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效的无线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差错控制技术的能效分析
通
信
学
报
V 1 9 b . No 1 2 .1 No e e 0 8 v mb r2 0
20 年 l 月 08 1
J u n l n Co o r a mmu ia i n o nc t s o
无线传感器 网络 差错控制技术 的能效分析
田真,袁 东风 ,梁泉泉
( 山东大 学 信 息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00 ) 5 10
摘
要 : 自动请 求重传( R 技术和前 向纠错(E ) 对 A Q) V C 技术 的能效进行 了分析, 出在无线传 感器 网络 中使 用 C ae 提 hs
合并混合 自动请 求重传( AR 方案实现 自适应差错控制 ,以满足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不 同链路对 差错 控制方案 的 H Q) 差异性要求 。仿真结果表 明,C ae合并 H Q为整体最优
・
’
●
■
-
-
'
A src: nrye cec nlsso uo t p a rq etAR ) dfr r r r o et n(E )ehiu s b tat E eg f inya a e f tma cr ete u s( Q a wader  ̄ c o F C tcnq e i y a i e n o oc i w r rsn d C ae o iigh b dAR ( AR w s rp sdt ahe e dp v r r o t lnw rls sno eepee t . h s mbnn y r Q H Q) a o oe civ at eer nr i es e sr e c i p o a i o c oi e n t rsMoev rC ae o iigH Q w s o ae i gQ a dF C i r f n rye ce c ae n e wok . ro e, h s mbnn AR a mp rdw t a E t ms eg f in ybsdo c c h n ne oe i df rn o i ee t mmu ia o s ne dpc e ln ts T es lt nrsl so sta C ae o iigH Q i te c nct nd t c s ak te g . h i ai ut h w t h s mbnn AR i i a n a h mu o e h c s h
无线通信网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dtt s ii t adQ Si cm ui tnssm aeh hradhge,w i r o st t yo enx gnrtnwr e a a mso r e n o o m nc i yt r i e n i r h hp m t es d nt et ee i il s ar n sn a n ao e g h c o eh u h ao e s
维普资讯
信息传输 与接入技 术
无线通信 网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王晓萍 , 任 欣
(. 1 中国 电子科技 集团公 司第五十 四研 究所 , 北 石 家庄 0 0 8 ; 河 50 1
2 北京信 息 高技 术研 究所 , . 北京 10 8 00 5)
中 图分 类 号 :T 9 N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无线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机制的重传技术研究
无线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机制的重传技术研究作者:童雯马文文朱嘉怡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10期【摘要】如何合理地分配和管理有限的资源是无线通信系统亟需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本文揭示了中国专利申请中差错控制领域的专利申请现状,并重点针对重传技术中近年来研究方向和热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差错控制重传 ARQ HARO一、引言ARQ/HARQ技术逐步成为差错控制机制研究中的重点课题,而ACK/NACK反馈技术是其重中之重。
在此需求下,关于ACK/NACK反馈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加,并形成了日韩、美国等为核心的专利技术竞争格局。
二、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领域专利申请状况2.1 申请量的年度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如图1,刚进入21世纪初期,我国关于差错控制机制中的重传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屈指可数,基本处于平稳过渡期,2006-2009年,专利申请量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态势。
2012年后,相关专利申请量逐步走低,这与专利申请公开的时间滞后有关。
申请量占总量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为中国52%、日韩23%、美国18%、欧洲7%。
由于该统计是针对中国专利申请,申请来源主要中国申请,同时,国外的企业也非常的重视,日韩、美国企业占有较多的申请量,是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对象。
2.2 申请人的行业分布及主要申请人根据笔者统计,如图1,在差错控制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较多的前10个主要申请人中,前四名均为中国企业,进一步验证了电信研究院、大唐移动、中兴和华为等中国企业在中国通信领域的领跑地位。
紧随其后的高通、交互数字等作为通信行业龙头的美国企业,作为通信行业全球的霸主,其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不容小窥。
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松下等企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从数量上看,前7名的申请人的申请总量占全部申请量的一半以上,与后面的差距较为明显。
同时可以看出,企业申请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各科研院所及高校申请也不可小视,至于个人及运营商申请量相对较少,可能与该领域的研究成本较高、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有关。
无线传感网多层联合差错控制机制性能分析
摘要: 差错 控制 是 无线传 感 网中的重 要 问题 , 于 能量 效 率 和误 帧 率 两个 性 能 指标 , 基 对链 路 层 采用 A Q、 理层 采用 F C 的联 合差 错控 制机 制 ( R R 物 E A Q+F C) 行 了数 学分 析 和 性 能仿 真。 E 进 仿真结 果表 明: 信道 误 比特 率大 于拐 点 时, R A Q+ E F C是 可行 的差错 控 制方案 。仿 真还 显示 了 有效 负载长 度及 纠 错 能力对 于 A Q+F C性能 的影 响。 R E
