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心理卫生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变化过程,包括认知、语言、情绪情感、人格和社会化适应等多个方面。
一、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
1.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动作)②前运算阶段(3-7岁,表象思维,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③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可以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活动,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抽象的、系统的,稳定的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二)感知觉发育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
①6个月以前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在环境的刺激下,视力和立体视觉都逐渐发育。
②出生时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基本成熟。
③味觉在儿童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④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
⑤出生时嗅觉发育已比较成熟,能表现出对不同气味的反应。
2.知觉是人体对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赖多种感觉器官。
①知觉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1.注意力的发展①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记忆力的发展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需经历感知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②婴幼儿时期是记忆迅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③动作记忆出现最早,6个月左右出现情绪记忆。
④有意识记的出现和发展是儿童记忆发展的重要标志。
3.儿童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识忆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②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③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的速度。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具备的几个条件一、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全面发展。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他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面向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环境中夹杂着爱、尊重和理解,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成长。
2、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
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和老师应做一些教育和训练工作,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目的,和社会的联系,更好的让他们融入社会中,获得自己的位置。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1、保持良好的心理氛围。
应该把孩子融入到积极情感丰富的环境中,通过倾听、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自己的生活与发展。
2、培养友谊。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应该支持儿童青少年友谊的发展,促进他们能够和同伴进行健康的沟通和相处,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攻击和侮辱。
三、建立积极自信1、积极自信。
激励孩子坚定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懈地坚持下去,并学会健康抗争、坚韧不拔及逐渐走向成功。
2、情绪管理。
孩子们需要学会有效的表达自我,平静而有效的宣泄心中的情绪,也要努力把家里、学校的尴尬和紧张的气氛缓解,从而维持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增强适应能力1、丰富生活体验。
让孩子们更多的参加各类体验活动,肩负起一些简单的责任,有效的发展他们的自信和判断力,使其对大环境有所了解,最终逐渐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任务特定需求的人才。
2、调整思维方式。
鼓励儿童青少年用正向思维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关注正向的一面,选择有价值的思维模式。
这样能帮助孩子们以健康、融洽的态度学会去适应环境变化,获得更多成功和快乐。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的内容:
1.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帮助儿童和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教授他们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
这包括情绪表达、冷静下来的方法以及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 建立积极的自尊心: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培养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3. 增强社交技巧:教导儿童和青少年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同理心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
4. 压力管理:帮助儿童和青少年了解压力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放松技巧、时间管理和积极应对问题的态度。
5. 成功与失败的处理:教导儿童和青少年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鼓励他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坚持追求目标。
6. 网络安全和媒体素养:提供关于网络安全、信息的可信度和媒体的影响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避免沉迷和受到负面影响。
7. 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预防:介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并提供预防和寻求帮助的方式。
8. 促进身体健康:强调运动、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包含的内容,实际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具体年龄段和个人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与学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关注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展望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关的所有工作,如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校园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等。
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二是帮助儿童青少年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不良影响。
在很长一段时间,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致力于帮助解决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近年来,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强调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
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受到关注的,发展到今天只有30多年的历史。
尽管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但经历了效仿阶段、启动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四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效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最初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从一些研究者在报刊上介绍美国、德国和苏联等国家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开始的。
从1981年开始,我国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效仿发达国家的模式,相继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发表了一系列调查报告。
此后,学者们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热情持续增加,不断呼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反思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并不断引入国外学校心理咨询的理念和经验模式。
