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合集下载

《软件系统架构》课程大纲

《软件系统架构》课程大纲

《软件系统架构》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软件系统架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强调及兼顾理论体系的体系性及技术题材的实用性。

将全部课程时间讲解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代表性强、大型案例丰富,多为实践一线的实际案例。

在完成本课程后,使学生达到:(1)掌握软件架构的原理, 方法及技巧;(2)了解常见的架构模式以及它们在企业应用;(3)能够对软件架构进行分析,撰写软件架构文档;(4)在实际工作中胜任软件设计师及初级软件架构师的工作。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软件系统架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重点讲解背景知识,引导为主,涉及具体模型结构,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学。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软件系统架构》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软件系统架构》的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通过《软件系统架构》实验设计,使学生熟悉软件设计工作规范,掌握常见的体系结构风格和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培养科学作风,真正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软件设计知识为主线,包括:软件设计的要素、软件设计的支持与评价、软件设计方法、体系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基于中间件的设计、基于复用的设计和设计演化。

该课程强调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知识为实际问题设计和选择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安排(见附表)1.实验项目的设置、要求软件系统架构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每个实验学生都必须提前预习。

实验课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教师辅助指导。

软件系统架构实验课的类型有:验证性、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课的训练,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①理解软件设计的要素,掌握常用的软件设计方法、技术与手段,能够为复杂系统创建成功的设计方案,能够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的演化;②理解软件设计要素、过程和方法,能够识别复杂应用的关键设计要素,并进行分析、折中和设计解决;③理解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常见的体系结构风格和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能够为简单的应用完成体系结构设计;④掌握详细设计常用的方法、技术与手段,能够为应用系统的复杂组件完成详细设计;⑤理解软件设计的建模与描述方法,能够正确的描述复杂系统的设计方案,能够为简单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软件体系结构》是根植于软件工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研究和实践的主要领域。

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中为不同的人员提供了共同交流的语言,体现并尝试了系统早期的设计决策,并作为相同设计的抽象,为实现框架和构件的重用、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地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全面反映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既讨论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工业界应用实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软件工程”。

二、课程目标1.知道《软件体系结构》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等。

2.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等。

3.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描述方法,通过对不同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掌握,能够采用正确的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

4.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软件体系结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类必选课。

一般情况下周课时为3课时,共54课时。

软件体系结构_陈长清_《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doc

软件体系结构_陈长清_《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doc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软件体系结构Sof tware Architecture二、课程编码:0810711三、学时与学分:48/3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四、先修课程:软件工程五、课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中大型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2.使学生了解构建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组织的需求,认识软件行业和开发组织在系统设计及其最终成败所起的作用,提高软件设计的基本素养;3.引导学生认识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安全性等质量属性都是受软件构架制约的,或者说这些属性的实现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选择。

六、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构架商业周期(2学时)构架的产生软件过程和构架商业周期什么样的构架才算好•什么是软件构架(2学时)软件构架概念的澄清软件构架的其他观点构架模式、参考模型和参考构架软件构架的重要性•A-7E案例分析(2学时)与构架商业周期的关系需求与质量A-7E航空电子系统的构架•理解质量属性(6学时)功能性和构架构架和质量属性系统的质量属性质量属性场景其他系统质量属性商业质量属性构架的质量属性•实现质量属性(6学时)战术介绍可用性战术可修改性战术性能战术安全性战术可测试性战术易用性战术战术与构架模式的关系构架模式和样式•设计构架(6学时)生命期中的构架设计构架形成团队结构创建骨架系统•飞行模拟:构架可集成性案例分析(2学时)与构架商业周期的关系需求与质量构架解决方案•构架编档(2学时)构架编档的使用视图选择相关视图视图编档跨视图文档统一建模语言• AT AM:一种进行构架评估的综合方法(4学时)ATAM的参与人员ATAM的结果ATAM的阶段Nightingale系统:应用ATAM的案例分析八、实践教学(16学时)•上机操作内容及要求:从网上选课系统、文本编辑系统、票务查询系统或正文关键字索引系统这四个系统中任选一个,根据不同的质量属性驱动,运用ADD方法设计两个或多个构架方案,再用ATAM 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最优方案加以实现,编程语言自选。

