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题型学习方法剖析_以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_彭光艳
高考数学题型学习方法剖析——以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
拔的功能。对试题有的学生普遍认 为难以找到切入点 , 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 实, 方法应 用不 当, 思路 不 清 , 间想 象能 力、 算能 力较 差是得 分较低 的 本 原 因。 这些 必须 在教 师 的教 学和 学生 的 学 习上 加 以 空 运 根
21年 3 00 月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M r .2 1 a h 00 c 第 1 期 Jnn l o S uh et G i o T ah r’ C l g fr N t n li or a f o tw s uz u h ec es o ee o ai aie l o ts N. o1
改进 。
关键词: 函数 ; 列 ; 数 坐标 ; 率 概 文章 编号 I0 9-0 7 ( 0 0)1 - 1 1 0 10- 632 1 0-02 — 4 中图分 类 号 : 3 . G6 36 文 献标 志码 : B
L a nn t o ay i f l g n r n e E a n t n i t e e r ig Me h d An lss o l e E t c x mia i Ma h ma is Co e a o n t c
h ee to ft f c in t nt e e a yt nki di u t d a nt pont a s rt qu sin . c n n b scs il, t es lci no un to .Sude sg n r l i f c l ofn ne r i n we e to s La kig i a i kls he l h t i t i y o t he
2009年高考解析几何试题的新特点
2 ・ 6
中学 数学月 刊
21 0 0年第 2期
在 导 数 的示 例 题 的 解 析 中 指 出 , 题 主 要 考 本
了三 次 函数 ,0 0年可 能会 更加 关 注指 、 函数 , 21 对
查 导数 的几何 意义 、 数 的 运算 以及直 线 方 程 等 导 基 础 知识 , 考查 运 算 求解 的能 力 、 理论 证 能力 , 推 本题 属 中等题. 考试 说明看 , 从 文理科 考 的导数 内
Q Q 分 别交 Y轴 于 M , B, D N
!
7 o
图 1
』 1唯 3 y ' 一 7 x2 有解 。 2— T ,
即 磊z与 有唯 直 椭圆 一交点P .
两 点. 证 : MN 为直 径 的 求 以
圆过两定 点.
l + — l
I ’
三角 函数 的导数 , 科 还 应该 关 注 复合 函数求 导 理
以及 定积分 .
在 数列示 例题 的解 析 中指 出 , 题 以等 差 数 本
容 大体相 同 , 理科 多 了复合 函数 求导 以及定 积分.
导数 作为新 增 内容 应是 考 试 的 重点 内容 , 如利 用
列 、 比数列 为平 台 , 等 主要 考查 学生 的探 索与 推理
芸 一是 .
又 直线 A F的斜 率 与AE的斜率 互 为相反 数 ,
在 上 式 中 以 一 是代 是 可 得 ,
2 。则 不 妨 设 B( 2 , ) D( b, 一√ 6 0 ,
+、 b / 2
二 ( +v ) 直 线 Q 二z / . - D的
解 析 ( I) 易得 P点 的轨迹 E 的方程 为
2009高考数学分析
海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试卷分析报告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蔡芙蓉海南华侨中学李红庆一.试题总体评价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以新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海南考试说明为依据,试卷的结构沿袭了前两年高考数学试卷风格,试题设计“稳中求新”,紧密贴近中学教学,在坚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与前两年相比,更加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试卷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试卷将新课程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有机结合,考查更加科学、规范和深化,并加大了对创新意识和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内容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考生.(一)、试题考点及考试成绩统计表表一:理科数学试卷知识分布表:注:1.选做题中选做平面几何、参数方程极坐标、不等式的考生分别约为50%、35%、15%;2.向量题减少一个题(5分),增加了逻辑用语题(5分),用三角解答题替换数列解答题(12分),其他考点基本保持2008年的格局,与07年卷类似.表二:文科数学试卷知识分布表:注:1.选做题中选做平面几何、参数方程极坐标、不等式的考生分别约为30%、65%、5%;2.向量题减少一个题(5分),增加了逻辑用语题(5分),其他考点基本保持2008年的格局.表三:文理科数学考点与理科考试成绩抽样统计表(2009年、2008年各题的均分、难度比较)注:理科第二卷平均分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5分,其中填空题下降1.76分,解答题17题下降4.85分,选做题下降1.03分,其他题略有上升或与去年持平.表四:文科主观题平均分及分段得分率统计表表五:理科主观题平均分及分段得分率统计表表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难度区分度)文科(考生数:20111)理科(考生数:37789)表七:09年文理科数学各题统计数据(文理科均分、难度对比)(二).试卷定性分析纵观整份试卷,给人以“稳中求新”的感觉,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以重点知识主干线来挑选合理背景构建试题的主体,试卷对新课程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有机结合的考查更加科学、规范和深化,更加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并加大了对创新意识和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份试卷具有以下特点:1.试卷的结构充分体现了课改区的命题原则本次试卷的结构充分体现了课改区的命题原则:超量命题,限量答题.1~21题继承了前两年命题的风格,文科选做题今年有所变化,三道选做题是文理同题,考生都可从22~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2题为几何证明选讲,23题为极坐标与参数方程,24题为不等式选讲,每题10分.2.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创新力度加大.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注重基础,强调通法,不偏不怪.选择填空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循序渐进,层次清晰,16个小题总体立意简明,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有很强的知识背景.多数题为贴近课本的容易题或中等题,涉及数学各分科常见的知识点,考生容易进入角色,有效地发挥了“门坎效应”.美中不足是填空第1题运算量偏大,对基础差的考生而言,还是“易想难算”,达不到“送分”目的.解答题的设计充分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考查综合、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今年的试题与前两年试题有一个共同的亮点:试题来源于很强的生活背景和学科的整体意识,例如文理科的第17题解三角形应用与算法综合题,题型设计为答案开放题,加大了对创新意识和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文理科第24题“不等式选讲”,创新为将“函数建模”与“解绝对值不等式”融为一个整体,题型常规又不落俗套.因此本次命题给大家一个启示: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对数学学科整体的认识,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阅读理解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文理科解答题中18,19,20,21题及文理选做题22,23题,考查概率统计,立体几何中的垂直平行关系,棱锥体积、二面角大小的计算,椭圆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与轨迹问题,函数与导数,平面几何,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也属于常规题,题型与往年高考题类似,有感似曾相识,但遗憾的是,文科第18题立体几何题的解答,涉及辅助线和辅助面的做法,就其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层次的考查,对于海南新课程文科考生还是要求偏高了;理科18题概率统计题,计算量依然偏大.从全卷来看,16道小题中有6道文理科同题,还有几道是难度接近的姐妹题,解答题中也有文理科难度接近的姐妹题,造成文科试题难度相对大于理科,但与2008年高考试题相比,文理科的选择填空题难度都有所下降.由于文理科考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有差异,而且对数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今年的试卷中的文理科解答题中的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三道题的设计,较好地关注了这种情况,在题型的设计上为姊妹题,在文理科考查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之下,在考查方式和能力层次上加以区别.第20、21题,作为解答题中的难题,两者均通过分步设问降低门槛,使其“入门容易深入难”,在化解试题难度的同时,又合理区分了不同层次的考生.