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未讲
高等机构学第8章-空间单链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八章 空间单链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8.1、RCCC机构运动分析 8.2、串联机器人机构的位置分析 8.3、串联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
8.1、RCCC机构运动分析
8.1、RCCC机构运动分析
8.1.1、位置分析 8.1.2、速度分析 8.1.3、加速度分析 8.1.4、构件上任意点的运动分析
8.1、RCCC机构运动分析
或
cos3
cos1
sin 30 sin 01 cos30 sin 12 sin 23
cos01
cot 12
cot 23
(8-9)
8.1.1、位置分析
仿上将该式(8-9)中符号下标数字的排列由0-1-2-3轮换成3-0-1-2,可得由0求2的 关系式为
cos2
cos0
(8-3)
由此可得各输入输出角位置方程式
sin0 sin1 sin23 sin01 cos1 sin01(cos0 sin23 cos30 cos23 sin30 ) cos01( cos0 sin23 sin30 cos23 cos30 ) cos12
8.1.1、位置分析
如图8-1所示为RCCC空间机构。机构 的已知结构参数为S0、h1、h2、h3、h0、 α01、α12、α23、α30,设杆1为原动件而1 为输入转角,要求分析运动参数0、2、 3、S3、S2、S1。
连杆机构的分析和设计
连杆机构的分析和设计连杆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连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连杆机构由连杆和关节构成,其中关节是使连杆之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部件。
连杆机构可分为四杆机构、双曲杆机构和单曲杆机构等多种类型。
其中,四杆机构最为常见,是由四根连杆组成的机构。
机构结构分析是指对机构的组成部件进行材料选择、尺寸设计等工作。
在选择材料时,需考虑连杆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因素。
在尺寸设计中,需满足机构的强度要求,同时尽量减小机构的质量和体积。
此外,连杆机构还需考虑连杆的相互约束关系,以保证机构的稳定性。
运动分析是指对机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
在分析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时,首先需要确定机构中各个连杆的运动关系。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位置分析和速度分析等。
位置分析是指通过几何方法,确定机构各杆件的位置关系,以及杆件随时间变化的位置。
速度分析是指通过运动学方法,确定机构各杆件的速度关系,以及杆件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在连杆机构的设计中,除了满足基本的运动规律外,还需考虑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机构设计中,需考虑连杆的制造精度、装配误差等因素,以保证机构的运动精度。
在机构的运动平稳性分析中,需考虑机构的平衡性,避免机构发生过大的振动和冲击。
此外,在连杆机构设计中,还需考虑力学中的静力学平衡条件,以确保机构中各部件受力平衡,避免发生失稳或破坏。
在连杆机构的设计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比如,在满足机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连杆的形状和尺寸等参数,以提高机构的运动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连杆形式,如曲柄滑块机构、摇杆机构等,实现特定的运动要求。
总之,连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尺寸设计、运动规律分析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可以确保连杆机构的性能与稳定性,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实现机构的优化设计。
1-4空间连杆机构
RSSP机构 机构
PRSR机构 机构
球面4R机构 球面 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存在制造安装误差和构 件受力变形,出现运动不很灵活甚至卡住 现象。 空间连杆机构,从动件的运动可为任 意空间位置。结构紧凑,运动多样,灵活 可靠。
• 万向联轴节:传递两相交 轴的动力和运动,而且在 传动过程中两轴之间的夹 角可变。 • 单万向联轴节:输入输出 轴之间的夹角180-α,特 殊的球面四杆机构。 • 主动轴匀速转动,从动轴 作变速转动。随着α的增 大,从动轴的速度波动也 增大,在传动中将引起附 加的动载荷,使轴产生振 动。 • 为消除这一缺点,采用双 万向联轴节。
• 双万向联轴节:1个中间轴和两个单万向联 轴节。中间轴采用滑键连接,允许轴向距 离有变动。
本章重点小结
一、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演化手段
曲柄摇杆(双曲柄、曲柄滑块、双摇杆摆动摇杆) 曲柄摇杆(双曲柄、曲柄滑块、双摇杆摆动摇杆)机构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
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死点) 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死点)
空间机构力学分析与优化