A b t a t Ero o to sa mp ra tis e i r l s e s r n t r s Th spa e r s n s c m— s r c : r rc n r li n i o t n s u n wiee s s n o ewo k . i p rp e e t o
Ke r s w rls e srn t r s ro o t l y wo d : iee ss n o ewok ;er rc nr ;mut ly r on ;e eg f ce c o l ・ e it n ry e in y ia j i
浅谈两种差错控制技术在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要性.
关键 词 : 差错 控制 技 术 : 传输 系统 ; 应 用
随着科 学 技术 的迅猛 发 展 , 广播 电视 传 输 系统 的 格局 也 在 发生 变化 , 从2 0 世纪 4 O年代 的微 波 中继 到 7 0 年 代 的 光缆 传 输 , 广 播 电 视 已经覆盖 了全 国大部分的省 , 市, 县, 但是 由于我国是拥有 1 3 亿 人 口的大 国 , 地域 广 阔 , 分布 极 不 均匀 , 尤 其 是 西部 的边 远地 区如 果 单 靠无 线 传输 和有 线传 输 来 决绝 是 很 困 难 的 ,但 利用 D V B — S 卫 星 广 播 就可 以 有效 地 解决 这个 问题 , 目前 它 已经 成 为最 主 要 的传 输 手 段。 要掌握 D V B — S 系统 , 重要 的是对 数 字卫 星 广播 系 统 中 的数字 信 号的帧结构 , 信道编码方式和调制方式的了解 。本文重点是对信道 编码方式即差错控制技术的分析使从事传输工作人员更好 的掌握 D V B — S 系统。 2差 错控 制 技 术 的产生 及 方法 2 . 1差错 控 制技 术 的产 生 数字信号在通过有噪声和有干扰的信道时 , 信号码元 的波形会 变坏 , 所 以当它传输到接收端时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我们知道信道 中 乘性 干扰 引 起 的码 间干 扰 , 大多 采 用 均衡 的办 法 纠 正 , 而对 于加 性 干扰 的影 响 只 能从 差错 控 制技 术 方 面考 虑 了 。 差错 技 术 就是 信道 编码 技 术它 可 以保 证 所造 成 的差 错 减少 到 最低 程 度 。 2 . 2错码 传 输 的信 道 从 差错 控 制 的角 度 看 ,按 加性 干 扰 引起 的错 码分 布 规 律 不 同 , 信 道可 以分为 三 类 , 即 随 即信道 , 突 发信 道 和混 合 信道 。 在 随机 信 道 中, 错 码 的 出现是 随 机 的 , 且 错码 之 间 的统 计 是独 立 的 。 卫 星 广播 通 道的白噪声引起的错码就具有这种性质。 因此当信道中的加扰主要 是 这种 噪声 时 , 就 称 它为 随 机信 道 。 突发 信 道 中 , 错 码是 成 串集 中出 现的 , 当信道 中加性 干扰主要是这种干扰时 , 便称这种信道为突发 信道 。我们把 即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 的信道称为混合信 道 。对 于 不 同的 信道 采 用不 同的差 错 控制 技 术 。 2 . 3 差错 控制 技 术 的方 法 2 . 3 . 1 自动要 求 重发 所 谓 的 自动 要 求 重 发( A R Q ) , 就 是 指 在 发送 端 发 出 的具 有 检 测 或 发 现错 误 的码 , 经 过 信道 传 输 后 , 到 达接 收 端 , 在 译码 器 中根 据这 个码 的编码规律 , 判断传输来 的的码序列中是不是有错误 , 把结果 通过反馈信道告诉给发送端 。发送端根据这些判决信号 , 再把接收 端认为不正确的信息重新传送到接收端 ,直到接收端认 为正确为
无线网络中的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能效优化技术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可与互联网连接。
随之而来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优化无线网络的能效。
能效是指在保持相同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最小化能源消耗,提高设备使用的经济性。
尽管近年来,无线网络中的能效优化技术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这一领域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能效问题的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视频、音乐、游戏等高带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对无线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交换量中,视频和音频应用占了超过三分之一。
而在智能手机用户中,手机场景下的视频观看时间同比增加了55%左右,这就代表着着相应的无线传输成本上升。
而无限网络设备功耗越来越高,同时网络带宽又难以满足这些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因此,如何实现能效优化既是当前无线网络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网络性能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能效优化技术的状况在无线网络中,有许多方法可以降低网络的能耗,其中许多方法都是通过质量服务(QoS)、可调整的参数和适当的网络资源分配实现的。
传输功率控制、基站进入休眠模式和传输侦听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有的无线网络中。
此外,无线网络中还有几项可以降低网络能耗的技术:1.能量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能量检测方法,通过网络条件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网络的强度,满足能效优化的要求。
2.分布式的漏水定位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漏水定位技术分布式地确定网络受损的区域,提高网络传输的精准度,从而实现能量的精准调节.3.信道质量预测技术网络信道状态的预测可以有效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网络耗电.三、未来能效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能效技术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对于其发展趋势,整体上有一些典型特点:1.灵活性未来可以期望地网络能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视化,实现更高的适应性和错误容忍度。
比如需要动态平衡网络的负载,使其尽可能地匹配当前资源的需求,并随时调整资源分配,以匹配成长中的网络需求.2.自动化未来的能效优化技术将带来更高的自动化和自适应性.即申明和执行特定的“垂直协议”,以匹配特定的业务流量。
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能效优化和可靠性分析研究
03
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能效优化研究
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能效优化模型构建方法
研究noma网络的拓扑结构、工作机制、无线电能传输机制等,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能效优化模型。
