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合集下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改革迫在眉睫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
孝文帝改革
姓名:拓跋宏 别名:元宏 社会关系:祖母 冯太后 民族:鲜卑族 特长:精通汉文化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 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1.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原因
孝文帝改革
平城
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 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
洛阳
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 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汉族矛盾一直存在 。对外征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拓跋 军人则在后面用骑兵驱赶。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民族矛盾尖锐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 统治方式
淝水之战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 人民,拼凑士兵 八十万。
无意愿
战时:军队阵脚 大乱,自相践踏, 一溃而不可收拾。
无斗志
战后:迅速土崩 瓦解,再度陷入 分裂混战局面。
无认同感
孝文帝改革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 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 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 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的起因
五胡内迁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 方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C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 B.建康 C.洛阳 D.殷
C 4、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
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C.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D.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B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胡服俑
汉服俑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目的:为了减少 胡汉观念,促进 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促进 民族交融。
材料: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 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 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
D 6.观察如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
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平城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
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20张PPT)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北魏的实力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 三 古

交往中的发展

部 墨
风 格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交往中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独学
阅读课本95-96页,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然后 与组员分享答案
1、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现?其 影响是什么?
2、民族交融的形式有哪两种?
第四单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梳理一下本单元政权分立的历史,将政权名称填入下列示 意图中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和是德进闻通感就

仪很,友茶过之是

式有学谊、沏道品

加益习,饮茶。赏

入的礼美茶、


文一法心、赏
战争
形式
改革
交往中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现?
相互学习
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文化,汉族学 习少数民族乐舞
生产生 活
思想文 化
政治制 度
民族心 理
实行君主专制
民族隔阂与民 族偏见逐渐减 少
交往中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 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往中的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
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1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1张PPT)

说汉话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文官俑
穿汉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 汉 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 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 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 汉族高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政治:学习汉族君 主专制 4、民族心理: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偏少
提炼新知
课本88页,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民族交融领域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 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联汉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迁 都 汉 化 措 施
措 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话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意义
加强了与汉族的 交往;促进了洛 阳的繁荣 减少了民族隔 阂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 的实力
三、 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
民族交融:
不同民族由于相互长期相处, 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 族心理、生活方式等达到一 致的过程就叫民族交融。
景: 家问题重重
北 魏
推 行 改 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平


洛 阳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 意义: ①加强了与汉族的交 往; ②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
1、完成导学第19课; 2、预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 术,汉族人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
生活习俗上的交融
内迁各族开始定居生活,汉 人接受胡食、服装、用具
“ 胡 人 汉 服 ” “汉人胡食”汉人妇女制作烧饼
——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3)政治上:统治方式的交融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上:语言、艺术的交融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名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喜爱。 (5)民族关系上:民族认同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方各大民族大交融。
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共22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共22张ppt)

原名拓拔宏,改姓 氏后为元宏,他四 岁继皇位,是北魏 王朝的第6个皇帝, 继位19年时,祖母 冯太后去世,开始 真正掌握政权。孝 文帝自幼在冯太后 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 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 ,原有的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 改革迫在眉睫。 ②内容: ⑴迁都洛阳: 494年。 ⑵汉化措施: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③意义: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一 淝水之战
观察和简述
苻坚拥有八十多 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 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观察和思考
《 敕 勒 歌 》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笼 盖 四 野
天 似 穹 庐
阴 敕 山 勒 下 川
zhe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北魏骑兵俑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 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 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 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 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 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 朝时盛行。
2.民族交融的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 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 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并为隋唐时期 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4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4张PPT)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 经济 产。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交往 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实行君主专 方 政治 制制度,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 式 交融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 文化 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 交流 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问题1】
【问题2】
【即学即练1】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 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关闭
B
答案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1)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为顺应 这一趋势,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 了北方民族交融。 (2)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 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做了总结。 (3)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 段强调同化。但由于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客观历 史趋势,改革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 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4.经过:苻坚征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南下,企图灭亡东晋,东 晋以8万精兵应战,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前秦大败,苻坚负伤逃回北 方。 5.特点: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混战的状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0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0张PPT)
温故知新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坐具: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行。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 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 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 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地方实行 三长制
政治上: 冯太后改革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汉服 胡族 ③穿 ,禁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大一统”思想
2、意义: (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看 图 学 史
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开衩也 被汉族吸收。 食品:汉人胡食——蒸馍、烙饼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3)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 往、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为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料实证既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历史的重 要能力体现。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主题展开以下探 究活动。
材料一
左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胡 人牛耕图》。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 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 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从畜牧 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C.鲜卑族
D.羌族
4.(2021宜宾)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
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此举的意图是
( A)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5.小王同学在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
一历史事件应是
(B)
A. 游牧民族内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原因: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材料二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 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 墓志记载,元邵,字
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 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 子开,是北魏孝文帝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影响
(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__隋__唐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4张PPT)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4张PPT)
“(孝文帝)诏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形象化
【史料实证】
《 孝 文 帝 出 行 图 》
北 魏 文 官 俑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认同化
【史料实证】
——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长期化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子女作后宫 他本人有四位皇后, 三位具有汉族血统,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 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平等、团结、和谐、尊重、互助……
【古今贯通】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 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 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 ,他四岁即皇帝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孝文帝)雅号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 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从平城到洛阳》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制度化
【史料实证】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 以此为永制。 设官效仿南朝
——选自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说汉语: 民族交融日常化 穿汉服: 民族交融形象化 改汉姓: 民族交融认同化 通汉婚: 民族交融长期化 用汉制: 民族交融日常化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 潮流、顺应民意;
小组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 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 所以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说他促 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汉化过程,所以是 千古明君。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课件(31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课件(31张PPT)