尽管文理题在思路上基本相同,但在计算量和思维层次上,理科显然高于文科,合理区分了文理在考查知识与能力要求的不同.3.试题突出知识的主干线,对新增内容的考查注重与传统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试卷的内容结构上看,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解析几何、导数、概率统计是新课程中的五大主干知识块,始终是知识考查的主线,是试题主体,以新增教学内容——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导数、向量、三视图与直观图、算法程序框图、统计与概率、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平面几何等作为考点或背景的试题所占比重也不小.涉及这些新增内容的试题有:文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理科第5题),文理科第6题,理科第9题(文科第7题),文科第19题(理科第18题),文科第13题,文理科22~24题等,合计新增内容理科分值高达42分,文科分值高达47分,分别占了整份试卷分值比重的29%和31%.4.强化思想方法,融数学思想方法于“双基”试题之中,深化能力立意导向.今年的高考试题,沿着近年高考命题改革的正确方向,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悉心在知识交汇处设计试题,有效地将数学思想蕴含于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中,倡导通性通法,全面综合考查.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了集合、三角函数图象、解三角形、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平面向量的运算、导数的运算、复数的四则运算、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公式与性质,算法框图,三视图与几何体的体积,线性相关,排列组合等,这些内容的解决没有特殊的技巧,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与简单推理运算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对三角与算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以及选做题的平面几何证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等内容的考查得比较全面,全卷多道试题体现对常规而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文科第16题(理科第14题),理科第4、6、9题,分别以双曲线、线性规划问题、三角形中的向量运算和分段函数为素材,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文科第9题(理科第8题),其中蕴涵了转化与化归思想.文理科第12、20、21题分别以分段函数最值、解析几何问题和函数、导数的综合问题为载体,突出考查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试题还突出对新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如理科第10、17题分别以程序框图和解三角形应用题为载体,考查算法的思想和读图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立体几何题突出考查考生读图、构图、画图以及运算能力、模型思想、方程思想等;第19题是对概率统计思想以及统计数据和图形处理能力的重点考查.5.关注知识来源,体现数学应用,凸显时代背景试卷创设的背景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例如第17题,以三角测量为背景,考查解三角形知识,文科第19题(理科第18题),以工人生产能力抽样调查问题为背景,考查概率统计中的直方图与平均数计算、差异程度分析、概率等多个知识点;第6题,考查算法的基本思想、框图、程序语言,体现出时代的特色.这些试题充分展示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现出现代与传统、数学与文化的交融,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三、试题点评与答卷分析第一题.选择题文理科第11题突出了对立体几何的模型思想、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模型思想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思维价值,富有创意.可以通过长方体模型来构造符合题意的图形求解.该题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但作为第Ⅰ卷选择题中的压轴题,难度定位恰当.第二题填空题文科第16题考查运用三角函数性质和数形结合思想求值,只要注意到图象中的信息——极值点和零点可求,一个周期的图象中的极值点和零点是把这个周期的区间四等分的,于是就得到简捷的解答:∵157(),434412ππππ+-=∴7()012fπ=.填空题重点考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灵活程度及对数学概念本质认识的水平,试题思路清晰,但梯度不明显,且文理科难度无明显差别.从考生答卷看出,此大题理科平均分只有4.15分,文科3.02分,得分率偏低(均低于前两年的水平),文科四个填空题零分率都在80%以上,理科零分率都在80%左右.考生运算能力差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题.解答题17—22题理科第17题是一个答案开放式的解三角形问题与算法综合的试题.题目要求首先依据题目限制条件设计测量方案,再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写出求未知量的算法.该题的命题较往年更具开放性和发散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由于答案的多样性,考生几乎都有解答,答案五花八门.本题答卷反映出学生的算法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较弱.这个原本是一个源于教材的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思想的好题,但是由于是开放性新题型,其考查的能力与传统数学能力不同,更侧重于一种综合分析探究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不少考生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一些优秀学生也在此题上栽跟头或是花了较多时间才完成解答,影响后续题目的作答,也就影响了全卷得分.同时也造成评卷的尺度较难把握.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有:1.俯角概念模糊,导致给出的测量数据不合题意;2.审题不深入,没有抓住关键词句(在A,B两点测量,能测量俯角和A,B间距离),将不可测量数据作为已知量来使用的情况也较为普遍;3.数学建模思想欠缺,绝大多数考生都没能把此题定位为“以三角为背景考查算法思想”的题型,解题目标不明确且文字驾驭能力很差,在多个三角形中运用余弦定理或勾股定理列多元方程组求解,导致表述算法的过程繁杂,算法步骤表述不清;4.对正余弦定理不熟悉,写错公式(最普遍的是写正弦定理是漏正弦符号);文科第17题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解法灵活,试题常规,就解法过程而言,它包含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两角和公式,勾股定理等知识.考卷中出现的典型解法有四种:解法1:作DM//AC或者DM⊥CF或者AD CF作相应的垂线,运用定股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解法2:用向量的数量积求(实际是余弦的定理的向量描述),解法3:做DG⊥BE,FH的面积,然后利用⊥BE,将求一个角的余弦转化成求两角和的余弦.解法4:求出三角形DEF正弦定理求解.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1.在解题过程表述不规范,如有的学生不画出辅助线,不标出字母,有的学生不写出余弦符号;有的学生过程简略;2.数学建模思想和整体思想欠缺,不能将问题提炼为解三角形问题,不能通过做出辅助线,将已知量和未知量集中的一个三角形中求解.本题文理科平均得分分别为1.46分和2.2分,作为解答题第一题,得分率偏低了,尤其是理科,与前两年相比较,下降了将近5分.文科第18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相互转化以及割补思想求棱锥体积.这道题的第一问并不难,很常规,门槛较低,很多学生采用解法1:取AB的中点,通过证明AB ⊥平面PDC得到结论AB⊥PC;有少数基础好的考生生采用更加精彩的解法2和解法3:(解法2:过A作AE⊥PC于E,连BE,通过证明PC⊥平面ABE得到结论AB⊥PC,解法3:取PC 的中点D,连BD,AD,取AB的中点E,连DE,PE,CE,证明DE⊥AB,AB⊥PE得到AB⊥面PEC ,从而得到结论AB ⊥PC ).第二问求体积需要运用割补思想,涉及辅助垂面的做法,解题过程涉及推理中的计算和运算中的推理,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台阶太高,造成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动笔.少数考生用解法2证出BE ⊥平面PAC ,但又无法推出,,AEB PEB CEB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就求不出三角形PAC 的面积,因此没能求出三棱锥体积.该题的均分仅0.48分,零分率高达74.38%,满分考生寥寥无几,试题难度比去年明显加大了,与海南考生的水平不太吻合.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①把空间图形当作平面图形,写错棱锥体积公式; ②表述不规范,逻辑关系混乱;③解题时说理不充分,例如直接默认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接认为,PAC P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等.但这部分考生的基础较前者要稍好一点,凭直觉能凑出体积来.