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学案

合集下载

3.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苏教版必修III)

3.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苏教版必修III)

3.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一种群学案【高效导航】1. 学习目标:(1)明确种群的概念;(2)列举说明种群的特征和画出种群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3)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5)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 学习重点:(1)种群的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5)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 学习难点(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灵活应用。

(2)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及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的辨证分析。

(3)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看” 一一口识经纬导”一自主预习一、种群的特征1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__________ 内占据一定_________ 的_______ 生物的_________ 个体称为种群。

2•种群是由 ________ 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 相同。

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3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4•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1) _______________ 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_________ 法:适用于____________ 种群的调查。

5. ________________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是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6 •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____________ :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____________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密度较稳定。

____________ :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密度将减少。

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苏教版必修3)

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在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各种变化。

在“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中,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详细讨论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环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增长呈“ S”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还可以通过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增长,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种群数量变化除了增长以外,还存在波动、下降等其他形式。

最后文中分析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特别指出了人类对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方法(数学模型构建)1—►观察对象I 二、种群增长模型“ J”型:Nt=N0X入t 理想▼提出假设I “S”型:K值(环境容纳量)有限1数学表达I 三、波动、下降1—检验修正四、意义教后反思:本节内容难度较大,尤其是细菌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建构,及J型、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分析透彻,让学生彻底理解相关概念,例如种群增长速度和增长率的区别,从课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效果较好,绝大部分以理解到位,有一部分不能完全理解,需要课后单独辅导的形式,另外课后得加大这部分的练习以强化巩固知识。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内在联系2.尝试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教材梳理]一、种群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个体所没有的特征是数量特征。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1)概念: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a.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算该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b.估算某种群内个体数量(N)的公式:。

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此外迁入和迁出也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3.年龄结构(1)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2)作用: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3)分类: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4.性别比例(1)含义: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2)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密度的主要依据。

[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

(×)(2)生物个体的特征包括寿命、性别和年龄等。

(√)(3)种群的特征就是指种群数量特征。

(×)(4)样方法常适用于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5)标记重捕法适用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6)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苏教生物必修3--9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

苏教生物必修3--9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学目标】1.描述种群的概念2.说出种群特征,描述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年龄组成、性别比例3.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并模拟实验4.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教学重点】1.种群特征,描述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并模拟实验【教学难点】探究一种生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教学媒体】PPT课件、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师: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等。

首先来看种群特种中的第一个特征,种群老师点评:计数方法: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数在单位面积(小格子)里细胞的数目时,有些细胞会在(格子的)边线上,这时,就将上面和左边的细胞数算上,下面和右边的就忽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2、迁入率和迁出率(2)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类型: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大象。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种群数量“J”型增长都是暂时的,并且这种增长情况一般发生在种群密度很低、资源相对丰富的条件下。

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环境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捕食者数量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当堂检测:【布置作业】自主完成《课堂导学》相应练习【板书设计】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种群的概念二、种群的特征三、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教学后记】在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尽可能按自己的设想去自主探究,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性,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可以得到很大提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生物《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3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3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3 苏教版必修3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二、知识结构:[问题探讨]1、计算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Nn=_________,x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应是=_________2、细菌种群种量按此速度繁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如果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2、以“问题探讨”中实验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得到的可用来描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①公式________________。

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画在课本上。

二、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 t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

(这个公式即为数学模型),(3)思考:当λ>1、λ=1、1<λ<0、λ=0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会怎样?(4)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一一种群1.学习目标:(1)明确种群的概念;(2)列举说明种群的特征和画出种群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3)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5)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学习重点:(1)种群的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E](4)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5)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习难点(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灵活应用。

(2)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及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的辨证分析。

(3)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看” 一一口识经纬导”一自主预习一、种群的特征1 •生态学上把在一定 _________ 内占据一定_________ 的_______ 生物的_________ 个体称为种群。

2•种群是由_________ 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 相同。

3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4•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1)___________ 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2) __________ 法:适用于____________ 种群的调查。

5. ________________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是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