讲授新课
苻坚拥有八十多 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 么?
讲授新课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zxxk
东晋建立
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 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淝水之战》
背景: 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北方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苻坚率领的80万前秦军队 8万东晋军队 经过: 一意孤行,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结果: 东晋军队以少胜多
4.对局势的影响: 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地 区: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有利条件。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 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 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 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 济济,难以言传。 洛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一 群南方的游客来到洛阳,看到 洛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洛阳所见……
找一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 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 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 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 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 社会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 开的,孝文帝改革的伟大 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 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
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 孝文帝(467年—499年) • 改革内容 迁都城 平城----洛阳
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4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 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 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5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背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①迁都洛阳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北 魏 孝 内容 文 帝 改 革
②汉化措施 用汉制
习汉礼
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 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 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民族交融的表现
从经济、习俗、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
二、孝文帝改革
人物简介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 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 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 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
……
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拓跋珪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 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 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 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3 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 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 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 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1、孝文帝从小受汉文化熏陶; 2、孝文帝吸取苻坚弄武而败的教训,为稳定北魏政权要 适应占主流的汉族文化; 3、汉族文化比游牧文化更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是顺应时势。
孝文帝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2021/12/9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dìtú)
南 北 朝 地 图
2021/12/9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2021/12/9
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2)推行 汉化: (tuīxíng)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来学习(xuéxí)汉族文化呢?
2021/12/9
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迁都之后(zhīhòu)推行汉化:
在朝廷(cháotíng)中必须使用汉语。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021/12/9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阅读(yuèdú)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 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 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 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请回答
((h1u)íd例á):举与恩格斯的话(dehuà)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
你能填一下南北朝的朝代(cháodài)更替表吗?
东魏
北齐
北朝(BěiCháo北):魏 南 北 朝
西魏


北周
统 一
南朝(NánC宋háo): 齐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一试身手
错改正(gǎizhèng),对打 勾。
1、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tǒngzhì),北魏孝文帝将
都城从洛阳迁到平城。洛阳 平城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2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2张PPT)
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 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穿越历史
北魏的统治地盘是中原地区,而鲜 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 习俗,要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不免困 难重重。如果您是北魏皇帝,您如何 解决这一问题?
武力征服不可取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治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为什 么要迁都呢 ?
《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 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平城
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 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 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的先 进文化呢?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北魏供养人服饰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 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 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 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16 •589 •220 • 221
•感知历史
秦汉 统一
前 年
魏 蜀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明重构
儒家 文明
交义 兄弟不悌 夫妇不顺
原始自然 伦理道德 尚不健全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文明重构
儒家文明的 涅槃重生
儒 文家 明中扩交交华流融大的草 文原明
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框架建构
战争 和平
淝水之战
孝文帝 改革
2 如何改革? 改革第一步: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 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悲平城》
材料二:此间(平城)用武之地,非 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 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魏书》
合作探究:为何迁都洛阳?
提示:从地理位置、政治、文化角度分析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胡汉
胡人汉化(主) 汉人胡化(次)
3 合作探究三: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
材料一: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 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是汉人的 糟粕……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 卑贵族迅速腐化,致使北魏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郝松枝《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教训》
脱这种旧的氛围,才迫不及待地作出迁都的决断。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
2 如何改革? 改革第二步:汉化措施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
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黜。
——《魏书》
说汉语
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
穿汉服
改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 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 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 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与汉婚
框架建构
孝 文 帝 改 革
1.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
说汉语
2.汉化措施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姻
第三篇章:胡风汉雨聚中华 ——北方民族大交融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生产生活习俗交融
胡人牛耕
杨机墓女乐俑
汉代讲经图
汉人骑马
穿裤褶zhe服 的汉人乐队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胡床、椅子
文化民族心理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罗 马
汉 帝
草原文明



农耕文明
一条路(Silk Road)
一堵墙(Great Wall)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时序建构
北魏
西
晋 东

东晋
北朝 南朝
第一篇章:腥风血雨求统一 —— 淝水之战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淝水之战
对 峙
东晋十六国形势
北魏陶女乐俑
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文化民族心理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辞
北朝民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生产生活 社会习俗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迁都洛阳原因:
平城

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

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

洛阳
VS
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洛 阳
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 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之 利
4、感情因素:自文明太后去世三年来,母权阴魂未散, 文明太后的势力尚能制约政局。孝文帝正是为了尽快摆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长时段”的历史理论
长时段理论
短时段(0——10年)
迁都洛阳5年后(499年),孝文帝死,子宣武帝即位。贵族官僚贪赃枉
法,骄奢淫逸,政治日益腐败。——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中时段(10——50年)
身死
515年,孝明帝即位,灵太后临朝听政。民不聊生,终于爆发六镇
起义。530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
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原因?
匈奴 柔然
汉族 氐族
鲜卑 羯族
羌族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武力征服 离心力
第二篇章:和风细雨促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北魏统一北方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结束了分裂割据。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
1 为何改革?
姓名: 拓跋宏 别名: 元宏 社会关系:祖母 冯太后 民族: 鲜卑族 特长:精通汉文化
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 ,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 汉族矛盾一直存在。对外征 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 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 ”,拓跋军人则在后面用骑 兵驱赶。
——朱绍侯编《中国 古代史教程》
民族矛盾尖锐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魏被北周取代。
国灭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长时段(50年以上)
隋朝再度统一南北的事业,事实上是继承了公元439年以来北魏统
精神长存 一北方的进程。长时段时间发展的过程提供了这种可能。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
一腔家国情怀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为中华民族注入 了新的活力,丰富了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
前秦衰亡 X
民 族
迁迁都都洛洛阳 阳

汉化措施 √
交 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