂失败。成 败主因,实在国际而不在国内也。” --张伯驹
军阀割据
袁世凯葬礼
乱
军阀割据
派系
北 洋 军 阀 直系
填表并思考P53“材料研读”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冯国璋和曹坤
段祺瑞 张作霖、张学良 唐继尧
扶植势力
美国、英国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等省 东北 云南、贵州 Nhomakorabea皖系
奉系
日本
日本
西南 滇系 军阀 桂系 晋系
美国、英国
广东、广西
山西
陆荣廷 阎锡山 日本
军阀割据
习题检测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 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杀 宋教仁事件发生在(B ) A.1912年1月 B.1913年春 C.1914年初 D.1915年底 2.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权,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①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②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③成 功组织了国民党的责任内阁 ④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与同盟会合并成国民党。俨然第一大党。
讲武堂三期学员、第一军第三支队长,后 来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在川 南最惨烈的棉花坡鏖战中,一连激战45个 日日夜夜,毫无间歇,赢得勇猛善战、忠 贞不渝的美誉。
(左)李曰垓、罗佩金、蔡锷、 殷承瓛、李烈钧
合作探究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全国人民的反对。 3.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帝国主义对其失去信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课件(23张)
辛亥革命后,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有哪些?结果如何?
(1)国会斗争——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2)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 (3)护国战争——实现倒袁的目标,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 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 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为什么失败?
主观原因: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 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这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客观原因: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 任,可指定继承人。
充分暴露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
2.对外出卖国家 二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十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一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条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袁世凯窃取政权之后,便开始逐步建立起 以北洋军阀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
清朝的行政区划中江苏以北的奉天(今辽宁省)、直隶省(今河北省一
带)、山东等沿海省份通称北洋,负责管理北洋地区对外通商和外交等事务的
官员叫做北洋大臣。
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
山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军阀割据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袁世凱死後出現的軍閥割據和混戰
冯国璋 (1859— 1919年)
段祺瑞 (1865— 1936年)
张作霖 (1875.3.19— —1928.6.4)
二 次 革 命
国改 民组 党同
盟
称 专制 和
会
帝制
成
立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有何启示?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袁世凯失败原因:
2.孙中山等领导的护国讨袁 3.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失败启示: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败
历史潮流,浩浩 荡荡,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孙中山
1、政治斗争: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论者》
2、军事斗争: 护国运动
反袁斗争
蔡锷
李烈钧
时间:1915年底 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经过: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
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
结果: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
下图为“中华帝国国 旗”,以两道交叉的红色斜 条将旗面分为四个三角形, 上下左右三角分别黄、白、 蓝、黑各色,以代替民国的 五色旗。左图为《洪宪元年 历书》。因袁世凯称帝迅速 败亡而未见天日。
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
1、政治斗争: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论者》
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
1912—1928年
北洋军阀统治的政府
清朝的行政区划中沿海各省统称为“洋”,其中江苏 以北的奉天(今辽宁省)、直隶省(今河北省一带)、 山东等沿海省份通称北洋;江苏以南沿海各省统称南 洋。负责管理北洋地区对外通商和外交等事务的官员 叫做“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1895年,袁 世凯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任练军 督办,1901年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练兵 处会办大臣,他将自己所建立的军队称为“北洋常备 军”,简称北洋军,并把北洋陆军扩充为六镇,因此 人们就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 阀”,因此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史称“五源自国耻”“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
课件1: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四、军阀割据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本 日本 美、英 美、英 美、英
“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建立年号为(D)
A、同治 B、宣统 B、洪武 D、洪宪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控制北京政府的
是(B )
A、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 B、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 C、奉系军阀张作霖 D、滇系军阀唐继尧
板书
一、二次革命
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的爆发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卖国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 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内容。
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签订“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 称民贼。……誓死戮此民碱,以拯 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二次革命的发动
“宋案”后,袁遭到国内舆论谴 责,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随后 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 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镇 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 省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 被镇压,孙、黄流亡日本。从这 斗争事件中,我们可再次感受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②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 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 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梁启超(左)与 蔡锷仿真蜡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经过
1915年12月-1916年6月
①开始: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 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护国战争爆发。
②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 ③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 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第三单元
思考:(3)袁世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说明了什么?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 潮流;
(2) 辛亥革命后,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各地讨袁势力的强 大。
(4)“二十一条”出卖 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 怒。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单元
由于国民党 力量涣散和北洋 军力量强大,二 次革命很快被镇 压,孙中山、黄 兴等被迫流亡日 本。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于日本避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 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 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护法运动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护国战争粉碎了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 梦,恢复中华民国的 国号,但袁世凯的继 任者拒绝恢复《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和国 会,孙中山试图借助 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 护法运动,结果失败。
第三单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 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 时期
读史可以明智!
