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必修4教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必修4教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学案
1. 学习目标:两角差与和的正弦公式和正切公式的应用
2.自学内容:通读教材128页倒数第三行_行至131页14行,约用10分钟。

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诱导公式(五)的内容是什么 (2) 诱导公式(六)的内容是什么
(3)sin (α+β)=cos ( )= cos ( )cos ( ) sin ( )sin ( )
化简得 sin (α+β)= sin (α-β)= 由α
α
αcos sin tan =
你能推倒出tan (α+β)=
4.知识点小结:sin (α+β)= sin (α-β) tan (α+β)= tan (α-β)= 5.例题思考:
例1:①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0
15tan ,15sin
的值
②利用和角余弦公式求0
75tan ,75sin
的值 例
2:已知ββππαα,13
5
cos ),,2(,54sin -=∈=
是第三象限角,求)t a n (),tan(),sin(),sin(βαβαβαβα+-+-的值。

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0cos 70si n 70cos 20si n + ②
12sin 72cos 12cos 18cos -
③0
0033tan 12tan 133tan 12tan -+ ④0
015
tan 115tan 1-+ 例4.化简:①x x cos sin 3+, ②2
cos 2sin x x - 例5.已知:sin )(βα-,53sin )cos(cos =--ααβαβ是第三象限角,求)4
5sin(π
β+,tan (4

β+)的值。

必修4第3章(第3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优秀教案

必修4第3章(第3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优秀教案

课 题: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3)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学重点: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教学难点:公式T α+β ,T α-β及运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αcos sin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cos sin cos sin )sin(-=-二、讲解新课: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tan(α+β)公式的推导∵cos (α+β)≠0tan(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 当cos αcos β≠0时,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αcos β得: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以-β代β得: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其中βαβαβα+∈∈,,,,R R 都不等于Z k k ∈+,2ππ三、讲解范例:例1求tan15︒,tan75︒的值: 解:1︒ tan15︒= tan(45︒-30︒)= 32636123333331331-=-=+-=+-2︒ tan75︒= tan(45︒+30︒)= 32636123333331331+=+=-+=-+例2 已知tan α=31,tan β=-2 ,求α+β的值,其中0︒<α<90︒, 90︒<β<180︒ 解:∵ tan(α+β)=1)2(311231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 且∵0︒<α<90︒, 90︒<β<180︒ ∴90︒<α+β<270︒ ∴α+β=135︒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1︒75tan 175tan 1-+ 2︒ tan17︒+tan28︒+tan17︒tan28︒ 解:1︒原式=3120tan )7545tan(75tan 45tan 175tan 45tan -==+=-+2︒ ∵28tan 17tan 128tan 17tan )2817tan(-+=+ ∴tan17︒+tan28︒=tan(17︒+28︒)(1-tan17︒tan28︒)=1- tan17︒tan28︒∴原式=1- tan17︒tan28︒+ tan17︒tan28︒=1四、课堂练习:教材练习第131页第4题、第五题(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数学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差角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差角的正弦、正切及和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探究.本节的六个公式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对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等问题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它又为后面学习倍角公式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难点是公式的记忆和灵活应用.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揭示了公式间的联系,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既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对思维过程表述的准确性、简洁性,又要渗透转化、换元、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首先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掌握公式的结构和变形形式.然后,通过例题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探究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记忆和灵活应用.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力点:能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结合诱导公式与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推导出差角、和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育点:经历公式的探究过程,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自主探究点: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探究差角、和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方法. 考试点:灵活使用差角、和角的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变形.易错易混点:使用公式时,学生容易在分析角的范围上出错.拓展点:如何利用差角、和角公式把形如sin cos a x b x +式子化简为形如sin()A x ωϕ+的三角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一、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差角的余弦公式,请大家首先回顾一下这个公式的形式是怎样的. 生:()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同名积,符号反师:由于公式()cos αβ-只可以用来解决与差角的余弦相关的三角变换问题,因而在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遇到差角的正弦、正切及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时,公式()cos αβ-就不能直接应用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公式()cos αβ-作进一步拓广,希望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系列公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差角的正弦、正切公式及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差角余弦公式出发,让学生意识到进一步探究差角、和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意义,是对旧知的扩展,进而引出本节课题,自然流畅.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探究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问题:由公式()C αβ-出发,如何推导公式:()cos ?αβ+=【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展开联想:①函数名称的联系;②角的联系,αβ+与αβ-之间的联系.重点指出,要想利用差角的公式得到和角的公式,如果从形式上能将和角变成差角的形式,那就近了一步.生:自主思考,一般得出:①将αβ+转化为()αβ--;②在公式()cos αβ-中,以β-代β. 师生:利用换元的思想推导出()C αβ+,并进一步理解公式间的联系,共同分析对比()C αβ-与()C αβ+两公式的结构形式.()()cos cos cos cos()sin sin()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即()C 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同名积,符号反【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探究过程,加深理解公式间的联系,有利于公式的记忆,培养学生换元的数学思想.探究二:探究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问题:在公式()C αβ-与()C αβ+的基础上,怎样推导()sin ?αβ+=与()sin ?αβ-=【师生活动】师:我们的目标是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而我们已经知道了相应的余弦公式,那么,一个自然的想法是什么?就是利用余弦公式求正弦公式.如何把()sin αβ+改写成余弦?生:自主探究,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正弦与余弦的关系,将公式推导出来.()()sin cos cos ()cos()cos sin()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即()S 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异名积,符号同以β-代β得()S 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异名积,符号同师生:共同整理推导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应用诱导公式把正弦化为余弦,体会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所得公式的结构形式与()C αβ-、()C αβ+的区别.【设计意图】结合旧知,探究新知,既巩固已学知识,又加深理解公式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公式的记忆,培养学生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探究三:探究公式()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m . 问题:怎样用,αβ的正切表示()tan αβ+、()tan αβ-呢?【师生活动】师: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如何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以和角为例,请自主探究.生:自主探究.一般能从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出发进行探究,教师可作个别指导.但是,多数学生可能只是将和角的正弦、余弦公式代入展开而不去化简.()()()sin sin sin cos cos sin tan ta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αβαβααβααβαβαβ++=→+==+- 师:上述公式是用单角的正、余弦表示和角的正切,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cos cos 0αβ≠时,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出和角的正切公式()T 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师:进一步提出引申思考的问题:在上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角,αβ有什么条件要求吗?除此之外,公式本身还有什么限制吗?生:自主思考,可以得出α、β、αβ+都不等于()2k k Z ππ+∈.师生:指明公式成立的条件,使公式完整.进一步让学生类比思考差角的正切公式的推导,自主得出差角公式,并与和角公式比较,分析结构,帮助记忆.差角的正切公式()T 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公式的过程,变老师教为学生学,突出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师:依据以上公式的推导过程,请思考差角、和角的6个公式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师生活动】生:自主分析,找出公式间的逻辑关系.师生: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公式之间的紧密逻辑关系,并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设计意图】及时梳理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整体把握公式间的逻辑关系,巩固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为下一步公式的灵活使用打好基础.三、理解新知公式的结构特点:()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 ——同名积,符号反()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异名积,符号同()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m . 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 【设计意图】准确把握三组公式,为公式的灵活使用打好基础.四、运用新知例1.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cos ,tan 444πππααα⎛⎫⎛⎫⎛⎫-+- ⎪ ⎪ ⎪⎝⎭⎝⎭⎝⎭的值. 分析:利用同角的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求cos α,进而求tan α,再代入公式求值即可. 解:由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得4cos 5α===, 所以 3sin 35tan 4cos 45ααα-===- . 于是有43sin sin cos cos sin 444252510πππααα⎛⎫⎛⎫-=-=--= ⎪ ⎪⎝⎭⎝⎭;43cos cos cos sin sin 444252510πππααα⎛⎫⎛⎫+=-=--= ⎪ ⎪⎝⎭⎝⎭;3tan tan144tan 7341tan tan 144παπαπα---⎛⎫-===- ⎪⎛⎫⎝⎭++- ⎪⎝⎭. 在本题中sin 4πα⎛⎫- ⎪⎝⎭与 cos 4πα⎛⎫+ ⎪⎝⎭两结果一样,那么,对于任意角α,此等式成立吗?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的知识证明?变式:如果本例中的条件“α是第四象限角”去掉,结果怎样表述呢?【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发现不同题目解题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变式中对求解过程的表述上会有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巩固练习:(1)已知35sin ,cos 513αβ==-,且α为第一象限角,,2πβπ⎛⎫∈ ⎪⎝⎭.求sin()αβ+和sin()αβ-的值.(2)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4cos 5α=,1tan()3αβ-=,求cos β的值. 答案:(1)3365,6365-; (2. 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 72cos 42cos72sin 42-o o o o;(2)cos 20cos70sin 20sin 70-o o o o ; (3)1tan151tan15+-oo.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分析待化简求值的三角式的结构特征,再联想具有此特征的有关公式,经过适当变形,再顺用或逆用公式解决.解:(1)由公式()S αβ-,得:()1sin 72cos 42cos72sin 42sin 7242sin 302-=-==o o o o o o o ; (2)由公式()C αβ+,得:()cos 20cos70sin 20sin 70cos 2070cos900-=+==o o o o o o o ;(3)由公式()T αβ+及tan 451=o,得:()1tan15tan 45tan15tan 4515tan 601tan151tan 45tan15++==+==--o o o o o o o o o . 巩固练习:(1)cos 44sin14sin 44cos14-o o o o;(2)sin(54)cos(36)cos(54)sin(36)x x x x -++-+o o o o ;(3答案:(1)12-. (2)1. (3)1-. 例3.已知3,,4παβπ⎛⎫∈⎪⎝⎭,3sin()5αβ+=-,12sin()413πβ-=,求sin()4πα+的值. 分析:注意到已知角与待求角之间的关系:()()44ππααββ+=+--,从而把待求角转化为已知角的差的形式,再利用差角的正弦公式求解. 解:3,,4παβπ⎛⎫∈ ⎪⎝⎭Q , 3(,2)2παβπ∴+∈,3(,)424πππβ-∈. 3sin()5αβ+=-Q , 4cos()5αβ∴+=. 12sin()413πβ-=Q , 5cos()413πβ∴-=-. sin()sin[()()]sin()cos()cos()sin()4444ππππααββαββαββ∴+=+--=+-++-3541263()()51351365=-⨯-+⨯=.巩固练习:(1)已知sin α=,sin()αβ-=,,αβ均为锐角,求sin β的值.答案:2.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把待求角转化为已知角的和与差的形式的变化技巧.让学生在精析精练中,突破重点、难点,体会公式的灵活应用,从而巩固新知,提高能力.五、课堂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主要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1.知识:①()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m . 其中,,()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 2.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忆所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记忆公式,梳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六、布置作业1.阅读教材 P128-131;2.书面作业:必做题:P137 习题3.1 A 组7,8,9,10.选做题:(1)已知3cos 45πα⎛⎫-=⎪⎝⎭,512sin 413πβ⎛⎫+=- ⎪⎝⎭,3(,)44ππα∈,(0,)4πβ∈,求()sin αβ+的值.(2)已知sin α=,sin()αβ-=,αβ均为锐角,求αβ+的值.3.课外思考:化简:(1)1cos 2x x ;(2)sin cos x x -;(3x x ; (4)sin cos a x b x +.【设计意图】设计作业1,2,是引导学生先复习,准确掌握6个公式后,再做作业.书面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训练学生使用差角、和角公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公式的应用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课外思考题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差角、和角公式把形如sin cos a x b x +的式子化简为形如sin()A x ωϕ+的三角式.七、教后反思1.本教案的亮点:从学生熟悉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出发,以旧引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结构自然顺畅.例题与习题设计恰当,突出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三组公式),主要选择基础题目,并安排了适当量的随堂练习,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及时巩固新知.2.本节课公式较多,公式的推导、记忆与应用,都用时较多,各校学生基础不同,建议教师对巩固练习题目灵活掌握,但一定要在公式的推导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3.本节课的弱项:本节课容量较大,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易照顾到对公式的全面应用,有关公式的灵活、变形使用还有待于在后续课堂上加强.八、板书设计。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教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教案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教案授课教师:肇庆高新区大旺中学 XXX教材:人教A版必修4第三章教学目标:1、能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α-β) 、C(α+β)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S(α-β) 、S(α+β) 、T(α-β) 、T(α+β),并能找到公式之间的逻辑联系。

