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011高考化学试题精编---化学计算
2011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分析
:
21 4) 填 空 A( 或 B( 3)
理 解
化学 计算
9
百 分 分值 百分 分值 百 分
比/ % 比/ % 比/ %
百分 分值 百分
比/ % 比/ %
.
l 1 填 空 s 6( ) o2的 性 质 ( 学 方 程 式 ) 化
元素
1 3 填 空 6( )
c 性 质 l的
4
4
理 解
表 1 2 1 高 考 江 苏 卷 内 容 分 布 分 布 与 比 例 01 年
基本 概念 和理论
分值
考试说 3 6O 明( ) 约
基本 概念
2 4 6
单选 单选 单选
化学 用语 离子 共存 离子 方 程式
2 2 2
理解 综 合 应 用 综 合 应 用
综合 应用
3 2 2 2 1 OO 40 OO O4 70
l 8 5
2 l 6 l O0 5 3
2. 08
O
化 合 物 2 2) 填 空 s 性 质 ( 学 方 程 式 ) 0( o的 化
卷断实 3 . 2 . 2 l 1 0 50 92 00 67 9 际( ) 4 ) ( 7 约 ( 5 0 3 5 )
2 A 1
( —4 、 1
3
l 0
综 合 应 用
理 解
填 空
物 质结 构 ( 做 ) 选
3
元素及其化 有机化学 合物 基础 化学实验
分值
2 40
2. 50
单 选
单 选
物 质 的性质 、 应用
物 质 的性质 、 用 应
2
高考试题——化学(江苏卷)含试卷分析和试题解析
2011年高考化学试卷(江苏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2011年江苏高考化学卷,在继承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变化和创新。
在试题总题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试题结构进行了微调。
客观题的题量在增加,而分值在下降;主观题的题量在减少,而分值在增加。
选择题中基础性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增多,内容继续向广度扩张,而难度则有所下降。
非选择题部分,纯理论性和计算性试题占比较少,而工业生产流程、基础实验、社会热点等题材的试题占比较大。
这些内容,信息量、阅读量大,对学生捕捉信息、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和用学科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与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相当,但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
选考内容不管是《选修三》,还是《实验化学》,都比较基础,难度比去年有明显的下降。
总的来说,2011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在拓展创新,力避偏题怪题,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试卷导向和区分度,考查能力,选拔新人,时代性和新颖性等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纵观江苏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基本题型和题量保持相对稳定,但试卷结构却在不断的变化。
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共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热效应、盐类水解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平衡、有机物的性质和合成、基础物质制备、离子检验和除杂、实验数据的阅读和处理、图表信息的综合运用等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三年基本保持稳定。
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试题内容双向细目对照表:2012届高三化学复习,我看还是应该狠抓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重视基础实验、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渗透,不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和运用、化工生产流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适应性和考场应变能力。
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011年—2020年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化学计算(含详细解析)
1.(2012·上海高考真题)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 .11.2n 5VB .5V 11.2nC .22.4V 5nD .22.4n 5V【答案】D【解析】氨气与氧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反应:4NH 3+5O 24NO +6NO ,可知4NH 3~20e -,即4:20=:22.4AV n N ,推出为N A =22.4n/5V 。
答案选D 。
2.(2017·上海高考真题)2克氧气含有x 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16xB .32xC .x/16D .x【答案】A【解析】n(O 2)=2g 32g/mol =116mol ,含有x 个分子,则N A =N n =x116mol =16x/mol ,故选A 。
3.(2017·上海高考真题)将一定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B .2:3C .3:2D .8:9【答案】C【解析】设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都生成1mol 的H 2,则Mg+2HCl=MgCl 2+H 2↑,2Al+6HCl=2AlCl 3+3H 2↑ 1 1231 所以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1:23=3:2; 答案选C 。
4.【2016年高考上海卷】某铁的氧化物(Fe x O )1.52g 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 2,恰好将Fe 2+完全氧化。
x 值为( )专题08 化学计算A .0.80B .0.85C .0.90D .0.93【答案】A【解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Fe x O 被氧化为Fe 3+转移的电子数和Cl 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标准状况下112mLCl 2转移电子数为0.01mol 。
则有: 1.5256x+16 ×(3-2x)×x=0.01,解得x=0.8。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答案与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分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根据溶液的配制来分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应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A、因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分子,故A错误;B、因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电子稳定结构,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其电子总数为8×6.02×1023,故B正确;C、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L溶液,而不是溶于1L的水中,故C错误;D、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58.5g熔融的NaCl,1molNaCl生成0.5mol氯气,能产生0.5mol×22.4L/mol=11.2L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22.4L氯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悉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定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2)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3)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4)对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遵循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散去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个碳原子的:CH3CH2CH2CH2CH2Cl;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CH3CH(CH3)CH2CH2Cl;CH3CH(CH3)CHClCH3;CH3CCl(CH3)CH2CH3;CH2ClCH(CH3)CH2CH3;主链有3个碳原子的:CH2C(CH3)2CH2Cl;共有8种情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以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要抓住判断角度,找出等效氢原子种类.一般说来,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氯原子取代任意一个等效氢原子所得的一氯代物是同一种.只要这样就可以了.比如说丙烷有两种一氯代物.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分析】①烯烃具有双键,与溴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②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700C时,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③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时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也属于取代反应;④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时苯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也属于取代反应.【解答】解:A、①属于加成反应;②属于消去反应,故A错;B、③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④属于苯的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C、①属于加成反应;③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D、②属于消去反应;④属于苯的硝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反应类型,做题时注意有机物的化学性质.4.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K a(HF)C.D.【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热点问题;类比迁移思想;控制单因变量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HF属于弱电解质,则在加水不断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保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并注意温度不变时,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来解答.【解答】解:A、因HF为弱酸,则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但c(H+)不断减小,故A错误;B、因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K a(HF)在稀释过程中不变,故B错误;C、因稀释时一段时间电离产生等量的H+和F﹣,溶液的体积相同,则两种离子的浓度的比值不变,但随着稀释的不断进行,c(H+)不会超过10﹣7mol•L﹣1,c(F﹣)不断减小,则比值变小,故C错误;D、因K a(HF)=,当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促进电离,c(F﹣)不断减小,K a(HF)不变,则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明确稀释中电离程度、离子浓度、K a的变化即可解答,本题难点和易错点是不断稀释时c(H+)不会超过10﹣7mol•L﹣1.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分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Fe+Ni2O3+3H2O=Fe(OH)2+2Ni(OH)2,可以判断出铁镍蓄电池放电时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失电子生成Fe2+,最终生成Fe(OH)2,Ni2O3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得电子,最终生成Ni(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则充电时,阴极发生Fe(OH)2+2e﹣=Fe+2OH﹣,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2Ni(OH)2+2OH﹣﹣2e﹣=Ni2O3+3H2O.