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知识梳理 苏教版

高中生物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知识梳理 苏教版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知识梳理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研究,认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有重要作用。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S型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R型小鼠不死亡S型小鼠死亡加热杀死S型小鼠不死亡R型+加热杀死S型小鼠死亡无毒R型与加热杀死有毒S型球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的S型,并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

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发现使R型球菌转化为S型球菌并不需要S型球菌的完整细胞,而是化合物DNA使球菌的致病性状发生转化。

这种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特定性状,并通过细胞增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物质,称为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然后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现象: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放射性物质存在于大肠杆菌外,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离心后放射性物质存在于大肠杆菌内。

5.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从病毒中提取的物质中,只有RNA能使烟草感染花叶病,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除此之外,流感病毒、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RNA,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提取DNA1.原理: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溶液。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2.方法步骤: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加入柠檬酸钠,以防止血液凝固,然后向盛有鸡血细胞液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0 mL,同时快速搅拌,使血细胞加速破裂。

然后过滤,取其滤液;在获得的滤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氯化钠溶液40 mL,混合均匀,使DNA充分溶解;之后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这时烧杯中出现白色的丝状物。

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 化合物有哪些?
生物的遗传物
质是什么?ຫໍສະໝຸດ 水 无机盐糖类脂质
蛋白质 D核N酸A RNA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讨论:实验材料
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该实 验的材料更合适呢?为什么?
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1)结构简单,含有的物质少,分 析起来简便、快捷,容易得出结论
•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没有
•在第四组实验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的?
S型细菌
•在第四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除了发现无毒性的R型 活细菌外, 还发现了少量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能 说明什么?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 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3、过程
小鼠死亡 小鼠存活 小鼠存活
(3)该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4)该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和 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只有哪种物质进入了细菌 体内?只有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
仍留在外面。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4、分析与结论:
•该实验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亲代的DNA还是蛋白质遗传的?
(2)繁殖快。细菌20~30 min就可 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一、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球菌的类型:
(1)S型细菌:
•菌落光滑
•菌体有夹膜 •有毒性
(2)R型细菌:
•菌落粗糙 •菌体无夹膜
•无毒性
2、问题:
•对比分析第一、第二组证明什么?
S型细菌有毒,R型细菌无毒
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 代的DNA遗传的。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杨明灯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论。

2 说出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3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4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尝试信息的处理。

模仿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观察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课: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这些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生物体内的哪种物质控制了这些遗传现象哪?也就是说谁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哪?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大量实验探索,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本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的探索足迹,去探索谁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板书本节的探索课题)新课研学:遗传和变异现象是通过生殖过程发生的,生物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要经过哪些生理过程?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三个生理过程。

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生理过程,看那些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前后代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染色体。

由此,生物学家们认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思考,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那些?生: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这两种化合物究竟谁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哪?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的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其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是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这两个实验。

一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应至少具备哪些条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导学案第一课时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一、学习目标总结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学习过程(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 肺炎球菌R型菌和S型菌的比较2. 肺炎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过程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进一步思考:格里菲思是否确定了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二) 艾弗里的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S型细菌的其他成分呢?(提示:实验设计的关键应当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等其他成分的作用。

)2. 肺炎球菌体外转化实验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1) T2噬菌体的基本结构: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主要步骤:吸附—注入--________--________--释放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2.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1) 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思考:为什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如何标记T2噬菌体?(2) 标记后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3) 放射性检测思考: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以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为什么?以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为什么?(4) 实验结论(四) 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外壳是____________,内部只有__________分子。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 时间:1953年 •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 结论:DNA的双螺旋结 构 • 内容:DNA是由2条右 旋但反向的链盘绕而成 ,像一个螺旋形梯子, 生命的遗传信息就贮存 在“梯子”的横档上。
通过前面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 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二、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生物必修2
2、实验过程:
S型菌蛋白质 S型菌多糖
S型菌DNA
S型菌DNA + DNA酶
生物必修2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4
5
高温灭活:S菌 小白鼠 +R菌 死亡
发现S活 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 提取4实验死鼠 菌 为S菌
• 为什么是R型被转化,而不是加热杀死的 S型复活呢?
•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理活性,加热 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且该过程不可 逆。所以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能再恢复其 功能(例如高温下酶失活)。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 的承担者,蛋白质失活了,生命活动就不可能再恢 复,也就是说热杀死的S型是不可能复活的。
生物必修2
五、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 遗传物质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和RNA DNA
DNA DNA
R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必修2
反馈练习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 是( D)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肺炎双球菌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

