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合集下载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2021年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管理论。

卡特利普和林特: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三)传播管理论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四)咨询论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五)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另外,《中国职业大词典》里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后来,格鲁尼格教授作了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人际沟通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状态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3、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

4、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就是公关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公共关系P95 答: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P95 答: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P6 答:公共关系活动(工作和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适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P6 答: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公共关系学P7 答: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6、公共关系职业P7 答: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

7、社会组织P10 答: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8、公众P13 答: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9、潜在公众P15 答:潜在公众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10、非公众P15 答: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受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11公共关系广告P25 答: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的方法,这就是“公共关系广告”。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1、报刊宣传活动34 答:一些公司为了节省广告费用,便雇佣了大批专门人员,在报刊上制造煽动性新闻,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以此来扩大影响。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简述公共关系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答: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以下七种:1、“管理说”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2、“传播学”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管理。

3、“传播管理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学”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7、“形象说”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二、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答: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个人的事务和技巧;公共关系涉及组织的目标、战略等诸要素,而不停留在个人活动的层面上;公共关系处理的是组织的关系和舆论,而非私人的关系和事务;公共关系追求整体的公关效应和组织的社会形象,而不局限于个人的印象、情感和利益。

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其总体目标和需要。

公共关系是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是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研究。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传播沟通的主体,都具有公众传播沟通的行为和功能。

三、为什么说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答: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经过传播沟通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公众”是任何公关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任何组织在计划和实施自己的公关工作的时候,都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公众对象,分析研究自己的公众对象,根据公众对象的特点去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计划,随着公众对象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公关政策和行为。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思考
一次,一位顾客在某饭店吃菜时发现一 根头发,他怒气冲冲地找到服务员,恰 逢服务员情绪不佳又顶撞了顾客,顾客 于是找到了经理投诉。
问题:如果你是经理,你怎样平息这场 风波,消除顾客的火气并使他再次光顾?
三、媒介关系
1、意义: A、好的媒介等于好的舆论关系 B、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
段的前提
2、组织对媒介关系的成功取决 于
A、组织的公关从业人员是否熟悉、了解新 闻传播的特点、规律以及新闻媒介机构 的工作方式
B、组织能否正确对待新闻媒介关于本组织 信息的传播
C、要大力支持新闻界人士的工作 D、主动采取行动去争取新闻界的注意
“制造新闻”应的注意问题
1、根据公众在不同时期的热门话题 2、抓住“新、奇、特” 3、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心理动向 4、利用“名人效应”吸引新闻界 5、与传统盛大节日或纪念日联系起来 6、与新闻机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
2、正确处理好员工关系
1)树立“员工第一”的思想,准确了解员工的 状况、想法和需要及存在的问题
2)关心员工生活,切实解决关系员工切身利益 的问题,增强凝聚力和忠诚心
3)加强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彼 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4)、组织各种联谊、福利活动,诸如文艺演出、 体育比赛、舞会、游泳等,以联络感情、调节 精神
公众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 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种族、民族、年龄等
2、按公众的归属划分
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
3、按公众发展过程划分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4、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划分 A、首要公众 B、次要公众
5、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
A、顺意公众 B、逆意公众(反对公众) C、独立公众(中立或不确定公众) 6、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 A、受欢迎公众 B、不受欢迎公众 C、被追求的公众