6 •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________ :年幼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密度较稳定。

____________ :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密度将减少。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等。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密度(1)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①种群密度;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年龄结构;④性别 比例。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数量特征等。

3.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测定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6.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7.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3)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4)种群的数量变化还受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1)定义: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再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2)适用范围: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1)定义:在被调查种群所处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对被重捕的动物数量进行统计,再统计重捕中被标志的动物数量,最后就能估算出被调查种群的个体数量。

(2)依据:重捕取样中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的被标志个体比例相等。

(3)估算某种群内个体数量(N )的公式:N =n 重捕个体数m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 (标志个体数)。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2)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3)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解析:选B 种群是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苏教版教学教案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苏教版教学教案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A. a×16n C. a×8n B. a×16n-1 D. a×8n-1
6、右图表示某种群数量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 中可以看出该种群的K值 100 为____,该种群在 c ____点处增长速度最快。
种 群100 的 75 个 50 体 数 25 量 0
b c d
a
时间
7、某湖泊最多容纳鲫鱼种群量约3000吨,经取 样调查,该湖泊中现有鲫鱼2000吨,为使该湖 泊中鲫鱼有最大增长速度,现在应捕捞多少吨 鲫鱼为宜( A ) A. 500吨 B. 1000吨 C. 1500吨 D.不能捕捞
第三章
生 物 群 落 的 演 替
生物必修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三、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一、种群的特征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 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相互交配并 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 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注意:
①前提: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 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②标记技术:
•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 的正常活动;
•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
•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又不 能过分醒目。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 a、概念: 出生率: 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量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③、迁入率和迁出率 a、概念: 迁入率:单位时间迁入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出率:单位时间迁出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苏教版必修3(new)

高中生物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苏教版必修3(new)

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前面两章学习个体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宏观、群体水平来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与本质,即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来研究生命,不断丰富对自然界生命系统的多层次性的认识。

种群也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围绕种群这一关键词,着重讲述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本节课首先列举了种群的4大基本特征,即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着重讲述了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和种群年龄结构的3种类型,阐明了种群的基本特征对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对种群的概念、特征具有明确的认识,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能力目标: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周边地区植物的种群密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4、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三、教学重点:种群的密度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四、教学难点:运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来估算种群的密度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1课时③问:如果性别不合理,会导致什么后果?生:会导致出生率变化,从而会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分析、讨论: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四者之间的关系。

总结总结:种群的研究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数量特征,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八、课堂作业:一、填表:二、选择题:1、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

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

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G。

寄生生物增多H.寄生生物减少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亩农田中的全部水稻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D、一个果园里的五棵苹果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5.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学案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内在联系。

2.尝试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概念: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定方法(1)样方法①概念: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再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②适用范围:常常适用于调查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④取样关键:保证取样的随机性。

(2)标志重捕法①具体操作:在被调查种群所处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记为M),将这些个体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对被重捕的动物数量(n)进行统计,再统计重捕中被标志的动物数量(m),最后就能估算出被调查种群的个体数量(N)。

②计算公式N=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③依据:假定重捕取样中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的被标志个体比例相等。

④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⑤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合作探讨]探讨1:“一块玉米X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

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探讨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用标记重捕法吗?提示:不一定,比如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不合适,用样方法更合适。

探讨3:统计若干样方,进行计算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再计算平均值吗?提示:不需要。

探讨4:由于第一次捕获后做上标志,重捕时此类个体被捕获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提示:增大。

由于标志的个体被捕获的个体减少,所以在第二次中捕获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比实际情况小,故导致总体数值变大。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 教学设计
总结种群的特征,回顾本节课所学种群特征回答。
从整体上来理解种群各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
巩固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同一自然保护区里的白头叶猴和金丝猴
B.十只白头叶猴
C.一个蜂巢中所有的雄蜂
D.蕲春一中校园所有的狗尾草
(2).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④如果在边缘处,计数时可以把左上相邻两边及夹角上及另一角上的计算在内,其余不计。
过渡:以上是关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那么对于可可西里中的藏羚羊种群又该如何估算其数量?
展示藏羚羊生活图片。
教师介绍: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来讲,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c.出生率=死亡率
培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人口密度分布图和统计数字。
设疑:深圳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迁入率或迁出率的定义: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培养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种群概念,使学生树立发展观、统一整体观等,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2)(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2)(苏教版必修3)

