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计学意义 ( 1 .8 , 0 0 ) G R x = 0 88 P< .5 ; E D组与无症 状组 H p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4 , x = 69 8 P< .5 , 00 ) 结果见图 l 。
作者单 位 :1 5 00 0呼和浩特 , 0 内蒙古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消化 内科
( 李艳梅 、 苏秉忠 ) 保健病房 ( , 程文俊)
维普资讯
中国医师讲修 杂志 2 0 0 7年 4月 5日第 3 0糟第 4期 内科版
C i 嵋t dMe . Di5h20 V .0 No4 hnJP 肼I d A r t 0 7, a 3 , . A l 1
维普资讯
・
48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 0 0 7年 4月 5日第 3 O卷第 4期 内科版
C i Ps r hnJ ot a g dMe . pi5h20 V I 0. o4 d A r t 0 7, o. N .A l 3
・
临床 论 著
・
为阴性 。取材部位为 胃窦小弯侧距幽门 3c 以内。 m 快速尿激酶试验及¨ U T同时 阳性为 H 感染。 C— B p 3 统计学方法 : . 应用 SS 15软件进行分析 , P Sl . 组间 比较采用 x 检验 , 0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P< .5
义。
诊于我院的有烧心、 反酸 、 胸痛等反流症状的门诊及 住院患者 50例 ( E D组) 排除有影响食管动力 0 GR , 性疾病的患者 、 周 内服用抗 酸药物治疗 的患者 、 4 孕 妇及哺乳期妇女 、 心绞痛患者 、 有霉菌性食管炎等其 他食管疾病患者 , 对于不愿意加入和有 胃、 食管手术 史者均除外。其 中男 39例 , 11 0 女 9 例。年龄 l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录
研究二
目录
研究二
选取自2007年1月至6月行胃镜检查证实的反流 性食管炎(RE)患者178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 分级后分为 A、B、C、D 4组,并取胃粘膜组织 行病理检查,对比各组H.pylori感染率、感染部 位、感染程度的差异以及胃炎的类型及活动度的 差异。
目录
研究二
结果显示:(1)反流程度越重, 患者年龄越大; (2)反流程度越重, 胃窦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 度越轻(分别为P=0.002及P=0.002), 胃窦的炎症 越轻(P=0.003);0.003);在反流程度不同的各 组中, 胃体的H.pylori感染率(P=0.106)、感染程 度(P=0.071)以及胃体的炎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427)。
目录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目录目录研究一
目录
研究一
选取自2007年1月至3月行胃镜检查证实的反流 性食管炎(RE)患者与89例,按性别、年龄进 行配对的方式随机抽取无反流对照组89例,对比 两组H.pylori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的差 异,并比较RE组中H.pylori阳性与阴性患者食管 炎症的严重程度。
目录
研究一
目录
研究目的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等进行了一系列随 机对照研究,探讨了GERD的主要分型之一——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与 H.pylori感染的关系,旨在揭示在RE发病过程 中H.pylori感染所起的作用。
目录
研究结果
1.
2.
3.
初步证实了: H.pylori的感染与RE的形成有一定负相关性; 胃体炎症越重, 胃酸分泌量下降越明显, 酸反流 就越不容易出现; 反流程度越重,胃窦的炎症越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洁牙 机 将 六 龄 牙 窝 沟 清 洁干 净 并 沿 窝 沟 向外 清 洗 1m 尤 其 m,
应注意颊沟 、 沟及点隙的情况 , 后用棉卷隔湿 , 干后 , 舌 然 吹 用
3 % 釉 质 型 酸 蚀剂 酸蚀 左 侧 上 、 胎 六 龄 牙 窝 沟 , 用 无 油 水 5 下 后
公 司 生 产 的 , 操 作 过 程 中 不 需 要 将 牙 齿 完 全 吹 干 , T中 含 在 N 有溶于有机溶剂( 酮 ) 丙 的亲 水 性 单 体 , 机 溶 剂 可 以 置 换 釉 有
质 表 面 多 余 水 分 , 一 方 面 粘 接 剂 比窝 沟 封 闭剂 黏 度 低 , 动 另 流 性 好 , 能充 分地 渗 入 釉 质 的 微 孔 中 , 增 加 封 闭 剂 与 釉质 的 更 它
隙
。 本实验取用的 N T粘接 剂 是 登 士 柏 ( 津 ) 际 贸 易 有 限 天 国
住 舌 侧 棉 卷 , 气 枪 轻 吹 , 多 余 水 分 吹 走 , 不 吹 成 白垩 色 , 用 将 但
用小刷子将 N T粘 接 剂 刷 在 窝 沟 表 面 , 1 , 光 固化 机 光 刷 0s 用
料 与 牙 齿 表 面 的 结 合 , 时 还 可 以 封 闭 深 层 更 为 细 小 的 裂 同
