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试验研究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结构设计与实验方案分析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结构设计与实验方案分析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是一种应用了磁流变流体技术的车辆悬架系统,通过控制磁流变流体的流动来实现对悬架坐姿的调节和控制。
这种悬架系统具有调节响应速度快、可调范围大、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汽车悬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结构设计和实验方案进行分析。
首先,流体设计是汽车磁流变悬架的关键。
磁流变流体是一种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其流变性能的特殊流体。
在设计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磁流变流体,并考虑其流变性能与悬架系统的需求相匹配。
同时,为了提高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考虑流体的耐磨性、耐高温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
其次,磁场设计是磁流变悬架的关键。
通过对磁场的控制可以改变磁流变流体的流动特性,从而实现对悬架硬度和阻尼的调节。
在设计磁场时,需要考虑磁场的分布均匀性和磁场强度的调节范围。
同时,还需要考虑磁场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避免产生电磁干扰。
悬架结构设计是汽车磁流变悬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悬架结构需要能够容纳磁流变流体和磁场设备,并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振动吸收能力。
常见的悬架结构包括单管悬架、双管悬架和磁流变弹簧等。
在设计悬架结构时,需要考虑悬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因素。
最后,控制系统设计是汽车磁流变悬架的核心。
通过对磁场和磁流变流体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悬架硬度和阻尼的精确调节。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捕捉车辆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
同时,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器来实现对悬架的控制。
除了结构设计,还需要进行实验方案分析来验证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性能。
实验方案可以包括试验台设计、实验参数的选择和数据采集等。
在进行试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况模拟来测试悬架系统的性能,如垂直悬架、水平悬架和侧倾悬架等。
总之,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结构设计和实验方案分析是实现该技术商业化的关键环节。
车辆半主动悬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1: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进展2:车辆半主动悬架的发展状况3:HOLDMANN P,MICHAEL H.Possibilities to improve the ride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delivery trucks by modern mechatronic systerms [J].JSAE Review,1999,20:5052510.4:刘飞,陈龙,薛念文,等。
半主动悬架控制及评价方法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6):21225。
5::王世明,王孙安,李天石。
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2001,22(2):2142216。
6:陈桂明,张明照,戚红雨,等。
应用MATLAB建模与仿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MOKHTARI M,MARIE M.MATLAB与SIMULINK工程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8:陈龙,陈扬,江浩斌,等。
节流口可调式阻尼减振器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
9:庄继德,陈善华,张宝生。
可切换半主动悬架的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J]。
中国公路学报,1998,11(3):1032109。
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想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1. 研究(设计)内容:本课题主要是建立了车辆半主动悬架1/4模型,设计了半主动悬架台架试验系统,对不同的路面输入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建立的物理模型正确,试验系统稳定可靠,为半主动悬架及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具体如下:2. 主要设计思路:车辆悬架是车辆的重要组成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等。
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因其结构参数无法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大大限制了悬架性能的改善。
全主动悬架系统虽然克服了被动悬架系统的缺陷,但是由于其制造和使用成本高昂,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半主动悬架系统介于被动悬架系统和全主动悬架系统之间,既克服了被动悬架系统的缺陷,又降低了实现的成本,因而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摘要] 文阐述了半主动悬架的产生及发展,着重论述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探讨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控制发展前言现代汽车正朝者多目标综合控制和智能化控制的方向发展。
悬架系统智能化解决了传统被动悬架存在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不能兼顾的问题,代表了悬架系统发展的方向。
国外在60年代提出了主动悬架,主动悬架采用有源可控元件组成闭环系统,能获得一个优质的隔振系统,使悬架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
但要由外部提供较大的控制能量、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其广泛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半主动悬架是1974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机械工程系D.E.Karnopp教授等提出的一种半主动隔振方案在车辆上的实现。
采用无源但可控的阻尼器在工作中消耗能量小,控制易于实现,造价低,并且性能接近主动悬架,因而得到广泛重视。
1、半主动悬架的控制从控制形式上看,有连续变化阻尼(阻尼力无级可调)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和开关式(阻尼力有级可调)半主动悬架系统,前者又称为主动阻尼控制系统,后者又称为半主动阻尼控制系统。
连续变化阻尼的半主动悬架在控制作用下,其阻尼力可以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连续调节。
研究表明:只要合适选择控制逻辑,半主动悬架就几乎可以达到像主动悬架一样的阻尼调节范围(如图1-1)。
但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较为复杂。
开关式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减振器采用较为简单的方式,控制方法大为简化,同时也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通常半主动阻尼控制是根据不同的路面条件和不同的行驶要求,实现阻尼的软、硬两种工况或软、中、硬三种工况有级转换。
开关式悬架系统的性能低于连续变化阻尼的方式。
(a) 被动悬架; (b) 有级半主动悬架; (c) 无级半主动悬架; (d) 主动悬架由于悬架系统是很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因此,基于模型的线性反馈控制是不适用的。
目前,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汽车半悬挂系统建模与分析
汽车半悬挂系统建模与分析摘要:本文以汽车半悬挂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首先,介绍了汽车半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以质点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包括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力的平衡方程。
