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6精品学案
1.2.2组合学案(人教A版选修2-3)
1.2.3组合与组合数公式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3)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二、预习内容1.组合的定义:2.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1)共同点。
(2)不同点。
3.组合数mA= = =n4.归纳提升(1)区分组合与排列(2)组合数计算问题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3)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学习重难点:组合与排列的区分二、学习过程问题探究情境问题一: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二: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合作探究:探究1:组合的定义?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探究2: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不同点: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 而组合则与元素的顺序无关.共同点: 都要“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个元素” 问题三: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1)设集合A={a ,b ,c ,d ,e },则集合A 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 (2)某铁路线上有5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共需准备多少种车票? 组合是选择的结果,排列是选择后再排序的结果.探究3:写出从a,b,c,d 四个元素中任取三个元素的所有组合abc , abd , acd ,bcd 每一个组合又能对应几个排列?问题四:你能得出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吗?mn C = = =规定: 典例分析例1判断下列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1)a 、b 、c 、d 四支足球队之间进行单循环比赛,共需要多少场比赛? (2)a 、b 、c 、d 四支足球队争夺冠亚军,有多少场不同的比赛? 变式训练1 已知ABCDE 五个元素,写出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97999699C C组合 排列abc abd acd bcdabc baccababd baddabacd caddacbcd cbddbc(2)nn n nC C 321383+-+ 变式训练2 (1)解方程247353---=x x x A C (2)已知m8765C 10711求m m mCCC=+三、反思总结1区分组合与排列 2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的说明① ② ③ ④ 四、当堂检测1、计算=++293828C C C ( )A120 B240 C60 D480 2、已知2n C =10,则n=( )A10 B5 C3 D23、如果436m m C A =,则m=( )A6 B7 C8 D9答案:1、A 2、B 3、B课后练习与提高1、给出下面几个问题,其中是组合问题的有( )①由1,2,3,4构成的2个元素的集合 ②五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的分组情况 ③由1,2,3组成两位数的不同方法数④由1,2,3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④2、rr C C -++1710110的不同值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已知集合A={1,2,3,4,5,6},B={1,2},若集合M 满足B ⊂M ⊂A ,则这样的集合M 共有 ( )A12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4、已知的值为与则n m ,43211+-==m nmn m nC C C5、若x 满足112x 1x 3C 2-+-+<x x C ,则x=6、已知的值求n ,15)4(420231355+-++++=n n n n A C n C参考答案:1C 2B 3C 4 m=14,n=34 5 2,3,4,5, 6 n=21.2.4组合应用题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3)体会简单的排列组合综合问题二、预习内容1.组合的定义:2.组合数mA= = =n3. 课本几个组合应用题,并将24页的探究写在下面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3)体会简单的排列组合综合问题学习重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典型问题二、学习过程问题探究情境问题一:高一(1)班有30名男生,20名女生,现要抽取6人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问一下条件下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⑴只在男生中抽取⑵男女生各一半⑶女生至少一人问题二:10个不同的小球,装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每盒至少一个,共有多少种装法?合作探究:完成问题一问题二的方法总结①②典例分析例1六人按下列要求站一横排,分别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1)甲不站两端;(2)甲、乙必须相邻;(3)甲、乙不相邻;(4)甲、乙之间间隔两人;(5)甲、乙站在两端;(6)甲不站左端,乙不站右端. 变式练习1.、7名学生站成一排,下列情况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1)甲乙必须排在一起;(2)甲、乙、丙互不相邻;(3)甲乙相邻,但不和丙相邻.例2.平面上给定10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由这10个点确定的直线中,无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除原10点外),无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年级语文三二六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2.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了解读书写字时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养成形成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小朋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