理科第19题主要是考查立体几何中直线直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的循环转化,二面角大小的求法,线面平行的探究性问题的解法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本题既可用公理化思想下的综合法求解,也可以运用空间向量知识求解,因此也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及空间向量的知识,应用空间向量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所涉及的坐标思想、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本题思路广、方法多,能从多角度考查不同思维层次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水平.本题起点低,三问层次分明.第一小题难度较低,多数考生能解答,第二小题难度中等,第三小题难度较大,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解答.以下是考卷中常见的解法:一.运用公理化方法解答方法1.(运用线面垂直转化)联结BD 交AC 于O ,通过证明AC ⊥平面SBD 得AC ⊥SD方法2.(运用三垂线定理) SD 在平面ABCD 中的射影是OD ,由AC ⊥OD 得AC ⊥SD方法3.(应用面面垂直转化) 先证SO ⊥平面ABCD得平面SBD ⊥平面ABCD 且交线为AD , 再由AC ⊥BD 得AC ⊥平面SBD 从而得AC ⊥SD方法4.(应用线面垂直转化)作AM ⊥SD 于M ,连结CM , 先证SAD ∆≌SCD ∆得CM ⊥SD,∴SD ⊥平面ACM ∴AC ⊥SD方法5.(运用直线平移法证明)AC 交BD 于O , 取SA 中点M ,连结MO ,MO //SD .先证MAB ∆≌MBC ∆ 由AC ⊥MO 得AC ⊥SD .第(Ⅱ)小题主要解法有以下几种:作出二面角P —AC —D 的平面角∠POD ,方法1.在SDO 中求得SD 2OD =,得∠POD =30o .方法2.由是等边三角形SBD ∆得∠SDO =60o ,∴∠POD =30o方法3.由Rt OPD ∆∽Rt SOD ∆得∠POD =∠SOD,从而cos cos S POD OD ∠=∠= 第(Ⅲ)小题主要解法是运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相互转化求解在棱SC 上存在一点E ,使BE ∥PO . 方法1.由(Ⅱ)可得PO=2,故可在SP 上取一点N ,使PN =PD , 过N 作PC 的平行线与SC 的交点为E ,连BN ,在BDN ∆中知BN ∥PO ,又NE ∥PC , ∴平面BEN ∥平面PAC ,∴BE ∥平面PAC ,由SN :NP =2:1得SE :EC =2:1.方法2.作BN ⊥SD 交SD 于N ,∵OP ⊥SD , ∴BN ∥OP作NE ∥PC 交SD 于E ,可得平面BEN ∥平面PAC ,先证明N 为SD 中点,再算得SE ∶EC =SN ∶NP =2∶1二、运用空间向量方法解答空间向量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用图形表示)建立如图1的坐标系,解题思路是:底面边长为a ,求出高SO ,再计算0AC SD ⋅=,得 AC SD ⊥.在解答过程中,因为(0,,0)2AC a = ,有些同学设(,0,)2SD a x =- ,不用求SO 也可以解答.第(Ⅱ)小题:由题意知,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2DS a = ,平面DAC 的一个法向量)OS = ,设所求二面角为θ,则cos OS DS OS DSθ⋅== ,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30 . 第(Ⅲ)小题难度较大,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解答.主要有如下两种解法:方法1.设AB =a ,在棱SC 上存在一点E ,使//BE PAC 平面 ,由(Ⅱ)知DS 是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设,CE tCS = 由 0BE DS ⋅= 得 13t =.即当SE :EC =2:1.时,BE DS ⊥ .故//BE PAC 平面.方法2.设AB =1,则OS =YOZ 中,直线SC 的方程为02z -=,设0,E y ⎛⎫- ⎪ ⎪⎝⎭,当BS SD ⋅= =0解得3y =,E 点的竖坐标为z=236=当SE ∶EC =21266⎛= ⎝⎭::时//BE PAC 平面 从阅卷来看,用向量法解答的考生较多,这也反映出师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对向量法解空间几何问题的重视程度,但缺乏对立体几何模型思想和整体思想价值的本质性认识,另一方面,考生用向量法解答时因运算错误而得不到正确结果的现象比较普遍,说明考生学习过程中虽重视解题方法思路,但运算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从考试结果看,平均分为2.14分,较去年有所提高,零分率有所下降,该题“门槛”比去年有所降低.不仅如此,该题的设计还注意计算与证明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与2007年试题类似,今年的立体几何题也考查得比较完备,用动态的观点考查了空间平行关系,探究意识较强,是一道好题,既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基本运算能力,又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探究意识.文科19题理科第18题(概率统计题).本题较好地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本题还融合了课改区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模块”的背景. 这就给大家一个启示:学科知识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学科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科整体意识上,这对以后的概率统计的教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因此也出现了考生不适应,对于09年海南理科第17,18两题,考生明显没有思想准备,面对这种新的命题方式,很多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影响了学生对后续试题的发挥.本题平均得分仅2.3分,与去年持平,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①本题题干较长,阅读量较大,考生有畏惧心理,审题不清;②本题的运算量大,考生有畏难情绪;③考查的知识点多,涵盖了概率与统计很多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统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图的意义缺乏本质性理解,不能很好地把题干中的信息联系起来思考,造成18题得分不高.第20题.文理科第20题是一道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与轨迹问题.第一问求椭圆的方程,第二问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本题考查圆锥曲线定义、简单几何性质以及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和方程思想,理科题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对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要求定位较恰当.本题运算量不大,难度适当,是一道好题,如果把题目的“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改为“并作出轨迹的简图”,这样就能兼顾了作图能力的考查,使题目更充实些.本题难度不大,解法也很单一,但从评卷的情况看,学生的答卷情况并不理想,第二个问仅有极少数考生作答.本题得分在0分和5分的考生占全省考生数的2/3,得分在5分以上的人数不到总考生数的6%,文理科均分仅为1.17分和2.14分,表明我省考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非常薄弱,思维能力较差.从得分的整体分布看,并不呈正态分布,而是出现了两个峰值,表明我省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考生的解题失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第(I)小题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确定a、b的值.有些考生混淆椭圆、双曲线中a,b,c 的关系,对这些量的几何意义理解不到位,因此没能正确列出关于这些量的方程组,其次是运算能力差,不能准确求解方程组.②第2问求动点轨迹,并讨论轨迹类型.很多考生消参意识不强,没有很好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思维不严谨,忽略轨迹范围,解题过程漏洞较多,反映出考生思维层次普遍较低.文理科第21题本题呈现如下的亮点: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和最值和不等式中的应用,第21题的第(Ⅰ)问是顺向考查,体现导数的基本作用,第(Ⅱ)问是逆向考查,即利用原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点,考察导函数的零点.这一正一反,要求考生对导数要有应用意识和深入的研究,作为压轴试题,其难度和考查的力度十分恰当.②本题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方式上是一种创新:在往年的试题中,利用韦达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在解析几何中十分常见,今年却在函数中进行考查,实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题第(Ⅱ)问涉及化归思想,需要将解析几何的解题思路迁移到函数之中,对考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是一种考验.本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天地,对中学教材的处理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在中学教材中,已经弱化了图象的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除外),如何研究函数的图象呢?