噬菌体侵染细菌及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是DNA特有的元素,用放
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
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即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①标记噬菌体 a . 含 35S 的 培 养 基 ―培―养―大―肠―杆―菌→ 含 35S 的 大 肠 杆 菌 ―培―养―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含 35S 的噬菌体 b . 含 32P 的 培 养 基 ―培―养―大―肠―杆―菌→ 含 32P 的 大 肠 杆 菌 ―培―养―噬―菌―体→内部 DNA 含 32P 的噬菌体
[思维激活2] 为了获得含32P或35S的噬菌体,可否用人工配制 营养全面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为什么? 提示 不能。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 功能,它必须依赖寄主细胞繁殖,因此,为获得含32P或 35S的噬菌体应先用人工配制分别含32P与35S的培养基培养 细菌,再用普通噬菌体侵染细菌。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课程标准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尝试提取DNA。 课标解读 1.简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及结论。 2.比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
验方法的异同点。 3.选择适宜材料,提取DNA分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
(3)肺炎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实验原则
R型球菌与S型球菌的毒 性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能使 R型球菌转化为S型球菌
实验结论
S型球菌体内有某种“转 化因子”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xin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xin
曾宝仪和她的妈妈
肥肥和她的女儿
祖孙三代的鼻子
瞧!这母女俩的眼睛
在组成生物体的主 要化合物有哪些? 到底谁是遗
传物质呢?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RNA DNA
格里菲思
艾弗里
……
赫尔希 斯坦利
学习目标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 的探索过程
讨论1:实验材料
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该实 验的材料更合适呢?为什么?
S型活细菌
DNA DNA+DNA酶 蛋白质或多糖等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S型、R型
R型
R型
④ 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菌 艾弗里发现是DNA使球菌的 →培养基上只有R型菌落 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讨论5:你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 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 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今年10月30日,世界首对孪生 “设计婴儿”在பைடு நூலகம்国降生
问题
什么物质使R型细菌转 化成为S型细菌的呢?请 设计实验并验证之。
探究课题: 实验材料: 作出假设: 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 预期结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化学家艾弗里的实验
艾弗里从S型球菌中的物质进行提 取、分离和鉴定,提取出了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 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事实
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积 极 思 维
格里菲思的实验 说明了什么?
R型活球菌+S型死菌 格里菲思 加热杀死的S型 转化 细菌含有某种 S型活球菌 促成这种转化 繁殖 的转化因子。 后代S型活球菌 这种性状的 转化是可以 遗传的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定边四中高二年级生物学科教学案主备人:陈燕妮审核人:李国梅时间:2021 年8 月19 日本学期总第 1课时必修2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1课时)一、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习目标:1.能说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2.能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是苏教版“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在内容上与教材中前后章节知识联系密切,是学好第四章的基础;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以掌握科学探究的实验思路与一般方法;四、重点难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及标记噬菌体的方法五、教学过程:1个人空间教学反思师: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亲代与子代都有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性状。

比如猫生的是猫老虎生的是老虎,老鼠的儿子不仅像老鼠的模样还具有打洞的本领。

亲子代为什么在性状上相似呢?这主要是由于亲代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传给了子代的缘故。

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原来谁也不知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开了真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中心法则讲义

