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运动与身体变化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学习并掌握正常呼吸、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
3.通过生动实际的体育实践和适当的健身体验,探讨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掌握正常呼吸、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
3.通过生动实际的体育实践和适当的健身体验,探讨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通过实践探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掌握正常呼吸、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
3.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教学内容前置知识回顾回顾生命的基本特征。
包括生命的定义、生命的共同特点、生命的独特特点。
导入新课1.与学生讨论运动的好处和不好处。
2.带领学生看图,引出如何正确呼吸的问题。
新课展示一、探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1.组织学生实践,让他们跑步、跳绳等实际操作,感受身体的变化。
2.让学生观察、比较运动前后的身体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二、掌握正常呼吸、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1.通过图示、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呈现正常呼吸和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
2.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里的学生互相模仿呼吸。
3.让每个学生练习。
三、探讨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意义,并向全班做出精彩的展示。
课堂练习1.小组竞赛:让学生分小组比赛,比较对空气的运动,如跳绳、快走、慢跑等,看哪个小组的呼吸最有规律。
2.个人操作: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正常呼吸和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
课堂总结1.通过互动分享,让学生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意义,并加深对正常呼吸、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的掌握。
2.回顾本课内容,并总结本次体育实践。
总结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之运动与身体变化,通过生动的实践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身体在运动时的变化,从中体会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通过掌握正常呼吸和快速运动时的呼吸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呼吸,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对身体健康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5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5 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组成部分。
2.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对身体的关注。
3.掌握用语言形式描述身体变化的能力。
4.学会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身体变化的描述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1.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复杂运动问题。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一份2.控制性实验器材和材料。
3.学生自带运动装备。
教学过程Step 1 认知引入(5分钟)•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动动手和腿,身体会有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身体的变化。
Step 2 新知讲解(25分钟)1.分析人体的组成部分,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等。
2.讲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如健康、形态等。
3.解释运动中的运动学知识,如速度、距离等。
4.学生跑步测试,了解运动后对身体的影响。
Step 3 实验学习(30分钟)1.分组开展实验,了解不同运动及强度对身体的不同影响。
2.让学生记录数据,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极差等。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习科学推理方法。
Step 4 巩固练习(25分钟)1.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2.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Step 5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关注身体健康。
课后作业1.记述一次你参加课外运动活动的体验,包括运动的类型、时间、强度等。
2.解答练习题,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供学生认知运动、身体变化和运用基本数学知识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的机会。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中感受身体的变化,通过数据的记录,了解和运用基本数学知识,以及学习科学推理方法。
同时,学习身体变化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对身体的关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了解身体变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测量身高、体重和心率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二、教学内容1. 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2. 测量身高、体重和心率的方法3. 数据分析方法4. 健康运动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测量身高、体重和心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方法,如何根据数据调整运动计划。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2. 测量工具:身高尺、体重秤、心率仪。
3. 数据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影响?身体变化与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2. 新课讲解(15分钟)(1)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a. 运动对骨骼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使骨骼更加坚硬。
b.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
c.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肺耐力。
d. 运动对体重的影响: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2)测量身高、体重和心率的方法a.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尺,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身高。
b.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秤,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体重。
c. 心率测量:使用心率仪,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心率。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进行身高、体重和心率的测量。
测量完成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 数据分析(10分钟)(1)让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身体变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数据调整运动计划,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5. 健康运动的重要性(5分钟)讲解健康运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运动,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运动的常见形式和实物模型。
2.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和时间的概念。
3.能够计算运动的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4.理解身体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
5.能够掌握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运动及其常见形式和实物模型2.运动的描述方法和时间的概念3.运动的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4.身体活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5.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形状不同的小球,询问学生这些小球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联想,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讲解(3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常见形式和实物模型。
2)通过动手操作,向学生展示描述运动的常见方法,以及时间、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3)讲解身体活动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并介绍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对身体的影响和变化。
3.练习(30分钟)1)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速度、时间、距离等关系的变化。
2)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体在不同强度和时间运动后的变化。
4.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5.课后拓展(自由探索)1)让学生回家继续观察身体在不同强度和时间下的变化。
2)老师可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作业,探索运动与身体变化的更多关系,发掘身体的不同变化。
四、教学评估1.检查学生听课笔记和课堂练习。
2.记录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观察记录以及对身体变化的描述。
3.布置的小组作业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2.小球等实物3.课堂实验器材六、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清晰易懂地表达知识点。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留出充分的实践时间并保证实验材料和装备充足。
4.鼓励学生多发现、多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数学三下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身体的变化、速度和时间的计算等。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体的变化规律,以及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生活中的实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速度和时间的计算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变化规律,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体的变化。
2.让学生掌握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身体的变化规律,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身体的变化和速度时间的计算。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例材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跑步的身体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员身体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身体的变化规律和速度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身体的变化和速度时间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身体的变化规律和速度时间的计算。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
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运动中的身体变化,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运动规律。
本章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时间和速度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时间和速度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以及几何图形运动的规律,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运动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运动规律。