【解答】解:A、反应后产物有氢氧化物,可得电解液为碱性溶液,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做还原剂失去电子,Ni2O3做氧化剂得到电子,即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故A正确;B、根据总反应Fe+Ni2O3+3H2O=Fe(OH)2+2Ni(OH)2,可以判断出铁镍蓄电池放电时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失电子生成Fe2+,碱性电解质中最终生成Fe(OH)2,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故B正确;C、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Fe(OH)2+2e﹣=Fe+2OH﹣,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会升高,故C错误;D、充电时,阴极发生Fe(OH)2+2e﹣=Fe+2OH﹣,阳极发生2Ni(OH)2+2OH﹣﹣2e﹣=Ni2O3+3H2O,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有关知识,做题时注意根据总反应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化合价的变化,以得出电池的正负极以及所发生的反应.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压轴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S;B.漏写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生成亚硫酸根离子;D.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S,因此产物应该是硝酸铁、硫酸和一氧化氮,故A错误;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除了生成碳酸钠外还有一水合氨生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H2O+NH3.H2O,故B错误;C.SO2不足产物应该是SO3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C6H5O﹣+SO2+H2O=2C6H5OH+SO32﹣,故C错误;D.碳酸钙和醋酸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大理石溶于醋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 为学生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推断出W、X、Y和Z分别是什么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性质,对照各个选项,判断正误.【解答】解: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是短周期元素,且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为S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是Li元素;A、W、X的氯化物分别为LiCl和CCl4,则Li+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错误;B、元素X与氢形成的化合物有C2H2,C6H6等,故B正确;C、元素Y为铝,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故C正确;D、硫和碳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的性质,充分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8.(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CuSO4•H2O(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CuO+SO3↑.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102℃;(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2.2×10﹣8mol•L﹣1(K sp[Cu(OH)2]=2.2×10﹣20).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0.2mol•L﹣1.【考点】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浓硫酸的性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CuSO4•5H2O受热到102℃时开始脱水分解,113℃时可得到较稳定的一种中间物,到258℃时才会继续分解.在200℃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为0.80g﹣0.57g=0.23g,根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确定此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2)温度为570℃灼烧得到的黑色粉末是CuO,氧化性气体则为SO3,反应方程式为:CuSO4CuO+SO3↑;CuO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铜和水,蒸发浓缩、冷却得到的晶体为CuSO4•5H2O;根据图象分析其存在的最高102℃;(3)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溶度积常数进行计算c(Cu2+),根据溶液的电中性计算H+浓度.【解答】解:(1)CuSO4•5H2O受热到102℃时开始脱水分解,113℃时可得到较稳定的一种中间物,到258℃时才会继续分解.在200℃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为0.80g﹣0.57g=0.23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5H2O CuSO4•(5﹣n)H2O+nH2O250 18n0.80g 0.80g﹣0.57g=0.23g,解得n=4,200℃时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故答案为CuSO4•H2O;(2)温度为570℃灼烧得到的黑色粉末应是CuO,氧化性气体则为SO3,反应方程式为:CuSO4CuO+SO3↑;CuO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铜和水,蒸发浓缩、冷却得到的晶体为CuSO4•5H2O;其存在的最高102℃.故答案为:CuSO4CuO+SO3↑;CuSO4•5H2O;102℃;(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浓硫酸与铜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4)根据题给Cu(OH)2的溶度积即可确定pH=8时,c(OH﹣)=10﹣6mol/L,K sp[Cu(OH)2]=2.2×10﹣20,则c(Cu2+)=2.2×10﹣8mol•L﹣1;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c(SO42﹣)不变,为0.1mol•L ﹣1,由电荷守恒可知c(H+)为0.2mol•L﹣1.故答案为:2.2×10﹣8;0.2.【点评】本题考查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溶度积常数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题目较为综合,分析图象信息是完成本题目的关键.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2858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 (g)+2H2O(l)△H=﹣443.5kJ•mol﹣1;(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填序号)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正极的反应式为O2+6H++6e﹣=3H2O.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96.6%(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专题】图示题;热点问题;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统一思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1)根据氢气的燃烧热可知水分解吸收的能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的关系来计算;(2)根据CO和CH3OH的燃烧热先书写热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分析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3)根据图象中甲醇的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并利用图象中时间与速率的关系来分析T1、T2,再利用影响平衡的因素来分析解答;(4)根据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来解答;(5)根据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并考虑电解质溶液参与电极反应来分析,并利用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来计算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解答】解:(1)由H2(g)的燃烧热△H为﹣285.8kJ•mol﹣1知,1molH2(g)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l)放出热量285.8kJ,即分解1mol H2O(l)为1mol H2(g)消耗的能量为285.8kJ,则分解10mol H2O(l)消耗的能量为285.8kJ×10=2858kJ,故答案为:2858;(2)由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则①CO(g)+1/2O2(g)=CO2(g)△H=﹣283.0kJ•mol﹣1②CH3OH(l)+3/2O2(g)=CO2(g)+2H2O(l)△H=﹣726.5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用②﹣①得反应CH3OH(l)+O2(g)=CO(g)+2 H2O(l),该反应的反应热△H=﹣726.5kJ•mol﹣1﹣(﹣283.0kJ•mol﹣1)=﹣443.5kJ•mol﹣1,故答案为:CH3OH(l)+O2(g)=CO(g)+2 H2O(l)△H=﹣443.5kJ•mol﹣1;(3)根据题给图象分析可知,T2先达到平衡则T2>T1,由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可知T2的反应速率大于T1,又温度高时平衡状态CH3OH的物质的量少,则说明可逆反应CO2+3H2⇌CH3OH+H2O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③、④正确,②中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则②错误,①中的单位应为mol•min﹣1,不符合浓度的单位,则①错误,故答案为:③④;(4)由化学平衡的三段模式法计算可知,CO2(g)+3H2(g)=CH3OH(g)+H2O(g)起始(mol/L) 1 3 0 0变化(mol/L) a 3 a a a平衡(mol/L)1﹣a 3﹣3a a a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故答案为:;(5)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在酸性介质中,正极不会生成大量氢离子,则电解质参与电极反应,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正极反应式为O2+6H++6e﹣=3H2O,又该电池的理论效率为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与其燃烧热之比,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100%=96.6%,故答案为:CH3OH+H2O﹣6e﹣=CO2+6H+;O2+6H++6e﹣=3H2O;96.6%.【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较多,注重了对高考热点的考查,学生应熟悉燃烧热、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等重要知识来解答.10.(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i→e,f→d,c→j,k(或k,j)→a(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BADC(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连接仪器装置;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专题】实验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1)一般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装置的顺序为:制备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等;(2)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3)CaH2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aH2具有还原性,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 (OH)2和H2;Ca与水反应也能产生Ca(OH)2和H2;(4)区分钙和氢化钙时可利用其组成、性质的差异来判断;(5)作为能源,氢化钙是固体,比氢气更易携带,使用也较方便.