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参考资料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中国是人情社会,西方是法治社会。
文化的差异,其实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中西文化,在具体事例上,我们还会发现许多有差异的地方: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谦虚西方人感激;餐桌上,中国人劝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则尊重客人个人权益,不督促不强求;中国人吃饭时围成一桌共同吃,西方人则将食物分成每人一份。
这些事例数不胜数,而这种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大部分都归结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形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一,文化背景不同。
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
这些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而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
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二、对整体和个体的看法不同。
中国人更看重团体利益,往往把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齐,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团体利益。
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
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
三、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出于农业社会。
人们比较安分保守。
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能够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
而西方的是商业经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
他们经常要外出走商,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不一样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构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我的传统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简谈
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力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精神的超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同时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他们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人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属性。
以“爱”为社会核心,属于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二、中西方思想观差异①人生观、利益观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却容易忽视个体利益,经常委曲求全,将回报寄托在来生和后代,牺牲自我。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
②科学观在科学方面,中国在历史上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科学技术、经验,而在探索过程中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所谓的“古人云”和“有关专家”的思维,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且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对科学经验的传递上注重于家族传承和行业保密,凡事留一手,缺乏与众分享、交流的勇气。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③民主、法制观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在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
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在对行为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外文化差异_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1、饮食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于冷食,而中国人习惯一日三餐吃热食或者是熟食。
就像在喝水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西方人习惯喝加了冰块的凉水,而中国人更喜欢热水或者是凉白开。
2、天气西方人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是天气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不大。
这一点,可能是个误区了。
恶劣的天气对于中国人心情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对于一些室外的工作也会造成麻烦。
3、生活西方的生活倾向于独立生活,而中国人自古就是集体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间。
而中国老人则是帮家里的儿女带孩子,抚养第三代,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们。
5、孩子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围绕着孩子展开,孩子是重心。
而西方家庭对于孩子放得没有那么重,在18岁后还会要求孩子一个人生活。
中国则是子嗣问题自古就是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1、饮食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观念差异西方人认为一个人只有完全脱离社会关系,真正做到“关注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之所以为人,必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环。
儒家文化中定义:“仁者,人也。
”强调整体和综合。
3、服饰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4、语言差异象形文字强调视觉和闪点,拼音语言强调逻辑和哲学,所以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写意和系统思维,而西方文化则更多注重抽象和数据。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
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总结。
1.宗教信仰: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宗教信仰。
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家道教和佛教,这些宗教强调的是集体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2.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是价值观的核心。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家庭和传统价值观更重要。
3.教育: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而中国教育重视纪律和记忆,强调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
4.礼仪:中国和西方的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比较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
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尊重。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
5.家庭观念:中国和西方文化对家庭的看法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社会的核心,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和父母的地位。
而在西方,个人独立和自主性较为重要,家庭更多是一个相互支持的单位。
6.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西方人通常会尽量按时完成任务,而中国人对时间可能会更加灵活,他们注重与人的交流和关系。