本题至少提供了一个借鉴:直接利用导数研究原函数,可画出其趋势图,进而研究其性质;或者利用原函数的性质来研究导函数的图象.从答卷情况看,本题文科平均分为1.22分,理科平均分仅为0.94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较差,运算能力不强,例如,对第Ⅰ小题,求导出错的大有人在,或在计算出)(x f ',求出()f x '的零点之后,未加判定就直接将其当作极值点或者将其当作极值;这都是对极值概念模糊所致;②第Ⅱ小题,由于涵盖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此题空白,少数考生作答,但也只是给出相关不等式,基本上没有对参数a 的取值范围进行讨论求解.另外,很多考生思路不清晰,解题目标不明确,既没有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和求解三次不等式的根轴法,也不能正确运用分类讨论与化归转化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一次和二次不等式求解.③由于此题是必考题的最后一题,是压轴题,有些考生出于对压轴的恐惧,根本没有看题就放弃,还有一部分考生因在前面的第17,18题上耗时过多,无暇顾及此题,根本没有动笔,这也说明考生的解题速度有待提高,应试策略有待改进.第四题.选做题(22~24题)三道选做题,前两题题型较为常规,第三题有所创新,三题的难度都适中且难度基本一致,比前两年的试题更贴近考试说明的要求.但由于文理科考生水平差异较大,该题的文理科成绩也是差异较明显:本题的文理科平均分分别为2.65分和1.1分.三道任选题中,低分多集中在第(22)题,满分多集中在第(23)、(24)小题.选做题的点评和考生的解题失误分析如下:22题.几何证明选讲。
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天津卷数学(理科)试题分析邵云华2010年数学试题与往年试题在数量上、题型分布上仍保持不变,从整体看贯彻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
试卷既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查,也注重考潜能、考应用。
试卷注重对常规数学思想方法、理性思维的考查,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最后三道大题从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较深入地考查,题目偏难,区分度不是很好。
一、选择题选择题前7道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分率较高,第8题是一道分段函数题,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及动手画图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综合题部分学生理解题意不透彻导致丢分。
最后一题排列组合是一道拔高题需分类讨论,部分学生分类不准确或不知如何分类导致丢分。
二、填空题填空题的选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前四道题分别考察的是茎叶图、三视图、参数方程、平面几何。
部分学生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应用不够灵活。
第15题考查向量知识及应用转化思想解题方法需要两次转化。
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16题是一道函数恒成立问题,也利用转化思想把题目转化成求函数最值问题从而再转化成解不等式问题,此题计算量稍大一些。
部分学生从心理恐惧最后一道填空题,认为很难导致没有认真思考就跳过此题导致失分。
三、解答题解答题选材从考查基础知识出发,解题方法立足于最常规的方法,整卷平稳简洁,新巧适度,知能并重,于常中见新,平中见奇。
坚持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重点内容出发编制试题,有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
6道解答题中,均以多问的形式出现,大多数考生都能够顺利完成;第二问稍有难度,灵活性较强,对知识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个性品质优秀、数学学科能力优异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
第17题是三角函数,考察解三角函数的公式及最值和凑角方法,此题难度不大,但学生的得满分并不高,一是公式应用不熟练,二是解题方法不得当。
18题较容易,此题是考察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涉及到概率计算,分布列计算,在第三问计算分布列的各概率时考虑得不全面。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寿县第一中学09届高三数学备课组夏连先2009年安徽省高考题已揭开神秘的面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对理科试卷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试卷综述2009年是安徽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
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今年的安徽理科数学试卷的布局有所调整。
总题量数改为21题,比08年减少了一个小题。
命题严格遵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遵循“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意思、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
命题根据了安徽省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某一版本,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适当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思和创新意思的考查。
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只有必修3中的第二章统计没有涉及到。
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题目数量、难度安排适宜,题目立意新颖,试卷难、中、易比例恰当。
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整套试卷难度不大,比08年容易。
具体,选择题中1—8题比较简单,9、10两题有难度。
填空题中,11、12、13题考生容易下手,14、15题较难。
6道解答题中,没有明显的送分题,每题都有一定的思维量,其中第(18)题的第(Ⅱ)问、第(20)题的第(Ⅰ)问、第(21)题相对较难一点,但也没有过难题,所以解答题区分度不是非常明显。
相比较而言,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区分度更好。
二、知识点分布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从20个大项进行了题数和分值的统计(原23个大项,其中把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合并在一起,推理与证明没有单独列)三、试题特点1.试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2009年是安徽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
2009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重新认识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按上海高考近十年来的出题规律,重点内容是数列、函数(含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
二、全面地处理教材内容。
本次试题涉及的范围较之往年更加全面。
几乎覆盖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特别加强了对新教材内容的涉猎。
例如极坐标参数方程,往往是冷点内容,不会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继07、08两年没有考题后,本次在第10题中出现。
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内容,不可偏废。
四、慎重地对待新增教材内容。
教材新增的内容,行列式(第3题),算法的程序框图(第4题),概率统计(第7题数学期望,第13题方差的应用,第16题概率的计算,第17题中位数众数与方差),向量(第19题空间向量,第21题方向向量)。
五、重点还是放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上面。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第1题,共轭复数的计算;第2题,集合的计算;第3题,行列式的计算;第4题,程序框图;第5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第6题,三角函数的最值;第7题,数学期望的简单计算;第8题,涉及球体积的等式变换;第9题,椭圆焦半径三角形的面积;第10题,极坐标系下直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第15题,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虚根的充要条件;第16题,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第19题,二面角的计算;第20题第⑴问,证明单调减函数;第21题第⑴问,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的条件;第22题第⑴问,验证函数的“1和性质”.以上共有82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大头。
2.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1题,第14题3.转换命题的思想.第18题:。
分析2009年高考试题ppt 通用
b =ac,求B.