接着,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线性化和传递函数法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半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特性和控制可行性等问题。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方法。
1.引言汽车悬挂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汽车的稳定性、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者们对汽车悬挂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其中,半悬挂系统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悬挂系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汽车半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半悬挂系统由弹簧和阻尼器等组成,其中弹簧起到支撑载荷和减震效果的作用,阻尼器则用于减小弹簧的回弹震动。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半悬挂系统通过弹簧和阻尼器对车辆进行支撑和减震,从而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3.半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半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力的平衡方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半悬挂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控制设计。
4.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半悬挂系统进行稳定性、响应特性和控制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线性化和传递函数法等技术手段,得到了半悬挂系统的传递函数,并通过频率响应和脉冲响应等方法分析了其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5.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通过建立的半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等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与实际系统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6.优化控制方法提出基于所得到的结果和分析,提出了半悬挂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通过对控制器的设计和参数的调整,可以进一步改善半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车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试验研究
8
技 术纵横
轻 型汽 车技 术
e A +  ̄+  ̄+ o = e Bf H x Bw d
2 1 (3 ) 2 9 01 总 5
( 4)
稳定 滑动模态 。需 状态量 少 , 于实现[ 图 2为模 型参考滑 模 易 9 1 。
定 义误差 矢量切 换 函数 s C ,=[ c] 通 过 =e c c :。
轻型 汽 车技 术
2 1 (3 ) 2 9 01 总 5
技 术纵横
7
车辆磁 流变半主动悬架滑模控 制试验研 究
姚 嘉凌 闵永 军 蔡 伟 义
( 南京林 业 大学汽 车 与交通 工程 学院 )
摘 要 。
滑模控 制性 能优 良, 鲁棒 性 高 , 适合 于半主 动 悬架控 制 , 需要 测 量的状 态量 多。本 但
控制 系统框 图和 参考模 型 。
由图 1 自由度被 控系统 的模型可 写 出其 振 动 两 微 分方程 :
极 点配 置法 , 终求 出切换 函数 的系数矩阵 C 最 。
假定 w=O 由 s 0 即 , == ,
=
C = c 1 60 [ 。 ]=
() 5
( 6)
f = kx x)C(一 一 u 文 一 m 一 一 文 )
可 用于 实际 商业应 用 开发 。
关键 词 : 型参 考滑模 控 制 模
半 主 动悬 架
实时控 制 系统
虚 拟仪器
1 前 言
半 主动悬 架结 构简 单 , 能耗低 , 而性 能接 近 主动
行 快速 原 型试验 。
悬架 ,是最有 可 能投入 生产 并得 到普 及 的智 能悬 架
构 控 制器 , 用 开 关阻 尼 的单 自由度 理 想天 棚 系统 采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一、引言车辆悬架系统对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悬架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和行驶舒适性的关键之一。
车辆悬架系统的控制方式可分为主动、半主动和被动三种,其中半主动悬架系统因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提高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二、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车辆悬架系统主要由减震器、弹簧和悬架支撑等组成。
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增加了一些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调整减震器和弹簧的刚度和阻尼来控制车辆悬架系统的状态。
半主动悬架系统根据控制方式可分为阻尼可调和弹簧可调两种。
阻尼可调悬架最早应用于赛车领域,通过控制阻尼来减小车身振动,提高行驶稳定性。
弹簧可调悬架则利用可变刚度弹簧来调整悬架系统阻尼和刚度,实现悬架系统的控制。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当前反馈、预测控制和模型参考控制等,其中预测控制是一种现在较为流行的控制方法。
三、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半主动悬架系统最优控制方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提高行驶性能需要控制车辆的悬架系统调整,提高车辆的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减小车身的姿态变化,提高悬架系统对路面的适应能力。
提高乘坐舒适性需要减小车辆悬架系统的振动,提高乘坐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最优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和优化问题两个方面。
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采用反馈线性二次型控制器,并采用Kalman滤波器估计状态变量。
为了确保悬架系统的最优性能,需要根据不同车辆和不同路面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问题中,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可以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将行驶安全性能和乘坐舒适性综合考虑,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乘坐舒适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应用于某种车辆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系统最优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车辆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文献综述-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资料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减震性能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的作用和分类进行了简要介绍,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控制策略Review on Vibrat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Pan Kexian 1100103005【ABSTRACT】:the functions and kings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were simply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view of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were emphasized,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emi-active suspension was discussed. 【KEYWORDS】:Semi-active suspension;Control method,Control strategy一、前言[1][2]车辆的悬架装置是弹性连接车身和车轮之间全部零件和部件的总称。
悬架装置主要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
它是车辆的重要装置之一,其主要功用有三个:1、抑制、缓和由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和冲击,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2、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 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3、保证车轮和车身之间有确定的运动关系,使汽车有良好的驾驶性能。