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
二、合作探究了解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
1、看第一页最上面的两幅图,说说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左边的同学在……”“右边的同学在……”的句式说。
2、老师讲解正确的坐、读、写的姿势。
三、精讲点拨出示人直立的脊柱图。
1、引导学生看人的脊柱,让小朋友在自己的背上摸一摸,感觉一下健康的脊柱应该像柱子一样直。
2、出示弯曲的铁丝,告戒小朋友,如果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脊柱就容易弯曲,就可能长成驼背,像铁丝一样,多难看啊!3、看下面的一幅图,先说说图中有几位小朋友,穿白大褂的是谁,正在干什么。
(1)启发小朋友主动说,有条理说。
(2)小结:保护视力,要定期检查视力。
四、当堂达标有条理地说说几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五、总结提升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做眼保健操,还有定期检查视力。
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六、新知引领1、你觉得图上小朋友的读写姿势漂亮吗?你会做得和他们一样好吗?2、课后在家长的辅导下好好练习图上良好的读写姿势。
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再说说不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后果。
二、合作探究1、说说保护视力要做到哪些。
2、小组讨论3、代表发言4、小结三、精讲点拨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读书姿势的要求。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有机化学学案3:1.2.1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第2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1课时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学习目标】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____个共价键。
(2)有机物中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彼此连接成____状也可以彼此连接成____状;碳链可长可短,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有1个或多个支链;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成键。
2.单键、双键和叁键(1)单键:两个原子间共用______电子的共价键,如碳碳单键(C —C)、碳氢单键(C —H)等。
(2)双键:两个原子间共用______电子的共价键,如碳碳双键(C===C)、碳氧双键(C===O)等。
(3)叁键:两个原子间共用______电子的共价键,如碳碳叁键(CC)、碳氮叁键(CN)等。
3.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根据共用电子对在形成共价键的原子间________可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1)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A —A 、A===A 、AA 型键,要求成键的两个原子相同,吸引电子的能力______,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因此参加成键的两个原子都不显电性。
(2)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A —B 、A===B 、AB 型键,要求成键的两个原子不同,它们吸引电子的能力____,共用电子对偏向________________的一方,使该方的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用δ-表示),另一方元素的原子则带部分正电荷(用δ+表示)。
如碳氢单键(Hδ+—C δ-)、碳氧单键(C δ+—O δ-)等。
【探究学习】一、碳原子成键情况的探究观察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球棍模型,描述分子中碳、氢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即空间构型),并分析:(1)四种分子中碳原子周围各有什么类型的共价键?其数目是多少?(2)四种分子中的碳氢键的键角各为多少?(3)结合甲烷、乙烯的化学性质,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情况。
二、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性质的探究(1)乙烯能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而退色,乙烷则不能发生相似的反应,结合表中的数据分析其原因。
人教A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精品习题课件 第一章 1.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 ⟨,⟩ =
(
+
+ ) −
⋅
⋅
||||
−
=
,
⋅=
×
=
∴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
,
=
(
+
−
)
=
.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8.已知向量,,可以构成空间向量的一个基底,则这三个向量中哪一个向量
C
[解析]对于A,若,,不全为0,则向量,,共面,与题意矛盾,故A正确;对于B,向量,,
两两共面,但向量,,不共面,故B正确;对于C,向量,,不共面,则不存在实数,,使得
= + ,故C错误;对于D,若向量 + , − , + 共面,则
= ,
∴ = = ( + + ) = + + .故选B.
3.[北师大版教材习题]在平行六面体 − ′′′′中,已知,,′为三条
不共面的线段,若′ = + 2 + 3′,则 + + 的值为() B
2
∠1 = ∠1 = ∠ = 60∘ ,则线段1 的长为____.