7.食物和饮食习惯: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荤素搭配,重视米饭和粥类食品。
而西方人更强调肉类和面食,蔬菜和主食的比例可能较低。
8.婚姻观念:中西方文化对婚姻的看法也有差异。
中国文化中婚姻被看作是家庭的延续和传承。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在西方,个人选择和幸福感更重要,婚姻更多是两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教育、礼仪、家庭观念、时间观念、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婚姻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也是两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的产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探讨。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首先,中西方在社会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而中国社会则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家庭和社会的利益被视为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因素。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决策、组织和合作方面的不同方式。
其次,中西方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倾向于重视个人权利、个人创造力和世俗成功。
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家庭和社会责任,尊重长辈和权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个人目标、成功标准和道德观念上的差异。
再次,中西方在教育方面有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性。
中国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表现。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学习方法和教育价值观上的差异。
此外,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而坦率的表达,鼓励个体在沟通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个性。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偏向于间接而含蓄的表达,注重面子和避免冲突。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沟通风格、表达方式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
最后,中西方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时间,倾向于直接、简洁而轻松的交流方式。
中国文化则注重尊重和尊严,倾向于客套和繁复的交流方式。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交往方式、礼节规范和社交习惯上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多维度的,包括社会结构、价值观、教育、沟通和礼仪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历史、宗教、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言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涵盖了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道德规范、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1. 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强调和鼓励,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意识受到高度重视。
相比之下,中方社会更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中西方在对待家庭和社交关系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方文化中,家庭是一个核心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主权和个人选择被更加重视,家庭并不像中方一样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2. 社会习俗的差异社会习俗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社交行为、礼节和礼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非常看重传统和尊重长辈,因此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性。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发言和表达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更注重直接、明确的交流方式。
此外,饮食习俗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之一。
中方饮食文化强调粗细搭配、烹饪方法以及餐桌礼仪。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快捷、简单的用餐方式,他们通常采用刀叉和手来进食。
3. 道德规范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道德规范上存在一些不同。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道德和道义被普遍认为是相对的,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相比之下,在中方文化中,道德价值观更加注重传统、家庭和集体的利益。
此外,在个人责任和义务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更加强调个人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
而在中方文化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被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注重对家庭和社会的奉献。
4. 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思辨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更注重师生间的尊重和权威,以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中外文化差异的素材
中外文化差异的素材
中外文化差异的素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挖掘,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主题和事例:
1.社交礼仪:例如,在中国,人们更注重谦逊和礼貌,而在西方,
直率坦诚的表达方式更为常见。
2.餐饮文化:中西方在食物的烹饪方式、用餐礼仪、餐具使用等方
面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的菜肴强调色香味俱佳,而西方的食物则更注重营养均衡。
3.节日习俗:例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都是重要的节日,
但它们的庆祝方式、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
4.家庭观念:中国家庭观念强调亲情和家族纽带,而西方家庭观念
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
5.教育方式:中西方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
记忆和应试能力,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创新、实践和批判性思维。
6.思维方式: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人注重整体
思维和直觉体验,而西方人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和分析。
7.艺术与审美:中西方艺术风格、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国
的水墨画强调意境和情感表达,而西方的油画则更注重光影和透视效果。
8.宗教信仰: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等本土宗教,而西方则主要
信仰基督教等。
不同宗教信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