中心法则讲义

中心法则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过程 R 菌S 菌 加热的S 菌R 菌+加热的S 菌 结论——S 型死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过程 S 菌 +R 菌结论——转化因子是DNA ,DNA 是遗传物质DNA RNA 蛋白质脂质 糖类 DNA+DNA 酶S 菌+R 菌 R 菌 R 菌 R 菌 R 菌 R 菌实验材料——噬菌体侵染过程实验过程——标记--侵染—离心—检测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病毒:DNA 或RNA生物非病毒常考的遗传物质是RNA 的病毒——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HIV 病毒、流感病毒2.DNA 的结构双螺旋由两条反向互补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外侧(骨架)——“磷酸-脱氧核糖-磷酸”内侧——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多样性——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千差万别特异性——不同DNA分子具有各自特定的碱基对序列稳定性——骨架+内侧碱基对A-T;C-G在DNA双链中:A=T、C=G ; A+G=T+C ; A+G/T+C=1 ; A+T/C+G=m在DNA的一条链中(a链):A+G/T+C=n ; A+T/C+G=m在DNA的另一条链中(b链):A+G/T+C=1/n ; A+T/C+G=m3.DNA的复制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主要)模板——DNA双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旋——利用能量,在解旋酶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合成子链——以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复制n次后: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含14N的DNA分子有2n个只含15N的DNA分子有0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2n-2个含15N的链有2条含14N的链有2n+1-2条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①制备鸡血细胞②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③溶解细胞核内的DNA④析出含DNA的粘稠物⑤滤取含DNA的粘稠物⑥将DNA的粘稠物再溶解、过滤含DNA的氯化钠溶液⑦提取含有杂质较少的DNA⑧DNA的鉴定5.转录、线粒体、叶绿体模板——DNA 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ATP ;酶——解旋酶、RNA 聚合酶6.翻译mRNA 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一个mRNA 与多个核糖体结合 核糖体在mRNA 上移动移动方向(看肽链长短) 每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相同 几个核糖体就是几条肽链核糖体模板——mRNA ;原料——20种游离的氨基酸;tRNA ;ATP ;酶64个密码子=61+3(终止密码子)——20种氨基酸1个密码子—1个氨基酸—n个密码子61个tRNA(反密码子)1个tRNA(反密码子)—1个氨基酸—n个tRNA(反密码子)7.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8.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1个染色体上含1个或2个DNADNA+蛋白质=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个DNA含n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个基因含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请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肺炎双球菌
多 糖 类 荚 膜
试简述一下实验过程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第3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 菌还有致病能力吗? 2.前三组实验说明能使小鼠患败 血症死亡的细菌是怎样的细菌?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回顾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1.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遗传因子”的 假设,成功解释了很多遗传现象,发现了 遗传规律,1866年,孟德尔发表论文。 但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 他提出的“遗传因子”只是一种假设,到 底在哪里,是什么?只有解答了这个问题, 才能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随着科学的发展,孟德尔定律被重新提出和 认可,1909年,约翰逊给“遗传因子”一 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基因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R型菌
S型菌菌
S型菌的 蛋白质或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
R型菌
S型菌的 DNA+DNA酶
只长R型菌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思考: 如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研究呢?
设计实验: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TMV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 RNA
设计思路:将蛋白质与RNA分离,单独观察其作用 实验结论: RNA是遗传物质。
[课堂小结]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课件苏教版必修2
RNA 感染烟草 ――→ 烟草叶发病 烟草花叶病毒 震荡 ――→ 分离 蛋白质 感染烟草 水、苯酚 ――→ 烟草叶不发病 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 RNA而不是蛋白质 。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
TMV的蛋白质 感染 →重建病毒 ――→ 烟草→ HRV 的病斑 HRV的RNA 后代的类型 ―――――→ HRV TMV的RNA 感染 →重建病毒 ――→ 烟草→ TMV 的病斑 HRV的蛋白质 后代的类型 ―――――→ TMV
④结论:控制TMV、HRV性状的物质是 RNA 而不是 蛋白质 。
1.“遗传物质是核酸但主要是DNA”“遗传物质是DNA”“遗
传物质是RNA”,以上说法应分别针对何种生物而言?
提示: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核酸(无核酸的朊病毒除外),
其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凡含DNA的生物(包括
所有细胞生物及D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在无DNA,只 含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再在滤液中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使DNA的溶解度增加,
溶于NaCl溶液。图C在DNA浓盐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大量), 可使溶液的NaCl浓度降至较低,由于DNA在较低浓度的
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低(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
低,浓度再小则DNA溶解度将增大),可使DNA低渗析出, 经过滤等手段可以收集到DNA。DNA与二苯胺发生蓝色反应, 可作为DNA鉴定的方法。
(8)DNA鉴定:
4.实验归纳 (1)加入抗凝剂的目的: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取新鲜 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止血液凝固。 (2)三种NaCl溶液浓度:0.14 mol/L NaCl溶液用于析出 DNA;2 mol/L NaCl溶液用于溶解DNA;0.015 mol/L NaCl 溶液用于鉴定DNA。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PPT培训课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PPT培训课件
第二组 实验
35 S标记 蛋白质 外壳
无35S标 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 质无35S
DNA分 子具有连
续性,
32 P标记 有32P标 DNA有32P DNA是
DNA 记DNA 标记
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 合成→组装→释放
三、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TMV)
34. 评标过程保密 按下发部门的要求格式编制,纸张按内容多少可采用A4或8K纸。 【自检】 (5) 人员培训计划及方案。 ( 九 )公示人选。将团干部候选人人选情况在竞争上岗所在部门和企业机关进行公示,如不存在影响任职的问题,则提交团员大会等额 选举。 ①市场部核定各周边县区及市内的周转量。发货严格按周转量规定的数额进行后,由仓库管理员,市场部共同控制,超周转量坚决不 发货。 评标委员会通过上述评审,确定入围投标人。只有成为入围投标人,才能进入询标和综合评审。 C、乡镇利用中心药店,包装、宣传(宣传、包装由中心药店人员完成布货,收款由OTC代表负责)。 22.5 在仲裁期间,除正在进行仲裁的部分外,本合同其它部分应继续履行。 为了提升效率与品质,许多工厂不断引进高性能的设备与系统,但作业现场依然事故频频。究其原因,绝大我数是人为失误,如错误 操作、作业条件未确认等到。如果5S活动不好的话,常常是操作盘及仪表脏污,导致数字读错、模具安装失误等行为发生。此种因人 为疏忽的事故必须以彻底的5S活动来消灭。 第七条 推荐工作的要求
烟草花叶病毒
正常叶
病叶
2、实验过程:
TMV
蛋白质 RNA
3、结论: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 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进一步证明在只有RNA而不含有DNA的 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36张PPT)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共36张PPT)