[解析]如图, = + + ,
∴ |
|
= ( + +
2020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学案 第13章第2节《内能》 (含答案)
第2节内能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内能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
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教学设计6: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设总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三个分议题: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是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议题一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结合我国国企改革的典型案例,以潍柴改革鲜活事例设计问题,层层递进。
了解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政策措施,让学生理解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历程及措施,感悟改革的意义。
议题二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结合我国广饶县农村改革的典型案例,阐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措施。
议题三民营经济是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结合广饶县多措并举助力非公经济发展,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引导学生去理解并体会国家“两个毫不动摇”的措施完善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增进学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认同,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的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结合我国国企改革的典型案例,了解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农村改革的典型案例,阐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措施,理解和认同国家改革方向和政策措施。
2.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学科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并体悟国家“两个毫不动摇”的措施完善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通过感悟我国几十年经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逐步增强经济制度自信、经济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家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的不同之处,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措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和措施。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五、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学过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宏观知识基础。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精品学案】1.2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是怎样的? 提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 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需要冷却至50 ℃左右时才能用来 倒平板? 提示:倒平板时,若高于50 ℃会烫手;低于50 ℃,若不及时操 作,琼脂就会凝固。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所需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源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所有的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答案:D
二 无菌技术
重难归纳
1.几种消毒和灭菌方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消 煮沸 日常食品,罐装食 毒 消毒法 品等
在 100 ℃煮沸 5~6 min
方 巴氏消 牛奶等不耐高温 在 62~65 ℃消毒 30 min 或
法 毒法 的液体
80~90 ℃处理 30 s~1 min
比较项目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提示: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图B 效果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微判断2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 目最多的平板进行统计。( × )
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取样 (1)土壤要求: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 (2)取样环境:在城市,从公园里、街道旁、花盆中的土壤中 取样;在农村,从农田或菜园里的土壤中取样。 (3)取样部位:距地表3~8 cm的土壤层。
解析:有些物质可以既作碳源又作氮源,如牛肉膏,A项错误。
无机碳源(如CO2、NaHCO3等)不能提供能量,B项错误。有 些无机物可作为碳源或氮源,如碳酸盐、硝酸盐,C项错误。
有些无机氮源也可以提供能量,如NH3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能 量和氮源,D项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学案6:1.2.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第2课时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知识点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信息源: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社会经济统计等获得的数据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数据模型数据库:若干组成GIS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形式有、数字、、统计图表等3.应用(1)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2)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更为精确的、。
(3)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及。
(4)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
『答案』空间空间图层地图图像空间信息分析评价动态监测评估预测【注意提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相比的优点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建立数据模型,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要表示的内容转变成数据,这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
与地图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例如,根据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研究,通过普查分析森林火灾情况,统计分析十几万个气象数据,从中筛选出气温、风速、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以及春、秋两季植被的生长情况和积雪覆盖程度等14个因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建立微机信息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指标森林火险预报方法,预报火险等级的准确率可达73%以上。
这些都是地图无法完成的。
知识点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2.数字地球是指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答案』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化【注意提示】数字地球将不同空间、时间、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数字地球是以遥感技术、遥测技术、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高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系统。
相反数人教版教案
相反数人教版教案篇一:七年级数学上册 1.2.3 相反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相反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2.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对含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熟练地求出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难点: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问题的理解。
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6与―6,―3与3,―1.5与1.5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观察数6与―6,―3与3,―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 举出几组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数。
如2与―2,1.5与―1.5等)二、讲授新课:1.发现、总结相反数的定义:象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理解: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
)2.例题;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5是5的相反数;()②5是―5的相反数;() ③5与―5互为相反数;()④―5是相反数;()⑤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解答:√;√;√;×;√。
例2:(1)分别写出5、―7、―3、+11.2的相反数;1 1212121212(2)指出―2.4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学案)-【帮课堂】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学与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基础知识·细梳理【知识点1 学会独立思考】1.要学会独立思考的原因步入青春期,我们的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未知而又新奇的事物,我们需要学会。
2.独立思考的表现(★重点)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同时能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知识点2 培养批判精神】3.批判性思维的表现(★重点)批判性思维,表现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挑战。
4.批判性思维的作用(★重点、难点)(1)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2)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5.批判的要求批判不仅要有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的能力,而且要考虑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知识点3 开发创造潜力】6.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的原因(1)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
(2)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
(3)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身上。
7.开发创造潜力的要求(★重点、难点)(1)在遵守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2)要关注,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3)创造离不开。