【解答】解:(1)氢化钙和金属钙都是极强的还原剂,遇水、遇空气都能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制取氢化钙时,必须要除去空气、水等其他杂质;在题给的实验装置中,不难判断出氢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净化装置和氢化钙的生成装置等,其连接顺序为i→e→f→d→c→j→k (或k→j)→a;故答案为:i→e,f→d,c→j,k(或k,j)→a;(2)为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因此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故答案为:BADC;(3)CaH2和Ca与水反应都能产生Ca(OH)2和H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H2+2H2O=Ca (OH)2+2H2↑和Ca+2H2O=Ca(OH)2+H2↑,因此不能根据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判断是否含有CaH2,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4)CaH2可以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现象是白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5)作为能源,氢化钙明显比氢气更易携带,使用也较方便,故答案为: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注意实验的一般方法.三、选修部分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Zn(C2H5)2+H2O=ZnO+2C2H6↑、ZnO+2H+=Zn2++H2O.(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2FeTiO3+6C+7Cl22TiCl4+2FeCl3+6CO②1TiCl4+1O21TiO2+2Cl2.【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涂敷明矾呈酸性的原因是明矾中存在Al3+的水解,纸张发生酸性腐蚀的原因是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碳酸钙能中和H+,可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同样也能发生水解,因此喷洒碱性溶液同样也能造成书籍污损;由Zn(C2H5)2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氧化锌和H+反应来分析防止酸性腐蚀的离子方程式;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来配平题给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产生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所以纸质会变脆,破损.故答案为: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CaCO3+2H+=Ca2++CO2↑+H2O;(2)①纤维素不但能在酸性环境下水解,在碱性条件下同样水解.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故答案为:过量的碱同样可能会导致纤维素水解,造成书籍污损;②由信息可知: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其实反应原理相可看成锌结合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最后变为氧化锌和水,则C2H5结合氢变为乙烷.氧化锌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从而消耗掉氢离子,起到防止腐蚀的作用.故答案为②Zn(C2H5)2+H2O=ZnO+2C2H6↑;ZnO+2H+=Zn2++H2O;(3)①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有:Cl:0→﹣1;Fe:+2→+3;C:0→+2由原子守恒:TiCl4、FeCl3前系数同时乘以2,这样再根据Ti守恒与Fe守恒就可以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了.故答案为:2;6;7;2;2;6;②根据氧气为氧化剂,1mol氧气得到2mol电子,生成1mol氯气失去1mol电子,故答案为:1;1;1;2.【点评】该题是一个好题,前两个小题重点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最后一小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难度是有的,但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作答起来有突破口.12.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2BN+3H2O;(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N,BN 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120°,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层间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4个氮原子、4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g•p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晶胞的计算.【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图及元素守恒可写出这两个反应的方程式: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2BN+3H2O;(2)B的原子序数为5,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B和N都属于第二周期元素,同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较大的是N;B属于第ⅢA族元素,化合价为+3价.(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出的孤对电子对数以及价层电子对数,可判断出分子的空间构型;(4)B、N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根据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层与层之间应该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5)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个顶点有8个碳原子,6个面各有6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个碳原子,如图所示: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8×+6×+4=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该含有4个N 和4个B原子.一个晶胞中的质量为,一个立方氮化硼晶胞的体积是(361.5pm)3,因此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g•pm﹣3..。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1.(2011江苏高考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 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 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D2.(2011四川)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解析:4CnHm+(4n+m)O24nCO2+2mH2O △V↓4 4n+m 4n 4+m32 72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0200515072956)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I.OOmolNaCI中含有6.02X 1023个NaCI分子B. 1.00moINaCI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X 6.02X 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 的NaCI溶液,可将58.5gNaCI溶于1.00L水中D. 电解58.5g熔融的NaCI,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2. 分子式为C5H11CI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6种B. 7种C. 8种D. 9种3.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Br2_[CHCHBrCHBr②CHCHOH . . CH2=CH2+H2O③CH J COOH F CH3CH2 OH CH3COOCHCH3+H2O④C6H6+HNC3 「C6H5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将浓度为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B. K a (HF)C.D. '.j..c(H+)匸5.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 (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Fe (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2+2OH- 2e「=Ni2O3+3H2O6.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2H+=F』+H2S TB. NH4HCQ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Q「+OH「=CC32「+H2OC. 少量SQ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Q+H2O=C6H5OH+HSQ「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2CHCOOH=ca+2CH3COO +CQ T+H2O7 .短周期元素W、X、丫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丫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 : 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 元素丫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 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9分)8. (14分)0.80gCuSO?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f KB fe0 8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C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r所得样品,于570r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O.C5S0.51温度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 时,c (CiF) = ______ mol?L-1(K sp[Cu(OH) 2] =2.2x 10「20).若在0.1mol?L「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 ?L「. 9•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sOH(l)的燃烧热厶H分别为-285.8kJ?mol 一1、- 283.0kJ?mo「和-726.5kJ?mo「.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 k J;(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Q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2均大于30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 (CHsOH) 二mol?Lh?min「t A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n (CH jOH) (4)在T1温度时,将1molCC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C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 (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10. (15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2)__________ 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B. 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z生成.①写出CaH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修部分11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矶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矶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____ ;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无水觎化钙浓硫酸MiDH溶液盐战小苏打锌粒饱和瘠液Un02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 ;②喷洒Zn (C2H5) 2. Zn (C2H5) 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_______ 、________ .(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 )替代明矶.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Q)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 F eTiQ+ ______ C+ ______ C2 :TiC4+ _______ F eC3+ _____ CO②______ T iC4+ ______ 02 m 7 . TiO2+ _____ C2.12.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1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赏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废纸属于可燃垃圾,选B。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己二烯和甲苯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D.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分析与赏析:考察有机反应知识。