软件构造第一章

软件构造第一章

等价的含义是使得变换后的代码运行结果与变
换前代码运行结果相同。节省的时间是通过减少指令 条数和降低运算强度等措施来实现。
例: 将例1的中间代码进一步优化: (1)(*,id3,10,T1 ) (2)(+,id2,T1,id1)
(5)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是编译程序的最后一个工作阶段,其任
务是把经优化处理之后的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机 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实现最终的翻译工作。 由于目标语言依赖于硬件系统,因而如何充分利用现 有的寄存器以节省访问内存的时间,合理地选择执行速度 快的指令,生成尽可能短且有效的目标代码是这个阶段考 虑的主要问题。
将例1的词法分析结果表示成自上而下的语法树
(3)中间代码生成
一个源程序经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后,表明源程 序在书写上是正确的,并且符合程序语言的语法规则。语 义分析是按照语法分析器识别的语法范畴分析程序内部的 逻辑含义,产生相应的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
• 例:四元式的四个部分(op,arg1, arg 2,result)分 别表示算符、第一运算量、第二运算量、运算
(2)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是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它的功能是在词 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序列分解成 各类语法单位,如“短语”、“子句”、“句子”、“程 序段”和“程序”。并在分析过程中进行语法正确性检查,
产生内部形式的中间代码。通过语法分析可以确定整个输
入串是否构成一个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比如第一遍进行词法、语法分析,检查语法错误;第
二遍生成中间语言进行存储分配;第三遍生成可运行的 目标程序。
决定遍的因素:
(1)计算机存贮容量大小;
(2)编译程序功能强弱;
(3)源语言繁简; (4)目标程序优化程度; (5)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时使用工具的先进程度; (6)编译时间要求; (7)参加人员多少和素质等等。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引言: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对开发高质量软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学习目标1.3 先修要求2. 课程内容2.1 软件需求工程2.1.1 需求获取和分析2.1.2 需求规格化和验证2.2 软件设计与建模2.2.1 结构设计2.2.2 行为设计2.3 软件构建与测试2.3.1 编码规范和实践2.3.2 软件测试技术2.4 软件项目管理2.4.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2.4.2 风险管理3. 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3.2 实践操作3.3 课堂讨论3.4 项目实践4. 考核方式4.1 期中考试4.2 课堂表现和作业4.3 项目实践成果第二部分:授课计划1. 第一周1.1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解读1.2 软件工程导论2. 第二周2.1 软件需求工程概述2.2 需求获取和分析方法3. 第三周3.1 需求规格化和验证基础3.2 用例建模与需求验证4. 第四周4.1 软件设计与建模概述4.2 结构设计原理与实践5. 第五周5.1 行为设计基础5.2 状态图与活动图6. 第六周6.1 软件构建与测试概述6.2 编码规范与实践7. 第七周7.1 软件测试基础7.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8. 第八周8.1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8.2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9. 第九周9.1 风险管理基础9.2 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10. 第十周10.1 软件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10.2 课程总结与复习结语:本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提升他们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操练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学生将掌握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建模、软件构建与测试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关键知识和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Software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050302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软件体系结构主要介绍软件体系结构和中间件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软件体系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在软件工程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软件分析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思想,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分析师或软件工程师,并为其在该领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学时与学分学分:3 学时:45 讲授学时:45 实践学时:05.先修课程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程序设计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教材名称:《软件体系结构》张友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78106 2004版主要参考书目:《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冯冲,江贺,冯静芳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版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要求主要教学方法:理论和技术教学,案例驱动教学多媒体要求:多媒体教学占80%8.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书面作业+上机实验+考勤)2、课程大作业3、期末闭卷笔试4、总成绩 = 笔试成绩(60/100)+ 平时成绩(20/100)+ 大作业成绩(20/100)9.课外自学要求书本上没讲过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推荐的教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应使学生全面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2)、使学生对软件体系结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过程。

3)、使学生在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能用之于软件开发的实践过动中去。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分析师或软件工程师,并为其在该领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软件体系结构概论重点:了解软件危机的概念、产生以及表现。