空间机构力学分析与优化引言空间机构是一种由刚性连杆和转动副连接而成的机械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航天器、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等。
在设计和开发空间机构时,力学分析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探讨空间机构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优化方法。
一、空间机构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1. 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研究机构构件几何运动关系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机构连杆长度、连杆角度的计算,可以获取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常见的运动学分析方法包括正解和逆解。
其中,正解是通过已知输入角度计算输出位置;逆解则是通过已知输出位置计算输入角度。
2.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研究机构构件力学特性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构的惯性力、滑动摩擦力和驱动力等,可以确定机构的动力学行为。
常见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牛顿-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牛顿-欧拉法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方程建立动力学方程,适用于复杂的机构系统。
拉格朗日法利用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方程,对机构的动能和势能进行求解,适用于简单机构。
二、空间机构力学分析的优化方法1. 结构优化结构优化是通过优化设计参数,使机构在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常见的结构优化方法有拓扑优化、形状优化和尺寸优化。
拓扑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材料以改变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以达到最佳性能。
形状优化通过调整构件的几何形状,改变结构的应力场分布,以提高机构的强度和刚度。
尺寸优化通过调整构件的尺寸,以满足给定约束条件下的性能指标。
2. 运动学优化运动学优化是通过调整机构输入参数,使机构的运动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常见的运动学优化方法有速度优化和加速度优化。
速度优化通过选择输入角速度和数值方法,使得机构的输出位置速度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加速度优化通过选择输入角加速度和数值方法,使得机构的输出位置加速度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3. 动力学优化动力学优化是通过调整机构驱动力、摩擦力和惯性力等参数,使机构的动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指导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指导一、实验目的1. 加强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连杆机构解析法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机架和原动件及他们之间的运动副,另一部分由其他构件和运动副组成。
其中,前一部分称为基本机构部分,后一部分称为从动件系统。
如图1所示的机构可以分成如图2所示两部分。
两部分机构自由度之和等于原始机构的自由度,由于基本机构的自由度与原动件数目相等,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所以从动件系统部分的自由度为0。
在很多情况下,从动件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杆组。
我们把无法再分割的、自由度=0的从动件连接称为阿苏尔杆组(Assur group). 例如如图2的从动件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如图3所示的两个阿苏尔杆组。
在每一个阿苏尔杆组中,杆组内部各构件间连接的运动副称为内部运动副(inner pair内副)。
例如杆组DCB中的转动副C和杆组GFE中的转动副F。
每一个阿苏尔杆组中有一部分运动副与运动已知构件相联,这一部分运动副称为外部运动副(outer pairs外副)。
例如,阿苏尔杆组DCB中的转动副B和D分别和运动已知构件(原动件和机架)相连接,为外副。
阿苏尔杆组DCB通过外副B和D 与运动已知的构件连接后,形成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ABCD ,杆组DCB中的构件BCE和DC运动确定。
阿苏尔杆组GFE 通过外副E和G与运动已知构件(BCE 和机架)连接。
注意:转动副E不是阿苏尔杆组DCB的一个外副。
从阿苏尔杆组的安装顺序,我们可以看出杆组DCB是第一杆组,杆组GFE 是第二杆组。
我们可以得到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在基本机构的基础上依次添加杆组扩展而成的。
注意只有在前面的阿苏尔杆组安装完之后,后面的杆组才能安装。
依据机构的组成原理就可以预先编写一些常用阿苏尔杆组的子程序。
