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到美学

1、美学,作为美的理论化,其西文的原意并不是美之学,而是感受学。Aesthetics(感受学)

成为关于美的学科的正式名称。一方面,美之学其核心,在于“感”,另一方面,这感又不是一般的生理心理之感,而是感到美的美感。因此,Aesthetics(感受学)成为美之学的正式名称。

2、西方文化史家普遍认同这一概念:古代西方(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其哲学

以本位论为主;近代西方(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哲学以认识论为主;现代西方(20世纪以来),其哲学以语言论为主。

3、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了脱离技术和科学

的运动。18世纪,查里斯.巴托在《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中,把这些艺术与技术和科学相区别,称为美的艺术。

4、要把西方文化在美的学科化问题上的漫长历史演化归纳为简要之点,基本上可以从三个

角度进行:一是从哲学角度,二是从主体心理的角度,三是从艺术的角度。

1)从哲学角度看,即美的本质。

学科体系的结构:首先,美的本质;其次,由美的本质产生出各类现象,如艺术美、

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最后,各大类美在分出次级的美,如艺术美有建筑美、

雕塑美、绘画美、音乐美、文学美、影视美……

2)从主体心理的角度看,英国学者夏夫兹伯里“内在美”,夏夫兹伯里被库柏的《美

学词典》称为“现代Aesthetics(感受学)的创立者”。

鲍姆加登《美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3)从艺术角度看,客观世界之美和主体感受之美。

美学就是艺术哲学。艺术哲学由此成为影响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模式。这一范型由

巴托开始,到黑格尔的《美学》形成完美的体系。他的基础方法是:一般――典型

——本质,其模式为:美——艺术——艺术门类与历史类型。在黑格尔的《美学》中,首先是美的本质,然后这一本质具体为各艺术门类:建筑、雕刻、绘画、音乐、

文学;最后各艺术门类有一个历史展开,呈现为三种类型: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

术、浪漫型艺术。

这三种相互交叠的模式,或曰三个相互交叠的方面,构成了西方美学成学之后的研究范围。这三种美学模式,都围绕一个核心:美的本质。首先得出美的本质,然后,把得到的美的本质贯彻到审美现象、美感、艺术中去。

西方美学:现代以来的演进

5、西方美学的新演进,内容丰富而复杂,强为归纳,可以看到三大特征:一是从旧三面到

新三面,二是从有中心到无中心,三是出现了三大美学类型。

1)第一个特征,从旧三面(旧三类)到新三面(新三类)。旧:美的本质、审美心理、

艺术哲学。新:语言分析、审美心理、艺术哲学。

2)第二个特征,从有中心到无中心。

3)第三个特征,美学分为三大类型。

首先,是作为美学正宗的学院美学;

(黑格尔、学院美学是以美学原理课本为特征的)

其次,是流派美学。

最后,是文化美学。

美学作为学科,关联到宇宙中的方方面面。在北美,美国学人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要把意识形态,通俗艺术,拉普音乐,身体美学都放到美学中来;在西欧,德国学人韦尔施

的《重构美学》认为整个社会都进入了一个审美化过程之中,因此,要重构一门“超越传统美学的美学”,将“诸如生活日常、科学、政治、艺术、伦理学等”“方方面面都囊括进来”。中国美学:现代以来的演进

6、首先来看美学名称的确立。在西方文化进入现代阶段并向全球扩张,进而进入东亚之时,

汉字文化圈在与西方的互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一个词汇来与aesthetics对译。

7、美学是日本人中江兆民首先提出。

8、“美学”一词,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更是在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论著中采用此词。

9、1904年1月,张之洞等组织制定了《奏定大学堂章程》,,规定“美学”工科“建筑学门”

的24门主课之一。1906年初,王国维发表《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一文,主张文科大学的各分支学科除历史科之外,都必须设置“美学”课程。

10、在美学命名过程中,出现了三位大家,即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他们把美学推进到文化的方方面面。

王国维第一个大力提倡美学,把握到了美学的基本特质:即美和艺术是让人从现实功利中超越出来、走向一种心灵净化之学。

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梁启超以《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等文章,一方面使小说成为艺术的最上乘,另一方面让艺术成为唤醒民众,塑造现代性新民的有力武器,显示了美学巨大政治、社会功用。

三大家不但形成了中国美学三种方向: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方向、蔡元培的学院美育方向、梁启超的社会功用方向,而且通过这三个方向,把西方型的美学与中国固有的现、文化、学术对接,呈现了:美学是存在的,存在于文化的各个方面。

王国维第一个在学科意义把美学引进中国。

11、1917年,萧公弼的《美学概论》连载于《寸心》杂志,1923年,吕澂的《美学概论》和《美学浅说》出版,西方型的美学正是在中国出现。

12、朱光潜,真正使中国人感受到美学。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

两本美学原理著作《文艺心理学》(1931年完成,1936年出版)和《谈美》(1932)。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展开了一次关于美的本质的学术大讨论。

14、世界的总体,归根到底,无非是两种可能:客观和主观;在客观和主观这一范围内来思考,还可得出一种结论:主客观的统一;如果再加上历史和现实,又可以得出另一结论: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共和国前期中国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正是由这一思维模式得出了四种观点:第一,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人称客观派;第二,美是主观的,以高尔泰和吕荧为代表,人称主观派;第三,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人称主客观统一派;第四,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人称社会派。

15、朱光潜的《谈美》是以审美心理学为中心建构的美学原理的,蔡仪的《新美学》是以前苏联的客观派为模式来建构美学原理的。

16、高尔泰出了《论美》(1932)的论文集。

17、审美现象是把现象学的相关原则方法运用到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中,即当人面对美,做审美欣赏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审美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美的本质的追求历史

18、西方对美的追求的特征:(论述、简答)

1)两种根本。最后的基点不是被唯心(主观)就是被归为唯物(客观)。关于美的本

质,从根本上说,无非是美的主观和美在客观两大类;

2)在唯心与唯物的反复中,时常呈现出用主客观的统一去综合的趋向;

3)从一般关系到一种辩证关系;

在黑格尔那里,是审美客体——艺术中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