社会实践是创造的。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典型例题·深讲解【例1】进入青春期,我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下列对独立思考理解错误的是()A.独立思考就是追求穿着的另类B.独立思考是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C.独立思考是指能接纳他人合理的意见D.独立思考表现为不人云亦云,不一味追求独特【解析】本题考查对独立思考的理解。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精品学案 (全书完整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精品学案汇总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探究总结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了解怎样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以及在化学课的学习中怎样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难点】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自主探究】1.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1页~6页内容,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间关系,思考化学课的任务及学习内容知道化学常用的方法是实验.2.应知应会:(1)了解和探究物质的、和,及其对的影响,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2)化学学习的内容及科学探究的方法:人类的生活与各具特性的化学物品和现象息息相关,化学课的学习内容包括:①②③④(3)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是.【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我们身边的化学1.想一想我们的衣、食、住中那些物品与化学有关(至少例举5类)?2.你知道我们出行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化学?3.试举例说明化学与环境、健康探究二化学课学习的内容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跟踪训练】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质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2.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氟利昂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燃料电池的开发A.①②B.①②④C.①D.①②③④【达标检测】1.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利用克隆技术进行器官移植B.应用电脑程序控制垃圾分类收集C.在铁路交通网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D.使废旧的塑料变成燃料2.下列家庭用品中不属于塑料制品的是( ) A.牙刷B.肥皂盒C.铝合金门窗D.电线外皮3.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 A.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B.化肥、农药、合成药物C.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D.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4.请列举下面各类人员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且能作为化学研究对象的物质.(1)建筑工人(2)农民(3)学生【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1.2化学实验室之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实验室规则,认识部分常见仪器,了解药品的存放规则.2.初步学会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功能;药品的取用方法.【难点】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化学课学习的内容.2.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8~9页内容,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2)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内容,学习药品的取用及称量.3)认真阅读教材7页、12页内容,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及安全知识.3.应知应会:(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认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①试管的主要用途是,使用时应注意: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后不能,防止.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的方法: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夹在试管的,先将试管来回移动,使试管,然后利用酒精灯的加热.②玻璃棒的作用通常有:、、.③胶头滴管主要用于,使用后应立即,再. 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能,用后可直接放回.④锥形瓶是用于的反应器,在或使用. 注意加热时应放在,使受热均匀.⑤量筒用来,不能,不能.⑥称量物质的质量常用,它能称准到0.1克.⑦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不能,不要,特别注意不得. 用剩的药品应该,不要,也不要,更不能.【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操作要领是:2)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操作要领是: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倾倒法的操作要点:2)滴加法的操作要点:3)量取法的操作要点:探究二固体物质的称取联系教材112页托盘天平的使用,总结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的主要步骤:【跟踪训练】教材13页1.2习题1、4、5.【达标检测】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3. 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量筒⑤玻璃棒⑥镊子⑦集气瓶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可用作反应容器的是;取用6.8mL某溶液用到的仪器.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为了节约药品,用剩下的试剂应倒回原瓶B. 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C. 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D.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用手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1.3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产生的现象,学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两种变化的关系,初步学会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酒精灯的使用及怎样给物质加热.2.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14页~19页内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真阅读教材19页内容,了解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3.应知应会:物理变化:.举例:.化学变化:.举例:.本质区别:.【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物理变化观察【变化1—4】,完成教材15-16页相关内容.分析: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生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和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即.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探究二:化学变化1.概念:教师演示【实验1-5】、【实验1-5】,认真观察,完成17页相关内容,分析总结:(1)物质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其特征是.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思考: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某一现象出现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探究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是什么?以蜡烛燃烧为例进行说明.【跟踪训练】教材19页1.3习题1、2、3、4、5、6【达标检测】1.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蜡炬成灰D.铁杵磨成针2.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⑤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生成其他物质C.颜色状体变化D.有气体逸出4.下列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用花生榨油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钢铁生锈5.书写镁带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1.4物质性质的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正确判断物质的性质. 正确区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以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为例,知道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掌握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判断.【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及判断.【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2.自学导航:1)认真阅读教材2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哪些?2)认真阅读教材2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化学性质,例举化学性质.3)认真阅读教材20页内容,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测定的方法.4)认真阅读教材20页~24页内容,了解金属铜化学性质探究的方法.3.应知应会:(1)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等.(2)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可或用去测定,而化学性质要通过去观察和确定. (4)科学探究的步骤:、、、、、. 其中,是中心环节.提示:1.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而用途体现其性质.【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探究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方法:(注意积累)(1)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有的由感觉器官感知或有仪器测定得出,如颜色、熔点等,有的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玻璃易碎等;而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纸可以燃烧等.(2)请尝试总结出至少5个方面的物理性质、、、、;尝试总结出至少3个方面的化学性质:、、.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探究二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完成教材21页~23页探究活动,讨论怎样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铜的化学性质?【跟踪训练】教材25页1.4习题1、2、3、4【达标检测】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2.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C.氧气能供给呼吸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在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炭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3)将一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看到烧杯的内壁有水雾产生;把烧杯立即倒过来,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和. (注: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能变浑浊.【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各三遍:(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铁Fe:、、.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知道空气成分,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空气成分的测定实验误差分析【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书写镁带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2.