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格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生长
(一)影响因素
遗传:5岁以后的儿童逐渐显现出遗传的特性。人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但是,环境因素对遗传的性格特征可以起加强或暴露、减弱或掩盖的作用。
环境:营养- 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影响越大。
疾病、理化因素、社会环境及其他- 直接或间接影响
家庭- 重要影响。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父母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保育条件等皆对儿童身心发育及性格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胎儿期
早期(受精卵分化开始 -- 胎龄12周):
细胞快速分裂和分化,是机体重要器官和其他结构形成的时期,此期胎儿身体基本形成。
中期(胎龄16 -- 24周):
胎儿骨骼发育时期,是人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阶段。
晚期(胎龄28周 -- 出生):
胎儿肌肉、内脏及皮下脂肪增长为主的体重增长期,是人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
(三)出生后的体格生长
一、常用评价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上下部量、指距等。体重和身高在婴儿期(尤其前3个月)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1、体重: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
单位:千克kg,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儿童期体重非等速增加,评价宜以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和人群均数为绝对标准。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2-3天由于摄入尚少、不显性失水和排大小便,体重可减轻3% ~ 9%,至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予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平均出生体重约 3 kg
3月为出生时2倍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 kg 6月……….....2.5倍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3 kg)
1岁………….3倍
2岁………….4倍
2岁~青春前期体重年增长值约2 Kg
体重估算公式(kg):3-12月(月龄+9)÷2
1- 6岁年龄×2+8
7-12岁(年龄×7-5)÷2
2、身高: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记录至0.1cm 。
身高估算公式(cm):2-12岁年龄×6+77
3岁以下- 卧位身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
3岁以上- 立位身高
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2cm,上午比下午可高1-1.5cm 。
出生平均身长50cm
生后前3个月身长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11-12cm)
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cm 6月约65cm
7-12月……………….1.5cm 1岁约75cm
1-2岁平均每年增长10cm 2岁约85cm
2-12岁平均每年增长5cm
青春期终止生长停止
3、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顶-臀长),可受臀部软组织厚度的影响。代表上、下部量的测量,评估脊柱和头的发育,可间接反映下肢与躯干的比例。记录至0.1cm。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 ,4岁占身长60% ,6岁后则<60% 。
有些遗传、内分泌疾病可使身体某些部分比例失常,故测量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新生儿上部量占60% ,下部量占40% ,身高中点在脐上;
1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下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
4、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外隆凸最高点绕头一周的最大周径,反映脑和颅骨的
发育。2岁以内测量头围最有价值。记录至0.1cm 。
头小畸形(头围<-2SD)大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常见脑积水。
平均值:新生儿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15岁54cm,与成人接近。
1-6月平均增长8-10cm
7-12月………....2-4cm
生后前3个月头围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6cm)
5、胸围:经胸部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体1周的围度。
取平静呼吸的中间读数至0.1cm 。代表胸廓和肺的发育。
平均值:新生儿32cm,比头围小1~2cm;
婴儿期增长最快,1岁末46cm,与头围相等;
2岁49cm;
3-12岁平均每年增加1cm,
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周岁数减1;
到青春期增长加速。
初生胸围<头围1-2厘米
1岁胸围= 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
(约为头围+年龄-1cm;2岁以上,胸围未超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6、上臂围: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反映儿童的营养
状况。在无条件测身高体重的地区可以此筛查营养不良。
测量:取左上臂自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以臂围尺水平绕上臂一周,软尺轻贴皮肤即可,记录至0.1cm。
1岁以内增加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 。
1-5岁>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平伸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5岁以上儿童可加测指距。记录至0.1cm。
正常时,指距略小于身高。若>身高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有参考价值,如马凡综合征的蜘蛛样指(趾)。
8、皮下脂肪厚度(皮褶厚度):直接反映体内脂肪量,故以评估营养状况。
专用量具:皮褶卡钳。
方法:右手握钳,左手拇指、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捏时两指距离3cm,要使脂肪与下面的肌肉充分离开,以卡钳测量。记录至0.5mm. 。
部位:
(1)肩胛下角部(背部)- 取左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褶自下侧至上中方向,与脊柱呈45°角;
(2)肱三头肌部–上肢在身体侧面放松下垂,位于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上,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3)腹部–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二、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
1、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
轻度(视为正常):均数-2SD ≤年龄别体重<均数-SD
中度:均数-3SD ≤年龄别体重<均数-2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