这样,多杆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就可以简化成简单的两步:首先,将机构拆成基本机构部分和阿苏尔杆组,然后,根据阿苏尔杆组的类型和装配顺序调用相应的运动分析子程序。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 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分析% (1)-计算连杆的输出角th3和摇杆的输出角th4% 设定各杆的长度(单位:毫米)rs(1)=65.0; % 设定机架1长度rs(2)=21.0; % 设定曲柄2长度rs(3)=132.0; % 设定连杆3长度rs(4)=110; % 设定摇杆4长度dr=pi/180.0;% 角度与弧度的转换系数% 设定初始推测的输入% 机构的初始位置th(1)=0.0; % 设定曲柄2初始位置角是0度(与机架1共线)th(2)=45*dr; % 连杆3的初始位置角是 45度th(3)=135*dr; % 摇杆4的初始位置角是135度% 摇杆4的初始位置角可以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确定th(3)=pi-asin(sin(th(2))*rs(3)/rs(4));dth=5*dr; % 循环增量% 曲柄输入角从0度变化到360度,步长为5度,计算th34for i=1:72[th3,th4]=ntrps(th,rs); % 调用牛顿—辛普森方程求解机构位置解非线性方程函数文件% Store results in a matrix-th34,in degrees% 在矩阵th34中储存结果,以度为单位;(i,:)表示第i行所有列的元素;(:,i)表示第i 列所有行的元素th34(i,:)=[th(1)/dr th3/dr th4/dr]; % 矩阵[曲柄转角连杆转角摇杆转角] th(1)=th(1)+dth; % 曲柄转角递增th(2)=th3; % 连杆转角中间计算值th(3)=th4; % 摇杆转角中间计算值end% 绘制输出角th(2)与th(3)—输入角th(1)的关系曲线subplot(2,2,1) % 选择第1个子窗口plot(th34(:,1),th34(:,2),th34(:,1),th34(:,3))axis([0 360 0 170])grid % 网格线ylabel('从动件角位移/deg')title('角位移线图')text(110,110,'摇杆4角位移')text(50,35,'连杆3角位移')% (2)-计算连杆的角速度om3和摇杆的角速度om4% Setting initial conditions% 设置初始条件om2=125; % 曲柄角速度(等速输入)T=2*pi/om2; % 机构周期-曲柄旋转1周的时间(秒)% 曲柄输入角从0度变化到360度,步长为5度,计算om34for i=1:72ct(2)=i*dth;A=[-rs(3)*sin(th34(i,2)*dr) rs(4)*sin(th34(i,3)*dr);rs(3)*cos(th34(i,2)*dr) -rs(4)*cos(th34(i,3)*dr)];B=[om2*rs(2)*sin(ct(2));-om2*rs(2)*cos(ct(2))];om=inv(A)*B; % 输出角速度矩阵om3=om(1);om4=om(2);om34(i,:)=[i om3 om4]; % 矩阵[序号连杆角速度摇杆角速度]t(i)=i*T/72;end% 绘制连杆的角速度om3和摇杆的角速度om4—时间Times的关系曲线subplot(2,2,2) % 选择第2个子窗口plot(t,om34(:,2),t,om34(:,3))axis([0 0.05 -190 210])grid % 网格线title('角速度线图')ylabel('从动件角速度/rad/s')text(0.001,170,'摇杆4角速度')text(0.013,130,'连杆3角速度')% (3)-计算连杆的角加速度a3和摇杆的角加速度a4a2=0; % 曲柄角速度是等速,角加速度a2=dom2/dt=0% 曲柄输入角从0度变化到360度,步长为5度,计算a34for i=1:72c(2)=i*dth;C=[-rs(3)*sin(th34(i,2)*dr) rs(4)*sin(th34(i,3)*dr);rs(3)*cos(th34(i,2)*dr) -rs(4)*cos(th34(i,3)*dr)];D(1)=a2*rs(2)*sin(c(2))+om2^2*rs(2)*cos(c(2))+om34(i,2)^2*rs(3)*cos(th34(i ,2)*dr)-om34(i,3)^2*rs(4)*cos(th34(i,3)*dr);D(2)=-a2*rs(2)*cos(c(2))+om2^2*rs(2)*sin(c(2))+om34(i,2)^2*rs(3)*sin( th34(i,2)*dr)-om34(i,3)^2*rs(4)*sin(th34(i,3)*dr);a=inv(C)*D'; % 输出角加速度矩阵a3=a(1);a4=a(2);a34(i,:)=[i a3 a4]; % 矩阵[序号连杆角加速度摇杆加角速度] t(i)=i*T/72;end% 绘制连杆的角加速度a3和摇杆的角加速度a4—时间Times的关系曲线subplot(2,2,3) % 选择第3个子窗口plot(t,a34(:,2),t,a34(:,3))axis([0 0.05 -6*1e4 8*1e4])grid % 网格线title('角加速度线图')xlabel('时间/s')ylabel('从动件加速度/rad/s^{2}')text(0.003,6.2*1e4,'摇杆4角加速度')text(0.010,3.3*1e4,'连杆3角加速度')%% 输出1:四杆机构运动周期(0:5:360),时间,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数据disp ' 曲柄转角连杆转角-摇杆转角-连杆角速度-摇杆角速度-连杆加速度-摇杆加速度' ydcs=[th34(:,1),th34(:,2),th34(:,3),om34(:,2),om34(:,3),a34(:,2),a34( :,3)];disp (ydcs)% 输出参数的数量级必须一致%% (4)-运动误差分析% 闭环矢量方程:r2+r3-r4-r1=0% 误差矢量E=r2+r3-r4-r1的模是表示仿真有效程度的标量(ex和ey是误差分量)ex=rs(2)*cos(th34(:,1)*dth)+rs(3)*cos(th34(:,2)*dth)-rs(4)*cos(th34(: ,3)*dth)-rs(1);ey=rs(2)*sin(th34(:,2)*dth)+rs(3)*sin(th34(:,2)*dth)-rs(4)*sin(th34(: ,3)*dth);ee=norm([ex ey]); % 计算误差矢量矩阵的范数(模)%% 输出2:四杆机构运动周期(0:5:360),时间,X向误差分量,Y向误差分量disp ' 曲柄转角时间(秒) X向误差 Y向误差'wc=[th34(:,1),t(:),ex(:,1),ey(:,1)];disp (wc)fprintf (1,' 误差矢量矩阵的模 ee = %3.4f \n',ee)%% 绘制均方根相容性误差曲线subplot(2,2,4) % 选择第4个子窗口plot(t,ex(:,1),t,ey(:,1))axis([0 0.05 -800 600])grid % 网格线title('均方根误差曲线')xlabel('时间/s')ylabel('均方根误差')text(0.012,350,'X向误差分量')text(0.003,-600,'Y向误差分量')。
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仿真国内课题研究方案
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仿真国内课题研究方案空间连杆机构具有高效、结构简洁、产品的表现力等优点,是工厂自动化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空间连杆机构的特殊性,它的设计成功率较低,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空间连杆机构的性能,有必要研究如何模拟、仿真和分析其运动特性。
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运动仿真国内课题研究方案。
首先,本课题分析了空间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动力特性。
根据机构的关节特性,将其分为绳系、轴系和滑移系三种形式,分析绳系机构中的力传递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力学模型。
同时,分析了轴系机构和滑移系机构中的力学行为,提出了针对性的力学模型。
其次,本课题考虑了空间连杆机构运动仿真及其仿真系统构建。
利用非线性数值解法,首先采用经典仿真模式,建立机构运动模型,并利用MBS(multibody system)解决方案,建立运动仿真模拟系统,分析和优化机构的运动特性。
此外,本课题考虑了真实环境场景下的仿真精度分析。
针对不同输入参数,采用实验设计的方法,确定机构的频率响应和轨迹的稳定性,并通过优化算法,确定机构最优参数,提高运行稳定性。
最后,本课题讨论了空间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参数最优化和控制。
针对机构动力学运动特性,考虑机构动力学模型,使用控制策略,设计最优化算法,实现机构部件参数的最优化,精确控制机构的运动特性。
总之,本课题根据空间连杆机构的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MBS的运动仿真国内课题研究方案,结合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最优化算法,研究了空间连杆机构的性能参数分析和最优控制策略。
通过建立空间连杆机构仿真模型,有效地分析和优化机构的性能,为空间连杆机构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
机构运动分析范文
机构运动分析范文1.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结构可以分为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两种类型。
平面机构中的各个刚体和铰链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而空间机构则不受这样的限制。
机构的结构分析主要是确定机构的自由度,即机构的独立运动个数。
2.机构的运动转换:机构可以通过各种连接件实现运动转换,将输入运动转化为其中一种特定的输出运动。
运动转换可以通过传动比、速度比和加速度比等参数来描述。
通过运动转换的分析,可以确定机构中各个刚体的运动规律。
3.驱动力分析:在机构运动分析中,需要对驱动力进行分析。
驱动力是指施加在机构上的力或力矩,用于推动机构的运动。
在分析中,需要对驱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进行计算和确定。
4.运动学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通过运用运动学原理和方法,可以确定机构中各个刚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关系。
5.动力学分析: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研究机构在受到各种外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应用牛顿力学原理,可以得到机构中各个刚体的动力学方程,并进一步求解得到刚体的运动状态。
机构运动分析在工程设计和机械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机构的运动分析,可以确定机器人、汽车发动机等复杂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此外,机构运动分析还可以用于机械振动、机械传动和机械控制等领域的研究。
在进行机构运动分析时,需要运用刚体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力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建立机构的几何模型和运动方程,可以解决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各种问题,并获得机构运动的准确描述。