要点一
要点二
无线电能传输模型
研究无线电能传输的原理、特性及效率问题,分析影响无线电能传输效率的关键因素,为noma网络能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可靠性模型的基本框架: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工作机制、能量来源和消耗等。
无线电能传输模型:包括电能发射器、接收器和传输路径的建模,以及传输效率和能量损耗的分析。
Noma网络的节点可靠性模型:每个节点都有一定的故障概率,模型应考虑节点故障对整个网络可靠性可靠性模型建立
新型网络架构的出现
研究背景
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0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解决物联网设备、电动汽车等能源供应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研究意义
提高设备可靠性
02
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有线电源的依赖,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03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推动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xx年xx月xx日
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能效优化和可靠性分析研究
CATALOGUE
目录
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能效优化研究基于无线电能的传输的noma网络可靠性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
无线网络中的差错控制与性能优化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差错控制与性能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数字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线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无线通信中,差错控制和性能优化则是无法回避的主题。
一、差错控制在无线通信中的作用如今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们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同时在生产、军事、医疗等方面也大量使用无线通信技术。
在这些场景中,由于信号传输的复杂性和环境的不可控性,信道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噪声和干扰,这些干扰会导致信号的损失以及数据传输的差错。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差错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其通过采用各种差错检测和纠正算法,来检测和纠正信道中的差错,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在差错控制技术中,通过前向纠错技术、循环冗余校验技术(CRC)以及布尔码技术,并结合等等其他技术,达到确保信号可靠传输的目的。
二、无线通信中的性能优化研究性能优化是在差错控制的基础上,对于无线通信中的性能进行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技术。
而性能优化的研究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信道选择、功率控制、调制方式、均衡等等。
这些技术必须相互协调,并结合各种实际情况,才能够实现无线通信性能的最优化。
在信道选择方面,主要通过尽可能选择好的信道,以减少信道损耗和干扰。
而在功率控制方面,则主要通过控制发射功率来达到稳定和优质的信号传输。
在调制方式方面,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而在均衡方面,则主要考虑平衡信道与处理开销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无线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在无线通信中,差错控制和性能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差错控制算法复杂性过高导致处理开销过大;2.信道复杂性过大导致信道判断和选择的困难;3.功率控制虽然可以控制发射功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引起一定的干扰;4.实时性是无线通信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但是在差错控制和性能优化中,实时性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无线传输技术如何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一)
无线传输技术如何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智能设备等接入无线网络,进行各种信息传输和数据交互。
然而,由于无线传输具有信号受干扰、传输距离限制等特点,数据传输错误率成为无线通信中一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如何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的方法。
一、信号调制技术的进步在无线传输中,信号调制技术是降低数据传输错误率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从最初的模拟调制发展到了数字调制。
数字调制技术通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包括ASK、FSK、PSK等,它们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来表示不同的数据,减少了传输中数据的失真和丢失。
二、频谱分配与管理无线通信中,频谱是宝贵的资源。
合理的频谱分配与管理可以减少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从而降低数据传输错误率。
当前,频谱管理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频谱共享和频段的重新规划,以确保不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平稳协调。
此外,技术上的创新也帮助实现了频谱的高效利用。
例如,频谱感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无线网络的频谱使用,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数据传输环境,减少干扰和错误。
三、误码纠正技术的应用由于无线传输经常面临信号干扰和衰减的问题,传输中常常会出现误码。
而误码纠正技术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错误。