气 加 压 冲洗 1 , 时 由 护 士将 冲洗 水 用 吸 唾 器 吸 干 净 , 操 5s同 此 作 过 程 患 儿 不 能 闭 嘴 , 止 唾 液 污 染 , 用 棉 卷 隔 湿 , 士 压 防 再 护
毛刷 涂 封 闭剂 ( 注意 一 定 要 将 封 闭 剂 内 的 气 泡 赶 出 ) 用 光 固 ,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
1 2 方法 : 取胃窦 、 . 各 胃体 1块活检标本 , 进行 病理组织 学检
・
5 4- 90
吉林 医 学 2 1 0 1年 1 第 3 O月 2卷第 2 8期
慢性 鼻窦炎鼻息 肉主要是通过行功能性鼻 内筛窦开 放术及上 颌窦 自然开 口扩大术 , 既切除 了鼻腔 内息 肉, 又清除 了鼻窦 内 炎性病灶 , 因而减少 了鼻息 肉的复发 。 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主要 目的是清除鼻 道窦 口复 合体 阻塞 性病变 , 改善 鼻腔 鼻窦通气 引流 , 促进黏膜 形态 和生 理功 能的
幽 门 螺 杆 菌 ( ei bc rpl iH ) 染 是 慢 性 胃 炎 和 H l oat y r, P 感 c e o 6 7岁 , 均 ( 89±9 2 岁 , 程 6个 月 一2 平 3. .) 病 0年 , 均 ( . 平 78
—
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近年来 , 流行病学 研究发 现 , 大多数高 H P感染 国家反 流性食 管 炎 (e u spaisR r xeohgt , E) l f i 的患病 率低 , 有关 H 但 P感染 与 R E病情相关 情况 的报 道甚
查 以 及快 速 尿 素 酶 试验 , 者 均 呈 阳性 或 阴性 判 断 为 H 二 P阳性
Hale Waihona Puke 1 资 料 与 方 法 和H P阴性 。比较两组患者 的 H P阳性率 , 并对食管炎症 程度 与H P感染 的关 系进行分析 。 13 分型及诊断标准 :E分型按照 19 年第 9届 胃肠病 学 . R 91 术会议分型标准 , 共分为 4级 : 0级为外观正 常 , 黏膜注 损害 ; I 级: 黏膜注轻度易脆 , 条状或点状 发红 、 糜烂 , 面覆盖 白色分 上 泌物 , 无融合现象 ; Ⅱ级 : 有条 状发 红 、 糜烂 , 黏膜 注 上有分 泌 物或并有融合 , 非全周 性 ;U : 但 I 级 病变 广泛 , 发红 , 糜烂 融 合 呈全周性 , 不同部 位的溃疡 J 。慢 性 胃炎 按 《 内镜 学》 镜下 诊 断标准诊断 。 14 统 计学处理 : S S 1. . 用 P S3 0统计软件 。采用 百分 比描述 , t 检验做组间 比较 做 计数 资料 比较 , P<00 以 . 5为差异 有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究
门诊及病 房收治确诊的 R E病 例 , 符合人 选条件 且资 料完 整
者3 2 4例 。其 中 H P检测 阳性并 接受 H P根 治者 1 1 6例 ( 占 3 5 . 8% ) , 设 为观 察组 。其 中 , 男7 6例 , 女4 0例 , 年龄 2 l 一 8 4岁 , 平 均( 4 6 . 0 7±1 4 . 2 2 ) 岁。H P阴性 患者 2 0 8例 , 设为对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 分析 H P根治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 电子 胃镜食管黏膜恢 复程度。结果 : ① 治疗后两 组病例 临床症状 均有明显改善 , 同组相 比差异特别显著( P均 < 0 . 叭) ; 组间 比较无显著统计 学差异 ( P> 0 . 0 5 ) 。② 电子 胃镜检查 : 治疗前 观察组 Ⅱ 级、 Ⅲ级食
照组 , 其中, 男1 4 1 例, 女6 7例 ; 年龄 2 0—8 6岁 , 平均 ( 4 5 . 5 8
士1 4 . 0 4 ) 岁。两组 病例人选前均排除 上消化道 肿瘤 、 消化性 溃疡 、 食管裂 孔疝 、 术后 胃食 管反流 症及近期 服用 N S A I D和
据统计学处 理 , 构成 比采用百分率 , 组间 比较采用 x 检验 , P
未完全形 成共 识。本文 旨在探讨根治 H P对反流性食管炎病 情转 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0 8年 1月 一2 0 1 2年 l 2月 我院消 化 内科
3 0 mi n口服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胶囊
1 . 0 g , 2次/ d ; 克拉霉 素分散 片0 . 5 g , 2次/ d , 口服 , 行 H P根 治 治疗 , 疗程为 8周 。停药 4周后 ( 在治疗第 1 2周 ) 复诊 , 追踪 临床症状改 善情 况 , 并 复查 电子 胃镜 , 观察 食管 黏膜病 变愈 合程度 。 1 . 3 统计学 处理 采用 S P S S 1 3 . 0医学 统计 学软 件进 行数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以T
分 类 法 作 为 G RD的 内 镜 诊 断 和 分 级 标 准 : E I级 : 食管 鳞 状 、 状 柱
上皮连接处轻度模糊, 片状或较弥漫的红斑 ; 斑 Ⅱ级 : 见 一 处 或 可
本 研 究 表 明 , 除 HP G RD的 发 生 无 关 。 根 与 E 由于 长 期 抑 酸 与
河 南新 乡
4 3O ) 5 1 0