自学导航:阅读课教材30—33页,将空气的成分、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在课本上勾画出来.3.应知应会:①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在空气中约占%,氧气约占%,二氧化碳约占%,约占体积0.94%的是,其他成分占%.②氮气的性质,用途.③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右图所示)1.观察实验填写教材31页表格中的空白. 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原理:小组内讨论交流所依据的原理:3.误差分析:若实验中发现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子容积的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 探究二:空气的成分你能用符号、数字表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吗?(组内讨论交流完成)空气成分氮气()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0.03% 0.03%探究三: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阅读教材31页内容完成填空)1.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在低、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利用该性质氮气可以用来做、. 在高温条件下可,利用该性质氮气可以用来做、、.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 稀有气体是等气体的总称.(2)说说稀有气体的用途有哪些?【跟踪练习】教材39页2.1习题第3、5、7题1.成年人每分钟需要氧气约为8升,则实际需要空气的量约为()A.8升B.40升C.20升D.50升2.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 ) A.填充空气B.填充氮气C.填充二氧化碳D.抽成真空【达标检测】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是()A.1∶4 B.1∶5 C.4∶1 D.5∶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B.空气的成分是稳定的,固定不变的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3.若使10L空气中氧气全部除去,则余下气体的体积与以下哪个数值最接近()A.2L B.2.1L C.7.8L D.7.9L4.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化学用语天天练】抄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水H2O:、,氧气O2:、,红磷P:、,镁Mg:、,氧化铜CuO:、,氦气He:、,铁Fe:、.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征.3.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特性.【难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空气的成分.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0—44页,了解什么是分子及分子的特性.3.应知应会:1)分子是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微粒.温馨提示:①分子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②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③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是真实存在的;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③分子总是;④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因此气体易被压缩,如轮胎充气等.⑤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例如不管何地的饮用水都可以解渴.【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分子是什么?1.观察【实验2-3】、【实验2-4】,填写教材中相关空白.2.讨论: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将讨论结果填写在教材41页的表格中3.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分子是分子是.探究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结合【实验2-3】、【实验2-4】、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电解的视频进行分析,归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改变,生成.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只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探究三:分子的特性1.观察实验【2-5】、【2-6】、【2-7】,填写教材中相关空白.2.阅读教材43页“知识视窗”3.归纳总结:分子的特性有:.【跟踪练习】1.教材43页“讨论与交流”.2.教材2.2习题第3、4、5、6.【达标检测】1.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等2.“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运动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4.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①花香四溢;②水的三态变化;③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④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里,清水很快变红了,主要因为;⑤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因为.【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原子的特征,知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重点】原子概念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难点】原子概念理解.【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分子的概念和特性.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5—47页,了解原子的概念和特性,思考分子和原子间的关系. 3.应知应会:原子的概念和特征(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温馨提示:分子、原子表示的是微观概念,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氮气等;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属铁、金属镁等.(2)原子的特征:(提示:与分子相似)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②原子总是;③原子之间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原子是什么1.画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2.讨论:1)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氧原子和汞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反应生成的物质—氧气和汞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3.分析总结:1)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原子分子,原子也物质.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只是,所以原子是. 探究二:原子的特性:让学生回忆分子的特性,然后讨论交流,了解原子的特性,并尝试举例说明.探究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本质区别联系【跟踪练习】1.教材47页检查站.2.根据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谈谈你对原子、分子、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电解水时一个水分子分解为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每个氢原子结合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个氧原子结合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氧气. 所以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变化,而原子本身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物质.【检测】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有的物质可由原子构成. 例如,金属汞是由直接构成的. 原子构成分子,例如氧化汞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原子本身,只是构成新的物质.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氦气C.金刚石D.铁3.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二者的正确认识是()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化4.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氧气C.二氧化碳D.水【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字母要大写. 如果有两个字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2.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什么叫原子?有何特性?原子和分子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48—52页,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3.应知应会:1)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中不可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一般由和两种微粒构成.2)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但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是由质子决定的,所以: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4)以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个这个标准相所得的数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注意点: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所以单位为“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原子结构1.讨论与交流,阅读教材48页“原子内部的奥秘”从中得出原子的结构和相关的规律.2.分析教材P49“讨论与交流”表格,比较各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二: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1.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2. 算一算,根据教材52页的数据,运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教材53页“知识视窗”了解张青莲院士的贡献.【跟踪练习】1.教材52页检查站2.教材2.3习题1、2、5、6、7【达标检测】1.在原子里质量数一定等于()A.核内中子数B.核外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B.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种子数之和.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反应堆泄露大量发射性物质. 福岛核电站使用的燃料有效成分为铀. 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则中子数应为()A.146 B.92 C.136 D.2384.已知某原子的质量为3.81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值)【化学用语天天练】画出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内部构成,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重点】1.离子的形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2. 常见离子符号的书写,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难点】离子的形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原子内部有怎样的结构?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50页、53---54页,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初步认识得失电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3.应知应会: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原子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原子一般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原子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答疑解惑.探究一:原子结构示意图1.回忆原子内部有那些微粒以及构成关系?。