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尤其是引发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并首次揭示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启动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1986年,研究者提出“心育”概念,将其与“德、智、体、美”教育相区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1988年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要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ppt课件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二、儿少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和内容 三、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四、儿童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表现 五、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 第三节 学校心理卫生服务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内容
1.一般卫生措施 建立优生咨询机构,加强围生期保健,从婴幼儿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尽力减少各种有损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致病因素。 2.改善家庭、学校环境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教师、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早期发现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时采取干预、矫治措施。 3.开展儿童行为指导 多学科专业人员密切配合,重点进行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及行为问题方面的指导矫治。
儿少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
1.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情绪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成年期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2.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3.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儿童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环境,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初入学儿童(尤其女孩)多见,表现为对学校这一特定环境感到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发作时还伴有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 多因童年期分离性焦虑引起,也可能与学习成绩不良,适应学校环境困难,家长过度的溺爱、保护和干预,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内容
4. 改变不良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使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溺爱、放纵、忽视、虐待、简单粗暴等都有增加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性。要加强法制教育,禁止虐待儿童和歧视缺陷儿童的行为,禁止性别歧视。 5.建立跨学科防治网 对社区、学校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普查,早期发现心理问题倾向;通过家访、追踪观察等方式,分析其病因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6. 建立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 培训学校、幼儿园心理指导教师,建立基层心理卫生服务队伍,开展儿童心理问题的群防群治。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一个有意义的词 出现; 个月后 个月后, 出现;18个月后, 词汇量迅速增加; 词汇量迅速增加;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从单词句发展到两词的 电报句; 电报句;句子中表达了 不同的语义关系; 不同的语义关系;
用手势和语调信息弄清 楚信息表达的意思; 楚信息表达的意思;对 轮流的规则理解得更深; 轮流的规则理解得更深; 说话中出现了表达礼节 的符号 理解了语言中所表达的 意图; 意图;用不同的说话方 式适应不同的对象; 式适应不同的对象;试 图弄清不清楚的信息
2、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 •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汇量直线上升,3-4岁词 汇量年增长率最高。 • 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词汇内容广泛, 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 • 词类范围的扩大
• 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
• 积极词汇的增长
• 积极词汇比婴儿期
二、语法的掌握 •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 复合句比例增加,联合复合句-偏正复合句
1、脑的发育
1.脑的形态发育 1.脑的形态发育
(1)脑重量与头围
脑重量随年龄而增长,增长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脑重量随年龄而增长,增长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新生儿脑重约350-400克 新生儿脑重约350-400克 350 个月时达700 800克左右 7006个月时达700-800克左右 12个月时达800-900克 个月时达800 12个月时达800-900克 24个月时增加到1050-1150克 个月时增加到1050 24个月时增加到1050-1150克 36个月时脑重接近于成人水平 36个月时脑重接近于成人水平 15岁时达成人水平 1400克 岁时达成人水平( 15岁时达成人水平(1400克)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趋势: 一年级(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岁)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概 括; 二、三年级(8-10岁)从具体形象概括 向形象抽象概括过渡。 四、五年级(10-12岁)大多数儿童进入 初步本质抽象概括水平。
4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ADHD)评估诊断与治疗体系
督导与评估
– 时间
» 每年进行次督导与评估,每学期一次。 » 区教研中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导与评估
– 评估方法
• 采取现场督导与查看资料或开督导会议的方式进行。 • 评估内容: • (一)\组织管理 • 各区心理教研中心专业学校心理教师负责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 • (二)培训情况: • (三)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 •
– 深圳市康宁医院儿童心理科具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评估技术,指导区 心理教研中心和学校的筛查与诊断评估工作,接受各区教研中心转诊病 例,承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最后诊断评估。收集和统计全市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数据,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 各区心理教研中心配置专业学校心理教师,接受辖区内儿童注意缺陷多 动障碍病例的二级评估筛查,并将辖区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例的 二级评估筛查阳性病例向深圳市康宁医院转诊,收集与统计本区儿童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二级评估筛查、诊断评估等方面的各项数据,并上报深 圳市康宁医院。
• 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仍须要家庭给予适当的帮助、照顾, • 约三分之一患者可能有精神病、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发育迟滞等
问题。 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的调查,发现其中有978名在学龄期曾被 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 • 约四分之一能完成大学学业,能担当较为复杂的工作。 • 一般来说,智力偏低,有明显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家庭环境不良,未 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差。
及问卷筛查结果和判断及干预过程与效果, 说明转介的原因与期望并将一级诊断干预 的资料转交医院)
• 三级诊断与干预
1)专科诊断、评估、建立干预计划
2)医院转给区教育局学生心理发展中心的反 馈说明(医院诊断干预情况说明及学校需 要做的步骤说明---定期评估时间、内容、 干预方式)
【儿童少年卫生学】3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心理发展(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心理发育,指个 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持续的有 规津的心理变化过程。
• 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需掌握两个要点: • 其一是儿童的运动能力、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随年龄的发育规律,
✓节律性(rhythmicity):儿童反复性生理功能的规律性,如对饮食、 睡眠、排便等进行评价。
✓趋避性(approach and withdrawal):儿童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接近 或退缩。
✓适应性(adaptability):描述儿童对新事物、新情境的接受过程。
✓情绪本质(quality of mood):每日中愉快、和悦、友好的行为相对于 不愉快、不和悦、不友好的比例。
✓坚持度(persistence):指儿童活动持续时间的长度和克服阻碍继续进 行的能力。
✓注意分散度(distractibility):外界刺激对正进行的活动的干扰程度。
✓反应阈(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引起儿童产生可分辨反应的外 界刺激水平,如对声、光、温度等的刺激。
二、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发展包括动作、言语、认知、情绪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人只有动作性智慧,而 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气质(temperament)是婴儿出生 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
