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课件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课件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A C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 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入 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探究一
探究二
(3)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 响。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 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 联系实际,针对成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2.框图分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3.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 造成湿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 湖泊、沼泽消亡的过程。湿地减少的原因用框图表示如下:
12345
答案:(1)东北 黑土流失 (2)a b d c(自左向右,自上而下)
(3)
地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森林资源 ① 的破坏
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 等
② 土地荒漠化
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超载、过载等),滥垦草原, 使草场破坏严重
12345 乙 ①②两地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2345
(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
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平原,该区北部
(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a.以风力作用为主 b.以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 d.年降水量小且 不稳定
(3)读图,完成下表。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恶化的原因有哪些?
生态环境恶化的几大原因:
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3、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
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
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4、历史长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过分强调工程措施,而忽视了生物措施。

6、部分生态建设项目忽视了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7、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方面〃保护优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认真执行。

8、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9、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
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
加剧了
生态环
境的退
化。

1.。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A.直接提供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娱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答案】B 解析:城市森林并不以提供有形林产品为主,A项错误;C、D两项 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城市森林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 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 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答案】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 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 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 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森林资源破坏 读下图,回答(1)~(2)题。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答案】D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 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 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 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3.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 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 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 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 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 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 全人类的生存状况; 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 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 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 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 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
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
3、解决生态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题的障碍与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 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 变。
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 1.2 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
2.3 国际环境公约
• 目前缔约国在3个或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 公约有200多个 • 国际公约的运作框架* •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1)
•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3年签署,75年生效。 控制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方式包括完全禁止 和许可证制度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 尔议定书》:前者85年签署,88年生效,后者87年 签署。旨在建立一个控制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 质的机制,禁止生产和使用某几种化学物质,并对 其它种类作出限制 • 《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92年生效。目的是控制并把废弃物越境减少到最小 程度,把产生有害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92年生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 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

高中地理课件-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课件-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针对该区域湿地变化的特点,提出对策。
解析 不同时段是指表格中的1976~1986年和1986~2005年,湿地变化特点要从 表格中的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进行说明。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源、 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应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 退耕、严禁围垦。
答案 (1)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 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不利 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 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等。
沼泽
珊瑚礁
水稻田
滩涂好放鸭
滩涂
2、湿地功能
1)湿地的生态价值 ——“地球之肾”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海洋
2)经济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鱼塘
提供水资源
提供矿物资源
提供能源和பைடு நூலகம்运


3)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
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赣、闽、台)
缺林地区:
广大西北和黄河中下游的晋、冀、豫
思考
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因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 因主要是烧荒耕作、过度 采伐、、过度放牧、修建 道路和森林火灾等造成, 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 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 的45%。在垦荒过程中, 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 马孙森林,把树木砍倒, 再放火烧。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措施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包括过度开发 、污染、城市化等,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质 量的下降。
生态环境问题措施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 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以遏制生态环境的 进一步恶化。
展望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
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根治的环境问题,如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 等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也面临 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公众对环保意识的淡薄, 缺乏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
政策和管理缺失
政策和管理缺失导致生态 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 和管理,从而加剧了生态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03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政策措施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以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发展环保产业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如环保设备 制造、生态修复等,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强化环境监测和预警
政府应建立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 决环境问题,预防环境风险的产生。
教育措施
加强环保教育
01
政府应加强环保教育,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
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②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③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如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3章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

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3.湿地减少(1)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

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提示】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物种减少
1、现状
速度上: 大大加快
பைடு நூலகம்
区域上: 热带森林及岛屿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 减少;加之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便 受到人类猎杀,且捕杀数量越来越大,20世纪初在中国几 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 中国的三种犀牛 (印度犀、苏门犀、 爪哇犀)的种群统 称,一般体长在 2.1-2.8米,高1.11.5米,重1吨。
(三)湿地减少
1、湿地破坏现状
面积在急剧减 少
潘塔尔沼泽地
2、湿地减少的原因
(1)水土流失,河湖淤积。
(2)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截流改 道。
(3)围湖、围海造田
(4)环境污染
(5)人类不合理的活 动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长江中上游森林破坏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3、华北平原土地盐渍化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在 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目前 几乎在野外灭绝,仅在各地动物园、繁殖基地里人工饲养 着100余只。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动物活动空间压缩 森林的乱砍滥伐 食物来源减少
植物种类减少
一个狮群约有20-30名成员, 每一个狮群的领地区域相当明确,
在猎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
方千米;而在猎物稀疏的地域中它 们也许不得不建立大到400平方
千米的领地。
过度捕猎及非法贸易
非洲非法捕象
加拿大人捕杀海豹
日本人捕鲸
环境污染
在过去的50年内, 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 过度渔猎以及海洋酸化 等因素所致,全球珊瑚 礁覆盖面积减少了四分 之一。此外,全球近三 分之一的珊瑚种类已濒 临灭绝。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中国生态环境目前的现状3.这些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解决的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哪些?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进一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首先,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工业、农业、城市化等活动大量消耗了自然资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仅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也消耗了地球的资源,加速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了土壤和水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建设导致树木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矿石、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导致了矿产资源的枯竭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导致了植被减少、植物物种灭绝等现象,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环境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环境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了环境保护的监管不力,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不力,使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得不到有效管理。