公共关系 第四讲 公众

公共关系 第四讲 公众

公众的特征
特征
同质性
群体性
多变性
相关性
• 公众的同质性:面临着共 公众的同质性: 同的问题。 同的问题。
• 公众的群体性: 公众的群体性: 社会组织 初级组织 同质群体
公众的特点
• 公众的相关性: 公众的相关性: 与某一社会住 组织发生关系 的公众。 的公众。
• 公众的多变性:随社会组织 公众的多变性: 运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运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与群众、人民、大众、人群等概念有区别: 与群众、人民、大众、人群等概念有区别: 群众(Mass) 群众(Mass):机关单位里处在与领导相对位置的普 通劳动者 人民(People):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历史时期 人民(People):不同历史时期,一切推动历史前进 的人们 大众(Crowd):在国家管理中处在与政府相对位置 大众(Crowd):在国家管理中处在与政府相对位置 ): 的劳动群众 人群(Community): ):社会学里处于松散结构的多人 人群(Community):社会学里处于松散结构的多人 结合
公众心理
一、影响公众心理的个体心理 1、知觉 晕轮效应( 经验效应( (1)首次效应 (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 2、价值观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好坏、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好坏、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传统习俗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人 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传统习俗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们的行为也不同。只有了解了公众的价值观之后, 们的行为也不同。只有了解了公众的价值观之后,才能解释公众 行为,并作为开展公关工作的依据。 行为,并作为开展公关工作的依据。 3、态度 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公众态度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公众态度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要设法改变公众的敌对态度。 另一方面要设法改变公众的敌对态度。 4、需要 公关人员要交接不同公众的不同需要 兴趣、 5、兴趣、能力 掌握公众兴趣和爱好,提高针对性。针对公众能力的差异, 掌握公众兴趣和爱好,提高针对性。针对公众能力的差异, 采取灵活多样的公关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公关手段。

第四章公众

第四章公众

(二)处理内部公共关系的方法 • 1.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 信息沟通时指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 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图形以及情感、态度 等形式传递。组织成员作为组织的一份子,如 果对组织的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切身利 益相关的信息知之甚少,就会产生猜疑、忧虑 乃至对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造成人们之间的 隔阂、斗争与内耗。实行信息共享,既是为了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为了求得组织成员 在认识和行为上与组织的根本目标保持一致。
4.2 公众的分类
• 公众分类是公共关系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公共 关系政策的制定和公共关系方法的运用,都有 赖于科学地区分不同的公众。 •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同一类型的组织也 有不同种类的公众,同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的 标准分类。 •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同一类型的公众的划分:
4.2.1 公众分类介绍
• 4.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区分为临时公 众、周期性公众和稳定公众 • 临时公众时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 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如航班晚点而滞 留机场的旅客。 • 周期公众时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 象,春运高峰。 • 稳定公众即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 象,如老主顾、常客、社区居民等。
• 第五,变化性。 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 系统,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当中。 任何组织面临的公众,其性质、形式、数量等都会 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关系产 生了,有的关系消灭了;有的扩大,有的缩小;有的 越来越稳固,有的越来越动荡;有的关系甚至发生性 质上的变化——竞争关系变为协作关系、有好关系变 为敌对关系等等。 公众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公共关系工作目标、方 针、策略的变化。反过来,组织自身的变化也会导致 公众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又可能倒过来对组 织产生影响。(新型可口可乐)

公共关系学1-7章总复习

公共关系学1-7章总复习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一、名词解释题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2、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而且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

3、公共关系活动:是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4、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它不仅指导者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5、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额主体,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6、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

7、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双向联系和交流,促成相互间的了解、共识、好感与合作。

8、关系: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的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9、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产品等所形成的看法与意见的总和,是社会大多数人对组织看法的公开表达。

10、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的是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1、“报刊宣传活动”:是指19世纪美国一个组织为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12、“便士报”运动:是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13、“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是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中论述的,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谷风教学)

公关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定势)(谷风教学)

沐风教育
3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心理定势的潜在性(不自觉性)
沐风教育
4
心理定势的固着性
沐风教育
5
心理定势的综合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
烈的情感色彩。
沐风教育
6
三、心理定势的类别
1.微观心理定势
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 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其特点是易受暗 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主 要包括: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 移情效应。
穿衣 吃饭 学习 娱乐
沐风教育
29
二、流言表现的心理定势
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
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
流言的传播内容的分类:
1.与人们
2.与人们有着间接关系的
国家的人事变动、国籍新闻、外星人来访
3.与一般人没有直接关系的奇闻趣事
明星丑闻、特异功能、野人等
沐风教育
14
公共关系活动中晕轮效应的利弊
利 企业、商家装修门面 “名片效应”
弊 精包装,烂内容 以貌取人
沐风教育
15
三、经验效应
经验效应指的是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 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 式。
经验效应在公关关系领域中最典型的表现 是怀疑。因为以前有过上当受骗的教训,在 遇到同类对象、同类事物的时候就迟疑不 决,生怕再次上当。
“爱屋及乌”
沐风教育
18
移情效应的表现
人情效应 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物情效应 高俅踢球
事情效应 喜欢喝茶—茶具,茶文化
沐风教育
19
移情效应的应用
广告中的 “名人效应”。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1. 引言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众是指与组织有关的所有人,包括消费者、员工、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众的理解和满足。