总结起来,机构运动分析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转换、驱动力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通过机构运动分析,可以确定机构的运动规律,为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同时,机构运动分析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机械工程、机器人、车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报告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报告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报告连杆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结构,由连杆和铰链组成。
通过连杆的连接和铰链的运动,连杆机构可以实现复杂的机械运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连杆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
连杆机构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连杆组成,这些连杆通过铰链连接。
在连杆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连杆是固定的,称为固定连杆,其他连杆可以通过铰链连接进行运动,称为运动连杆。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连杆机构的运动目标。
连杆机构可以用于实现各种运动,例如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等。
在分析时,我们需要明确机构的运动目标是什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连杆机构的几何模型来进行运动分析。
连杆机构的几何模型是通过连杆的长度、连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铰链的位置来确定的。
通过几何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连杆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从而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在进行运动分析时,我们需要应用运动学原理。
根据连杆机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欧拉方程或拉格朗日方程来描述机构的运动。
通过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机构的运动方程,从而进一步分析和预测机构的运动。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来进行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我们可以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从而更准确地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对连杆机构进行设计和优化。
通过分析连杆机构的运动性质,我们可以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机构的设计。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机构的性能和效率,实现更好的运动控制和工作效果。
总之,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是理解和设计机械结构的重要方法。
通过逐步分析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42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空间机构连杆的运动分析
空间机构连杆的运动分析肖丽萍;魏文军;宋建农;靳桂萍【摘要】建立了空间连杆机构的分析模型,利用矢量回转法确定了空间机构连杆上沿任一直线作匀速运动的动点轨迹矢量方程,即动点轨迹方程,并进一步地对矢量方程进行微分求出动点在任一瞬时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了空问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的轨迹曲面方程,即连杆曲面方程;再应用MATLAB函数绘制了空间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上动点的轨迹曲线、速度和加速度图以及连杆曲面图,为空间机构研究和机器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06(000)003【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机械学;空间机构;分析;动点轨迹;连杆曲面【作者】肖丽萍;魏文军;宋建农;靳桂萍【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2.1;TP312机构中,构件不都对同一平面作平面平行运动,则称为空间机构。
空间机构结构紧凑、运动多样、灵活可靠,且其在各种工作机械、某些发动机以及仪表等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此空间机构的运动分析也变得相当重要。
前人运用矩阵法、求解包含中间运动变量的线性方程的方法解出了简单空间机构的运动参数;应用球面解析法、螺旋理论等方法确定了空间机构连杆的位置。
