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煤矿塌陷区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空洞会因为煤矿开采活动而发生塌陷,这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塌陷的区域,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评估,了解塌陷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情况以及塌陷形成的原因。
根据勘察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在治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填充法、支护法、固化法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塌陷区域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恢复地表的稳定性。
其次,需要加强对煤矿开采活动的监管,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空洞过大,进而引发塌陷。
同时,对于已经停止开采的煤矿,需要进行闭坑处理,封闭井口,填平矿井,以防止地下空洞演变成塌陷区域。
在进行闭坑处理时,需要考虑地质环境、地下水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闭坑方案,确保闭坑后地表稳定。
另外,加强对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也是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地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空洞的变化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塌陷风险,为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对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煤矿塌陷区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开采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风险。
专业机构要加强科研力量,不断完善煤矿塌陷区治理技术,为实践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煤矿塌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理方案,加强对煤矿开采活动的监管,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工作,共同致力于减少地质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沉陷区治理方案【范本模板】
宜宾县凤祥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2017年宜宾县凤祥煤矿根据相关规定,为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内受灾群众的搬迁工作,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矿特编制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以指导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系统的进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第一章组织管理1、为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利兰煤矿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何英奎(矿长)副组长:杨光君(总工程师)吴学彬(安全副矿长)陈国雄(机电副矿长)李玉奎(生产副矿长)詹伟(地测技术员)领导组负责组织制定采煤沉陷综合治理方案、审定采区、采煤工作面上方回采前的走访调查摸底工作,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实施情况以及基金的预算安排和决算结果,研究决定重大事项。
2、积极与国土、煤炭、环保、地灾等职能部门联系,做好本矿沉陷区项目的治理工作。
第二章沉陷区治理原则、治理范围一、沉陷区综合治理要在确保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下原则:1、“谁开采、谁受益、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谁赔偿”的原则。
2、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原则。
3、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4、标本兼治、以治为主、防治结合、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的原则。
二、沉陷区治理范围1、在凤祥煤矿井田范围内,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的治理。
2、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内容包括因受开采影响所造成的居民住宅、耕地、水利设施、山林、人畜饮水、道路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损害和矿井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等方面。
第三章沉陷区治理方案及防护措施一、沉陷区治理方案我矿目前开采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在开采影响范围内可能产生,治理时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关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1、地下已废弃巷道或采空区出现地面塌陷、地裂缝时,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陷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通过地面裂缝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加快充填废渣的固化。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29•【字号】皖政办[2009]86号•【施行日期】2009.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9〕86号)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龙口市采煤塌陷区实施方案
龙口市采煤塌陷区实施方案龙口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
然而,长期的煤矿开采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采煤塌陷区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龙口市采煤塌陷区主要集中在市区东南部和南部,涉及面积广大,影响深远。
采煤塌陷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煤矿开采引起地下空洞塌陷所致,严重威胁了当地的交通、房屋安全和农田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二、目标确定针对龙口市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治理目标主要包括:恢复和改善采煤塌陷区的地表地貌,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采煤塌陷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1. 采煤塌陷区治理规划制定详细的治理规划,包括对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2. 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对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进行复垦,恢复植被,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减少土地沉陷和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
3. 基础设施修复对受损的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保障交通畅通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4. 安置搬迁工作对于采煤塌陷区内的居民,组织安置搬迁工作,确保居民生活安全,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5.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采煤塌陷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6. 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治理工作。