【 要 】目的 观 察 幽 门 螺杆 茵( P 感染 与 胃食 管反 流 病( E D 的 相 关 性 。 法 经 胃镜 、4 食 道p 监 测 、4 -尿 素呼 气试验 , 摘 H) GR ) 方 2h H 1C 快速尿 素酶 试验 、 ati- t r染 色检 查, 0 p W r n s ry h a 将5 名H 阳性不 伴G R 的消化 性溃 疡(u 患者 分 为2 , 组( ED P) 组 A 治疗组 ; 除H 组)B 对 照 根 p l组( 组; 单纯抑 酸 治 疗)疗程结 束 后 , 察H 根 除及 G R 发 生情 况 。 果 治疗 组幽 门螺 杆 菌根 除率 为9 % 疗程结 束 1 月后 , 疗组 中 。 观 p ED 结 2。 个 治 G R 发 生率 为8 7 , 照组G R 发生率 为83 ,组 间 胃食 管反流 病 发生率 无显 著 差别 。 论 P 患 者根除 H 后和 G E 的发生 无 明 ED .% 对 ED .% 2 结 u P RD
12 入 选标 准 . 1 2 1 所 有病 例 均 经 胃镜 检 查确 诊 为 良性 消化 性 溃 疡 , . . 包 括 胃溃 疡 及 十 _ 指 肠 溃 疡 。 道 粘 膜 光 滑 无 异 常 。 无 明 显 胸 骨 二 食 且
后疼痛 、 心 、 酸症状 。 烧 反
幽门螺杆菌定植部位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确 . 多 研 究 结 果 存 在 较 大 分 歧 。 研 级 0。R 许 有 ] E分 4级 : 为 正 常 ( 有 组 周 加 用 阿 莫 西 林 10 m 、 痢 特 灵 0级 可 00 g
究表 明 H p感染会减少 R E的发病率 , 织 学 改 变 ) I 为 点 状 或 条 状 发 红 , 10 g 均 每 天 2次 口服 , Hp根 除 ; 级 0m , 行
胃体及 胃窦黏膜各 1 , 块 行快 速尿素酶试 验及病理 H p检查 。根据有 无 H p感 染及 Hp 植部位 分为 四 定
组: Hp阴 性 组 、 胃体 H p阳性 组 、 胃窦 Hp阳 性 组 、 胃体 和 胃窦 Hp阳 性 组 。 有 患 者 均 给 予 一 般 治 疗 和 雷 所 贝 拉 唑 抑 酸 治 疗 , p阳性 者 同 时行 H H p根 除 治 疗 , 后 比较 各 组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8周 2 6例 R 2 E患 者 中H p阳性 6 5例 ,阳 性 率 2 .6 ,其 中 胃体 H 8 % 7 p阳性 组 1 2例 ( 1.%) 胃窦 Hp阳性 组 1 占 85 , 7例 ( 占 2 . ) 胃体 和 胃 窦 Hp阳 性 组 3 62 , % 6例 ( 5 . ) 胃体 Hp阳性 组 R 级 者 较 多 ; 胃 窦 H 占 5% 。 3 EI 而 p阳性 组 R E Ⅲ 级 较 多 ( < .1 ; P OO ) 胃体 H p阳 性 组 的疗 效 较 其 他 各 组 差 (< .1 。 结 论 P OO ) 胃 内不 同 定 植 部 位 Hp感 染 在 R 中 的 作 用 不 同 。 胃体 部 H E p阳性 者 R 程 度 较 轻 , 行 抗 H E 而 p治 疗 可 能 影 响 R 的短 期 疗 效 。 E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e a s e ( G R E D) w a s 5 8 . 3 p e r c e n t . T h e H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o f 6 3 c a s e s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s a 8 2 . 5 er p c e n t . he T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
4 3 6・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Ma r ; 1 7 ( 3 )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与 胃食管反 流的关 系
周 政, 刘 有理 , 王光 明 , 黄 志 刚
2 4 2 0 0 0 ) ( 安徽省 宣城 市人 民医院消化 内科 , 安徽 宣城
摘要 : 目的 探讨 胃食管反流病 ( G R E D ) 与幽 门螺杆菌( H p ) 的关 系。方法
确诊 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6 O例及浅表糜烂性 胃炎
患者 6 3 例( 对照组 ) , 均行幽 门螺杆菌检测 , 再将 6 0例 G E R D患者分为 2 组, 2 5 例常规三联 抗 H P治疗 , 为H P 根 除组 , 另外 3 5 例作为 H p持续感染组 。随访 1年。结果 6 0例 G E R D患者 H p感染率为 5 8 . 3 %, 对照组 H p感染率 8 2 . 5 %, G E R D患者 H p感 染率低于对照组 , 差 异有统 计学 意 义 ( P<0 . 0 5 ) 。H p根 除组 G E R D复 发率 高 于 H p持续 感染 组 ,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对照组 H p根除后 G E R D的发病率 为 2 5 . 5 % 。结论 H p感染可能在 G E R D的发病过程 中起保护作用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meta分析
第 1 9卷
第 4期
幽 门螺杆 菌 感染 与 反流 性食 管炎 关 系的 mea分 析大 学 中 国少 数 民族 传统 医 学 研究 院 公 共 卫 生 与 遗传 研 究 所 ,北京 10 8 ) 0 0 1
摘
要 : 本 文 采 用 Me t a分析 方 法 对 国 内已 发表 的有 关 幽 门螺 杆 菌 ( p 感 染 与 反 流性 食 管 炎 关 系 的 研 究 进 H )
镜) 确诊 .