理解公众的需要和心理是开展有效公共关系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公共关系中公众的不同心理特点,以及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2. 公众的不同心理特点2.1. 公众的多样性公众是多样化的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背景和兴趣。

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因此,公共关系工作需要考虑到这种多样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公众的需求。

2.2. 公众的情绪和情感公众的情绪和情感对公共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公众可能对组织抱有好感、中立或者抵触情绪。

情绪和情感对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不同情绪和情感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2.3. 公众的信任公众对组织的信任程度影响着公共关系的发展。

信任是公众与组织之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

因此,组织需要建立信任,并持续努力维护信任关系。

3. 公共关系中的心理理论3.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环境来形成对他们的印象和看法。

公共关系工作应该重视观察他人行为和环境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3.2.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研究了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过程。

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借鉴传播理论的原理,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便将信息传递给公众。

3.3. 情感传染理论情感传染理论认为,人们的情感会受到他人的情感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利用情感传染理论,通过建立积极情感和情绪,来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

4. 公共关系中的心理管理策略4.1. 了解公众的需求了解公众的需求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前提。

组织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公众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4.2. 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公共关系中的关键策略。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公共关系学第四章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 的虚假信息。 流言的类型大致分为: 1. 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
需求。 2. 恐怖流言: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 3. 攻击流言:与恐怖流言相似,一般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
5
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1小题 共10分
第四章 公共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知觉与公众行为 需要的公众行为 态度与公众行为 流行、流言及舆论 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知觉与公众行为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以前没有对某事物形
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和各种亊物,这些可称为态度对象。 • 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一般说来,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 认知,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 感知、思维、理解、看法
等,这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 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认知规定了态度对象。 • 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亦即潜在的行为倾
【答案】A 【解析】
主观的个性因素含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因素。其中个性倾 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申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机、兴 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因素。它们作为各种心理动力而调节着主体的 行为,态度受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题干】在宣传过程中由宣传者的威信、宣传内容、宣 传方式方法等结合成为一种客观的说服力,影响着被宣 传者有关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这种因素是( ) 【选项】 A社会因素 B团体因素 C宣传因素 D个性因素
成了包含视、听、触、摸、嗅觉 等的感觉基础,当前就不可能对该事 物产生知觉。事实上,知觉就是各种感觉的复合。 知觉只限于当前在脑中呈现事物的整体印象。而认知到事物的一定意

公共关系学之四

公共关系学之四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受以下主客观因素制约: 1、社会因素(习俗、道德、舆论、制度、法 律等) 2、团体因素(宗教、社团、党派、单位、学 校等) 3、宣传因素(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 4、个性因素(需要、动机、性格、气质、信 仰、世界观、)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5、态度的系统性因素 下列态度不易发生改变: A、幼年形成的态度 B、比较极端的态度 C、转变为信念的态度 D、态度中认知、情感、意图完全协调一致 E、由态度引发的行为给主体带来满足感 F、与价值观紧密联系的态度
第五节
其他心理现象与公众行为
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1、价值观是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 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平 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是 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2、影响价值观的四个因素 A、个人的事业心、成就感----求成功 、怕失败; B、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经历----向往水 平; C、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家 庭环境、社会风气、 团体氛围; D、对目标的接近程度----信心指数。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态度由认知(好或坏、有用或没用)、 情感(喜欢或厌恶、尊敬或轻视)和意图 (做还是不做、怎样做)三个因素构成。 态度并非行为,而是行为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二、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改变分为两种: 态度的一致性改变(量变) 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变)
第四节
态度与公众行为
第三节
需要与公众行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 》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 2、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当低层次需要获 得相对满足后,下一需要就占据主导地位; 3、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 其中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以下几种观点:1.管理论观点,由美国___博士提出。