四、实施保障为了确保龙口市采煤塌陷区治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结语龙口市采煤塌陷区的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引言煤矿塌陷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空洞或煤层失稳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坍塌的现象。
煤矿塌陷区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煤矿塌陷区进行修复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措施。
1. 沉降区域修复1.1 基础处理在煤矿塌陷区域进行修复前,首先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 - 地质勘测:了解地下地质情况,确定稳定性。
- 土体加固: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加固地基。
- 加固结构物:对于受损的房屋、道路等结构进行加固,确保基础稳定。
1.2 环境修复煤矿塌陷区域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因此需要进行环境修复。
主要包括: - 土壤修复:采取植物修复、堆肥施用等方式恢复土壤质量。
- 水环境修复:对于受到煤矿塌陷影响的水体进行净化和恢复。
1.3 建设规划煤矿塌陷区经过修复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人口迁移:将塌陷区的居民合理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塌陷区域的规模和用途,合理规划并建设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网等。
-绿化景观:在塌陷区域进行绿化工程,打造绿色景观,提升生态环境。
2. 防治措施2.1 矿山支柱矿山支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支撑煤层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煤矿塌陷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包括: - 合理设计支柱:根据煤层厚度、倾角等参数,合理设计支柱的高度和密度。
- 及时回填支柱:煤层采完后,及时回填支柱,防止地表下沉。
2.2 加固地面建筑煤矿塌陷区域的地面建筑物常常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加固措施。
主要包括:- 桩基加固:对于受损房屋的地基进行加固,采用桩基等方式增加承载能力。
- 补强结构:对于受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如加固梁柱、墙体等。
2.3 排水处理煤矿塌陷区域常常存在排水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主要包括: - 建设排水井:在塌陷区域建设排水井,加强地下水排泄。
- 设施完善:对于已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确保排水通畅。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1. 引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煤矿塌陷区对周围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针对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治理方案2.1. 地质勘探在治理煤矿塌陷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地质勘探旨在了解煤矿塌陷区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治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2.2. 地表特征分析通过对煤矿塌陷区地表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塌陷区的范围、塌陷沉降的程度和塌陷裂缝的分布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治理方案的确定至关重要。
2.3. 治理策略选择根据地质勘探和地表特征分析的结果,确定合适的治理策略。
常见的治理策略包括土地回填、土木工程支护和地下水排泄等。
2.3.1. 土地回填土地回填是指利用大量的填土材料将塌陷区重新填平,恢复地面的平整。
这种治理策略适用于塌陷区面积较小的情况,能够有效地改善地面条件。
2.3.2. 土木工程支护土木工程支护是指在塌陷区域周边进行建筑物支护、地下水排泄和土地平整等工程措施。
这种方式能够保护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止土地继续塌陷。
2.3.3. 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是指通过井水抽取或地下排水的方式减少塌陷区域的地下水位。
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塌陷区的水分含量,有效地防止土地塌陷的发生。
2.4. 实施治理方案在确定了治理策略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进行具体的工程实施。
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确保治理工程的质量。
2.5. 治理效果评估在治理方案实施完成后,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地表沉降情况的监测、裂缝的变化情况等。
通过评估可以判断治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3. 结论煤矿塌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表特征和治理策略等因素。
通过地质勘探、地表特征分析和治理策略选择,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采空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一、采区塌陷区治理方案矿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在开采影响范围内可能产生,治理时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关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1、地测部门每月对采空区地表塌陷、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首先将采空区用密闭墙与巷道隔离开来,采空区建立观察站,进行观察并记录。
4、地下已废弃巷道或采空区出现地面塌陷、地裂缝时,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陷速度:为制止地面陷形成,通过地面裂缝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加快充填废渣的固化。
5、井下巷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塌陷和地裂缝迹象时,及时对地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浆、密实等措施:在井下巷道加强顶板支护等防塌指施,必要时停止该区段的开采。
6、井下已废弃巷道,地面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采取由外至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细粒尾矿填充,穷实、上部复土的方式处理。
7、井下已废弃巷道对应的地面塌陷规模巨大时,难以治理的特殊地段,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区,制定监测方案。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栅栏和观测道路,建立明显标志,防止人、畜误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9、建立充善的封闭系统,将采空区用密闭墙与使用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地面建立一个观察站,每1--2月进行1次观察并记录二、安全技术措施1、坚持长期的矿山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随时注意矿山开采进度造成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人为灾害发生。
2、必须规范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弃物,必须存放至安全的场所,严禁随意乱倒。
3、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周围地形情况要勤观察,多测量,对开采活动可能引起的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应加强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
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煤矿沉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地质、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煤矿沉陷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煤矿沉陷区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煤矿沉陷区治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煤矿开采导致地下空洞,地表出现塌陷现象,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煤矿废弃物排放、水资源消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再者,煤矿沉陷区的治理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方法,导致效果不佳,投入产出比较低。