(完整版)《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2014-2月版

(完整版)《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2014-2月版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的和任务软件体系结构是根植于软件工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研究和实践的主要领域。

专门和广泛地研究软件体系结构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3-1995年之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Mary Shaw与David Garlan,贝尔实验室的Perry,南加州大学的Barry Boehm,斯坦福大学的David Luckham等人开始将注意力投向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中为不同的人员提供了共同交流的语言,体现并尝试了系统早期的设计决策,并作为系统设计的抽象,为实现框架和构件的共享和重用、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鉴于体系结构的重要性,Dewayne Perry将软件体系结构视为软件开发中第一类重要的设计对象,Barry Boehm也明确指出:“在没有设计出体系结构及其规则时,整个项目不能继续下去,而且体系结构应该看做是软件开发中可交付的中间产品”。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第一章软件体系结构概论1.1 从软件危机谈起1.1.1 软件危机的表现1.1.2 软件危机的原因1.1.3 如何克服软件危机1.2 构件与软件重用1.2.1 构件模型及实现1.2.2构件获取1.2.3 构件管理1.2.4构件重用1.2.5 软件重用实例1.3 软件体系结构的兴起和发展1.3.1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1.3.2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1.3.3 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史1.4 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现状第二章软件体系结构建模2.1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概述2.2 "4+1"视图模型2.2.1 逻辑视图2.2.2 开发视图2.2.3 进程视图2.2.4 物理视图2.2.5 场景2.3 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2.4 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模型2.5 软件体系结构抽象模型2.5.1 构件2.5.2 连接件2.5.3 软件体系结构2.5.4 软件体系结构关系2.5.5 软件体系结构范式第三章软件体系结构风格3.1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概述3.2 经典软件体系结构风格3.2.1 管道和过滤器3.2.2 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组织3.2.3 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3.2.4 分层系统3.2.5 仓库系统及知识库3.2.6 C2风格3.3 客户朋艮务器风格3.4 三层C/S结构风格3.4.1 三层C/S结构的概念3.4.2 三层C/S结构应用实例3.4.3 三层C/S结构的优点3.5 浏览器朋艮务器风格3.6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3.7 正交软件体系结构3.7.1 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3.7.2 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的实例3.7.3 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的优点3.8 基于层次消息总线的体系结构风格3.8.1 构件模型3.8.2 构件接口3.8.3 消息总线3.8.4 构件静态结构3.8.5 构件动态行为3.8.6 运行时刻的系统演化3.9 异构结构风格3.9.1 为什么要使用异构结构3.9.2 异构结构的实例3.9.3 异构组合匹配问题3.10 连系统构成的系统及其体系结构3.10.1 连系统构成的系统3.10.2 基于SASIS的软件过程3.10.3 应用范围3.11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SoftwareEngineer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6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

根据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与软件工程,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式,结构化分析、设计与编码,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

(二)基本技能:能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重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难点:需求分析、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一、软件(一)软件的发展;(二)软件的定义;(三)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种类。

二、软件工程的概念(一)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定义;(二)软件工程的目标;(三)软件工程的原则。

三、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一)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基于四代技术模型、面向对象与组件模型、混合模型。

教学要求: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型重点: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第二章可行性分析一、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二、可行性研究的步骤三、系统流程图四、成本/效益分析第三章需求分析一、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一)需求分析的任务;(二)需求分析的步骤;(三)需求分析的原则。

大学计算机《软件构造》课程复习纲要(代码大全部分)

大学计算机《软件构造》课程复习纲要(代码大全部分)