行省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冯国璋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段祺瑞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本 日本 美、英
美、英 美、英
张作霖
三大派系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 种局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军阀割据混战 国家四分五裂
1894年,清政府改革兵制,派长芦盐运使胡鹬芬在 天津以南的新农镇即小站训练新军,取名“定武军”。 1895年改派袁世凯督练,改名“新建陆军”,仿效德国 军制和操练,聘请德国人为教官,编为10个营7300人, 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节制,所以也称为北洋军。 1901年李鸿章病死,袁世凯接任,将北洋军扩编为6个镇 (相当于师),从此成为北洋军首领,并在此基础上网罗 亲信,扩张势力,迅速形成左右全国局势的强大军事集 团。因此人们就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 洋军阀”。Fra bibliotek影响”
合作探究: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 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 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 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 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 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 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 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 到底的英雄气概。
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表示政府虽有 “共和”之名, 实为猿(袁)家 之天下也。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背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年,改组国民党,准备北上组阁的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2、爆发: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②1914年初,解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③修改,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袁世凯的卖国行为: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3、复辟帝制: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和他的学生先后南下,筹划讨袁。
2、爆发: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北上讨袁,爆发。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
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1、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2、主要派系:①直系:以和曹锟为首,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②皖系:以为首,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③奉系:以为首,盘踞东北。
④滇系:以为首,控制云南、贵州。
⑤桂系:以为首,控制广东、广西。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最后很快失败,又说明了什么?【达标检测】1、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发起的“二次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武昌起义B、国民党成立C、宋教仁案D、袁世凯复辟2、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活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进而在朝,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政策: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下令解散国民党; 3.解散国会; 4.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5.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6.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 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的大部分内容。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 机构: 参议院
人物:
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性质) ②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 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内容: p48第二段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 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宗教信仰级请愿、考试、选举、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 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 立。
生产力遭到破坏,经济下滑;苛捐杂税增多, 百姓负担加重;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 不聊生。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北 洋 政 府 的 黑 暗 统 治
结果:被袁世凯镇压,孙、黄流亡日本 袁世凯复 辟帝制
对内: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 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对外: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大部分内容
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4.结果: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
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
势,引起袁世凯的恐慌。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
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
刺身亡。
合作探究
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首领。
军阀?
历史知识
---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 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 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
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 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别名: 人称:袁项城、袁宫保
简
袁世凯(1859年— 1916年),中国近代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2、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 权益的“二十一条”
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
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左图为袁世凯称帝 的纪念金币
下图是袁世凯为复辟帝 制而准备的玺印。右边 为“中华帝国之玺”、 左边为“皇帝之宝”。
张作霖 (1875.3.19— —1928.6.4)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袁世凯死后,北 洋军阀很快分裂 为直系军阀、皖 系军阀和奉系军 阀三大派系,它 们为争夺北京中 央政权和各省地 盘展开激烈角逐。
军阀割据出现的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袁 死后,各自扶植一系,和中国封建经济的 分散性,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大小军阀 各霸一方,连年争战,因而形成了军阀混 战的局面,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称帝83
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
袁世凯在河南的奢华陵墓
●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 的原因是什么?