二、煤矿沉陷区治理目标确定。
为了有效治理煤矿沉陷区,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治理目标。
首先,要保障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其次,要修复煤矿沉陷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再利用价值。
最后,要提高治理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
1. 地质勘察与监测,对煤矿沉陷区进行全面地质勘察,了解地下空洞分布及塌陷情况,建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表变化。
2. 地下空洞治理,采用注浆、灌浆等方法填充地下空洞,加固地下结构,减少地表塌陷风险。
3. 生态修复,对煤矿沉陷区进行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工作,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4. 资源再利用,利用煤矿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开发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社会管理,加强对煤矿沉陷区周边居民的安置和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生活稳定。
6. 经济效益评估,建立煤矿沉陷区治理的经济效益评估体系,对治理工作的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评估。
四、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煤矿沉陷区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 技术支持,加强煤矿沉陷区治理技术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治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3. 资金支持,加大对煤矿沉陷区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宣传教育,加强对煤矿沉陷区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支持度。
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方案
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方案引言采空区地面塌陷是指在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地下煤层被采出后,地面出现下沉、陷坍等现象。
这种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治理采空区地面塌陷,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原则和具体方案。
治理原则针对采空区地面塌陷,我们应遵循以下治理原则:1.全面综合考虑: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应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制定综合治理方案。
2.人人有责: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3.预防为主: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应重点放在预防措施上,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4.阶段性实施:治理采空区地面塌陷需要分阶段实施,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完善。
治理方案基于治理原则,我们制定了以下具体的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方案:1. 采空区填充封堵•清理采空区废渣:清理采空区内的废渣和垃圾,确保填充封堵材料能够顺利进入。
•填充封堵材料选择:根据采空区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填充封堵材料,如煤渣、煤矸石等。
•填充封堵施工:将选定的填充封堵材料运入采空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充封堵施工。
2. 排水控制•地下水排泄:采用控制排水的方法,将采空区内的地下水进行排泄,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面塌陷风险。
•水污染治理:对排泄出的地下水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
3. 地表沉降观测•布设监测点:在采空区周边设置地表沉降观测点,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
•数据分析:对观测到的地表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地下采空区域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在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结束后,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采用合适的植被种植工艺和技术,促进植被生长,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监测:对生态修复后的采空区进行定期监测,评估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
结论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方案应贯彻全面综合考虑、人人有责、预防为主、阶段性实施的原则。
通过采空区填充封堵、排水控制、地表沉降观测和生态修复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治理采空区地面塌陷,保护周边环境和人类生活安全。
煤矿沉陷区实施方案
煤矿沉陷区实施方案煤矿沉陷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的现象。
煤矿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治理煤矿沉陷区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地质勘察和监测。
在煤矿沉陷区实施前,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
通过对地下煤矿开采情况、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勘察和监测,掌握煤矿沉陷区的地质情况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
针对煤矿沉陷区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我们将实施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程。
通过对沉陷区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复垦,恢复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同时,通过植被的重新种植和恢复,改善沉陷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三、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为了及时掌握煤矿沉陷区的变化情况,我们将建设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地下水位监测点、地表位移监测点、地下空洞探测设备等,实时监测沉陷区的地质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周边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
四、生活区迁建和安置。
针对煤矿沉陷区的居民和建筑物,我们将实施生活区迁建和安置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沉陷区的居民和建筑物迁移到安全地带,保障他们的生活财产安全,同时合理利用沉陷区的土地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为了增强公众对煤矿沉陷区治理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我们将开展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活动。