12 2 排 除 标 准 ..
() 1 只有摘要 而缺乏 全文文献 资料 的 ; 2 回顾性 文 献 ; 3 无 对 照组 的文献 ; 4 原文 中未提 到 反 () () ()
流性 食管 炎诊断标 准 的文献 ;5 重复性 文献 . ()
收 稿 日期 :0 00 —1 2 t —72
1 材料 和 方 法
1 1 材 料 的 来 源 .
17 9 9年 至今 , 国内生物 医学期 刊发表 的幽 门螺 杆菌感 染 和反流性 食管炎关 系 的研 究 .
1 2 文 献 的 纳 入 和 排 除 标 准 . 1 2 1 纳 入 标 准 . .
( ) 9 9年至今 公开发 表 的幽门螺 杆菌感染 和反 流性 食 管炎 的关 系研究 ; 2 分 析资 料完 整 , 1 17 () 至少 要有一 个对照 组 ; 3 提 供各组 人数 及 幽 门螺 杆菌 感 染 阳性 率 ; 4 反 流 性食 管 炎病 人 通 过金 标 准 ( () () 内
关 的系统 综述研究 表 明不 能确定 幽 门螺杆菌感 染对 反 流性食 管 炎 的影 响 ]而 国 内已有 大量 的结 果 不 ,
一
的两者关 系 的研 究 , 尚无 系统综述 . 但 因此 , 本项研 究对 符 合纳 入标 准 的 国内公 开发 表 的文 献结 果 进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 关键词 】 胃 管反流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食 【 中图分类号 】R 5 33 【 7 .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5 7 2 1 )1 19 0 0 8— 9 1(0 0 0— 42— 1
胃食 管 反 流 病 ( at e0hga r u i ae E D) 是 gs ospae1e xd es,G R r f l s 临床 常 见 的 胃 肠 动 力 障 碍 性 疾 病 ,主 要 表 现 包 括 胃灼 热 和 ( ) 反 酸 ,胸 骨 后 疼 痛 以及 咽 喉 气 道 等 食 管 外 组 织 的 损 伤 , 或 常见 于餐后 。幽 门螺杆 菌 ( ei bc r y r,H ) 的感染 可 hl oat l i p c ep o 能 影 响 食 管 下括 约肌 的压 力 、局 部 胃酸 分 泌 以及 胃排 空 功 能 。 有学者观察到 ,在成 功根 除 H p后 ,随着 H p感染率 下降 ,胃 食管反流病 和食 管腺 癌 的发 病率 有上升趋 势。因此本 研究 对 5 0例 G R 患 者 和 5 轻 度 慢 性 胃炎 患 者 进 行 H ED 0例 p检 测 ,探 讨 H p与 G R E D的 相 关性 。 t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 0 7年 2月— 2 1 O 0年 3月 在 我 科 就 诊 的5 0例 G R E D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其 中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平 均 年 龄 ( 8 6-1. ) 岁 。 均 具 有 烧 心 、 反 酸 、胸 骨 后 灼 烧 3 . 4 64 - 痛 等 胃食管 反流 症 状 ,并 经 内镜 检 查 符 合 20 0 3年 《 流 性 食 反
1 492 ・
P C P O tb r2 0, V l 1 N 1 J C VD co e 01 o。 8 0 O .