资料2:无论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
等、简单的生物,它们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 思考: 选择高等,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简单的生物做实
验材料较为合适?为什么?你能列举出合适的实验材料
吗?
低等的、简单的生物。
因为这样的生物结构简单,含有的物质少,分析起来 简单、快捷,容易得出结论。
参考资料:
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多 糖等物质。
请同学们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转化因 子是什么物质?
二、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材料: R型肺炎球菌,S型肺 炎球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 质。
2、实验过程:
S型菌蛋白质 或多糖
S型菌DNA
S型菌DNA + DNA酶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肺炎双球菌
2. 在肺炎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
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依次分别 放入S型细菌的DNA、DNA和DNA酶、 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
发现有S型细菌存在的是( A )
AB
问题4:
(1)格里菲思发现在第四组实验中的小鼠体 内出现的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 性的S型细菌,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2)格里菲思最终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 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物 质—“转化因子”。并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 传的
4.格里菲思发现在第四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出现的有毒 性的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说明什 么?格里菲思最终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Ⅰ)【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结合所给材料,阐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3.结合教材图文和相关材料,阐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一步加强对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理解。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2.(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2)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的发现①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不需要完整细胞。

②构成S型活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③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1)T2噬菌体①结构(如图1):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

②特点: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外没有(有、没有)独立代谢能力。

③生活史(如图2):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的噬菌体。

(2)大肠杆菌:单细胞原核生物。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实验过程 (1)标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5S 的培养基―→含35S 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32P 的培养基―→含32P 的大肠杆菌(2)标记T 2噬菌体⎩⎪⎨⎪⎧T 2噬菌体+含35S 的大肠杆菌―→含35S 的T 2噬菌体T 2噬菌体+含32P 的大肠杆菌―→含32P 的T 2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来遗传的。

5.实验结论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判断正误(1)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有毒;R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无毒。

(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S型细菌。

( )(3)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 )(4)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5)使R型双球菌转化为S型双球菌必须用S型双球菌的完整细胞。

( )(6)构成S型活双球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中,是DNA使球菌的致病性发生了转化。

(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同时标记T2噬菌体,证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 )(8)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若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造成上清液中有很高的放射性。

( )(9)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后,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来自自身携带的物质。

( )(10)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标记噬菌体的DNA。

( )答案(1)√(2)√(3)×(4)√(5)×(6)√ (7)×(8)×(9)×(10)×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内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2.(1)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实质是S 型细菌DNA 与R 型细菌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

(3)转化后形成的S 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 型细菌的DNA 是遗传物质。

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使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可能是什么?为此艾弗里设计了怎样的实验?答案 “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DNA 或荚膜多糖,为此艾弗里将S 型细菌的这些物质分别提取出来加入到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观察长出的活菌的种类,以判断哪种物质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 型和S 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 )A B .②说明S 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 .③和④说明S 型菌的DNA 是遗传物质D .①~④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问题导析】(1) ①组和②组的实验结果均为只长出R 型细菌,所以二者分别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和荚膜多糖不是遗传物质;(2) ③组实验说明R 型细菌→S 型细菌;(3) ④组实验说明DNA 的水解产物不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从反面说明了只有DNA 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答案 C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1)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 )(2)艾弗里实验中S 菌的DNA +R 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S 型菌。

( )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答案 (1)× (2)× (3)×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思路及方法S 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 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 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 ,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3.结果及分析质”(结论)。

1.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 2噬菌体?答案 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能否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答案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

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

2.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问题导析】(1) 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则锥形瓶中培养液内的营养成分应无放射性标记;(2) 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应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二者为相互对照类型;(3)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4) 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较长,细菌裂解导致的,也可能是部分噬菌体的DNA未侵入大肠杆菌,经搅拌、离心到上清液中。

答案 B【一题多变】判断正误(1)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 )(2)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 )(3)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4)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 答案(1)×(2)√(3)×(4)×1.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成功的表明了( )A.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B.DNA是遗传物质C.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格里菲思并没有提出遗传物质的本质。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答案 D解析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3.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答案 D4.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

如果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__(能或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④①(2)噬菌体只有蛋白质和DNA组成(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4)不能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基础巩固】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

这个事实能证明( )A.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C.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DNA的结构答案 C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仍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虽然失去了活性,但DNA仍具有生物活性,说明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

3.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答案 A解析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细菌内蛋白质含32S,DNA含31P,用该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S和P的分布规律是( ) A.外壳中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B.外壳中只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C.外壳中有35S和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D.外壳中只有32S,核心内都含有31P答案 D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的DNA分子为模板复制出新的DNA分子和控制形成新的蛋白质外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