通过举办宣传讲座、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社区志愿者等方式,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煤矿沉陷区治理工作中来,共同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煤矿沉陷区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将按照上述实施方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实施,努力推动煤矿沉陷区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实施方案:某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某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X政办字﹝201X﹞180号),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全市采煤塌陷地基本情况我市煤炭资源丰富,是X西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蕴藏面积36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
目前,已探明巨野、单县、曹县三大煤田,预测总地质储量102.7亿吨,主要分布在郓城、巨野、单县、成武、曹县等。
我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保障XX能源安全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
我市地处黄泛平原,表土层和煤层较厚,采煤沉降系数大,并且是高潜水位区,煤炭开采将会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据预测,巨野矿区闭矿时将形成近百万亩的塌陷地,中、重度沉陷面积58.8万亩,占61.8%,塌陷深度普遍在4.8-7.2米,常年积水区面积将达60万亩。
随着郓城煤矿、张集煤矿、万福煤矿等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我市塌陷地面积也将会以较快速度增加。
截止201X年10月份,我市已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面积3.16万亩,其中绝产区面积1.97万亩,减产区面积1.19万亩,已投入治理资金4.11亿元,治理完成塌陷地面积1.51万亩。
根据辖区各煤矿企业的生产接续计划,预计“十三五”全市规划治理采煤塌陷地总规模为5.1万亩,预计恢复土地3.9万亩,治理水域1.2万亩,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将成为我市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XX省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金、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创新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塌陷区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保障全市矿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煤矿塌陷区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规划
煤矿塌陷区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规划一、背景煤矿塌陷区治理工程是为了解决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空洞导致地表塌陷而设计的一项工程。
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规划的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高效、安全,并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二、施工组织原则1. 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应始终被放在第一位。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2. 合理布局:根据煤矿塌陷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组织布局。
考虑到地质条件、工程性质等因素,合理安排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存放位置,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因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
需合理处理废弃物及污水,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资源合理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
对设备、材料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度,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施工组织步骤1. 确定工程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煤矿塌陷区治理工程的范围和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治理的地区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治理的目标和要求。
2. 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工程的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包括施工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资源调配等内容,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3. 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根据施工计划,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
确保施工队伍的合理配备,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4. 建立监控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必要的监控机制,及时掌握施工进展情况。
通过监控数据,及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 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6. 完成验收和总结工作: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工作,确保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同时,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四、施工组织规划的实施施工组织规划的实施需要有专业团队的支持,涉及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煤矿塌陷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下煤层空洞崩塌,使地表发生变形和下沉的现象。
塌陷区域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压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调查和评估首先,应对塌陷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包括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土壤水、构造地质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精确的数据获取,可以更好地了解塌陷区域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以调查和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制定一套综合治理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地表抚平、支柱加固、地下水排涝、水源补给与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
治理方案应根据塌陷区域的特点和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地表抚平地表抚平是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首要任务。
通过填土、夯实、整平等方法,将塌陷区域的地面恢复到原有的平坦状态。
在地表抚平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边环境和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
2. 支柱加固在塌陷区域的地下空间中,由于煤层的崩塌,形成了一系列的空洞和孔隙。
为了保证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支柱加固的措施。
通过在空洞和孔隙中灌浆、填充材料等方法,加固地下空间的结构,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地下水排涝塌陷区域的地下水往往会积聚在塌陷洼地中,形成湖泊或者沼泽。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并恢复地下水动态平衡,需要进行地下水排涝工程。