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应用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说出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说明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二、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1)种群的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2.教学难点(1)种群的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3.教学疑点(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应用)。

(2)制约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应用)。

2、教材解读年龄组成对预测种群的数量发展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时间拓展阅读一、种群组成的数量特征有了所研究群落的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落中有哪些物种,想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还必须研究不同种的数量关系。

对种类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

(一)种的个体数量1.多度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

国内多采用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极多、数量很多、数量多、数量尚多、数量不多而分散、数量很少而稀疏、个别或单株。

2.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一般对乔木、灌木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计数,根茎植物以地上枝条计数。

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称做相对密度。

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称为密度比。

3.盖度指的是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后来又出现了“基盖度”的概念,即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对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2.54cm)高度的断面计算;对森林群落,则以树木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

基盖度也称真盖度。

乔木的基盖度特称为显著度。

盖度可分为种盖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总盖度(群落盖度)。

林业上常用郁闭度来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苏教版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导学案

苏教版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导学案

第三章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种群的密度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运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来估算种群的密度【学习过程】一、种群概念在____________占据一定空间的__________的所有个体。

思考?种群概念中的关键词①②③【即时练习】: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B.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C. 一片森林中的鸟D. 一个山坡上所有的蛇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认识和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和_________等。

1、种群密度(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 /例如:养鱼池中每平方米的非洲鲫鱼数量(2)常用的测定方法:【合作探究】调查学校操场草坪上的蒲公英的数量这个5cm×5cm的正方形代表一块面积为面积为100m2的学校操场的草地。

图中黑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我们学校操场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得出其种群密度。

a.样方法: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nN1 N2 N3 …… Nn 种群密度=②使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动物的调查能用样方法吗?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次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

高中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教案)苏教版必修3

4.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在于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提供理论依据。其应用:a.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鱼类的捕捞、 放养中的应用。如在湖泊中放养鱼虾,如果一次性放养的幼苗过 多或延迟捕捞,由于环境的负载能力限制,都不能达到增产的目 的;相反,如果大肆捕捞,使鱼虾数量大大减少,降到 K/2 值 以下时,其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人指数增长 期,对生产极为不利。b.在害虫、害兽防治方面的应用。 ★破斧吧 例 1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 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析与解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 升, 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 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加剧, 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 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 :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 会出现“J”型数量增长吗?
常见种群:刚迁入新环境的 条件:自然或通常条件下 “S”型曲线 K 值、增长度及实践应用 常见种群 :在有限的环境
种 种群 群 数 量 的 变 化 条件条件下
数量变化
3/4 站台(2004 年上海高考题) 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 3000 吨。正常状况下,每年 该种群最多可增加 300 吨, 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 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 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 ( D ) A.3000 吨 B。1650 吨 C。1500 吨 D。不超过 300 吨
提示:许多地区常用投药灭 鼠的方法,如果在一次行动 中,毒杀了约一半的老鼠, 而活下来的老鼠数量正相当 于其种群指数生长期的数 量,老鼠数量将迅速增长, 很快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 简单的投药灭鼠效果并不 好,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努力 降低环境对老鼠的环境负载 能力,如严密封储粮食,清 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天敌 等,才能从根本上限制老鼠 种群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f------------------- 学习目标导航----------------------- 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内在联系。

2•尝试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O自主认知◊------------1.概念: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定方法(1)样方法①概念: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 再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②适用范围:常常适用于调查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④取样关键:保证取样的随机性。

(2)标志重捕法①具体操作:在被调查种群所处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记为M), 将这些个体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对被重捕的动物数量(n)进行统计,再统计重捕中被标志的动物数量(m),最后就能估算出被调查种群的个体数量(N)。