在无线通信中,常用的误码纠正技术有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两种。
FEC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编码,使接收端能够在一定误码门限内将错误数据纠正过来。
ARQ则是在接收端检测到错误时,向发送端请求重新发送数据包。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四、天线技术的创新天线是无线通信中数据传输的核心环节。
随着天线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信号接收与传输性能,从而降低数据传输错误率。
无线传输技术如何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二)
无线传输技术如何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在现代社会中,无线传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我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然而,由于信号干扰、传输距离等因素,数据传输错误率成为了无线传输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的角度,探讨无线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和改进。
首先,无线传输技术的错误率与信号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无线传输中,信号的传播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电磁波的衰减、障碍物的阻挡等。
要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我们首先要提高信号的质量。
一种方法是采用高增益的天线。
增加天线增益,可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强度,减少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算法来优化信号的传输路径,找到信号最强的路径,提高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数据传输错误率的减少还与纠错编码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纠错编码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用于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技术。
它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增加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目前,常用的纠错编码技术有海明码、RS码、LDPC码等。
这些编码技术在无线传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错误率。
另外,无线传输技术的多路复用技术也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率。
无线传输中,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谱,会产生交叉干扰。
为了减少干扰造成的错误,可以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分配到不同的时隙或子载波中,使不同用户的信号能够同时传输而不相互干扰。
多路复用技术包括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它们能够提高无线传输系统的容量、减少干扰,从而降低数据传输错误率。
此外,无线传输技术中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也可以降低数据传输错误率。
自适应调制技术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动态地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当信道质量较好时,可以选择高阶调制方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而当信道质量较差时,可以选择低阶调制方式,减少传输错误率。
自适应调制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传输参数,提高无线传输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中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GPON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
GPON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光纤通信网络中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然而,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差错、丢包等。
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差错控制成为了光纤通信技术中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首先,我们将探究GPON网络差错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将研究GPON终端差错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
最后,我们将设计和实现一套完整的GPON终端差错控制系统,通过实现不同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来达到最佳的差错控制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在文献调查方面,我们将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综合文献资料,全面掌握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案例分析方面,我们将选取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比如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的网络应用场景。
四、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高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的效率和可靠性,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
