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3.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 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教学难点:1.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教师讲解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引导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数值。
3.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数值和运用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并能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简单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用于实验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例,如跳伞运动员下降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引言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锐角三角函数则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3.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1.1 正弦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2 余弦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3 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4 锐角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质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述、示意图和实例演示来介绍每个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从几何角度理解函数的含义。
2.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2.1 正弦函数的计算2.2 余弦函数的计算2.3 正切函数的计算教学方法:以求解简单的三角函数值为例,引导学生利用单位圆、特殊角和三角函数定义来计算锐角三角函数的值,并通过练习巩固掌握。
3.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三角函数的应用于三角恒等变换3.2 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3.3 三角函数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将锐角三角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解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练习,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巩固。
4. 探究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其应用,让学生发现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5. 教学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应用,以实例演示和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01
学生需要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
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02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如正弦、余弦和正
切的取值范围、周期性、奇偶性等。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在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演示、练习等,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参与度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教学效果如何
通过本章节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3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问题、
几何问题等。
教学难点
01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图
像。
02
锐角三角函数的变换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变换,如平移、伸缩等。
03
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学生需要能够将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如与几何、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锐 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理解锐 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的:1.理解锐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意义。
2.会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的正、余弦,正、余切函数值。
才能、情感目的: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再运用于理论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才能。
2.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进步合作交流才能。
重点、难点:1.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2.由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前面我们利用相似和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求一些线段的长度问题。
但有些问题单靠相似与勾股定理是无法解决的。
同学们放过风筝吗?你能测出风筝离地面的高度吗?学生讨论、答复各种方法。
老师加以评论。
总结: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对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求的是BC的长,而的AB的长是可知的,只要知道AC的长就可要求BC了,但实际上要测量AC是很难的。
因此,我们换个角度,假如可测量出风筝的线与地面的夹角,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由一个学生比拟熟悉的事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此导入新课〕二、新课讲述在Rt△ABC中与Rt△A1B1C1中∠C=90°,C1=90°∠A=∠A1,∠A的对边、斜边分别是BC、AB,∠A1的对边、斜边分别是B1C1、A1B2 〔学生探究,引导学生积极考虑,利用相似发现比值相等〕〔〕假设在Rt△A2B2C2中,∠A2=∠A,那么问题1:从以上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结论:这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一个锐角的大小不变,那么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该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要角的大小一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了,与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这个角的正弦,即∠A的正弦= ,记作sin A,也就是:sin A=几个注意点:①sin A是整体符号,不能所把看成sinA;②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A正弦值是固定的,与∠A的两边长短无关,当∠A发生变化时,正弦值也发生变化;③sin A 表示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一个角的正弦,对于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的正弦时,不能省略角的符号“∠”;例如表示“∠ABC”的正弦时,应该写成“sin∠ABC”;④ Sin A= 可看成一个等式。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2.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能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3.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锐角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提出锐角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锐角的定义(10分钟)介绍锐角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锐角,并进行举例说明。
板书:锐角定义及性质。
3.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10分钟)介绍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与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的关系进行对照说明。
板书: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4.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20分钟)a.通过具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进行步骤的详细讲解。
b.引导学生理解计算中的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c.讲解计算中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如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等进行计算简化。
板书: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5.锐角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25分钟)a.对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的性质进行详细说明,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b.针对特殊角的计算进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正弦、余弦、正切的相互关系。
6.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20分钟)a.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b.引导学生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如测量高楼的高度、距离等。
板书: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归纳总结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扩展,如讨论其他角度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锐角三角函数》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初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知识的初步接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讲解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生活实例,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生活中的实例,还有哪些领域会用到锐角三角函数?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的重难点。
九年级(下)数学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全3课时)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2.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难点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指导先学:如右图所示,斜坡AB和斜坡A1B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显然,斜坡A1B l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A。
从图形可以看出ACBCCACB'''',即tanA l>tanA。
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
新授: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如下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ACBC,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例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学生回顾相关所学知识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自学内容,有难度的可以组内交流,达成统一意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四.检测巩固: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坡角。
和坝底宽AD。
(i=CE:ED,单位米,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单摆的摆长AB为90cm,当它摆动到∠BAB'的位置时,∠BAB'=30°。
问这时摆球B'较最低点B升高了多少?五.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你还存在什么疑惑?学生独立完成,有难度的可以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教师补充板书设计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1)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ACBC,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布置作业补充习题教学札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1、摩天轮启动多长时间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将首次到达10m?2、小明将有多长时间连续保持在离地面20m以上的空中?三.释疑拓展:如图,东西两炮台A、B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炮台A测得敌舰C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l米)。
数学面试《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2)》试讲逐字稿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2)》试讲逐字稿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最近咱们一直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同学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步是什么?要构造直角三角形。