《软件构造》课程复习纲要1.软件构造的概念1)测试和调试的区别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调试是为了改正错误2)软件开发包括哪些: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实现计划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部分)编码实现系统集成单元测试(部分)系统测试校正性的维护功能强化3)软件构造活动主要是其中哪些部分?(以上黑体部分)4)软件构造的重要性❑构造活动是开发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活动在开发软件中处于枢纽地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创建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创建活动的产品,源代码,往往是软件的唯一精确描述❑创建活动是唯一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5)隐喻(Software Metaphors)•常见的软件隐喻(简单了解)●软件书写:写代码(Writing Code)●软件播种:生成系统(Growing a System)●软件珍珠培植法:系统积累(System Accretion)●软件创建:建造软件(building software)●实用软件技术:智能工具箱(The Intellectual Toolbox)●复合隐喻(Combing Metaphors)2.软件构造的前期准备工作1)软件构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前期准备工作并非一成不变构建活动的准备工作要根据项目特点调整具体细节随项目的不同会有很大变化➢构造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辨明软件项目的类型明确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需求规约(需求定义详细规定了软件系统应该做什么)明确软件架构的各组成部分(软件设计的高层部分,用于支撑更加细节的设计的框架)什么是软件构造的前期准备工作➢软件构造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复查性的活动明确前导性的工作结果有哪些重新审视前导性工作是否完成明确前导性工作完成的程度如何➢准备工作的中心目标是降低风险糟糕的需求分析糟糕的项目计划3.构造技术1)模块化设计(简单了解相关概念)模块化设计的目标是使每个子程序都成为一个“黑盒子”:•你知道进入盒子和从盒子里出来的是什么,却不知道里边发生什么•通过接口的定义明确其功能“模块化”同时涉及到子程序设计和模块设计:•单独的子程序无法实现“黑盒子”的目标,因而需要模块•但通过对子程序的控制可以达到模块化的效果✧通过对一组子程序定义统一对外的接口,也完全有可能达到高度模块化这一目标2)模块和子程序的区别•子程序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可以调用的函数或过程,它可以封装为模块•模块是指数据及作用于数据的子程序的集合,或者•模块也可能是指,可以提供一系列互相联系功能的子程序集合,而这些子程序之间不一定有公共的数据,它是设计的最基本单元3)模块化:内聚性与耦合性(重要)模块独立程度的衡量标准:耦合性(Coupling):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421106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选修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教学要求: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的各种软件体系结构,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介绍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针对特定问题的简洁而优雅的解决方案。

使学生可以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

二、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1、软件设计概述教学内容:(1) 软件过程概述;(2) 软件设计的含义;(3)软件系统的设计原则,各种原则的关系以及在设计模式中的应用;(4)这些原则主要有:开闭原则、依赖倒转原则、里氏代换原则、合成/聚合复用原则、迪米特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

教学要求:(1) 了解软件系统的设计原则;(2) 了解各种原则的关系及其应用。

2、设计模式导论教学内容:(1)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设计模式历史;(2)软件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

教学要求:(1)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2)了解设计模式的发展历史;(3)熟悉软件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4)了解软件复用技术的实现原理。

3、创建型模式教学内容:(1)创建型模式的基本概念;(2)创建型模式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实例模式、建造模式、原型模式。

教学要求:(1) 了解创建型模式的基本原理;(2) 熟悉创建型模式的使用方法。

4、结构型模式教学内容:(1)结构型模式的基本概念;(2)结构型模式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教学要求:(1) 掌握结构型模式的基本原理;(2) 熟悉结构型模式的使用方法。

5、行为模式教学内容:(1)行为型模式的基本概念;(2)行为型模式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解析器模式。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研究结构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及所包含的设计模式、有价值的经验和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为今后能设计出灵活可复用的软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相关知识、原理和各种类型设计模式的基本结构,对软件体系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从系统结构角度分析现有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实际的特定问题是懂得运用具体相关的设计模式,并能利用所学到的有关软件体系结构的知识高效地设计软件系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提出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性和适应性的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当今优秀编程人员如何灵活运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可复用程序设计,同时使他们对面向对象技术和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并能使用这些设计模式于实际的应用当中,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可复用的思想,为日后从事大型复杂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手段拟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及分组讨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本课程的先修课,通过该课程掌握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该技术设计简单的面向对象系统,是本课程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与《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张春祥等编《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参考书:[1]Alan Shalloway、James R.Trott著、熊节译,《设计模式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Erich Gamma等著、李英军等译,《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介绍常用的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的组成与常用的描述方法,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二、实际设计模式的分类描述,主要包括: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3类共23个设计模式。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GDOU-B-11-213《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学内容软件构造是软件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软件复用为目的学习和构造软件构件,不仅仅限于源代码,而是将软件构件技术扩充到需求分析、需求规约、构架、文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和数据等主要内容包括:构件表示、构件模型、构件库的设计与检索、构件适配技术、构件组装技术、软件服用、模式与框架、网格计算与WebService、移动Age nt等。