同时,研究结果可以为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光纤通信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时间安排如下:第1-2个月:文献调查及理论研究;第3-4个月:案例分析及算法设计;第5-6个月:系统设计及实现;第7-8个月:系统测试及性能评估;第9个月: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掌握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2.设计并实现一套完整的GPON终端差错控制系统;3.通过实现不同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达到最佳的差错控制效果;4.撰写一份完整的GPON终端差错控制技术研究报告,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基于多网融合和能效的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多网融合和能效的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基于多网融合和能效的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立项时间:2016.7项目编号:BY2016076-13项目负责人:衡伟合作企业:溧阳二十八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经费情况:江苏省科技厅拨款60万元、合作企业配套160万元。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际省拨款60万元,企业实际配套170.5万元,使用情况见决算表。
主要研究内容:1)引入协作博弈论,建立基于协作博弈论的协作中继网络基本框架,建立基于原节点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协作中继网络资源分配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评价和比较所提算法的性能。
2)研究不同的休眠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以最小化系统能耗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分析不同负载的休眠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能耗的影响,提出低复杂度的休眠小区用户介入算法,通过仿真验证,评价所提算法的性能。
3)研究协作通信系统中基于能效的基站动态成簇方案以抑制簇内小区间的同频干扰,提出能够自适应地跟踪信道信息变化的动态成簇算法,使其相对静态成簇方- 1 -案有明显改善,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
4)研究跨层优化的方法论,对共存的异构网络多网融合的空中接口进行建模、优化空中接口紧耦合联合接入策略,建立普适、准确的空中接口抽象模型,刻画异构网络的空中接口特性,以提高多网融合系统的整体接入性能。
二、项目实施情况本项目主持单位东南大学,合作企业溧阳二十八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计划如下:- 2 -东南大学主要负责项目总体方案制定、关键技术研究、多网融合无线通信性能评估实验平台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算法设计、验收文件,单位溧阳二十八所系统装备有限公司负责工艺设计、评估实验平台数据分析及应用等。
在上述项目组织和运行机制的框架下,双方组成联合研发团队,进行项目攻关,在完成项目任务书指标的前提下,对本项目提出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任务需求,通过对移动无线网络中的多网融合紧耦合联合接入机制及降低能耗的资源分配算法的研究,提高当前移动无线网络多网融合空中接口切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用户的QoS需求,降低网络运营成本,进一步推动多网融合无线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多网融合无线通信性能评估实验平台1套;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2人已获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8名;该项目为企业新增效益约2500万人民币,新增利税210万人民币。
无线通信网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无线通信网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王晓萍;任欣
【期刊名称】《无线电通信技术》
【年(卷),期】2008(034)004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对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业务的需求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差错控制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前向纠错技术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简要介绍了几种纠错编码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总页数】4页(P22-24,58)
【作者】王晓萍;任欣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北京信息高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差错控制技术在铁路电报网中的应用 [J], 白桂云
2.车地无线通信中拓展窗口喷泉码不等差错保护方法改进研究 [J], 侯晓彬;蒋大明;单冬;冯锡生
3.无线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机制的重传技术研究 [J], 童雯;马文文;朱嘉怡
4.采用差错控制技术降低遥控指令差错率的算法 [J], 陈翔宇
5.无线侦察组网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J], 罗仲;赵文娟;姚国清;程连生;潘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网络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无线网络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黎俊伟;高传善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7(023)001
【摘要】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视频通信的应用成了必然的趋势.传输的视频需要进行压缩,冗余信息的丢失使视频数据在传输中抵抗信道误码的能力变得十分脆弱.不幸的是,无线网络信道中,误码的产生、数据的丢失总是难以避免.当网络拥塞时更容易造成突发性的分组丢失现象,引起图像质量严重下降,必须采用有效的差错控制技术进行处理.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适合于无线网络环境下视频传输的差错控制方法,它包括一个基于丢包检测的流量自适应算法,编码端的宏块重排序的算法和解码端的自适应的差错掩藏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线网络环境下,采用本文提出的差错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视频传输的质量.