2.传播论观点,由英国___提出。

3.传播管理论观点,由美国___教授提出。

4.咨询论观点,___在1978年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中提出。

5.社会关系论观点,由______教授提出。

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旨在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是___教授的定义。

第二节公共关系涉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有: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活动,指通过传播沟通的方法来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等一系列工作。

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还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和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还有其他的观念,如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

公共关系学中有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和传播。

1.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

2.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

3.传播是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关系、舆论和形象是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概念。

1.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的关系。

2.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3.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形象实质上是信誉的体现,因此重视组织形象就是重视组织信誉。

在公共关系中,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被放在首位,然后才考虑外观的建构。

公共关系的塑造不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而是整体组织形象的塑造。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第4章: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第4章: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主主副主编副主编编编陶应虎陶应虎顾小燕吴吴静静陈在余顾小燕陈在余第第44章章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公众??4141公众的概念和特征公众的概念和特征众的众的42公众的分类公众的分类??4343公众的分析公众的分析??讨论题讨论题类类??42第一节第一节公众的概念和特征公众的概念和特征一公众的含义所谓公共关系的公众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的运行发生一定联系的社会群体
二、从公众的心理进行分析(续)
影响公众行为的个体心理 影响公众行为的个体心理因素有许多,一般地 讲,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知觉、价值观、态度、 需要、性格和气质、兴趣和能力。 影响公众行为的角色心理 公众的角色心理揭示了公众与社会的关系,人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角色心理将决定着这 个人的行为模式,所以研究公众的角色心理有利 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和 2、群体性 3、多变性 4、能动性
第二节 公众的分类
一、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社会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如企 业职工、股东等属于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则是指社会组织外部的,与组织的 某些活动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公众。它包括政府、 消费者、社区、新闻媒介、同行业竞争者等等, 下一节会介绍几种常见的外部公众,此处不加赘 述。
二、从公众的心理进行分析(续)
影响公众行为的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公众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群 体成员相似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 【案例】联合利华双总裁访华政府关系运作 分析:从这个案例来看,策划者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 活动的开展始终以政府公众为目标。环球公司没有把总裁 访华作为一项单纯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来策划,而是站在 联合利华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推行“本土化”战略 为议题,以争取政府高层的支持为突破口,积极协调政府 关系,实现了营造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的整体公关目标。 【案例】"奥妙"洗衣粉的降价行动 分析:环球公司围绕“媒介公众”为联合利华打赢了这 场战争。“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媒介在 企业的发展和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任何人、 任何组织机构,都不敢轻视舆论的作用。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1. 引言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组织或个人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活动。

而公众则是公共关系的对象之一,对于任何组织或个人而言,公众的看法和态度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的重要性、公众的分类以及如何与公众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关系。

2.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的重要性公众是组织或个人的关键利益攸关方,其对组织或个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公众对其的评价。

公众的积极看法和支持可以增强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而公众的负面看法和不信任则会削弱组织或个人的形象,损害市场地位和信誉,甚至导致合作伙伴的流失和投资者的撤资。

因此,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建立和维护与公众的良好关系,组织或个人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公众以及其关注的问题和利益,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以积极的方式回应公众的需求和关切。

3. 公众的分类公众并非一概而论,而是由多个不同的群体组成。

为了更好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关系建立,需要对公众进行分类,根据其特点和利益进行区分。

以下是常见的公众分类:3.1 内部公众内部公众是指组织内部的员工、管理层和股东等人群。

他们对组织的运营、决策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力。

与内部公众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关系可以增加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为组织的成功做出贡献。

3.2 外部公众外部公众包括消费者、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投资者、媒体、社会团体等。