● 2009年数学试题特点分析
(2)解析几何 (2009年全国2卷第16题) 已知AC, BD为圆: x2+y2=4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 M (1, 2 ) ,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4
● 2009年数学试题特点分析 方法一:配方法
2t 4 2 2 y 8. 2 1 1 1 1 t 2 4 t t 4
方法二:基本不等式法
2t4 2t 4 2 2 2 2 y 2 (1t ) 2 2 1 t 1 t 1t2 2 2 2 ( 1 t ) 2 4 8 . 1 t
● 2009年数学试题特点分析
所 以 |A C | 24 3 s i n ,
2
y A O
B
C
x
|B D | 24 3 c o s ,
2
2 2 | A C | | B D | S2 4
M
D
2
4 ( 43 s i n) ( 43 c o s )
2
9 2 4 (4 s in 2 )2 5 . 4
● 2009年数学试题特点分析
(2009年全国2卷第12题)纸制的正方体的六 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 西、北.现有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 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右侧的平面图形, 则标“△”的面的方位是 A. 南 B. 北 C. 西 D. 下
△ 东
● 2009年数学试题特点分析
A
M
x
F
N
l
● 2009年数学试题特点分析
2009全国高考(Ⅱ)卷评析及部分试题巧解
09年全国高考(Ⅱ)卷评析及部分试题解答甘肃正宁一中 李永卿(一)试题分析:09全国二卷数学试题的总体特点是:题目稳中求变,以稳为主,以变为辅。
以常规题为主,思路直观,无偏题、怪题,课本以外的题目几乎没有。
难度较去年大体持平,稍有降低。
保持了试卷结构、试题类型的相对稳定。
整体感觉上手比较快,题比较亲切,有利于考生的发挥。
但计算量大,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因方法不当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
小题起步较低,难度缓缓上升,除两个解几题有难度外,其他都较平和。
解答题中两道“中等题”的难度较08年有较大的降低,其中数列仍是递推数列,第(1)问证明,是一个“导向”,容易入手。
概率题的背景、题意更贴近考生。
两道压轴题较去年更有利于分步得分。
虽然个别题目在设置的方式上,在情景的设置上有一定的新意,但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仍然是大家所熟悉的。
今年数学要得高分,需要扎扎实实的数学功底。
一是数学概念要清晰。
二是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例如立体几何问题,题目不难,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技巧和能力。
总之,不管题目难度如何变化,“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硬道理。
下面就部分选择、填空题和解答题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解法进行探究。
(二)部分试题解答 (理)2:正解:直接解不等式即可。
故选B.妙解:排除验证. 因求A B I ∴x >3 排除A 、 C . 只需代入一个值验证(如5、6等)即可。
(理)3:正解:已知ABC ∆中,12cot 5A =-,(,)2A ππ∴∈. 2212cos 1351tan 1()12A A =-=-=-++- 故选D. 妙解:由条件知,作角A 的对边为5,邻边12,斜边为13的直角三角形,即知选D 。
另解: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中角A 终边在第二象限,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设x =-12,y =5后即可求出。
(理)4:正解:111222121||[]|1(21)(21)x x x x x y x x ===--'==-=---, 故切线方程为1(1)y x -=--,即20x y +-= 故选B. 另解1:因21x y x =-的图像是双曲线。
从09年高考试题谈高三复习方法简
电场线 等势面
A
WA
+ WAB -
23.(12分)如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A、B固定在弯成 120角的绝缘轻杆两端,OA和OB的长度均为l,可绕过O点且与 纸面垂直的水平轴无摩擦转动,空气阻力不计。设A球带正电,B 球带负电,电量均为q,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 杆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0=60,由静止释放,摆动到=90的 位置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求: (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
B1=0.6
B2=0.05
0.8 0.7 0.6
0.35IA=0.6IB1+0.05IB2 =0.24IB+0.03IB =0.27IB
0.5
0.4 0.3 0.2 0.1 5.8 6.0 6.2 6.4 2 /10 nm 6.6 6.8 7.0
(二)学会审题和分析的方法:
24.(14分)如图,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 计,导轨间距为l,左侧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区域cdef内存在垂 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s。一质量为m, 电阻为r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受到 F=0.5v+0.4(N)(v为金属棒运动速度)的水平力作用,从磁 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 (已知l=1m,m=1kg,R=0.3,r=0.2,s=1m) (1)分析并说明该金属棒在磁场中做何种运动;
x2=2at1 at12/2+2at1=1 0.2t12+0.8t1=1
Mc R N d
f F s B e
t1=1s
l
(三)重视图线: (1)用图线表述物理量变化规律:
3.两带电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相距为L, 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E与x关系的是图( )
数学专题·2009年数学高考考试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
数学高考考试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一、 关于选择题1、 选择题的特点:全国数学高考选择题共12题,60分,占全卷的40%,难度比大概为6:4:2,即6个左右的题目为容易题,4个左右为中等难度的题,2个左右为难题。
2、 解选择题的要求:解答选择题的首要标准是准确,第二个要求是快速。
平常训练时可以先对速度不做过多要求,力求准确,然后再逐渐追求速度,做到又准又快。
3、 解选择题的策略:对于容易题和大部分的中等难度的题,可采取直接法;难度较大的题使用一些技巧,采用非常规的方法。
4、 答题注意事项:(1)第一卷实际上只起一个题目单的作用,所以考试时可将第一卷作为草稿纸使用,在题目周围运算、画图,不必担心这样会影响卷面整洁。
(2)答完选择题后即可填涂机读卡,涂好有把握的题,把握不大的先留下来,并做一个标记,以免忘记做答,在监考教师提醒结束时间还有15分钟时或之前填好所有的项目。
切记最后不要留空,实在不会的,要采用猜测、凭第一感觉、选项平均分布(四个选项中正确答案的数目不会相差很大)等方法选定答案。
5、 应考建议:每天安排30分钟时间做一套模拟试卷中的选择题,要严格控制时间,评出成绩,订正答案,反思总结。
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6、 答题技巧:(1) 直接法 按常规解法作出答案, 然后对照选项填涂,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选择题, 特别适合做比较容易的题目.例1、,27)1(',13)0(',)(24-=--=++=f f bx ax x x f 则曲线在1=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6.πA ,6.π-B ,3.πC 4.πD . 解:,5,2717224)1(,13)0(,24)(3=-=--=+--=-'-=='++='a a b a f b f b ax x x f所以,,113104)1(,13104)(3=-+='-+='f x x x f 倾斜角为.4π选D. 例2、已知函数,),(F x x f ∈那末,}1|),{(}),(|),{(=∈=x y x F x x f y y x 所含元素的个数是: A.0, B.1, C.0或1, D.1或2.解:所求集合表示函数F x x f y ∈=),(的图像与直线1=x 的交点,由函数的意义,当F∈1时,有一个交点;当F ∉1时,没有交点.故选C.例3、),1(2)(2f x x x f '+=则=')0(f A.0, B.-4, C.-2, D.2.解:.4)0(,42)(,2)1(),1(22)1(),1(22)(-='-='-=''+=''+='f x x f f f f f x x f 选B.该题要特别注意理解题意,明确题设中的)1(f '为一个待定的常数.例4、),0,0(,12222>>=-b a b y a x 离心率251+=e ,A,F 为左顶点、右焦点,B(0,)b ,则 =∠ABF A.45°, B.60°, C.90°, D.120°.解:由于A(-a ,0),F()0,c ,.0)1(),,(),,(22222=-+--=-+-=+-=⋅-=--=e e a a c ac b ac b c b a故 BF BA ⊥,选C.(2) 排除法 由于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只要排除三个, 就可以断定剩下的一个为正确答案. 