悬架系统减振效果对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的稳定性和通过性等多种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理想的悬架要求在不同的形式条件下,对乘坐舒适性和形式安全性能提供最佳匹配。
半主动悬架
3半主动悬架的PID控制
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又称 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因其算法简单,可靠性高,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精确 的系统模型,而成为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控制器, 其数学表达式为式所示: 式中: e(t)是系统误差; Kp为比例系数, Ki为积分系数,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仿真采用的悬架参数
经过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整定得到Kp、Ki、Kd的值分别 为69.47、0.02、26.91。设定汽车车 速为50km/h,路面采取国家标准的B级路面
表明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的PID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 纵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粒子群优化PID控制方法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微分系数,
分别是对系统误差信号及其积分与微分量的加权,控制器通过这样的加权就可以 计算出控制信号,驱动受控对象。如果控制器设计合理,那么控制信号将能使误 差超减小的方向变化,达到控制的要求。
根据PID控制原理,以车 身垂直加速度作为控制对象, 以尽量减小车身垂直加速度为 目的,采用车身加速度与参考 加速度(设为0)之间的偏差作 为控制器输入,半主动悬架系 统的可调阻尼力作为系统输出。
v表示粒子的速度, ω是惯性因子, c1、c2为加速常数, r1、r2为[0,1]内的随机数, Pi是粒子目前搜索到的最优位置, Qi是整个粒子群目前搜索到的最优位置,xi表示粒子的位置。
1)产生粒子群。粒子群的搜索空间为 三维,每个粒子的位置为 ,根据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经验, 将3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设定为[1,1 00]。
2.二自由度1/4半主动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二自由度1/4半主动悬架模型能够反映出汽车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并且 能够表现悬架的动态性能指标(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轮胎动 载荷)。 其中ms为簧载质量, mu为非簧载质量, ks为悬架弹簧刚度, kt为轮胎刚度, f为阻尼器的可调阻尼力, C0为被动阻尼系数, x1为簧载质量位移, x2为非簧载质量位移, x3为路面输入。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分析
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选取状态变量:x1 控制变量: 输出向量:
z1 z0 x2 z2 z1 x3 z1 x4 z2 y2 x2
u= F
y1 x1
x1 z1 z0 x2 z2 z1 Kt Ks Cs Cs 1 x3 x1 x2 x3 x4 F m m m m m Ks Cs Cs 1 x4 x2 x3 x4 F M M M M
即: mz1
Kt ( z0 z1 ) Ks z1 z2 Cs z1 z2 F
对M进行分析:
d 2 z2 dz1 dz2 M 2 K s ( z1 z2 ) Cs F dt dt dt
即:
mz2 Ks z1 z2 Cs z1 z2 F
状态空间表达式
0 0 Kt x m 0 0 0 Ks m Ks M 1 1 Cs m Cs M 0 0 0 1 Cs x 1 u m m Cs 1 M M
悬架系统的作用
(1)传递作用于车轮、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 力和力矩; (2) 减振和缓冲作用,缓和路面不平传给车架 或车身的冲击,使汽车行驶平顺乘坐舒适; (3) 车轮跳动时使车轮定位参数变化小,保证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 (4) 保证车轮与地面良好的附着性,减小车轮 动载变化,以保证良好的安全性。
半主动悬架系统 力学模型
M
z2
F
Cs
Ks
两 个 质 量 块
m
z1
一 个 可 调 阻 尼 器 常 个 弹 簧 系 统
Kt
z0
建立数学模型
对m进行分析: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自校正控制 2 种类型。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是在 外界激励条件和车辆自身参数状态发生变化时, 被控车辆的振动输出仍能跟踪所选定的理想参考 模型, 这种方法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自校正控制是 一种将受控对象参数在线识别与控制器参数整定 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汽车的振动输出仍能跟踪所 选定的理想参考模型。采用自适应控制的汽车悬 架减振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汽车底盘上得到 了应用。合肥工业大学陈无畏教授等人将自适应 控制技术应用于汽车半主动控制悬架, 在实车应 用过程中, 减振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
- 24 -
《 北 京 汽 车 》2007.No.3
·汽 车 半 主 动 悬 架 系 统 的 研 究 现 状 及 趋 势·
在 半 主 动 悬 架 系 统 30 年 的 研 究 过 程 中 , 已
价的变流体和可以用于实时控制的高性能的微
经发表的控制研究方法几乎涉及现代控制理论
处理器等等, 都是今后努力发展的重点。
京
半主动悬架是 1974 年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
斯 分 校 机 械 工 程 系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汽
Davis,Calif) D.E.Karnopp 教授等提出的。尤其是
阻尼可调的半主动悬架, 由于结构简单, 耗能很
车
小, 可根据汽车行驶状态和道路激励大小主动作
车身状态传感 器( 车 高 、车 速 、 加 速 度 、转 向 盘 转 角 、节 气 门 位 置等传感器)
系统理想模型为基础, 忽略了高阶动态环节, 如
而连续变化, 其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 且无液压
车 架 、轮 胎 的 高 阶 模 态 等 , 只 能 在 特 定 的 状 态 下
阀的振动、冲击与噪声, 无须复杂的驱动机构, 作
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引言随着车辆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利用电控阻尼机构来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的悬架系统,在提高车辆操控性能的同时也能提高乘坐舒适度。
本文将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详细阐述和研究。
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概述半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通过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来适应不同驾驶条件的悬架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更高的悬架效率和更好的车辆操控性能。
半主动悬架系统通常由电液或电磁调节阻尼器、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
二、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方法。
1.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通过预先规划的动作来控制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前馈控制可以根据车辆的加速度、刹车、转向等信号提前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
例如,在车辆急刹车时,可以通过增加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来提高制动效果和稳定性。
2.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根据实时的车辆状态和环境信息来调整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反馈控制通常采用模糊控制、PID控制或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将车辆的状态与期望的状态进行比较来实现悬架系统的调整。
例如,在车辆通过不平路面时,反馈控制可以根据车辆的垂直加速度和悬架行程来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提高乘坐舒适度。
三、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半主动悬架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悬架效率: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驾驶条件和车辆状态来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提供最佳的悬架效果。