2、熟悉各公式的结构特征,找出熟记公式的方法,能应用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

3、通过公式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变换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换元思想与代换思想。

4、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发散性,答题中表述的规范性、条理性和完整性。

教学重点:1、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2、将公式熟练的应用到三角恒等变换中。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在应用中的注意细节:角度范围的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确定,公式的逆用。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公式的发现、推导和应用,对学生探究的结果、及公式应用的成果展示做合理的评价。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学生用小黑板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温故知新复习引入1、===完成填空,并说出答案。

===2、C(α-β) = C(α+β) =由C(α-β)推导出C(α+β)的详细过程:3、求值:==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构建新知公式的探究及理解问题1、sin75o的值如何求?问题2、若将75o分解成45o+30o,即sin(45o+30o)该如何求值?由此引出对公式的探究。

探究一:=?问题3、正余弦之间如何转化,可否利用和角的余弦公式来推导此公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sin75o=cos15o,再用差角的余弦公式展开求值。

诱导公式五(或六)可实现正余弦互化,转化后再利用和角的余弦公式来推导。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学设计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2)cos sin =α?(二)新课讲授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2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探究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式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βα+S 、)(βα+C 、)(βα+T 称和角公式,)(βα-S 、)(βα-C 、)(βα-T 称差角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案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案

格一课堂教学方案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开课教案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开课教案

课题:两角和与差的正切执教:XXX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

2. 使学生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记住公式的形式、了解公式的作用。

3.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4. 使学生能逆用和变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逆用和变形使用。

四.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如何求sin15°?Cos15?写出计算过程。

可以利用sin15°,cos15°求tan15°值吗?写出计算过程。

2.如何求sin75°?Cos75?写出计算过程。

可以利用sin75°,cos75°求tan75°值吗?写出计算过程。

3.如何利用由sin(βα+),cos(βα+) 可以得到 ()tan αβ+=?写出推理过程。

(两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由 sin(βα-),cos (βα-) 可以得到()tan αβ-= ?写出推理过程。

二.数学建模:(T α+β)以旧引新,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结合学生展示点评: 可以看出,以上推导是把两角和(或差)的正切转化为两角和(或差)的正、余弦;把两角差的正切转化为两角和的正切,即都采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或问题1:在上面推导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 问题2: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cos β,有没有条件限制?在公式T α±β中,必须注意α、β的取值范围,必须在定义域范围内使用上述公式。

即:tan α,tan β,tan(α±β)只要有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只能(也只需)用诱导公式来解。