排除法是解选择题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例5、已知mx n x m x f +++=2)2()(的图像如下, 则m 可能的取值范围是A .(1,2), B.(-1,2), C.),,2()1,(+∞-∞ D. ),2[]1,(+∞-∞ .解:从图象看出, 函数的定义域为R, 所以函数表达式中分母恒不为0,从而.0>m 对照选项,B,C,D 中均有负数, 不成立, 正确答案为A.例6、已知,,+∈R b a 则有 A.,)(2ba b a ab b a +> B. ,)(2ba b a ab b a +< C. ,)(2ba b a ab b a +≥ D. 2)(ba b a ab b a +≤.解:考虑,b a =则选项左右两端相同, 先排除A,B, 再令,3,1==b a 则左=27,右=9 ,排除D, 最后的正确答案为C.排除法运用很灵活,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先排除一个或几个, 然后再观察其余的, 逐个找出错误选项.(3) 特值法 选取特定的数据进行演算或推理, 得到相关的结论, 找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上面的例6就是利用特值逐步排除错误答案的, 是排除法和特值法的综合运用.X例7、若函数122)(+-=x x a x f 是奇函数, 则=a A.1, B.2, C.3, D.4. 解:由函数表达式知, 定义域为R, 又函数为奇函数, 所以,0)0(=f 于是得, 210a -=, 从而.1=a 选A.(4) 验证法 将选项的答案代入已知条件进行检验, 用以确定正确答案.例8 、圆222r y x =+上恰有两点到直线02534=+-y x 的距离为1, 则∈rA.[4,6],B.[4,6), C,(4,6], D,(4,6).解:圆心(0,0)到直线的距离为,5525==d 4=r 时,满足条件的点只有一个; 6=r 时, 满足条件的点有三个, 均不成立, 故选择D 答案.例9、不等式102≤+-≤a ax x 的解是单元素集合, 则=a A.0, B.2, C.4, D.6.解: 将四个选项代入,有, 102≤≤x , 12202≤+-≤x x , 14402≤+-≤x x , 16602≤+-≤x x .即: 102≤≤x , 11)1(02≤+-≤x ,1)2(02≤-≤x ,13)3(02≤--≤x .其中有唯一解的只有11)1(02≤+-≤x ,即.1=x 所以选B.(5) 几何法 充分运用几何图形的作用, 找出问题的几何背景, 或者转化为几何问题, 画出图形, 直观地解决问题.例10、3lg =+x x 的解所在的区间为 A.(0,1), B.(1,2), C.(2,3), D.(3,+∞).解:原方程即 x x -=3lg ,画出函数x y x y -==3,lg 的图像,如图,观察,并计算2=x 处两函数的值,可得,交点处 )3,2(∈x ,选C 答案.例11、P 是以F 1,F 2为焦点的椭圆12222=+b y a x 上一点,,21tan,02121=∠=⋅FPFPFPF则离心率=e A.31,B.21, C.32, D.35.解:如图,由椭圆的定义, ,32||||221mmmPFPFa=+=+=又||221FFc==m5, 于是,3535===mmace, 选D.例12、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0=⋅BDAB4AB2+2BD2=1,沿BD将四边形折成直二面角,则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π242, B. π481, C. π41, D. π21.解:如图,在立体图中,可证有︒=∠=∠=∠=∠90ABDADCBDCABC,令AB=CD=x,则由于4AB2+2BD2=1,24122xBD-=,,21,212222222=+=-=+=CDADACxBDABADAC为直角三角形ABC和ADC的公共斜边,其中点到A,B,C,D四点的距离相等, 故AC为三棱锥外接球的直径,21)2(2=R,812=R,242ππ==RS.选 D.(6)综合法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和技巧综合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例13、若),,1(ax∈则下面正确的是A. xxxaaaa22loglog)(loglog<<, B. 22loglog)(loglog xxxaaaa<<,C. )(loglogloglog22xxxaaaa<<, D. 22log)(logloglog xxxaaaa<<.解:本题实质上是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可以考虑极限状态: ax→,这时,四个选项分别接近于:.21,021,210,120<<<<<<<<所以选B.例14、4πθ<<,下列正确的是A. θθθcotsincos>>, B. θθθsincotcos<<,C. θθθcotcossin<<, D.θθcossincot<<解:特值法取6πθ=,立知只有C是正确的排除法,14cotcot=>πθ为最大, 只有C正确几何法如图,作出三角函数线因为 |BC|>|OM|>|PM|,所以选C.例15、6323)1(xy+的展开式中第四项的值为20, 则y解:由表达式, ,0≠x且0<x时有意义, 对照图像, 应选B.例16、从2008名学生中选50人组成参观团, 先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剔出8人,再将其余2000人按系统抽样法选取, 则每人入选的概率A.不全相等,B.均不相等,C.等于100425, D.等于401.解:方法1 设某人被选中, 则剔出第一个人:P1=20082007, 剔出第二个人:P2=20072006, 剔出第三个人:P3=20062005, …,选50人:200050,于是, P=10042520005020012000...2007200620082007=⋅⋅⋅⋅. 选C.方法2 由课文叙述, 系统抽样的操作程序即如上所说, 作为一个合理通行的方法, 每人入选的概率肯定是相同的, 所以应当选择C.这里特别强调一下阅读课本的重要性。
高考数学题型学习方法剖析——以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
高考数学题型学习方法剖析——以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为
例
彭光艳;彭光明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呈现"重点突出,焦点集中,亮点璀璨"等共性,试卷难度一般控制在0.50~0.55之间.题型仍为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解答题继续覆盖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传统法与坐标法均能用)、解析几何、概率、导数等内容,并在每种题型中设置有一定难度的试题,从而实现选拔的功能.对试题有的学生普遍认为难以找到切入点,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方法应用不当,思路不清,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较差是得分较低的根本原因.这些必须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加以改进.
【总页数】4页(P121-124)
【作者】彭光艳;彭光明
【作者单位】兴义市第六中学,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
义,5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200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及备考工作总结——从2009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看2010年高考复习 [J], 张敏
2.感受高考数学走近大众学生——兼评2009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 [J], 潘建国
3.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的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以2018年全国Ⅱ卷高考数学试题为例 [J], 白兴宏;张炳意
4.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
——以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数学试题为例 [J], 白婷娟
5.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以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数学试题为例 [J], 周佳婷;朱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福建省高考数学文科试卷的总体分析与思考
福 建中学数 学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 新课 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 改革研究 >研究成 果 ( 二十六 )
2 0 年福建 省高考数学文科试 卷的总体 分析 与思考 09
林 爱升 林金 沂 2福建省 莆田第六中学 ( 5 l 1 31 1 ) 1福建省莆 田市涵江职业 中专学校 ( 5 1 1 3 1l ) 20 0 9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是我省实施课标课程后 的第一份“ 课标 卷” 是对我省课标课程改革 的一次真 。
1 .试卷分析 试卷按照相 关规 定 ,吸取五年来我省 自主命题 的成功经验 ,有较好的区分度 ,无偏题 、怪题.命题 稳 中有 变,稳 中有新 ,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 的全 面
考察 ,注意文理科 的差异 ,突 出能力立意 ,有利于
题
号
1 ,l .2 l 5 1 8 ,1. 1. 1,2 ,2 .2 ,9 1 2 9 0 1 2
1
须计算出g÷ = > 即可 () 1 0 获取正确答案了 2 .