2.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通过观察、分析、操作、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状态,引出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运动员跑步的速度和时间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几何图形运动规律,然后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巩固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几何图形的运动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而清晰地表述身体活动与运动的关系;2.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计算运动过程中的速度;3.能够了解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运动带来的影响。
教学内容1.身体、活动与运动的相关概念2.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3.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教学重点1.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2.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概念1.安排学生坐在课桌前;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知道身体在运动中会有哪些变化吗?”步骤二、学生自学1.学生自行查阅《运动与身体变化》相关内容;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自行构思“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相关问题。
步骤三、教师总结1.对步骤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做相关解答;2.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的相关规律,并提供练习题。
步骤四、学生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检查;2.学生交流练习中的难点并互相帮助。
步骤五、教师引导1.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整理讲解笔记;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实验数据及操作指导。
步骤六、学生实践1.学生参与身体变化实验;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七、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发现;2.教师总结本堂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解答“运动物体的速度计算”问题;2.学生了解身体变化对运动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实验;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交有所提高。
教学资源1.《运动与身体变化》相关教材;2.速度计算练习题、身体变化实验材料。
总结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将知识与实践结合。
同时,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运动与身体的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通过探究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好奇心而忽视身体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体验,共同总结运动与身体健康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实验器材(如跳绳、跑步机等)。
2.学生准备: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例如,展示一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观察和实验的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运动,如跳绳、跑步等,同时观察和记录身体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运动与身体变化的了解和感受。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如运动对心率、呼吸、肌肉等方面的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3)教师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运动实践,如跳绳、跑步等,记录运动前后的身体变化数据,如心率、呼吸等。
(2)学生分组整理、分析数据,探讨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3)学生分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过程和结论。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变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2. 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3. 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身体变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运动与身体变化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运动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探究新知(1) 讲解身体变化与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实际应用。
3. 实践应用(1) 设计一些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运动,观察并记录运动前后的身体变化,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4. 总结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运动对身体变化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与运动与身体变化相关的内容。
2. 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周内的运动情况,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身体变化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运动与身体变化关系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需要设计一些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对身体变化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验证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运动对身体的变化。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分析数据。
3.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运动器材(如跳绳、跑步机等),数据记录表,计时器。
2.学具:学生自带的运动器材,数据记录表,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运动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运动器材,并提出观察和实验的要求。
例如:“今天我们要观察运动对身体的变化,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材,进行观察和实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运动观察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请大家开始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记录身体的变化,如心跳、出汗情况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小组内交流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分析数据。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及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能够理解和应用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
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
教学重点:1.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及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运动对心脏、肺部和肌肉的作用。
教学难点:1.运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运动如何对身体造成变化。
教学准备:1.单词卡片:心脏、骨骼、肺、呼吸、肌肉、运动2. PPT展示或课件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系统地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身体组织及运动知识。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与身体变化。
Step 2:新知讲解(10分钟)1.通过PPT或课件分别介绍运动对心脏、肺部和肌肉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解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例如:增强心脏的功能,提高肺部的容量,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等。
Step 3:运动原理讲解(15分钟)1.学生提出运动对身体造成变化的一些原理。
2.介绍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例如: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的运动,呼吸增加了氧气的供应等。
3.让学生通过问题和例子的方式理解运动原理。
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变化。
2.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
Step 5:实践活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而有益的锻炼,例如:慢跑、拉伸运动等。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心脏、肺部和肌肉的感觉变化。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运动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这些图片所展示的运动的好处和对身体的影响。
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Step 7:总结(5分钟)1.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描述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及运动对身体造成的变化。
2.强调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一项你喜欢的运动以及它对你身体的好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7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时间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与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苏教版第六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六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本次教学设计的课本章节为《运动与身体变化》。
本章节旨在通过介绍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认识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此次教学设计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时间为一节课,约40分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3.了解身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能力目标1.学会合理安排身体锻炼时间;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1.人体锻炼的原理;2.人体锻炼的方法。
二、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1.下肢的锻炼方法;2.上肢的锻炼方法;3.中心部位的锻炼方法。
三、身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1.增强身体素质;2.提高免疫力;3.降低患病风险。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人体锻炼的重要性;2.要求学生举手,回答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第二步:正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人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2.教师介绍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3.教师讲解身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第三步:示范教师通过实际动作示范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四步:练习及检验1.学生们分组练习不同部位的锻炼方法;2.教师观察学生们的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3.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制定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并向教师汇报。