苏瑞芹1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表(2004标准)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贠芬利单位(学校)沿村台小学授课班级一(一)班课堂教学设计表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
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
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
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
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2.2.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2.2.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2.2.6节,主要内容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口诀求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且能够理解商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是学生对于商的概念的理解,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板书设计如下:2 x 6 = 12作业设计: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答案:3 x 4 = 12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答案:4 x 5 = 20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我在课堂上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巩固这个概念。
我也发现学生们在随堂练习中表现得很好,但是在作业中还是有些学生出现了错误。
我会在下节课中继续加强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拓展延伸:除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求商,比如除法算式求商。
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除法算式来求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需要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含义和方法,能够运用口诀来求商。
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它是建立在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的。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巩固这个概念,通过举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学生们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通过随堂练习和作业的反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时会出现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不够,或者对于商的概念理解不清晰。
因此,我会在下节课中继续加强讲解和练习,重点关注这些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2单元(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2单元(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语文》第三册下册的学习内容并明确学习目标;
2.能够熟练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点;
3.能够理解故事情节、领悟情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4.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朗读、填空、听写等活动中进行语言训练;
5.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发掘语音之美。
二、学习内容
1. 课文
1.《绿野仙踪》
2.《一成不变》
3.《秋天的神仙》
4.《草原儿女》
5.《读书郎》
6.《鸟儿的歌》
7.《豹子和小猫》
8.《七色花》
9.《童话城》
10.《我的好朋友小树》
2. 语法知识
1.认识并使用名词;
2.认识并使用代词;
3.认识并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三、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故事情节、领悟情感;
2.学会掌握常见语法知识。
四、学习方法
1.巧记口诀,轻松记忆;
2.经常理解故事情节、领悟情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3.多读多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阅读兴趣,发掘语音之美。
五、学习评价
1.课堂听讲参与度;
2.语文作业完成情况;
3.课文朗读表现;
4.课文默写、填空等测试表现。
六、学习提示
1.本学期语文学习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2.记住本学期的语法知识点;
3.多读多思考,巩固课文知识点。
2020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学案1.2.2 数轴(含答案)
第一章有理数1.2 有理数1.2.2 数轴[教学目标]1. 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 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 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同上.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 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 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小游戏]: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 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 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 三.动手动脑 学用新知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2.画一个数轴,观察原点左侧是什么数,原点右侧是什么数?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四.反复演练 掌握新知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29,32 ,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 所表示的数:[小结]1. 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2. 数轴的作用是什么?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 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一、选择题1.数轴上表示﹣5的点在( )A.﹣5与﹣6之间B.﹣6与﹣7之间C.5与6之间D.6与7之间2.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 )A.- 3.7B.- 3.2C.- 2.7D.- 2.23.如图所示,数轴上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0B.b>cC.b>aD.a>c4.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点,当点A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时,点B所表示的数为( )A.2B.-6C.2或-6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5.将数轴上表示﹣1的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此时点A所对应的数为.6.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B,C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且点C与点A间的距离为3,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7.A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将点A沿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点B,则点B所表示的数为.8.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一些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值,判定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个.三、解答题9.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 3,0,- 212,同时画出表示它们相反数的点,并用“<”将这些数连接起来.10.在数轴上,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先向右爬行了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行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然后又向左爬行了10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1)画出数轴并标出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2)写出点A、B、C三点表示的数;(3)根据点C在数轴上的位置,点C可以看作是蚂蚁从原点出发,向哪个方向爬行了几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参考答案 1.答案为:A.2.答案为:C3.答案为:C.4.答案为:C5.答案为:4.6.答案为:2或- 47.答案为:2.8.答案为:9.9.解:如图所示.由数轴可知:- 3<- 212<- 1.5<0<1.5<212<3. 10.解:(1)如图所示:(2)A 点表示的数是4、B 点表示的数是6、C 点表示的数是﹣4;(3)∵C 点坐标是﹣4,∴可以看作是蚂蚁从原点出发,向左爬行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学案6: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课程标准】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讲座,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如何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就如何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自主预习】问题1:2019年国企改革将加速发力,国有企业如何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表率,在国民经济稳增长中当好主力军?问题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中央为什么把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问题3:概括起来,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如何做强做优?【澄清认知】1.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
判断理由:2.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判断理由:3.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简单的私有化。
判断理由:4.集体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理由:5.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判断理由:6.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应平等,一视同仁。
判断理由:【走近生活】考点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创设情景一]【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2019年,混改主要在重点领域发力,在实施方面将向“改”的阶段大幅迈进。
部分混改企业已经具备“改”的基础。
目前,已有一定数量国企完成混改的第一步“混”,第二步“改”将全面提速。
目前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已达70%。
在“改”的环节,即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建设完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 ,在两端点A 、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
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 ,若剪去BC 段,在A 、C 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 ,则剪去的BC 段多长?