2︒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

问题3: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公式呢? (让学生议论.)三.数学应用: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tan105° (2)28tan 17tan 128tan 17tan -+ 例2.求证:1tan151tan15+-3=。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新版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本节课是三角恒等变形的基础,是正弦线、余弦线、诱导公式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重要性,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一般与特殊,换元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4.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三)学习重点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2.熟练掌握公式的应用.(四)学习难点公式的推导及综合运用,合理选取公式,熟练掌握公式的逆用.二、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128页至第131页.(2)想一想: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如何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如何熟记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2.预习自测(1)sin(3045)________+=..解析:【知识点】两角和的正弦公式的应用【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12sin(3045)sin 30cos 45cos30sin 452+=+=⨯+=点拨:熟记公式(2)cos55cos5sin 55sin 5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知识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1cos55cos5sin 55sin 5cos(555)cos 602-=+== 点拨:熟记公式(3)若tan()24a π-=,则tan _______a =.答案:3-.解析:【知识点】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的应用 【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tan tantan 14tan()241tan 11tan tan 4παπααπαα---===+⨯+,所以tan 3α=- 点拨:注意公式的逆用(4)已知3sin 5α=-a 是第四象限角,求sin(),cos(),tan()444πππααα-+-的值.;7- 解析:【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弦、切公式的应用 【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因为3sin 5α=- a 是第四象限角,所以43cos ,tan 54αα==-,利用公式可得:sin()4πα-=cos()4πα+=tan()74πα-=-点拨:熟记公式. (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的推导; (2)公式()C αβ-的应用. 2.问题探究探究一 从公式()C αβ-出发,如何探求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 αβ+? ●活动 从公式()C αβ-出发,引导学生推导余弦公式()C αβ+我们已经知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其中αβ、是任意角.大胆猜想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呢?从角αβ+与αβ-的关系进行联想,我们容易知道()+=αβαβ--,再根据诱导公式,所以[]cos()cos ()cos cos()sin sin()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于是我们得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新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探究二 如何用αβ、的正、余弦来表示()sin αβ± ●活动① 回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和诱导公式()C αβ-: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sin()cos ,cos()sin 22ππααα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维上的转变.●活动② 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sin()cos ()cos ()cos()cos sin()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简记作()S αβ+;()S αβ-.()S αβ+: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S αβ-: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 探究三 探究如何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活动① 怎样用αβ、的正切表示()tan αβ±()()()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当cos cos 0αβ≠时,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我们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作()T αβ+;()T αβ-.()T 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 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2,2,2z ∈+≠+≠+≠+k k k a k ππβππππβ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化切为弦,化未知为已知,再化弦为切,利用单角的正切来表示和差的正切.●活动② 理解6个和、差角公式的内在联系【设计意图】借助对公式的更深入的理解,是学生能更加灵活运用公式.●活动③ 巩固基础,检查反馈例1 ①已知3cos ,(,)52πθθπ=-∈,求sin()3πθ+的值②已知12sin ,13θθ=-是第三象限角,求cos()6πθ+的值【知识点】和角公式的正确使用 【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①4sin 25πθπθ∈∴==(,)413sin()sin cos cos sin ()333525πππθθθ+=+=⨯+-=②θ是第三象限角,5cos 13θ∴==-5112cos()cos cos sin sin ()()66613213πππθθθ+=-=--⨯-=【思路点拨】熟记公式 【答案】①sin()3πθ+=;②cos()6πθ+= 同类训练 已知tan 3α=,求tan()4πα+的值.【知识点】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应用 【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tan tan314tan()241311tan tan 4παπαπα+++===--⨯- 点拨:熟记公式答案:tan()24πα+=-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72cos 42cos 72sin 42- (2)cos 20cos 70sin 20sin 70-(3)1tan151tan15+-【知识点】公式的逆用 【数学思想】归纳推理【解题过程】(1)sin 72cos 42cos 72sin 42-=1sin(7242)sin 302-== (2)cos 20cos 70sin 20sin 70-=cos(2070)cos900+==(3)1tan151tan15+-=tan 45tan15tan(4515)tan 6031tan 45tan15+=+==-【思路点拨】正确认识公式的正用和逆用 【答案】12,0 同类训练 计算:(1)sin 7cos37sin 83sin 37︒︒-︒︒(2)21tan 75tan 75 -︒︒答案:12-;-解析:【知识点】和、差角公式 【数学思想】归纳推理 【解题过程】(1)sin 7cos37sin 83sin 37︒︒-︒︒=1sin 7cos37cos 7sin 37sin(737)sin(30)2︒︒-︒︒=︒-︒=-=-(2)tan 75tan(4530)2=+==原式=-点拨:利用公式可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3 化简:(1)1cos 2x x(2cos x x +【知识点】和、差角公式的逆用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1cos cos cos sin sin cos()2333x x x x x πππ-=-=+1cos cos )2(cos sin sin cos )2sin()2666x x x x x x x πππ+=+=+=+ 点拨:从题目所给是结构可以看出,它们呈现和(差)角公式的部分形态,所以可以考虑对公式进行变形使用,事实上,此处只需要进行逆用公式即可.答案:cos()3x π+;2sin()6x π+同类训练 化简(1cos )x x -(2x x -【知识点】公式的逆用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cos )2sin()4x x x π-=-)3x x x π-=+点拨:对和(差)角公式进行正确地逆用.事实上,对公式正确逆用,这是学好任何一个数学公式的必经之路.答案:2sin()4x π-;)3x π+●活动5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 例4 已知3123,cos(),sin()24135πβαπαβαβ<<<-=+=-,求cos 2α的值 答案:3365-解析:【知识点】使用和差角公式时,利用角的关系化异角为同角 【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33,2442ππβαππβ<<<∴-<-<- 30,42ππαβπαβ∴<-<<+<5sin()134cos()5αβαβ∴-==+= 33cos 2cos[()()]cos()cos()sin()sin()65ααβαβαβαβαβαβ∴=-++=-+--+=-点拨:常见角的变换:2()()ααβαβ=++- ()ααββ=+-2(),2()αβαβααβαβα+=++-=-+()(),()()222222αββααββααβαβ+-=---=+-+同类训练 已知αβ、是锐角,且11sin )14ααβ=+=-,求sin β解析:【知识点】合理使用和差角公式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α是锐角,且sin α=1cos 7α∴== 又11cos(),014αβαβπ+=-<+<,sin()αβ∴+==sin sin()sin()cos cos()sin βαβααβααβα∴=+-=+-+=点拨:善于抓住角的关系进行角的转化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推导()C αβ-: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S αβ+: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S αβ-: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T 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 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重难点归纳(1)利用和差角公式求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利用角的变换求值;(3)能解决形如:sin cos y a x b x =+的函数问题;(4)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 (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 自主突破1.sin(17)cos(28)sin(28)cos(17)x x x x +-+-+的值是( )A .12 B .12-C .D .