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葡萄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溴水与苯酚溶液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与己二烯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甲苯可萃取溴水中的溴,B正确;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C错;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形成二肽时可能有如下四种情况:①二个甘氨酸之间;②二个丙氨酸之间;③甘氨酸中的氨基与丙氨酸中的羧基之间;④甘氨酸中的羧基与丙氨酸中的氨基之间。
D正确,D项设置有一定难度。
选C。
8.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和II中正极均被保护B. I和II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C. I和II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D. I和II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分析与赏析:考察原电池原理。
装置I、II都是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首先被腐蚀,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被保护;A对;I中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B错;II中正极反应式为:2H++2e-===H2↑,C错;I中没有Fe2+,D错;选A。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用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催化剂C+NO2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 A l(O H)3(胶体)+3H+D.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x+4y )O 2−−−→催化剂高温xCO 2+2y H 2O分析与赏析:考察化学方程式。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CuSO4B.H2O C.CuO D.CuSO4·H2O1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12.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 N A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 N A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13.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高考复习-化学计算-化学试题
高考复习-化学计算-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10g元素R分别与氧组成34g氧化物甲、66g氧化物乙,则甲和乙的化学式分别可能是[]A.R2O和R2O3B.R2O3和R2O7C.R2O3和R2O5D.R2O3和R2O42.若40g密度为?g/cm3的CaCl2溶液里含2gCa2+,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2.5?mol/LB.2?mol/L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C.28g氮气所含原子个数为NAD.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分子所占的体积定11.2L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稀HNO3分别与下列金属反应生成盐、NO和H2O,其中消耗金属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CuB.FeC.AgD.Al5.20℃时,Ca(OH)2的溶解度为0.165g.于该温度下向539g饱和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得1g白色沉淀,则通入石灰水中CO2的物质的量是[]A.0.01molB.0.012molC.0.014molD.0.002mol6.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蒸气的密度是同溶、同压下H2密度的116-117倍,试判断与氯化物价态相同的氧化锆的化学式[]A.ZrOB.Zr2OC.Zr2O3D.ZrO27.两份质量为m的硫,分别跟足量的氢气和氧气反应,反应后将生成物混合,析出硫的质量[]A.2mB.1mC.1.5mD.0.5m8.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5g,今在120g溶液中溶有20g溶质,要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A.蒸发掉20g水B.加入5g溶质9.在质量为Gg的坩埚中,加入BaCl2·nH2O晶体后,称得质量为W1g.加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冷却后称得质量为W2g.则n值为[]10.在VmL 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得白色沉淀;然后在高温下灼烧沉淀,得白色固体ag.则原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11.氧气和氯气的混合气500mL(标况下),氢气在其中充分燃烧,用水吸收生成物得到250mL 溶液,从中取出25mL,用0.125mol/L的NaOH溶液20mL恰好中和.则与混合气体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为[]A.280mLB.300mLC.490mLD.720mL12.40g铁粉投入到500g稀硝酸中,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为NO,则稀硝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40%B.36%C.24%D.12%13.式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向K2SO4和FeCl3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当SO42-完全沉淀时,Fe3+也沉淀完全,则原混合溶液中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B.2:3C.3:1D.3:215.13.5gCuCl2样品含下列某一种杂质,此样品与足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29g沉淀,则样品中所含杂质为[]A.KClB.ZnCl2C.MgCl2D.BaCl216.把m mol的C2H4跟n mol 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P mol C2H6,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7.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的2.7倍,则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时,消耗H2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A.1.6倍B.1.8倍C.1.4倍D.1.2倍18.在一定条件下,将5体积NO、5体积NO2、6体积O2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1体积B.2体积C.3体积 4.4体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将由KOH、KHCO3组成的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由25.6g减少到20.7g,那么原混合气体中KOH的物质的量(“填>、<、=”)KHCO3的物质的量.2.由乙炔、苯和乙醛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3.甲酸甲酯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6.67%,则碳的质量分数为.4.一定量的铝和硅分别与足量的NaOH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铝和硅的质量比为(Si+2NaOH+H2O=Na2SiO3+2H2↑).5.在400K时,向有机物A的蒸气20mL中充入60mL氧气,引燃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的CO2和H2O(气)的体积比为2:3,冷却到反应前状况时,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少1/5,则有机物的分子式是.6.在50mL bmol/L AlCl3溶液中加入50mL amol/L的NaOH溶液.①当a≤3b时,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②当a、b满足条件时,无沉淀产生.③当a、b满足条件时,a增大,沉淀减少.7.某温度下饱和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P%,向其中加入a g无水CuSO4,温度不变,最后析出b g CuSO4·xH2O晶体(b>a).写出P%、a、b、x的关系式.8.在KClO3+6HCl=KCl+3Cl2+3H20的反应中,当有6mol电子发生转移后,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的滑动活塞隔开,常温时,左边充入1/4体积的N2,右边充入3/4体积的H2和O2的混合气.若右边气体点燃,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活塞停留在气缸正中,则原来混合气中H2和O2的体积比为;.10.铜与1mol/L的硝酸反应,如果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下降了0.2mol/L,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下降了mol/L.11.硝酸铵溶于重水中,生成的水合氢离子的式量是.12.向含有各0.5mol Fe2(SO4)3、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2g铜粉,反应完后,溶液中〔Fe2+〕〔Cu2+〕(不考虑水解,填>、<、=).三、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10分,共16分)1.把a L含(NH4)2SO4和NH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2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c molBaCl2.由此可知原溶液中2.物质的量相等的两种金属价态相同的无水卤化物(卤素相同)29.6g,溶于水后再蒸发结晶,可得六水卤化物51.2g.将这些结晶水合物强热灼烧,又得到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价态不变)13.1g.如果将混合卤化物。
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赏析一、单选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分析与赏析:考察有机物知识。
A项,.纤维素不能遇碘水均显蓝色;B项,蛋白质,葡萄糖不是电解质;D, 食用植水解有甘油生成,不生成乙醇。
选择C。
8、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H+、I―、NO3―、SiO32-B. 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分析与赏析:考察离子共存问题。