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研究
疗、 长期服 用非甾体抗炎药 者 、 复发病 例和 有抗 幽门螺 旋杆 菌治 疗者 。选择与上述病例性 别相 同 , 年龄相 仿 , 且在 同时 期做 胃镜 诊断 D U者 , 以及 R E合并 D U者各 5 8例作对照 。
杆 菌 在 慢 性 胃炎 、 化 性 溃 疡 、 发 性 胃肠 道 恶 性 肿 瘤 、 癌 的 发 消 原 胃
病 中起 有 重 要 作 用 , R 但 E与 幽 门 螺 旋 杆 菌 的 关 系 尚不 明 确 ” 。
本文对幽 门螺旋 杆菌 与 R E进 行探 讨 , 了解 幽 门螺旋 杆 菌在 R E
部溃疡 按《 内镜学》 镜 下诊 断标准诊断 。
13 幽 门 螺 旋 杆 菌 检 查 。 所 有 病例 均行 快 速 尿 素 酶 试 验 。
H c e bre 和 Sh n ak l egr s c ek都 曾报道 , p阳性 和 H H p阴性 患 者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R E者 8 6例 , 5 男 3例 , 3 女 3例 , 龄 1 年 2~8 4岁 , 均 4 . 平 5 5岁 , 除 外 合 并 胃溃 疡 ( U)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U) 胃 癌 、 手 术 治 G 、 D 、 胃
下 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 击作用 的结果 。近来 有学者认 为 H p
采用 检验 。
相 比, 管炎 的程 度后 者 较重 , 食 而且 较 易 见 到 B r t食 管 . 。 ar t e 7 J
性 食 管 炎合 并 十 二 指 肠 球 部 渍 疡 5 8例 , 二 指 肠 球 部 溃 疡 ( U 5 十 D ) 8例 , 有 病 例 均 行 快 速 尿 素 酶 试 验 。结 果 R 所 E组 幽 门螺 旋 杆 菌 的 感 染率 3 . % , U 组 感 染 率 5 .7 , 者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 5 , E 合 并 D 组 螺 旋 杆 菌 的 感 染 率 3 . % , D 组 亦有 显 著 差 25 D 5 1% 两 P 00 ) R U 62 与 U 异 ( 00 )R P< .5 , E纽 中螺 旋杆 菌 阴性 组 I Ⅲ 级 发 生 率 高 于 幽 门 螺 旋 杆 菌 阳性 纽 , 间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 5 。 结 论 I 、 纽 p 00 ) R E纽 中 幽 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探讨
[ ] 王新舜 , 3 郭佳鹤 , 刘少 田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与反流性 食
3 讨 论
管炎的关系[ ] J .中国实用 医药 ,0 93 4 :1 20 ,( )4 . [ 收稿 日期 :0 0— 7—1 编校 : 21 0 9 杨宇 ]
反 流 性食 管炎 是~ 个 与 胃酸 相 关 的疾 病 , 与 H 感 染 关 其 p
[ ] S am , a . ei rc : e ebee yo n 1 h r aP V il R ve a ie H lo atr lra d N w tl i p i
rf xi ae J . l et hr ao T e,0 3 1 ( ) 27 e uds s[] Ai n am cl hr20 ,7 2 :9 . l e m P
观察 组幽门螺杆菌感染 阳性者 1 (6 0 , 8例 3 . %) 对照组幽 门螺杆菌 阳性 者 2 例 ( 4 4 ) 9 6 .% 。观察组明显低 于对照组 ( P
< .5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见 表 1 00 )差 。
4 参考文献
表 1 两组 幽门螺杆菌感染 比较( ) 例
[ ] Ga hm D . h hn i p e ioyo E D:eg 2 rm a Y T ecag gei mo g fG R go- n d l
r h d ec ae pliJ. mJGso to20 , ( ) a y H lo c r y r ]A a r n r, 39 5 : p n i b t 0 [ te e 0 8
病 理 切 片 及 尿 素 酶试 验 二项 均 阳性 。 13 统 计 学 处理 : 问 比较 采 用 卡 方 检 验 , P< .5为 差 . 组 以 0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探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探讨张咩庆 中图分类号:R 378199;R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0931(2009)01-0090-02作者单位浙江省邮电医院,浙江杭州 35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 ER D )。
当出现食管黏膜不同程度损害时即为反流性食管炎(RE )。
G ERD 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LES 松弛、LES 压力下降、食管廓清能力下降、食管黏膜抵抗能力改变、合并有食管孔裂疝等[1]。
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在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确认H P 与4种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 LT )恶性淋巴瘤,但RE 与HP 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2]。
本文对86例反流性食管炎的HP 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连续选取我院及浙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中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并经内镜检查确诊为RE 的患者86例,基本要求:(1)初诊患者;(2)年龄18~80岁;(3)无消化道手术史;(4)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史;(5)检查前30d 内无抗生素、抑酸剂或制酸剂使用史;(6)无合并消化性溃疡病。
86例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151岁。
同时随机选取与上述病例条件相匹配的同期经内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各80例作为对照组。
2 内镜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制定的“RE 的内镜诊断与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RE 分4级:0级为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I 级为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为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为病变广泛。
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有溃疡。
所有病例都做组织活检。