答案:D解析:【知识点】公式的简单应用【解题过程】原式=2sin(1728)sin 45x x ++-== 点拨:熟记公式2.已知123cos ,(,2)132πααπ=∈,则cos()4πα+等于( )ABCD .答案:B解析:【知识点】公式的正用【解题过程】5sin 13α==-,cos()cos cos sin sin 444πππααα+=-=点拨:计算角的三角函数值时需注意角的范围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B A B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答案:B解析:【知识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cos cos sin sin 0A B A B -> cos()0A B ∴+>cos()0C π∴->,即cos 0,cos 0C C -><,2C ππ∴<<点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角的转换 4.当]2,2[ππ-∈x 时,函数x x x f cos 3sin )(+=的( )A .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B .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1- C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D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1-【知识点】公式的逆用【数学思想】归纳推理【解题过程】1()2(sin )2sin()23f x x x x π==+,[,]22x ππ∈-,则5[,]366x πππ+∈- ()f x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1-点拨:先转化成sin()y x ωϕ=+的形式答案:D5.已知)cos(,32tan tan ,7)tan(βαβαβα-=⋅=+则的值( ) A .21 B .22 C .22- D .22±【知识点】公式的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解题过程】因为2tan()7,tan tan 3αβαβ+=⋅=所以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7tan tan 3αβ+= 所以1tan 2,tan 3αβ==或1tan ,tan 23αβ==;所以tan()αβ-等于1或1-则cos()αβ-=点拨:利用切化弦解决问题答案:D6.已知tan()2,4πα+=则212sin cos cos ααα+的值为________. 答案:23解析:【知识点】三角函数中“1”的替换【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解题过程】1tan tan()241tan πααα++==- 1tan 3α∴= 222221sin cos tan 122sin cos cos 2sin cos cos 2tan 13αααααααααα++∴===+++ 点拨:熟悉齐次分式的切化弦能力型 师生共研7.在△ABC 中,33tan tan tan =++C B A ,C A B tan tan tan 2⋅= 则∠B =______. 答案:3π解析:【知识点】公式的灵活运用【数学思想】逻辑推理【解题过程】tan tan tan tan()(1tan tan )tan A B C A BA B C ++=+⨯-+ tan (1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C A B CC A B C C A B C =-⨯-+=-++==2tan tan tan B A C ==tan 60B B ∴=∴=点拨:熟悉公式的变形8.若13cos cos sin sin ,cos(),55αβαβαβ-=-=则tan tan _______αβ=. 答案:12解析:【知识点】利用公式进行和差化积【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13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55αβαβαβαβ-=+= 两式相加得:2cos cos 5αβ=,两式相减得:1sin sin 5αβ=,sin sin 1tan tan cos cos 2αβαβαβ== 点拨:找到角的关系,进行恒等变换探究型 多维突破9.已知(0,)αβπ∈、且71tan ,21)tan(-==-ββα,求βα-2的值 答案:34π- 解析:【知识点】灵活运用公式【数学思想】归纳推理思想【解题过程】()1tan tan 3ααββ=-+=⎡⎤⎣⎦()tan(2)tan 1αβαβα∴-=-+=⎡⎤⎣⎦11tan tan (0,)37αβαβπ=<=->∈、 50,6622ππαβπππαβ∴<<<<∴-<-<-324παβ∴-=- 点拨:求三角函数值时要确定角的范围10.已知向量a =(cos ,sin )αα,b =(cos ,sin )ββ,|a -b |= (1)求cos()αβ-的值(2)若0,022ππαβ<<-<<,且5sin 13β=-,求sin α的值 答案:35;3365 解析:【知识点】灵活运用公式【数学思想】归纳推理思想【解题过程】由|a -b|==,即4322cos(),cos()55αβαβ--=-= 由0,022ππαβ<<-<<,得0αβπ<-<,又35cos(),sin ,513αββ-==- 所以412sin(),cos ,513αββ-==[]33sin sin ()sin()cos cos()sin 65ααββαββαββ=-+=-+-= 点拨:三角恒等变形与向量的紧密联系自助餐1.若sin()cos cos()sin ,m αβααβα---=且β为第三象限角,则cos β的值为( )AB.CD.答案:B解析:【知识点】公式的简单应用【数学思想】【解题过程】由题知:sin()sin ,cos mm αβαββ--=∴=-==点拨:正确使用诱导公式2.αβγ、、都是锐角,γβαγβα++===则,81tan ,51tan ,21tan ( ) A .3π B .4πC .π65 D .π45 答案:B解析:【知识点】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数学思想】整体代换 【解题过程】11tan ,tan 25αβ==7tan()1904αβπαβ∴+=<∴<+<tan()tan 3tan()1,(0,)1tan()tan 4αβγπαβγαβγαβγ++∴++==++∈-+ 4παβγ∴++=点拨:角的合理转化3.若A 、B 是△ABC 的内角,且(1tan )(1tan )2+A B +=,则A B +等于_____. 答案:4π解析:【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逆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由题知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则tan tan 1tan tan A B A B +=- tan tan tan()11tan tan A B A B A B +∴+==-且A 、B 是 △ABC 的内角,故4A B π+=点拨:求角的大小可以先求这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4.已知cos()sin 6παα-+=则7sin()________6πα+=. 答案:45- 解析:【知识点】和角公式的逆用【数学思想】建模思想【解题过程】13cos()sin sin sin sin 622πααααααα-+=++=+=14cos )sin()sin()266574sin()sin()sin()6665ππααααπππαπαα+=+=∴+=∴+=++=-+=- 点拨:学会处理sin cos y a x b x =+型的函数问题5.化简求值:)34sin(x -π)36cos()33cos(x x +--⋅ππ)34sin(x +⋅π解析:【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解题过程】原式=sin[(3)]cos[(3)]cos(3)sin(3)242664cos(3)sin(3)cos(3)sin(3)46641sin[(3)(3)]sin()64642x x x x x x x x x x 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 点拨:解题时诱导公式可帮助三角函数名的转化6.已知 0βαβαcos ,cos ,90且 <<<是方程02150sin 50sin 222=-+- x x 的两根,求)2tan(αβ-的值.答案:2解析:【知识点】求根公式【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解题过程】设22150(2sin 50)4(sin 50)2sin(5045)x ±---==± 12sin 95cos5,sin 5cos85,x x ∴====3275tan )2tan(+==- αβ点拨:利用本章的公式进行恒等变形.。

高中数学 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 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数学 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从推导过程中体会到化归思想的作用;2.能够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掌握公式的正、逆向及变形运用,选用恰当的公式解决问题;3.能将简单的几何问题化归为三角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转换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T αβ±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T αβ±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类比分析、探索、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S C αβαβ±±公式.二、建构数学1.两角和的正切.∵0)cos(≠+βα,)tan(βα+ =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 当0cos cos ≠βα时,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βαcos cos 得:即: (()T αβ+)2.两角差的正切.以β-代β得:tan()αβ-tan tan()1tan tan()αβ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即: (()T αβ-)说明:①()T αβ±公式的适用范围是使公式两边有意义的角的取值范围;②()T αβ±公式的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③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三、数学运用1.例题.例1 求值:(1)11πtan 12;(2)tan 285. 例2 求证:1tan151tan15+-3=. 说明:在解三角函数题目时,要注意“1”的妙用.相关例题:(1) 28tan 17tan 128tan 17tan -+ (2)32tan 28cot 158cot 62tan +- 例3 求tan 70tan 503tan 70tan 50+-值.例4 已知52)tan(,21tan -=-=βαα,求)2tan(αβ-. 例5 已知tan ,tan αβ是方程0652=-+x x 的两个根,求tan()αβ+的值.例6 如图,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相接,求证:π4αβ+=. 2.练习.(1)已知,(,)22ππαβ∈-,且tan ,tan αβ是方程240x ++=的两个根,求αβ+.(2)已知2tan()5αβ+=,1tan()44πβ-=,求tan()4πα+的值. 变式 已知2cot 2,tan()3ααβ=-=-,求tan(2)βα-的值. 五、小结1.掌握()T αβ±公式及它的变形公式;2.对公式要灵活进行正用、逆用及变形使用,正切的和、差角公式以及它们的等价变形,即: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tan tan 1)(tan(tan tan βαβαβα ±=±)tan tan 1(βα±)tan(tan tan βαβα = 这些公式在化简、求值、证明三角恒等式时都有不少用处.根据题中给定条件及所求的结论,认真分析题意,寻找恰当的方法,实现条件到结论的转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4)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word教案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4)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word教案