A项,.H+、I―、NO3―、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SiO32-生成沉淀;B项,Ag+与Cl―、SO42―形成沉淀;D项NH4+与OH-和OH-与HCO3均反应。
选择C9、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 NO2含有n A个氧原子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 A CCl4分子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分析与赏析: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问题。
B项,NH3·H2O是弱碱,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小于0.1n A个。
C项,CCl4为液体,条件也不对。
D项1molFe2+作还原剂,转移n A个电子。
选择A。
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分析与赏析:考察实验基本操作。
A项,浓硫酸稀释方法不对;C项不能直接倒入,应采用玻璃棒引流;D项,要考虑MgCl2的水解和Mg(OH)2的分解,加热蒸干得MgO固体。
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1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本试卷分为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Si-28 S-32 Cu-64 I-127。
第I卷(共6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A.Na+B.HCO3-C.Fe2+D.Cl-分析与赏析:考察生活化学知识,涉及血液内容。
Na+、Cl-虽然是血液的成分,但不影响PH值;Fe2+也是血液的成分,但影响输氧功能,只有HCO3-离子在血液中起稳定人体的pH中起作用。
选择B。
2.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6CO+6H2O C6H12O6+6O2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2之一。
关于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的评价正确的是A.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B.加剧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C.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D.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分析与赏析:考察生活化学知识,涉及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
由于把CO2→C6H12O6,可以降低C(CO2),起到缓解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生成葡萄糖,起到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的作用。
选择C。
3.(2011上海卷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分析与赏析:考察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涉及吸热反应和催化原理。
一方面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另一方面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有催化剂的活化能要低。
所以结合图像,选择B。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分析与赏析:考察表示结构的化学用语,涉及球棍模型、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丙烯的球棍模型可以表示为A,但A的球棍模型不一定只表示是丙烯,C原子连接的还可能是F原子;丙烯的分子式是C3H6, C3H6可能是环丙烷;C的电子式中少了一个H原子。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 16 Na23 P31 S32 Cl35.5K39 Fe56 Cu64 I127 Au19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甲醇B. 乙炔C. 丙烯D. 丁烷2.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 22.30mLB. 22.35mLC. 23.65mLD. 23.70mL3.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A. NaHCO3和Al(OH)3B. BaCl2和NaClC. HClO3和K2SO4D. Na2SO3和BaCO34.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5.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6.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 H2O的还原B. NiO(OH)的还原C. H2的氧化D. NiO(OH) 2的氧化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1年福建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1年高考福建卷化学试题赏析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a 40 Fe 56 Ba 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6.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分析与赏析:考察化学生活知识。
A项,N2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A错误;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SO2的排放,B正确;C项,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C正确;D 项,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D正确。
选择A。
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分析与赏析:考察同周期、同主族的递变规律。
A项,B与C同周期,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弱;B项,Mg与Be同主族,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项,Cl、Br、I同主族,.HCl HBr 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D项,同电子层结构,M位于R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M>R。
选择B。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分析与赏析:考察有机反应知识。
A项,油脂只含C、H、O三种元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麦芽糖含有—CHO,蔗糖不含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OOH可以电离出H+,而—CH3不电离;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上海市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个试题的欣赏
上海市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个试题的欣赏上海市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个试题是第22题,位置放在不定项选择题中,其题目是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A.3.2g B.4.0g C.4.2g D.4.6g答案:D这个题目考察两个反应,一个是2Mg+O2点燃2MgO,一个是2Mg+CO2点燃2MgO+C,考察这两个反应涉及的化学计算。
选择的化学反应原理不难,处理其计算关系也不难。
但题目设置合理,关联方法恰当,位置放得准确,暗藏陷阱巧妙,是高考试题中难得的好题。
题目设置合理表现在计算所依据的化学反应不复杂不繁多,计算涉及关系也不复杂,没有过多的弯子,是中学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类型。
关联方法恰当,表现在本题关联差量法和极值法。
由2Mg+O2点燃2MgO分析,或者不要方程式从Mg→MgO分析,该反应增重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完全反应应该增重1.6g;2Mg+CO2点燃2MgO+C分析,或者不要方程式从2Mg→2MgO+C分析,增重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很容易得到完全反应,应该增重2.2g。
这是差量法运用的关联。
把Mg的质量和增重质量加起来就是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一个是2.4g+1.6g=4.0g,一个是2.4g+2.2g=4.6g,就形成了选择题中被选项中存在的两个极值点,这就是极值法的关联。
一个选择题关联两种巧妙计算方法,本身就体现了试题的价值。
位置放得准确,体现在把该题放在不定项选择题的题型下。
因为有两个极值点,4.0g 和4.6g,本身就是一个多项选择可能性的题目,放在不定项选择题的题型下即科学又准确,还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心理悬念——是1个答案还是2个?暗藏陷阱巧妙,表现在设置陷阱很有层次。
首先,4.0g和4.6g,考生很容易算出,但包含端点吗?这是一个陷阱层次;其次,本题没有有说CO2和O2混合气体足量,很容易忽视暗藏一个Mg不反应的极值点,2.4g,考生很容易就把3.2g排除掉,这是陷阱的第二个层次;第三个陷阱层次,是因为试题位置放在不定项选择题的题型下,对考生施加了心理陷阱。
201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11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 120 分)本试卷共21 小题,每题 6 分,共126 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照: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C 12 N 14 O 16 Na 23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 小题,每题6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6.02× 1023个 NaCl 分子NaCl 中含有B. 1.00mol NaCl 中 ,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 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 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 1.00L 水中D. 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 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 C H 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5 11A.6 种B.7 种C.8种D.9 种9.以下反响中,属于代替反响的是① CHCH=CH+Br2 CHBr3 2 2② CH3CH2OH CH2=CH2+H2O③ CH3COOH+CH3CH2OH CH3 COOCH2CH3+H2 O④ C6H6+HNO3C6H5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 0.1mol · L-1 HF溶液加水不停稀释,以下各量一直保持增大的是+?( HF)c(F -)A. c ( H)B. KC.D.()c H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响为:Fe+Ni O+3H O=Fe(OH) +2Ni ( OH)22 3 2 2以下相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响为 Fe+2OH-2e =Fe( 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邻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响为 2Ni ( OH)2 +2OH-2e =Ni 2O3+3H2O12.能正确表示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 2 FeS+2H=Fe2 +H SB. NH 4HCO3溶于过度的NaOH溶液中:- -2-+H2OHCO3 +OH=CO3c(H )c( HF)C.少许 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C6H5O- +SO2+H2O=C6H5 OH+HSO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2+ -CaCO3+2CH3COOH=Ca+2CH3COO+CO2 +H2O13.短周期元素 W 、 X 、 Y 和 Z 的原子序数挨次增人。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6.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判断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苯酚和乙醇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这两种物质的酸性很弱;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醇只能与钠反应,所以四种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醋酸、碳酸、苯酚、乙醇。
