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与液化》,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热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且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4、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及温度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绘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节约意识和安全意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知道沸腾与蒸发的相关知识,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是理解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刚接触物理不久,虽然爱动脑,但是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2、学生已具备的水平

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探究性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资源

PPT、水槽、热水、冷水、酒精、透明塑料袋、温度计、酒精棉球、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硬纸板、滴管、小扇子等。

六、教学过程

1、课前一练

由学生出课前一练的题目,重点复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熔化和凝固,并检查本节课的预习情况,方式可分为板答题、必答题、抢答题,时间约为5分钟。这一环节用加分奖励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竞争意识。

2、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提出: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呢?这样就会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此时学生会说:蒸发了,是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的酒精使塑料袋鼓起来的。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接着由学生说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接着让学生回忆在家中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实验我主要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重点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因此,猜想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一带而过,重点放在进行实验和评估环节。我会给每组准备一套组装好的器材,先介绍实验的器材及它们的作用,并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提

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注意节约时间,节约能源,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水尽快沸腾呢?小组交流1分钟。

进行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让平时粗心的同学看表计时,让平时爱马虎的同学读取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一二组学生在水温达到89℃时开始计时,三四组和五六组的学生分别在水温达到90℃和91℃时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注意沸腾后再记录4-5次温度值,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到导学案上。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接下来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怎样的,沸腾时液面情况又如何?⑵、沸腾前气泡如何变化?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沸腾在哪些部位发生?接着由一、二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沸腾的定义。接着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你们根据实验现象还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比较容易的就发现了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有一定的温度。接着教师让学生在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继续观察你们还发现了哪些信息?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比较容易的总结出沸腾发生的条件。这时教师要及时的对总结的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最后请小组代表总结、汇报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图像,向全班展示。接着由学生代表说出结论,不全的由其他小组的代表补充完整,也可以由教师补充完整。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