②计算公式n (重捕个体数)”+人心、N= m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标心丨体数)③依据:假定重捕取样中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的被标志个体比例相等。

④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 _⑤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 O核心突破O------------[合作探讨]探讨1:“一块玉米X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

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探讨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用标记重捕法吗?提示:不一定,比如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不合适,用样方法更合适。

探讨3:统计若干样方,进行计算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再计算平均值吗?提示:不需要。

探讨4:由于第一次捕获后做上标志,重捕时此类个体被捕获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提示:增大。

由于标志的个体被捕获的个体减少,所以在第二次中捕获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比实际情况小,故导致总体数值变大。

[归纳拓展]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原理(1)样方法:种群密度总样方面积(体积)= 各样方种群密度之和(2)标记重捕法:个体总数(N)再次捕获个体数(n)初次捕获的标记数(M)—再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2.过程(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准备:观察地形,注意安全确定调查对象:如一块农田中的荠菜或蒲公英等的种群密度.①样方数量: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数目一般为10个确定②样方大小: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样方大小一般为1 m2的正方形③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①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②对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样方相邻计数并两条边上的(含顶角),即遵循“数上线不数记录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图计算种群密度(2)标记重捕法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并记录个体数(M)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计数数量(n)及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计算种群密度3.注意事项(1)注意样方大小要合适,且随机取样,多个样方求平均值。

(2)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有关寿命和行为方面的伤害。

(3)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且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4)标记重捕法必须在一个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估计的是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 O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使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样方大小应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B.选取样方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数量越多越好C.统计完成后以样方种群密度的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D.调查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一般都要统计在内【解析】统计完成后应以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调查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一般取任意两相邻边线上的个体参与计数,另两边线上的个体不计。

【答案】A2•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 i、X2,, X 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 i + X2 + ,, X 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 •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X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解析】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在计数时与个体的大小和年龄无关,都应计入总数;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答案】D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 hm2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 50 只B. 42 只C. 92 只 D . 161 只【解析】薯,N-161.5只,所以答案选择D。

50 13【答案】D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空间特征: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它们生、活空间中的布局或位置状态。

2种群”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的特征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1- 和性别比例等。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会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2)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3)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如果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

4.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及意义(1)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3)实践意义①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②监测、预报和有效控制有害生物。

③人口数量的监控。

------- O核也突破◊------------[合作探讨]探讨1:我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吗?能构成一个种群吗?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的两个虎亚种;归属于两个种群。

探讨2: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数量小于雄性个体数量时,其种群密度增长一定很慢吗?提示:不一定,对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种群密度增长并不慢探讨3:某生物学家对某地蝗虫种群研究后认为,不久蝗灾会更严重,由此推断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可能是什么?提示:增长型。

[归纳拓展]一、对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1)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个体、种群与物种的关系1.个体、种群、物种三者的特征⑴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2)种群具有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3)物种的特征①形态上,不同物种间有明显差异。

②生理上,同一物种个体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③生态上,同种生物要求相同的生态条件。

2.三者的联系(1)个体通过有机结合组成的整体为种群(2)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L护L甘M @ W、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图示势分别表示増加、補少;------ 分别表示“直接因素E间接因素““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 种群数量减少。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1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B.—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解析】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C、D三项中的生物并不只一个种群。

【答案】B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种群散至(种群幣度)------------- *■—--t粵响1性別比劃迁出率增氏舉羟定型衰退型年龄结构出空率迁人率◊题组冲关。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A项属于年龄结构,B项是出生率,D项是死亡率,都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集群,属于种群分布的空间特征。

【答案】C3.下图中表示了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m到I ---- --------I畀一I种群密圏二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组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他特征都会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中有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够决定种群密度并同时与其他特征相关的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丁为同时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年龄组成,它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三部分;种群密度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答案】B谡朋阪1 .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2C.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解析】在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样方的选取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大小一般为 1 m2,而调查乔木时,样方大小一般为100 m2;样方的数目不是固定的,一般来讲所取的样方数目越多,调查结果越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