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素材可以用来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回复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回复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回答篇一、引言(约200字)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背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宗教与哲学观念(约300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宗教与哲学观念上反映得淋漓尽致。
中国受到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
而西方主要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强调追求个人的快乐和个体权利。
这种差异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来。
三、社交礼仪与沟通方式(约400字)中西方文化在社交礼仪与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面子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因此在社交场合中通常会注意言行举止,注重细节。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的表达,个人观点更加突出。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交往礼节以及非言语交流中都有明显体现。
四、家庭观念与人际关系(约400字)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观念与人际关系上也有明显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尊重长辈,注重家族的传承与延续。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决策权,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这种差异在家庭结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角色分工上体现出来。
五、时间观念与工作态度(约400字)中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与工作态度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长远的时间观念,强调缓慢、稳定的发展和长期规划。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即时的时间观念,强调效率和追求快速的成果。
工作态度上,中国文化更加注重稳定、勤奋的工作,而西方文化更加看重创造力和自我表达。
六、结论(约200字)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基础。
通过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加开放地看待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并且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在全球化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西方差异
由于美国的现代文化没有成熟的标准,常常会走向偏激。一面是基督徒祈祷上帝赐予人们善良的美德,一面是大大小小的骗局层出不穷;一面是西装革履上下班的人流,一面是裸体的游行队伍;一面是热爱家庭的夫妻在忙忙碌碌,一面是同性恋者在举办婚礼……前者是一个美国,后者是又一个美国。前者是传统的美国,后者是现代的美国。
美国的根系不在美洲,而在西欧。美国文化主要是从英国移植的现代文化,由于历史短暂,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但这个缺点同时也是优点,美国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可以轻装前进。美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文化积淀,也没有国家基础,所以美国政权缺少稳固性。美国人是直接进入现代社会的,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的生产方式发展经济,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照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所谓直销模式就是建立在商业化之上的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美国发达的市场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但是,由于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积淀中难免会有一些糟粕,就像参天大树难免会有一些枯枝败叶一样。例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等等,就是消极的、保守的思想观念,而且至今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基础,对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进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关系盘根错节,一个家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且又散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不能对传统文化加以剖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会成为历史的包袱。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发掘其中符合现实需要,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内容,剔除其中落后的、腐朽的因素,是我们继续前进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
中美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性。
中国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的岁月蕴藏着无尽的财富,中华民族文化是一座开掘不尽的富矿。文化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愈有价值,就像一棵千年古树根深叶茂,一切现代文明都可以在这棵大树上嫁接生成。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道德文化自觉——兼论德育现代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2期.宋晔.寇茜.[2].文化差异·税收道德精神·税制改革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税收改革取向.《税务与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1期.彭骥鸣.蔡军.[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7期.喻晴.闾振华.[4].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电影文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张丽君.[5].心理社会行为的中西方差异:"性善性恶文化"假设.《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王登峰.崔红.[6].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3期.朱丽娟.胡忠丽.[8].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2期.孙萍.[9].从“先救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8期.王康妮.[10].神话传说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z1期.尹晓予.二、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杨超.体育人文社会学西安体育学院2012(学位年度)[2].动画角色表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被引次数:4作者:姜宾虹.艺术设计学中国美术学院2011(学位年度)[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被引次数:2作者:崔源.设计艺术学湖北工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4].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作者:许伟利.英语语言文学天津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5].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男女篮影响之分析.被引次数:2作者:陈曦.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汉体育学院2009(学位年度)[6].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国际贸易合同的翻译.