3 HP 感染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取胃窦距幽门2cm 处组织分别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改良G iemsa 染色,两项均阳性者确定为HP 感染。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调查
【 关键 词】 反流性食管 炎; 门 幽 螺杆 茵 ; 感染率
反流性食管炎 ( E) 由于食管 下端括 约肌 功能失 调 , R 是 胃 或 十二指肠 、 小肠 内容物经常反流入食管而 引起 的食管黏膜 的 炎性病变 。 自 18 9 2年澳大利亚学者 Warn和 Ma hl发 现幽 r e ra s l 门螺 杆菌 ( p , 在 18 H )并 9 3年成 功地从人 胃黏膜组 织 中分 离以
12 辅助 检查 : . 常规 内镜 检查 , E按全 国反流 性食 管炎诊 断 R 及治 疗方 案 , 为 4级 : 为正 常 ;I 呈 点状 或条 状 发 分 0级 级
【 摘要 】 目的
抽取诊 断为 R E的患者 2 0 5 0例 , 合并 H (+)3 0例 , 中 R p 14 其 E合 并慢性 活动性 胃炎、 消化性溃疡 60例 , 0 单纯食 管 炎患者 7 0例 。H (一) 10例 、 4 p 16 慢性活动性 胃炎、 消化性 溃疡患者合 并 Hp (+) 0 60例 , 进行 抗 H p治疗 1周 , 所有 的 患者进行食 管炎治疗 8~1 2周后 复查 胃镜 ; 同期收集 H (+) 但无食 管炎的 消化性 溃疡 6 p 、 0例 , 除 H 根 p后 继续 抗溃疡治 疗 6— 8周, 复查 胃镜。结果
除 需根 除 Hp 不 影 响食 管 炎愈 合 。 后
反 流性食 管炎并幽 门螺杆 茵的感染率为 5 .0 ; p根 除后 食管 炎的治愈 36% H H (+) p 食管 炎根
率为 9 .2 ,H (一) 89% p 的食 管炎的治愈率为 9 .4 ; 根 除后 R 8 2 % Hp E的发病率 为 34 % 。结论 .5
服奥美 拉唑镁肠 溶片 2 g次 , 次/ , 4— 0m / 1 d 共 6周 , 疗程结束后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探讨
(71 ; 纯慢性 胃炎者 } ( 6 2 %)单 一) 4倒 (98 )} +)3倒 5 % , ( 4
( %) 慢性 胃炎患者 中 H ( 者 比 R 中 多见 ( 4 2 . 0 p +) E P<0 0 ) .5 。
总之. 以上研 究表 明
在 R 的发 生 中可 能 有 E
一
、
材 料与 方法
l病 例选 择 : 0 年 4月至 20 年 3月 在我 院 因上腹 部不 _ 2 0 0 01 适 或疼 痛 以及 有反 酸 、 心 或胸 骨 后 烧 灼 样 疼 痛 发 作 而接 受 胃 烧 镜 检查 病 例 , 以配 对方 式 选择 被 胃镜 诊 断 为 R 和 / 慢性 胃炎 E 或 ( l ̄ gs i ,G 者。基 本要 求 :1年龄 在 1 ~踟 岁 ;2 配 c' ho l att O ) ri s () 8 () 对 年龄 ( 0岁 ) 似 、 别 相 同 。排 除 :1 有 消 化 道 手 术 史 ; ±1 相 性 () () 2服用 N A D者 ;3 齿 状线 距 食 管 裂孑 >2c ;4 有 胃潴 留 SI () L r ( ) n 者; ) ( 复查 的病 例及 曾经有 抗 H 5 p治疔 史者 。 2R 和慢 性 胃炎 的 诊 断 : 全 国 《 流性 食 管 病 ( ) 断 E 以 反 炎 诊 慢 性 胃炎 而无 R 者 不做食 管活 检 E 3 H ' 检查 : . t的 取距 幽 门 F 2 3 ~3L 处 的 标 奉 2块 , 别 做 邗 分 快 速尿 素酶 及 病理组 织学 ( 删 阴性分 别判 为 H p阳性 和 阴性 。
( 收稿 日期 : 0 00 ) 2 11-3 0
( 文编辑 : 袢 ) 本 陆
幽 门螺杆菌与反 流性食 管炎关 系的探 讨
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3 讨 论
P 的发生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 , U 与遗传因素 、i lp感染 、 非
甾体抗炎药 、 吸烟 及饮 食有 关。近年来 , 规范根除 HI使 溃疡
1 1 病 例选 择 :0 3 0 7年经 内镜 及组 织病理 学证 实为 . 2 0 ~20
P U患者 , 对具进行
意义 。
2 结 果
系存在争议 , 而根除 HP对 GR D发病率 的影 响也存在 不同 E 观点 , 部分 研究 提示 H P是 G E R D的保 护 因素 , 除 根 使
G E R D的发病率增加 , 有研 究示根 除 HP在 P 亦 U患 者 中不 增加 G E R D的发病率 。本研究 统计结 果提示 P U患 者根 除 HP和 G E R D无 明显关 系。有 资料表 明, R D的发病 与食 G E 管下段 HP感染有关 】进一 步针 对 H , P研究 , 将对 不同病 因 条件下 I - t P治疗及其与 G E R D的关系提供更确 切的依据 。
参 考 文 献
15例 P 5 U患者 , 去除 P U合并 GR D患者 5 E 5例,0 1 0例 患者均为 HP阳性 , 上述三 联搞 HP方 案 , 程 2周 , 查 经 疗 复 胃镜 , 胃窦 黏膜 H P转 阴者 7 O例 , 发生 G D者 8例 , RE 胃窦 R P持续者续 阳性 者 3 0例 , 发生 G E R D者 4例 , 比情 况 见 对 附表。
胃炎 、 消化性溃疡 ( U) P 的主要致 病因素 , 与 胃癌的发生 密 且
表1 P U患者 H P根除后 G E C D发病率比较 ( ) 例
切相关。抗幽 门螺 杆菌 治疗 与消化 性溃 疡患 者 中 胃食 管反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33 0 20 1
10 0
3 3
26 6. 1 68 7 9 1 4. 33 3
19 5 . 1 66 7
1 . 常规内镜检查 .1 2
R E按全 国反流 性食管 炎诊断及 治
注 :① I 与 I 级 比较 x= 1 9 P 0 5② II 级 比较 级 I -3. < . Z 6 0 、I I x= 50 < . 23 . P 0 5③I I 6 0 II 、 I级比较 x 0 5 > .5 2 . 7P 0 . =0 0
探讨 幽门螺杆 菌( p 与反 流性食管 炎( H ) RE) 的关 系.方法
采 用 Wa hn S r r i— t r t a y嗜银 染 色检测 Hp阳性率 ,并设慢性 胃炎对照组进行 比较,结果
3 %、6 2 两组 比较 H 3 5 . %, 8 p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1. P 0 ) RE组 II、 I Hp的 阳性 率分别为 5 . %、6 1 . %;、I 比 O 、II 级 I 1 7 1 %、45 II级 3 4 较 差异有显 著性 ( < . )II 级 比较 差异有 显著性 ( < .5 ,II 级 比较差异无显著 性( > . ) P 00 ,、I 5 I P 00 )I I 、I P 00 .结论 5 性 率低 于对照组 ; 随着 Hp的 阳性率下降 , E炎症程度逐 渐加 重. R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6 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王新舜郭佳鹤刘少田【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
方式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02例及对照组240例。
采纳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病理学及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Hp感染。
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为20.30%,而对照组为43.33%(P<0.05)。