修读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类先修课程: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教材:王志坚费玉奎娄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

其任务是讲授软件构造的基本原理,在传统软件工程的基础上,掌握软件嘎欧造的基本原理、软件过程、开发方法、硬功技术以及系统框架等。

从而全面掌握软件构造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设计模式和代码级设计掌握软件构造,并掌握目前主流的构件技术,通过实验环节了解主流设计模式和组件等。

三、修读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类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JavOS言,软件工程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Java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绪论(2 学时)第一节:软件构件技术及其演变软件构件的认知过程(A);构件技术的发展(A)。

第二节: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勺特点(A); CBSE勺意义(A); CBSE与OO技术的联系和区别(A);CBSE 的生命周期(A); CBSE勺主要设计原理(B)第三节:构件的定义与特性构件的定义(A);构件基本特征(A)第四节:构件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目标(A)第五节:本书的组织(A)第二章:构件表示(2学时)第一节:构件特征表述信息描述(B);外部特征(B)第二节:构件接口构件交互作用建模(B)构件接口定义模型(B)第三节:构件规约构件接口(B)构件协议(B)构件实现(B)青鸟构件模型对构件的规约(B)第四节:构件交互操作的形式化描述自动机的概念及其扩展(B)调用接口(B)、应用接口(B)第五节:基于软Petri 的构件框架描述P/T网(B);构件网(B);双向模拟分支(B);框架(B);组合(B)第六节:小结(A)第三章:构件模型(4 学时)第一节:COM 接口(B);分布式构件(B)第二节:JavaBean/EJBEJB概述(B))EJB体系结构(B); EJB通信技术(B); EJB部署(B)第三节:CORB (A B)第四节:CORB构件模型CCM( B)第五节:构件技术问题和理想构件模型(B)第六节:小结(A)第四章:构件库的设计及检索(4 学时)第一节:构件库概述构件库的角色(A);构件库的分类方法(A);构件库的设计原则(A);构件库的检索(A);构件库的实践(A)第二节:构件库管理系统构件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A);构件库管理系统模型(B);构件库管理语言(B)第三节:构件的检索构件的描述(B);基于基调的构件匹配(B);构件检索的设计(B)第四节:构件匹配的正确性验证关系演算(B);关系语义(B);构件的匹配正确性的证明方法(B)第五节:小结第五章:构件适配技术(4 学时)第一节:构件适配原理基本概念(A)常用适配方法(B)第二节:基于交互行为的适配方法类型适配(B)组合适配(B)第三节:小结第六章:构件组装技术(4 学时)第一节:组装技术简介现有构件组装技术(B);构件组装方法分类(A);基于框架的组装方法(B); 基于体系结构的组装方法(A);基于连接器的组装方法(B);基于胶合代码的组装方法(B)第二节:复合构件组装原理符合构件的组装方式(B);符合构件的性质分析(B)第三节:构件组装框架构件组装策略(B);用层次Petri网描述组装框架(C)第四节:异构构件组装模型问题及需求(B);异构构件组装模型(B);构件包装器(B);构件连接器(B); 构件组装场景(B)用户界面(A)基于异构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C)第五节:小结(A)第七章:构件相关技术——软件复用(4 学时)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A)复用意义(A)关键因素(A)第二节:复用的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工程(B)软件构架(B)第三节:小结(A)第八章:构件相关技术——模式与框架(4 学时)第一节:引言(B)第二节:设计模式设计模式的编目(B);创建型模式(B);构造型模式(B);行为型模式(B);基于J2EE 的核心技术设计模式(B)第三节:框架框架的分类(A);设计模式与框架的比较(B);框架与构件、类库的关系(B)第四节:小结(B)第九章:网络计算与Web service (4 学时)第一节:网络的概念和特点In ternet发展时间流程分析(A);网络概念分析(B);网格的特点(B);网格与Internet 的比较(B)第二节:网格的体系结构5层沙漏结构(B);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B)第三节:Web service 概述(B)第四节:Web service 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Web service 体系结构(B);Web service 关键技术(B)第五节:小结(B)第十章:移动Agent 技术(4 学时)第一节:移动Agent 概述移动Age nt的概念(A);移动Age nt的技术特征(B);移动Age nt的体系结构(B);移动Age nt的关键技术(B)第二节:面向Agent 的软件工程面向Age nt需求分析的讨论(A);面向Age nt的分析与建模(B);面向Agent 的方法学(B)第三节:基于面向Agent 的软件构件技术基于Agent 的软件构件技术(A)Agent 的交互语言(A)六、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选用教材:王志坚费玉奎娄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执笔:审核:批准人:时间:。