酸性越强,pH 越小。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答案】D【解析】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 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 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 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大于水,溴苯的密度小于,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 项正确。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5%=2mol ,因此可得下列“三段式”: mol N 2 + 3H 2 2NH 3初 2 8 0转 32 2 34 平34 6 34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即为%15%1003463434≈⨯++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D.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答案】A【解析】当NaOH 和CH 3CO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 1V 1=c 2V 2,生成物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2011年高考真题 化学(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1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1.(4分)(2011•山东)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C.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考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同位素及其应用;胶体的重要性质;原子构成;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计算.【分析】A、从干馏和分馏的区别来判断;B、从BaSO4的性质来分析;C、从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不同来区别;D、从溶液和胶体的不同来判断;【解答】解:A、石油的分馏属物理变化,因为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A错误;B、钡离子对人体有害,它是一种重金属离子,可以使人体中毒.硫酸钡在医学上用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会产生可溶性钡离子,所以它对人体无害,故B错误;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D、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不属于胶体,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具有的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馏与干馏的区别、硫酸钡的医学用途、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以及胶体和溶液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2.(4分)(2011•山东)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该元素为Si;然后,具体分析各个选项.【解答】解:A、Si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故A正确;B、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故B错误;C、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故C错误;D、C的非金属性大于Si的,甲烷比硅化氢稳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元素的性质,熟悉核外电子排布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4分)(2011•山东)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考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苯的结构;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乙酸具有酸性,酸性强于碳酸;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二者都能水解;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苯不具有烯烃的结构特征,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解答】解:A、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只有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则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而苯中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特殊的化学键,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涉及到甲烷、苯、乙酸、油脂和蛋白质,难度较小,明确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来分析性质、结构决定性质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即可解答.4.(4分)(2011•山东)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根据Al、Fe、Cu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各自所属类别来回答;B、根据Al、Fe、Cu三者放在空气中所发生的反应来回答;C、根据AlCl3、FeCl3、CuCl2三种溶液直接蒸干时所得到的产物进行分析;D、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析出的金属应按照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来析出.【解答】解:A、铝对应的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B、Fe还可以形成复杂的氢氧化物,Cu可以形成碱式碳酸铜等,故B错误;C、因为AlCl3、FeCl3、CuCl2的溶液加热时都水解生成沉淀和HCl气体了,HCl挥发了,所以得到的是各自的沉淀物,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故C正确;D、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是:Cu2+>H+>Fe2+>Al3+,Fe2+和Al3+不放电,Fe3+得电子成为Fe2+,不会析出铁,所以铁和Al不可以,因为它们比H活泼,只有Cu可以,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金属单质的性质、电解原理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知识,是一道综合型题目.5.(4分)(2011•山东)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该题考察了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电子离核远近能量的高低,以及非金属性强弱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关系,过渡元素的概念,综合性强,基础性强.【解答】解:A、对于主族元素是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故A错;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故B错;C、因P、S、C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故C正确;D、因过渡元素指的是中间十列元素,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明确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是解答的关键.6.(4分)(2011•山东)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pH的简单计算.【专题】压轴题;计算题;热点问题;平衡思想;分析比较法;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醋酸是弱电解质,则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将促进电离,离子的数目增多,但溶液的体积增大,则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并利用温度与电离常数的关系、酸碱混合时PH的计算来解答.【解答】解:A、因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则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增多,故A错误;B、因=,温度不变,Ka、Kw都不变,则不变,故B正确;C、加水稀释时,溶液的体积增大的倍数大于n(H+)增加的倍数,则c(H+)减小,故C错误;D、等体积10mL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时,醋酸的浓度大于0.001mol/L,醋酸过量,则溶液的pH<7,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明确温度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溶液的pH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稀释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与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程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4分)(2011•山东)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考点】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Zn的金属性强于Fe,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与电镀时所发生的反应为不同的两个反应,故电镀过程不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电镀时,每转移2mol电子析出1molZn,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的量存在确定的关系,与能量的其他转化无关;电镀时保持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易形成Zn﹣Fe原电池,Zn作负极优先被腐蚀,铁制品仍能受到保护.【解答】解: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因原电池反应与电镀时所发生的反应为不同的两个反应,故电镀过程不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故A错误;B、电解过程中确实存在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情况,但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的量存在确定的关系,与能量的其他转化无关,故B错误;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故C正确;D、镀锌层破损后,能形成锌铁原电池,铁为正极,锌为负极,同样起到保护铁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重在突出应用及电路中的电量与析出物质的守恒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明确电池或电解工作原理,对于其应用也要掌握.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6分)8.(14分)(2011•山东)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以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 6.72L.(2)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3.0kJ•mol﹣1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一定条件下,将与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与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的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2.67或8/3.