2.改善车辆操控性能: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驾驶需求提供不同的悬架刚度和阻尼,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3.提高乘坐舒适度:半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车辆状态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度。
半主动悬架系统广泛应用于高档轿车、SUV和跑车等车型。
半主动悬挂系统在汽车悬架中的应用研究
半主动悬挂系统在汽车悬架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汽车悬挂系统是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撑车身、缓解车身对路面不平的反应,并且能够提供稳定的悬挂性能,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半主动悬挂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悬挂系统,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本文将探讨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汽车悬挂中的应用研究。
二、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原理半主动悬挂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条件自动调节车辆悬挂刚度和阻尼特性的系统。
其原理主要包括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传感器三个部分。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车身加速度、转角和路面反馈信息,通过计算和判断来控制悬挂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而改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
执行机构则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通过调节液压或电磁阀门来改变悬挂系统的工作状态。
传感器则用于采集与悬挂系统相关的参数。
三、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特点相比传统悬挂系统,半主动悬挂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环境适应性:半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条件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
2. 舒适性和稳定性兼顾:半主动悬挂系统能够在保证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晃动。
3. 多工作模式:半主动悬挂系统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需求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如:运动模式、舒适模式和经济模式等,以实现不同的悬挂特性。
四、半主动悬挂系统在汽车悬挂中的应用研究半主动悬挂系统通过改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对汽车悬挂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研究表明,半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汽车的悬挂性能、操控性和舒适性。
以下是几个半主动悬挂系统在汽车悬挂中的应用研究案例:1. 路面适应性研究:利用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特性,对不同路况下的悬挂系统工作状态进行研究。
通过悬挂系统刚度和阻尼的调节,使得汽车在不同路况下保持稳定,并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
2. 驾驶特性分析:研究车辆在不同悬挂模式下的驾驶特性和性能表现。
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悬架系统是汽车实现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机械结构。
车辆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
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设计参数一旦优化确定后就无法动态改变,难以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平顺性。
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可调减振器组成的半主动悬架有耗能少,易实现等优点,可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
半主动悬架既克服了被动悬架系统的缺陷,又使实现成本降低,成为汽车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以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悬架的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的二自由度1/4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数学模型。
同时,考虑到路面扰动输入对悬架控制的重要影响,建立积分白噪声形式的路面不平度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逻辑控制,以控制输出信号动态改变可调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从而达到自适应减振控制的目的。
最后采用我国常见的C级路面作为激励信号,根据前面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动态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与被动悬架就簧载质量加速度、轮胎动载荷、悬架动挠度这些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仿真表明,模糊控制较大的改善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比传统的被动悬架具有更好的减振性能,能够明显地改善舒适性。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仿真分析,MATLABIAbstractSuspens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vehicle,it can improve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eadiness.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susPension system directly influences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of driving vehicles.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suspension whose parameters have been fixed by optimization to adjust them to improve on the ride comfort. Semi-active suspension,composed of controllable spring and damper element,consumes little energy and is easy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And then semi-active suspension can also improve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eadiness.Not only the semi- active suspension can perform the function of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bu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wer is very few,So it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ars.The article studies the automobile semi-active suspension.Based on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s,the text uses the two freedoms 1/4 suspens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put disturbance,a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of road surface irregularity is established,which is the model of integral white nois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study, A fuzzy logic control method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is putforward to control