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第1篇公输
一、文学(文体)常识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知而不争(通“诤”,谏诤,规劝。)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
2.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2)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
(3)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
3.古今异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胡不见我于王(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
(3)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4.一词多义
(1)为:①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②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③必为有窃疾矣(是。)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面的“为”:替;后面的“为”:制造。)
(2)见:①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②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③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④子墨子见王(拜见。)
(3)类:①不可谓知类(事理。)
②为与此同类(种类。)
(4)子:①子墨子闻之(前面的“子”,夫子,先生;后面的“子”,尊称。)
②愿借子杀之(子,您。)
(5)说:①公输盘不说(高兴。)
②请说之(陈述,解释。)
(6)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于:①胡不见我于王(向。)
②今有人于此(在。)
③起于鲁(从。)
(8)争:①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②知而不争(通“诤”,谏诤。)
(9)已:①然胡不已乎(停止。)
②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10)而: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连词,表承接。)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连词,表转折,却。)
5.重点实词
(1)将以攻宋(攻:进攻。)
(2)愿借子杀之(愿:希望。)
(3)不可谓仁(仁:对人亲善,友爱。)
(4)然胡不已乎(胡:为什么。已:停止。)
(5)舍其文轩(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6)邻有敞舆而欲窃之(敞:破。)
(7)以牒为械(牒:木片。)
(8)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
(9)楚王问其故(故:原因。)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为”表判断)
(2)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2.省略句
(1)将以(之)攻宋。(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2)(子)胡不见我于王?(省略主语“子”)
3.倒装句
(1)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应为“宋有何罪”)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介宾结构后置,应为“荆国于地有余,而于民不足”)
(3)胡不见我于王?(介宾结构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4.固定句式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四、人物形象
1.墨子:(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及爱好和平的思想。(2)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3)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4)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2.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
3.楚王:霸道强硬、狡诈虚伪、贪婪好利。
第2篇《孟子》两章
文学(文体)常识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和个人修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词语积累
1.通假字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2.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作动词,震慑。)
3.古今异义
(1)城非不高也(古义:城墙。今义:城市。)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3)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这里用作动词,限制。今义:地域。)
(6)攻亲戚之所畔(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4.一词多义
(1)利:①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
(2)之:①三里之城(的,助词。)
②多助之至(到。)
③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5.重点词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B.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C.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2)得道者(实施“道义”的君主。者,……的人,此处特指君主。)
(3)失道者(不实施“道义”的君主。)
(4)寡助之至(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