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
B .由R =U
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3.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
B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
D .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
4.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 1∶L 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 1∶S 2=2∶3,电阻之比为R 1∶R 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 1∶U 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 .2∶3
B .4∶3
C .3∶4
D .8∶3
3.如图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 ,ab 边长为L 1,ad 边长为L 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 ⅠⅡ∶R ⅢⅣ是( )
A .L 1∶L 2
B .L 2∶L 1
C .L 21∶L 22
D .L 22∶L 2
1
4.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裸导线,若把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电阻变为原来的________倍.若将它截成等长的三段再绞合成一根,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________(设拉长与绞合时温度不变).
5. 拓展探究把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分别连在两个电路中,甲电阻丝长L ,直径为d ,乙电阻丝长2L ,直径为2d .要使它们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加在两电阻丝上的电压比U 甲∶U 乙应是( )
A .1∶1
B .2∶1 C.2∶2 D.2∶1
6.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 (设温度不变)( ) A .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B .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 C .当长度和横截面半径都缩小一倍时 D .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扩大一倍时
7.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 与S 应满足的关系).
(2)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
7 Ω·m ,则表中阻值为3.1 Ω的导线长度l =__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8.图1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
为电压表,内阻为4 000 Ω;
为
电流表,内阻为50 Ω.E 为电源,R 为电阻箱,R x 为待测电阻,S 为开关.
(1)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 =1.6 V ,电流表读数I =2.0 mA.若将R x =U I 作为测量
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
(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百分误差=⎪⎪
⎪⎪
⎪⎪实际值-测量值实际值×100%)
一、选择题
1.如图2所示,a 、b 、c 、d 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 向接线柱c 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
A .a 和b
B .a 和c
C .b 和c
D .b 和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
B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A 、B 、C 分别表示理想电流表或电压表,它们的示数以安或伏为单位.当电键S 闭合后,A 、B 、C 三表示数分别为1、2、3时,灯L 1、L 2正好均正常发光.已知灯L 1、L 2的额定功率之比为3∶1,则可判断( )
A .A 、
B 、
C 均为电流表 B .A 、B 、C 均为电压表 C .B 为电流表,A 、C 为电压表
D .B 为电压表,A 、C 为电流表
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 的电源、6~8 W 的小灯泡L 及开关S 串联后接在6 V 的电源E 上,当S 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
A .变暗
B .变亮
C .亮度不变
D .可能烧坏灯泡
5.白炽灯接在220 V 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 逐渐增大到220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将逐渐变大
B .电流将逐渐变小
C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
D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
6.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 、B 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 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 =U 2
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U
2
C .负载电阻R 越大,U AB 越接近U
2
D .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
2
,则滑片P 应向下移动
7.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 -U 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图6
二、计算实验题
8.如图所示,P 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 ,直径为D ,镀
膜的厚度为d .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 、N .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 ,通过它的电流为I .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
9.为了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图所示,A 、B 是两片面积均为1 cm 2的正对着的正方形铂片,相互平行,间距l =1 cm ,把它浸没在待测的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在两铂片上的电压U =6 V ,测得电流I =1 μA ,求这种液体的电阻率是多少?
10.某电路需要20 A 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 ”和“5 A ”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