(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 (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根据物质与水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计算,然后来计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2)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等”、“定”来判定化学平衡,利用三段法计算平衡时的浓度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3)利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工业生产的关系来分析.【解答】解:(1)N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H2O,当反应中有1 mol NO2参加反应时,共转移了4 mol电子,故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为1.2÷4×22.4L=6.72L.(2)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二个方程式颠倒过来,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得:2NO2+2SO2═2SO3+2NO,△H=﹣83.6 kJ•mol﹣1,故NO2+SO2⇌SO3+NO,△H=﹣41.8 kJ•mol﹣1;本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故a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随着反应的进行,NO2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b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SO3和NO都是生成物,比例保持1:1,故c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d中所述的两个速率都是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NO2(g)+SO2(g)SO3(g)+NO(g)起始物质的体积 1a 2a 0 0转化物质的体积 x x x x平衡物质的体积 1a﹣x 2a﹣x x x则(1a﹣x):(2a﹣x)=1:6,故x=a,故平衡常数为=x2/(1a﹣x)(2a﹣x)=8/3.(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压强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过大,需要的动力大,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选择250℃、1.3×104kPa左右的条件.因为在250℃、压强为1.3×104 kPa时,CO的转化率已较大,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再增大压强.故答案为:(1)3NO2+H2O=2HNO3+NO;6.72(2)﹣41.8;b;2.67或8/3(3)<;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点评】该题将元素化合物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等知识柔和在一起进行考察,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综合性,看似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只要细细分析,还是能各个突破的.第(3)容易出错,需认真分析图象,得出正确结论.9.(14分)(2011•山东)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1)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CS2[或(热)NaOH溶液].(2)如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20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 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xS+2e﹣=S x2﹣(或2Na++xS+2e﹣=Na2S x).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 4.5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7).(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S2﹣)>c(OH﹣)>c(HS﹣)>c(H+),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pH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是因为2S2﹣+O2+2H2O=2S↓+4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考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盐类水解的应用;钠的化学性质.【专题】开放题;盐类的水解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根据乙醇能和钠反应的性质以及硫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性知识来回答;(2)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题意实际情况来分析M的作用,根据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钠硫高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3)根据盐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知识来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根据加入硫酸铜后所发生的反应情况来判断pH的变化,根据硫离子的强还原性来回答.【解答】解:(1)乙醇能和钠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硫极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不溶于水,还能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S2[或(热)NaOH溶液];(2)原电池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反应2Na+xS=Na2S x中,硫单质得电子,故正极反应为:xS+2e﹣=S x2﹣(或2Na++xS+2e﹣=Na2S x),M作为电解质的同时又将钠和硫隔开,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铅和钠时,铅成为铅离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钠成为钠离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的4.5倍,即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4.5倍,故答案为:xS+2e﹣=S x2﹣(或2Na++xS+2e﹣=Na2S x)、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4.5;(3)硫化钠电离出的离子有钠离子和硫离子,理论上钠离子浓度是硫离子的2倍,故c (Na+)>c(S2﹣),但少量的硫离子水解,第一步水解强于第二步,两步水解均生成氢氧根,故c(S2﹣)>c(OH﹣)>c(HS﹣),溶液显碱性,故氢离子浓度最小,加硫酸铜后,溶液由碱性硫化钠溶液变为中性硫酸钠溶液,故pH 减小,故答案为:c(Na+)>c(S2﹣)>c(OH﹣)>c(HS﹣)>c(H+);减小;(4)硫离子有很强还原性,很容易被空气氧化,反应方程式为:2S2﹣+O2+2H2O=2S↓+4OH﹣,故答案为:2S2﹣+O2+2H2O=2S↓+4OH﹣.【点评】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同时即考查了有机物知识、电化学知识还考查了溶液的水解和电离知识,难度很大.10.(14分)(2011•山东)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SO42﹣、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流程如下:(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四氯化碳,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SO42﹣.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酸化溶液Z)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b、d.(4)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2×10﹣2,K a2=6.3×10﹣8;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5×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量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三种参考方案如下: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仪器自选.供选择的试剂: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气体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实验室以含有Ca2+、Mg2+、Cl﹣、Br﹣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和Br2,应将混合物中的Mg2+、SO42﹣、Br﹣等离子除去,根据流程可以看出分别加入氯气将溶液中的Br﹣氧化溴单质,加入氯化钡除去SO42﹣,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1)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Mg2+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a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3)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需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解答】解:(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Br﹣氧化溴单质,因为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溴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4,故答案为:四氯化碳;分液漏斗;(2)由于SO42﹣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由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Mg2+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a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11.0≤pH<12.2;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SO42﹣;11.0≤pH<12.2;盐酸;(3)实验室制取CO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气体,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2气体.若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故答案为:b、d;(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饱和石灰水变混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饱和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故答案为:三种参考方案如下: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11.(8分)(2011•山东)[化学与技术]水处理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含有较多Ca2+、Mg2+离子的水称为硬水.硬水加热后产生碳酸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CaCO3↓+CO2↑+H2O或Mg2++2HCO3﹣MgCO3↓+CO2↑+H2O(写出一个即可)(2)将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接来软化天然硬水,应首先使硬水通过RH(填“RH”或“ROH”)型离子交换树脂,原因是先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可能生成Mg(OH)2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3)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从而获得纯净水的方法称为反渗透法.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电势差(或电场力).(4)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或电阻率).【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渗析;离子交换.