在已有对空间连杆机构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矢量回转法,建立了空间机构连杆上动点的轨迹方程,采用数值微分法分析动点的运动特性,基于MATLAB函数对空间机构连杆上动点的轨迹、速度、加速度进行图形表达。
图1为选定的空间RRPSR机构分析模型。
图1中,、、为转动副,为移动副,为球面副。
沿杆长方向的单位矢量分别为、、…、,沿副长方向的单位矢量分别为、、、。
取杆1为主动件,杆5为机架,,,,建立静坐标系。
、、…、分别为各杆杆长,、、为相应构件的扭角,、、、为相应运动副的相对转角(其中为定值),、、为运动副副长。
空间连杆机构
空间连杆机构一、引言空间连杆机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机构形式。
它是由多个杆件通过旋转关节连接而成,形成一个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运动的机构系统。
空间连杆机构具有灵活性、可变形性以及高度的运动精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中。
本文将对空间连杆机构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空间连杆机构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杆件组成,每个杆件通过旋转关节连接。
在这种机构中,杆件可以绕旋转关节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实现机构的整体运动。
通过在不同的角度、长度和位置上配置杆件,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运动轨迹和工作方式。
三、常见的空间连杆机构形式1. 平面机构:平面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连杆机构,其所有杆件都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平面机构常见的形式有四杆机构、五杆机构等。
这些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和明确的运动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2. 程序机构:程序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连杆机构,其杆件的运动需要依赖外部的输入信号来控制。
通过控制程序机构的输入信号,可以实现机构的精确控制和复杂的运动模式。
程序机构常见的形式有伺服机构、步进机构等。
3. 平行机构:平行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连杆机构,其特点是杆件之间具有并联的关系,可以实现杆件的平行运动。
平行机构常见的形式有平行连杆机构、平行柱机构等。
这些机构具有高刚度、高运动精度和高负载能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四、应用领域空间连杆机构在机械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常被用于传输力、作为控制链接、用于转换运动方向和比例,以及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
空间连杆机构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器人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具体应用包括飞机机翼的支撑系统、汽车悬挂系统、机器人的运动系统等。
五、空间连杆机构的设计与优化在设计空间连杆机构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运动要求、结构强度、运动精度等。
同时,为了提高机构的性能,也可以通过优化控制算法、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手段进行优化。
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权衡,以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1-4空间连杆机构
• 双万向联轴节:1个中间轴和两个单万向联 轴节。中间轴采用滑键连接,允许轴向距 离有变动。
本章重点小结
一、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演化手段
曲柄摇杆(双曲柄、曲柄滑摇杆)机构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
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死点) 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死点)
§1-4 空间连杆机构 -
RSSR机构 机构
RSSP机构 机构
PRSR机构 机构
球面4R机构 球面 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存在制造安装误差和构 件受力变形,出现运动不很灵活甚至卡住 现象。 空间连杆机构,从动件的运动可为任 意空间位置。结构紧凑,运动多样,灵活 可靠。
• 万向联轴节:传递两相交 轴的动力和运动,而且在 传动过程中两轴之间的夹 角可变。 • 单万向联轴节:输入输出 轴之间的夹角180-α,特 殊的球面四杆机构。 • 主动轴匀速转动,从动轴 作变速转动。随着α的增 大,从动轴的速度波动也 增大,在传动中将引起附 加的动载荷,使轴产生振 动。 • 为消除这一缺点,采用双 万向联轴节。
空间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可视化
图 5 输入角速度、输出角度、输出角速度、 输出角加速度图
3 结论
利用 MATLAB 与 ADAMS 软件强大的功能, 可以方便的实现空间 RSSR 机构分析的可视化,将 抽象的信息图形化,可以使研究者非常容易地理解 数据信息,更有效地探索机构运动规律。