通过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井等措施,将积聚的地下水有效排放到外部环境,保持塌陷区域的水文地质平衡。
4. 水源补给与保护塌陷区域往往伴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损失和水源的破坏。
为了补给水源和保护塌陷区域的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修建水库、调整附近的供水管网等,为塌陷区域提供可靠的水源。
5. 生态修复塌陷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修复是治理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方式,恢复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塌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采煤沉陷环境治理方案
采煤沉陷环境治理方案一、背景介绍采煤沉陷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煤层产生破碎和塌陷,造成地表沉陷的现象。
采煤沉陷不仅对地表建筑、地下管线等工程设施造成损害,同时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采煤沉陷环境治理成为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采煤沉陷环境治理方案,包括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和恢复重建方面的内容。
二、预防控制1. 合理设计采煤方案合理设计采煤方案是预防采煤沉陷的重要措施。
在采煤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煤层的力学性质和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采煤位置、开采方法和支承方式,以减少煤层破碎和塌陷的可能。
2. 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是预防采煤沉陷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常见的先进采煤技术包括细分层开采、巷道充填、支架稳定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煤层的破碎和塌陷,从而降低采煤沉陷的风险。
3. 加强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煤沉陷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采煤前应进行细致的水文地质调查,全面了解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和地下水的含水层分布情况等,为采煤沉陷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三、监测预警1.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采煤沉陷的监测系统是实施环境治理的基础。
监测系统应包括地表沉陷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建筑物变形监测等方面。
通过实时监测煤层状况和地表、地下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采煤沉陷的发展趋势。
2. 发展预警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发展采煤沉陷的预警技术。
通过对采煤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采煤沉陷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来减轻沉陷对环境的影响。
3. 定期评估定期对采煤沉陷环境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掌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完善采煤沉陷环境治理方案,以提高治理的效果。
四、恢复重建1. 地面修复采煤沉陷对地表造成破坏,需要进行地面修复工作。
地面修复包括填平沉陷坑、修复地表水体和重建绿化等。
通过合理的地形修复和植被恢复,使地表恢复原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方案
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方案1. 引言塌陷区是由于地下水开采、煤矿开采等地下工程活动导致地表沉降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塌陷区的存在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必要进行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综合的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与分析。
2. 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方案2.1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塌陷区的地质特征、成因以及发展趋势,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塌陷区,可以采取不同的整治方案,例如填充、加固、地下隔离等。
同时,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沉降。
2.2 水资源利用塌陷区的治理工程建设还需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降低地表沉降的速度。
可以通过水资源补给、水资源调配、节水减排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表沉降的压力。
同时,也需要引导居民和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采的情况发生。
2.3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植被恢复、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还需要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反馈治理效果,做出相应调整。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4 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在塌陷区的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预警与应急管理十分关键。
需要建设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沉降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预案,及时组织救援。
3. 实施步骤在进行塌陷区治理工程建设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前期调查通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了解塌陷区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
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
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概述采煤工作对地下矿藏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采煤沉陷。
采煤沉陷区指的是在采煤过程中,由于矿石含水量的减少、地下空隙的形成等原因,地表出现的下沉现象。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人民安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
方案一:安全、稳定的保护工程在采煤沉陷区进行保护工程是治理方案的第一步。
保护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和稳定原则,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确保沉陷区域的安全及避免进一步下沉。
具体措施包括:1. 采用地面覆盖材料:在沉陷区表面覆盖一层透水性材料,如地膜或草坪等,以抑制土壤渗透速度,减轻地表下沉程度。
2. 加固地下结构:采用加固土壤的方法,如注浆或灌浆,增强地下桩、地下室等的承载力,减少地面沉降。
3. 进行地表平整:通过填充堆积物或进行地下排水,减轻土壤下沉的影响,保护工程的安全。
方案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采煤沉陷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采煤活动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沉的风险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控制水资源:对采煤沉陷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
2. 提高地下水位:通过人工灌溉、引水等方式,补充地下水资源,降低地面下沉的风险。
3. 建设水利工程:在采煤沉陷区域建设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以调控地下水位和地表水的平衡。