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会用公式求值。

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联想能力;间接推理能力;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知的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及练习。

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攻克难点,掌握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正向、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其推导方法、成立条件,运用公式求值。

教学难点:公式的逆向和变形应用。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S α+β ,S α-β , C α+β ,C 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提出问题:复角αβ±与单角α,β的正弦、余弦函数存在以上关系,那么能否用tan tan αβ和来表示()tan αβ±呢?2、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的推导及理解 T α+β ,T α-β⑴tan(α+β)公式的推导(让学生回答)∵cos (α+β)≠0tan(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sin(-+=++ 当cos αcos β≠0时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αcos β得:()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以-β代β得: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⑵思考讨论:①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有什么限制条件?②公式有何特点?如何记忆?③公式有何用处?有何变形?⑶注意:1、必须在定义域范围内使用上述公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点、易错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 α+β)两角差的正切公式: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 α-β)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α和β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自主测试1】与1-tan 21°1+tan 21°相等的是( )A .tan 66° B.tan 24° C .tan 42° D.tan 21°解析:由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原式=tan 45°-tan 21°1+tan 45°tan 21°=tan(45°-21°)=tan24°.答案:B【自主测试2】(2011²浙江温州模拟)非零向量a =(sin θ,2),b =(cos θ,1),若a 与b 共线,则tan ⎝⎛⎭⎪⎫θ-π4=________. 解析:由a ∥b 得,sin θ-2cos θ=0,即tan θ=2,∴tan ⎝ ⎛⎭⎪⎫θ-π4=tan θ-11+tan θ=2-11+2=13. 答案: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成立的条件及作用剖析:(1)公式成立的条件:α≠k π+π2,β≠k π+π2,α+β≠k π+π2或α-β≠k π+π2,以上式子均有k ∈Z .当tan α,tan β,tan(α±β)不存在时,可以改用诱导公式解决.如化简tan ⎝ ⎛⎭⎪⎫π2-α,因为tan π2的值不存在,不能利用公式T α+β,所以改用诱导公式来解:tan ⎝ ⎛⎭⎪⎫π2-α=sin ⎝ ⎛⎭⎪⎫π2-αcos ⎝ ⎛⎭⎪⎫π2-α=cos αsin α=1tan α=cot α.(2)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同样不仅可以正用,而且可以逆用、变形用,逆用和变形用都是化简三角恒等式的重要手段,要熟练掌握: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 α±β.如tan 25°+tan 20°+tan 25°tan 20°=tan(25°+20°)²(1-tan 25°tan 20°)+tan 25°tan 20°=tan 45°(1-tan 25°²tan 20°)+tan 25°tan 20°=1-tan 25°tan 20°+tan 25° tan 20°=1.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式子的特点,巧妙运用公式或其变形,使变换过程简单明了.(3)与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和余弦函数公式一样,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对分配律也不成立,即tan(α+β)≠tan α+tan β.题型一 给值求值问题【例题1】已知sin α=-35,α是第四象限的角,求tan ⎝ ⎛⎭⎪⎫α-π4和tan ⎝⎛⎭⎪⎫α-π2的值. 分析:已知sin α的值,求tan ⎝ ⎛⎭⎪⎫α-π4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而求tan ⎝⎛⎭⎪⎫α-π2则只能用诱导公式来做.解:因为sin α=-35,α是第四象限的角,所以cos α=1-sin 2α=1-⎝ ⎛⎭⎪⎫-352=45, 所以tan α=sin αcos α=-3545=-34.于是有tan ⎝ ⎛⎭⎪⎫α-π4=tan α-tan π41+tan αtan π4=-34-11+⎝ ⎛⎭⎪⎫-34=-7,tan ⎝ ⎛⎭⎪⎫α-π2=sin ⎝ ⎛⎭⎪⎫α-π2cos ⎝ ⎛⎭⎪⎫α-π2=-sin ⎝ ⎛⎭⎪⎫π2-αcos ⎝ ⎛⎭⎪⎫π2-α=-cos αsin α=-45-35=43.反思在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来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当tan α,tan 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利用公式T α+β,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题2】已知tan(α+β)=25,tan ⎝ ⎛⎭⎪⎫β-π4=14,求tan ⎝⎛⎭⎪⎫α+π4.分析:如果通过已知解出tan α再求值,计算量大.由于α+π4=(α+β)-⎝⎛⎭⎪⎫β-π4,所以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来求解.解:tan ⎝ ⎛⎭⎪⎫α+π4=tan ⎣⎢⎡⎦⎥⎤ α+β -⎝ ⎛⎭⎪⎫β-π4=tan α+β -tan ⎝ ⎛⎭⎪⎫β-π41+tan α+β tan ⎝⎛⎭⎪⎫β-π4=25-141+25³14=322. 反思在解题时切记不要盲目地看到是和差角的形式就套用公式,那样会增加计算量,而且容易出错,要先整体观察题目的特点,再寻找最简的解题方法,这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习惯.题型二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使用【例题3】计算:(1)tan 10°tan 20°+3(tan 10°+tan 20°)=__________. (2)tan 20°+tan 40°+tan 120°tan 20°tan 40°tan 120°=__________.解析:(1)原式=tan 10°tan 20°+3(1-tan 10°tan 20°)²tan(10°+20°)=tan 10°tan 20°+1-tan 10°tan 20°=1.(2)∵tan 60°=tan(20°+40°)=tan 20°+tan 40°1-tan 20°tan 40°,∴tan 20°+tan 40°=3-3tan 20°tan 40°. ∴tan 20°+tan 40°+tan 120°tan 20°tan 40°tan 120°=3-3tan 20°tan 40°-3-3tan 20°tan 40°=1.答案:(1)1 (2)1反思本题的两个小题都是考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变形运用,含α,β两角的正切和与正切积的式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比较容易处理.在历届高考试题中,曾多次考查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对此应予以重视.题型三 给值求角问题【例题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的横坐标分别为210,255.(1)求tan(α+β)的值;(2)求α+2β的值. 分析:(1)先根据cos α=210,cos β=255,求出tan α,tan β,再用和角公式求tan(α+β).(2)先求α+2β的正切值再求角.解:由条件,得cos α=210,cos β=255.∵α,β为锐角,∴sin α=1-cos 2α=7210, sin β=1-cos 2β=55.因此tan α=7,tan β=12. (1)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7+121-7³12=-3.(2)∵tan(α+2β)=tan[(α+β)+β]=tan α+β +tan β1-tan α+β tan β=-3+121- -3 ³12=-1,且α,β为锐角,∴0<α+2β<3π2,∴α+2β=3π4.反思此题要注意单位圆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特点与对应关系,还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比如角的取值范围、三角函数值等;然后要注意寻找题目中各角的关系,比如α+2β=(α+β)+β等.题型四 公式的综合应用【例题5】已知tan A ,tan B 是关于x 的方程mx 2-2x ²7m -3+2m =0的两个根,求tan(A +B )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韦达定理和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用参变数m 表示tan(A +B ),然后求含参变数m 的式子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得m ≠0,且Δ=4(7m -3)-8m 2≥0,即2m 2-7m +3≤0,且m ≠0. ∴12≤m ≤3.又7m -3≥0,∴m ≥37. ∴12≤m ≤3,则13≤1m≤2. ∵tan A ,tan B 为此方程的两根,∴⎩⎪⎨⎪⎧tan A +tan B =27m -3m ,tan A tan B =2.∴tan(A +B )=27m -3m1-2=-27m -3m=-2-3m 2+7m=-2-3⎝ ⎛⎭⎪⎫1m -762+4912. ∴当1m =76时,tan(A +B )取最小值为-733.当1m =13或1m=2时, tan(A +B )取最大值为-2 2.∴tan(A +B )的取值范围为⎣⎢⎡⎦⎥⎤-733,-22.反思本题易犯如下错误,只考虑用韦达定理寻求tan A +tan B ,tan A tan B 的值,而忽视方程有根的前提条件.凡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就要优先考虑“Δ”,它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题型五 易错辨析【例题6】已知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3x +4=0的两个根,且α,β∈⎝ ⎛⎭⎪⎫-π2,π2,则α+β的值等于( )A .π3B .-2π3或π3C .-π3或2π3D .-2π3错解:∵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3x +4=0的两个根, ∴tan α+tan β=-33,tan αtan β=4.∴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31-4= 3.又∵α,β∈⎝ ⎛⎭⎪⎫-π2,π2,∴α+β∈(-π,π). ∴α+β=-2π3或α+β=π3.故选B .错因分析:忽视了tan α,tan β是两个负根这一隐含条件,从而导致增解现象.正解:∵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3x +4=0的两个根, ∴tan α+tan β=-33<0,tan αtan β=4>0.∴tan α,tan β是方程x 2+33x +4=0的两个负根,即tan α<0,tan β<0.∵α,β∈⎝ ⎛⎭⎪⎫-π2,π2,∴α,β∈⎝ ⎛⎭⎪⎫-π2,0, ∴α+β∈(-π,0).又∵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331-4=3,∴α+β=-2π3.故选D .1.1+tan 75°1-tan 75°的值是( ) A . 3 B .- 3 C .33 D .-33解析:1+tan 75°1-tan 75°=tan 45°+tan 75°1-tan 45°tan 75°=tan(45°+75°)=tan 120°=-tan60°=- 3.答案:B2.已知α∈⎝ ⎛⎭⎪⎫π2,π,tan ⎝⎛⎭⎪⎫α+π4=17,那么sin α-cos α的值为( )A .-15B .75C .-75D .34答案:B3.若α+β=3π4,则(1-tan α)(1-tan β)等于( )A .1B .-1C .2D .-2解析:(1-tan α)(1-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3π4(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2.答案:C4.函数y =tan ⎝ ⎛⎭⎪⎫2x -π4+tan ⎝ ⎛⎭⎪⎫2x +π4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 解析:y =tan ⎝ ⎛⎭⎪⎫2x -π4+tan ⎝⎛⎭⎪⎫2x +π4 =tan 2x -11+tan 2x +tan 2x +11-tan 2x= tan 2x +1 2- tan 2x -1 21-tan 22x=4tan 2x 1-tan 22x=2tan 4x . 所以最小正周期为π4.答案:π45.已知tan ⎝ ⎛⎭⎪⎫π4+α=2,则12sin αcos α+cos 2α的值为______. 解析:∵tan ⎝ ⎛⎭⎪⎫π4+α=2,∴1+tan α1-tan α=2.∴tan α=13. ∴12sin αcos α+cos 2α=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α+cos 2α=tan 2α+12tan α+1=⎝ ⎛⎭⎪⎫132+12³13+1=23. 答案:236.(2012²山东曲阜期末)设cos α=-55,tan β=13,π<α<3π2,0<β<π2,求α-β的值.解:由cos α=-55,π<α<3π2得sin α=-255,tan α=2, 又tan β=13,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又π<α<3π2,0<β<π2,得-π2<-β<0,π2<α-β<3π2,所以α-β=5π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案(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案(5)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研讨式教学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这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样的呢? 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2222ππππαβαβαβαβαβ⎡⎤⎡⎤⎛⎫⎛⎫⎛⎫+=-+=-+=-+- ⎪ ⎪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 ()()()sin sin cos cos sin ta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 α、tan β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 cos αβ,得到()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 tan tan tan 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注意:,,()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cos ,tan 444πππααα⎛⎫⎛⎫⎛⎫-+- ⎪ ⎪ ⎪⎝⎭⎝⎭⎝⎭的值. 解:因为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得4cos 5α===, 3sin 35tan 4cos 45ααα-===- , 于是有43sin sin cos cos sin 444252510πππααα⎛⎫⎛⎫-=-=--= ⎪ ⎪⎝⎭⎝⎭43cos cos cos sin sin 444252510πππααα⎛⎫⎛⎫+=-=--= ⎪ ⎪⎝⎭⎝⎭两结果一样,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知识证明?3tan tan144tan 7341tan tan 144παπαπα---⎛⎫-===- ⎪⎛⎫⎝⎭++- ⎪⎝⎭ 例2、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72cos42cos72sin42-;(2)、cos20cos70sin20sin70-;(3)、1tan151tan15+-. 解:分析:解此类题首先要学会观察,看题目当中所给的式子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中哪个相象.(1)、()1sin 72cos 42cos72sin 42sin 7242sin 302-=-==; (2)、()cos 20cos70sin 20sin 70cos 2070cos900-=+==;(3)、()1tan15tan 45tan15tan 4515tan 6031tan151tan 45tan15++==+==--.例3x x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1cos sin 30cos cos30sin 22sin 302x x x x x x x ⎫-==-=-⎪⎪⎭思考:=分别等于12和2的.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作业:1、 已知()21tan ,tan ,544παββ⎛⎫+=-= ⎪⎝⎭求tan 4πα⎛⎫+ ⎪⎝⎭的值.(322) 2、 已知()33350,cos ,sin 4445413ππππβααβ⎛⎫⎛⎫<<<<-=+= ⎪ ⎪⎝⎭⎝⎭,求()sin αβ+的值.。