可以预见,对于更加复杂的空间机构分析综合 问题,可视化技术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令
E
=
(h0
/
h3
−
cosθ
0
)
sin
θ 1
F = (s3 sinα30 / h3 − cosα30 sinθ0 ) cosθ1
G = Acosθ0 − Bsinθ0
则 K = E+F G
•
•
•
•
K
=
G (E +
F ) − G(E
+
F)
G2
•
•
•
E = sinθ0 sinθ1 θ0 + (h0 / h3 − cosθ0 ) cosθ1 θ1
机械 2005 年第10 期 总第32 卷
设计与研究
·5·
空间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可视化
张艳辉,谢进
(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可视化技术可以使空间机构的运动分析更加直观。以空间 RSSR 机构为例,运用 MATLAB、ADAMS 等可视化
技术,分析机构的可动性,并利用图表和动态图像显示其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计算结果。
·6·
设计与研究
机械 2005 年第10 期 总第32 卷
RSSR 机构可动性分析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关于 机构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起可动联接作用的连 杆长度所许可的变化。即先确定输入输出构件长度, 然后确定处于可动区域的连杆长度。利用可动性线 图可以对机构可动性进行方便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空间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第七章空间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1)7.1空间机构运动分析矩阵法:刚体空间位移矩阵 (2)7.1.1 绕直角坐标轴的旋转 (2)7.1.2 空间旋转矩阵 (3)7.1.2.1 按右手规则绕三维直角坐标轴的一系列旋转表示空间旋转 (3)7.1.2.2 绕空间任意轴u旋转φ角表示空间旋转 (3)7.1.2.3 用欧拉角ψ,θ和φ来描述空间旋转 (4)7.1.3 刚体位移矩阵及其逆 (4)7.1.4 旋转矩阵与位移矩阵的微分 (5)7.1.4.1 旋转矩阵的微分 (5)7.1.4.2 位移矩阵的微分 (6)7.2空间四杆机构运动分析 (7)7.2.1 空间四杆机构RSSR运动分析 (7)7.2.2 习题 (8)7.3空间串联机器人运动分析 (8)7.3.1 3-RPR运动分析 (8)7.3.2 RRRRRR机械手运动分析 (11)7.4空间并联机器人运动分析 (12)7.4.1 6-SPS并联机构的位置分析 (12)7.5参考文献 (13)7.1 空间机构运动分析矩阵法:刚体空间位移矩阵在三维空间中,刚体的总位移可以视为刚体的角位移和刚体上任何适当参考点的线位移这两个基本位移分量的总和。
描述刚体位移有好几种方法,其中较常用的是绕三角坐标轴的一组旋转矩阵、绕空间任意一轴的旋转矩阵和欧拉角旋转矩阵。
下面分别讨论这三种旋转矩阵。
7.1.1 绕直角坐标轴的旋转图表示固连在旋转刚体上的一个定长向量绕z 轴的旋转向量v 在位移前后的所有分量都是以相对固定的x-y 轴参考系来度量。
当向量1v 绕z 轴旋转α角,到达2v 处时,有下列方程(参见邹老师的教材P62)21121121cos sin sin cos x x y y x y z zv v v v v v v v αααα=-=+=(7.1) 把上式写成矩阵的形式,有212121cos sin 0sin cos 001x x y y z z v v v v v v αααα-⎡⎤⎡⎤⎡⎤⎢⎥⎢⎥⎢⎥=⎢⎥⎢⎥⎢⎥⎢⎥⎢⎥⎢⎥⎣⎦⎣⎦⎣⎦(7.2)上式可缩写成如下的形式,即2,1()[]()z v R v α=(7.3)式中,[]z R α为绕z 轴转α角的旋转矩阵,有,cos sin 0[]sin cos 001z R ααααα-⎡⎤⎢⎥=⎢⎥⎢⎥⎣⎦(7.4)同理,可写出分别绕y 轴和x 轴旋转的矩阵,cos 0sin []010sin 0cos y R βββββ⎡⎤⎢⎥=⎢⎥⎢⎥-⎣⎦ (7.5),100[]0cos sin 0sin cos z R γγγγγ⎡⎤⎢⎥=-⎢⎥⎢⎥⎣⎦(7.6)7.1.2 空间旋转矩阵空间旋转矩阵可用若干个基本旋转矩阵来表示,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7.1.2.1 按右手规则绕三维直角坐标轴的一系列旋转表示空间旋转固连于刚体上的矢量在三维空间内旋转的每个分量是3x3矩阵,空间旋转矩阵可把每个矢量矩阵逐次相乘来求得,即当三个旋转顺序为绕z 旋转α角,绕y 轴转β角,然后在绕x 轴转γ,则始末位置1与2处矢量v 的关系可用下式描述:2,,,11()[][][]()[][]x y z v R R R v R v γβααβγ== (7.7) 式中空间旋转矩阵[]R αβγ为[]c s c c c s c s R s c c s s c c s s s c s s s c s s s c c c αβγαβαββαγαβγαγαβγβγαγαβγαγαβγβγ-⎡⎤⎢⎥=+--⎢⎥⎢⎥-+⎣⎦(7.8)式中cos c αα=,sin s αα=。
7.1.2.2 绕空间任意轴u 旋转φ角表示空间旋转在图中,(,,)T x y z u u u u =是单位向量。
绕u 轴旋转φ角的运动,可按下列步骤来描述:首先转动刚体,使u 轴平行于z 轴,再以u 的这一暂时位置为转轴旋转φ角,然后把u 轴旋回它原来的位置。
这一完整的旋转过程可用矩阵描述:2,,,,,1,1()[][][][][]()[]()y x z x y u vR R R R Rv R v βγφγβφ--== (7.9) 式中,,[]u R φ称为轴旋转矩阵,它是描述刚体空间有限旋转的最常用的形式之一。