被引次数:2作者:张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西南政法大学2012(学位年度)[7].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传统节日禁忌研究.作者:李燕.汉语国际教育曲阜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8].旅游文本英译的中西文化差异处理——碛口景区资料翻译实践报告. 作者:刘晋宏.翻译山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9].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陶灵丽.会计学东华大学2012(学位年度)[10].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被引次数:4作者:周媛.英语语言文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学位年度)三、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DifferencesEmbodiedinIndustrialDesign .C.Zhong《MaterialsScienceForum》,被EI收录EI.2012[2]Crosscultural,valuesandethicsdifferencesandsimilaritiesbetween theUSandAsiancountries. FrediGarciaDianaMendezChrisEllisCaseyGautney 《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inChina》,20143[3]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DifferencesEmbodiedinIndustrialDesign .C.Zhong2012[4]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twonovelcoloncancercelllinesfrom Chinesepatients. HuDNHwangSMLinXZYangPYTsaiCHHuangQHuangHYHwangMH 《InVitroCellularandDevelopmentalBiology.Animal:JournaloftheTissuesCu ltureAssociation》,被SCI收录SCI.20073/4[5]InfluenceofChineseWesternAestheticCulturalDifferencesonDesignE valuation.J.M.LiX.J.Wang2011[6]DevelopmentofChineseConsumers'BrandLoveConceptualStructureandS cale:WithSportsShoesBrandsasanExample.MingJinShenghuaJia2011[7]Chapter97AnalysisonCrossCulturalFactorsonEnglishTranslation. ZhaoyangGuo2013[8]DevelopmentofChineseconsumers'brandloveconceptualstructureands cale:Withsportsshoesbrandsasanexample.MingJinShenghuaJia2011四、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科技新闻写作模式的比较研究.傅爱军,2010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2]科学与艺术的纠结浅谈中西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秦硕茗.秦威,2014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3]中药文化视角下的中药复方研究.赵静.李绍平.王一涛,2008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4]中西方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比较.陈立新,2005首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5]从民间故事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以"虎姑婆"和"小红帽"为例.鹿忆鹿,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6]由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区分看中西方法治社会的差异.徐银花,2008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7]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从本源文化角度.王雅洁,20112011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体育强国目标下的体育发展”专题论坛[8]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王矗.程晓皎,2014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9]中国与西方大学管理文化之省视.尤克强,20052005年海峡两岸大学文化高层论坛[10]编校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标题应注意的5个问题.吴洋意,2006第五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管理和学术研讨会。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1、礼仪文化差异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引言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之一。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还反映在人际交往、教育观念、礼仪行为等方面。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知,有效开展国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以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
西方哲学以理性和个体为中心,强调逻辑思维、分析和实证研究。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强调和谐、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念。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念的侧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沟通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追求明确和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
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间接表达,尽量避免冲突和尴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
另外,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差异,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关系的看待方式中西方在对待社会关系的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权利。
而中国文化则重视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注重社会和谐以及对家庭和社群的责任。
这种差异体现在对待亲情、友情和礼仪观念上。
时间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加注重精确计划和时间管理。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弹性和灵活性,更重视人际关系,对时间的看法较为宽容。
三、行为习惯的差异社交礼仪的差异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交往方式和礼节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注重直接而简洁的交流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面子,在交往中更注重细节和形式的礼仪。
比如,在进餐方面,西方文化注重快速就餐和使用刀叉,而中国文化则倾向于慢慢品味和使用筷子。
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学习方式和学生发展的态度上。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报告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去探索其中的共通之处与融合之道。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中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价值。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国人喜欢煲汤炖菜,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简单的烹饪和生吃食材。