同时,环境政策的不协调性和不完全性导致了环境管理难度大、效果不佳。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加剧。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政策的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完善环境政策等,共同努力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地球的美丽家园。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案中图版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案中图版

第一节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情景导入先思考——————“十”字架的沉重思考探究:(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破坏。

(2)这种问题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提示:这样造成的后果主要有: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导致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原因生物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生物物种灭绝退化①乱砍滥伐森林;②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及非法贸易;③环境污染破坏生物生存环境;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森林资源破坏全球平均每年损失1 800万~2 000万公顷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损失严重①林木砍伐;②林地开荒和开矿;③薪柴采集;④大规模放牧;⑤空气污染,尤其是酸雨污染湿地减少面积急剧缩减,退化严重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②引水灌溉、河道截流改向导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③围湖、围海造田;④环境污染;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四个角度1.分布区域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

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往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

(2)目前,人为原因是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上。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危害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例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生物物种减少造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

(二)森林资源破坏造成森林破坏多的原因有:1.砍伐林木;2.开垦林地,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3.采集薪材,我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4.大规模放牧,在西北、内蒙地区放牧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草地的大量减少。

(三)湿地减少湿地减少的原因:1.农牧业发展,农业的迅速发展,盲目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

畜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对湿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农牧业的发展造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位下降,湿地水大量补充地下水,造成湿地系统物质能量流失衡及生态功能减弱,直接导致湿地系统的退化。

如松嫩平原的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和草原,垦荒活动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

2.水利工程建设,人为修建水库和堤防,特别是随着水库库容和堤防长度和高度的增加,拦截水源使得河流下游以及周围的水利联系减少乃至被切断,一方面减少了平原区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的上游水源;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切断了内流区的外泄通道,导致湖泊萎缩、沼泽化,沼泽湿地变干、萎缩,使地表盐分难以向下游排泄而加剧湿地盐碱化。

3.点面源污染,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营养物质富集、土地盐碱化、农药杀虫剂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一系列点、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湿地水体受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功能减弱,湿地系统不断退化。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大,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2.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会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3. 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大规模的畜牧业,可能导致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 滥伐森林和过度开垦: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会破坏生态系统,减少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

5. 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燃烧化石燃料等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以下结果:
1. 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4. 资源短缺: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等。

5. 人类健康问题: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和健康风险的增加。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它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对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污染工业机械和设备的广泛使用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这些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和重金属,通过排放进入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环境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排放,渗入地下水,造成水源污染。

同时,农作物秸秆的焚烧也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扩张和建设活动导致大量土地的开发和污染。

例如,建筑工地产生的粉尘、噪音和废弃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城市发展还带来大量车辆尾气和垃圾产生,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4. 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使用燃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是引起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5. 生活垃圾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是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

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滤液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环境污染的影响1.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湖泊和河流受到污染。

这些不仅影响了自然界的平衡,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水污染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土壤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慢性疾病。

3. 气候变化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4. 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也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旅游业和生态旅游来说,环境污染可能减少游客数量,降低就业机会。