试卷关 注从数学 学科 的整体 意义和思想价 值立
意 ,注重通 性通 法。淡化特殊技 巧 ,对 中学数 学教
试题 坚持 能力 立意 ,突 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 考 查分值达 16分 .此外 ,试卷在 “ 2 集合 ‘ 法初 算 步” 线性规划”平 面 向量” 复数 ”推理 与证 明” “ “ “ “ 处均 设置 了一道选择题 或填空题 ;涉及新增 内容的试题
高校选拔人才 ,对今后我省高 中数学教学 与高三复 习具有指导意义. 1 试卷题量 与分值 分布分析 . 1 表一 :主干知识考查分布表
章 节 题 号 1 函数 ,函 数与 导数 . 2 立体 几何初 步 . 3 .解 析 几何 2 . 1,1 .2 .8 1 5 1 5 0 0 .1 。2 4 2 .2
从2009年湖北高考数学卷反思数学教学
l 立 体 到 平 面 的转 换 ,落 到 球 面 距 离 的 实 质 , 题 1 以 3由 5
构 上以模块教学排 列 ,分必 修和选修 。前者体现学生 终生
概 率 、统 计 、二 项 式 、数 学 归 纳 法 、极 限 、 复数 、导 数 、
立体几何 等知识 无一 遗漏 地考查 了 。例如 ,理科 题题 l 、
2 、7 、 1 、 1 、 1 、 1 、 1 、1 、2 ,文 科 题 题 l 、4 、9 2 3 6 7 8 9 0 、
2 、5 、l等分别 考查 了集合 表示 、向量相 等 、反 函 、3 、6 5 数 、圆锥 曲线及 焦点 、导数 、奇函数 、频数 、概率 、球 面 距离 、分 布列 、期望 、向量模 、向量垂直 、等差数列 、棱 柱 、二 面角 、线面角等定 义 ,同时考查 了复数运算法 则 、 向量 坐标 运算 、向量平移 公式 、三 角公 式 、等可 能事件概 率公式 、两点间距离公 式 、等差等 比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 式 以及 比较法 、待定 系数法 、赋值 法 、数学 归纳法 、错位
等式放 缩探索 满 足的条件然后 取之证 明存 在性 ,这里 考
查 了 方 程 的 思 想 ,问 题 的 探 索 能 力 和 演 绎 证 明 能 力 。 题
2 一 、二 问考查 了符号 的解 读 ,方 程 的思 想 ,待 定 系数 l 法 ,第三 问以二 次函数 为载体数形结 合 ,对变轴定 区间分 类 讨论利用绝 对值不等式 放缩 。综合 考查 了解读 能力 、方 程 思想 、函数思想 、数形 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 思想 ,可谓 蔚为大观 。从考题设置 上将数列 与不等式 的结 合命题前置 到第1 题 ,降低 了技巧性 的难度 ,但 对思维 的 自然性 和综 9 合性却没有 降低 ,同时导数 与函数命题压轴 凸现了数学应
学习20学习2009年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体会
. . . ....学习2009年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体会1、2009年数学高考大纲从题型、分值、考试内容分布与2008年的大纲一样,几乎没有变化。
一个小的变化是:往年的题型会注明是哪一年的高考题,今年却将注释都删掉了,我市三中与二中的教师分析原因可能是高考不回避出过的题型。
事实上,这几年高考确实出现过重复题型,说明分析有一定道理。
市教科所邝主任给我们建议,关注新课标,这是我们的弱点,之前一直没有看过新课标,往后要认真学习新课标。
2、去年高考题的特点是数学思维力度增大了,考生都认为难,中学教师普遍不满意,但大学教师却认为有利于大学选拔新生,去年新生质量得到了提升,对于今年高考数学试着的难度,有下面两个相反的观点,第一个观点,去年数学考题特别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领导的表扬,这是从近段时间外出各校学习得到的消息,照观点此分析今年高考难度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也就是仍然保持去年的难度,这对我们是不利的,第二个观点,今年高考难度肯定要调整,略降一些。
这是从我市教科邝主任今年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任子朝亲自接触得到的信息。
两者比较,后者可信度大些。
3、去年高考数学题,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数学中的核心知识、主干内容重点考察。
数学这门学科从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来看,重心仍放在九大重点章节即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导数等。
九大重点章节是高考命题的核心内容。
4、与08年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一样,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既注重对考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考查,又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而0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命制,将既体现推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4、建议我校考生仍要以抓基础知识为主,重视综合性和灵活性的应用。
5、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们应吸注意吸收二中、三中的信息和经验,进一步加强年级合作,在复习过程中,以模块针对训练为主,有效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还要适当进行综合训练,以使好生能在全市模拟考中考出好成绩。
09年高考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2
.
.
.
.
.
.
.
;烫金纸 烫金纸
一、课改区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海南、宁夏
2007:理 12×5+4 ×5+5 ×12+(3-2) × 10
文12×5+4 ×5+5 ×12+(2-1) × 10 2008:理 12×5+4 ×5+5 ×12+(3-2) × 10
文12×5+4 ×5+5 ×12+(2-1) × 10 广东 2007:理8×5+[4+(3-1)] ×5+[2×12+4×14]
文10×5+[3+(2-1)] ×5+[14+2×12+3×14] 2008:理8×5+[4+(3-1)] ×5+[2×13+3×14+12]
文10×5+[3+(2-1)] ×5 +[13+12+14+13+14+14]
2.紧扣课标要求,突出新型主干
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学知识的调整,
构成中学数学的主干内容也产生了新的 变化,函数与导数、三角、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数列成为中学 数学的新的主干知识.试卷刻意对中学数 学的这些主干内容作重点考查。这些主 干内容一般都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在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试卷还 会关注对函数零点、三视图、逻辑连结 词、算法初步等新增内容的合理考查。
3.突出思想方法,淡化特殊技巧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方法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数 学的灵魂所在,掌握了它,就能驾驭知识,形 成能力,是衡量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通 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能有效地检测学生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卷注重从学 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关注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关注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 所隐含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与整合 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 必然与或然思想)的掌握情况,在突出考查最 基本、最通用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技能的同时, 关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高考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
高考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伊宁市三中彭海燕09.9.3一、高考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填空题共4题(每题5分),解答题共6题(共70分),总计150分.2、各章节在试卷中所占分值:3、试卷文理对比:相同题占50%,相似题占25%﹒不同题占25%. 例如:相似题(09文7)设lg a e =,2(lg )b e =,c = )A ﹒a b c >>B ﹒a c b >>C ﹒c a b >>D ﹒c b a >> (09理7)设π3log =a ,3log 2=b ,2log 3=c 则( )A ﹒a b c >>B ﹒a c b >>C ﹒b a c >>D ﹒b c a >>(09文10)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共有( )A ﹒6种B ﹒12种C ﹒24种D ﹒30种(09理10)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至少有1门不相同的选法共有( )A ﹒6种B ﹒12种C ﹒30种D ﹒36种(08文7)设曲线2y ax =在点(1,)a 处的切线与直线260x y --=平行,则a =( )A ﹒1B ﹒21C ﹒12- D ﹒-1(08理14)设曲线ax y e =在点(0,1)处的切线与直线210x y ++=垂直,则a = (07文5)不等式032>+-x x 的解集是( ) A ﹒(-3,2) B ﹒),(∞+2 C ﹒),(),(∞+-∞-23 D ﹒),(),(∞+-∞-32(07理6)不等式0412>--x x 的解集是( ) A ﹒(-2,1) B ﹒),(∞+2 C ﹒),(),(∞+-212 D ﹒),(),(∞+-∞-12 (07文16))(221x +8)11(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07理13))(221x +8)1(xx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不同题:复数、正态分布、数列、函数与导数、概率与统计(但09年概率问题极为相似)﹒对近3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保持稳定,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着力创新”的特色基本保持不变,09年数学试卷依然遵守《考纲》所强调的“对数学基础的考查,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09年试卷中没有出现线性规划、正态分布问题、极限、连续、数学归纳法等问题),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考纲》规定以容易题、中档题为试题主体,较难题占30%,在难度分布上,文科试题基本上按照由易到难的线性递进,而理科试题的难易排序从第7题起伏变化,螺旋式上升 二、对照高考题、解读《考纲》 1、落实双基、突出重点从《考纲》要求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我们在全面落实双基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突出重点知识(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导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π ∴B=—或
B
=— —2π—
3
3
(*)
2π 但当 B =— —3—时,b>a 且 b>c,从而 b2>ac
π 与已知 b2=ac 矛盾,应舍去。 ∴B=—
3
注:许多学生未加讨论,就到(*)为止因而漏 解。
二、高考试卷中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集中 体现在立体几何试题上,由于在 B 版教材中增加 了空间向量,从而开拓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空 间,也拓展了高考命题的思路。
为—4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这是关键的一步,尽 管也可用迭代法,但较麻烦。另外也可构造等比数
21
2
1
p(ζ=
CC 2)=—62,—13 =
CC
CC — ——42 =—12=
CC
31 — ——=
75
93 186 — ——=— ——= 225 225
0.413
列来做。an+1-3(n-1)2n-1=2[an-3(n-2)2n-2],{an-3(n-2)
〈A N ,C B 1〉= 60°, 所以 B 1C 与平面 B C D 所成的角为 30°. 注:向量法的优点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便于 计算,难点是建立坐标系。 三、在高考中历来把数列当作重要的内容来 考查,对这部分的要求也会达到相应的深度,题目 有适当的难度和一定的综合程度。数列问题在考 查考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高考试卷中的数列试题有的是从等差数列或 等比数列入手构造新的数列,有的是从比较抽象
一、就高考数学试题而言,三角题目容易入 手,有思路,基本是属于常规题型,但在运算上偏 重于公式的考查,其主导思想主要考查学生的基 础知识和运算能力。考试的知识点较广,涉及的内 容较多。如 09 年的三角题目考查了诱导公式、和
角公式、正余弦定理,同时还要讨论,而许多学生 没做到完备性。本题属较易题,学生应该拼下这一 分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在现行教材中是 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如果学生能记住公式就容易 解答,解答如下:
60°, a
故 A N·A C =A N·A C·cos 60°,求得 c =— ——. 2
于是 A N = (1,1,2),C B 1= (a,-a,a), ∵ A N·C B 1= 2a,│A N │= 2,│C B 1│= 2a .