结论 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存在逆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n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and reflux 202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and 240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Serum samples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specific IgG antibodies to Hp,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obtained during endoscopy wereused for pathological and rapid urease test. Results The ratio of the Hp infection was 20.30% in patients with reflux esophagitis and 43.33% in the controls. There was signif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p infection and reflux esophagitis.【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Hp) ; Refluxesophagitis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并在1983年成功地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以来,对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研究中的重点。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返流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发 病率 增 加 , 是 H 产 生 的 尿 素酶 分解 尿 素 生 成 氨 , 中 和 胃 但 p 氨 酸 , 高 胃内 p 升 H值 , 减 少 胃蛋 白 酶 原 的 激 活 , 而 减 轻 反 流 可 进 的 胃内 容 物 对 食 管 的 腐 蚀 。根 除 H 后 , 的 中 和 作 用 消 失 , p 氨 胃 食管 反 流 的几 率 增 加 。 动 物 实 验 证 实 氨 也 可 阻 止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的进 展 , 除 H 后 氨浓 度 的 下 降 可 能 与 G R 根 p E D发 生 相 关 。
幽 门螺 杆 菌 与 胃食 管返 流病 的关 系研 究进 展
滕 小春
( 钢 总 医 院 老年 科 , 庆 4 0 8 ) 重 重 0 0 1
【 键 词 】 幽 门螺 杆 茵 ; 关 胃食 管返 流 ; 究进 展 研 【 图 分 类 号 】 R5 中 7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7 —13 20 )200 2 6 279 (08 0-170
维普资讯
西南军医
20 0 8年 3 第 l 第 2 月 0卷 期
Junl f la ugo o t et hn a .2 0 ;0 2 o ra o Mi r S reni S u w s C i M r ,0 8 J ( ) i y t n h a
人 8 治 愈 率 为 9 .% , 周 64 阴性 者 为 9 .% ( 18 P<004 , 且 , p . )而 0 H 阳 性病 人 症 状 缓 解 率 也 高 于 阴 性 病 人 ( P<00 ) a ̄ _ .5 。C l aI l 等
应 用 泮 妥 拉 唑 4 gq 0 m d对 2 7例 内镜 下 诊 断 为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2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等 。病理检查可出现病变组织的血管腔 内充满大量的肿瘤 细
胞 ,伴 有 或不 伴 有 血 管 周 围 组 织 的 浸 润 。免 疫 表 型 为 B 细 胞 [ 。I VL瘤 细 胞 抗 原 主 要 表 现 为 C 2 、C 7 a 。 由 于 D 0 D 9… 本 病 罕 见 形 成 肿 块 ,影 像 学 检 查 通 常 无 异 常 发 现 ,诊 断 主要
1 崔旭 ,邓长安 ,刘霆 ,等.血管内大 B细胞淋 巴瘤 1 例报告及文
献 复 习 . 临床 血 液 学 杂 志 ,2 0 ,1 ( ) 6 —6. 0 5 8 3 :1 11 3 2 刘 艳辉 ,庄 恒 国 ,林 华 欢 ,等 . 血 管 内 淋 巴 瘤 . 临 床 与 实 验 病 理 学杂 志 ,2 0 , 1 ( ) 9 —0 . 0 1 7 6 :4 95 1
【 键 词 】 食 管炎 ;反 流性 ; 幽 门螺 旋杆 菌 ; 内镜 关
【 图 分 类 号 】 R 7 【 献标 识 码 】B 【 章 编 号】 10 —60 20 )50 5 —2 中 51 文 文 0 22 0 (0 6 0 —0 20
反 流 性 食管 炎 (elxe o hgt ,R ) 是 由 于 胃 、十 rf x p ais E u i 诊断0 。
是 存 在 嗜 血 细 胞 综 合 征 ,它 是 一 种 巨 噬 细 胞 增 生 性 疾 病 ,又 是 一 组 反 应 性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伴 有 吞 噬 血 细 胞 现 象 ,临 床 表 现
能 明 显 提 高 部 分 病 人 的 生 存 期 ,但 仍 应 强 调 早 期 诊 断 ,早 期
5 杨 渤彦,勇成木 ,朱军 ,等.弥漫性 大 B细 胞 淋巴瘤 的临床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72
116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0 引言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消化道、胃肠疾病等检查的重要指标,其感染率是医师进行诊断时的重要依据[1]。
而幽门螺杆菌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存在相关性,目前仍存在争论。
本研究旨在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6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6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8~66岁,平均(52.41±8.43)岁,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38~67岁,平均(52.43±8.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120例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阳性率和阴性率。
1.3 检验标准[3]
反流性食管炎按照洛杉矶国际消化分级标准,慢性胃炎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分级。
患者主观感受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轻微为一级;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明显为二级;疼痛、烧心、反酸等症状严重,难以正常饮食为三级。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
比较采用c 2
比较,