第二步呢?应用说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锐角三角函数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看来同学们对之前的知识记得很牢固。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生活实际问题。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上展示的是什么?是游乐场里的大型摩天轮。
已知摩天轮的半径为20m,旋转1周需要12min,摩天轮的底部与地面相距0.3m。
小明从摩天轮的底部进入轿厢,开始观光后,2min时小明距离地面有多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作图来帮助我们分析题干。
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并在图中找到并标记相应的已知条件。
老师刚刚巡视发现个别同学似乎对于2min后小明所在的位置有点困惑,我们一起在黑板上画一画。
既然摩天轮是圆形的,我们也用圆形来表示摩天轮,圆上最低点A表示摩天轮的底部、半径OA是竖直的,以上这些同学们都画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想想,小明从底部点A开始,沿着圆形移动,经过2min后会到达圆上的哪个位置呢?这位同学举手了,似乎有想法,我们请他来回答。
好的,请坐。
他说,摩天轮旋转一周需要12min,那么旋转半周就是6min,也就是说3min会旋转四分之一周,同理可知,2min是12min的六分之一,小明在摩天轮的这个圆上会转过整个圆的六分之一。
嗯,他是根据时间的比值来计算移动位置,这个方法很巧妙,但前提得是速度一定才行。
大家认为摩天轮是匀速转动的吗?没错,为了保证每个游客在上面时不会忽快忽慢,摩天轮的确是匀速转动的。
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总结的很到位。
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明会在圆上转过六分之一的位置,那么是在点A的左侧还是右侧呢?嗯,这个问题其实对于我们解决题目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在匀速运动过程中,时间一样的情况下,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小明在左侧还是右侧的高度也就是一样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8章28.1《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3.讲练结合:在课堂中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反馈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掌握并运用好数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4.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拓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荐相关的数学读物和网站,让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结合学校或社区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标题: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概念。
2. 学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
3.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度和比例问题,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讲授新知:- 介绍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 介绍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值。
3. 巩固练习:- 给出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4. 拓展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
5.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直观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对于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改进。
2. 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4.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态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使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完成;
2.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锐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锐角的三角函数》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具体定义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演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用于讲解和演示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建筑物的角度测量、滑翔机的起飞角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与三角函数的关系,从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一些实际的案例,如滑翔机的起飞角度问题、房屋建筑的倾斜度问题等,巩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1.教学重点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解三个函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示方法。
举例: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对边为a,邻边为b,斜边为c时,正弦(sin)为a/c,余弦(cos)为b/c,正切(tan)为a/b。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互化关系。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
3.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3.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高度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高度或距离的情况?”(如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在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时,普遍感到概念较为抽象。为此,我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测量物体高度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降低理解难度。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提炼和数学化处理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2.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会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等工具进行角度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如建筑物的设计图、物理实验场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涉及到的角度问题。
2.提问引导: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些图片中的角度是如何计算的?”“你能想到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吗?”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互动情境: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3.学生自我检查: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自己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建筑设计、物理实验等,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锐角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能正确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
(2)掌握特殊锐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2)提问: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个锐角和一条边,能否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概念讲解(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记作 sinA。
即 sinA =对边/斜边。
(2)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弦,记作cosA。
即 cosA =邻边/斜边。
(3)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记作tanA。
即 tanA =对边/邻边。
3、例题讲解例 1:在 Rt△ABC 中,∠C = 90°,AB = 5,BC = 3,求 sinA 和cosA 的值。
解:因为在 Rt△ABC 中,∠C = 90°,AB = 5,BC = 3,所以 AC =√(AB² BC²) =√(5² 3²) = 4sinA = BC / AB = 3 / 5cosA = AC / AB = 4 / 5例 2:已知在 Rt△ABC 中,∠C = 90°,sinA = 1 / 2 ,求∠A 的度数。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锐角三角函数》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运动员投掷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资料,如教材、参考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运动员投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中,锐角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并且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展开,设计一节适合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性质;2. 教学难点:如何将锐角三角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理论知识阐述:a. 对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并讲解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几何意义;b. 引入单位圆的概念,介绍单位圆上任意角的定义,以及角度与弧度的转换;c. 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2. 计算方法的演示:a. 利用计算器演示如何计算正弦、余弦、正切的具体数值;b. 引导学生探索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并与单位圆的概念进行联系;c. 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实际问题的应用:a. 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b. 引导学生认识到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几何图形、物理问题中的应用;c.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辅助工具和资源1.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计算器等;2. 教学资源:教科书、相关练习题、实际应用案例等。
六、教学评估方法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解答问题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2. 设计一些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3. 组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应用的掌握情况;4. 针对应用题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易错点,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和辅导活动;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反馈信息,进行灵活的教学调整和改进。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计划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注重练习与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
1.课时: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内容安排:
(1)第1-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详细说明:为这些学生安排课后辅导,提供一对一的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特殊场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增加条款:整合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详细说明:选择合适的在线平台,提供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视频、互动练习和在线测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3.特殊场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2)第3-4课时:诱导公式及其应用;
(3)第5-6课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4)第7-8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5)第9-10课时:图像变换与函数性质的关系;
(6)第11-1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计算实际问题中的角度和边长)。
五、教学评价
-增加条款: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户外测量、实际应用问题解决等。
-详细说明:通过实地测量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特殊场合:针对优秀学生的挑战性任务
-增加条款:为优秀学生提供难度更高的挑战性任务和竞赛准备。
-详细说明: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和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竞争意识和深度思考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中坡度、坡角的概念.