第五步:小结与展示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学生进行展示,展示自己的身体锻炼计划和锻炼动作。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际,注重示范和实操;2.组合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五、教学评估测验利用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人体锻炼的知识掌握情况。
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自主锻炼计划进行评估和反馈。
六、教学资源1.课件及PPT展示;2.适宜的锻炼服装和鞋子。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组合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2. 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3. 如何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健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如心率、呼吸、肌肉等方面的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如体重、体脂等。
(3)教师讲解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如运动强度、频率、时间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
(2)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心率、呼吸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健康。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如何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健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运动实践,观察身体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体现。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感受身体变化。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运动时间和机会。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苏教版(最新整理)
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两位同学上台,
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
总第( )页 本课时共( )页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秒表、跳绳等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运动与身体变化
科 目
数学
年 级
四
教 材
第54、55页
课 题
运动与身体变化
课 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提问: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标题:运动与身体变化——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2. 身体变化的量化方法3.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身体变化的量化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a.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使肌肉更加发达。
b. 运动对骨骼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使骨骼更加健康。
c.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水平。
(2)身体变化的量化方法a. 身高、体重的测量:介绍如何正确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
b. 心率的测量:介绍如何测量心率,并了解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3)运动与健康的关系a. 运动对健康的好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心理健康等。
b. 运动的适宜强度与时长:介绍如何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与时长。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与运动、身体变化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运动与身 体变化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运动与身体变化-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过程;2.学习如何测量身体各部位的尺寸;3.掌握运动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单脚站立、直线行走、跑步等;4.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勤奋自律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了解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过程;2.掌握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的方法;3.学习运动员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理解肌肉变化的原理;2.学习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的注意事项;3.掌握运动员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活动,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2.指导学生摸摸手臂、大腿、腰部等部位,感受在运动中肌肉的变化。
2.讲解(15分钟)1.讲解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过程;2.演示如何测量身体各部位的尺寸;3.简介运动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3.操作(30分钟)1.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尺寸,并记录到表格中;2.学生进行单脚站立、直线行走、跑步等运动。
4.讨论(10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的体验;2.学生探讨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5.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五、教学评价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2.学生能够熟练地测量身体各部位的尺寸;3.学生掌握了运动员的基本技能;4.学生能够领会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六、板书设计主题运动与身体变化内容1.肌肉变化的原理;2.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的方法;3.运动员的基本技能。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涵盖肌肉变化、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和运动员的基本技能,想要让学生真正领会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
在下一节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如跳绳、打球等,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下《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1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是苏教版数学三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知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较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健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运动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对身体变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运动器材,如跳绳、篮球等,用于学生进行运动实践。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运动员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的身体变化,如出汗、喘气等。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运动员身体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运动与身体变化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运动与身体变化的相关知识,如运动时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等。
●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数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章节的教学设计。
此章节主要涵盖了初步认识力、速、距的关系,以及认识速比、速与力的关系,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力和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运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力、速、距的关系;2.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速比、速与力的关系;3.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力和力的作用;4.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力、速、距的关系;2.速比、速与力的关系;3.简单的力和力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力、速、距之间的关系;2.认识速比、速与力之间的关系;3.认识简单的力和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速比、速与力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运动游戏的方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通过简单的视频展示和讲解,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运动与身体变化”。
让学生了解运动是什么,身体在运动时会有哪些变化。
第二步:讲解1.讲解力、速、距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作用;2.讲解速比和速与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影响因素;3.讲解一些简单的力和力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力有不同的作用。
第三步: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速度、力、距离的练习,帮助他们了解它们的关系;2.运用游戏方式进行速比、速与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其关系及影响。
第四步:总结通过小结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评价本次教学采用了运动游戏的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程度、表达程度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数学P98~9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
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
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
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
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⑴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
(教师讲解)
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
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
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⑴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
表格的第一横行里。
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
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⑵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三、引申反思
1、谈话: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
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
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
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2、阅读课本P99“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