一.袁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
二.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
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018)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 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 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掌控区域
江苏 江西 湖北
安徽 浙江 山东 福建
东北 云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山西
目的: 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手段: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依靠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日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荒地 陆军 军费
1914—1918年 1914—1918年 1914—1919年 1916—1918年
实质: 变中国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 时间: 1915年底 主要人物: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经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 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 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 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人再一次抗
A 争。”材料中的“窃国大盗”“变身”指的是(
)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宣统帝被迫退位
C. 军阀割据征战
D. 列强扶植袁世凯
5.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强迫中国
D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
)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多万亩
增加92万多人 增加5000多万元
11课课件《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9、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 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0、护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教仁案” B.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文件的主要内容? 二十一条 (2)签订的双方分别是? 袁世凯和日本政府 (3)文件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积极地寻找靠山 (4)文件中“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 他国”反映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排斥其他列强,独霸中国
三、护国战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
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 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出卖国家 (5)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 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
(1)孙中山发表《讨袁 檄文》 (2)护国战争 (3)北洋嫡系阳奉阴违, 人心涣散,节节败退。 (4)西方列强断绝交往
四、军阀割据
派 系
领导者 控制区域
依附
直 冯国璋 系 曹锟 皖 段祺瑞 系 奉 系 滇 系 桂 系
江 苏 、 江 西 、 湖 英美 北等
北京政府,安徽、 日本 浙江、山东、福 建等省
四、军阀割据
派 系
领导者 控制区域
依附
直 冯国璋 系 曹锟 皖 段祺瑞 系 奉 张作霖 系 滇 系 桂 系
江 苏 、 江 西 、 湖 英美 北等
一、二次革命
时间:1913年
导火索:“宋案” 结果:国民党失败
时间:1915年底至1916年 措施 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签订二十一条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共17张PPT)-优质课件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 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 优势,引起袁世凯的恐 慌。1913年春,准备北 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 火车站发动
•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 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 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 令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 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 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 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时间:1913年 2、结果:失败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为复辟做的准备工作 2、袁世凯复辟 (三)护国战争 1、时间:1915年底 2、地点:云南 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3、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绝望死去 (四)军阀割据 直、皖、奉三大军阀、地方小军阀
1、“二次革命”中,最先宣布独立的省
份是(B )
A、 广东 B、江西
C、安徽 D、湖北
2、“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B )
A、北洋军力量强大
B、国民党力量涣散,缺乏统一指挥
C 、 没有取得人民群众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 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
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D )
• 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 所控制:滇系军阀唐继尧占云 南、贵州;桂系军阀陆荣廷占 广东、广西;
2、军阀纷争
• 这些军阀为了争 夺地盘和巩固政 权,不惜出卖国 家利益,依附帝 国主义。
• 大小军阀连年 混战,中国陷入 军阀割据纷争的 动乱之中。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根据上述表格想一想,北洋军阀 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 不利影响?
• 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 革命被镇压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技能目标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导火线出示宋教仁遇刺的图片,介绍宋教仁遇刺的原因。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2、二次革命的发动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时间:
1913 年(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出示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探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卖国。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展示相关图片,揭露袁世凯的卖国嘴脸。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 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 1916 年为洪宪元年。
展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片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出示孙中山《讨袁宣言》思考: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
2、护国战争爆发时间:1915 年底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地点:云南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
意义:它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展示护国运动形势图出示蔡锷图片,并介绍其为护国运动作出的贡献。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
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护国运动的开展,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四、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1、列表归纳军阀名称及其它相关项目
出示直、皖、奉三派军阀的代表人物。
2、出示“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说说从这张地图上,你能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用相关词语表达。
3、出示课本“材料研读”,思考: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经济
遭到严重破坏。
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课堂小结
窃国大盗袁世凯,倒行逆施搞独裁。
为了实现皇帝梦,国家利益来出卖。
复辟行径遭众怒,革命党人齐奋起。
护国战争把袁讨,众叛亲离绝望死。
北洋军阀再分裂,割据混战人民苦。
革命还是未成功,同志仍需再努力。
板书设计
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制造“宋教仁案”
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最终失败
治北洋政府的黑暗统
护国战争袁世凯众叛亲离,1916 年 6 月在绝望中死去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外: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对内:建立独裁专制统治,解散国民党
军阀割据
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课堂练习
1、1913年,袁世凯指使亲信刺杀了准备组织责任内阁的()。
孙中山
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了()。
2、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又强迫选举其为(),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了《》,改内阁制为(),又修改总统选举法;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大部分。
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底登基复辟。
3、1915年底,()()()在云南独立,讨袁,()爆发。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有()()为首的直系;()
为首的皖系和()为首的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