✓活动水平(activity level):描述儿童身体的运动量,如儿童洗澡、室 内外活动、玩耍时的活动水平。
评价儿童的心理发育通常以年龄别心理发育水平作为标准。
一、大脑发育
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
青少年心理卫生最全的知识总结心理卫生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卫生,本文将详细总结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
希望能为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1.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通常会产生以下心理发展特点:(1)身体发育快速: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出现了青春期的特征,包括体型变化、性征发育等。
(2)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逐渐形成独立的个体认识,开始对自我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和思想。
(3)情绪波动较大:由于荷尔蒙的影响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青少年常常出现情绪波动,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4)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增加:青少年对同伴间的关系非常重视,朋友圈是他们认同和支持的重要依靠。
2. 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厌学、逆反、沉迷网络、焦虑抑郁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2)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帮助,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青少年应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教会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和困难的方法。
(5)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当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家长和学校应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3. 青少年心理卫生的保护措施保护青少年心理卫生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责任,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保护措施:(1)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社会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关注度。
(2)建立健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机构的投入,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和危机干预机制。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二)品行问题 指以经常性说谎、偷窃、攻击行为、
逃学等为特征的行为问题。其特点是, 症状具有反复持续出现的倾向,这类儿 童具有学校生活适应困难状态,严重时 可发展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三、童年期(学龄期)心理卫生问题
(三)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往往是学龄期儿童行为异常的主要原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精
神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持和保护心 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的一门学问。 健康定义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良 好状态”
5.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儿 童的行为异常综合征
特征是智力正常的儿童,具有与年龄不相符 的注意力集中困难。
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的特点,常表现为学习 困难、学习成绩低和社会适应力差。男多于 女,起病于学龄前后,患病率约3%-10%。
该征原因复杂,常为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有的专家认为可能与遗传、脑损伤。铅中毒 和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这些表现往往与儿童正常心理社会发展 存在区别,但多数属于量变。
其二,这些表现可被看作是对待特殊状况的反 应。有些儿童可能在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 面经历心理与行为上的困难,属于过渡性适应 不良或一过性表现,称为“心理社会发展失 调”。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不属于 心理卫生问题。
形成习惯的方向发展。 ②引导小学生把《小学生守则》的10项要求作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还包括情绪、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儿童与青少年面临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饮食障碍等。
每种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下面将逐一介绍。
焦虑症焦虑症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这些情绪可能源于学校压力、家庭环境或社会交往。
例如,许多学生在考试期间可能会感到极度焦虑,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在青少年中愈发频繁,其特征是持续的低落心情、兴趣丧失和无助感。
研究发现,建立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脆弱性上,抑郁症常被视为疫情般的危机。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负面信息,从而加重其心理负担。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类儿童在学习和社交时常遇到困难,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其自尊心和人际关系。
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
这类儿童通常无法理解社会线索,可能表现出对重复行为或特定兴趣的强烈执着。
因此,他们在学校或家庭环境中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饮食障碍饮食障碍如厌食症和暴食症逐渐引起关注。
这类问题常常与身体形象相关联,青少年受到社交媒体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对自身形象的不满,从而引发极端的饮食行为。
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来源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心理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家庭中有精神疾病史,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指导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儿童青少年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不受家庭以及社会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茁壮成长。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指的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特征与客观环境维持一个协调、稳定的状态。
下面主要针对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什么情况儿童青少年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1.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儿童青少年很容易有心理问题。
因为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条件限制,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只能被迫选择和父亲或母亲生活,长期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和照顾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四个老人加两个大人很容易在养育孩子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
家长很容易过度溺爱孩子,使得这类儿童青少年随心所欲,以自我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现在教育竞争越来越大,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使用一些极端方式对儿童青少年过分苛求,对儿童青少年要求过高,给儿童青少年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诱惑,一些不法分子采用各种各样诱惑儿童青少年犯罪,给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还有一些父母会利用儿童青少年对父母的信任,操纵强迫儿童青少年站在父亲或母亲这一边,使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儿童的情感以及喜好。
除此之外,父母经常向儿童青少年撒谎、不守诺言、对孩子的提问采取回避或说谎的态度,也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2.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那么如何衡量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呢?首先看儿童青少年有没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不能了解、接纳、体验自我。
青少年儿童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及性格中的优缺点。