数学人教A版必修4示范教案: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

数学人教A版必修4示范教案: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二课时整体设计教学分析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两角和差”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在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教科书都把对照、比较有关的三角函数式,认清其区别,寻找其联系和联系的途径作为思维的起点,如比较cos(α-β)与cos(α+β),它们都是角的余弦只是角形式不同,但不同角的形式从运算或换元的角度看都有内在联系,即α+β=α-(-β)的关系,从而由公式C(α-β)推得公式C(α+β),又如比较sin(α-β)与cos(α-β),它们包含的角相同但函数名称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函数名的互化,利用诱导公式(5)(6)即可推得公式S(α-β)、S(α+β)等.2.通过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揭示了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与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还使学生加深了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节的几个公式是相互联系的,其推导过程也充分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深刻领会它们的这种联系,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本节几个例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引导,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先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具备什么条件等.另外,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表述,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不顾过程表述的正确性、简捷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三角恒等变换能力所不能忽视的.三维目标1.在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使学生深刻体会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旧知导入)教师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推导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把公式默写在黑板上或打出幻灯片,注意有意识地让学生写整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cos(α-β)与cos(α+β)、sin(α-β)的内在联系,进行由旧知推出新知的转化过程,从而推导出C(α+β)、S(α-β)、S(α+β).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计算以下几个题目,既可以复习回顾上节所学公式,又为本节新课作准备.若sinα=55,α∈(0,π2),cosβ=1010,β∈(0,π2),求cos(α-β),cos(α+β)的值.学生利用公式C(α-β)很容易求得cos(α-β),但是如果求cos(α+β)的值就得想法转化为公式C(α-β)的形式来求,此时思路受阻,从而引出新课题,并由此展开联想探究其他公式.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还记得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吗?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写出来.②在公式C (α-β)中,角β是任意角,请学生思考角α-β中β换成角-β是否可以?此时观察角α+β与α-(-β)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公式C (α-β)来推导cos(α+β)=?③分析观察C (α+β)的结构有何特征?④在公式C (α-β)、C (α+β)的基础上能否推导sin(α+β)=?sin(α-β)=?⑤公式S (α-β)、S (α+β)的结构特征如何?⑥对比分析公式C (α-β)、C (α+β)、S (α-β)、S (α+β),能否推导出tan(α-β)=?tan(α+β)=? ⑦分析观察公式T (α-β)、T (α+β)的结构特征如何?⑧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公式解题?活动:对问题①,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点拨学生思考公式中的α,β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是怎样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妙想法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比较cos(α-β)与cos(α+β)中角的内在联系,学生有的会发现α-β中的角β可以变为角-β,所以α-(-β)=α+β〔也有的会根据加减运算关系直接把和角α+β化成差角α-(-β)的形式〕.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转移到公式C (α-β)上来,这样就很自然地得到cos(α+β)=cos[α-(-β)]=cos αcos(-β)+sin αsin(-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所以有如下公式: cos (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我们称以上等式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C (α+β).对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公式C (α+β)的结构特征,可知“两角和的余弦,等于这两角的余弦积减去这两角的正弦积”,同时让学生对比公式C (α-β)进行记忆,并填空:cos75°=co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问题③,上面学生推得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呢?我们利用什么公式来实现正、余弦的互化呢?学生可能有的想到利用诱导公式(5)(6)来化余弦为正弦(也有的想到利用同角的平方和关系式sin 2α+cos 2α=1来互化,此法让学生课下进行),因此有sin(α+β)=cos[π2-(α+β)]=cos[(π2-α)-β] =cos(π2-α)cos β+sin(π2-α)sin 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在上述公式中,β用-β代之,则sin(α-β)=sin[α+(-β)]=sin αcos(-β)+cos αsin(-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α+β)、S (α-β).对问题④⑤,教师恰时恰点地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结构特征并结合推导过程进行记忆,同时进一步体会本节公式的探究过程及公式变化特点,体验三角公式的这种简洁美、对称美.为强化记忆,教师可让学生填空,如sin(θ+φ)=____________________,sin 2π7cos 5π7+cos 2π7sin 5π7=__________. 对问题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推出了公式C (α-β)、C (α+β)、S (α+β)、S (α-β)后,自然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怎么样来推导出tan(α-β)=?,tan(α+β)=?呢?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弦为切得到.在学生探究推导时很可能想不到讨论,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自己悟出来.当cos(α+β)≠0时,tan(α+β)=sin (α+β)cos (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如果cos αcos β≠0,即cos α≠0且cos 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cos β得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对问题⑥α、β、α±β的取值是任意的吗?学生回顾自己的公式探究过程可知,α、β、α±β都不能等于π2+k π(k ∈Z ),并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结构特征,加深公式记忆.对问题⑦⑧,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我们把前面六个公式分类比较可得C (α+β)、S (α+β)、T (α+β)叫和角公式;S (α-β)、C (α-β)、T (α-β)叫差角公式.并由学生归纳总结以上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以下逻辑联系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在化简求值中就经常应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对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 α,tan 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T (α±β )处理某些有关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π2-β),因为tan π2的值不存在,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π2-β)=sin (π2-β)cos (π2-β)=cos βsin β来处理等.应用示例 思路1例1已知sin α=-35,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π4-α),cos(π4+α),tan(π4-α)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在面对问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条件,明确要求.再思考应该联系什么公式,使用公式时要有什么准备,准备工作怎么进行等.例如本题中,要先求出cos α,tan α的值,才能利用公式得解,本题是直接应用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教师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由sin α=-35,α是第四象限角,得cos α=1-sin 2α=1-(-35)2=45. ∴tan α=sin αcos α=-34. 于是有sin(π4-α)=sin π4cos α-cos π4sin α=22×45-22×(-35)=7210, cos(π4+α)=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22×45-22×(-35)=7210, tan(α-π4)=tan α-tan π41+tan αtan π4=tan α-11+tan α=-34-11+(-34)=-7. 点评:本例是运用和差角公式的基础题,安排这个例题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有例2已知sin α=23,α∈(π2,π),cos β=-34,β∈(π,3π2). 求sin(α-β),cos(α+β),tan(α+β).活动: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对探究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值的内在联系.根据公式S (α-β)、C (α+β)、T (α+β)应先求出cos α、sin β、tan α、tan β的值,然后利用公式求值,但要注意解题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解:由sin α=23,α∈(π2,π),得 cos α=-1-sin 2α=-1-(23)2=-53,∴tan α=-255.又由cos β=-34,β∈(π,3π2),得 sin β=-1-cos 2β=-1-(-34)2=-74, ∴tan β=73.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3×(-34)-(-53)×(-74)=-6-3512.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53)×(-34)-23×(-74)=35+2712.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255+731-(-255)×73=-65+5715+235=-325+27717. 点评:本题仍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求值的基础题,其目的还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应例3在△ABC 中,sin A =35(0°<A <45°),cos B =513(45°<B <90°),求sin C 与cos C 的值. 活动:本题是解三角形问题,在必修5中还作专门的探究,这里用到的仅是与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与和差公式有关的问题,难度不大,但应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探究、讨论解决,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和找清三角形各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子.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角的范围这一隐含条件.解:∵在△ABC 中,A +B +C =180°,∴C =180°-(A +B ).又∵sin A =35且0°<A <45°,∴cos A =45. 又∵cos B =513且45°<B <90°,∴sin B =1213. ∴sin C =sin[180°-(A +B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35×513+45×1213=6365, cos C =cos[180°-(A +B )]=-cos(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35×1213-45×513=1665. 点评:本题是利用两角和差公式,来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典型例子,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使学生更加认识了公式的作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例1若sin(3π4+α)=513,cos(π4-β)=35,且0<α<π4<β<3π4,求cos(α+β)的值. 活动: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变角问题,也是一道经典例题,对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很有价值.尽管学生思考时有点难度,但教师仍可放手让学生探究讨论,教师不可直接给出解答.对于探究不出的学生,教师可恰当点拨引导,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所求的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观察选择应该选用哪个公式进行求解,同时也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求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值时,要特别注意确定准角的范围,准确判断好三角函数符号,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学生完全理清思路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的规范书写,并熟练掌握它.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可让其扩展本题,或变化条件,或变换所求的结论等.如教师可变换α,β角的范围,进行一题多变训练,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题的训练价值.解:∵0<α<π4<β<3π4,∴3π4<3π4+α<π,-π2<π4-β<0. 又sin(3π4+α)=513,cos(π4-β)=35, ∴cos(3π4+α)=-1213,sin(π4-β)=-45. ∴cos(α+β)=sin[π2+(α+β)]=sin[(3π4+α)-(π4-β)] =sin(3π4+α)cos(π4-β)-cos(3π4+α)sin(π4-β) =513×35-(-1213)×(-45)=-3365. 本题是典型的变角问题,即把所求角利用已知角来表示,实际上就是化归思想.这需要例2化简 sin (α-β)sin αsin β+sin (β-θ)sin βsin θ+sin (θ-α)sin θsin α. 活动:本题是直接利用公式把两角的和、差化为两单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探究,然后进行讲评.解:原式=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 αsin β+sin βcos θ-cos βsin θsin βsin θ+sin θcos α-cos θsin αsin θsin α=sin αcos βsin θ-cos αsin βsin θsin αsin βsin θ+sin αsin βcos θ-sin αcos βsin θsin αsin βsin θ+sin θsin βcos α-cos θsin βsin αsin θsin βsin α=0sin θsin βsin α=0.点评:本题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公式进行化简的例子,通过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学生熟练课本本节练习1~4.1.(1)6-24,(2)6-24,(3)6+24,(4)2- 3. 2.4-3310. 3.12-5326. 4.-2.作业已知0<β<π4,π4<α<3π4,cos(π4-α)=35,sin(3π4+β)=513,求sin(α+β)的值. 解:∵π4<α<3π4,∴-π2<π4-α<0. ∴sin(π4-α)=-1-(35)2=-45. 又∵0<β<π4,∴3π4<3π4+β<π,cos(3π4+β)=-1-(513)2=-1213. ∴sin(α+β)=-cos(π2+α+β)=-cos[(3π4+β)-(π4-α)] =-cos(3π4+β)cos(π4-α)-sin(3π4+β)sin(π4-α)=-(-1213)×35-513×(-45)=5665. 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有哪些收获与提高,在公式推导中你悟出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对于这六个公式应如何对比记忆?其中正切公式的应用有什么条件限制?怎样用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我们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从已知推得未知,理解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并要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解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数名称、角的关系,一个题目能给出多种解法,从中比较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领悟变换思路,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之目的.设计感想1.本节课是典型的公式教学模式,是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教案的设计流程是“提出问题→转化推导→分析记忆→应用训练”.它充分展示了公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推导证明新知识,并学会记忆公式的方法,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领会了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并培养他们主动利用转化思想指导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纵观本教案的设计,知识点集中,容量较大,重点是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以及简单的应用等,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式的推导、证明方法,熟练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教给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推导、获取新知的方法,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发现探索数学知识的喜悦和成功感.。