当形成,[]u R φ时,单位向量u 的方向余弦有下列代换: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y x zu u u γβγβγβγβ======(7.10)把式(7.10)代入式(7.9),有22,2[]x x y z x z y u x y z y y z x x z y y z x z u V C u u V u S u u V u S R u u V u S u V C u u V u S u u V u S u u V u S u V C 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7.11)式中,1cos V φφ=-,sin S φφ=,cos C φφ=。
经过适当的分解,式(7.11)可得如下形式:,[][][]cos []sin []u u u u u R P P P Q φφφ=-++ (7.12) 式中[][][]u u u P P I Q -=-(7.13)0[]00z y u z x y x u u P u u u u ⎡⎤-⎢⎥=-⎢⎥⎢⎥-⎣⎦(7.14)222[]x x y x z u x y y y z x z y z z u u u u u Q u u u u u u u u u u ⎡⎤⎢⎥=⎢⎥⎢⎥⎣⎦(7.15)7.1.2.3 用欧拉角ψ,θ和 φ来描述空间旋转y坐标系XYZ 固定在参考构件1上;固连于参考构件2上的坐标系X’Y’Z’是绕轴z 转角ψ而得到;固连于构件3上的坐标系X’’Y’’Z’’是经过两个有序的相对旋转即先绕轴z 转角ψ,再绕轴X’转θ角而得;最后再绕Z’’轴转角φ,完成了刚体的运动。
把上述过程用下列方程表示,有(可证一下,下式是否成立)2,'',',1,,,1,,1()[][][]()[][][]()[]()z x z z x z v R R R v R R R v R v φθψψθφψθφ=== (7.16)式中 ,,[]C C S C S C S S C C S S R S C C C S S S C C C C S S S S C C ψθφψφψθφψφψθφψθψφψθφψφψθφψθθφθφθ---⎡⎤⎢⎥=+-+-⎢⎥⎢⎥⎣⎦(7.17)7.1.3 刚体位移矩阵及其逆空间旋转矩阵描述了任何一个固连在刚体上的向量的旋转,而这个向量,通常可用刚体上的两个点来表示,其中一个参考点p 位于向量的尾端,而另一个要求解的点q 位于向量的头端。
这样刚体的第一个位置(q 1-p 1)与任意位置(q -p )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描述:,11()[]()u q p R q p φ-=- (7.18)式中1111()(,,)T x y z p p p p =,1111()(,,)T x y z q q q q =,()(,,)T x y z p p p p =,()(,,)T x y z q q q q =,[]u R φ为空间旋转矩阵,可用三种不同形式表示。
把式(7.18)进一步整理,可得,11[]()u q R q p p φ=-+ (7.19)或,,111,[][]100011[]1u u u q R p R p q q D φφφ-⎡⎤⎡⎤⎡⎤=⎢⎥⎢⎥⎢⎥⎣⎦⎣⎦⎣⎦⎡⎤=⎢⎥⎣⎦(7.20)式中,[]u D φD 即为4⨯4位移矩阵。
在刚体空间运动方程(7.20)中,有时用某特殊点p 做为参考点,即该点在一个固定轴u 上有两个位置,而刚体就沿着该轴做螺旋运动,也就是说,刚体以线位移du 沿u 滑动,同时又以角φ绕u 轴旋转,式(7.20)可写成,1,111[](()[])1011[]1u u q R p d u R p q q S φφ+-⎡⎤⎡⎤⎡⎤=⎢⎥⎢⎥⎢⎥⎣⎦⎣⎦⎣⎦⎡⎤=⎢⎥⎣⎦(7.21)式中,[]S 即为有限螺旋位移矩阵。
位移矩阵的逆,用下式很容易求得,设位移矩阵为[]()[]0001R b D ⎡⎤=⎢⎥⎣⎦(7.22)式中[]R 为旋转矩阵,()b 为向量,则有 1[][]()[]0001T T R R b D -⎡⎤-=⎢⎥⎣⎦(7.23)7.1.4 旋转矩阵与位移矩阵的微分7.1.4.1 旋转矩阵的微分一个向量()v 的旋转可用矩阵方程式描述为1()[]()v R v = (7.24)式中,[]R 是以下几种可能形式之一表示的平面或空间旋转矩阵,如式(7.4)、(7.5)、(7.6)、(7.8)、(7.11)等。
向量()v 的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可通过对式(7.24)微分而得1111()[]()[]()[][]()[]()[]()[]()T v R v R v R R v R v W v R v =+=+=+ (7.25)式中,[][][]T W R R =是空间角速度矩阵。
把式(7.25)对时间求二阶导数,有11111111()[]()[]()[]()[]()[][]()2[]()[]()[]()2[]()[]()T v R v R v R v R v R R v R v R v W v R v R v =+++=++=++ (7.26)式中,[][][]T W R R =是空间角加速度矩阵。
当旋转矩阵,[][]u R R φ=时,可用下述方法求[]W 和[]W 。
由式(7.12),可确定[]W 为,[][][]u u dW R P dtφφφ==→ (7.27)式中[]u P 由式(7.14)确定。
同样,有 22,2[][][][][][]u u u u u d W R P P P P dtφφφφφ==++→ (7.28)即0[]00z y zx y xu u W u u u u φ⎡⎤-⎢⎥=-⎢⎥⎢⎥-⎣⎦(7.29)222222222222(1)()()[]()(1)()()()(1)x x y z z x z y y x y z z y y z x x x z y y y z x x z u u u u u u u u u W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7.30)7.1.4.2 位移矩阵的微分用刚体上一参考点p 和欲求点q 所确定的向量v ,其在运动位置1v 和任意位置v 之间的关系,可用式(7.18)表示 若1111()0()0q p q p -=-=由式(7.25),可得速度矩阵[]v ()[]()q p W q p -=- (7.31) 由此得[]([])[]00 0 0011q W p W p q q v -⎡⎤⎡⎤⎡⎤⎡⎤==⎢⎥⎢⎥⎢⎥⎢⎥⎣⎦⎣⎦⎣⎦⎣⎦(7.32)式中[]v 就是速度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