方案三:环境恢复采煤活动不仅会引起地表下沉,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使采煤沉陷区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植被恢复:在沉陷区域内适当种植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以促进土壤的保持和恢复。
2. 水体清理:对采煤沉陷区域的水体进行适当的净化处理,将水体恢复到良好的环境状态。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措施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沉陷区内濒危物种的生态环境。
总结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案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安全而制定的。
通过采用安全稳定的保护工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恢复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采煤沉陷带来的问题。
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
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煤矿沉陷区治理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之一。
为了有效治理煤矿沉陷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地质勘察和监测。
在煤矿沉陷区治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了解地下矿层和地下水情况,掌握沉陷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表沉陷治理。
地表沉陷是煤矿开采后地表出现的凹陷和坍塌现象,对周边建筑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我们将采取填充、加固、地下水补给等多种手段,对地表沉陷区进行治理,恢复地表平整,保障周边建筑和交通安全。
三、地下水治理。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煤矿沉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将通过地下水补给、水资源调控等手段,保持地下水位平衡,减缓煤矿沉陷的速度,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生态修复。
煤矿沉陷区治理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修复至关重要。
我们将进行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等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实现生态平衡。
五、资源综合利用。
煤矿沉陷区治理后,我们将充分利用地下空洞和煤矿废弃物资源,开展煤层气开发、地热能利用等项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六、监测评估。
治理工作完成后,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七、社会参与。
煤矿沉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我们将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煤矿沉陷区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煤矿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实现煤矿沉陷区的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两淮矿区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我省能源、原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塌陷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达到127平方公里。
目前,两淮矿区塌陷区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淮北、淮南、亳州、宿州和阜阳皖北五市需搬迁村庄351个,涉及71885户,266287人,安置点需用地31884亩。
为加强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号)精神,在《安徽省两淮地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努力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塌陷区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采煤企业生产秩序持续稳定。
(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将采煤塌陷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到2020年的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宜耕则耕,宜村则村,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引导塌陷区居民向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方向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先搬后采,土地置换。
采煤企业必须坚持“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切实保护采煤塌陷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采煤塌陷区治理规划,编制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和计划,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合理压占,经济合理、避免重搬”的原则,对塌陷区村庄实施搬迁与整合。
村庄搬迁整合所使用的农用地指标,原则上通过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置换方式解决,塌陷区旧村庄土地由县(区)政府负责在2年内完成复垦并通过省验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村庄搬迁整合涉及跨村民组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采取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交换或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解决,做到产权明晰、用地规范。
(三)征转有别,依法赔偿。
采煤塌陷区土地为农用地的,无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对于城市规划区外的塌陷土地,原则上不征为国有,对其塌陷造成的损失,按照《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由采煤企业一次性给予赔偿,赔偿标准比照征收土地补偿标准执行,因采煤塌陷而失地的农民应当列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民个人支出的费用可以从赔偿费中支出;塌陷后经治理不能用于农业生产或者虽然能够用于农业生产但生产效益十分低下、集体经济组织要求征收的,予以征收并依法给予补偿。
征收前已经按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对塌陷土地一次性给予赔偿的,征收土地时不再重复支付征收土地补偿费用。
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塌陷地应当依法征收。
复垦后的土地仍然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塌陷区农民的长远生计。
(四)试点先行,保障应急。
在宿州市埇桥区开展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在淮南市凤台县顾桥镇开展村庄搬迁应急工程试点,探索综合治理新机制。
在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出台前,先行对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急需搬迁的村庄实施搬迁,组织实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按照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2009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方案》,尽快启动应急工程。
2009年以后的村庄搬迁工作,按照采煤塌陷区土地整治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计划完成搬迁并经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通过的,省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搬迁村庄给予奖励,专款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应急工程所需土地来不及办理用地手续的,县(区)政府应当制定先行使用土地方案,报设区的市政府批准,并报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应急搬迁任务。