the output signal and adjust the damper coeffieient in order to adaptively absorb the shock and improve the ride comfort.Then the software Matlab/Simulink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l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fuzzy control method on B level typical road. The performances of bodywork acceleration , the tire load and suspension displacemen are analyzing between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and the passive suspension.A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passive suspension control,semi-active suspention fuzzy control which obviously improve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eadiness could reduce the bodywork acceleration , the tire load and suspension displacement in a large degree.Key words: Semi-active suspention, Fuzzy control, Simulation analysis, MATLAB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 I II 第一章引言 .................................................................................................... - 1 -1.1车辆悬架系统发展概述 (1)1.2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 (3)1.3课题的研究意义 (5)1.4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5)1.5本章小结 (6)第二章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 - 7 -2.11/4车二自由度悬架模型 . (7)2.1.1被动悬架模型 ........................................................................................ - 7 -2.1.2半主动悬架模型 ...................................................................................... - 8 -2.2路面输入模型. (9)2.2.1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 .............................................................................. - 9 -2.2.2空间频率谱函数与时间频率谱函数的转化 ........................................ - 11 -2.2.3积分白噪声随机路面轮廓 .................................................................... - 12 -2.3本章小结. (13)第三章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 .............................................................. - 14 -3.1模糊逻辑系统概述 (14)3.2理想天棚阻尼控制策略 (14)3.3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6)3.3.1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流程 ................................ - 16 -3.3.2定义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及模糊化 ................................................ - 17 -3.3.3隶属函数的确定 .................................................................................... - 17 -III3.3.4模糊控制规则的选取 ............................................................................ - 19 -3.3.5模糊逻辑推理 ........................................................................................ - 22 -3.3.6清晰化 .................................................................................................... - 22 -3.4本章小结. (23)第四章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仿真分析 .............................................................. - 24 -4.1MATLAB/S IMULINK仿真平台的介绍 (24)4.2系统仿真参数的取值 (25)4.3仿真结构图 (25)4.3.1积分白噪声激励路面输入Simulink模型............................................ - 25 -4.3.2被动悬架Simulink模型........................................................................ - 26 -4.3.3半主动悬架Simulink模型.................................................................... - 27 -4.3.4天棚阻尼控制二自由度车辆悬架Simulink模型................................ - 27 -4.3.5模糊控制下的半主动悬架Simulink模型............................................ - 28 -4.4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29)4.4.1悬架系统的车身加速度仿真分析 ........................................................ - 29 -4.4.2悬架系统的动行程仿真分析 ................................................................ - 29 -4.4.3悬架系统的动载荷仿真分析 ................................................................ - 30 -4.5本章小结. (34)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 35 -5.1总结 .. (35)5.2后续工作的展望 (35)参考文献 ................................................................................................................ - 37 -致谢 .................................................................................................................... - 40 -IV第一章引言1.1车辆悬架系统发展概述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
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半主动悬挂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研究概述半主动悬挂系统是汽车悬挂系统的一种,是许多汽车制造商近年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半主动悬挂系统是指通过以最小的能量消耗,以某种方式控制悬挂系统的运动。
因为它可以提供高性能,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车辆稳定性,因此比传统的被动悬挂系统更受欢迎。
目前市场上的半主动悬挂系统包括阻尼控制技术和悬挂高度控制技术。
本文将具体讨论这两种技术。
第二章阻尼控制技术阻尼控制技术是最常见的半主动悬挂系统之一。
它通过电子系统来控制悬挂系统的阻尼,以实现提高汽车行驶质量的效果。
这种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阻尼控制器。
该控制器可以通过感知汽车的动态变化,包括加速和转向,来根据实时控制系统来调整阻尼力以确保高性能和舒适性的平衡。
该系统也可以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
例如,当汽车通过坑洼路面时,悬挂系统可以调整阻尼,以吸收或减小汽车对路面的震动,从而减少路面对车体的损坏。
第三章悬挂高度控制技术悬挂高度控制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半主动悬挂系统。
该系统允许根据驾驶条件自动调整缓解汽车的悬挂高度。
悬挂高度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机动性,平顺性和可靠性。
例如,当汽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公路上时,该系统可以将悬挂高度调整到最佳高度,以增加下部空间,减少汽车底部与路面的摩擦,减少对汽车底部的损坏,并提高路面行驶的舒适性。