在礼仪习惯方面,中国人讲究尊重长辈和传统,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这些差异是由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评判或排斥。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非黑即白的。
中西方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对待友情和人际关系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在对待自然和环境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倡导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积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通过交流与对话,可以增进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团等方式,让中西方文化能够相互借鉴和吸收,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只有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和谐共处,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同繁荣。
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
【这篇文章旨在辅助理解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非文化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首先,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中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中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分别是“人情关系”和“个人价值”。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人际关系和群体利益,重视和谐、共同体、安定和顺从的价值观;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自由、独立、个性和竞争的价值观。
这种差异影响了人们对待权威、个人自由、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态度和做法。
其次,社会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饮食、婚姻和丧葬等方面。
中西方的礼仪观念和习俗差异巨大。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礼仪,尊重长辈,强调面子和名誉,礼节较为繁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平等和直接沟通,礼节相对简单。
在饮食方面,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中西方人对于吃的方式、食物的属性、餐桌文化等都有不同的认知和看法。
婚姻与家庭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强调的是家族与个体的不同,个人选择和家庭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婚姻观念。
丧葬习俗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东方文化中善后事宜秉承着厚葬重礼的观念,注重祭拜传统,而西方文化则强调节俭与简单。
再次,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差异体现在休闲方式、时间观念和居住方式等方面。
西方人注重休闲和娱乐,相对较为开放和自由。
他们喜欢户外活动,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娱乐活动,鼓励个人发展和创造。
而东方人则注重工作和养家糊口,强调孝顺和家庭责任,相对较为拘谨和安于现状。
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注重效率和准时,善于时间管理,而东方人则注重精力与事件关联,强调“时机的把握”。
在居住方式方面,西方人更多选择独立的住宅,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的隐私,而东方人多选择与家人同住或聚居在一起,注重家庭的凝聚力和人际关系。
最后,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决策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
西方文化发展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思维,强调因果关系,追求事实和证据,注重个人的观点和权利。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
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
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
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世界越来越近,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方的差异性,有不同才会特别。
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风俗习惯上。
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往往也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成。
一、饮食习俗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且现已开始有不食早餐的风气。
无疑少食多餐会比一日三餐、二餐科学,特别是不食早餐更易患胆石症。
2、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美国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这值得生活日趋简单化的都市白领一族注意的。
3、中国许多家庭逢年过节时菜肴特别多,应酬也特别多。
而美国人宴客或过节,从不铺张,连总统宴请外国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劝酒。
4、中国人烹调时喜欢用植物油,美国人则喜欢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
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因此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特别高。
二、价值观念与思维的差异传统的值观念是各国文化的核心。
与西方离散性相反,中国人崇尚聚拢性。
多少年来,汉民族形成一种崇尚集体反对个人主义为主的强烈意识。
个人主义,即一切从个人出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而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人本”、“人本”则强调人的价值。
它的核心是个人奋斗和独立精神。
具体来说,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立体性的,是一种阴阳互补的,内向性,是由远到近,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别的。
比如说领导讲话,习惯性地都会先讲国际形势,然后讲到国内,再讲本单位。
(呵呵,的确如此呀!)西方人则不是从大范围讲,一般先讲很小很小的事,从小事深化开来,慢慢演化到大事。
而中国人更喜欢从大讲到小。
这都是习惯,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外部反映。
中国人和西方人说话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今天有一个讲座,外国人会问学员,说今天有讲座吗?有的学员会说可能吧。
外国人听后会感到很困惑,不可能吧,是有还是没有。
认为中国人回答的太奇怪了。
为什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流线性的二元的思维模式:要么是A,要么是B,二者必居其一,真理只有一个。
但中国人认为,真理不止一个,可能是两个,认为是阴阳互补的。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大多数文学作品里,都可以找到宗教文化的影子。
西方人信奉宗教,笃信上帝,上帝至高无上,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
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宗教,但无论形式和内涵,都无法与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相比。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都伴随着宗教文化的波涛,在语言、习俗、心理上都有宗教文化的影子,一些中国人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甚至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但就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宗教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都远远无法与西方人意识中的宗教同日而语。