其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有关市、县(区)政府应当于2009年11月30日前依法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项目推进,整合资金。
市、县(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采煤企业,按照综合治理的要求,以矿区为单位,编制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立相关项目库,分年度有序实施。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原则,对塌陷区范围内的土地复垦整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及学校、卫生院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资金进行整合,综合运用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和政策的聚合作用,促进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
二、近期工作安排(一)组织实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
2009年对皖北五市214个村庄进行搬迁,涉及46361户166763人。
计划于上半年完成94个村庄搬迁任务,涉及19366户共69486人;下半年完成120个村庄搬迁任务,涉及26995户共97277人。
对7月1日前不能搬进新房的塌陷区危房户,所在地方政府要制定应急安置方案,通过租房安置、建设临时安置过渡房、投亲靠友等形式,妥善安置群众。
建立工程项目跟踪督查制度,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急需搬迁村庄项目逐村建立专项台账,按照各市上报的村庄搬迁项目工作计划表,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实行定期通报。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存在工作不力、拖延迟缓、挪用截留私分村庄搬迁费用等行为的,严肃依法依纪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编制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尊重群众、方便生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安徽省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及城乡建设规划,组织编制《皖北五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2009年底前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编制综合治理重大工程项目。
组织各地编制一批重大土地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规划,建立综合治理项目库,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四)扎实开展试点工作。
综合运用现行的政策和资金渠道,积极探索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和村庄搬迁试点工作。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要按照批复的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凤台县顾桥镇村庄搬迁试点以张童、凡庙、童郢、八里和黄湾5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为范围,试点工作以市、县(区)政府为主导,淮南矿业集团负责落实搬迁经费,县(区)政府负责搬迁安置的组织实施。
试点县(区)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组织,确定具体办事机构,确保试点工作正常开展。
(五)梳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对国家、省出台的支持采煤塌陷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梳理,并根据综合治理的要求,提出需要国家和省出台新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建议。
(六)开展调研工作。
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考察调研,听取地方政府、采煤企业和采煤塌陷区群众的意见,借鉴、学习兄弟省、市综合治理经验,根据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综合治理意见和建议。
(七)动员部署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按照《2009年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方案》,召开应急工程专题会议,部署应急项目实施工作。
二是召开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
省政府成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日常工作。
相关市、县(区)政府要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及时解决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责任。
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主管部门负责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恢复治理的规划编制、项目申报与指导协调工作。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监督采煤企业按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矿山开采。
省监察厅负责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省财政厅负责协调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治理工作的资金保障。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指导建立采煤塌陷区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编制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手续、指导综合治理等。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指导编制塌陷区村庄搬迁规划及新建村庄选址工作等。
省审计厅负责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省国资委负责监督检查采煤企业配合开展村庄搬迁、做好塌陷区治理以及支付搬迁补偿费用等。
省环保厅、省农委等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紧密配合。
皖北五市及有关县(区)政府、采煤企业是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
市、县(区)政府要加强管理,杜绝抢搭抢建,认真组织实施塌陷区村庄搬迁、综合治理等工作,负责治理无主废弃采煤塌陷区、历史遗留已经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采煤塌陷区。
采煤企业负责治理未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采煤塌陷区、在建的生产矿山造成的塌陷区,或者企业出资由市、县、区政府组织治理。
采煤企业要将其井田面积、矿井范围、开采时序、塌陷范围等通知市、县(区)政府,并按规定支付相关村庄搬迁、综合治理的费用。
省政府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事项,进一步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市政府的责任。
有关市、县(区)政府也要将此纳入当地的民生工程之中(三)多渠道筹措治理经费。
一是争取国务院批准建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基金,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包括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塌陷区失地农民保障和因采煤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
二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市、县分成部分,塌陷区当地政府要专款用于塌陷区土地整治。
三是市、县政府按土地出让净收益20%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专项重点用于塌陷区土地整治。
四是各地因适用建设用地置换政策而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其对应的应上缴报批费用全部用于村庄搬迁工程。
五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力度,缓缴期满后,立即恢复缴存,并做到足额缴存,及时用于塌陷区治理与村庄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