高一数学 必修4示范教案: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四课时) Word版含解析

高一数学  必修4示范教案: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四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三章第一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四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导入)请学生回忆上两节共同探讨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默写这六个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二倍角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问题导入)出示问题,让学生计算,若sin α=35,α∈(π2,π),求sin2α,cos2α的值.学生会很容易看出:sin2α=sin(α+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的,以此展开新课,并由此展开联想推出其他公式.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还记得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吗?(请学生默写出来,并由一名学生到黑板默写)②你写的这三个公式中角α、β会有特殊关系α=β吗?此时公式变成什么形式? ③在得到的C 2α公式中,还有其他表示形式吗?④细心观察二倍角公式的结构,有什么特征呢?⑤能看出公式中角的含义吗?思考过公式成立的条件吗?⑥让学生填空:老师随机给出等号一边括号内的角,学生回答等号另一边括号内的角,稍后两人为一组,做填数游戏:sin( )=2sin( )cos( ),cos( )=cos 2( )-sin 2( ).⑦思考过公式的逆用吗?想一想C 2α还有哪些变形?⑧请思考以下问题:sin2α=2sin α吗?cos2α=2cos α吗?tan2α=2tan α吗?活动:问题①,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α,β,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怎么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妙想法呢?并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如果学生想到α,β会有相等这个特殊情况,教师就此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想到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适当点拨进入问题②,然后找一名学生到黑板进行简化,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简化,教师再与学生一起集体订正黑板上的书写,最后学生都不难得出以下式子,鼓励学生尝试一下,对得出的结论给出解释.这个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充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并初步地感受二倍角的意义.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将来遇到的3α或3β等角的探究附设类比联想的源泉.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2α=2sin αcos α(S 2α);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2α=cos 2α-sin 2α(C 2α);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2α=2tan α1-tan 2α(T 2α). 这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指出,我们把这三个公式分别叫做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确切明了二倍角的含义,以后的“倍角”专指“二倍角”、教师适时提出问题③,点拨学生结合sin 2α+cos 2α=1思考,因此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又可表示为以下右表中的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S 2α) cos2α=cos 2α-sin 2α(C 2α) tan2α=αα2tan 1tan 2-(T 2α) cos2α=2cos 2α-1 cos2α=1-2sin 2α 这时教师点出,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用多媒体演示).倍角公式给出了α的三角函数与2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④,教师指导学生,这组公式用途很广,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公式的特征并记忆,首先公式左边角是右边角的2倍;左边是2α的三角函数的一次式,右边是α的三角函数的二次式,即左到右→升幂缩角,右到左→降幂扩角.二倍角的正弦是单项式,余弦是多项式,正切是分式.问题⑤,因为还没有应用,对公式中的含义学生可能还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初步感性认识到:(Ⅰ)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时,“三”字等不可省去;(Ⅱ)通过二倍角公式,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Ⅲ)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Ⅳ)公式(S 2α),(C 2α)中的角α没有限制,都是α∈R .但公式(T 2α)需在α≠12k π+π4和α≠k π+π2(k ∈Z )时才成立,这一条件限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当α=k π+π2,k ∈Z 时,虽然tan α不存在,此时不能用此公式,但tan2α是存在的,故可改用诱导公式.问题⑥,填空是为了让学生明了二倍角的相对性,即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他如4α是2α的二倍,α2是α4的二倍,3α是3α2的二倍,α3是α6的二倍,π2-α是π4-α2的二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例如:sin α2=2sin α4cos α4,cos α3=cos 2α6-sin 2α6等等. 问题⑦,本组公式的灵活运用还在于它的逆用以及它的变形用,这点教师更要提醒学生引起足够的注意.如:sin3αcos3α=12sin6α,4sin α4cos α4=2(2sin α4cos α4)=2sin α2, 2tan40°1-tan 240°=tan80°,cos 22α-sin 22α=cos4α,2tan α=tan2α(1-tan 2α)等等. 问题⑧,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 α,cos2α≠2cos α,tan2α≠2tan α.若sin2α=2sin α,则2sin αcos α=2sin α,即sin α=0或cos α=1,此时α=k π(k ∈Z ).若cos2α=2cos α,则2cos 2α-2cos α-1=0,即cos α=1-32(cos α=1+32舍去). 若tan2α=2tan α,则2tan α1-tan 2α=2tan α,∴tan α=0,即α=k π(k ∈Z ). 解答:①~⑧(略)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sin2α=513,π4<α<π2,求sin4α,cos4α,tan4α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观察所给条件与结论的结构,注意二倍角公式的选用,领悟“倍角”是相对的这一换元思想.让学生体会“倍”的深刻含义,它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本题中的已知条件给出了2α的正弦值.由于4α是2α的二倍角,因此可以考虑用倍角公式.本例是直接应用二倍角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二倍角的应用,理解二倍角的相对性,教师大胆放手,可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完成.解:由π4<α<π2,得π2<2α<π. 又∵sin2α=513, ∴cos2α=-1-sin 22α=-1-(513)2=-1213. 于是sin4α=sin[2×(2α)]=2sin2αcos2α=2×513×(-1213)=-120169; cos4α=cos[2×(2α)]=1-2sin 22α=1-2×(513)2=119169; tan4α=sin4αcos4α=(-120169)×169119=-120119. 点评:学生由问题中条件与结论的结构不难想象出解法,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解题时注意优化问题的解答过程,使问题的解答简捷、巧妙、规范,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本节公式的基本应用是高考的热点.变式训练1.不查表,求值:sin15°+cos15°.解:原式=(sin15°+cos15°)2=sin 215°+2sin15°cos15°+cos 215°=62. 点评:本题在两角和与差的学习中已经解决过,现用二倍角公式给出另外的解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变化的魅力.2.若cos2αsin (α-π4)=-22,则cos α+sin α的值为( ) A .-72 B .-12 C.12 D.72答案:C3.下列各式中,值为32的是( ) A .2sin15°-cos15° B .cos 215°-sin 215°C .2sin 215°-1D .sin 215°+cos 215°答案:B例2证明1+sin2θ-cos2θ1+sin2θ+cos2θ=tan θ.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一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战胜它,并力争一题多解.教师可点拨学生想一想,到现在为止,所学的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方法大致有几种:从复杂一端化向简单一端;两边化简,中间碰头;化切为弦;还可以利用分析综合法解决,有时几种方法会同时使用等.对找不到思考方向的学生,教师点出:可否再添加一种,化倍角为单角?这可否成为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种方法?再适时引导,前面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曾用到“1”的代换,对“1”的妙用大家深有体会,这里可否在“1”上做做文章?待学生探究解决方法后,可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书写解答过程,以便对照点评及给学生以启发.点评时对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暂时找不到思路的学生给予点拨、鼓励.强调“1”的妙用,妙在它在三角恒等式中一旦出现,在证明过程中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证题中,万万不要忽视它.证明:方法一:左=sin2θ+(1-cos2θ)sin2θ+(1+cos2θ)=2sin θcos θ+(1+1-2cos 2θ)2sin θcos θ+(1+2cos 2θ-1)=sin θcos θ+1-cos 2θsin θcos 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sin θcos 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tan θ=右. 所以,原式成立.方法二:左=sin 2θ+cos 2θ+sin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2θ+cos 2θ-sin 2θ=sin2θ+2sin 2θsin2θ+2cos 2θ=2sin θ(sin θ+cos θ)2cos θ(sin θ+cos θ)=tan θ=右. 方法三:左=(1+sin2θ)-cos2θ(1+sin2θ)+cos2θ=(sin 2θ+cos 2θ+2sin θ·cos θ)-(cos 2θ-sin 2θ)(sin 2θ+cos 2θ+2sin θ·cos θ)+(cos 2θ-sin 2θ)=(sin θ+cos θ)2-(cos θ+sin θ)(cos θ-sin θ)(sin θ+cos θ)2+(cos θ+sin θ)(cos θ-sin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cos θ-sin θ)=(sin θ+cos θ)·2sin θ(sin θ+cos θ)·2cos θ=tan θ=右. 点评:以上几种方法大致遵循以下规律:首先从复杂端化向简单端;第二,化倍角为单角,这是我们今天刚刚学习的;第三,证题中注意对数字的处理,尤其“1”的代换的妙用,请同学们在探究中仔细体会这点.在这道题中通常用的几种方法都用到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思路清晰,书写规范才是.思路2例1求sin10°sin30°sin50°sin70°的值.活动:本例是一道灵活应用二倍角公式的经典例题,有一定难度,但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道好题.本题需要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的先决条件是认识公式的本质,要善于把表象的东西拿开,正确捕捉公式的本质属性,以便合理运用公式.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探究,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解法,可适时点拨学生需要做怎样的变化,又需怎样应用二倍角公式.并点拨学生结合诱导公式思考.学生经过探索发现,如果用诱导公式把10°,30°,50°,70°正弦的积化为20°,40°,60°,80°余弦的积,其中60°是特殊角,很容易发现40°是20°的2倍,80°是40°的2倍,故可考虑逆用二倍角公式.解:原式=cos80°cos60°cos40°cos20° =23·sin20°cos20°cos40°cos80°23·2sin20°=sin160°16sin20°=sin20°16sin20°=116. 点评:二倍角公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又是解答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具有灵活多变,技巧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在训练中细心体会其变化规律.例2在△ABC 中,cos A =45,tan B =2,求tan(2A +2B )的值. 活动:这是本节课本上最后一个例题,结合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是和与差公式的应用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在三角形的背景下研究问题,会带来一些隐含的条件,如A +B +C =π,0<A <π,0<B <π,0<C <π.可先让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探究解法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由条件到结果的函数及角的联系.由于对2A +2B 与A ,B 之间关系的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所以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解法,不过它们都是对倍角公式、和角公式的联合运用,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论学生的解答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直接干预.在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比较各种不同的解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以把求tan(2A +2B )的值改为求tan2C 的值.解:方法一:在△ABC 中,由cos A =45,0<A <π,得 sin A =1-cos 2A =1-(45)2=35. 所以tan A =sin A cos A =35×54=34, tan2A =2tan A 1-tan 2A =2×341-(34)2=247. 又tan B =2,所以tan2B =2tan B 1-tan 2B =2×21-22=-43. 于是tan(2A +2B )=tan2A +tan2B 1-tan2A tan2B =247-431-247×(-43)=44117.方法二:在△ABC 中,由cos A =45,0<A <π,得 sin A =1-cos 2A =1-(45)2=35. 所以tan A =sin A cos A =35×54=34.又tan B =2, 所以tan(A +B )=tan A +tan B 1-tan A tan B =34+21-34×2=-112. 于是tan(2A +2B )=tan[2(A +B )]=2tan (A +B )1-tan 2(A +B )=2×(-112)1-(-112)2=44117. 点评: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对倍角公式、和角公式的联合运用,本质上没有区别,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思考,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变式训练化简1+cos4α+sin4α1-cos4α+sin4α. 解:原式=2cos 22α+2sin2αcos2α2sin 22α+2sin2αcos2α=2cos2α(cos2α+sin2α)2sin2α(sin2α+cos2α)=cot2α. 知能训练已知cos 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 (1)求tan2α的值;(2)求β.解:(1)由cos α=17,0<α<π2,得sin α=1-cos 2α=1-(17)2=437. ∴tan α=sin αcos α=437×71=4 3.于是tan2α=2tan α1-tan 2α=2×431-(43)2=-8347. (2)由0<β<α<π2,得0<α-β<π2. 又∵cos(α-β)=1314,∴sin(α-β)=1-cos 2(α-β)=1-(1314)2=3314. 由β=α-(α-β),得cos β=cos[α-(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17×1314+437×3314=12. ∴β=π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基本公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计算能力.作业课本习题3.1 A 组15、16、17.课题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前面学过的两角和公式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三角函数式子的变化有什么新的认识?怎样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并要正确熟练地运用二倍角公式解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数名称、角的关系,一个题目能给出多种解法,从中比较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领悟变换思路,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之目的.设计感想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节课的设计流程从回顾→探索→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新课改理念,体现“活动、开放、综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本节在学生探究和角公式的特殊情形中得到了二倍角公式,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由一般化归为特殊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就深深地留在了学生记忆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2.纵观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发现二倍角后就是应用,至于如何训练二倍角公式正用,逆用,变形用倒成了次要的了.而学生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去发现数学规律,又发现了怎样逆用公式及活用公式,那才是深层的,那才是我们中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3.