另外,该系统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可靠性。
通过自动调整悬挂高度,可以减少车底和发动机受损的风险,特别是在低温和夜间行驶时。
第四章应用现状近年来,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现在,几乎所有的高端汽车品牌都提供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
举例来说,奔驰的"Airmatic" 悬挂系统,可以自动监测路面的情况,并根据实时驾驶信息和路况以实现阻尼控制和悬挂高度控制。
这款悬挂系统还为驾驶者提供了多种驾驶模式,包括舒适,运动和特别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驾驶需求。
此外,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的半主动悬挂系统,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
汽车半悬挂系统建模与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XX大学现代控制理论——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姓名:XXX学号:XXXX专业:XXXX一. 课题背景汽车的振动控制是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到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悬架系统是汽车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振动传递特性对汽车性能有很大影响。
因此设计性能良好的悬架系统以减少路面激励的振动传递,从而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汽车振动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悬架系统是汽车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撑系统,用于支撑车身,改善乘坐舒适度。
而半主动悬架是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之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控制的悬架。
目前,半主动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方面,即将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条件的变化以及车身的加速度,由ECU 根据控制策略发出脉冲控制信号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有级可调和无级可调。
二. 系统建模与分析1.1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以二自由度 1/4半主动悬架模型为例,并对系统作如下假设:(1) 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均为刚体; (2) 悬架系统具有线性刚度和阻尼; (3) 悬架在工作过程中不与缓冲块碰撞;(4) 轮胎具有线性刚度,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始终与地面接触。
综上,我们将该系统等效为两个质量块M ,m ;两个弹簧系统Ks ,Kt ;一个可调阻尼器(包含一个常规阻尼器Cs 和一个变化阻尼力F ),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力学模型1.2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由减振器的简化模型得:N S =-+F C V F对m 进行分析:()211201122()t s s d z dz dz m K z z K z z C Fdt dt dt ⎛⎫=------ ⎪⎝⎭即:()()1011212()t s s mz K z z K z z C z z F=------&&&&对M 进行分析:2212122()s s d z dz dz M K z z C F dt dt dt ⎛⎫=-+-+ ⎪⎝⎭即:()()21212s s Mz K z z C z z F=-+-+&&&&选取状态变量:1102213142x z z x z z x z x z =-=-==&&,,,输入变量:u F = 输出变量:1122y x y x ==,综上可得,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1032214331234423411t s s s s s s x z z x x z z x x K K C C x x x x x F m m m mmK C C x x x x F M M M M=-==-=-=-+-+-=-+-+&&&&&&&&整理得:010000110110t s ss s s s K K C C m m m m m K C C M M MM ⎡⎤⎡⎤⎢⎥⎢⎥-⎢⎥⎢⎥⎢⎥⎢⎥=+---⎢⎥⎢⎥⎢⎥⎢⎥⎢⎥⎢⎥--⎢⎥⎢⎥⎣⎦⎣⎦&x x u10000100⎡⎤=⎢⎥⎣⎦&y x 三. 数值化分析选取系统参数为:M=391 kg ,m= kg ,Ks=60KN/m ,Kt=362 KN/m ,Cs 取1 KN·s/m。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结构设计与实验方案分析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结构设计与实验方案分析相关主题概念:1.磁流变液相关知识磁流变液定义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 简称MR流体)属可控流体,是智能材料中研究较为活跃的一支。
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
这种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粘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Bingham体特性。
由于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是一种用途广泛、性能优良的智能材料。
磁流变液应用范围目前,磁流变液已经开始应用于研磨(抛光)工艺、阀门和密封、家庭健身器、机械手的抓持机构、装配车间不规则形体的依托架、以及自动化仪表、机器人的传感器和采矿、印刷等行业。
在其众多应用领域当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是汽车座位减振器、刹车器、主动驱动器以及土模机构减振器。
磁流变液应满足的指标(1)零磁场粘度低,以便使其在磁场作用下,具有同等剪切屈服强度增长时,具有更大的可调范围。
(2)强磁场下剪切屈服强度高,至少应达到20~30Kpa,这是衡量磁流变液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3)杂质干扰小,以增加其使用范围。
(4)温度使用范围宽,即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5)响应速度快,最好能达到毫秒级,以使磁流变液减振器作为主动和半主动控制器时,基本不存在时迟问题。
(6)抗沉降性好,长时间存放应基本不分层。
(7)能耗低,在较弱的磁场下可产生较大的剪切屈服强度。
(8)无毒、不挥发、无异味,这是由其应用领域所决定的。
磁流变液减振器的特点(1)磁流变液减振器精确的实时控制(2)连续可逆变化的阻尼力(3)低电压低功耗(4)工业级的稳定性和耐久性(5)简洁的机电结构(6)使用寿命长2.半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控制车身振动和车身高度的功能,主要能增进汽车操作稳定性、乘坐舒适性等性能。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
车辆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方法研究车辆悬架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是支撑并缓解车身在路面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传统的悬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车辆的需求,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悬架已经发展到了半主动悬架的阶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路况和驾驶需求。
半主动悬架是指车辆悬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对车辆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悬架的阻尼、弹性等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优化的控制,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半主动悬架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和驾驶者的需求进行自动调节,从而达到最佳的悬架效果。
半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悬架阻尼和弹性参数来实现的。
这些参数的控制需要基于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具体来说,半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路面情况:半主动悬架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对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车速、加速度、制动状态、路面起伏等参数。
2.悬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根据车辆状态和路面情况的监测结果,半主动悬架系统需要对悬架的阻尼和弹性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悬架效果。