软件的构造艺术——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的构造艺术——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的构造艺术——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在互联网+时代,软件无处不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我们每天使用软件网上冲浪、聊天社交、消费娱乐以及学习充电等等。

那软件是如何设计实现出来的呢?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引导你从软件的使用者一步步进阶为软件工程师。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位软件工程导论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也是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同时是国家软件考试的考试大纲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工作和升学能力极其重要。

二、课程的内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重点从软件开发的需求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测试等各个主要阶段介绍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内容。

三、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用工程化的方法高效地开发高质量软件的初步能力,以及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运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模型、方法和过程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增强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和规范化意识,提升高效率、高质量开发软件的能力。

这些都将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以及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特色本课程以项目驱动为导向,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实践;利用经典案例实践练习软件分析、设计与实现;以知识点讲授、人物访谈、案例分析和工具实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展开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另外还引入软考版块帮助学习进行软考答疑。

授课目标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重点从软件开发的需求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测试等各个主要阶段介绍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内容。

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同时是国家软件考试的考试大纲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工作和升学能力极其重要。

授课对象:1.计算机大类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2.IT行业从业者;3.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生;4.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考生。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软件体系结构》是根植于软件工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研究和实践的主要领域。

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中为不同的人员提供了共同交流的语言,体现并尝试了系统早期的设计决策,并作为相同设计的抽象,为实现框架和构件的重用、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地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全面反映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既讨论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工业界应用实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软件工程”。

二、课程目标1.知道《软件体系结构》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等。

2.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等。

3.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描述方法,通过对不同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掌握,能够采用正确的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

4.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软件体系结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类必选课。

一般情况下周课时为3课时,共54课时。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课程概述软件体系结构的主题是针对复杂软件系统的高层结构、组织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描述,以及围绕这种描述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设计、评估、实现、管理等。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将学习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软件项目设计任务驱动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主动思考架构方案,引导学生应用辅助工具完成系统架构设计、评估和实现。

体验软件架构师在软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任务、角色,搭建软件体系结构“学与用”的桥梁。

课程大纲01绪论课时1.1 绪论02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课时2.1 数据流体系结构风格2.2 调用/返回体系结构风格2.3 数据中心体系结构fengge2.4 虚拟机体系结构风格2.5 事件系统体系结构风格03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及文档化课时3.1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及文档化04质量属性及其提升策略课时4.1 Availability and its Tactics4.2 Modifiability and its Tactics4.3 Performance and its Tactics4.4 Security and its Tactics4.5 Testability and its Tactics4.6 Usability and its Tactics05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课时5.1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06综合应用案例课时6.1 综合应用案例07课程总结课时7.1 课程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
《软件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
软件构造是软件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软件复用为目的学习和构造软
件构件,不仅仅限于源代码,而是将软件构件技术扩充到需求分析、需求规
约、构架、文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和数据等
主要内容包括:构件表示、构件模型、构件库的设计与检索、构件适配技术、构件组装技术、软件服用、模式与框架、网格计算与Web Service、移
动Agent等。

修读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先修课程:计算系统基础,软件工程
教材:王志坚费玉奎娄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

其任务是讲授软件构造的基本原理,在传统软件工程的
基础上,掌握软件嘎欧造的基本原理、软件过程、开发方法、硬功技术以及
系统框架等。

从而全面掌握软件构造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设计模式和代码级设计掌握软件构造,并掌握目前主流的构件技术,通过实验环节了解主流设计模式和组件等。

三、修读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Java语言,软件工程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
Java、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软件构件技术及其演变
软件构件的认知过程(A);构件技术的发展(A)。