A N·C B 1
1
cos〈A N ,C B 1〉=— —│—— A— —N │— —·— —│—C B—1│— ——= —2 ,
10 5
10
5
5 2n-1}是以 a1=—2 ,q=2 的等比数列。
注:形如 an+1-pan=m ×pn(p>0)(p,m 均为常数,
2
1
p(ζ=
3)=
— —CC—62 ,— —CC—13 =1—25=—— 17—05 =
30 60 — ——=—— —=0.133 225 450
10
5
m ≠0),可两边同除以 pn+1 得到新数列是等比数 列。
2010 年 3 月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March. 2010
第1期
Jonrnal of Southwest Guizhou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No.1
高考数学题型学习方法剖析
—— —以 2009 年高考数学试题为例
彭光艳 1 彭光明 2
点的坐标,二面角是年年考查的热点,是重点掌握 的内容。现用向量法就今年的立体几何解法如下:
(1):以 A 为坐标 原点,射线 A B 为 x 轴 的正半轴,建立如图 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A -xyz.
设 B (a,0,0),C
(0,b,0),D (0,0,c)
ab 则 B 1 (a,0,2c),E (—2 ,—2 ,c),
·122·
2010 年
彭光艳 彭光明 高考数学题型学习方法剖析
第1期
的数列入手,给定数列的一些性质,要求考生进行 严格的逻辑推证,找到数列的通项,或证明数列的
11
C ·C p=—— 4—— 2— —6 —
C 10
=
8 —= 15
24 — 45
=0.533
一些其他性质。
(Ⅲ)的取值为 0,1,2,3.
拔的功能。对试题有的学生普遍认为难以找到切入点,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方法应用不当,思路不
清,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较差是得分较低的根本原因。这些必须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加以
改进。
关键词:函数;数列;坐标;概率
文章编号:1009—0673(2010)01—0121—04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志码:B
ab 于是 D E = (—2 ,—2,0),B C = (-a,b,0).
由 D E ⊥平面 B C C 1 知 D E ⊥B C ,
D E·B C = 0,求得 a = b,
所以 A B = A C .
(2)设平面 B C D 的法向量 A N = (x,y,z),
则 A N·B C = 0,A N·B D = 0,
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彭光艳(1973— ),女,贵州晴隆人,兴义市第六中学中教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 教学。
·121·
2010 年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期
cos(A -C )+cosB
A +B-C A -B-C
=2cos— ——— ——cos— —— —— ——(和差化积)
2
2
π-2C
B +C — ——A
=2cos— —— —2— ——cos— —s[—-C
]cos[—π-A
]
2
2
3 =2sinA sinC =—2
3 ∴sinA sinC =—
4
又 b2=ac > sin2B=sinAsinC=—3 4
3 ∴sinB =±—— — ,又 B ∈(0,π)
Learning Method Analysi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Mathematics
—— —A Case Study of 2009 College Entrance Exam Questions in Mathematics PENG Guang-yan, PENG Guang- ming
近年高考中,立体几何解答题的命制仍将采 用“一题两法”的模式,即传统解法和向量解法。无 论使用 A 、B 哪种教材的考生,对同一个试题都能 解答,使用传统方法的考生,重点考查识图、画图、 添加辅助线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空间想象能力,以 及使用演绎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使用空 间向量法的考生,则重点考查如何合理地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如何将空间图形中的几何量用空 间向量的坐标来表示,如何进行空间向量的运算 以达到证明和求解的目的。近几年都是以考查三 棱柱(锥)、四棱柱(锥)为主。因而立体几何题型几 乎属固定模式,,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用解 析法(向量)作答,而且比较容易建立坐标系,找出
09 年数列题主要考查了通项、前 n 项和、等 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与前项和的关系,如何把 一个数列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如理科第 2 问,当
C 2 C 1 2 6 18 36
p(ζ=0)=— —C—42 ,— —C—13 =—25=—75=— —22—5 =—— 45—0 =0.08
10
5
得 知 an+1-2an=3 ×2n-1 时 , 可 两 边 同 时 除 以 2n-1
6 28 31 10
或
p(ζ=3)=1-—,— 75 75
=
—75
=— 75
四、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在高考中占据十分重
故 ζ 的分布列为
要的地位,它的应用性较强,因而每年高考必有的
一道大题,由于文、理科对此内容要求不同,高考 所考查的重点也不同:文科重点考查随机事件的 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以及独立重复试验恰好发 生 k 次的概率,而理科试题则在这几种事件的基
an+1 得—— 2n—-1 -
3
—— an—= 2n
3
an
1
—。 4
因
此
构
造2出n
数
列
{—}是 2
首
项
p(ζ=
1)=
11
C ·C
C1
2
C
1
C
— —4—— 2—6 ,—13=—— 42—=—12=
C 10
CC 5 10
C 5
28 84 168 — ——=— ——=— ——= 75 225 450
0.08
(1.兴义市第六中学, 贵州 兴义 562400; 2.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 要: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呈现“重点突出,焦点集中,亮点璀璨”等共性,试卷难度一般控制在
0.50~0.55 之间。题型仍为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解答题继续覆盖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传统
法与坐标法均能用)、解析几何、概率、导数等内容,并在每种题型中设置有一定难度的试题,从而实现选
概率题是近几年高考应用题的命题趋势,一 般有两个问,得满分的学生较少。09 年主要考查 分层抽样、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古典概率和数学 期望,得分较容易一些。第一问通过分层抽样得出 甲组抽取 2 人,乙组抽取 1 人。ζ 的取值为 0、1、 2、3,在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对事件的表示要 交代清楚,可利用概率的性质求出: p(ζ= 3)= 1- [p (ζ= 0)+ p (ζ= 1)+ p (ζ= 2)]从 而 可 判 断 结果的正确性。解答如下:
ζ 0 1 23
p
6 28 31 10 — ———
75 75 75 75
础上侧重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期望 与方差的应用。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 统计内容是这一数学分支中最基础的内容,考虑 到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高考对部分内容 的考查将贴近考生生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 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