这需要先建立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预测来实现悬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3.控制策略的设计:半主动悬架系统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以实现最优控制效果。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4.优化算法的应用:为了实现更好的最优控制效果,半主动悬架系统需要应用优化算法来优化控制策略。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半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方法需要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路面情况,对悬架的阻尼和弹性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应用优化算法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够实现最佳的悬架效果,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半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方法还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与半主动控制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与半主动控制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汽车行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而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则成为了消费者选择一款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而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则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目前,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三种。
而半主动控制方法中,由于相对被动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控制成本和更复杂的控制原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半主动控制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的矛盾,以及降低悬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提高悬架系统的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半主动控制方法,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半主动控制方法,为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分析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探究影响悬架系统振动的因素。
2. 研究半主动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分析其优缺点。
3. 设计和开展一系列试验,验证半主动控制方法对悬架系统的影响和应用效果。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和半主动控制方法的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试验研究等。
1. 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考虑悬架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和复杂环境对悬架系统的影响。
2. 试验研究通过设计实验装置,采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验证半主动控制方法的应用效果。
试验研究中将采用惯性负载和路面激励等方法进行试验。
项目进度安排第一学期:1.阅读相关文献,学习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了解半主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810143国家机械工业局课题(98Q K0033)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423001)陈无畏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教授,230069 合肥市方锡邦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副教授王启瑞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副教授范迪彬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副教授李智超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讲师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试验研究3陈无畏 方锡邦 王启瑞 范迪彬 李智超 【摘要】 分析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及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性能,建立起数学模型,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并进行了不同道路条件下的实车行驶试验。
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半主动悬架在提高车辆乘座舒适性方面要优于被动悬架。
叙词:悬架 道路试验 舒适性 前言车辆振动是影响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
合理地设计车辆悬架系统,可改善其行驶平顺性。
近年来,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主动悬架是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实现悬架刚度和阻尼的调节,其执行机构选用高精度的液压伺服缸,用较多的外部动力来控制执行机构,故结构复杂,成本高。
半主动悬架系统包括一个普通弹簧和一个并联的阻尼可调减振器,通过控制阀来调节阻尼,以改善与悬架刚度的匹配。
由于它的结构较前者简单且成本较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 数学模型111 4自由度车辆模型图1所示的带有阻尼可调的半主动悬架4自由度车辆模型,其运动微分方程为m c z βc +F ca +F ka +F cb +F kb =0I c Ηβ+l a (F ca +F ka )-l b (F cb +F kb )=0m 2az β2a -F ca -F ka +k 2a (z 2a -q a)=0m 2b z β2b -F cb -F kb +k 2b (z 2b -q b )=0(1)式中 F ca =c a (z α1a -z α2a )+u a F cb =c b (z α1b -z α2b )+u b F ka =k 1a (z 1a -z 2a ) F kb =k 1b (z 1b -z 2b )Η=z 1a -z 1b l a +l b z c =l a z 1b +l b z 1al a +l b根据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特点,可将其看作由常规阻尼器(阻尼力为c a (z α1a -z α2a ))和变阻力阻尼器(阻尼力为可控力u a )两部分组成(或者是c b (z α1b -z α2b )+u b )。
通过控制前、后减振器的阻1999年11月农业机械学报第30卷第6期尼力,可使悬架系统性能达到较优。
图1 4自由度车辆模型m c ——簧载质量 m 1a 、m 1b ——前、后簧载质量m 2a 、m 2b ——前、后非簧载质量 z 1a 、z 1b ——前、后簧载质量的位移 z 2a 、z 2b ——前、后非簧载质量的位移 q a 、q b ——前、后轮处路面不平度输入z c ——质心处的位移 Η——俯仰角 k 1a 、k 1b ——前、后悬架刚度 k 2a 、k 2b ——前、后轮胎刚度 l a 、l b ——前、后轴至质心距离 I c ——车身转动惯量 c a 、c b ——前、后减振器基值阻尼系数 u a 、u b ——前、后悬架控制力112 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半主动悬架的核心元件是可调阻尼减振器。
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型式有很多种,其中节流口面积可调的减振器是研究较多的一种。
节流口可调阻尼减振器的设计,是根据阻尼力调节范围,确定可调节流口面积。
为确定减振器阻尼力与可调节流口面积间的关系(图2所示),建立起如下数学模型[2]: 拉伸阻尼力F l =Θ(S D -S d )3V 2k2(C f S f 1+C d S 1)2(2) 压缩阻尼力F y =ΘS 3d V 2k 2C 2f S 2b +Θ(S D -S d )3V 2k2(C f S f 2+C d S 1)2(3)式中 S D ——活塞截面积 S d ——活塞杆截面积 Θ——油液密度C f 、C d ——流量系数 V k ——活塞相对工作缸的运动速度 S f 1——伸张阀面积S 1——可调节流口面积图2 减振器工作过程(a )拉伸 (b )压缩 S f 2——流通阀面积S b ——压缩阀面积由式(2)、(3)可见,阻尼力随V k 的增加而增加,随可调节流口面积S 1的增加而减少。
此外,随着活塞运动速度和激振频率的增加,阻尼力变化趋于明显。
2 半主动悬架可调阻尼减振器的设计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的关键是可调节流口及控制执行机构的设计。