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根据高中三角函数的推理特点,本节主要是教给学生“回顾公式、探索特殊情形、发现规律、推导公式、学习应用”的探索创新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温故知新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推导、获取新知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尝试到探索的喜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备课资料一、三角变换中的“一致代换”法在三角变换中,“一致代换”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所谓“一致代换”法,即在三角变换中,化“异角”“异名”“异次”为“同角”“同名”“同次”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在三角函数式中,①如果只含同角三角函数,一般应从变化函数名称入手,尽量化为同名函数,常用“化弦法”;②如果含有异角,一般应从变化角入手,尽量化不同角为同角,变复角为单角;③如果含有异次幂,一般利用升幂或降幂公式化异次幂为同次幂.二、备用习题1.求值:1sin10°-3cos10°. 答案:原式=cos10°-3sin10°sin10°cos10°=2(12cos10°-32sin10°)sin10°cos10°=4(sin30°cos10°-cos30°sin10°)2sin10°cos10°=4sin (30°-10°)sin20°=4. 2.化简:cos36°cos72°.答案:原式=2sin36°cos36°·cos72°2sin36°=2sin72°cos72°4sin36°=sin144°4sin36°=14. 3.化简:cos αcos α2cos α22cos α23·…·cos α2n -1. 答案:先将原式同乘除因式sin α2n -1,然后逐次使用倍角公式,则原式=.sin2α2n sin α2n -1 4.求值:sin6°sin42°sin66°sin78°.答案:原式=sin6°cos48°cos24°cos12°=sin6°cos12°cos24°cos48° =24cos6°sin6°cos12°cos24°cos48°24cos6°=sin96°24cos6°=cos6°16cos6°=116. 5.若cos(π4+x )=35,17π12<x <7π4,求sin2x +2sin 2x 1-tan x的值. 答案:原式=2sin x cos x +2sin 2x 1-tan x =2sin x cos x (1+tan x )1-tan x=sin2x tan(π4+x ). ∵17π12<x <7π4, ∴5π3<π4+x <2π. 又cos(π4+x )=35,∴sin(π4+x )=-45,tan(π4+x )=-43. ∴sin2x =sin[2(π4+x )-π2]=-cos2(π4+x )=-[2cos 2(π4+x )-1]=725, 故原式=725·(-43)=-2875. 6.已知cos(α-β2)=-19,sin(α2-β)=23,且π2<α<π,0<β<π2,求cos(α+β)的值. 答案:∵cos(α-β2)=-19,π2<α<π,0<β<π2, ∴π2<α-β2<π. ∴sin(α-β2)=459. ∵sin(α2-β)=23,π2<α<π,0<β<π2, ∴0<α2-β<π2. ∴cos(α2-β)=53. ∵cos α+β2=cos[(α-β2)-(α2-β)] =cos(α-β2)cos(α2-β)+sin(α-β2)sin(α2-β) =(-19)×53+459×23=7275, ∴cos(α+β)=2cos 2α+β2-1=-2397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教材把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从正弦、余弦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节,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对其应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对于三角函数变形中,角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实践的机会.也可以说本节并不是什么新的内容,而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整合而已.在探究中让学生体验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对于公式成立的条件,可以在学生自主推导公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在掌握公式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加以讨论解决.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有许多优美的三角恒等式,它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形式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其结构、变形之美.本节作为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最后一节内容,教学时可以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作一个小结,从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探究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揭示它们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用分析的方法寻求解题思路.三维目标1.会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能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及三角恒等证明.2.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运用,让学生从中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观察问题,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公式变形美的熏陶下提高数学审美层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逆用及变形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问题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否求出tan15°的值?学生很容易转化为30°、45°的正弦、余弦来求.教师进一步提出:能否直接利用tan30°和tan45°来求出tan15°呢?由此展开新课,探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思路2.(直接导入)在研究了和与差角α±β的正弦、余弦与单角α、β的正弦、余弦间的关系后,能否探究出tan(α±β)与tanα、tanβ间的关系?是否与sin(α±β)公式相似?如何推导呢?由此展开新课,揭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利用所学两角和与差正弦与余弦公式很容易求出tan15°的值,那么怎样直接利用tan30°和tan45°来求出tan15°呢?(2)利用所学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对比分析公式Cα-β、Cα+β、Sα-β、Sα+β,能否推导出tan(α-β)=?tan(α+β)=?(3)分析观察公式T α-β、T α+β的结构特征与正、余弦公式有什么不同?(4)前面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是恒等式,和与差的正切呢?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前面我们推出的公式C α-β、C α+β、S α+β、S α-β,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tan(α-β),tan(α+β)究竟如何,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就行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弦为切,通过除以cosαcosβ即可得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可能想不到讨论cosαcosβ等于零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醒,让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自己悟出来才有好效果.对cosαcosβ讨论如下:当cos(α+β)≠0时,tan(α+β)=sin (α+β)cos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cosβ-sinαsinβ. 若cosαcosβ≠0,即cosα≠0且cosβ≠0时,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cosβ,得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根据角α、β的任意性,在上面的式子中,β用-β代之,则有tan(α-β)=tanα+tan (-β)1-tanαtan (-β)=tanα-tanβ1+tanαtanβ. 由此推得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简记为“T α-β、T α+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 α+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 α-β). 我们把公式T α+β、T α-β分别称作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与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并且从推导过程可以知道α、β、α±β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即α≠π2+kπ(k ∈Z ),β≠π2+kπ(k ∈Z ),α±β≠π2+kπ(k ∈Z ),这样才能保证tan(α±β)与tanα,tanβ都有意义.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味、反思探究过程,点明推导过程的关键是:tan(α+β)→sin(α+β),cos(α+β)→sinα、sinβ、cosα、cosβ→tanα、tanβ.我们学习公式一定要掌握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的形式及公式的作用三个方面:①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提示学生从公式的形式和推导过程看)tanα、tanβ、tan(α±β)都有意义,且1±tanαtanβ≠0;②注意公式的形式:公式右边分子是单角α、β正切的和与差,分母是1减(或加)单角α、β正切的积公式,右边分子的符号与公式左边的符号相同,公式右边分母的符号与分子的符号相反;③公式的作用:将复角α±β的正切化为单角α、β的正切形式,用于角的变换.(基本关系式用于三角函数的变形)可用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化简、证明.至此,我们学完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统一叫做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一般地,我们把公式S α+β,C α+β,T α+β都叫做和角公式,而把公式S α-β,C α-β,T α-β都叫做差角公式.要让学生明晰这六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晰逻辑关系主线.可让学生自己画出这六个框图,通过逻辑联系图,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借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不仅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正用,还要注意它们的逆用及变形用.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在化简求值中就经常用到,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及数学公式的魅力.对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当tanα,tanβ或tan(α±β)的值不存在时,不能使用T α±β处理某些问题,但可改用诱导公式或其他方法,例如:化简tan(π2-β),因为tan π2的值不存在,不能应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所以改用诱导公式tan(π2-β)=sin (π2-β)cos (π2-β)=cosβsinβ来处理.讨论结果:(1)~(4)略.应用示例例 1已知tanα=2,tanβ=-13,其中0<α<π2,π2<β<π. (1)求tan(α-β);(2)求α+β的值.活动:本例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直接运用,教师可让学生独立解决.对于(2)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判断角的范围,这是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步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三角函数值求角必先找出所求角的范围.解:(1)因为已知tanα=2,tanβ=-13,所以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2+131-23=7. (2)因为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2-131+23=1, 又因为0<α<π2,π2<β<π,所以π2<α+β<3π2. 在π2与3π2之间,只有5π4的正切值等于1, 所以α+β=5π4. 例 2求下列各式的精确值.(1)tan75°;(2)tan17°+tan43°1-tan17°tan43°. 解:(1)tan75°=tan(45°+30°)=tan45°+tan30°1-tan45°tan30°=1+331-33=2+3; (2)tan17°+tan43°1-tan17°tan43°=tan(17°+43°)=tan60°= 3. 点评:本例体现了对公式全面理解上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角度使用公式,与正用相比,反用表现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它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反向思维意识,对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也高,而且对公式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例 3若tan(α+β)=25,tan(β-π4)=14,求tan(α+π4)的值. 解:因为α+π4=(α+β)-(β-π4), 所以tan(α+π4)=tan[(α+β)-(β-π4)]=tan (α+β)-tan (β-π4)1+tan (α+β)tan (β-π4) =25-141+25×14=322.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变角问题,就是把所求角利用已知角来表示,具有一定的拆角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角的变换,使之明白此类变角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例 4已知α+β=45°,求(1+tanα)(1+tanβ)的值.解:∵α+β=45°,∴tan(α+β)=tan45°=1.又∵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 即tanα+tanβ=1-tanαtanβ.∴原式=1+tanα+tanβ+tanαtanβ=1+(1-tanαtanβ)+tanαtanβ=2.点评:本题是公式的变形应用,当出现α+β为特殊角时,就可以考虑逆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变形式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这个变形式子对我们解题很有用处.解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推导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研究了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的形式及公式的作用;学习了公式的应用,通过公式的推导,加强了对“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通过例题我们对公式不仅要会正用,还要会逆用,有时还需要适当变形后再用,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公式.作业课本本节习题3—1 A 组1~3 B 组1~3.设计感想1.因为本节内容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最后一节,所以本节教案的设计目的既是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继续,也注意了复习巩固两角和差公式.设计意图在于深刻理解公式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利用公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节课安排的几个例子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设计的,它们的解题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公式的灵活运用.另外,通过补充的例题,教给学生正用、逆用、变形用公式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逆向思维和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2.对于本节课来说,我们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智能,由学生唱好本节的主角.在设计例习题上,也是先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探究解法,然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评.重在理清思路,纠正错误,点拨解法,争取一题多解,拓展思路,通过变式训练再进行方法提升,开拓题型.备课资料备用习题1.若tanα=2,tan(β-α)=3,则tan(β-2α)的值为( )A .-1B .-12C.57D.172.tan30°+tan15°+tan15°tan30°的值等于( )A.12B.22C. 2 D .1 3.tan55°-tan385°1-tan (-305°)tan (-25°)=________. 4.已知tan110°=a ,则tan50°的值为________.5.若tanx =1-tan20°1+tan20°,则x =________. 6.已知sinα=-35,cosβ=513,且α,β的终边在同一象限,求tan(α+β)的值. 7.若3sinx +3cosx =23sin(x +φ)且φ∈(0,π2),求tan(φ+π4)的值.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以原点O 为圆心、6为半径的圆上运动,线段OP 与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交于R 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过R 作PM 的垂线,垂足为Q ,求∠POQ 的最大值.参考答案:1.D 2.D 3.33 4.a -31+3a5.25°+k·180°(k ∈Z )6.6316. 7.分析:如何求φ是本题的关键. 解:∵3sinx +3cosx =23(32sinx +12cosx)=23(sinxcos π6+cosxsin π6)=23sin(x +π6), ∴23sin(x +φ)=23sin(x +π6). 又∵φ∈(0,π2),∴φ=π6. ∴tan(φ+π4)=1+tanφ1-t anφ=1+331-33=3+33-3=9+3+6332-3=2+ 3. 8.解:本应考虑点P 在四个象限的情形,由于对称性,可不妨设点P 在第一象限,设∠xOP =α,∠xOQ =β,则∠POQ =α-β,Q(6cosα,2sinα),tanβ=2sinα6cosα=13tanα. 故tan ∠POQ =tan(α-β)=ta nα-tanβ1+tanαtanβ=tanα-13tanα1+13tan 2α=2tanα3+tan 2α. 设tan ∠POQ =y ,tanα=t ,则y =2t 3+t 2, 即yt 2-2t +3y =0.由α是锐角,可知t >0,从而y =2t 3+t 2>0. 又Δ=4-12y 2≥0,故0<y ≤33,且当t =3时,y =33. 故y 的最大值,即tan ∠POQ 的最大值为33.所以∠POQ 的最大值为π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