他们对组织的产品、服务、形象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与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增加销售额、拓展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增强组织的声誉和影响力。

3.3 公众的利益群体公众的利益群体是指受到组织活动影响或直接关注的特定人群,如环保组织、消费者权益组织、员工工会等。

他们关注的是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对组织的行为和决策提出批评或要求。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及公众关系处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及公众关系处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及公众关系处理学习目的:1、掌握公众的概念、特征、公众分类2、认识内部公众的重要性,理解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3、认识外部公众,掌握搞好外部公共关系的方法。

学习重点:1、公众的概念、2、公众的分类3、内部关系的处理4、外部关系的处理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分类一、公众的概念和特征(一)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社会群体。

这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面临共同问题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必须与某一社会组织发生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关系是多方面的,且是双向性的,有互动的效应。

(二)公众的特征表现为:1、群体性2、同质性3、相关性4、变化性5、复杂性。

二、公众的分类组织所面临的公众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组织机构的内外部来划分,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二)根据公众的组织状态,可分为零散型公众和组织型公众;(三)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四)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五)根据公众出现的过程,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课堂练习:给几家企业寻找公众天元商场内蒙古饭店伊利集团电子商务案例:祸从口出第二节社会组织的内部公众一、员工关系处理(一)内部员工公众的重要性1、内部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起点内部公共关系是对一个组织内部纵向公共关系和横向公共关系的总称。

以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内部公众有:员工、股东和董事。

员工是一个组织直接面对的最接近的公众,是组织赖以生存的细胞。

因此,员工关系就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起点。

员工关系是企业具备竞争能力的起点;员工关系是塑造企业形象的起点;员工关系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起点。

2、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就是搞好员工关系。

公关心理学课后答案

公关心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它有哪些特点?(1)公共关系心理是指和公共关系行为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2)公共关系心理学具有四大特点:公共关系心理的可知性,公共关系心理的情感性,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公共关系心理的广泛性。

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心理公共关系的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团体心理3.公共关系心理血担负着哪些研究任务?为什么说实践方面的任务是第一位的任务?(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分为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

理论任务是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心理学;实践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开展公共关系的条件,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心理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⑴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

⑵提高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⑶推动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

⑷创建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关系心理学。

(2)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实践的任务是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

既然我们承认在心理研究上比别人落后,既然我们想通过建立各种应用心理学来缩短和别人的差距,那么,就应该把应用领域的工作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

拿公共关系心理学来说,就是要把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当作自己的目标。

公共关系心理学要为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依据和科学方法。

,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

4.进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必须遵循这些原则?(1)公共关系心理学应遵遁以下原则: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原则。

(2)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

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也就是要以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指导公共关系活动为目标。