第二节: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
CBSE的特点(A);CBSE的意义(A);CBSE与OO技术的联系和区别(A);CBSE
的生命周期(A);CBSE的主要设计原理(B)
第三节:构件的定义与特性
构件的定义(A);构件基本特征(A)
第四节:构件技术研究的内容和目标(A)
第五节:本书的组织(A)
第二章:构件表示(2学时)
第一节:构件特征表述
信息描述(B);外部特征(B)
第二节:构件接口
构件交互作用建模(B);构件接口定义模型(B)
第三节:构件规约
构件接口(B);构件协议(B);构件实现(B);青鸟构件模型对构件的规约(B)
第四节:构件交互操作的形式化描述
自动机的概念及其扩展(B);调用接口(B)、应用接口(B)
第五节:基于软Petri的构件框架描述
P/T网(B);构件网(B);双向模拟分支(B);框架(B);组合(B)第六节:小结(A)
第三章:构件模型(4学时)
第一节:COM
接口(B);分布式构件(B)
第二节:JavaBean/EJB
EJB概述(B);EJB体系结构(B);EJB通信技术(B);EJB部署(B)第三节:CORBA(B)
第四节:CORBA构件模型CCM(B)
第五节:构件技术问题和理想构件模型(B)
第六节:小结(A)
第四章:构件库的设计及检索(4学时)
第一节:构件库概述
构件库的角色(A);构件库的分类方法(A);构件库的设计原则(A);构件
库的检索(A);构件库的实践(A)
第二节:构件库管理系统
构件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A);构件库管理系统模型(B);构件库管理语言(B)
第三节:构件的检索
构件的描述(B);基于基调的构件匹配(B);构件检索的设计(B)第四节:构件匹配的正确性验证
关系演算(B);关系语义(B);构件的匹配正确性的证明方法(B)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构件适配技术(4学时)
第一节:构件适配原理
基本概念(A);常用适配方法(B)
第二节:基于交互行为的适配方法
类型适配(B);组合适配(B)
第三节:小结
第六章:构件组装技术(4学时)
第一节:组装技术简介
现有构件组装技术(B);构件组装方法分类(A);基于框架的组装方法(B);
基于体系结构的组装方法(A);基于连接器的组装方法(B);基于胶合代码
的组装方法(B)
第二节:复合构件组装原理
符合构件的组装方式(B);符合构件的性质分析(B)
第三节:构件组装框架
构件组装策略(B);用层次Petri网描述组装框架(C)
第四节:异构构件组装模型
问题及需求(B);异构构件组装模型(B);构件包装器(B);构件连接器(B);
构件组装场景(B);用户界面(A);基于异构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C)第五节:小结(A)
第七章:构件相关技术——软件复用(4学时)
第一节:概述
基本概念(A);复用意义(A);关键因素(A)
第二节:复用的其他相关技术
领域工程(B);软件构架(B)
第三节:小结(A)
第八章:构件相关技术——模式与框架(4学时)
第一节:引言(B)
第二节: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的编目(B);创建型模式(B);构造型模式(B);行为型模式(B);
基于J2EE 的核心技术设计模式(B)
第三节:框架
框架的分类(A);设计模式与框架的比较(B);框架与构件、类库的关系(B)第四节:小结(B)
第九章:网络计算与Web service(4学时)
第一节:网络的概念和特点
Internet发展时间流程分析(A);网络概念分析(B);网格的特点(B);网
格与Internet的比较(B)
第二节:网格的体系结构
5层沙漏结构(B);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B)
第三节:Web service概述(B)
第四节:Web service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Web service体系结构(B); Web service关键技术(B)
第五节:小结(B)
第十章:移动Agent技术(4学时)
第一节:移动Agent概述
移动Agent的概念(A);移动Agent的技术特征(B);移动Agent的体系结
构(B);移动Agent的关键技术(B)
第二节: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
面向Agent需求分析的讨论(A);面向Agent的分析与建模(B);面向Agent
的方法学(B)
第三节:基于面向Agent的软件构件技术
基于Agent的软件构件技术(A);Agent的交互语言(A)
六、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王志坚费玉奎娄渊清《软件构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