理想的执行机构应控制简单,工作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灵敏度高,误差小。
步进电机是一种串行数模转换器,定位精度高,可快速启动和停止,很适合作为执行机构的驱动电机。
为实现节流口通流面积的线性调节,将其设计成矩形。
令和步进电机一个步距值相应的节流口面积变化量为∃S =2r Βb(4)式中 r ——活塞杆半径 Β——步进电机步距(即一个脉冲作用下电机的转动角度) b ——节流口宽度 减振器在拉伸行程的通流面积S l =S 0+S f 1+2n r Βb(5) 压缩行程的通流面积S y =S 0+S f 2+2n r Βb(6)式中 n ——步进电机所走步数 S 0——减振器开始工作时的节流口面积41农 业 机 械 学 报1999年 由于减振器阻尼调节在某一范围内进行,当它开始工作时,节流口有一初始开度,即基准位置。
为确定该位置,可在减振器中布置一霍尔传感器。
当传感器发出脉冲信号后,基准位置确定下来,即可实施阻尼调节控制。
由上面所选定的执行机构、定位装置和节流口,在原有某减振器厂生产的<40筒式减振器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
其中阻尼调节系统由驱动芯杆、空心活塞杆及步进电机等组成。
芯杆下端开有一沟槽,相应地在活塞杆上开有两个对称孔。
将芯杆置于空心活塞杆中,通过二者的相互转动来改变减振器的可调节流口。
阻尼调节系统的工作过程是,由布置在车身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不同路面激励情况下的车身振动加速度信号,经A D转换后送至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经判断发出指令,使步进电机产生相应动作,带动空心活塞杆中芯杆转动,改变节流口开度,从而改变阻尼值大小,以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3 试验研究为验证自行设计的半主动悬架的实际工作效果,将其装于某客车厂生产的AL6700DH型轻型客车上,进行实车道路试验。
半主动悬架系统主要由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单片机、可调阻尼减振器(带有步进电机)及驱动电源等部分组成。
通过采集加速度信号,根据模糊逻辑推理的控制策略,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步进电机转动,调节减振器阻尼至较优值,以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考虑到半主动悬架实时控制的要求,控制器结构应尽量简单,故采用离线计算、在线查表的模糊逻辑控制方法。
本文以参考输入加速度值和悬架振动加速度响应值间的误差e、误差变化率∃e和可控阻尼力u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量。
针对输入情况的不同组合,离线计算出相应的输出控制量,制成一张控制表,存入单片机的ROM中。
这样输入模糊化、模糊规则的推理合成及模糊输出量的精确化过程可简化为直接查这个模糊控制表来实现,故其执行速度快,工作简单。
将输入输出语言变量值设为正大(PB)、正中(PM)、正小(PS)、零(ZE)、负小(N S)、负中(NM)、负大(NB)共7档,由文献[5]和大量的仿真试验,总结出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的49条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模糊控制规则表e∃eNB NM N S ZE PS PM PBNB-2-1-1-1012 NM-2-2-2-1122 N S-3-2-2-1233 ZE-3-3-2 0233 PS-3-3-2 1223 PM-2-2-1 1222 PB-2-1 0 111251第6期 陈无畏等: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试验研究 试验按照GB 4970—85《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进行,3只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装在驾驶员座椅处、后轴上方与后排座椅底部地板上。
试验道路为沥青路和沙石路,车速为30km h 、40km h 、50km h 和60km h ,保持匀速,路面不平度均无突变。
图3为当车速v =60km h 时,装有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的车辆驶过沥青路的车身地板加速度功率谱。
图4为同样车速下,车辆驶过沙石路的车身地板加速度功率谱。
由图可见,装有半主动悬架的车辆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其谱值比被动悬架的车辆要小,且道路条件越差,这种情况越明显。
图3 两种悬架系统的车身地板加速度功率谱S p (沥青路面)(a )被动悬架 (b )半主动悬架图4 两种悬架系统的车身地板加速度功率谱S p (沙石路面)(a )被动悬架 (b )半主动悬架图5 车速特性曲线 图5为两种悬架系统的车辆车身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Zβr m s 随车速变化的曲线(在沥青道路行驶)。
该曲线反映了不同车速下振动能量的大小,可在整个使用车速范围内较好地比较两种悬架系统车辆的平顺性。
由图可知,装有被动悬架的车辆行驶平顺性显然不如装半主动悬架的车辆。
实际道路上的车辆平顺性试验结果,充分体现了采用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的优良减振性能。
在其他的试验条件下,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
4 结论(1)根据车辆半主动悬架和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2)自行设计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通过实车试验考核,表明其性能良好,工作可靠。
(3)模糊控制规则的选取可行,用查表法实现模糊控制具有工作简单、执行速度快和效果良好等优点。
(4)不同道路和车速下的实车行驶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半主动悬架安装方便,成本低,可较好地改善车辆乘座舒适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61农 业 机 械 学 报1999年参考文献1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199~2142 李智超等.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的设计与试验.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8,21(3):36~423 方锡邦等.模糊控制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探讨.东南大学学报,1997,27(5A ):53~564 To sh i o Yo sh i m u ra .A ctive su spen si on of veh icle system s u sing fuzzy logic .In t .J .of System s Sci 2ence ,1996,27(2):215~2195 吴乐.半主动悬架的模糊逻辑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1990.STUD IES ON THE SE M I -ACT IVE SUSPENSI ON OFVEH I CL E S Y STE M FOR ITS ANALY SIS ,D ESIGN AND TESTChen W uw ei Fang X ibang W ang Q iru i Fan D ib in L i Zh ichao(H ef ei U n iversity of T echnology )AbstractT he design of veh icle su sp en si on system s m u st m eet the requ irem en ts of ride com fo rt and handling stab ility .B u t the conven ti onal p assive su sp en si on can en su re the best com p ro 2m ise on ly under the conditi on s of som e defin ite roads and sp eeds .W ith the rap id develop 2m en t of electron ic techn ique ,veh icle sem i 2active su sp en si on ,w h ich has the excellen t p erfo r 2m ance of reducing veh icle vib rati on and h igh p erfo rm ance co st rati o ,is draw ing m o re and m o re atten ti on .In the p ap er ,w e analyse the p erfo rm ance of the sem i 2active su sp en si on and adju stab le dam p er ,estab lish the m athem atical m odels ,design the adju stab le dam p er and carry ou t the veh icle driving tests under differen t road conditi on s.T he resu lts of veh icle driving tests show that the p erfo rm ance of fuzzy 2con tro lled sem i 2active su sp en si on su rp asses that of p assive su sp en si on in ride com fo rt .Key words Su sp en si on ,Road test ,Com fo rtab leness71第6期 陈无畏等: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分析设计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