只有这样来理解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取得实际的意义和良好的实践。

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最终取决于组织对公关公众心 理需求的把握程度,这将直接关系到公关活动的成败。 一、公关公众的个体心理
公众心理往往由公众的某些心理偏好所主宰,进而影 响到整个公众的群体特征,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 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 “个体(个性)心理特征”, 具体包括人的能力、性格和气质。 (一)气质 指某些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发生时力量的强弱、 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心理学家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感受性、耐 受性、反应灵敏性、情绪兴奋性、内向或外向性、可塑性 等)的不同程度的结合,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不可压 制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和抑郁质 (弱型)。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交往显示出来。气质对于人的实践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1.非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不感兴趣,也不会对组织产生任何影响 的公众。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无关公众。 2.潜在公众 指那些由于潜在问题引起的将来有可能与组织发生直 接利益关系的公众。这类公众暂时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目前不会对企业产生威胁和压力。但潜在公众可以转化, 组织应对可能产生正效应的潜在公众加以引导、催化;对 有可能产生负效应的潜在公众充分关注,防患于未然。 3.知晓公众 是潜在公众的现实表现,指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所 面临的问题与某个组织有关,并开始搜集信息,准备向责 任组织提出相关权益要求的公众。组织应积极沟通,满足 其要求,控制公众舆论态势。 4.行动公众 由知晓公众演变而来的,指那些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
1.共同问题是公众形成的关键 在社会活动中,群体遇到的共同的问题使他们面临共 同的利益,有了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成了社会组织公 关活动的对象,即公众。共同的利益关系是维系这类群体 的纽带,共同的问题则成为公众形成的关键。 2.公众是相对于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公众的“共同问题”因社会组织而产生的;公众对社 会组织的决策与行为的反应将影响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技巧和手段的运 用,信息接收方由最初的个体逐渐扩展到群体,成为一个 集合。 (二)相关概念 1.公民和人民 公民是具有一定国家的国籍,依据法律规定享有政治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本章主要阐述公众、公关公众的心理研究、目标公众 的分析和确定以及不同公众关系的管理等问题。 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对象 公众 公众一词来源于英文“Public”,指(特定的)人群, 又称为“公关公众”。 一、公众的涵义及相关概念 (一)公众的涵义 公众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组织的 运行发生一定关系的个人、组织或社会群体,是公共关系 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公关公众与特定组织的职能和 任务相关。
3.边缘公众 指那些和组织有一定联系,但距离组织各项工作层次 较远、影响微弱的群体。组织一般投入精力、物力较少。 (四)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态度分类 1.顺意的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支持和认 同态度的公众,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积极环境因素。 2.敌意的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批评、反对甚至 敌视态度的公众。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全面调查,主动沟通, 澄清事实、争取谅解、合作,促其由敌意转向顺意。 3.中间的公众 指介于顺意和敌意之间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态度 不明确,处于中立状态。中间的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往 往成为组织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二、公关公众的群体心理分析 (一)公众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1.同一心理 指公众因为面临着共同的社会问题,形成了共同的社 会心态,进而采取一致的反应方式。同一心理来源于现代 社会本身的标准化的运转方式,特别是发达的信息传播, 使人们可以超越社区、民族甚至国家的差异和界限,形成 相同的或相似的欲望和价值观。时尚潮流也能让人产生一 致的心态和行为。 2.从众心理 每一个个体在群体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知觉、 判断、认知和行动上常常表现出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 的现象。一方面人们希望自己符合社会与群体的要求,以 免被指为异类;另一方面人们追求时尚,社会本身又具有 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而大多数人对个性的把握趋于模糊, 所以,人们在行为上注意模仿大众传媒提供的对象。
(二)同质性 公关公众的同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或者是面临共同的 利益,或者是具有相同的需求和兴趣。 (三)相关性 公众与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互动性,组织发展现 状制约着他们共同利益的实现、需求的满足等;他们的观 点、态度和行为则实际或潜在地影响着组织的成败。 (四)多样性 公众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还可以是具有严 密组织结构的团体或组织;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事不 同的职业,公众对组织的态度或行为也具多样性。 (五)多变性 一方面公众自身社会角色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组 织自身的变化也导致工作对象所处的环境变化。