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经过检测,观察组60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23例,阴性37例,感染率为38.33%,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34例,阴性2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向进入到食管中引起烧心等症状,该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长期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会对患者食管、气管、咽、喉等多处组织和器官
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2]。
临床上超过半数以上的胃食反流患者通过内镜检查,都有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相关病变,临床
上也称其为反流性食管炎[3]。
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临床原因主要有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排空延长、食管黏膜防御能力减弱、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减弱等。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症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幽门螺杆菌,也被称为幽门螺旋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一种微需氧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主要生长于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4]。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专家对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但其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
多年来,临床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食管内的酸度增加所导致。
但近年来一些研究专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与胃酸分泌没有显著的联系。
而通过相关观察却发现,正常人、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腺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会按以上顺序依次降低,而且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炎患者通过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反而会有明显升高,所以部分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提供保护作用[5]。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因子,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部的炎性反应,长期作用下会导致患者发生萎缩性胃炎,从而使得患者胃酸分泌减少,降低了胃液反流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从而能有效减轻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症状。
为了进一步探讨确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也对我院近期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各60例,进行探讨分析。
在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8.33%,而慢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则为56.67%,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所以无论是通过大数据调查还是通过临床研究,其结果都表明,幽门螺杆菌可能具有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作用,与反流性食管炎有着逆相关性。
由此可见,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其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应该慎重考虑,若临床必须进行根除治疗,则应该同时加强其他抗反流治疗以及抑酸治疗,避免在完成幽门螺杆菌根治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更加严重。
参考文献
[1] 廉华,王文兵,张文礼,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反流性
食管炎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129-131.[2] 吕飞,姜齐宏.根治幽门螺杆菌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643-644.[3] 方蕾,夏泳.埃索美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性反流
性食管炎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79-3080.[4] 薛瑞文.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率相关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
疗,2015,7(6):28-29,34.[5] 汪勇,艾远征,聂红秀,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研
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25-26.
作者简介:(1974-11),本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消化内科临床诊断与治疗。
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
夏志华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60
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结果 两组经过检测,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临床研究以及大量数据显示,
幽门螺杆菌可能具有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作用,与反流性食管炎有着逆相关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关系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72.066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