【总页数】3页(P225-227)
【作者】黎俊伟;高传善
【作者单位】200433,复旦大学;200433,复旦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1
【相关文献】
1.CDMA1X无线网络中视频传输差错控制研究与实现 [J], 钟亮;郭雨梅;门爱东;吴柯维
2.无线信道下视频传输的组合式差错控制机制 [J], 纪雯;史浩山;杨凤;姜飞
3.基于H.264的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J], 王坚强;周燕飞
4.视频传输中的差错控制技术综述 [J], 胡娴;赵亮
5.无线网络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J], 黎俊伟;高传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控制网络通信中差错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控制网络通信中差错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李韬;王平
【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年(卷),期】2003(013)008
【摘要】基于数字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机制的基本理论,针对工业环境中干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混合差错控制系统来保证工业控制网络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对其中主要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法进行了数学模型研究与软件实现,最后分析了该差错控制机制的性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混合差错控制系统在保证一定吞吐量的同时能减少信道误码率,有效地提高了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能力.
【总页数】4页(P48-50,54)
【作者】李韬;王平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自动化系,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自动化系,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9
【相关文献】
1.工业网络通信技术在腈纶纺丝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沈世刚;王登前;冯运强;周广顺
2.C-NET网络通信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赵耀霞;李玉萍;姚竹亭
3.视频会议中的网络通信控制系统 [J], 邢彦廷;吕立;廉东本
4.CRC算法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差错检测控制中的应用 [J], 张岚
5.网络通信技术在DCS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邓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能效的无线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新型通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这类通讯方式基本上实现了人们之间“无距离”的沟通,人们对这种数字传输技术和存储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大,这种需求随着大规模的高速数据网的出现变得更加迫切。
因此就必需解决数字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问题,使数字传输的可靠性增大。
本文将以无线网络为切入点,基于无线网络的能效对无线传输差错控制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无线网络;差错控制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那么,什么是无线网络,无线网络与其他的网络相比有什么优越性呢?什么又是差错控制技术呢?
一、无线网络和差错控制技术的概况
(一)无线网络基本的概述
无线网络指的是利用电磁波信号作为信息传播的桥梁而形成的脱离了线路限制的局域网,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基本一样,但是两者的传输媒介是不同的,无线网络的发展迅猛,逐渐取代了有线网络。
无线网络与其他的网络相比,它便于移动、工作灵活、组建花费小,显著优于传统网络,它的这些性能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我国目前现有的差错控制技术
第一个是基于编码器的差错控制技术。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编码器在进行数据编码时,编码器会主动地保留一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得解码器能够更好地发现错误和恢复数据,对数据进行重新上传。
这类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对数据进行重新同步、变长编码和对数据进行独立分割等。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解决信道内产生的随机错误,但是这种方法对因网络拥堵而造成的数据包丢失作用不大。
第二种是基于信道的错误控制技术。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发送信息的传输端设置一些多余的检验码,来检验信息的准确度,一旦发生信息错误,解码器就会立刻纠正错误,常用的基于信道的控制技术主要有前向错误纠正,这种技术的缺点主要是要占用一定的信道宽度。
第三种是基于反馈的交叉错误控制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反馈信道来发现传输过程中的错误信息,并且在发送端重新发送出错的数据。
第四种是基于解码器的错误控制技术。
解码器能够根据周围数据的相似性,利用周围已收到的正确信息对丢失的信息进行重建。
这种错误控制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恢复丢失的数据,但是,其处理丢失数据的能力有限。