只要深入西方社会生活,就会发现,无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宗教不仅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人们的喜怒哀乐紧紧相联。
与东方人不同,教堂在西方已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支柱,以至于每星期人们都要花大量时间到教堂去礼拜。
四、节日的差异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并流传下来的,不可避免的打着封建的烙印:等级制、封闭式、家族式,各节日无不以家族、家庭内部活动为中心。
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欢乐。
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
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
即使是户外多人参加的扭秧歌活动,也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没有全民狂欢的性质。
此外,中国节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体现着中国吃文化的习俗。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要求,以区别于其他节日。
如吃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等。
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
即使喜欢过洋节的人,也没有谁想要摒弃中国节。
洋节就不同了,它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莫不如此。
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
而这些,正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
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而在吃的方面,则没有那些严格的要求,过什么节并不在吃的不同上。
五、习惯的差异民族习惯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现仅举称谓上的一些不同。
中国人称谓上常常用“老”,“老王”、“老李”、“老刘”,对地位稍尊的人甚至还叫“赵老”、“张老”。
中国人一般也不直呼其名,直呼别人的名字被视为没有修养,不懂礼貌,有辈分问题时,甚至是不能容忍的;而西方的称呼习惯与中国人相反,西方人从不愿意别人说“老”,相互称呼时,他们都喜欢直呼其名,就算小辈对长辈也没有问题。
西方人送客,从不出门,而中国人为了表示客气,总要送出很远,且还要说“您慢走,您走好。
”各方面的差异恰显现出了文化的魅力,假期里我也在qq上认识一个美国的华人,虽然他对文化研究是外行,但他对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看法或许是最真切的。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
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
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
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也许真的如某些学者所说,西方人忙活了一阵,发现迷失了方向,于是到东方文化中一瞧,哈,找到了归宿真谛云云,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如何牛,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的世界文明中心等。
”他还提到了现在我们最争议的一个问题------教育。
现在社会上都谈论着什么中国教育制度不是诲人不倦,而是“毁”人不倦;要不就是减负减负,都变成了“肩负肩负”。
在国外呆了这么多年,他也蛮有感触的,可能是我们太过于夸大我们民族的所谓的不足,美国孩子们上学也并没有那么放松,无拘无束的,课堂也是有一定纪律的,大家也不会在课堂上那么放肆的吃西或谈话,他们所谓的调皮与我国的调皮可能有些不同,我们说的调皮,指的是课堂上睡觉呀,或捣乱,不尊重老师等等,而西方则更偏向于喜欢这种调皮,爱动脑,喜欢问为什么,他们喜欢自由,实践,挑战。
两种教育制度并没有孰优孰劣,那都是文化沉淀下的财富。
想一想,西方的教育制度如果在自制力不好的孩子身上,会变成误导,而在我国,却不见得如此,书呆子只是千万莘莘学子中的一小部分,人才不管在哪里都是人才,是金子早晚会发光与他交流后,我也顿时豁然开朗,明白学习并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同时,我对中西文化也越来越着迷,神奇的文化让我进入到一个别具一格的领域,对研究它也注入充足的活力。
其实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二者的差异,例如从广告语中可以找到。
中国人有图吉利、避不祥的文化心理,有孝敬父母,重视家庭子女的观念。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往往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接受。
所以中国的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的优秀作品,这正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反映这些文化心理的广告语附拾皆是。
如:金六福,中国人的福酒。
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再如,纳爱斯公司推出的雕牌洗衣粉的电视广告:画面:妈妈拍着小女孩入睡。
妈妈出去。
小女孩醒来。
女孩:“最近妈妈总是唉声叹气。
”画面:妈妈(下岗职工)迈着沉重的步伐,在街上找工作。
女孩:“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要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衣服,可省钱了。
”画面:小女孩收来一些脏衣服,放入盆中,倒洗衣粉。
洗衣服,晾衣服。
(收拾妥当后)上床睡觉。
妈妈回来了,发现桌子上放着小女孩写的字条: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
同时——画外音:“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
画面:妈妈热泪盈眶,俯下身看自已懂事的女儿。
画外音:“雕牌洗衣粉”。
这则广告曾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母子之间的亲情是广告的主线,通过制造一种让人心酸的感动来触动人心,与此同时还让人记住了雕牌洗衣粉的特征——物美价廉。
这则广告就是找准了广告的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契合点,运用亲情无价来打动消费者。
西方国家的历史不及中国悠久,加之地域狭小,经常迁徙,家庭观念淡漠,因此,广告语中很少有反映上述文化心理的广告。
中国人比较相信政府,信任和服从权威。
广告商也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将广告诉诸国家或是协会这些权威来诱惑消费者,使得消费者认为这些权威机构推荐或是保护的产品在质量和信誉上都是肯定可靠的。
但是西方人对权利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与我们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官方的看法,他们看重事实的权威。
比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杂交婚姻,甚至还有关于杀父娶母的传说,一些神话传说往往和杀戮并存。
从古易瑞沙到今,英雄主义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如“阿喀琉斯的愤怒”、堂吉可德的可笑又可悲的英雄主义、鲁宾逊漂流记,尤其是现代的美国,极其崇尚个性、追求自由。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广告的创意也突出一种个性、宣扬英雄主义的情结。
如万宝路广告,塑造了一个美国西部牛仔形象:一个目光深沉、皮肤粗糙、浑身散发着粗犷、原野、豪迈英雄气概的男子汉,袖管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间总是夹着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跨着一匹雄壮的高头大马驰骋在辽阔的美国西部大草原。
这则广告人物个性鲜明,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
英国最大的Tesco连锁超市广告《主妇篇中》,借用一位十分幽默的吹毛求疵的老大妈来体现企业对细节的关注;某银行的信用卡广告,用一个白领摇摇晃晃的走钢丝来暗喻普通人日常经济开支的不堪重负,而当使用该信用卡后,白领在钢丝上便感觉如走平川。
从这些广告中,对我们研究中西方差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在精神享受上也是大相径庭。
就拿音乐说吧,西方人所以追求细致、缜密,中国人则追求简朴、单纯,是因为这两种倾向各有其不同的文化本体,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张力。
简单地说,西方文化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体;西方艺术的功能张力是娱人,中国艺术的功能张力是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