感知、记忆事物,思考和解决问题。心理定势一方面帮助 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对人们的认识造成障碍。 1.首轮效应 在对人或事物的知觉过程中,第一印象最重要,因为 心理定势的作用,在给人留下一个印象以后,要想改变最 初的看法很难。公共关系人员应该重视每个第一次见面的 公众人物。 2.晕轮效应 人们在观察某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 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和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非常突出, 从而掩盖了对这一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晕轮效应 通常是在掌握有关知觉对象的信息非常少的情况下作出总 体判断的结果。这一方面要求组织注重突出特征的塑造; 另一方面要求组织注重与公众的信息沟通。 3.末轮效应 事物或活动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认识其他事物有强
3.变化心理 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个人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必然导 致公众心理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生活。加上人们对新生事 物的好奇,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会愿意尝试新的事物。组 织应根据公众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调整公共关系工 作战略。 4.攀比心理 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选择、确定自己的行为 和观念,这显示了人们追求高层需求的愿望。与自己相当 的人攀比,会产生满足感;与自己理想中的人攀比会让人 感受到差距,产生努力的冲动。 (二)公众群体心理倾向 心理定势是指一定条件下,由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 现的公众对某一对象产生共同的心理状态和一致的行为倾 向。心理定势使人们不自觉地按照长期形成的固定方式去
(二)性格 指人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它体 现了个人的全部品质和特点,包括怎样影响别人、怎样对 待自己以及个人可被认识的内在和外显的品质全貌。性格 是由后天的生活以及个人的实践长期塑造而成的。已形成 的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性格和公众的关系及其密切,它 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公众现在的行为,还可以预测公众未来 的行动。性格又具有可变性,客观环境的变化和主观调节 也会使其产生变化。 (三)能力 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或者是完 成一项活动的本领。不同的个人其能力也是各有不同,因 而影响到人的感知、鉴赏、评价和判断等,从而产生不同 的行为模式。公共关系工作应针对公众能力上的差异,采 取灵活手段区别对待,以提高公关效果。
在,而且准备或正在采取行动的公众。此类公众的产生往 往与突发事件或公共关系纠纷有关,处理不好会对组织的 生存、发展构成直接的压力或威胁。 现实中,公众并不纯粹属于哪个类型,而是承担多种 外部公众 角色(图4-1)。 -
行动公众 个体公众顺意公众主要公众图 4-1 公众维恩图
第二节 公关公众的心理研究
第三节 目标公众的分析和确定
对于开放性的组织而言,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下,总 有一些公众居于主要地位,另一些处于次要地位。公共关 系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组织必须选择公共关系活动的中心 对象,即“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一、员工公众 组织的内部公众,是一切经营方针、计划和目标的执 行者,也是社会组织形象的代表和象征,是社会组织获取 成功的首要因素。 (一)融洽的员工关系是增强内聚力的保证 员工是组织赖以生存的细胞,他们对组织的认同和支 持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组织必须把员工作为传播、沟通的主要对象,组织的 重大新闻首先要让员工知晓。知情才能尽责;才能激发主 人翁的认同感;才能营造全员公关的良好文化氛围。反之 将伤害员工的自尊心,使他们有被愚弄、受欺骗的感觉, 而激起愤懑之情,失去对组织的信任,伤害组织凝聚力。 (二)全体员工的热情是扩大组织外张力的基础 每一位员工在对外业务、日常交往中都不自觉地代表 组织形象,是对外交往中的公共关系行为主体。公共关系 人员要确保员工真正受到尊重,得到关心;员工自然会以 主人翁的热情和积极性,维护组织形象,扩大组织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
(五)根据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分类 1.受组织欢迎的公众 指那些完全符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支持、 合作意向的公众。这类公众与组织之间是一种自愿、平等、 互利、合作的关系,如自愿投资者、捐赠者、股东。 2.不受组织欢迎的公众 指那些主动与组织接近,违背组织的利益或意愿,对 组织的发展构成威胁或产生负面影响的公众。如各种不明 身份的媒体,索取赞助的团体等。 3.被组织积极追求的公众 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求,但目前却对组织不感兴 趣、缺乏沟通意愿的公众,如新闻媒体、知名企业等。他 们对组织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组织通过有效的公共 关系活动积极争取和追求。 (六)根据公众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分类
人民指的是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公民是法律概念,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是政治概 念不包括依法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 2.群众和大众 群众一指 “居民的大多数”,同“人民”;二指 “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干部” 与“群众”的区别。 大众是普遍的代名词,指众多的人,泛指民众、群众, 由若干个体构成的整体。 3.受众 受众分为积极受众和消极受众,公众特指积极受众, 即那些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个人或 群体。 二、公众的特征 (一)客观性 公众作为社会组织传播交流信息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且不以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烈的影响。在公共关系工作中,首轮效应与末轮效应同时 对公共关系活动产生作用,公共关系工作既要在工作开展 之初全面思考工作细节,尽可能不遗漏,又要在工作过程 中把握好现场效果和扫尾工作,为下一次的公共关系工作 打好基础。 4.移情效应 指人们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推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 或事物上的一种心理现象。公共关系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效 应进行公关活动。如广告宣传中的名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