(3)差错控制的基本策略
首先,对信息进行前向纠错(FEC)。
前向纠错方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在接收端收到信息后,通过译码器的作用,在一方面实现错误信息的自动识别,另一方面积极处理这些错误信息。
在信号传输中,为了保证信号不被干扰,保护信号不发生变化,要设置多重纠正码,一旦发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就会立马对错误信息进行纠正。
然后,信息可以请求自动重传(AQR)。
当接收端检测到错误信息时,纠正码会试图找出错误并确定错误的位置,然后错误信息进行纠正,重新上传信息。
在这两种差错控制技术上的能效问题依然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二、在差错控制技术下的能效问题
在ARQ基础上的差错控制技术,由于译码器过多的重复上传信息,会在信道内造成信息的拥堵,加大信道内能耗损失;而基于FEC基础上的差错控制技术,由于有过多的解码过程,所以通信中的耗能除了发送节点能耗还有接收节点上的能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的能效。
因此,在在无线网络的差错控制技术中一定要考虑到能效的问题。
笔者认为。
要做到无线网络在传输过程中的能效最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单节点节能的方法
无线网络在通信中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感应、处理器和通信这三个方面的消耗,因此,要降低单节能点上的能耗,就必须要降低感应的能耗、计算能耗和通信的消耗。
降低感应能耗的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数据采集的质量和降低传感器的硬件功耗;降低计算能耗则可以通过使用低能耗的处理器,或者是改善硬件的系统设计;在单节能点的消耗中通信的能效消耗是最大的,一般主要通过来减少通信流量来减少能效的消耗。
(2)采用网络节制的方法
从网络的整个角度出发,采取以下的方式来节省网络的能效:
首先,建立网络管理制度。
缓解信道的拥堵情况,实现资源空间的共享,提高网络的容量,减小因信息拥堵造成的资源能耗。
其次,对流量的分发进行管理。
在信息的接收点和源点,设置一个多条的路由,以此来节省整条路由的能耗。
最后,对计算和通信进行管理。
在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通信和计算中,缩短数据的流长度,从而减少计算和通信的消耗。
在能效的基础下,我国的无线差错控制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缺陷。
三、目前,我国差错控制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对于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仅仅是停留在降低误码率的问题上,没有真正考虑到一些特殊的网络环境.比如:在利用FEC进行差错控制时,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误码率,但是会造成额外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的传输距离上,FEC从技术上来说是获得最优纠错编码的最好方案,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却并不是如此,因为在无线传感器中,信号的输入不仅仅要求稳定和快速,网络对能耗的需要也很大,单独地使用FEC控制技术,存在很多的局限和不足。
因此
(2)ARQ技术主要是通过数据包重新上传更改后的信息,这种更改信息和重新上传信息需要很大的编码器,使得网络的能量损耗比较大。
在能量受限制的网络环境中,节点通信发射信号的功率比较低,并且容易受无线通信道的影响,当信道环境较差时,可能多次更改和重传信息后仍然无法得到正确的数据包,多次的重传,不仅会造成网络的拥堵,还会造成耗能的急剧加大。
(3)很多研究者在研究差错控制技术时,主要研究的是网络的节能机制,忽视了数据传输中的稳定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信号中断的问题。
四、优化差错控制技术的方法
(1)信道的设置要使用抗干扰性强的电缆或管道,减小外界对信息的干扰,为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以此来加强控制的准确性。
(2)对数据的传输设置强大的编码器,避免因使用人群过多而造成的编码器崩溃,保证数据的传输不会中断。
(3)设置功能强大的解码器,加强解码器对信息的分析和重建能力,确保信息在发送和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4)保证信息反馈道的畅通,确保接收器获得的信息可以准确无误地反馈给编码器,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减少能耗的损失。
五、结束语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无线网络作为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电话、电视、电脑等。
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产品中都引用了无线网络。
然而,无线网络中的差错控制技术是无线网络传输中必须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将无线网络中的差错技术最优化,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们安全、稳定地使用无线网络,并让无线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志毅.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实时差错控制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2(11)
[2]廖小潼,马然,安平,张兆样.基于多视点视频的差错控制技术[J].电视科技,2010(3)
[3]张景正,基于无线信道的立体视频差错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钟原.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3(9)
[5]田真,袁东风,梁泉泉.无线传感器网络差错控制技术的能效分析[J].交通学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