此外,环境修复和废弃物处理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5. 社会问题环境污染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保护森林 1.国际: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 了《⑲___关__于__森__林__问__题__的__原__则__声__明_________》,在国际范围内确 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984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 《⑳__森__林__法____》),2002 年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许多林业管理部门和
2.中国湿地(湖泊)减少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2.保护湿地的措施 (1)1971 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 6 国签署了 《湿地公约》。 (2)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 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砍伐森林 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锐减
3.森林的生态功能 (1)吸收⑬__二__氧__化__碳__,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2)⑭__保__持__水__土__,__防__风__固__沙_____。 (3)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 (4)⑮_过__滤__尘__埃___,吸收噪声。 (5)调节气候,⑯__涵__养__水__源__。 4.森林破坏后的生态灾难 导致洪水频发、⑰__水__土__流__失__加__剧__、⑱__土__地__沙__化__、河道 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青藏高原
G草场退化、湿 高寒气源自、降水少导 地萎缩、土壤 致生态环境脆弱 侵蚀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人民生活贫穷,过杜开 垦、过度砍伐
过度放牧
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 相关性
森林破坏
森林破坏 土地侵蚀 草场退化
土地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这里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1.湿地的定义 对湿地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三个层次
注意:不要以为湿地就是土壤过湿甚至积水的土地,这是 仅从字面上理解湿地的概念,它将湿地的范围限制在一个相对 狭窄的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
2.湿地的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 26 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 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 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 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物种灭绝表现:1985 年前后每年灭绝几千种,而 1990 年增加到一年灭绝⑦__1__万__种。
2.灭绝的物种主要是:⑧__植__物__和⑨__昆__虫__。 3.物种灭绝的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由于⑩__狩__猎__和 采集加剧物种灭绝。300 万年的⑪__狩__猎_历__史___,是许多地区的野 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1.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素:被来自湖泊内外的⑭__沉__积__物____所充满。
(2)人为因素 截流改向
泥沙量
富营养化 海滨滩涂
2.我国湖泊减少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主要是过度⑲_引__水__灌__溉___和盲目⑳_围__湖__造__田___。
(2) 后果 : 导致湖水○21 ___矿__化__度___ 增加 ,使 水质 ○22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它们 之间的关系用相关图示法理解:
2.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即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经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物种, 至少有 90%已经演化为别的物种,或者永远消失了。地球历史 最近 2 亿年以来,每百万年平均 90 万个物种灭绝,平均 1.1 年 灭绝一个物种。可见,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 度放牧
B
西北干旱半干 旱地区
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度放牧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D 南方亚热带丘 E 陵地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丰富,且集中
土壤侵蚀,森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原
物种灭绝和多 崎岖,降水集中 样性锐减。
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 ○21_林__木__采__伐_转为 ○22__森__林__培__育_。
1.不同时期对森林的破坏作用
2.森林的分类
(1)按森林疏密


密林 疏林——由阔叶树和草地组成
天然林
(2)按受人为影响程度

“半天然”林
人工林
3.森林的面积和分布 (1)世界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2000 年世界森林面积为 38.66 亿公 顷,人均 0.6 公顷,世界森林覆盖率 30%。
_____变__劣_____。 三、保护湿地 1.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截至
2000 年 6 月,已有 121 个国家加入国际公约—— ○23_《__湿__地__公__约_,》
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 2 .目前,湿地保护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
○24 __恢__复__和__重__建____。
2、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 :
森林砍伐 水 土 流 失
1、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 自然背景。 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读 图 思 考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土壤
A 大兴安岭西侧 侵蚀、草场退化
严重
降水较少 气候较干
1.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 (1)原始社会及其以前,森林自然更新。 (2)农业社会,森林面积⑤__逐__渐__减__少__。 (3)工业社会,世界森林尤其是⑥__热__带__雨__林__面积锐减。
2.森林现状 (1)世界:2000 年世界森林面积为 38.66 亿公顷,约占全球 陆地面积的⑦____3_0_%____,其中 2/3 为⑧____密__林____,1/3 为由 阔叶树和草地组成的⑨____疏__林____。 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 ⑩___人__工__林___,或“⑪__半__天__然____”林。 (2)我国:2000 年我国森林面积为 1.58 亿公顷,人均占有 0.11 公顷,覆盖率⑫__1__6_.5_5_%___。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 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 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 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 然充满湖沼。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 (1) 内容 : 包括 ①____遗__传__多__样__性__ 、 ②____物__种__多__样__性__ 和 ③___生__态__系__统__多__样__性_____三个层次。 (2)分布:约 3/4 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④__热__带__雨__林__ 和⑤__珊__瑚__礁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2.物种灭绝: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有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即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最近 2 亿年来,平均 ⑥____1_._1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
一、什么是湿地
1.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 淡水或咸水、由①_沼__泽__、__泥__沼__、__泥__炭__地___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 包括②_低__潮__时__水__深__6__米__以__内__的海域。
2 .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 ③___气__候_____、调蓄④____水__量____、净化⑤____水__体____、释放 氧气 、 美化 ⑥____环__境____ 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号称 “⑦地__球__之__肾____”。
②西南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 1/4。
③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包括江西省、福 建省、台湾省。
缺林地区:广大的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河 北、河南。
4.森林的生态效益 图 4-1-1
5.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1)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 境。 (3)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4)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 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5)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 水与长江洪水叠加;
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 曲,水流不畅;
⑤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2)人为原因 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 量增大; 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 水能力减弱。
【答案】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
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 择偶、产仔、哺乳等行动)。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 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
一、森林的特点 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①___最__复__杂___、最能长久存在的 生态系统。 2.②__保__护__森__林__、③__植__树__造__林__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3.森林是最丰富的④___物__种__库___。 二、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世界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现存森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 美洲、亚欧北部和东南部、非洲赤道地区;在工业化国家中, 除加拿大和俄罗斯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