【分析】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离子,阴离子含有HCO3﹣,加热时碳酸氢盐分解可生成难溶的CaCO3或MgCO3沉淀;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接来软化天然硬水时,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交换硬水中的Ca2+、Mg2+离子,否则易生成Mg(OH)2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工业中利用反渗透法通过施加一定压力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而将大分子或离子截留,而获得纯净水,利用电渗析法可使相应的离子通过半透膜以达到硬水软化的效果;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水的导电率.【解答】解:(1)通常按水中Ca2+、Mg2+的多少,把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Ca2+、Mg2+的水叫做硬水;如果水的硬度是由Ca(HCO3)2或Mg(HCO3)2所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暂时硬度.具有暂时硬度的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进行软化,方程式为Ca2++2HCO3﹣CaCO3↓+CO2↑+H2O或Mg2++2HCO3﹣MgCO3↓+CO2↑+H2O,故答案为:Ca2++2HCO3﹣CaCO3↓+CO2↑+H2O或Mg2++2HCO3﹣MgCO3↓+CO2↑+H2O;(2)如果水的硬度是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做永久硬度.具有永久硬度的水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软化.离子交换剂中阳离子与水中的Ca2+、Mg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使水得到净化.如果硬水先通过ROH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时可能产生Mg (OH)2等沉淀而影响交换效果,所以先通过R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故答案为:RH;先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可能生成Mg(OH)2等沉淀而影响树脂交换效果;(3)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溶液中阴、阳离子会分别向两极移动,如果在中间加上一种交换膜,就可能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所以电渗析法净化水时,使离子通过半透膜的推动力是电势差或电场力.故答案为:反渗透法;电势差(或电场力);(4)因为水的电离程度极小,所以纯水是几乎不导电的,因此要检验蒸馏水的纯度时,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或电阻率.故答案为:电导率(或电阻率).【点评】本题考查硬水软化的原理,做题时注意硬水的主要离子成分以及物质的性质,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2.(8分)(2011•山东)[物质结构与性质]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2)H2O分子内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沸点比高,原因是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sp3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是H2O中O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的密度为ag•cm﹣3,N A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CaO晶胞的体积为.cm3.【考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晶胞的计算;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压轴题.【分析】(1)s能级有一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p能级有3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结合洪特规则分析;。
盘点2011年高考化学计算方法
本 文在 教 学 酝 酿 过 程 中 曾受 到 北 京 市 t 1中学 0
化 学 组于 璐老 师 的启发 , 此致谢 . 特
( 作者 单位 : 京 市 1 1中学) 北 O
C 5 ; 0
D 7 % 5
化
4 C H + ( n 4 + ) 2 0 — 4 C02 2 n + mH 2 0 △ 减小 ) (
-
高考 风 向 标 一
因, 铝盐 、 铝 酸盐 、 偏 氢氧 化 铝 的相 互 转 化本 质 属 于 酸 与碱、 酸与 盐或碱 与 盐 的复 分 解 反应 类 型. 三 , 第 铁及
化 合 物知识 网络 中 +2 +3价 化 合 物 的存 在 , 醒 我 、 提
们 注 意从 氧 化 还 原 反应 角 度 思 考 物 质 的 性 质 与 相 互
方法 , 因此 具有 形象 直观 、 算 简 捷 的特 点 . 法 经 常 运 此 在溶液 的混合 及计 算平 均相 对 分 子 质量 ( 平均 相 对 原
( )① 某种 铁 矿 的主要 成分 : 作涂 料 和 油漆 颜 3 用
.
— —
—
—
子质 量) 平 均 热量 、 、 气体 密 度等 方面 运用 .
建议 .
1 交 叉 法
用碱 , 用于 制 玻 璃 和 造 纸
,
实 验 室 常 用 固 体 干 燥 剂 的 成 分 之 一
制 作 面包 时添 加 的发 酵 粉
,
交 叉法 又名 十字 交叉 法 或 混合 规 则 , 一 种 利 用 是
( ) 业 炼 铝 原 料 2工 酸过 多 的 胃药
应 为 紫色
料 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精编—化学计算1.(2011江苏高考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 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 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D2.(2011四川)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解析:4CnHm+(4n+m)O24nCO2+2mH2O △V↓4 4n+m 4n 4+m32 72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答案:B答案:D3.(2011上海17)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1.0 mol/L;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2.0 mol/L。
由于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
答案:B4.(2011上海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每生成1mol氧气,固体质量就增加56g、消耗2mol二氧化碳和2mol过氧化钠,同时生成2mol碳酸钠,而转移的电子数是2mol。
答案:AC5.(2011上海22)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A.3.2g B.4.0g C.4.2g D.4.6g解析:若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镁,其质量是4g;若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质量是4.6g。
因为只要有氧气存在,就不可能生成单质碳,即镁应该首先与氧气反应,所以选项D是不可能。
答案:D6.(2011上海30)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1)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
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
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2)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联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
由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火箭推进剂完全反应生成72.0kg水,计算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
(3)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与NO2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6NO+ 4NH3=5N2+6H2O6NO2+ 8NH3=7N2+12H2ONO与NO2混合气体180 mol被8.90×103g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mol氮气。
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cm3。
计算:①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1位小数)。
(4)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CO(NH2)2。
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如两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已知常压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
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与化学有关的计算。
答案:(1)HN3 4.48(2)64kg(3)9:1 2.4molL(4)3:1:1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1浙江高考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2()(1)acKcα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12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解析: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 mol氢键。
B.错误。
K a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C.正确。
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苯(l)与环己烷(l)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3,说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D.正确。
热方程式①=(③-②)×3-④÷2,△H也成立。
答案:B【评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
2.(2011北京高考10)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 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解析:Na2O是由Na+和O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2:1。
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也是2:1,选项A不正确;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Na2O转移2mol电子,而生成1molNa2O2也转移2mol电子,因此选项B不正确;常温下N a与O2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Na2O,所以选项C 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2-②即得到反应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D3.(2011重庆)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A. -1780kJ/molB. -1220 kJ/molC.-450 kJ/molD. +430 kJ/mol解析:本题考察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的1mol S(s)和3molF2(g)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是280kJ+3×160kJ=760 kJ。
而生成1mol SF6(g)时需形成6mol S-F键,共放出6×330kJ=1980 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 kJ-760 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 kJ/mol,选项B正确。
答案:B4.(2011海南)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盖斯定律。
解析:反应的焓值由盖斯定律直接求出。
即(△H1-△H2)/2=-259.7 kJ·mol-1。
【误区警示】本题中两负数相减易出错,此外系数除以2时,焓值也要除2。
5.(2011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答案]CD命题立意:活化能理解考查解析: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Σ(反应物)-Σ(生成物)。
题中焓为正值,过程如图所以CD正确【技巧点拨】关于这类题,比较数值间的相互关系,可先作图再作答,以防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