2、掌握坡度与坡角的关系,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坡度的计算.
难点: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思路.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如下图所示,斜坡AB 和斜坡A 1B 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显然,斜坡A 1B l 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 1>∠A .从图形可以看出,1111
B C BC AC AC ,即tan A 1>tan A .
在修路、挖河、开渠和筑坝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
二、新课
1.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如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记作i ,即i =AC BC
,坡度通常用l :m 的形式,例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 =tan B ,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2.习题讲解.
1.如图,一段路基的横断面是梯形,高为4.2米,上底的宽是12.51米,路基的坡面与地面的倾角分别是32°和28°,求路基下底的宽.(精确到0.1米)
分析:四边形ABCD是梯形,通常的辅助线是过上底的两个顶点引下底的垂线,这样,就把梯形分割成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题目来看,下底AB=AE+EF+BF,EF=CD=12.51米.AE在直角三角形AED中求得,而BF可以在直角三角形BFC中求得,问题得到解决.2.如图,一段河坝的断面为梯形ABCD,试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坡角.和坝底宽AD.(i =CE:ED,单位米,结果保留根号)
三、练习
课本第114页课内练习.
四、小结
会知道坡度、坡角的概念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坡角有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与梯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懂得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五、作业
课本117页习题7.6的1、2题.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一些实例,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不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情感与态度
在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晴朗的天气到游乐园玩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游乐园有大型的摩天轮、翻滚列车.我们在玩耍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很多数学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回答.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问题探究.
“五一”节,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m ,旋转1周需要12min .小明从摩天轮底部的点A (与地面相距0.3m )处开始观光.2min 后到达B ,求此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
教师提出问題,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尝试解答.
分析:求小明离地面髙度AD ,关键是求出OC 的髙度.在Rt △COB 中,OB 是20m ,需求出
∠BOA 的度数.因为2min 旋转了一周的
16
,即360°÷6=60°.根据∠BOA 的余弦就可求得OC 的长.
教师出示题目,分析解题过程,明确要求的问题在图中的表示.
学生写出解题过程,最后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2.拓展延伸.
在上面的问题中,
(1)摩天轮转动多长时间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将首次达到15.3m?
(2)摩天轮转动一周,办明在离地面30.3m以上的空中有多长的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1)就是在图中OC=20.3-15.3=5时,∠AOB的度数,然后再求时间.
(2)仿(1)求出首次到达离地面30.3m的时间和第二次离地面30.3m的时间,二者相减就是离地面30.3m以上的空中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
3.巩固练习.
教材第115页练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回检査,指导,最后归纳.
三、总结提高
1.师生总结.
本节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本明白的地方?
师生一起回顾总结,重点总结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2.作业.
教材第120页复习巩固第10题.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难点:选用恰当的直角三角形,解题思路分析.
教学设计
我们曾经用自制的测角仪测出视线(眼睛与旗杆顶端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那么把这个角称为什么角呢?
如图,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右图中的∠1就是仰角,∠2就是俯角.
二、习题讲解
1.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22.7米的C处,用1.20米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a=22°,求电线杆AB的高度.
分析:因为AB=AE+BE,AE=CD=1.20米,所以只要求出BE的长度,问题就得到解决,在△BDE中,已知DE=CA=22.7米,∠BDE=22°,那么用哪个三角函数可解决这个问题呢?显然正切或余切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2.如图,A、B是两幢地平高度相等、隔岸相望的建筑物,B楼不能到达,由于建筑物密集,在A楼的周围没有开阔地带,为测量B楼的高度,只能充分利用A楼的空间,A楼的各层都可到达且能看见B楼,现仅有测量工具为皮尺和测角器(皮尺可用于测量长度,测角器可以测量仰角、俯角或两视线的夹角).
(1)你设计一个测量B楼高度的方法,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必需的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并画出测量图形.
(2)用你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计算B楼高度的表达式.
分析:如图,由于楼的各层都能到达,所以A楼的高度可以测量,我们不妨站在A楼的顶层测B楼的顶端的仰角,再测B楼的底端的俯角,这样在Rt△ABD中就可以求出BD的长度,因为AE=BD,而后Rt△ACE中求得CE的长度,这样CD的长度就可以求出.
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测量出B楼的高度.
三、练习
课本第116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仰角、俯角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把它们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选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五、作业
课本117页习题7.6的3、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