青少年儿童在面对生活时不自卑、矫情,可以正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下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1. 健康的情绪表达能力:青少年儿童能够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并能够适当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
2. 良好的适应能力:他们具有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和各种变化的能力。
他们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情况和挑战。
3. 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良好的自尊心:青少年儿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积极的认知,并对自己的才能和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5. 健康的社交技能: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处理冲突和困难。
6. 适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应对各种类型的压力,并能够找到缓解压力和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
7. 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能够自主地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8.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青少年儿童参与各种社会和团体活动,能够理解并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9. 良好的学习与专注能力: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10. 稳定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意味着他们的情绪状态相对稳定,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应对不同情绪的冲击。
总结起来,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包括健康的情绪表达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自尊心、健康的社交技能、适当的应对压力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良好的学习与专注能力以及稳定的情绪状态。
这些标准将有助于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育、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共同关注和努力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研究进展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止是关注身体健康,对心身健康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大量研究显示早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刻不容缓,本文将就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及进展进行综述,并拟根据综述内容和方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希望能为我县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可行的干预策略。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卫生健康的内容,WHO认为健康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当均健康良好[2]。
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与自我与环境方面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现象:1、心理健康问题负担严重。
在世界范围内有10%~20%的儿童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可发展为成年时期的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患者面临其他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导致其比普通人早10~20年死亡,同时自杀行为导致每年接近80万人死亡,给全球造成1万亿美元的损失。
抑郁症是全球青少年致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青少年的第三大疾病负担,会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最新(2022)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达 16.6%;有研究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为 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3]。
蒋跃跃[4]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但就诊情况不容乐观。
徐勇[5]等认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据估计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2、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年龄提前。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高危时期。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1.自尊心:儿童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庭和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的感觉。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能力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家长和老师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儿童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孩子可以学会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4.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儿童青少年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孩子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时,他们需要学会适应并解决问题。
5.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在孩子成长中,有时会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困难。
以上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及心理卫生
在现在的教育中令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是: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其实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在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发展环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困难和障碍,也容易受到心灵伤害。
他们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应此,帮助中小学生克服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心理健全发育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发现、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呢?
(一):我们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心理健康标准有7条:
(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主动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我们要知道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1)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从小学入学开始,生活方式出现变化,由以游戏为主转变到以学习为主活动,由个体活动转变到以集体活动为主,开始系统的学习生活。
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但往往凭个人兴趣学习。
(2)学习的心理特征表现。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从口头语言为主,到四年级左右可转化为书面语言占优势。
(3)智力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主要以形象直觉思维为主,思维开始向抽象性过度,能初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4)集体生活意识逐渐形成。
进入学校后,成为班集体的一员,从而加入学校大集体。
以后,还要参加学校的某些团体。
小学生通过集体活动,集体生活中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教育,促进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学会独立生活。
(5)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独生子女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较优越,智力发展较好,喜欢想象部分独生子女因家庭教育不当,可能存在懒惰、自私、怯懦、无能等表现。
自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
性成熟是该阶段最重要的事件,身心急剧变化,心理活动表现出有许多特殊性。
中学生的心理尽管存在巨大个体差异,但仍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2)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3)个性、意志和行为方式形成。
(4)情绪强烈而不稳定。
(5)兴趣广泛,广交朋友。
(6)性意识觉醒。
(7)心理发展滞后于躯体发育。
(8)社会适应性逐步增强。
青少年个性不断发展,心理社会化逐渐完善。
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